《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1读了《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感觉在本书中有两个词汇对我触动很大,让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一、实践“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这个词,可以说大家都很熟悉,也是平时常常使用的。
可是当我阅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才发现这里“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不尽相同,这里简单梳理自己学习后的粗浅认识。
书中提到一则小故事,让我既感动又钦佩,才发现这里的“合作学习”与自己过去的认识有不同之处。
书中说:“课堂里沉默寡言的高志与英语学习极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偶然相遇。
幸子期待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撑有着沉默寡言弱点的高志,而沉迷于英语的学习,短短的几十分钟里一举改变学习落后的现实;高志为了回报幸子对自己的一番好意,轻声细语地回应幸子的问话;再加上同组的另两位女生若无其事的支持,构成课堂内一道赏心悦目的风景”。
这里佐藤学先生描述的“合作学习”不是强强联手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态。
这让我感受到,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势”所在,都有闪光点,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从而形成“优势”互补是我们教师应该着手思考的问题。
只有这样,“合作学习”才能称之为“互惠学习”。
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创设合作的机会课堂中有不少地方如果能适时引导,不仅有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
因此,教师要寻找机会、创造机会激励学生合作,特别是那些平日表现不好,学习积极性不高,智力水平较弱的学生。
比如,教学“步测、目测”时,教师可以设置实践活动测量操场,学生在步测中既要保持步伐大小基本一致,又要数步数,如果测量效果不理想,教师可以布置两人一组,一人走一人数,给学生合作的机会;教授统计图表时,有的统计图表在正面,可有关的分析、问题却在反面,学生阅读不方便,教师可以布置同桌合作,一正一反,便于阅读。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杂言
从暑假的业务学习到现在,只能说是很匆忙的看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的《创建学习共同体》。
其实对于合作学习,从课改开始争议就没停止过。
任何一个教师都知道只有学生自己真正想学习,才能保证获取知识的最大可能。
因此我们的教育就是要最大程度的实现学生的学习,保障每个学生的“学习权”。
多年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以往“填鸭式”的教学是行不通,显然合作学习是实现学生自我学习的不错选择。
但是我们似乎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怎么说呢?我们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在为了合作而实行合作,不管是低段、中段还是高段,不管是语文,数学,还是其他学科。
其实很多的所谓“合作”都是无效的,无用的,流于形式,走过场而已。
本书的作者佐藤学博士,经过多年研究,基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长发育水平,果断提出小组学习应当在小学(3年及以上)、初中、高中积极开展,小学1、2年级阶段不能实施。
【详见第10章】我想这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避免了我们在认识的误区里绕圈子。
对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其实自课改开始,我们就一直在尝试,总感觉收效甚微,或者说是学生的参与度,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效果。
比如:学生不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反馈讨论结果凌乱不堪等等。
我想这和我们这些教学组织者在预设讨论内容,何时开始实施小组学习,何时结束,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教学组织者,只有在对教材内容理解透彻的基础上,去预设小组合作学习内容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三篇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三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三篇学校的挑战读后感(一)假期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了解到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对我很是震撼。
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书中的诸多观点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过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幸子与高志相互学习的情景,让自己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一帮一”不同。
过往自己在教学上会比较关注优生,而忽略差生。
即使课堂上有分组教学,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正确的说法是不懂得如何让他们共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一段,给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求救伙伴的能力,以此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合作学习”为今后我们的聋儿融入正常社会,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供了条件。
书中还指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
是的,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往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学生有差异是正常的必然的为由,从而给我们的“不负责任”找借口。
现在想想真不是那样。
学习共同体正是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差异性和参与性的共同体。
回想自己的课堂,一次小组课上,一位刚入学的孩子,由于他还不会说、还不懂听,当时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他,剥夺了他的学习权、挑战学习的机会。
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这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亲近孩子和接纳孩子。
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丰富课堂,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文章中还讲到: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称为“精彩的课堂”?“精彩”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指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了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尤其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
理解感悟思考——《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理解感悟思考——《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花了整整两天的时间静静心心地读完了佐藤学的又一部力作——《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对于书中反复提到的学校重建“学习共同体”的愿景、哲学和方略,我这个正处于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线教师颇有感触。
于是,一放下书,便急于将心中的所感,所思倾注于笔头。
理解最初捧起书,读到绪论中提到的“改革的愿景”不禁心头一亮,是啊,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短短的一句话其诱人程度何以言表,这不就是我们如今课堂教学改革所追寻的方向吗?随着,佐藤学先生将一个个学校的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实例一一展现于我眼前时,这种心仪与向往的程度更深了一层。
我倾心于课堂中低学历孩子为解决自身知识结构缺失而的主动的询问同伴后的飞跃;倾心于“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合作填平比一般水准更高的课堂与班级里最差学生的问题水准之间的鸿沟;更倾心于观摩者与提供课例的老师之间的那种平等互学的观念与态度……于是,“学习共同体”一词,在我的脑海中逐渐清晰起来。
首先,“学习共同体”中的成员,应该是建立在心与心平等的基础之上的,只是角色不同,却无等级差异。
校长也仅是其中的一员,不存在领导关系。
学习能力有上下的学生,处于共同体中,即是共同的学习伙伴,不存在我来教,你受教的关系,他们有的是讨论,是交流,是寻求。
其次,学会倾听是“学习共同体”建设中最初,也是甚为关键的一点。
从作者讲述的无数个案例中,我发现“倾听”是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自身修养的体现,是学生展开“合作学习”的前提,是教师组织探究活动的必备的能力。
可以说,没有真诚细微的“倾听”就不可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共同体”。
最后,“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其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构筑都是必不可少的。
佐藤学先生,提议低年级课堂的桌椅摆放应以U字型或扇状为宜,中高年级以U字型或四人小组为宜。
他还反复强调课堂上探讨的三个要素“活动”、“合作学习”、“分享表达”,而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要注重依存于他人,应答于他人,而非我们时时强调的“主体性”。
郝洪妃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
郝洪妃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心得体会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和专注昌乐外国语学校郝洪妃今年暑假读的第一本书就是《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乍一看,这本书与自己有什么关系,是学校的挑战,那是校领导才读的书,但是处于对书名-学习共同体的的好奇,于我是慢慢的品读起来。
以下是自己的点滴读书感悟:一、合作学习中的互学关系和互教关系这是一本学校改革的书,读后书中的很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读到“合作学习的奇妙”一节,学习的风景,介绍一下合作学习的一个镜头,这种以讲故事的方式的文章,最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我忍不住读下去,在四人小组里,只有一个男生的沉默寡言的高志和班级里英语最差的女生幸子的合作互惠学习的情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真正体会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神奇魅力。
这种合作学习是弱者的相互扶持,合作学习可以称为互惠学习,弱弱相帮令作者感动,也令我感动。
这种合作学习里互教关系可以说是其他两名学生-由美和雅惠“多管闲事般及其不自然的关系,互帮互学是若无其事的优势结成的关系。
读到这里,我想到了自己的课堂教学。
班里六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组长,一号教六号,6号是班里的学困生。
今年任教的班中四班学困生特别多,有3个学生英语特别差,给平常的教学带来了难度,我感到改变一个学困生是如此的困难,在这里我似乎找到了一点点答案,怀着解决问题的想法继续读下去。
“合作学习”是借助互学关系形成的。
在互学关系中的沟通是借助“哎,这里该怎么理解?”之类的差生问话形成的,倘若差生不问,优等生是不会主动施教的。
我意识到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经常指示“1号帮6号”,这种合作学习是没得到发展。
在分小组时,1号和6号,坐在一块,这种关系是不平等的,无意中给学生贴上了标签。
六人的小组太多,有的孩子成了客人,不参与课堂活动。
在四班8组的小琪和鹏坐在一起,老师的用意是好的,想让棋帮助鹏。
可是每次进行完一个教学环节学生自学或讨论时,我总是说,1号教6号,当我转到鹏跟前时,说让棋教鹏,可是棋一副很不情愿的样子,说他又不学,教上20遍也不会。
有关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
有关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有关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学校的挑战读后感范文(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1本书展示了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
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而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自己,更为关注和有感于"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挑战性学习"的意义,决心努力增强自身素养,通过实践反思迅速跟上课改步伐。
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感受,书中通过一所所学校的挑战就是鲜明的例证,诠释并寄托我们对学校未来的希望。
看完这本书,有一种井底之蛙出井观天的感觉,特别是看到日本的教育教学改革一直在进行,并在本世纪初就已有了一定的成效,心里着实有些感到危机。
一个多世纪前,就是因为明治维新,日本强大了,而使中华民族经历了一场漫长的浩劫。
也正是这种危机感使我有了详细地看完这本书的动力,甚至看了第二遍。
教育是关系到民族兴衰的大事业,我们每个人都该重视。
在十九世纪就是因为人家的教育和科技强于我们,才有八国联军进北京,列强瓜分中国的悲哀。
所以现在我们必须要有忧患意识和危机感。
我们要带着谦虚的态度,“师夷长技以制夷”。
书的序言中就提到,这是一场静悄悄的革命。
日本以往的教学方法是也是以教师传导为主,对于一些学习的弱势群体照顾的相对较少,因此许多学校退学,厌学的现象十分严重,教学效率低下。
但是随着教育革命的悄悄打响,学校逐渐转变了教育方式,开始更加关注学生的倾听情况,以及教师的培养。
这些改革仿佛就在我们的身边,让我感觉是如此的亲切,这些改革又感染着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投身教育改革的潮流。
阅读此书,不仅使我们碰撞出改革的火花,也给我们指明了改革的方向。
学校的改革不仅解放了学生而且解放了教师。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1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篇1)假期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了解到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对我很是震撼。
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
学校教育的改革是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的,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书中的诸多观点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过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幸子与高志相互学习的情景,让自己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一帮一”不同。
过往自己在教学上会比较关注优生,而忽略差生。
即使课堂上有分组教学,往往也是流于形式,正确的说法是不懂得如何让他们共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这一段,给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如何培养学生主动求救伙伴的能力,以此提升合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合作学习”为今后我们的聋儿融入正常社会,学会与人合作、交流提供了条件。
书中还指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
是的,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往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学生有差异是正常的必然的为由,从而给我们的“不负责任”找借口。
现在想想真不是那样。
学习共同体正是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差异性和参与性的共同体。
回想自己的课堂,一次小组课上,一位刚入学的孩子,由于他还不会说、还不懂听,当时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他,剥夺了他的学习权、挑战学习的机会。
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这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亲近孩子和接纳孩子。
创设多种多样的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资料来丰富课堂,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文章中还讲到: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称为“精彩的课堂”?“精彩”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指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教学,形成了以“倾听关系”为基础的管弦乐般地交响,尤其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
走向挑战性学习——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后感
走向挑战性学习——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后感“合作学习的最大优点就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冲刺与挑战的学习”。
这是在《走向挑战性》学习这一节开头的第一句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而在合作之后的更大程度的收获与提升很多时候都忽略掉了。
书中也列举了一位中学老师引导学生们解决一个数学难题的例子。
虽然与我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段不一样,但说明的却是这样一个清晰的理念:合作学习应走向挑战性学习,最大程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价值。
在阅读完这篇之后,我觉得在合作学习之后,孩子们也许会有更多的、更明显的语言、思维和能力等多方面的提高。
如在活动《会游动的小岛》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让孩子们分小组合作,共同将三幅图打乱顺序重组,并且编成一个新的故事。
我们的集体活动按照1、2、3的顺序已经讲过一遍故事了,孩子们要不受原有故事框架的束缚,重新根据自己按意愿摆放的图片编个新的故事,我觉得还是有些难度的。
毕竟,三幅图要完整地兜回来、让每幅图都能串联、讲得通,还是需要一些思考的。
但是,孩子们最后的回答都很出乎我的意料。
按照自己组商定的顺序将图片摆好,然后一组一个代表上前讲述自己组的想法,都能成功地将故事编完整。
这就是孩子们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实现的“冲刺和挑战”。
在同伴的相互讨论和述说中,彼此思维在快速地交换着,也在不停地吸收着同伴带来的新想法、新观点,也就让故事能不断地发展下去了。
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思维也是局限的。
而当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好朋友在一起交流想法时,彼此的讯息就更加丰富起来,自己吸收到的想法也就更多,也就能不断地快速提升和转换自己的思维,让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不断冲刺和挑战自己,从而就有了更多的收获。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吴青“合作学习”这几年在我们的教学研讨活动中,正以昂扬的姿势,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几乎在所有的优质课展示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常常,我们都沉浸在这样的课堂学习氛围中无比欣慰:老师一声令下,课前编排好的小组在小组长带领下就开始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找到满意的答案,全班交流、汇报,得出令人满意的结论,整堂课华丽落幕,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读了佐藤学先生编写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才恍然大悟,对于“合作学习”的意义和实施,我们有太多的误读:一、关于组织学习小组我们在编排小组时,首先会考虑在每个小组选出一名能力强的小组长以确保小组学习的顺利进行。
而佐藤学先生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小组学习中无需领导者是合作学习成功的重要关键所在,他强调“合作学习”中重要的是人人平等,需要的是每一个人多样学习的相互碰撞,是每一个学生的平等参与。
我们在组建小组时,往往会好心地照顾学习困难学生,会给他们配备照顾的对象;佐藤学先生认为“合作学习”的组织最好是随意编组;宜采取男女生混合的四人小组形式。
而我们通常是根据班上学生数来分组,对每个小组的人数并没有进行这么科学的分析和研究。
二、关于实施小组学习佐藤学先生认为小组学习的核心意义在于“为冲刺与挑战的合作学习”,能否抓住时机实施小组学习,使所有学生都能致力于“冲刺与挑战”,是教学成功的关键。
保障所有学生的挑战性学习,正是“合作学习”的精髓所在。
但往往我们在进行小组学习时,却过多的关心结论地导出,而忽略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的“学习”。
为了确保我们的教学进度,和有序的教学秩序,我们急功近利,忽略了太多的东西。
三、关于教师如何做以往学生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老师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对学习有困难的小组或个人及时地给予帮助和辅导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佐藤学先生却认为这个“桌间巡视”是个令人厌恶的词汇,他认为教师必须让学生一个不漏地参与“合作学习”,但正确的做法却不是单独帮助,个别辅导。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是本学期我们周小综合组老师们的共读书目。
在周一的沙龙活动时间,我们组的老师们围坐在四楼会议室围绕“…合作学习‟——课堂的风景”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本学期我们周小的课堂教学正在进行着静悄悄地革命。
学校在尝试转变教育的模式,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倾听习惯的培养和教师综合素养的提升。
作为学校的体育专职教师,我在学校倡导的“自主快乐课堂”教学实验的过程中也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通过这本书的阅读,使我明确了什么是真正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借助互学关系形成的。
本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权利,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最后要准中每一位学生,了解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已知知识和未知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合作学习,让我联想自己的教学,要在平时的课堂上给每位学生多一点时间来展示他们,用优秀生帮助一些学困生,培养他们主动求教伙伴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和质量,而不是象征性的在表演。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合作学习这一段,给我今后的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激励着我在实践奋进,追求卓越之路上越走越好。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通用5篇)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通用5篇)当阅读了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
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1最近几天,一直徘徊在佐藤学教授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这本书中。
细细品味时,感觉自己像是在听课,听一名资深教育家在谈日本这个教育强国的教学特色——富有挑战性的合作学习。
书中那些精致深刻的语言,细腻描写每所学校改革和活动的场面,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和活生生的课堂实例,令我耳目一新。
书的作者佐藤学教授是一位日本教育研究专家,是一位“付诸行动的研究者”,他走访了全日本各地的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同一线教师合作,直面学校改革的挑战。
认真阅读这本书,一定会让你的教育活动充满思考的习惯,充满灵动的气息,充满辩证的味道。
作者在书中开门见山提出问题,所谓的“优质学校”是怎样的学校?学校改革的目的何在?是否仅仅是比别的学校更能“上好课”而已?佐藤学教授认为,学校和教师的责任并不在于“上好课”,而在于实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权,最大限度提升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给学生提供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
学生怕读书,不想读书,并不是因为教师不够努力,而是谁也没有承担起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权这种责任,为此,作者提出“合作”的概念,提倡年级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在课堂里构筑“合作学习”的关系,共同承担起实现每一个学生学习。
佐藤学认为课堂上的“学习共同体”最典型的方式是小班额背景下的小组合作式学习。
区别于传统的小组合作学习,佐藤学的小组合作学习更强调渗透人文精神。
从人性的高度看的合作学习,不是我们传统观念中老师安排好生辅导差生“一帮一,一对红”活动,而是建立在深入心灵的倾听与对话基础上的合作,是一种自然的人际交往,是一种“交响乐式”的和谐关系。
读《学校的挑战 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
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有感在书中佐藤学先生只例举了有一个有关幼儿园的研讨活动:以“画出记起的画”的题目,小松老师同十二名儿童进行了对话。
从一年的回忆中挑选出“最快乐的事”来交谈,把想像的事情加以形象化之后,进行绘画的具体指导。
当看完教学录像后,首先要求小松老师谈谈自己的感想,他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我讲的太多了,不必那么罗嗦可以直接进入绘画指导的。
”幼儿园的老师也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支持小松老师直率的反思。
同时大家也提出了小松老师课堂的精彩之处:孩子们言谈举止的温柔性与纤细性。
孩子们这种言谈举止的温柔性于纤细性说明了小松老师与孩子们日常关系的细腻和礼貌,表明孩子们在这间教室的日常经验中获得了满足。
小松老师之所以认为自己讲的太多,恐怕就是由于教师还没有真正确立起“以儿童的声音作为教师同儿童关系的基础”的缘故。
实际上,小松老师是面对会场的12个人进行的谈话。
从小松老师坐姿与讲述的方式来看,在小松老师同孩子们的关系中发现两种姿态:第一种姿态,小松老师完完全全地接纳了每一个孩子,然后同每一个孩子交谈的姿态。
第二种姿态,小松老师并没有在心里接纳每一个孩子,或是面向教室的“大家”,或是面向某,个人进行交谈的姿态。
前者的场合,每一个孩子都是肚子的存在,以小松老师为中心的坐姿也是众望所归的。
但后者的场合,小松老师关照每一个孩子的眼神是混沌的,应对的坐姿也是混沌的。
倘若要回应每一个孩子小松老师只能是左顾右盼了。
个通过小松老师的案例,作者阐述了教师应以“倾听”为基本对策构建同儿童的关系,解释了教师如何才能以教师的坐姿为中心对每一个儿童作出灵活的应对。
这就是以“倾听”每一个儿童的声音为基本的教师的“坐姿”与“关系”,是创建“合作学习”的课堂的最基本的态度。
在我们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教的师与孩子们的关系也是很融洽的,组织活动的位置摆放也是比较合和适的,但如何做好“倾听、串联、反刍”,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目标,我们教师都要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段提升自己的多方面的素质,才能让孩子们在每节课上都能有收获,并能得到冲刺。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读了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教授撰写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我对“合作学习”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以前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疑惑也在书中找到了答案。
一、为什么需要“合作学习”?所谓“学习”,是同客体(教材)的相遇与对话;是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与对话;也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
我们通过同他人的合作,同多样的思想的碰撞,实现同客体(教材)的新的相遇与对话,从而产生并雕琢自己的思想。
从这个意义上说,学习原本就是合作性的,原本就是基于同他人合作的“冲刺与挑战的学习”。
业已懂得、理解的东西即便滚瓜烂熟,也不能成为“学习”。
学习是从既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是超越既有经验与能力,形成新的经验与能力的一种挑战。
在同步教学中,学习往往仅限于“中层”学生。
要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每一个学生的真正的学习,教学内容首先必须设定在比通常的教学水准更高的层次上,以照顾“上层”学生的学习,但同时在教学中还必须针对最低水准学生的问题加以组织。
所谓“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无非就是教师和学生合作,填平比一般水准更高的课堂与班级里最差学生的问题水准之间的鸿沟。
克服这个难题的,是基于小组学习的“合作学习”。
二、互学关系与互教关系“合作学习”是借助互学关系形成的。
在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我们往往没有充分认识到“互教关系”和“互学关系”的差异,比如: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经常指示“懂的学生教不懂的学生”。
在这种课堂中,“合作学习”是发展不了的。
我们应把指令改为:“不懂的学生不要老是一个人思考,可以问问邻座的同学”。
在小组学习中,有的同学往往在询问同学前,习惯于先向老师请教。
面对这种情形,老师不应当对这个学生直接作出回答,而必须要求其“问问邻座的同学”,让小组的同学之间展开互动。
帮助学生养成先同邻座的同学商量,如果解决不了再问老师的习惯。
如果教师一旦碰到小组作业中不懂的同学的提问便马上作答,这样只能妨碍“合作学习”的发展。
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
佐藤学先生描述的“合作学习”不是强强联手 的模式,而是弱弱相助的姿态。现阶段,我们可以 在我们的课堂上适当的引入“互惠学习”,幸子和 高志的例子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课堂里沉默寡言的 高志与英语学力极度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 堂上偶然相遇。幸子期待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撑 有着沉默寡言弱点的高志,而沉迷于英语的学习, 短短的几十分钟里一举改变学力落实的现实;高志 为了回报幸子对自己的一番好意,轻声细语地回应 幸子的问话;再加上同组的另两位女生若无其事的 支持,构成课堂内一道的赏心悦目的风景。
“合作学习”,不是我们以 往认为的“优劣搭配合作学习”, 而是“弱者的互帮互助”。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 习”正如文中所说,其最大优点 在于保障每一个学生“冲刺与挑 战的学习”。佐腾学先生指出: “合作学习”是借助互学关系形 成的。重要的不是互教关系,因 为它是单向关系,也可以说是 “多管闲事”的关系。
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 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了解到 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 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 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 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 命”、“永远的革命”,对我很是震 撼。
通过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 事,幸子与高志相互学习的情景,让自 己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钦佩 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 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 与我们传统观念中的“一帮一”不同。 过往自己在教学上会比较关注优生,而 忽略差生。即使课堂上有分组教学,往 往也是流于形式,不懂得如何让他们共 同合作学习。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 势”所在,如何在小组合作学习 中发挥每个小组成员的优势,从 而形成“优势”互补是教师应该 着手思考的问题。只有这样, “合作学习”才能称之为“互惠 学习”。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心得体会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心得体会读书心得活动还在继续,这次我选择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佐藤学所著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
本书介绍了日本现代教学的变化和进步。
从一个个经典的课堂案例中让教育实践者感悟学习共同体的真实与美妙。
如果你认为的课堂是这样的,课桌椅面向黑板和讲台排成行列,教师以教科书为中心,使用黑板和粉笔进行讲解,教师提问学生作答,那你就落伍了。
一场“宁静的*”在上个世纪70年代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展开。
课堂从“同步教学”向“合作学习”转换,就国内而言,这些转化通常是在*的教育政策支持下进行的。
但作者认为,课堂的变化与其借助教育政策推进划一的改革,不如借助教师们自发的、创意的挑战,作为“宁静的*”加以推进来得有效。
读过此书,你会发现“合作学习”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
一、作为互惠学习的“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一词,可以说大家耳熟能详。
可是当我阅读《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后,佐藤学教授娓娓道来的一个案例,让我感悟颇深,才明白合作学习真正的含义与实施办法。
“课堂上沉默寡言的高志与学力低下的幸子,在合作学习的课堂上分到同一小组,幸子期待能够以自己的力量来支撑有着沉默寡言弱点的高志,而在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内一句改变了学力低下的状况;高志为了回报幸子的对自己的一番好意,也轻声细语的回答了幸子的问话,再加上同组的两位女生若无其事的帮助”,共同构成了一幅赏心悦目的合作课堂美景。
作者反复重申,学力低下的学生并不是一点一滴地转变的,而是跳跃式地一举成功的。
这句话听起来,不真实,但从幸子学习的变化的确可以看出合作学习为这种机会提供了丰富的准备。
二、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最近去一年级上过两次汇报课。
对合作学习这一点印象特别深刻。
学生不懂得合作,不愿意与对方交流,交流的结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看了小学低年级的“合作学习”后,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自己哪些方面出现问题。
小组学习应当在小学(3年级以上)、初中、高中积极展开,但小学一二年级阶段不能实施。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学校的挑战读后感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校的挑战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1假期里阅读了学校推荐的由日本教育学家佐藤学撰写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
这本书描述了2 世纪”课堂革命”的全球图景,并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案例报告”阐明了创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从理论与实践上阐明了”课堂革命”是一场保障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宁静的革命”、”永远的革命”.佐藤学教授指出,”几乎所有的中小学校本研修的目的都是上好课。
然而,学校的责任就是在于上好课吗?教师的责任就在上好课吗?不是的,学校的目的和教师的责任就在于:实现每一个儿童的学习权,保障挑战高水准学习的机会,为民主主义社会作好准备。
倘若一年之后,这人课堂哪怕有一个儿童的学习权没有得到保障,就会出现厌学的儿童,那么,这所学校就不能说是尽了责任,教师也不能说是尽了责任的。
”这段话听起真的很苛刻,但扪心自问,细细思考,又确实是字字珠玑,因为,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孩子负责啊,以往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学生有差异是正常的必然的,从而给我们的”不负责任”找到最冠冕堂皇的理论支持。
书中还指出:教师的责任不是”上好课”,而是实现每一位儿童的学习权。
是的,我们必须对每一个学生负责,以往有太多的时候,我们以学生有差异是正常的必然的为由,从而给我们的”不负责任”找借口。
现在想想真不是那样。
学习共同体正是包容了每一个人的差异性和参与性的共同体。
回想自己的课堂,一次小组课上,一位刚入学的孩子,由于他还不会说、还不懂听,当时为了保证其他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忽略了他,剥夺了他的学习权、挑战学习的机会。
如何才能真正的实现每个学生的学习权,这需要老师花更多的心思和时间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亲近孩子和接纳孩子。
校长读书笔记 (学校的挑战)读后感
校长读书笔记(学校的挑战)读后感(学校的挑战-创立学习共同体)是日本著名教育学家佐藤学所著的一本优秀的教育学著作,展示了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开展,以大量日本中小学的实例汇报说明了创立“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哲学,读后受益良多,更被一些话语触动心弦:1、所谓“学习〞,就是同客体〔教材〕的相遇与对话,是同他人〔伙伴与教师〕的相遇与对话;也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
2、学历低下的学生并不是一点一滴地转变的,而是跳跃式地一举成功的,而“合作学习〞为这种时机提供了丰富的打算。
3、“合作学习〞的意义在于,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一个学生能挑战其不能到达的水准。
4、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科书的处理,作为专家的教师,其责任在于在课堂中能够完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
这样说来,我们应当寻求的不是传授教科书知识的效率,而是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验的效率。
5、就教师而言,唯有在课堂中建构了同每一个儿童沟通的放射线般的稳定的关系,才可能追求每一个儿童和其他儿童之间的关系。
不止一次地读到这样的画面,孩子们围在一起,就一个共同的话题,各自发表着自己的见解,相互倾听着,相互分享着,共同进步着……在这样的学习中,孩子们是自由的。
他们的自由,表达在主动地参与上,表达在思维的自由上。
每一个孩子都是学习中的主人,他们拥有自己的学习权,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着自己的学习能力,一起去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一起挑战新的学习高度,享受着不同层次上的成长和进步的愉快。
在我看来,那是收获惊喜与感激的课堂,更是收获成长与进步的课堂。
脑海中也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四、五十个孩子一律面对黑板,每一个孩子坐得笔挺,老师期望每一双耳朵都凝神倾听。
虽然期望每一个学生都是课堂上的主人,能够踊跃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来,可是,能够跟上老师的步伐的,总是只有那么几个人,所以,更多的孩子充当了听众的角色,老师也没有方法能够停下来,等等这些同学,因为,我们关注的更多的是我们的教学进度是否跟上,教案是否按照预定的在落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读后感
假期阅读完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一书,受益匪浅。
引起我对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等进行了重新的深远的思考。
不同国家、不同地域的课堂也在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叶澜教授就曾经指出:要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被看作是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的、有意义的构成部分,要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佐藤学先生的《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本书展示了日本在现代教学改革中的变化和发展.我们习以为常的课堂形式似乎渐渐不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而作为工作在教育第一线的我,更为关注和有感于创建学习共同体实现挑战性学习的意义,决心努力增强自身素养,通过实践反思迅速跟上课改步伐.在此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和感受.
一、采用互助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作为教育第一线的工作者,书中的诸多观点引起我深深的思考。
通过佐藤学先生娓娓道来的一则小>故事,幸子与高志相互学习的情景,让自己对合作学习有了新的认识。
钦佩这位老师能够如此机智地为孩子们创设这样一个互帮互助、合作学习的机会,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将继续坚定采用--合作学习,培养培养学生合作互助的精神和能力。
互动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在双方平等的条件下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交流探讨和相互促进的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
它符合新课程标,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
它能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让学生在互动中产生不同观点碰撞交融,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要留给学生空白地带,充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去质疑、解疑。
在教学中我将主要采用以下二种形式:1.自主探究学习主探究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重要学习方法之一。
如果学生习惯坐等答案,就会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所以只有大力倡导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思考,思维才会进步。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开动思维机器,进入深入思维加工,自己去参悟问题背后的含义、原因。
学生需要积极思考和钻研,这样对所学内容理解更深入,运用更自如,积累到更多的经验和方法,思维能力自然也得到更好的训练和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1世纪各国教育的共同任务是学生合作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学生只有学会合作并在与人的合作过程中锻炼和发展强大的思维能力,才能在这个科技竞争的时代立足,成为生活的强者。
小组合作学习是攀登英语阅读课中常见的、重要的学习形式。
它体现了攀登英语实验工作的重要理念:以人为本。
要求人人都人参与,人人都能进步。
为
了达成共同的目标,每个成员分工合作,积极扮演各自的角色,同时也在吸收同伴的优点,在合作中学习锻炼,是锻炼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创精彩课堂学生积极参与
文章中还讲到:什么样的课堂能够称为精彩的课堂精彩并不是指教师上课的优劣,而是指每一个儿童自由自在地、有个性地参与学习。
尤其是每一个教师都能真诚地面对教材与儿童。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令人着迷的课堂啊!我们过往的课堂都是以老师板书授课、学生倾听回答为主。
即便是准备充足的公开课,也更像是一场表演,看似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都是训练出来的。
我觉得,只有每位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
通过学习,让我意识到,作为一名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任务,
必须不断学习,在实践中思考,在反思中成长,努力在班级中创建学习共同体,让自己和孩子们一起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