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希腊的政治思想共84页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总结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总结在古希腊时期,政治思想是一个相当重要的主题,它影响了许多政治理论和实践,对现代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这段时期产生了许多知名的政治哲学家和政治家,他们的思想影响了比如民主制度的出现和其他政治制度的形成。
在这片土地上,政治思想发展得如此繁荣,以至于古希腊时期被称为政治思想的黄金时代。
首先,需要提到的是古希腊最著名的政治思想家之一:柏拉图。
柏拉图是塔申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理想国》对政治哲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柏拉图认为,理想的政治制度应该由哲学家统治。
他提出了“哲人王”的概念,认为只有哲学家具备理性和智慧,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统治者应该是具有智慧和公正的哲人。
与柏拉图同时期的亚里士多德,他是另一位对古希腊政治思想产生巨大影响的哲学家。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思想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得到了充分阐述。
亚里士多德批评了柏拉图的理想国观念,认为政治制度的目的应该是追求幸福和美好生活。
他提出了不同政治制度的分类,包括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并讨论了它们的优缺点。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合乎理性的政治制度应该是一个由中产阶级组成的中产主义制度。
在古希腊时期,民主制度的出现也是一项重要创举。
由于政治权力集中在贵族手中,这导致了广大平民阶层对政治权利的渴望。
在雅典等城邦,平民阶层成功推翻了贵族的统治,建立了具有一定程度民主制度的政府。
民主制度赋予了每个公民平等参与政治决策的权利,而不仅仅是受制于统治者的命令。
然而,古希腊政治思想的发展也不尽完美,其中一个明显的缺陷是对女性和奴隶的排斥。
尽管古希腊是一个思想繁荣的时期,但女性和奴隶却没有被视为政治主体,缺乏基本的政治权利和自由。
这反映了古希腊政治思想中的性别和社会阶级的偏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政治理论的发展和实践。
总结起来,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重要性不可忽视。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思想为现代政治理论树立了基础,民主制度的出现也是一个重大创举。
第五章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讲课文档
第一页,共84页。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 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 政治教育环境。
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 教育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因此,深入研究思 想政治教育环境进而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对提高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益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气候、气温和地理位置对人生理素质的影响; 生理素质对人的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2)自然环境对人智力因素的影响
自然营养对人的智力的影响; 自然环境影响人的大脑发育;
自然环境对人的智力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
智力因素影响人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4
第二十四页,共84页。
(二)社会环境
1.含义 社会环境,是指人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以及在此 过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因素。
2
第二页,共84页。
本章结构: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第二节 宏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微观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第四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优化
3
第三页,共84页。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概述
环境对人的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分类
4
第四页,共84页。
3. 政治价值取向多元化
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许多政治思潮纷纷
出现滋长,如民主社会主义思潮,自由主义思
潮等等政治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的特点。
38
第三十八页,共84页。
(三)影响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特别是具体制度的规 定和实施之间,有可能存在一定的距离, 会产生一些问题,由此形成的现实政治状 况,更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德以及 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
2016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上机试题整理
马哲单选1.“金钱确定人的价值”这是对资本主义()的深刻写照。
A、人生观B、价值观C、道德观D、职业观【正确答案】:B2.1836年,在()开始了“人民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强大的生力军走上了独立政治运动的舞台。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B3.1844年,()西里西亚的工人发动了起义,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口号。
A、法国B、英国C、德国D、美国【正确答案】:C4.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新政”,加强()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A、银行B、企业C、市场D、政府【正确答案】:D5.1953年,在中国共产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开始有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特别是通过采取()方式成功地实现了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改造。
A、充公B、赎买C、收购D、合营【正确答案】:BB6.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是(A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主观唯心主义7.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主体是(D )。
A、一切有感觉能力的人 B、一切有生命的人 C、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 D、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8.标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形成的著作是(C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9.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的著作是(D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哲学的贫困》 B、《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哲学的贫困》 C、《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 D、《哲学的贫困》和《共产党宣言》C10.产业资本循环中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的阶段是()。
A、销售阶段B、购买阶段C、流通阶段D、生产阶段【正确答案】:B11.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性(必然性)的哲学,是(A )。
第三节 柏拉图以至善为目标
柏拉图的在《理想国》第一卷开始引入关于什么 是正义,什么是不正义的讨论,首先得出了一个 铺垫性的接近正义的本质内涵的观点:正义是智 慧和善,不正义是愚昧无知,因而正义比不正义 更强有力,这无论是对于城邦,家庭,军队或如 何团体,还是对于个人,都是如此。就个人来说, 正义者比不正义者生活得更好,更快乐,更幸福。 由于这还不是正义的本质定义,所以第二卷开பைடு நூலகம் 进入主题。柏拉图的思路是,既有个人的正义, 也有城邦的正义,城邦的正义比个人的正义更大, 所以,他先探讨城邦的正义是什么,然后才探讨 个人的正义,这叫由大见小。
一、城邦的分工与正义
1、实质观点和主要思路
既然城邦是古希腊时代人们生活的共同体或社会 组织,那么,如何安排城邦的各个方面的生活特 别是其基本经济政治文化制度,使城邦成为健康、 繁荣、和谐的城邦,即幸福的城邦,就成为一些 重要哲学家深入思考的问题。柏拉图是其中最重 要的思考者之一。柏拉图的实质观点是,只有实 现了正义的城邦才是健康繁荣和谐的城邦。用他 的话说,只有在幸福的城邦里才最有可能找到正 义。 (实质观点:正义的城邦→幸福的城邦:途径—— 目标)
• 3、分工与正义理论中的哲学思想
柏拉图关于城邦的分工与正义内在相关的理论,包含了深 刻的管理哲学内涵。 • 首先,他认识到了人们需要的多样性和个体能力的非自足 性之间的矛盾,认识到人们必须通过分工而结合起来才能 生存下去,才能实现生活的幸福,这无疑是对人们存在的 有限性和社会性质的真实把握,表明了城邦需要统治和管 理的根本原因。(矛盾思维:从事物的内在矛盾说明事物 的根本原因) • 其次,他把城邦的至善即健康、和谐、统一、幸福作为城 邦治理的根本目标,把正义作为实现城邦至善的根本原则, 抓住了城邦生活的本质内涵,是这一问题研究的最有生命 力的理论源头,而这既包含了关于城邦政治的哲学思想, 也包含了城邦管理的哲学思想。(辩证法的深刻性:实质 性与根本性,透过现象看本质,理论影响深远) • 最后,他自觉强调从城邦整体的幸福存在来思考人们的分 工安排,具有突出的整体视野和思维特征,这是管理哲学 辩证法维度的重要方面。(整体性思维)
古希腊政治思想课件
(4)希腊城邦民主的狭隘性---公民群体范围
(5)城邦民主制带来的公民对政治生活的广
泛参与和发达的公共生活。
(6)雅典民主的真意: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
政策由公民自己决定;其基础是平等;个
人自由与服从法律相结合;
古希腊政治思想
2. 城帮制度的特点
小国寡民的规模:达到数万者不多
多元的政治格局:主体众多,制度多样
法律之下分享权利和义务的政治体系。
古希腊政治思想
2.城邦制度:循环变更-王政时代,贵族政治,
僭主政治,民主政治
(1)具体城邦制度在变化;
(2)横向上城邦制度变化的不同步---多样性
(3)公元前509年,雅典的克里斯提尼改革,
标志着雅典民主政治制度的正式确立。伯
里克利执政时期,民主制臻于完善。
古希腊政治思想
德谟克利特等。
古希腊政治思想
3.对西方政治思想史的
贡献
●理性思考的开端与求知传统
●宇宙秩序和人类社会;
宇宙为一整体,政治并无独立;
政治秩序并非出于神意,宇宙本原为不同物质;
人与人的社会是自然一部分,自然秩序和法则亦为
人类社会的最高法则.
●逻各斯和自然法:指的是自然的普遍规律和共同法则,
万物共有的尺度,最高的力量,自然法高于人间法律.---后
和才能赢得忠诚与信从),三者分工不明确,职
责未专门化
古希腊政治思想
(3)政义观念:政治观念的萌芽
狄凯(正义):俗、法律):惩罚女神,表示
惯例和习惯法
正义为习惯法的绝对基础和准则,习惯
法是正义的具体体现。
古希腊政治思想
(4)统治方式:英雄们依正义原则去追求
第一章 古代希腊政治思想
第一章古代希腊政治思想第一节西方政治思想的产生一、古希腊是西方政治思想的发源地政治思想伴随着政治权力的形成和国家的出现而产生。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是古希腊城邦,它形成于公元前8-6世纪。
由于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小块,希腊形成了城邦林立的多元化政治格局,成为世界政治思想的发源地。
希腊半岛辉煌的希腊文明希腊人创造了辉煌的迈锡尼文明,也经历过公元前12至8世纪的黑暗时代,在公元前8至6世纪形成城邦文明。
由于以海洋为中心,希腊文明具有开放、活跃和多样化的特点。
凭借地缘之便,希腊继承和吸收了埃及和西亚古老的文明成果。
二、希腊政治思想的萌芽荷马荷马时代公元前12-8世纪;《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迈锡尼时代);氏族内的原始平等丧失,阶级和等级分化已经出现,主要权力机构为民族大会、长老议事会和军事首领巴西毓斯;狄凯(正义女神,代表行为准则)和忒密斯(惩罚女神,代表习俗、法律)和荣誉概念。
电影《新木马屠城记》特洛伊战争赫西俄德赫西俄德:《神谱》和《工作与时日》狄凯(正义)和欧诺弥亚(法制)是宙斯的女儿,宙斯的统治标志着正义、法制及公共事务的原则的确立,狄凯捍卫神的正义,惩罚违背正义的行为。
他把人类历史分为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铜器时代、半人半神——英雄时代和铁器时代。
在他所生活的铁器时代,人们承受繁重的劳动和不幸,社会道德败坏,强权即正义,充满仇恨。
三、早期立法家的政治思想时间:公元前8-6世纪,希腊世界完成由原始部落向城邦的过渡。
来库古(前700年-前630年)斯巴达政治制度根据平等和集体主义的原则,来库古在斯巴达人内部建立“平等者公社”。
为了维持公民内部的平等,来库古将全国的土地和奴隶平均分配给每个斯巴达人,并且消灭货币、禁止土地买卖;为了贯彻集体主义原则,斯巴达人必须在军营中过集体生活,实行共餐制。
斯巴达战士斯巴达人既是国家的主人,享有公民权,又是职业军人,专门从事军事训练和从军作战。
电影《斯巴达的三百义士》列奥尼达斯希腊的叛徒梭伦(Solon,前638年-前559年)梭伦改革梭伦坚持中庸原则,周旋于主张建立寡头政体的土地贵族、要求建立激进民主政体的农民、手工业者、下层平民和主张悠闲地温和改革的工商业者之间。
01 古希腊时期的政治思想
2、理性的思维方式和近似科学的研究方法
希腊人将神话与科学严格区分开来。同时已经采用 实际调查等方法。如亚里斯多德就对158个城邦 的政治制度迚行调查,然后筛选出优良政体。
第二节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
提要
生平与著作
国家的理念与正义观
哲学家治国思想
政体思想
第二等好的理想国
历史地位与评价
柏拉 图集 中 阐述 政治思 想的著作是《理想国》《政 治家篇》《法律篇》。《理 想国》为盛年时期的作品, 《政治家篇》和《法律篇》 写亍晚年。
思维
客观
理性(辩证法) 知识 对科学和数学的理解
更高级形式 不可见 的世界
科学和数学的形式
信条(知觉)
客观事物 可见的 世界
意见
猜想(想象) 影子、图像、映像
一般的卫士只要经过适当的音乐 教育及身体教育即可,但是国家 的统治阶级则必须历经严格的考 验。只有真正学会辩证法、知道 哲学精益的人,才能当最高的统 治者。
城邦制度的形成
◇公元前二千年,希腊人建立迈锡尼文明
◇ 公元前12世纨,野蛮的多利斯人使文明倒 退 ◇公元前12-8世纨,巳尔干半岛部落迁徙 ◇ 公元前8-6世纨,希腊迚入城邦时代 ◇公元前5-4世纨,希战与伯战后,城邦衰 落 ◇公元前4-2世纨,希腊化时代来临
雅典的民主模式
资料来源:赫尔德《民主的模式》,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六、历史地位与评价
I. 柏拉图为政治学的创立奠定了初步基础。 II. 柏拉图的思想影响了中世纨基督教基本学 理的形成。 III.《理想国》为空想社会主义提供了思想材 料。
第三节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
提要
生平与著作 论城邦的起源、本质与目的 政体的分类与变革学说 理想城邦的设计
古希腊和先秦和谐观之比较
第四,古希腊学者以较系统的形式阐述和谐思想,先秦诸子相对来说其和谐思想比较零散,散见于微言警句之中。
3 研究中西早期和谐观的意义
和谐,是一个恒古常新的范畴。它从一产生开始就吸引无数仁人志士作哲理探索。大凡在事业上有所创造者,其得以在头脑中激荡思想潜流的先导,往往是意欲建立一种完美和谐的体系或秩序,无论是自然科学家还是社会科学家都是如此,无论是唯物主义者还是唯心主义者都不例外。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赋予和谐以各种含义。综合先贤们的探索,他们大多是从自然科学和美学的角度去认识和谐的。历史越往前推,情况越是如此。我国自然辩证法界曾大谈和谐原理,美学界盛议和谐美,就是例证。而对它的另一重要内容作为一种社会理想似乎渐渐忘了。因此,通过比较中西早期和谐思想的异同,追本溯源,对于全面认识和谐范畴的意义,重新唤起人们对和谐观的社会伦理意义的注意,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当今科学飞速发展,建立一种具有共同思维方式的世界哲学似已成为一种新潮流。正如日本东京大学著名的比较哲学专家中村元教授所说过的,全体人类的世界哲学的形成,须在世界和平与世界共同体的出现,并且在完全平等基础上各民族哲学相互承认,相互理解的条件下才能逐步实现。〔8〕而世界和平说到底就是世界人民之间的一种和谐的、融洽的关系。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重现和谐观的社会伦理价值,建立理想的和谐社会,乃是世界哲学创立的根本前提。
墨子与孔子不同。孔子的和谐观是消极保守的命定和谐。墨子的和谐观是积极进取的、是尚力和谐。但力不足以平天下,于是子墨子置天地以为仪法,天志在墨子和谐社会理想中的作用就是:匡正天下,使人兼爱,消除战乱,实现非攻,以达到尚同的政治目的。他认为通向没有矛盾的和谐社会的道路是以兼易别,除了在思想路线上提倡非命尚力,用天志来统一人民的思想以外,在政治路线上必须做到尚贤、尚同、兼爱,非攻非乐、节用等。#p#分页标题#e#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浅谈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内容摘要:18世纪初至1789年,在欧洲大地上爆发意义深远的启蒙运动,其涵盖各个知识领域。
法国,英国、德国等欧洲国家涌现出一大批杰出的启蒙思想家,他们提出自己的思想主张,反宗教,反封建,追求理性主义,为未来描绘美好的政治蓝图,在整个人类历史上都占有光辉的一页。
其中特别作为启蒙运动核心的法国,更是出现以梅叶(1664—1729)、孟德斯鸠(1689—1755)、伏尔泰(1694—1778)、狄德罗(1713—1784)和卢梭(1712—1778)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在启蒙运动中起到关键的作用。
关键字:启蒙运动法国梅叶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正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的思潮,随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一种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领导的反封建文化运动。
文艺复兴运动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
文艺复兴所带来人文主义精神,打破了封建宗教对欧洲人民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和艺术在这一段时间内,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开发和发展,科学家们揭示看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
同时封建专制主义和教会思想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越来越大,越来越明显,资本主义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由此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史称“启蒙运动”。
而作为运动主战场的法国更是风起云涌。
法国成为启蒙运动的主战场并非偶然,其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首要原因是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爆发了全面危机。
17、18世纪的法国在路易十四的领导下,虽然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却埋下了巨大危机,君主贵族为追求享乐,大兴土木,剥尽民众脂膏;同时四处引爆战争,路易十四在位期间先后与荷兰,西班牙等国交战,造成军费膨胀,财政岌岌可危,不得不转嫁与课税上,使得法国民众更是苦不堪言,饿殍载道,据一份文件记载,法国贫苦农民“吃野草,啃树皮,像苍蝇一样地死亡”。
中西方文化-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思想-西方社会思想由神学向人类的转化
彼得拉克:“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追求凡人的幸 福。”
3.以人的眼光而不是神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和社会。
人文运动要恢复古代的那种理性考察,从人的眼 光去考察国家和社会。
三、马基雅弗利:人学国家观的早期代表
马基雅弗利(1469-1527),他的社会思想主要包含在《君主 论》一书中。
一头狮子,以便让豺狼惊骇。”《君主论》,商务印书馆1985 年版,83-84页。
四、宗教改革运动:教会内部的人文主义 思想的兴起
一般认为,历史上的宗教改革运动主要是指德国 的路德的宗教改革,日内瓦的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以 及英国的宗教改革,这三次改革各有特点。英国宗教 改革除对英国有一定影响外,对世界的影响不大。 马丁.路德(1483-1546)宗教改革的实质性内容: 1.争取平等自由的思想。反对教会内部的等级制-教阶 制;提出“因信称义”的学说。 2. 改变现存的社会权力结构,把一切听命于教会的教 权至上主义论变为教权与王权的相互分权。
文艺复兴运动作为这一时代文化运动的 总称,其中包含了人文主义运动、宗教 改革运动以及空想社会主义运动,也包 含了自然科学的发展与兴盛。
二、人文主义思潮对社会价值观的根本变革
人文主义运动:是由一些人文主义学者发起 运动,他们推崇人,强调人的重要性。他们 歌颂人性,反对神性;主张人权,反对神权; 他们希望过人的生活,追求人的幸福,否定 来世的天国的幸福;他们提倡人的个性的解 放,反对扼杀人性的禁欲主义。实际上是新 兴资产阶级世界观、人生观的典型表现。
空想社会主义者比较一致的思想主要是:
1.对现实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是他们构想未来社会的基 础;
2.他们各自设计了一个理想国家,这个理想国的社会结 构、财产制度以及分配制度、婚姻制度等的描述上有 许多共同之处: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君主论》一译“霸术”(statecraft),而《君主论》在很多中国人的印象当中,是一个讲各种权术,谈论政治上的各种计谋的一本书,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被认为相当于中国所说的“厚黑学”,脸皮要厚,心要黑的学问。
提及《君主论》作者马基雅维利,更是被标签为“罪恶的导师”,而后人由此衍生出的“马基亚雅维利主义”(Machiavellism)一词,具有特定的指向,即政治是肮脏的,而政治家要做的事情就是为了达到他的目的可以不择一切手段。
由此引发的争论经久不衰,时至今日仍然百家争鸣,但更趋于理性。
对于《君主论》的写作意图,国内研究者在一点上达成共识,即《君主论》是写给一位君主看的,马基雅维利从一个君主的视角探讨他所通晓的一切,《君主论》中部分属于理论性质,即关于君主本质的认识,部分属于实践性质,即关于君主所必须遵循的规则的知识。
因此,透视马基雅维利,分析权术思想的立论基础及典型思想,审慎其先驱性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
权术与马基雅维利关于权术与作者的关系可以分为两派:一派认为权术是邪恶的,进而认为作者是邪恶的,对马基雅维利贴一“邪恶”的标签;另一派观点是,权术本身无所谓邪恶,认为权术是实现统治的工具与手段,本身没有善恶,而且作者也是一位爱国主义者,其实际行为是可以理解并存在一定的合理性。
笔者的观点更倾向于后者,但也有不同。
首先,权术是实现统治的工具与手段,本身没有善恶。
其次,根据马基雅维利1513年3月出狱后的生活及1513年12月10日一封著名的信的内容,推测马基雅维利是合理的利己主义者。
合理的利己主义者的“合理性”政治无道德,目的结果论。
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中,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曾作出论断:“有些行为,太卑鄙恶劣,太令人憎恨,实为智者所不为,即便是为了拯救自己的祖国,也断不可为”。
时间稍晚于马基雅维利的近代国际法奠基人格劳秀斯,在他的权威著作《战争与和平法》中,明确表示支持西塞罗的看法。
马基雅维利则争锋相对,反驳这个传统立场,第一个为所谓“国家行为的理由”做出了权威的界定和无懈可击的论证。
戴季陶政治思想的三次大转变与其思想“悖论”
【提要】国民党大理论家戴季陶一生中政治思想经历了大大小小多次转变,大致可用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从民主共和制到“温和的社会主义”、从“温和的社会主义”到所谓“戴季陶主义”这三个大转变来进行概括,在每次的思想变化中,戴季陶在各个方面的新旧两种思想经常会重叠、交织在一起,进行互动,产生悖论。
如第一次转变中传统帝王情结与现代民主思想的悖论,第二次转变中阶级调和与暴力革命的悖论、德谟克拉西与梭霞里士姆道路的悖论、加入共产党与忠于孙中山的悖论,第三次转变中容共与反共的悖论、入世与出世的悖论等等,这些矛盾的出现有其必然性,因为社会正处于更大更激荡的矛盾与变革之中,同时这些悖论又有其特殊性,因为戴季陶敏锐、浪漫、多变、开放、情绪化、又略带神经质的性格实在不多见,且其跻身之领域与地位亦非同一般。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拟从实然的角度客观地分析戴季陶政治思想的三次大转变与其思想“悖论”,意在更真实地还原戴季陶个人乃至社会剧变时期过渡人物的群像,为更好地理解这段历史和这个人物做出贡献。
【关键词】戴季陶政治思想转变悖论【目录】【正文】40 引言41 从君主立宪制到民主共和制6——传统帝王情结还是现代民主思想?62 从民主共和制到“温和的社会主义”82.1 五四时期戴季陶政治思想及转变概述92.2 阶级调和还是暴力革命?112.3 德谟克拉西还是梭霞里士姆?122.4 加入共产党还是忠于孙中山?133 “温和的社会主义”到所谓“戴季陶主义”143.1 戴季陶主义思想内容概述153.2 容共还是反共?153.3 入世还是出世?164 结论17【参考文献】18【正文】0 引言戴季陶(1891~1949)谱名传贤,学名良弼,字选堂,复字季陶,中晚年号孝园,法号不空。
祖籍浙江吴兴,诞生于四川广汉。
不可否认,国民党大理论家戴季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其政治思想亦随之发生过多次的转变,并以其多变、复杂、矛盾的特性而尤显特殊。
掌舵人、牧羊人、经济人——福柯论治理技艺的三重譬喻
54【摘要】福柯晚期演讲稿论述的治理技艺在掌舵人、牧羊人和经济人这三个譬喻中得到了典型呈现。
航行譬喻既凸显他人治理的总体化、精细化、知识化等特征,也表明自我治理是通过诸方式达到对自我的掌控和回归。
在与古希腊牧羊人譬喻的比较中,希伯来牧羊人譬喻强调牧羊人对羊群的勤勉、责任、付出,核心特点是“为了一个牺牲全体”的悖论,对个人由心灵到肉体的全方位考察在基督教中得以制度化和严苛化。
治理技艺的现代化最初表现为“国家理性”,它无任何来世救赎与末世帝国的企盼,而是对内强调无限治安,对外提升国家竞争力。
经济人譬喻则是自由主义兴起后的治理方式,个体不是出卖劳动者,而是自我投资者,主动追逐个人利益的主体是系统平衡的前提,因此必须尽量减少直接干预。
福柯的每个譬喻既有鲜明的特征,也与其他治理技艺、传统的政治哲学相互交织。
【关键词】福柯 治理 牧领权力 航行譬喻【项目】浙江省教育厅2020年一般项目“精神分析理论之于高校中文课堂文本分析实践研究”,项目编号Y202045006。
治理(governmentality )是福柯晚期演讲稿的关键概念,也是勾连早期权力谱系学和晚期主体伦理学的中介。
福柯一方面将治理术的发展视为政治现代性的关键特征,注重人口与资源整体分配的治理国家与封建领土型司法国家相区别。
另一方面又将治理视为所有权力模式的分析框架。
从纵向发展看,治理术包括希伯来的牧领权力(pourvoir pastoral ),它经由基督教体系得以制度化并逐步渗透到世俗社会中。
之后是对内强调无限治安、对外追求国家竞争力的“国家理性”(raison d‘état ),但其无所不包的规章制度又逐步被限制管理的自由主义(libéralisme)所取代。
从横向组成看,除了对治理技术历时发展的精致分析之外,晚期福柯还追溯古希腊,探讨伦理主体的形成,涉及直言(parrêsia)、欲望、家政、教育等一系列内容。
这属于与外在他者治理相对的自我治理,也是反抗外物强制统治的可能途径。
古希腊政治思想文件
• 亚里士多德的混合政制思想 ——贵族共和
4、理想城邦与教育:
• 教育是一种德教、非技术的、不以谋生为目的 • 教育是理想政治的前提
三、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与评价
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 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 政治学学科奠基者 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 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
两件大事:伯利克里时代和 伯罗奔尼撒战争
2018/10/9
张熹珂
2、苏格拉底的生平与活动:
• • • • 雅典公民 俭朴的生活 教授学生 受审
(古典民主的价值诉求)
2018/10/9
张熹珂
苏格拉底之死
二、柏拉图的生平与著作:
柏拉图: B.C.427----B.C.347年
2018/10/9
张熹珂
第一节 古希腊社会政治概况
2018/10/9
张熹珂
一、城邦与城邦生活:
• 城邦并非希腊人国家的一贯形态,而是迈锡尼世界崩溃后地中 海东部历史发展的结果,是铁器时代生产力与社会变动共同作 用的产物。 • 到公元前6世纪才最终形成
2018/10/9
张熹珂
一、城邦与城邦生活:
1、神话与城邦:
• 城邦是建立在神话以及相应的仪式之上,城邦的 本质是一个共同体,是一个有生活在同一个神话 体系中的、奉行共同祭神仪式的人所组成的共同 体。 • 神话与城邦生活——城邦生活是指城邦的公共生 活,直接来自于祭神仪式。
三亚里士多德的亚里士多德的贡献与评价贡献与评价西方理性与科学传统的先驱希腊政治制度和政治思想的百科全书似人物政治学学科奠基者城邦政治文化的集大成者城邦时代公民政治信仰的忠实表达者塑造了西方政治文化的主流倾向为整体主义结构植入了个人主义基因民主法治和自由平等的坚实捍卫者奠定公民文化的基础和精神
西方历史上的共和制与共和思想_王加丰
巴达那样的“混合政体”,即“寡头制与民主制的 不是民治的宪法。”这就是说,古代共和国的民
混合”,既有民主制的特征,也有寡头制的特征; 主成分太少,他还说:“古代共和国中,最足以使
它的“双王代表了君主制、长老会议代表了寡头 吾人注意者,是希腊的各共和国。”但即使是雅
制、从人民中选举出来的监察官(Ephors)则代表 典那样的制度,依然与现代共和制相差甚大:
⑦ 戴维·赫尔德:《民主的模式》,第 50~51 页。
⑧ 伯恩斯主编:《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下),第 506~507 页。
“一群人从广阔的地方聚焦在一起开会,讨论他 们的利益,这一复杂的制度对人们的思想影响 巨大……这种协作行动对后来的世俗机构作出 了榜样。”法国的等级会议和英国议会的形成, “无疑都与教会的做法有关”。②中世纪晚期出现 的公会议权威至上论(Councilliarism)主张用宗 教会议来取代教皇,无疑也是共和思想在当时 教会内的一种反映。1415 年康斯坦茨公会议宣 布:“本会议代表在世征战的天主教会,其权力 直接来自基督,因此,凡会议决议……无论何人 ……即令位尊至于教皇,均当一体服从。”③
含义多有变化。 本文将简单介绍一下从古代、中世纪、近代
及二战后西方共和制与共和思潮的演变和表 现,然后再探讨一些相关的问题,以便对这种制 度和思潮的情况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一、古典时代的共和制和共和思想
古代希腊和罗马人对共和制有自己的标准, 与我们今天讲的大不一样。黄洋说“:以现代共和 主义的概念和标准来看,古典希腊城邦普遍实行 的都是共和制。”因为他们的做法与今天我们所 说的共和制的基本特点吻合,如公民“拥有政治 权利和自由,推选城邦官员,以公民大会的形式 商议国家大事,在有些城邦甚至直接进行重大决 策”。④但在最早系统讨论共和制的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等思想家的笔下,所谓共和制,指的不是 雅典那样实行奴隶主民主制的城邦国家,而是像 斯巴达那样实行贵族寡头统治的城邦国家。柏拉 图的《理想国》是以斯巴达为模版写成的。亚里士 多德关于政体的三种划分(君主政体、贵族政体 和共和政体)中,也把雅典的政体(平民政体或民 主政体)看成共和政体的变体。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