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专题一—人教版新教材 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课件完美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典例示范】 例1 从车站开出的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运动了12 s时,发 现还有乘客没有上来,于是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车,总共历时 20 s,行进了50 m,求汽车在此次运动过程中的最大速度.
解析:方法一 基本公式法 设最大速度为 vmax,由题意得 x=x1+x2=12a1t12+vmaxt2-12a2t22,t=t1+t2, vmax=a1t1,0=vmax-a2t2, 解得 vmax=t1+2xt2=2×2050 m/s=5 m/s. 方法二 平均速度法 由于汽车在前、后两段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前、后两段的平均 速度均为最大速度 vmax 的一半,即-v =0+2vmax=vm2ax,由 x=-v t 得 vmax =2tx=5 m/s.
方法三 图像法
作出汽车运动全过程的 v -t 图像如图所示,v -t 图像与 t 轴所围成的 三角形的面积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所以 x=vm2axt,则 vmax=2tx=2×2050 m/s =5 m/s.
答案:5 m/s
方法技巧
(1)仔细阅读题目,标出关键词,如物体做什么运动. (2)画运动过程草图,标出已知量,写出待求量. (3)灵活选用运动学公式,可以一题多解,培养思维能力. (4)对结果进行验证,看看是否合理,如刹车问题、追及问题 等.
错误;t=2 s 时,甲的位移为 4 m,乙的位移为 x2=12×2×4=4 m,相遇, 故 D 正确.
答案:BD
训练 3 酒后驾车严重危害公共交通安全.若将驾驶员从视觉感 知前方危险到汽车开始制动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将反应时间和制动 时间内汽车行驶的总距离称为感知制动距离.科学研究发现,反应时 间和感知制动距离在驾驶员饮酒前后会发生明显变化.一驾驶员正常 驾车和酒后驾车时,感知前方危险后汽车运动的 v -t 图线分别如图甲、 乙所示.求:
训练 1 假设一驾驶员驾驶一辆汽车以 10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 在汽车即将通过路口时,看到有一老人正要过人行横道.已知驾驶员 的反应时间为 0.2 s,该车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恒为 5 m/s2.若该驾 驶员能够恰好做到“礼让行人”,则驾驶员看到老人时汽车距人行横 道( )
A.15 m B.12 m C.10 m D.8 m
(2)设刹车后经时间 t 汽车停止运动. 由 v=v0+at 得 t=v-av0=--21.05 s=4 s. 可见,刹车后 5 s 内汽车在最后 1 s 是静止的,故刹车后 5 s 内的位移为 x′
=v0t+12at2=10×4+21×-2.5×42 m=20 m. 答案:(1)2.5 m/s2 (2)20 m
位移、速 度关系式
v2-v02=2ax v2=2ax v、v0、a、x
t
平均速度求 位移公式
x=v0+2 vt
x=v2t x、v0、v、t
a
2.公式选用 (1)若与题目相关的物理量无位移,选公式v=v0+at.
(2)若与题目相关的物理量无末速度,选公式x=v0t+12at2. (3)若与题目相关的物理量无时间,选公式v2-v02=2ax. (4)若与题目相关的物理量无加速度,选公式x=v0+2 vt.
微专题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堂互动·合作探究 要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常用规律的比较与应用
1.列表比较
比较项 公式
一般形式
v0=0时 的形式
涉及的 物理量
未涉及的 物理量
速度公式 v=v0+at v=at v、v0、a、t
x
位移公式 x=v0t+12at2 x=12at2 x、v0、t、a
v
解析:x -t 图像中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v -t 图像中 倾斜的直线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故选项 A 正确;由图像中的截 距可知初始时刻质点 1、2 的位置和质点 3、4 的初速度,故选项 B、C 正 确;x -t 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在同一位置,即相遇,而 v -t 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同一时刻速度相同,故选项 D 错误.
答案:wenku.baidu.comBC
例 3 (多选)甲、乙两物体同时从同一位置开始沿一直线运动,甲 的 x -t 图像和乙的 v -t 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为匀速直线运动,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 B.0~6 s 内,甲、乙均做往复的直线运动,且 6 s 末,两者均回 到出发点 C.0~2 s 内,甲、乙相距最远的时刻为 1 s 末 D.t=2 s 时,甲、乙相遇
解析:(1)以汽车的运动方向为正方向, v0=36 km/h=10 m/s, 由公式 x=v0t+12at2 得第 2 s 内的位移 x2=v0t2+12at22-v0t1+12at21=v0(t2-t1)+12a(t22-t21) 代入数据解得 a=-2.5 m/s2,负号表示加速度方向与汽车的运动方向相 反.
要点二 运动图像 1.x -t 图像和 v -t 图像的比较
2.应用 x -t、v -t 图像的“六看”
3.x -t、v -t 图像的关键词转化
【典例示范】 例 2 (多选)下图反映的是四个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信息,下 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的形状相似,但反映的质点所做运动的性质不同 B.从甲图中可以看出初始时刻质点 2 位于质点 1 的前面 C.从乙图中可以看出质点 4 的初速度大于质点 3 的初速度 D.甲、乙两图中图线的交点的物理意义都反映了质点将在 t0 时 刻相遇
解析:汽车在反应时间内做匀速运动,然后做匀减速运动最后停止, 则 x=v0Δt+2va20=10×0.2 m+21×025 m=12 m.
答案:B
训练 2 以 36 km/h 的速度行驶的汽车,刹车后做匀减速直线运 动,若汽车在刹车后第 2 s 内的位移是 6.25 m,求:
(1)汽车刹车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 (2)刹车后 5 s 内的位移大小.
解析: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而图甲中物体的速度大小和方 向周期性变化,则甲做的不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图乙中物体的加速度大 小和方向周期性变化,乙做的不是匀加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0~6 s 内,甲乙的位移都为零,都回到出发点,都做往复运动,故 B 正确;根 据图像可知,3 s 末甲回到出发点,乙的位移最大,此时相距最远,故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