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教案(6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6篇)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能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熟悉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2、学生能运用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1、熟悉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2、理解比例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会依据比例的根本性质正确推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问链接:比例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1、什么叫比例?2、下面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推断的?2.4:1.6和60:40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请自学教材41页例1之前的内容,然后小组合作,完成下面的问题。
1)比例各局部的名称是什么?2)找出比例2.4:1.6=60:40的外项和内项,计算比例中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积,你有什么发觉?3)请自己任意举例,验证你的发觉。
4)试着总结比例的根本性质。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二)展现沟通,建立模型1、学生汇报,重点释疑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2)2.4∶1.6=60∶40两外项积是:2.4×40=96两内项积是:1.6×60=962.4×40=1.6×60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各小组代表汇报全班沟通3)学生举例子,验证发觉的规律。
2、归纳小结,建立模型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
三、练习检测,稳固应用1、填空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在比例里,()等于()。
这叫做比例的根本性质3、在a:7=9:b中,()是内项,()是外项,a×b=()。
4、一个比例的两个内项分别是3和8,则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外项可能是()和()。
2、推断(1)由于6×9=18×3,所以6∶3=18∶9()(2)在一个比例里,两个内项互为倒数,两个外项也应互为倒数。
《比例的意义》教案5篇
《比例的意义》教案5篇《比例的意义》教案1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成正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说出下列每组数量之间的关系。
(1)速度时间路程(2)单价数量总价(3)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2.引入新课。
上面是已经学过的一些常见数量关系,每组数量中,数量之间是有联系的,存在着相依关系。
当其中有一个量变化时,另一个量也随着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有规律的,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研究和认识这种变化规律。
今天,先认识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出示例l。
让学生计算,在课本上填表,并思考能发现什么。
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
让学生观察表里两种量变化的数据,思考:(1)表里有哪两种数量,这两种数量是怎样变化?(2)长方形的面积随着那种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你能看出它们变化的特点吗?(3)分别找出面积与款项对应的数,面积与宽的比各是几比几?比值各是多少?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得出:(1)表里的两种量是长方形的宽与面积(长与面积)。
宽与面积(长与面积)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面积随着宽(长)的变化而变化。
(2)宽(长)扩大,面积也扩大;宽(长)缩小,面积也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面积与宽(面积与长)比的比值总是一定的。
(板书: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因为面积和宽(面积与长)对应数值比的比值都是5(2)。
提问:这里比值5(2)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它的数量关系式?板书:面积/宽=长(一定)面积/长=宽(一定)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板书补充成:长一定时,面积和宽比的比值一定宽一定时,面积和长比的比值一定)2.教学例2。
2024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课前思考比例的意义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自主进行意义构建。
再运用科学情境进行变式练习,丰富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与方法的过程,从而内化比例的意义。
教学实践一、谈话引入同学们,我们初次见面为了让大家对陈老师的印象更深刻点,陈老师带来了自己的一张照片(课件出示照片),这张照片好看吗,陈老师打算把这张照片放在房间的各个地方,这些就是打算放上去的照片。
(课件连续出示3张照片)图片二、课堂探究同学们为什么笑了?你有什么想说的?预设3号图与原图不像,1号、2号与原图像。
1号照片放大了,2号照片缩小了,3号照片变扁了。
1号、2号照片按比例变化了。
1号、2号照片虽然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是还是像的。
为什么有些照片像,有些照片不像,“像”与“不像”可能会与什么有关?(长和宽)。
照片的“像”与“不像”原来与照片的长和宽有关,那么长和宽之间存在着怎么样的关系?(隐去照片内容,显示长方形)图片1.我们来看看原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6和4)1、2、3号图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1号图的长是(),宽是()。
2号图的长是(),宽是()。
3号图的长是(),宽是()。
2.为什么1号2号图形与原图像,3号图不像,你能用算一算的方法来说明理由吗? 同桌合作算一算、说一说。
课件出示学习单:图片3.交流:⑴材料① 6÷4=1.5 12÷8=1.5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算法,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1号图的长是宽的1.5倍。
材料② 6:4=6/4=3/2 12:8=12/8=3/2你是怎么想的?他发现原图与1号图的长与宽的比值都是3/2材料①②同屏对比:我们发现长与宽之间的倍数关系就是长与宽之间的比。
(教师手指黑板上的图)问:这些都是长与宽的比,有没有同学写的是宽与长的比,谁来说说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掌握用正比例知识解答含有正比例关系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使学生熟练地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从而加深对正比例意义的理解。
3.发展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帮助其构建相应的知识结构。
【教学重点】:1.判断题中相对应的两个量和它们的比例关系。
2.利用正比例的关系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运用比例知识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和方法。
2.理解“用比例解决问题”的结构特点,从而构建知识结构。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回忆旧知1.师:本节课是我们这个学期最后的一节新课,我们知道最后一节课上的是我们所学的知识来解决问题,希望大家用精彩的表现完成这节课,大家有没有信心!生:齐答:有!师: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的知识吧!(课件出示:)我会判断:判断下列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比例,成什么比例?(1)购买课本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成正比例)(2)差一定,减数与被减数。
(不成比例)(3)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成反比例)(4)零件总数一定,生产的天数和每天生产的件数。
(成反比例)2.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一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一定))3. 师: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一定),反比例关系可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板书: x×y=k(一定))4. 师:看来同学们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学得都很不错,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今天的新知识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用比例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用比例解决问题)二、揭示课题、探索新知。
(一)教学例5(课件出示:情境图)1.回顾旧知师: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指名回答)李奶奶家上个月的水费是多少钱?想请我们帮她算一算,你们能帮这个忙吗?(1)学生自己解答,然后交流解答方法。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 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反比例函数的探索过程,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理解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会列出实际问题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式。
3. 使学生会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4. 经历对反比例函数图象的观察、分析、讨论、概括过程,会说出它的性质。
教学重点1、使学生了解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会画反比例函数图象2、使学生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性质3、利用反比例函数解题教学难点1、列函数表达式2、反比例函数图象解题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作业检查与讲评二、复习导入1.什么是正比例函数?我们知道当(1) 当路程s一定,时间t与速度v成反比例,即vt=s(s是常数)(2) 当矩形面积一定时,长a和宽b成反比例,即ab=s(s是常数)创设问题情境问题1:小华的爸爸早晨骑自行车带小华到15千米外的镇上去赶集,回来时让小华乘坐公共汽车,用的时间少了。
假设自行车和汽车的速度在行驶过程中都不变,爸爸要小华找出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和乘坐不同交通工具的速度之间的关系。
分析和其他实际问题一样,要探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就应先选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变量,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设小华乘坐交通工具的速度是v千米/时,从家里到镇上的时间是t小时.因为在匀速运动中,时间=路程÷速度,所以从这个关系式中发现:1.路程一定时,时间t就是速度v的反比例函数.即速度增大了,时间变小;速度减小了,时间增大.2.自变量v的取值是v>0.问题2:学校课外生物小组的同学准备自己动手,用旧围栏建一个面积为24平方米的矩形饲养场.设它的一边长为x(米),求另一边的长y(米)与x的函数关系式.分析根据矩形面积可知xy=24,即从这个关系中发现:1.当矩形的面积一定时,矩形的一边是另一边的反比例函数.即矩形的一边长增大了,则另一边减小;若一边减小了,则另一边增大;2.自变量的取值是x>0.三、新课讲解上述两个函数都具有的形式,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说明 1.反比例函数与正比例函数定义相比较,本质上,正比例y=kx,即,k是常数,且k≠0;反比例函数,则xy=k,k是常数,且k≠0.可利用定义判断两个量x和y满足哪一种比例关系.2.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又可以写成:( k是常数,k≠0).3.要求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只要求出k即可.实践应用例1 下列函数关系中,哪些是反比例函数?(1)已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12cm2,它的一边是acm,这边上的高是hcm,则a与h的函数关系;(2)压强p一定时,压力F与受力面积s的关系;(3)功是常数W时,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函数关系.(4)某乡粮食总产量为m吨,那么该乡每人平均拥有粮食y(吨)与该乡人口数x的函数关系式.例2 当m为何值时,函数是反比例函数,并求出其函数解析式.例3 将下列各题中y与x的函数关系与出来.(1),z与x成正比例;(2)y与z成反比例,z与3x成反比例;(3)y与2z成反比例,z与成正比例;例4 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并且当x=3时,y=2.求x=1.5时y 的值.分析因为y与 x2成反比例,所以设,再用待定系数法就可以求出k,进而再求出y的值.例5 已知y=y1+y2, y1与x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且x=2与x=3时,y的值都等于19.求y与x间的函数关系式.小结一般地,形如(k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反比例函数(proportional function).要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可通过待定系数法求出k值,即可确定.练习21.分别写出下列问题中两个变量间的函数关系式,指出哪些是正比例函数,哪些是反比例函数,哪些既不是正比例函数也不是反比例函数?(1)小红一分钟可以制作2朵花,x分钟可以制作y朵花;(2)体积为100cm3的长方体,高为hcm时,底面积为Scm2;(3)用一根长50cm的铁丝弯成一个矩形,一边长为xcm时,面积为ycm2;(4)小李接到对长为100米的管道进行检修的任务,设每天能完成10米,x天后剩下的未检修的管道长为y米.2.已知y与x-2成反比例,当x=4时,y=3,求当x=5时,y的值.3.已知y=y1+y2, y1与成正比例,y2与x2成反比例.当x=1时,y=-12;当x=4时,y=7.(1)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和x的取范围;(2)当x=时,求y的值.4.已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cm,宽是5cm,高是xcm.(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当x=3cm时,求y的值.5.试用描点作图法画出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上节的练习中,我们画出了问题1中函数的图象,发现它并不是直线.那么它是怎么样的曲线呢?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一般的反比例函数(k是常数,k≠0)的图象,探究它有什么性质.二、探究归纳1.画出函数的图象.解 1.列表:这个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零的一切实数,列出x与y的对应值:2.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直角坐标系中描出在京各点点(-6,-1)、(-3,-2)、(-2,-3)等.3.连线: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一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第一个分支;用平滑的曲线将第三象限各点依次连起来,得到图象的另一个分支.这两个分支合起来,就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述图象,通常称为双曲线(hyperbola).提问这两条曲线会与x轴、y轴相交吗?为什么?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1.这个函数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和函数的图象有什么不同?2.反比例函数(k≠0)的图象在哪两个象限内?由什么确定?3.联系一次函数的性质,你能否总结出反比例函数中随着自变量x的增加,函数y将怎样变化?有什么规律?反比例函数有下列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注 1.双曲线的两个分支与x轴和y轴没有交点;2.双曲线的两个分支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以上两点性质在上堂课的问题1和问题2中反映了怎样的实际意义?在问题1中反映了汽车比自行车的速度快,小华乘汽车比骑自行车到镇上的时间少.在问题2中反映了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饲养场的一边越长,另一边越小.三、实践应用例1 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求m的值.分析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可知: ,又由于图象在二、四象限,所以m+1<0,由这两个条件可解出m的值.解由题意,得解得.例2 已知反比例函数(k≠0),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一次函数y=kx-k的图象经过的象限.例3 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过点(1,-2).(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并画出图象;(2)若点A(-5,m)在图象上,则点A关于两坐标轴和原点的对称点是否还在图象上?例4 已知函数为反比例函数.(1)求m的值;(2)它的图象在第几象限内?在各象限内,y随x的增大如何变化?(3)当-3≤x≤时,求此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例5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100立方厘米,它的长是y厘米,宽是5厘米,高是x厘米.(1)写出用高表示长的函数关系式;(2)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3)画出函数的图象.说明由于自变量x>0,所以画出的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只是位于第一象限内的一个分支.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画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探讨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1.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是双曲线(hyperbola).2.反比例函数有如下性质:(1)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下降,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减少;(2)当k<0时,函数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个象限内,曲线从左向右上升,也就是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加而增加.五、课堂练习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2.已知y是x的反比例函数,且当x=3时,y=8,求:(1)y和x的函数关系式;(2)当时,y的值;(3)当x取何值时,?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所在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增大,求n的值.4.已知反比例函数经过点A(2,-m)和B(n,2n),求:(1)m和n的值;(2)若图象上有两点P1(x1,y1)和P2(x2,y2),且x1<0< x2,试比较y1和 y2的大小四、课后作业布置课后练习卷一份六、课后教学反思〖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2】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认识成反比例的量,理解反比例的意义,并学会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反比例。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四单元:比例的意义。
课本第40页。
学习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难点: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自学导读:(鼓励学生勇敢地“说”)1、导课:观察两幅学生自画的国旗,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为什么?2、自主预习:A、通过自学课本40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轮流说)B、“两个比相等”表示什么意思呢?C、怎样判断“两个比相等”呢?D、你能写出与1:2相等的比吗?你可以把他们组成比例吗?与2:5相等的比又有哪些呢?你能把他们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吗?二、合作探究:(要求学生规范地“写”)1、6:10和9:15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合作探究格式的书写,比一比哪个小组的书写格式最规范、漂亮。
请认真查阅课本,格式就隐藏在课本中,正所谓是“书中自有黄金屋”。
2、20:5和1:4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呢?小组代表板书展示书写。
规范漂亮者可要得分的哟3、从1、2、3、4、5、6、7、8、9、10这十个数字中选出4个数字,组成比例。
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个小组组成的比例最多,多一个多得一分的哟,切记:只能选出4个数字。
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练习:(引导学生全面的“想”)(1)、()叫做比例。
(2)、两个比的()相等,这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3)、8:2=4是比例。
()(4)、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5)、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的比值一定相等()(6)、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7)、6:3和8:5可以组成比例。
()(8)下面的比中能与3:8组成比例的是()A3.5:6 B1.5:4 C6:1.5(9)从24的因数中选出4个数,组成的比例是()(10)用18的四个因数组成比值是2 3 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11)每人说出一个你自己喜欢的比例。
《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教案《比例的意义》教案(通用20篇)《比例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创境激疑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合作探究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师:画面上出现了四幅不同大小的国旗,请同学们任选两面国旗来算一算它们各自长与宽的比值是多少?然后观察结果,你能发现什么?(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把定义补充完整)。
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
教师板书)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比例的意义竹林实验学校 胡德云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会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计算比值,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并体会只有相对应的量的比才能形成比例。
数学思考: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比与比例的关系,比的基本性质与比例的意义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与参与讨论的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提纲教学过程:一、预学展示:操场上国旗长2.4m ,天安门国旗长5m ,宽310m 。
教室国旗长60cm ,宽40cm 。
宽1.6米。
师:昨天同学们进行了预习,请看到预习提纲的第3题的第1问,根据所给材料你写出了哪些量之间的比,比值是?(师板书)生1:天安门国旗的长:天安门国旗的宽=5:310 =23生2:教室国旗的长:教室国旗的宽=60:40=23 生3:操场国旗的长:操场国旗的宽=2.4:1.6=23 师:都是长与宽的比?有没有不同的比?生4:操场国旗的宽:操场国旗的长=1.6:2.4=32 师:都是同一面国旗的量之间的比,能不能是不同国旗的量之间的比呢? 生5:天安门国旗的长:操场国旗的长=5:2.4=1225 师:看到第3题的第2问,你都写出了哪些式子?生1:5:310=60:40 生2:60:40=2.4:1.6 生3:2.4:1.6=5:310 师:还有不同的吗?师:根据黑板上的板书你还能补充吗?生1:5:310﹤5:2.4 生2:60:40﹥:1.6:2.4……二、探索新知1、 比例的意义师:为什么黑板上前面3组式子要用“=”连接?生:因为它们的比值相等。
师:根据昨天所学,你认为哪些式子是比例?生:5:310=60:40 60:40=2.4:1.6 2.4:1.6=5:310 师:为什么?生:因为式子中的比的比值相等。
师:5:310 =23 60:40=23 2.4:1.6=23 这三个比的比值相等,我用等号把它们都连接起来:5:310 =60:40=2.4:1.6这个式子是比列吗? 生:是师:再仔细思考一下?生:不是,因为书上说的是两个比。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数学教案设计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下面要为大家分享的就是比和比例教案,希望你会喜欢!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学法引导: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讨论、计算、探究、验证等方法研究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同学们,今天数学课上有很多有趣的问题等待你们来探索和发现,希望大家都能有收获。
大家有没有信心?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2、老师也准备了几个比,想让同学们求出他们的比值,并根据比值分类。
2:3 4.5:2.7 10:680:4 4:6 10:1/2提问:你是怎样分类的?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两个比相等 4.5:2.7=10:6 12:16=3/5:4/5 80:4 =10:1/2)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1、教学比例的意义。
(1)教学例题。
先出示教材上的四幅图,请同学说说图的内容。
找一找四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再出示四面国旗长、宽的尺寸。
师: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提问:根据求出的比值,你发现了什么?(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教师边总结边板书: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 像这样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师:在图上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4.5/2.7= 10/6请同学们很快地把黑板上我们写出的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导学案.doc
学校班级姓名第四单元比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分类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2:3 4.5:2.7 10:6180:4 4:6 10:2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本文档由书林工作坊整理发布,谢谢你的下载和关注!】1.甲、乙两队进行象棋对抗赛,甲队的三人是张、王、李,乙队的三人是赵、钱、孙,按照以往的比赛成绩看,张能胜钱,钱能胜李,李能胜孙,但是第一轮的三场比赛他们都没有成为对手.请问:第一轮比赛的分别是谁对谁?2.甲、乙、丙、丁与小强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甲已经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 盘.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分别与谁赛过?3.甲、乙、丙三名选手参加马拉松比赛,起跑后甲处在第一的位置,在整个比赛过程中,甲的位置共发生了7次变化.比赛结束时甲是第几名?(注:整个比赛过程中没有出现三人跑在同一位置的情形.)4.有10名选手参加乒乓球单打比赛,每名选手都要和其它选手各赛一场,而且每场比赛都分出胜负,请问:(1)总共有多少场比赛?(2)这10名选手胜的场数能否全都相同?(3)这10名选手胜的场数能否两两不同?5.6支足球队进行单循环比赛,即每两队之间都比赛一场.每场比赛胜者得3分,负者得0分,平局各得1分,请问:(1)各队总分之和最多是多少分?最少是多少分?(2)如果在比赛中出现了6场平局,那么各队总分之和是多少?6.红、黄、蓝三支乒乓球队进行比赛,每队派出3名队员参赛.比赛规则如下:参赛的9名队员进行单循环赛决出名次,按照获胜场数进行排名,并按照排名获得一定的分数,第一名得9分,第二名得8分,…,第九名得1分;除产生个人名次外,每个队伍还会计算各自队员的得分总和,按团体总分的高低评出团体名次.最后,比赛结果没有并列名次.其中个人评比的情况是:第一名是一位黄队队员,第二名是一位蓝队队员,相邻的名次的队员都不在同一个队.团体评比的情况是:团体第一的是黄队,总分16分;第二名是红队,第三名是蓝队.请问:红队队员分别得了多少分?7.5支球队进行单循环赛,每两队之间比赛一场,每场比赛胜者得3分,负者得0分,打平则双方各得1分,最后5支球队的积分各不相同,第三名得了7分,并且和第一名打平.请问:这5支球队的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多少?8.有A、B、C三支足球队,每两队比赛一场,比赛结果为:A:两胜,共失2球;B:进4球,失5球;C:有一场踢平,进2球,失8球.则A与B两队间的比分是多少?9.一次考试共有10道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每道题10分,满分为100分.甲、乙、丙、丁4名同学的解答及甲、乙、丙3名同学得分如下表所示.丁应得分.题号学生1 2 3 4 5 6 7 8 9 1得分甲××√√××√×√√70 乙×√×√√××√√×70 丙√×××√√√×××60 丁×√×√√×√×√×10.赵、钱、孙、李、周5户人家,每户至少订了A、B、C、D、E这5种报纸中的一种.已知赵、钱、孙、李分别订了其中的2、2、4、3种报纸,而A、B、C、D这4种报纸在这5户人家中分别有1、2、2、2家订户.周姓订户订有这5种报纸中的几种?报纸E在这5户人家中有几家订户?。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3篇2024〖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什么是比?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3/4:1/84.5:2.7二、探索新知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
(不出现国旗长、宽数据)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2)这几面国旗的形状一样,但长和宽却各不相同。
请大家算一算它们长和宽的比,看看能发现什么?(3)(指教室里的国旗)这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0:40=3/2操场上的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国旗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3/2两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也可以写成:2.4/1.6.=60/40(4)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等式?如:5:10/3=15:105:10/3=2.4:1.615?10=2.4/1.615/10=60/40(5)什么是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1:2是是比例吗?你能把它组成一个比例吗?(7)完成教材“做一做”。
第1题。
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三、巩固练习完成课文练习六第1~3题。
第一课时教学反思复习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对求比值出现知识遗忘。
特别是对于如何求两个小数或两个分数的比值,而这部分知识是本课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的关键,所以在复习中必须舍得花时间,夯实基础后才能继续推进新授学习。
《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教案《比例的意义》教案(精选21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比例的意义》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例的意义》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通过观察、猜想、验证等方法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培养学生猜想与验证、观察与概括的能力。
4、让学生经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投影片、练习纸三案设计:学案一、自学质疑[探究任务一] 比例的意义1、投影出示几组比,让学生写出各组的比值,二、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案一、回顾旧知、孕伏新知:1、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比的许多知识,说说你已经知道了比的哪些知识?(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还记得怎样求比值吗?能很快算出下面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吗?2、师板书题目:(1)4:5 20:25 (2)0.6:0.3 1.8:0.9(3)1/4: 5/8 3:7.5 (4)3:8 9:27[评析:开门见山,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入手,方便快捷,循序渐进,为新课做好准备。
因为这些题目还要用到,所以不惜费时板书——有效的呈现方式]二、丝丝入扣,深挖比例的意义(一)认识意义1、指名口答每组中两个比的比值,在比例下方写上比值。
师问:你们有什么发现吗?(三组比值相等,一组不等)2、是啊,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
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0:25 师:最后一组能用等号连接吗?为什么?数学中规定,像这样的一些式子就叫做比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板书:比例)[评析:通过口算求比值,不经意间学生就有了发现,有三组式子比值相等,一组不等,如行云流水般引出比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5课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的:1、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通过合作交流、尝试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2、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为什么?6:3和8:43、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
(板书课题)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1、什么叫解比例?我们知道比例共有四项,如果知道其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解比例要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
2、教学例2。
(1)把未知项设为X。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是X米。
(2)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X:320=1:10(3)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它变成什么形式?3x=8×15。
这变成了什么?(方程。
)教师说明: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求出未知数X的值。
因为解方程要写“解:”,所以解比例也应写“解:”。
(4)学生说,教师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教师:从刚才解比例的过程,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变成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数x。
3、教学例3。
出示例3:解比例=提问:“这个比例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这种分数形式的比例也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变成方程来求解吗?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写方程时,含有未知数的积通常写在等号的左边,然后板书:1.5X=2.5×6让学生在课本上填出求解过程。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教学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1、什么叫比?练习:(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km,写出路程和时间之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之比,并化简。
2、什么叫比值?练习: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
6:10 9:15 20:4 0.6:0.2 二、引入新课【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ppt课件】出示三幅图片,观察:这三幅图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这三幅图中有什么共同的地方?(都有国旗)【师】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我们必须尊重它,这三幅图处中的国旗大小不一,这里面包含了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
【板书】第四章 比例第1节 比例的意义三、新授(一)认识比例(1)课件变成三面国旗的画面,出示画面国旗的长度和宽度。
(2)请学生写出每面国旗的长、宽之比,并求出比值。
(3)学生板演。
【师】订正:图片【师】你发现了什么?【生】这四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其中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
【师】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5:图片 =2.4:1.6【板书】5:图片 =2.4:1.6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师】这就是比例的意义,请同学们齐读。
【师】请同学们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要写成等式;要有两个相等的比【师】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生】还有2.4:1.6= 60:40 60:40=15:10等四、及时练习1、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分析课文人物外部形象
1.师范读课文,生想象画面:边听边想象严监生临死前的样子
2.交流,达成共识:出示课文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作者对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作了细致的描写,请同学们先找出有关语句细致地读一读,并根据他的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揣摩他临死前的心理活动,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1.一个人,在临死时,会说些什么?会做些什么呢?师:我们看看吴敬梓是怎样描写临死地主的?你们快速读课文。
2.简介《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面封建社会的照妖镜。它通过对封建文人、官僚豪绅、市井无赖等各类人物无耻行为的真实生动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的腐朽性,强烈地抨击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并涉及了政治制度、伦理道德、社会风气等等,客观上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
2.求下面比的比值。
9:3 28.26:9 1/5:2/5
告诉他们将要学习的知识是较大的知识单元的一部分,构建学习数学的知识网络,课开始,谈话导入引起学生的注意
1.计算
2.展示
3.纠正
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自然的引出并且复习有关知识,为新授铺垫。。
(二)
学习新知
(一)教学例3
1.教学比例的意义。
《儒林外史》是我国讽刺文学中的精品,作者擅长运用典型情节,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语言准确、精炼、形象,具有讽刺效果。《儒林外史》是我国古典讽刺小说的高峰。
3.简介吴敬梓
吴敬梓(1710~1754),字敏轩,又字文木,全椒(在安徽)人,著有《儒林外史》和《文木山房集》等。吴敬梓虽是名门望族的后代,小时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但由于经济地位的迅速变化,使他接触了劳动人民,看到了社会的黑暗和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思想上有进步的一面,并且掌握了描写现实的讽刺手法,所以才能在晚年写出《儒林外史》这部十分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2023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一册“比的意义”。
教学目标:1.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性。
4.通过自学讨论,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和自学探究的能力。
一、创设情境,诱发参与1、师:“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样列式解答?生1:牛奶比果汁多1杯。
生2:果汁比牛奶少1杯。
生3:果汁的杯数相当于牛奶的生4:牛奶的杯数相当于果汁的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生: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比较。
师: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生:牛奶的杯数和果汁的杯数比较。
2、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用一种新的方法对两种量进行比较。
(板书:比)3、师:那么这节课你想学习比的哪些知识呢?(什么叫比,谁和谁比……)二、自学探究新知1.探究比的概念教师指着板书问:2÷3求的是什么?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生: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是果汁和牛奶的比。
师:对!2÷3求的是果汁是牛奶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
(板书:果汁和牛奶的比是2比3,学生齐读。
)师:照这样,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
生:牛奶是果汁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说成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
(板书:牛奶和果汁的比是3比2)师:都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较,为什么一个是2比3,而另一个却是3比2呢?生:因为2比3是果汁和牛奶的比,而3比2是牛奶和果汁的比。
师:对,研究两个数量的比较,谁和谁比,谁在前,谁在后,是不能颠倒的。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1. 什么是比例比例是两个或多个有联系的量之间的比较关系。
比例通常表示为两个量的比值,如a:b或a/b。
其中,a称为前项,b称为后项。
2. 比例的意义比例在各个领域中都有重要的应用,它能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2.1 商业和经济领域在商业和经济领域中,比例被广泛用于定价、销售预测和市场份额等方面。
比例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产品的成本和利润率,进而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
另外,比例还可以用于评估公司的市场份额及其在行业中的地位。
2.2 工程和建筑领域在工程和建筑领域中,比例被用于设计和制造物体的模型,以便能够精确地还原实际物体的尺寸和比例关系。
比例在建筑设计中尤为重要,它决定了建筑物的整体外观和内部空间的布局。
2.3 地理和地图制图比例在地理和地图制图中起着关键作用。
地图上的比例尺可以告诉我们地图上所显示的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比例关系。
这使得我们能够根据地图上的比例关系合理规划旅行路线、测量地理距离并估算真实地理尺寸。
2.4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中,比例被广泛应用于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研究人员需要比较和分析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以找到规律和趋势。
比例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实验参数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程度。
2.5 个人生活比例在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我们制定预算时,需要将收入与支出进行比较,以确保财务平衡。
在购物时,我们会比较不同品牌和不同商家的价格,寻找最有性价比的商品。
3. 如何解决比例问题在解决比例问题时,我们可以使用多种方法,包括比例求值、比例的倒数和比例的扩大缩小等。
3.1 比例求值当已知两个量的比例关系时,可以通过已知条件求解未知量。
通过对已知比例关系进行等式变换,我们可以求解未知量的值。
3.2 比例的倒数当比例关系为a:b时,其倒数为1/a:1/b。
通过求比例的倒数,我们可以改变问题的表达方式,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计算。
3.3 比例的扩大缩小当已知比例关系a:b时,我们可以将其中一个量进行扩大或缩小,得到新的比例关系。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_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第4单元比例车前实验小学陈道锋第1课时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 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2. 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一、知识铺垫1.什么叫做比?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2.你会分类么?试一试,能不能把下面几个比按照比值的不同分类呢?2:3 4.5:2.710:680:4 4:6 10:21二、自主探究(一)探究比例的意义1.看课本图完成下表。
选择其中两面国旗(例如操场和教室的国旗),请同学们分别写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比值。
即:: = ;: = 小组讨论:根据求出的比值,和同桌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 :小结: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也可以写成一个等式:2.4∶1.6 = 60∶40像这样由组成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2. 在图上这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能找出哪些比来组成比例?3.判断:2:3和6:4能组成比例吗?为什么?4.比较:想一想,“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三、课堂达标1.2.3.判断:①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②比和比例都是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③8:2 和1:4能组成比例。
()【素材积累】1、冬天是纯洁的。
冬天一来,世界变得雪白一片,白得毫无瑕疵,白雪松软软地铺摘大地上,好似为大地铺上了一层银色的地毯。
松树上压着厚厚的白雪,宛如慈爱的妈妈温柔地抱着自己的孩子。
白雪下的松枝还露出一点绿色,为这白茫茫的世界增添了一点不一样的色彩。
2、张家界的山真美啊!影影绰绰的群山像是一个睡意未醒的仙女,披着蝉翼般的薄纱,脉脉含情,凝眸不语,摘一座如翡翠的山上,还点缀着几朵淡紫、金黄、艳红、清兰的小花儿,把这山装扮得婀娜多姿。
这时,这山好似一位恬静羞涩的少女,随手扯过一片白云当纱巾,遮住了她那美丽的脸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导学案
作者:王艳红
来源:《黑河教育》2013年第03期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
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教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学生求出它们的比值。
16:20 ■ :■ 3.2:0.8 2:0.5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3.2:0.8的比值和2:0.5的比值相等。
)
教师说明: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板书:3.2:0.8=2:0.5)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目标导学
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1.掌握比例的定义。
2.能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当堂训练
(一)完成学习目标1
1.出示学习目标1 :掌握比例的定义。
2.出示导学指要:(1)观察主题图,找一找图中共有的东西。
(2)说一说图中国旗的长和宽的比。
(3)算一算图中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
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学生汇报
4.教师讲解
出示P32例1。
师:每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分别是多少?(5:■,2.4:1.6, 60:40,15:10)
指名分别算出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
师:每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都相等)
师:5:■ =2.4:1.6, 60:40=15:10 ,2.4:1.6=60:4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也可以写成:■ = ■ ,■ =■ 。
师指着比例式3.2:0.8=2:0.5,提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学生回答后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让学生齐读一遍比例的定义。
学生讨论问题: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两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教师明确: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
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
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例如,判断10:12和35: 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先要算出 10:12=■ ,35:42=■ ,所以 10:12=35:42。
(以上举例教师边说边板书。
)
(二)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
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呢?
教师引导学生从意义、项数上进行对比,最后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完成学习目标2
1.出示学习目标2:能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2.目标检测
①判断下面各式都是比例吗?为什么?
10 : 11 () 2 : 5 < 2 : 4 ()
8 : 10 = 0.8 () 8 : 2 = 32 : 8 ()
②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学生判断后,指名说出判断的根据。
6:3和12:6 35:7和45:9
20:5和16:8 0.8:0.4和0.3:0.6
③做P33“做一做”。
让学生看书,不抄题,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教师边巡视边批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④给出2、3、4、6四个数,让学生组成不同的比例。
(不要求举全)
⑤P36练习六的第1、2题。
对于能组成比例的四个数,把能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组成的比例只要能成立就可以。
第4小题,给出的四个数都是分数,在写比例式时,也要让学生写成分数形式。
四、总结全课
通过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责任编辑赵永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