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植物群落概述第四节

合集下载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四节图片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生物群落的组成与结构四节图片版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第5页
一个稳定群落中,由于各种群在 群落中含有各自生态位,种群间 能避免直接竞争,从而又确保了 群落稳定。
第6页
群落是一个种群互相作用、生态位分化 种群系统,各种群在它们对群落时间、空间 和资源利用方面,以及互相作用也许类型 方面,都趋向于互相补充而不是直接竞争。
因此,由多个种群构成生物群落,要比单 一个群群落更能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维持 长期较高生产力、含有更大稳定性。
4 干扰与群落缺口形成与重新侵占
干扰使得连续群落出现断层(缺口)。 比如:森林中林窗、草原中老鼠频繁活动
形成挖掘小斑块等。 缺口重新恢复或侵占普通有两种形式 (过程)。
(1)抽彩式竞争 (2)小演替
第16页
(1)抽彩式竞争
① 概念 缺口被周围群落任何一个种类侵入 和占有并发展成为优势种,哪个种成为 优势种完全取决于随机原因。
第21页
5 干扰频率对物种多样性影响——
中度干扰假说
即中档程度干扰水平能维持高多样性。 ①在一次干扰后少数先锋种入侵缺口,假如 干扰频繁,则先锋种不能发展到演替中期, 因而多样性较低; ② 假如干扰间隔期很长,使演替过程能发展 到顶极期,多样性也不很高; ③只有中档于扰程度使多样性维持最高水平, 它允许更多物种入侵和定居。
S=cAz
3 岛屿效应
岛屿面积越大,种数越多现象。
第25页
(二)MacArthur平衡说
岛屿上物种数决定于物种迁入和灭亡平衡。 这是一个动态平衡,不断地有物种灭亡,也 不断地由同种或别种迁入而补偿灭亡物种。
依据平衡说,可阐明下列4点:①岛屿上物种 数不随时间而改变;⑦这是一个动态平衡, 即灭亡种不断地被新迁入种所代替;③大岛 比小岛能“供养”更多种;④随岛距大陆距 离由近到远,平衡点种数逐步减少。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植物群落

植物地理学:第四章-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梯度
多样性随纬度的变化 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在海洋和淡水水体物种多样性随深度而降低
植物种群特征
多度 密度 盖度 频度 高度 重要值
种群的增长类型
单种群落的个体数量变化--3/2自疏法则
自疏现象(self-thinning):同一种植物因密度引起 的死亡。
植物的生活型类型(Raunkiaer 生活型系统):
☺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 ☺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之下,多为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 地面芽植物:又称浅地下芽植物或半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近地面土层内,
冬季地上部分全枯死,即为多年生草本植物。 ☺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类、块茎类和根茎类
植物群落基本上是两种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产物:其一是植 物区系中各个分类单位的生态幅度,即对环境的不同耐力;其 二是环境的异质性。
植物群落形成的5个因素如下: ①某一地区的植物群系 ②某个种进入特定生境的能力 ③种本身的特点 ④生境 ⑤时间
1.4 植物群落的识别
①均匀一致的种类组成 ②一致的外貌和结构 ③一致的地形部位和一致的生境条件 ④一定的面积 ⑤时间
(reservoir)
CCononsusummeresrs
Producers
Wastes, SoilDbeaacdtebroiadi&es detritus feeders
Reservoirs
Processes/ Locations
Trophic Levels/ Organisms
氮循环
NNNiittrrrooogggeeennniininn AAAtmtmmooosspphhheeerrreee

植物群落知识

植物群落知识
第四章 植物群落知识
第一节
植物群落的基本概念
❖ 1.植物群落:在一定地区内,由一定的植物种类,按 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
❖ 2.自然群落:是在长期的历史发育过程中,在不同的 气候条件下及生境条件下自然形成的群落,不受人的 影响。
3.栽培群落: 按人们的需要,把同种或不同种植物栽 在一起,服从人们防护、美化、生产所 需,它的形成,发展过程受人的栽培管 理所支配。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组成、特征、命名
一、群落的组成 优势种:数量最多,占据群落面积最大的植物种。
二、特征
❖ 1.群落的பைடு நூலகம்貌
①生活型:是长期适应生活环境而形成独特的外部形态、内 部结构和生态习性,也可认为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型
②群落的高度:组成群落主要种的高度,即为群落的高度。 ③群落的季相:指群落中主要层植物的季节性变化,而使植 物群落出现不同的外貌特征。
五、栽培群落景观的营造 1.原则: ①景观性原则:
❖ ②生态性原则:
❖ ③生物多样性原则:
❖ 1.发育的初期: ❖ 2.发育的盛期: ❖ 3.发育末期:
三、群落的演替 植物群落的演替: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
取代的过程。
第四节 运用群落的知识完善植物的栽培群落
一、剖析植物的自然群落
自然群落的特点: ❖ 1.种类丰富,尤其是林下二层、三层的耐荫灌木和地被, ❖ 季相多变。 ❖ 2.优势种明显,外貌各异,富有特色。 ❖ 3.结构紧密,层次分明,复层混交,绿量大。
二、剖析栽培群落 目前栽培群落存在的问题 ❖ 1.树种较为单调,尤其是二层、三层的耐
荫灌木和地被更是缺乏 ❖ 2.结构较为松散,层次不明显,缺少复层
混交结构,因此绿量小。
三、几点建议 1.充分利用本地和外来的植物资源,丰富园林中的植物种类。

植物的群落知识

植物的群落知识
03
04
05
06
竞争的前途具体取决于:
繁殖能力、繁殖速度、对不良环境的忍 耐力、对资源的利用程度、生态幅位置、 环境好坏等。
---习性互补
种间选配原则
阳性与荫性、深根性与浅根性、常绿与落叶、针叶与阔叶、乔木与灌木、速生与慢生等搭配。
凡是对环境有相同要求,利用资源方式 相同的种间,竞争最为剧烈。
光棍树
光棍树枝
添加标题
参差不齐,色彩不一;
01
添加标题
常绿,无落叶成分,中型或大型叶;
03
添加标题
层次多,但分层不明显;
02
添加标题
、寄生植物发达
04
附生、寄生植物景观
多干生花相
木具有板根、气生根、支柱根现象
树干高大挺拔,分枝少
雨林巨人---望天树
第三节 群落演替
一、概念
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代替的过程
植物群落与环境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与结合。
自然植物群落
(二)人工植物群落
按人为意愿,将同种或不同种植物组合在一起形成的植物群落。如城市园林中的树丛、绿篱、花坛等。
人工植物群落
人工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发展方向与最终结果均受人为因素所控制。
要建好人工植物群落就必须向自然植物群落学习,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可以模拟再现自然植物群落,如在温室内模拟形成热带雨林、沙子、莎生植物群落景观等。
类型
原生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原来没有植被
且没有任何繁殖体的裸露地段)的群落演替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按演替进行的基础分
按演替的性质和方向分 水生演替与旱生演替
按演替基质的性质分 次生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原有植被基 础上或原有植被被破坏后)上的群落演替

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第四章第四节群落的演替

C)
水生演替: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 段→挺水植物和 沼泽植物阶段→ 森林群落 湖泊演替为森林
水生演替系列
①自由漂浮植物阶段
(浮游生物残体、湖岸下滑的泥沙使湖底抬高)
②沉水植物群落阶段
(轮藻属在湖底裸地上生长,加快有机物的积累)
③浮水植物群落阶段
(湖底变浅,出现浮叶根生植物,如莲。)
地衣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土壤条件。由于苔藓 的植株高于地衣,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 位,所以逐渐取代了地衣。
2、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农 田
弃 耕
森 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阶段: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灌木丛 乔木(树林)
一年生杂草
多年生杂草
森林
灌木丛
3、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初生演替 实例 起始 条件 时间 速度 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
A 初生演替
B 次生演替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如何解释小路周围杂草的分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演替的类型 图4-16 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狗尾草
1.耐践踏程度: 2.获得阳光的 能力(相反) 车前草 狼尾草
三、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2、如果小路废弃后,会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 城”的景象吗?
5、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 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的种群形成生物群 落 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密切 关系 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课堂练习
6、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 项是正确的( C )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没有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 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可以任意的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 控制

第四章植物群落的基本知识及栽培群落在园林中的应用(

第四章植物群落的基本知识及栽培群落在园林中的应用(

A 优势种的生活型:所谓生活型,是植物在生活环 境的综合影响下,经过长期的适应而显示的外部形 状。植物的生活型简单的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 三类。群落的外貌主要决定于优势种的生活型。 B 密度:单位面积上的得体数量。群落中植物个 体的疏密程度与群落的外貌有着密切的关系。如稀 疏的松林与浓郁的松林有着不同的形貌。 C 种类的多寡:群落中种类的多寡对其外貌有很 大的影响。例如单纯一种树木的林丛常形成高度一 致的线条,而若多种树木生长在一起,则无论在群 落立面上或平面上的轮廓、线条都可有不同的变化 。
二、树种规划原则
1. 根据城市的性质最大限度地满足园林绿化的综 合功能 83年公布245个城市,82年历史文名城有24个北京 、杭州、南京、西安等。杭州 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 市,美化,防护,尽可能结合生产。兰州、鞍山等 工业城市,污染严重,防护,美化、结合生产。 不同绿地,树种绿化功能不同: ①公园 美化,防护,生产; ②厂矿企业有污染 防护,美化,生产; ③行道树 防护。
雪松原产阿富汗、印度。
悬铃木属很适合我国种植。
③ 野生种
可以把附近山区野生种往下引种
1. 注意特色的表现 郑州、南京、无锡、上海、杭州、武汉、成都、重庆、广 州、昆明等城市都是悬铃木作行道树。这样使人产生单调感 。从园林建设的整体来说,应该提倡每个城市有自己的特色 才好。即使处于相同的自然地域内的一些城市,虽然其乡土 树种相同,引入种相似,但在园林绿化面貌上也以各有自己 的地方特色为好。地方特色的表现,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是以当地著名、为人们所喜爱的数种树种来表 示,另一种是以某些树种的运用手法和方式来表示。 在树种规划中,应根据调查结果确定几种在当地生长良好而 又为广大市民所喜爱的树种作为表达当地特色树种。如有刺 槐半岛之称的青岛,可将刺槐作为特色树种之一。在北京, 可将白皮松作为特色树种之一。特色树种可从当地的古树、 乡土树种和引入树种中,在园林绿地里确实起着良好作用的 树种中加以选择。

第四章 植物群落

第四章 植物群落

(三)层片
层片:属于某一生活型的植物,有相当的数量,在群落中占据一定
的空间所形成的特殊结构。或者相当于层,或者相当于层的一部分。 是群落中具有一定生活型组成和时空分布特点的特殊小环境。 层与层片一致——落叶松纯林既是针叶乔木层片,又是乔木层 层片是层的进一步划分——亚层、生活期层片、林间植物层片等
(四)群落的时间格局(temporal pattern) 由自然环境因素的时间节律所引起的群落各物种 在时间结构上相应的周期性变化(如植物群落的季 相变化、动物群落的昼夜变化、群落中物种年龄结 构与群落外貌等);
群落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一种类型转变为 另一种类型的顺序过程,即群落的演替。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一、群落物种数量和区系成分 (一)种-面积曲线和种丰富度
是某一观察时刻、某一观察空间范围内现有的个体数量、重量(狭义的 生物量)或含能量(energy content),有时也称为现存量(standing crop)。 对植物有时专称植物生物量(phytomass)。 一般以单位面积上的个体数量,重量表示,有时为了统一比较,将各种 类型的生物的量换算为能值(如含多少焦耳的热量等)。
红树林群落 (亚热带河口)
河沼群落——若尔盖高原
芦苇沼泽
碱蓬盐沼——松嫩平原
水杉林——武昌东湖
长白落叶松—油桦—泥炭藓群落
水松林——广东
一、生活型组成特征
植物群落外貌特征的直接反映——(芽—Raunkiaer、茎、叶—Whittaker)
▪ 生活型谱:群落中每一生活型所占的比例
极地苔原 长白云杉区 秦岭北坡夏绿阔
▪ 光强由群落上层至下层减弱——郁闭度分异
影响因素:叶面积指数(LAI=总叶片表面积/单位土地面积)、太阳辐 射日变化、年变化、群落类型与结构

第4章-植物群落

第4章-植物群落
优势种的“霸主”地位已经确立,群落的季相、密度、外 貌、高度形成。
3)群落发育末期
优势种的生长势逐渐减弱,郁闭度缩小,阳光照射进来, 一批新的植物迁入和定居,孕育着演替
四、群落内植物的种间关系 (一)寄生
自己不能制造养料,靠消耗寄主体 内的组织而生活。
菟丝子属是依赖性最强的寄生植物,常 常寄生在豆科、唇形科植物上。
第四章
园林植物群落的 基本知识
一、概 念
植物群落
指在一定时间内,居住于一定区域或生境内的 各种植物种类的集合。群落内植物种类相互联 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按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分为:
自然群落 人为群落(栽培群落)
自然群落:自然形成的群落,无人类参与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群落,东北红松林群落
(四)生物化学关系
黑胡桃树下不生长草本植物,因为其 根系分泌胡桃酮,使草本植物中毒
灌木鼠尾草下及叶层范围外1-2m处不长草 本,甚至6-10m内草本植物的生长都受到抑制, 因为鼠尾草的叶子能散发大量的桉树脑、樟脑 等萜烯类物质,抑制草本发芽和生长。
(五)机械关系
“绞杀植物” 油麻藤、绞藤、榕属的一些种类
裸地的成因:
地形变迁(沉积、风积、重力下塌) 气候原因(干旱、狂风、严寒) 动物危害、人类破坏
2、基本概念
群落的演替
一个群落替换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顶极群落
群落经过一系列演替,最后所产生的保持相对稳定的群 落。
2、群落的发育
1)群落发育初期
种类成分不稳定,群落的结构尚未定型,层次分化不明 显。
2)群落发育盛期
人工群落:按照人们需求,配置而成的 符合人们观赏或生产需要的植物群落
二、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

第四章植物群落概述

第四章植物群落概述
➢ 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与样地面积的百分比。乔 木的胸高断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称为种的显著度。
➢ 相对盖度:某一物种的分盖度占所有分盖度之和的百分 比。
➢ 盖度比:某一物种的盖度占最大物种的盖度的百分比。
➢ 相对显著度与显著度比
2020/6/8
《园林生态学》
4-16
3. 频度
➢ 频度(frequency):即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 率。常按包含该种个体的样方数占全部样方数的百分 比来计算,即:
2020/6/8
《园林生态学》
4-28
高位芽植物:休眠芽位于距地面25cm以上。依高度分为4个 亚类 ➢ 大高位芽植物:>30m ➢ 中高位芽植物:8~30m ➢ 小高位芽植物:2~8m ➢ 矮高位芽植物:25cm~2m
地上芽植物:更新芽位于土壤表面之上,25cm之下,多半 为灌木、半灌木或草本植物。
2020/6/8
《园林生态学》
4-12
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种的综合数量指标
2020/6/8
《园林生态学》
4-13
种的个体数量指标
1. 密度与多度
➢ 密度: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目。
➢ 相对密度:样地内某一物种的个体数占全部物 种个体数的百分比。
➢ 密度比:某一物种的密度占群落中密度最高的 物种密度的百分比。
➢ 群落的表现面积:能包括群落绝大多数种类并表现出群 落一般结构特征的最小面积称为群落的表现面积,也叫 群落的最小面积。
➢ 群落表现面积的调查方法是利用种类一面积曲线法。
2020/6/8
《园林生态学》
4-10
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第04章 群落生态学
有物种以及群落交错区的特有物种。
2、边缘效应:在群落交错区,物种数目及种群密度比
相邻群落有增大趋势,被称为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对于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具有特定的
价值,其原因是:在边缘地带有新的微观环境,导 致高的生物多样性;边缘地带为生物提供更多的栖 息场所和食物来源,允许有特殊需求物种的散布和 定居,有利于异质种群的生存,并增强了个体觅食
6)群落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如季节动态、年际动态、 演替与演化。 7)群落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并按一定规律分布。
8)群落具有边界特征。群落的边界可形成过渡带(称 群落交错区),并导致明显的边缘效应。 群落生态学一些基本原理多在植物群落研究中获得。 种群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多在动物生态学和人口生 态学研究中获得。
《中国植被》按植物体态划分为下列生长型类型:
I、木本植物(乔木;灌木;竹类;藤本植物;附生 木本植物;寄生木本植物)。
II、半木本植物(半灌木与小半灌木)。
III、草本植物(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植物;寄生 草本植物;腐生物草本植物;水生草本植物)。 IIII、叶状体植物(苔藓及地衣;藻菌)。 2、层片 第一级层片:是同种个体的组合; 第二级层片:是同一生活型的不同植物的组合;
五、群落的时间结构
光、温度和湿度等因子有明显的时间节律(如昼夜 节律、季节节律),受这些因子影响,群落组成与 结构也随时间序列发生有规律的变化。 植物群落表现最明显的是季相,如温带草原外貌一 年四季的变化。 动物群落时间结构主要表现为:
(1)群落中动物的季节变化。如鸟类迁徙;变温动物 休眠和苏醒;鱼类洄游等。
④ 隐芽植物:更新芽位于较深土层中或水中,多为鳞茎 类、块茎类和根茎类多年生草本植物或水生植物。 ⑤ 一年生植物:以种子越冬。 高位芽植物占优势,说明气候温热多湿。

第4章 植物群落

第4章 植物群落

热带地区:塞舌尔群岛
61 6 12 5 16
全球(1000种植物)
46 9 26 6 13
13
气候
冬季极冷、漫长 寒冬长、高寒 寒冬长、冷湿 干旱 生长季热湿
不同群落类型的生活型谱
14
15
叶片大小、性质及叶级
叶片大小、形状和性质直接影响群落的结 构和功能。
叶子性质:针叶、阔叶、常绿、落叶 叶级:鳞叶、微叶、小叶、中叶、大叶、
34
秦岭的四季
35
36
第二节 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 • 植物种群特征 • 群落成员型
37
植物群落的物种数量 种—面积曲线和种丰富度 种的多样性
38
• 确定群落面积: • 通常采用逐步扩大
样地面积的方法, 根据所得数据可绘 制种类-面积曲线 图。在曲线转折处 所示的面积,称为 群落的最小面积, 即包含了群落大多 数种类的最小空间
6
一定类型的植物群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才能形 成,且对其居住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形成群落环 境。
7
功能集体: 能量和有机物质生产; 与环境间的物质交换; 对土壤的形成与改造作
用; 群落本身的增长、扩展
和更新。
8
任一植物群落分布在特定地段或特定生境上,不 同群落的生境和分布范围不同。
9
植物群落是生态系统中具生命的部分,生命的 特征是不停地运动,群落也是如此。其运动形式包 括季节动态、年际动态、演替与演化。
生态位重叠: 两物种生态位空间的相互重叠部分,称生态 位重叠。
生态位漂移:资源竞争而导致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变化称 生态位漂移。
生态位分离:种间竞争结果使两物种的生态位发生分化, 从而使生态位分开。

生态学 PPT课件

生态学 PPT课件
10
实际上任何植物的自然种群,都是自然群落整体中的 一个成员,它本身的种群过程,必定与其生存的群落环境 不可分割。近十来年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机:
植物种群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对各种群落内部种群结构和 动态的研究。
植物群落学研究:更加重视群落中的优势种或特征种、生 态种组的种群统计和分布格局的定量化研究,深化认识植 物群落形成演替、结构功能、、稳定性和多样化的过程。
群丛单位理论指导下的 从种群独立性假说出发的群
群落学研究
落种群研究
群落类型
真实的、自然界中的客 观实体
抽象的、人为
群落比拟 有机体、生物的“种” 群落比拟为有机体,欠妥
群落边界 群落分布
明显的 间断分布
逐渐过渡 连续分布
代表人物
Clements(1916,1928) H.A.Gleason( 1926 )
30
( 2)、生活型(life forms ): 1)概念: 生活型是植物对一定的生活环境长期适应的
外部表现形式。同一生活型的植物不但在体态上是相似的, 而且在形态结构、形成条件和某些生理过程也具相似性。
7
2. 群落的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的外貌:生活型、(种类组成)生长类型反映植物 群落的外貌。
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 一定的群落结构:形态结构、生态结构(生态类型)、营养
结构(食物链)。 形成群落的环境: 不同物种之间相互影响:种间关系。 动态特征:替代过程、机制、替代后果。 分布范围:植被的分布规律主要受温度、水分的限制 边界特征
群落的季相是群落适应环境节律的一种必然的表现形式。群落的周 期性外貌变化,在温带和寒带明显的和气候变化相吻合,表现得最为明 显,而控制这种季节性变化的外界因子是温度的节律;在热带亚热带很 大程度上是取决于湿度的节律性变化。

(最新整理)第四章植物群落

(最新整理)第四章植物群落

生活型组成特征 生活型(life form)或生长型(growth form)
每一天然群落必以1-2 个生活型的植物占优势
– 热带雨林:高位芽植 物
– 苔原:地面芽植物 – 草原:一年生植物与
地面芽植物
– 荒漠:一年生植物
7
2021/7/26
生活型(life form)或生长型(growth form)
39
2021/7/26
物种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的概念 物种多样性的测定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是生物及其与环境形成的生态复 合体以及与此相关的各种生态过程的总和。它包括数以百 万计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它们所拥有的基因,以及它 们与生存环境形成的复杂的生态系统。
40
2021/7/26
各层之间可以再分亚

A草本层;B灌木层;C乔木层;D地Fra bibliotek层草本群落
15 草本层
2021/7/26
主要层与次要层
主要层
在创造群落环境 方面起着主导作用, 并影响决定着其他层 次,其消长会导致群 落发生质变。
一般:群落的最高层就 是主要层
次要层
在创造群落环境 方面起着次要作用, 其存在、种类组成、 个体数量、结构状态 等,取决于主要层的 作用与影响
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是同一个生活型类别。但 同一生活型的植物种只有其个体数量相当多, 而且相互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时才能组成层 片。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具有一定的小环境,不 同层片小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构成了群落环境。
每一个层片在群落中都占据着一定的空间和时
间,而且层片的时空变化形成了植物群落不同
17.4
76.1
11.8

植物群落的结构

植物群落的结构
群落的外部形态、群落中生物与生物之 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1)生活型
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 固有外部形状,如大小、形状、分枝和植物 生命期长短等。植物群落的外貌是由构成群 落植物种的生活型决定的。
(2)群落的高度
群落中最高一群植物的高度,也就是群 落的高度。
(二)群落的季相
同一群落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外貌
②随机型
③成群型
第七节 群落的演替
1883,8,7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 响亮的声音 岩浆所到之处生物全部死亡,成
了一片祼地。
再后来动、植物逐渐增 几年后长出小草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 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原因:群落内部矛盾的发展
①一年生杂草 次生演替: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 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 ②多年生杂草 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 ③小灌木 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 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④灌木丛 ⑤乔木(森林) 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
初始条件不同!
四、运用群落知识完善栽培群落
(一) 剖析植物的自然群落 实例1、(海拔300米处的南北向山沟)
一层:青檀、拐枣、核桃楸
二层:省沽油、君迁子、青檀和拐枣小苗。
三层:大叶铁线莲、马兜铃、歪头菜、
唐松草、青檀和拐枣的幼苗。
实例2、海拔1600米处,北坡(土壤肥沃)
一层:白桦(少量黑桦和银桦)、山杨。
二层:六道木、东陵八仙花、太平花、
一层:油松、元宝枫
二层:各种碧桃品种,榆叶梅、连翘、紫薇
三层:野牛草
实例2、(紫竹院公园东门内) 一层:栾树、洋白蜡、梧桐、蒙椴

优质(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群落 优质

优质(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群落 优质

(园林工程)园林植物群落第四章园林树木群落§1植物群落的概念植物群落:在一定地区内由一定的植物种类,按一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组合体。

按其形成和发展中与人类栽培活动的关系可分为两类:植物自然群落和人工栽培群落。

☯自然群落是由生长在一定地区内,并适应于该区域环境综合因子的许多互有影响的植物个体所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组成结构和外貌。

☯一个植物群体应被视为与该地区各种条件密切相关的植物整体,它的发生、发展与该地区的环境因子、各种植物本身的习性及各植物间的相互关系等综合影响有着及其密切的关系。

☯1☯☯☯☯☯☯1212001620☯人工栽培群落:如果园、苗圃、行道树、林荫道、林带、树丛、树群等。

☯完全由人类的栽培活动而创造的。

它的发生、发展总规律虽然与自然群落相同,但是它的形成与发展的具体过程、方向和结果都受到人的栽培管理活动所支配。

☯☯☯百草园人工群落§2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一、自然群落的组成群落是由不同植物种类组成的,这是群落最重要的特征,是决定群落外貌及结构的基础条件。

在植物群落中,各个植物种在数量上是不相同的,通常有一个数量最多、所占面积最大的种,称为优势种或建群种。

群落的发育和形貌特征主要取决于优势种。

二、自然群落的外貌1.生活型(lifeform):植物长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固有外部形状,如大小、形状、分枝和植物生命期长短等。

植物群落的外貌是由构成群落植物种的生活型决定的。

生活型也可以认为是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型。

同一科的植物可以有不同的生活型。

如蔷薇科的枇杷、樱桃、杏呈乔木型,绣线菊、毛樱桃、榆叶梅呈灌木状,木香、七姊妹、木莓等呈藤本状,草莓、蛇莓、龙芽草等为草本。

反之,亲缘关系很远的不同植物也可以表现为相同的生活型。

☯如旱生环境下形成的多浆植物,除了仙人掌科植物以外还有大戟科的火殃勒、霸王鞭,菊科的仙人笔,番杏科的露花、萝摩科的犀角,菊科的翡翠珠,百合科的芦荟、沙鱼掌、十二卷,以及景天科、龙舌兰科、马齿苋科等植物种类。

植物群落概念

植物群落概念

植物群落概念嘿,朋友!咱们来聊聊植物群落这个听起来有点专业,其实挺有趣的事儿。

你知道吗,植物群落就像是一个大班级。

每个植物就像是班级里的同学,它们可不是随便凑在一起的,而是有着自己的“小团体”和“关系网”。

比如说一片森林,那里面有高大的乔木,像威风凛凛的班长,站得高高的,给整个班级撑起一片天;有低矮的灌木,就像活跃的班委,虽然个头不大,但是能量满满;还有那些趴在地上的小草和苔藓,就像是班里默默无闻但也不可或缺的同学。

植物群落里的植物们相互依存,共同生活。

这就好比一个团队,大家分工合作。

乔木长得高,能吸收更多的阳光,可它的落叶又给下面的灌木和小草提供了养分。

灌木呢,能拦住一些风,保护小草。

小草虽然弱小,但也能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你想想,如果把乔木都砍了,那灌木和小草还能活得好吗?这就像把班长带走了,班级不得乱套呀!同样,如果没有小草和苔藓,土壤松动了,整个群落不就危险了吗?再比如说草原,那也是一个植物群落。

一望无际的草地上,各种各样的草一起生长。

有的草耐旱,有的草耐寒,它们就像是有着不同特长的同学,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能顽强生存。

植物群落还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这跟咱们人一样,小时候和长大了会不一样。

比如一片荒地,一开始可能只有一些杂草,慢慢地,可能会有小树苗长出来,再过些年,说不定就变成了一片小树林。

这难道不神奇吗?而且,植物群落还和周围的动物有着密切的关系。

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地,动物又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这就像咱们和朋友,互相帮助,共同成长。

总之,植物群落可不是一堆植物简单地凑在一起,而是一个充满生机和相互关联的大家庭。

咱们得好好保护它们,就像保护咱们自己的家园一样,你说对不对?所以啊,咱们要珍惜大自然赋予我们的这些美丽的植物群落,别去随意破坏它们的平衡和和谐。

让它们自由自在地生长,为我们的地球增添更多的绿色和美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6
4. 按优势度分类
该分类原则主要以优势树种的生态学特征作为基础。
这一分类原则可清楚地反映出生境的生态学特征,适用于 某些局部地区。
➢ 对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特别是在优势种不明显的植被 类型中,完全以优势度来进行群落分类是困难的。
➢ 在优势种较明显的地区,用优势度分类比用植物区系分 类更为简便。
特征种的确定要在有关植物种分布范围以及所出现的植物 群落都全部研究之后才能确定。
这个分类方法是法瑞学派代表人物Braun--Blanquet于1921 年创立的。
其优点是考虑到植物的生态、生活型和地理型。
这种方法是一种综合方法,又叫“堆集的”研究方法,它 正好同群落外貌的研究方法相对应。
按植物区系分类的不足之处是忽视了整个群落结构和生态 特点。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8
6. 按外貌-生态分类
外貌一生态概念是苏黎世学派的传统思想,以群落主要层 优势种的外貌(群落的结构特征)、生态特征(生活型)和生态 学指标(生态环境)为划分原则,以便避免单纯的生态学、 形态结构学原则的片面性,而较客观地反映各个分类等级 的内在本质特征。
2020/4/8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7
5. 按生态分类
该分类原则主要以植物群落分布的生态条件或环境状况作 为分类基础。
这种生态分类方法有利于揭示主要类群在生态本质上的不 同,但困难在于要假定地表面上没有土壤和气候两个因子 互补上相同的地点,如果不考虑植被结构与种类成分的话, 那么,当一个因子足以补偿其他因子的不足而形成生态上 的等值时,人们将无法判断群落的全部生态习性,这是该 分类原则的不足之处。
该分类原则的缺点是把生态学关系差异很大的群落混淆在 一起。
2020/4/8《园林Fra bibliotek态学》4-7
森林(forest):由 相当稠密的高达 8m以上的乔木树 种组成,又分常 绿针叶林、常绿 阔叶林、落叶针 叶林、落叶阔叶 林。一般为中高 位芽植物与大高 位芽植物。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8
这种分类原则与按外貌分类有部分相关联,即以占优势的 植物生活型、群落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为分类基础。
按结构分类的另一特点,可以用文字或符号组成分式以表 达植被特征。
该分类的缺点是忽视了生态特征,没有注意群落与环境的 统一问题。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5
3. 按植物区系分类
这种分类原则以特征种作为确定划分等级的依据,分类的 基本单位为群丛。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
第四章 植物群落概述
第一节 植物群落结构 第二节 生物多样性 第三节 植物群落动态 第四节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2
第四节 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
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城市植被的群落类型 植被分布规律与植被区划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3
一、自然植被的群落类型
植物群落分类方法 地球上主要植被类型与分布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4
植物群落分类
主要植物群落分类方法概述 中国的植物群落分类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5
主要植物群落分类方法概述
1. 按外貌分类 2. 按结构分类 3. 按植物区系分类 4. 按优势度分类 5. 按生态分类 6. 按外貌-生态分类 7. 按演替分类
矮疏林(woodland) 由相 当稠密的2--8m高的木 本植物组成,其间隙长 有禾草类低矮植物。一 般为小高位芽植物。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9
密灌丛(shrub) 由相当稠密的 低于2m高的木 本植物组成。 一般为矮高位 芽或地上芽植 物。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0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6
1. 按外貌分类
外貌分类主要是以优势植物的生活型 (生长型)作为分类基 础,分类的基本单位为群丛,一般根据与气候类型相联系 的纬度带和经度带排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分类系统。
按外貌分类是较常用的植物群落分类原则之一,这是因为 外貌的概念具有便于掌握的明显好处。
树丛(grove land) 除最高层的植物聚成小树丛以外,其他与 稀树干草原相似。
稀树草地(parkland) 树丛交 互连接伴随有较低层草被。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2
草甸(meadow) 湿润的生境,生长稠密的非禾草植物,并 伴生有部分叶片相当宽阔而柔软的禾草类植物。
干草原(steppe) 即分布于干燥高地上的草地。
草地(grassland) 主要由草本植物 (通常指禾草或苔 草)组成,木本植 物缺乏或偶尔出 现矮态木本植物。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1
稀树干草原(savanna) 小高位芽植物或较高的木本植物个别 散布于由草本或地衣组成的相当稠密而较低矮的植物层之上。
灌木稀树干草原(shrub savanna) 矮高位芽木本植物个别散 布于稠密的草本植物或地衣层之上。
草甸性草原(meadow—steppe) 以干草原区域干燥程度较 低的边缘为特征,类似草甸植被,低矮灌木可能常见,但 不占优势。
真草原(true steppe) 区系贫乏的旱生草原,禾草叶片狭窄 并夹有贫乏的非禾草和灌木。
灌丛干草原(shrub-steppe) 有散生的灌木突出于禾草之上 的草原。
《园林生态学》
4-19
7. 按演替分类
这一分类是英美学派早期提出的分类原则,又叫群落动态 分类原则。这一原则十分强调演替在植物群落分类上的重 要性,主张群落间的动态关系必须从一开始就予以考虑, 因此,有人又把这一分类原则称之为“个体发生原则”。
整个分类系统把成熟的群落与未成熟的群落划分成两个平 行的系统,即顶极群落分类系统和演替系列群落分类系统。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3
草本沼泽(marsh) 潮湿或周期性潮湿矿质土壤的草地。
木本沼泽(swamp) 潮湿或周期性潮湿矿质土壤的木本植物。
荒原(fell field) 冻原区域内一种不连续的低矮植被,地上 芽植物最显著,土壤为石质。
2020/4/8
《园林生态学》
4-14
2. 按结构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