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肾上腺素药物分为几类
三种拟肾上腺素药
1去甲肾上腺素C8H11NO31.1区别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和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这是因为它们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不同所致。
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皮肤、肾、胃肠的血管收缩,但对骨骼肌和肝的血管,生理浓度使其舒张,大剂量时使其收缩,故正常生理浓度的肾上腺素,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1.2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血压升高,故临床常作为升压药应用。
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而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可是,在完整机体给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通常会出现心率减慢。
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升高血压的这一效应,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而使心率减慢,从而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的直接作用之故。
1.3药理机制本品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对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无作用。
通过α受体的激动作用,可引起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的程度与血管上的α受体有关,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血管,对冠状动脉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心脏代谢产物增加,扩张冠脉对抗了本品的作用有关。
通过β1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上升,但作用强度远比肾上腺素弱。
α受体激动所致的血管收缩的范围很广,以皮肤、黏膜血管、肾小球为最明显,其次为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等,继心脏兴奋后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多,腺苷能促使冠状动脉扩张。
α受体激动的心脏方面表现主要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高;整体情况下由于升压过高,可引起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心收缩率减弱,应用阿托品可防止这种心率减慢。
课程讨论三(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药)问答
课程讨论三(肾上腺素受体作用药)问答1. 肾上腺素能受体分几类?并说出几种代表性拟肾上腺素药物。
答:а及β受体;а受体作用药: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аβ受体作用药:肾上腺素,麻黄碱β受体作用药:异丙肾上腺素2. 写出去甲肾上腺素及间羟胺的化学结构并分析其结构特征NH 22去甲肾上腺素 间羟胺结构特征: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儿茶酚结构,а位无甲基间羟胺:无儿茶酚结构,а位有甲基3. 写出肾上腺素及麻黄碱的化学结构并分析其结构特征肾上腺素 麻黄碱结构特征:肾上腺素:具有儿茶酚结构,а位无甲基麻黄碱:无儿茶酚结构,а位有甲基4. 说出MAO 及COMT 的全称MAO :单胺氧化酶COMT :儿茶酚-氧基-甲基转移酶5.以去甲肾上腺素为例,分析其稳定性答:NH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具有儿茶酚结构,在体内容易被COMT代谢;体外,因结构中具有酚羟基,与空气或日光照射下易氧化变色,生成醌类化合物。
且а位无甲基,即无空间位阻作用而氨基容易被MAO代谢。
因此,去甲肾上腺素口服不稳定。
6.写出儿茶酚胺类的基本结构,并解释随着氨基取代基的增大,受体的选择性有什么变化?答:HO HONHROH儿茶酚胺类的基本结构R的体积可以影响与а受体的结合,随着R体积增大а受体激动效应减弱,β-受体激动效应突出,可以改变药物对受体作用的选择性。
比如,-NH2无取代时为去甲肾上腺素,为а受体激动剂,随着-NH2取代基R的增大,由а受体激动剂逐渐变为а、β受体激动剂,β-受体激动剂。
即,β-受体的选择性加强。
7.比较肾上腺素和麻黄碱的酸碱性和还原性答:HO HONHCH3OH肾上腺素NHCH3OHCH3麻黄碱肾上腺素因具有酚羟基,具有还原性,在体内易被COMT氧化代谢,在体外在光照下不稳定,易于形成醌式结构而失效。
其酚羟基显示弱酸性。
麻黄碱无酚羟基,所以体内不受COMT的代谢,体外也较稳定。
无酚羟基不显示酸性。
8. 肾上腺素的作用强度比麻黄碱强,为什么?答:肾上腺素的结构中具有儿茶酚结构,麻黄碱无儿茶酚结构。
药物化学 拟肾上腺药
拟肾上腺药物的构效关系
4. N原子上的取代基的大小与他的α受体和β受体的亲和能 力有很大的关系,取代基越大对β受体的亲和能力就越大, 选择性也越大,取代基越小,对α受体的亲和力就越大。 去甲肾上腺素在N原子上没有甲基,没有任何取代基,是 一个伯氨基,它是一个α受体的活性激动剂,而N上甲基的 叫肾上腺素,他兼有α受体和β受体的活性。很多β受体的 激动剂(抗哮喘药)在N原子上都有大的取代基,这样可 以增加它对 β受体的接合能力和选择性。
(l)均具有β-苯乙胺的基本结构。 (2)苯环上的羟基使作用增强,尤以 3,4位羟基最明显。但羟基的存 在也使药物容易代谢,作用时间缩短,毒性也降低。 (3)苯环被其他环取代,外周作用保留,中枢作用降低。 (4)苯环与侧链N原子之间相隔2个碳原子距离最佳,延长缩短碳链, 作用均降低。 (5)β碳上带有羟基,产生手性,R异构体为活性体。 (6)N上取代基体积大小影响药物对β受体的选择性,体积增大,作 用减弱,β作用增强。为叔丁基时,对β2受体的选择性明显增强 (7)α碳上带有甲基时,空间位阻增大,外周作用下降,中枢作用 增强,作用时间延长。腺素药
治疗哮喘以及支气管的痉挛: 沙丁胺醇(Salbutamol) 115 特布他林(Terbutaline) 115 克伦特罗(Clenbuterol) 116 氯丙那林 (Clorprenaline) 115
这些都是具有拟肾上腺素活性的药物, 他因为作用于不同的受体,他产生的活性 有不同。
3
2. 作用于作用于α和β受体拟肾上腺素药
会产生抗休克以及抗哮喘作用 : 肾上腺素(Epinephrine) 106 麻黄碱(Ephedrine) 107 多巴胺(Dopamine) 106 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 107
拟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本类药物系指激动肾上腺素受体的药物,其中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麻黄碱及一些合成药如异丙肾上腺素、间羟胺等。
其主要作用为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散大瞳孔、舒张支气管、弛缓胃肠肌、加速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临床上主要用为升压药、平喘药、治鼻充血药等。
拟肾上腺素属于胺类,按化学结构分类可分为苯乙胺类和苯异丙胺类。
拟肾上腺素药基本结构:拟肾上腺素药结构和性质:1、常用的拟肾上腺素药都有一个苯环和氨基侧链的基本结构:2、酚羟基的存在一般使作用增强,但在体内易代谢而作用时间缩短。
如含二个酚羟基的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较含一个酚羟基的间羟胺的作用增强;而不含酚羟基的麻黄碱的作用强度仅为含两个酚羟基的肾上腺素的1/100,但作用时间则比后者长7倍,并可口服给药。
即外周作用减弱,中枢作用加强。
3、氨基侧链的β-碳上的醇羟基对活性的影响表现在立体异构体间的差别。
左旋体手性β-碳原子都是R构型,其活性明显高于右旋体,β受体效应尤为显著。
如异丙肾上腺素左旋体的β2受体效应(支气管扩张作用)比右旋体强800倍;再如麻黄碱四个光学异构体中只有(-)(1R,2S)-麻黄碱的活性最强,其具有醇羟基的碳原子是R构型。
4、氨基侧链的α-碳上引入甲基时,则肾上腺素受体激动作用减弱,中枢兴奋作用增强,作用时间延长,从而发挥促进递质释放的作用,如间羟胺和麻黄碱。
若引入其它烷基则活性降低或消失。
5、氨基上有无取代基及取代基的大小对α和β受体的选择有影响。
无取代基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为α受体效应,对β受体作用微弱;甲基取代的肾上腺素,α和β受体都有作用;异丙基取代的异丙肾上腺素则主要为β受体效应,α受体作用极弱。
由此可见氨基上随着取代基的增大,α受体效应减弱,β受体效应增强。
拟肾上腺素药的体内代谢主要由两种酶所催化。
一种是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催化3位酚羟基的甲基化;一种是单胺氧化酶(MAO),催化氧化脱胺反应。
外源性肾上腺素和体内肾上腺素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在体内很快被肝脏和其它组织的COMT催化形成间甲肾上腺素,再被MAO催化形成3-甲氧基-4-羟基扁桃酸。
最新:最新:7拟肾上腺素和抗肾上腺素药-文档资料-文档资料
选择性阻断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与α-R结合, 产生抗肾上腺素作用。
竞争性拮抗作用
肾上腺素作用的翻转(adrenaline reversal): 升压翻转为降压
当α受体阻断药中毒引起严重低血压时,不能 用肾上腺素抢救,而只能用去甲肾上腺素
传出药理
对 儿茶酚胺 对照 血 压 肾上腺素 作 用 去甲肾上腺素 的 比 较 异丙肾上腺素
++
+
+
++
结
去氧AD ++ ± ±
+
±
一
甲氧明 ++
-
-
+
-
AD
++++ +++ ++++ #43;+ ±
+
+
麻黄碱 ++ ++ ++
+
+
ISO β-R+ 多巴酚丁胺+
+++ +++ +
++ +
+±
传出药理
四种药物作用比较
NA
AD
ISO
小 结 二
血压 100 次/分 50
血压 32
血管:
表现血管舒张,血压下降,肺动脉压和 外周阻力降低。
治疗量:直接舒血管;大剂量:α-R阻 断
心脏:兴奋心脏作用
机制:舒血管致迷走反射;突触前膜α2 受体被阻断,促进NA释放。
拟胆碱作用:兴奋胃肠道平滑肌, 张力增加;
药品生产技术《拟肾上腺素药物简介》
拟肾上腺素药物拟肾上腺素药〔Adrenomimetic Drugs〕是一类通过兴奋交感神经而发挥作用的药物,亦称为拟交感神经药〔sympathomimetics〕。
由于化学结构均为胺类,且局部药物又具有儿茶酚〔即1, 2-苯二酚〕结构局部,故又有拟交感胺〔sympathomimetic amines〕和儿茶酚〔catecholamines〕之称。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肾上腺素受体冲动剂,按其是否与α受体或β受体发生作用,分作三类。
通常把直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兴奋受体而产生α型作用和β型作用的药物称为直接作用药,即肾上腺素受体冲动剂〔adrenergic agonists〕。
有些药物不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能促进肾上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加受体周围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而发挥作用,这些药物称为间接作用药。
另一类兼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的药物称为混合作用药。
在此主要介绍直接作用药和混合作用药。
兴奋α1受体的药物,临床用于升高血压和抗休克;兴奋α2受体的药物,用于治疗鼻黏膜充血和降低眼压;兴奋中枢α2受体的药物,用于降血压;兴奋β1受体的药物,用于强心和抗休克;兴奋β2受体的药物,用于平喘和改善微循环,及防止早产;β3受体冲动剂可用于膀过度活动导致的尿失禁、尿急及尿频,如2021年FDA批准上市的米拉贝隆〔mirabegron〕。
另外正在研究中的β3受体冲动剂可调节人体内热量平衡、葡萄糖代谢、能量消耗,临床有望用于治疗糖尿病和肥胖症。
α-肾上腺素受体冲动剂类药物,按其受体选择性的不同可分为:①α和β受体冲动剂;②α1和α2受体冲动剂;③α1受体冲动剂;④α2受体冲动剂。
这些药物绝大局部具有苯乙醇胺或其类似物苯基味唑啉的根本结构,区别在于苯环上羟基、取代胺基和侧链上取代基的变化。
①α和β受体冲动剂主要有肾上腺素、麻黄碱〔ephedrine〕和多巴胺〔dopamine〕等。
肾上腺素作为内源性肾上腺素受体冲动剂,具有冲动α-和β-两种受体的双重作用,临床上用于突发性心脏骤停、过敏性体克和支气管哮喘的急救。
拟肾上腺素药
16
4.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 原理:兴奋β 原理:兴奋 2及抑制肥大细胞释放过敏 物质。 物质。 1. 促进代谢:可使血糖升高。 . 促进代谢:可使血糖升高。 原理: )激动αβ; ) 原理:1)激动 ;2)减少外周组织对 糖的摄取利用; )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糖的摄取利用;3)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二、用途 1.心脏骤停 . 2.过敏性休克 首选 .过敏性休克—首选 1) 过敏性休克的生理病理变化 )
14
3. 升高血压 升高血压:
不同剂量对血管、 不同剂量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α β2 剂量 外周阻力 BP + ++ ↑/↓ 小剂量 下降 ↑/± 治疗量 ++ ++ 不变 ± + ↑/↑ 大剂量 ++ 增高 肾上腺素的翻转作用: 肾上腺素的翻转作用: 受体阻断药( 用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后, 再 受体阻断药 酚妥拉明) 用肾上腺素, 出现降压作用。 用肾上腺素 出现降压作用。
12
间羟胺(阿拉明) 间羟胺(阿拉明)
一、作用原理: 作用原理: 1、 兴奋 受体 、 兴奋α受体 2、 促进肾上腺素能 释放递质 、 促进肾上腺素能N释放递质 作用特点:( :(与 比较 比较) 二、作用特点:(与NA比较) 1.作用缓慢、温和而持久 .作用缓慢、 2.对心率影响不明显 . 3.不良反应比较少 . 4.给药方便 . 5.可产生快速耐受性 . 三、用途: 用途: 作为NA的代用品,用于各种休克早期 作为 的代用品, 的代用品
9
3. 代谢:在突触间隙的 代谢:在突触间隙的NA—重新摄取; 重新摄取; 重新摄取 破坏; 在末梢内囊泡外的NA—由MAO破坏; 破坏 在末梢内囊泡外的 由 在组织内的NA—由COMT破坏。 破坏。 在组织内的 由 破坏 二、作用 原理:兴奋α受体 受体, 弱 作用。 原理:兴奋 受体,β1弱,无β2作用。 作用 1.收缩血管 强。对皮肤、粘膜血管作 .收缩血管--强 对皮肤、 用最强。 用最强。 2.兴奋心脏 弱 .兴奋心脏--弱 心肌力↑,心率则可因BP↑→心率 心率↓ 心肌力 ,心率则可因 心率 3.升高血压 .升高血压--↑↑/↑↑ 原因: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增加。 原因:外周血管收缩,回心血增加。
拟肾上腺素药
平均压 收缩 压 舒张压 脉压差
小剂量 大剂量
↑ ↑↑
↑↑ ↑
↑ ↑↑
↑ ↓
27
28
用途
1、高排低阻型休克(早期、短期) 2、急性低血压症状 3、上消化道出血(稀释后口服)
29
不良反应
1.局部组织缺血性坏死 防治方法: (1)更换注射部位,(2)热敷或按摩 (3)局部封闭:受体阻断药-酚妥拉 明或局部麻药-普鲁卡因 2.急性肾衰,保持尿量>25ml/小时 3.突然停药后血压↓ 禁忌证:高血压、A硬化、器质性心脏病,少尿、 无尿,微循环障碍等
肾血流
滤过率
排钠排水
利尿
大剂量激 活α受体 收缩肾血管
少 尿
41
对血管血压的影响
剂 量 β1 + β2 + 外周阻力 不变 收缩压 舒张压
治疗量
- -
↑ ↑↑
-↓ ↑↑
大剂量
+ + ++
增高
42
二、用途
1、抗休克—可用于各种休克 (1)心律失常少 (2)不影响肾功能(常用量) (3)增加心输出量 >NA 、 < ISO (4)加强心肌力 > NA、 < ISO
34
2、 ⊕β2R-骨骼肌血管舒张-总外周阻力↓ 骨骼肌血管>冠脉>肾及肠系膜血管 3.血压: 治疗量:心脏兴奋--- 收缩压↑ 脉压 血管扩张---舒张压↓ 差增大
大剂量:V强烈扩张 回心血量↓ 输出量↓
收缩压↓ 舒张压↓
35
36
4.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1)兴奋β2R 2)抑制过敏物质释放 但无收缩支气管粘膜血管作用,故消除粘膜 充血水肿不及Adr,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性。 5.促进代谢: β2R⊕:糖原分解—血糖↑,<Adr 脂肪分解—游离脂肪酸↑
拟肾上腺素药汇总
.
多巴胺(Dopamine、DA)
【作用特点】 1、激动α、外周多巴胺受体,β受体微弱 2、肾脏: 激动D1受体→扩张肾血管→肾血流量↑ →滤过率↑→ 排Na+↑+利尿。
抑制肾小管Na+重吸收 ↑
.
麻黄碱( Ephedrine、Eph)
【作用机理】 1、 直接兴奋α、β受体 2、 促进NA的释放
.
2.支气管: ⑴兴奋支气管平滑肌β2受体,使支气管平滑肌舒张。 ⑵减少组胺释放,并激动支气管粘膜血管的α1受体,使粘膜 血管收缩,减轻水肿。
3.代谢:促进机体物质代谢 激动α 、 β2受体,促进肝糖原分解,降低外周组织对葡萄
糖摄取,血糖升高。 激动 β受体,促进脂肪分解,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
.
【临床应用】 NA 良好代用品 各种休克早期或其他低血压状态
.
去氧肾上腺素 (phenylephrine ,新福林,本肾上腺素)
【作用特点】选择性兴奋α1受体。 【临床应用】1.阵ຫໍສະໝຸດ 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2.扩瞳,检查眼底:
优点:作用弱于阿托品,维持短, 不升眼内压,不调节麻痹。
.
三、 β受体激动药
异丙肾上腺素( Isoprenaline,Iso 喘息定)
【体内过程】 1.口服无效,可气雾给药和舌下含服. 2.不能透过血脑屏障. 3.维持时间较长。
【作用】 兴奋β受体,对α受体无效 1.心脏:兴奋β1受体 → 收缩力增加 、传导 加快、心率增加。
.
2.血管和血压 (1)血管舒张:骨骼肌、肾、肠系膜、冠脉血管舒张 (2)血 压:收缩压↑,舒张压稍微↓ 3.扩张支气管平滑肌:
不宜用肾上腺素 3.多巴胺的药理作用有哪些?主要临床用途有哪 些?
拟肾上腺素药物分为几类[整理版]
1.拟肾上腺素药物分为几类?这类药物有什么临床意义?拟肾上腺素药主要的化学结构类型为苯乙胺和苯异丙胺两大类。
根据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直接作用药、间接作用药和混合作用药。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为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散大瞳孔、舒张支气管、弛缓肠胃肌、加速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临床上主要用作升压药、平喘药、抗心律失常药,治鼻充血等。
3.试用化学方法区别药物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法①:用过氧化氢试液区别。
异丙基肾上腺素遇过氧化氢呈橙黄色,而去甲肾上腺素遇过氧化氢显黄色。
法②:用甲醛-硫酸试液鉴别。
异丙基肾上腺素遇甲醛-硫酸试液先呈棕色,再变为暗紫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遇甲醛-硫酸试液显淡红色。
4.名词解释:心律失常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即心脏跳动不正常的症状。
5.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降血脂药又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随后发展而成的心脏病(冠心病)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人的血脂比正常人高。
当高血脂长期升高后,血脂及其分解产物将逐渐沉积于血管壁上,并伴有纤维组织生成,使血管通道变窄、弹性减小,最后可导致血管堵塞。
应用降脂药物可减少血脂含量,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状。
6.写出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并说明怎样分类?其基本结构为对氨基苯磺酰胺。
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可分为3类:1.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
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伤寒,骨髓炎等。
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2.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
能在肠道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如菌痢,肠炎等。
3.外用磺胺药。
主要用于灼伤感染,化脓性疮而感染,眼科疾病等。
7.名词解释:磺胺类药物;代谢拮抗磺胺类药物:是对氨基苯磺酰胺及其衍生物所构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抗菌药的一个类别。
代谢拮抗: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07第九章肾上腺素
第九章拟肾上腺素药拟肾上腺素药(adrenergic drugs)是一类使肾上腺素受体兴奋的药物,即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因其作用和交感神经兴奋时的效应相似,曾称为拟交感神经药。
由于其均为胺类,部分药物又具有儿茶酚结构部分,故又有拟交感胺和儿茶酚胺之称。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拟肾上腺素药物按其是否与α受体或β受体发生作用,分作三类。
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通常把直接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兴奋受体而产生α型作用和/或β型作用的药物成为直接作用药物,即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2、间接作用药有些药物不与肾上腺素受体结合,但能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增强受体周围去甲肾上腺素浓度而发挥作用,这些药物成为间接作用药。
3、混合作用药第三类兼有直接和间接作用的药物称为混合作用药。
本节主要介绍直接作用药和混合作用药。
根据生理效应的不同,又α将受体分为α1和α2型,β受体分为β1和β2亚型。
根据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对α受体和β受体的不同选择性,具有兴奋α1受体的药物,临床用于升高血压和抗休克;兴奋中枢α受体的药物,用于降血压;兴奋β1受体的药物,用于强心和抗休克;兴奋β2受体的药物,用于平喘和改善微循环,及防止早产。
一般认为;α受体兴奋反应经过ATP—ATP酶复合物的分解,产生ADP 而引起。
β受体兴奋反应则与cAMP的生成有关。
第一节拟肾上腺素药的发展和构效关系肾上腺素是最早(1899年)发现的激素。
肾上腺髓质(副肾)分泌肾上腺素和少量去甲肾上腺素,交感神经兴奋时,其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和少量肾上腺素。
以后又发现了多巴胺。
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在体内分布广泛,在神经组织和其他组织中浓度不同地可检测到,对神经活动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既归属神经递质,也属于内源性的生物胺。
去甲肾上腺素主要兴奋α受体,用于治疗休克时低血压。
肾上腺素兼作用于α和β受体,用于治疗事故性心脏停搏和过敏性休克。
多巴胺主要作用于多巴胺受体和β1受体,其强心利尿作用常用于休克的治疗。
三种拟肾上腺素药
1去甲肾上腺素C8H11NO31.1区别血液中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由肾上腺髓质所分泌,两者对心和血管的作用,既有共性,又有特殊性,这是因为它们与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不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能力不同所致。
肾上腺素与心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多,临床常作为强心急救药;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结合后,使皮肤、肾、胃肠的血管收缩,但对骨骼肌和肝的血管,生理浓度使其舒张,大剂量时使其收缩,故正常生理浓度的肾上腺素,对外周阻力影响不大。
1.2作用去甲肾上腺素也能显著地增强心肌收缩力,使心率增快,心输出量增多;使除冠状动脉以外的小动脉强烈收缩,引起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血压升高,故临床常作为升压药应用。
较大剂量时,因血管强烈收缩而使外周阻力明显增高,故收缩压升高的同时舒张压也明显升高,脉压变小。
可是,在完整机体给予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通常会出现心率减慢。
这是由于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外周阻力明显增大而升高血压的这一效应,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而使心率减慢,从而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的直接作用之故。
1.3药理机制本品是强烈的α受体激动药,对β1受体作用较弱,对β2受体几无作用。
通过α受体的激动作用,可引起小动脉和小静脉血管收缩,血管收缩的程度与血管上的α受体有关,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明显,其次是肾血管,对冠状动脉作用不明显,这可能与心脏代谢产物增加,扩张冠脉对抗了本品的作用有关。
通过β1受体的激动,使心肌收缩加强,心率上升,但作用强度远比肾上腺素弱。
α受体激动所致的血管收缩的范围很广,以皮肤、黏膜血管、肾小球为最明显,其次为脑、肝、肠系膜、骨骼肌等,继心脏兴奋后心肌代谢产物腺苷增多,腺苷能促使冠状动脉扩张。
α受体激动的心脏方面表现主要是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高;整体情况下由于升压过高,可引起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心收缩率减弱,应用阿托品可防止这种心率减慢。
拟肾上腺素药
拟肾上腺素药
一、概念:是一类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
素相似的胺类药物,故又称拟交感胺类药。
作用机制:兴奋肾上腺素受体或促进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递质,通过递质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
二、按与肾上腺素受体选择性结合的不同,可将该类药物分为四
大类:
1.主要兴奋a受体药
2.主要兴奋ß受体药
3.主要兴奋a、ß受体
4.主要兴奋a、ß及多巴胺受体药
第一节a受体激动药
体内过程:去甲肾上腺素NA,NE:1.口服无效;皮下或肌内注射因局部血管强烈收缩,易发生局部组织坏死禁用;一般采用静脉注射给药;
药理作用:1.血管:激动血管的a1受体使血管收缩,小动脉和小静脉收缩,皮肤、黏膜血管收缩最为明显,由于血管收缩可使局部组织血流量减少,外周阻力增加。
冠状血管舒张作用,是由于心脏的腺苷的增加使血管舒张所致,另一方面则是因血压升高提高了冠状血管的灌注压所致。
2.心脏:对心脏ß1受体作用较弱,血压升高,反射性兴奋迷走神经,心率减慢(阿托品可防止这种心率减慢)。
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心输出量一般不变或稍降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拟肾上腺素药物分为几类?这类药物有什么临床意义?
拟肾上腺素药主要的化学结构类型为苯乙胺和苯异丙胺两大类。
根据结构和作用机制的不同,分为直接作用药、间接作用药和混合作用药。
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为收缩血管、升高血压、散大瞳孔、舒张支气管、弛缓肠胃肌、加速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临床上主要用作升压药、平喘药、抗心律失常药,治鼻充血等。
2.试用化学方法区别药物盐酸异丙基肾上腺素和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
法①:用过氧化氢试液区别。
异丙基肾上腺素遇过氧化氢呈橙黄色,而去甲肾上腺素遇过氧化氢显黄色。
法②:用甲醛-硫酸试液鉴别。
异丙基肾上腺素遇甲醛-硫酸试液先呈棕色,再变为暗紫色。
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遇甲醛-硫酸试液显淡红色。
3.名词解释: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即心脏跳动不正常的症状。
4.降血脂的作用机理是什么?
降血脂药又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
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随后发展而成的心脏病(冠心病)对人们健康和生命危害极大。
已经证实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人的血脂比正常人高。
当高血脂长期升高后,血脂及其分解产物将逐渐沉积于血管壁上,并伴有纤维组织生成,使血管通道变窄、弹性减小,最后可导致血管堵塞。
应用降脂药物可减少血脂含量,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状。
5.写出磺胺类药物的基本结构,并说明怎样分类?
其基本结构为对氨基苯磺酰胺。
根据临床使用情况,可分为3类:1.肠道易吸收的磺胺药。
主要用于全身感染,如败血症,尿路感染,伤寒,骨髓炎等。
根据药物作用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
2.肠道难吸收的磺胺药。
能在肠道保持较高的药物浓度。
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如菌痢,肠炎等。
3.外用磺胺药。
主要用于灼伤感染,化脓性疮而感染,眼科疾病等。
6.名词解释:磺胺类药物;代谢拮抗
磺胺类药物:是对氨基苯磺酰胺及其衍生物所构成的一类药物的总称,是抗菌药的一个类别。
代谢拮抗:代谢拮抗就是设计与生物体内基本代谢物的结构有某种程度相似的化合物,使与基本代谢物竞争性或干扰基本代谢物的被利用,或掺入生物大分子的合成之中形成伪生物大分子,导致致死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
抗代谢物的设计多采用生物电子等排原理。
7.天然青霉素G有哪些缺点?试述半合成青霉素的结构改造方法
1、天然青霉素G的缺点为对酸不稳定,不能口服,只能注射给药;抗菌谱比较狭窄,仅对革兰阳性菌的效果好;细菌易对其产生耐药性;有严重的过敏性反应。
2、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吸电子基团,阻止侧链羰基电子向β一内酰胺环的转移,增加了对酸的稳定性,得到一系列耐酸青霉素。
3、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较大体积的基团,阻止了化合物与酶活性中心的结合。
又由于空间阻碍限制酰胺侧链R与羧基间的单键旋转,从而降低了青霉素分子与酶活性中心作用的适应性,因此药物对酶的稳定性增加。
4、在青霉素的侧链上引入亲水性的基团(如氨基,羧基或磺酸基等),扩大了抗菌谱,不仅对革兰阳性菌有效,对多数革兰阴性菌也有效。
8.名词解释:药物;药物化学;先导物
药物:用于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有目的的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药物化学:研究药物的结构、性质、构效关系、体内代谢过程、作用机理及寻求新药途径和方法的学科。
先导物:即先导化合物,又称原型药,指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具有一定生理活性的化学物质。
组合化学:在某一时间合成大量的化合物,并进行生物活性测试,然后对其中最有可能的化合物进行分离、鉴定,以进一步开发。
9.巴比妥药物具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
①呈弱酸性。
巴比妥类药物因能形成烯醇型,故均呈弱酸性。
②水解性。
巴比妥类药物的钠盐水溶液,不够稳定,甚至在吸湿情况下,也能分解成无效
的物质,所以本类药物的钠盐注射液应做成粉针剂,临用前配制为宜。
③与银盐的反应。
这类药物的碳酸钠的碱性溶液中与硝酸银溶液作用,先生成可溶性的一
银盐,继而生成不溶性的二银盐白色沉淀。
根据此性质,可利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含量。
④与铜吡啶试液的反应。
这类药物分子中含有—CONHCONHCO—的结构,能与重金属形
成有色或不溶性的络合物,可供鉴别。
10.巴比妥药物化学结构与其催眠作用持续时间有何关系?
巴比妥类药物作用时间长短与5,5双取代基在体内的代谢过程有关,取代基如为烯烃、环烯烃,可能在体内易被氧化破坏,从而构成作用时间短的催眠药;如取代基为较难氧化的烷烃或芳烃,一般为作用时间长的催眠药。
11.试述盐酸氯丙嗪的合成方法?
合成方法可分为主环2-氯酚噻的制备、侧链1-氯-3-二甲胺基丙烷的制备及主环和侧链缩合的三个部分。
①主环的制备。
以邻-氯苯胺为原料,进行乌尔曼反应,加热回流缩合,制得2-羧基-3-二苯胺;于高温脱羧后,与硫熔融,环合成2-氯吩噻嗪。
②侧链的制备。
以丙烯醇为原料,在粒状NaOH存在下,与二甲胺加热反应,生成的3-二甲胺基丙醇再与干燥的HCl气体作用,即得1-氯-3-二甲胺基丙烷盐酸盐。
③主环与侧链的缩合。
经NaOH为缩合剂,所得氯丙嗪与HCl气体成盐,即得盐酸氯丙嗪。
12.根据吗啡与可待因的结构,解释吗啡可与中性三氯化铁反应,而可待因不反应,以及可待因在浓盐酸存在下加热,又可以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的原因?
从结构可以看出:吗啡分子中存在酚羟基,而可待因分子中的酚羟基已转化为醚键。
因为酚可与中性Fecl3反应显蓝紫色,而醚在同样条件下却不反应,但醚在浓H2SO4存在下,加热,醚键可断裂重新生成酚羟基,生成的酚羟基可与Fecl3反应显蓝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