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合集下载

必修3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必修3第二章: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
世界防治荒漠和干旱日:
世界水日: 世界人口日:
6月17日
3月22日 7月16日
世界保护臭氧层日:
世界粮食日:
9月16日 10月16日 2月2日

世界湿地日的由来
1971年2月2日,在伊朗的拉姆萨尔签署了 一个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 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简称《湿地公约》)。它是当时针对一种 特定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全球性公约。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P46活动题1
退田还湖,退田还塘,既可蓄水分洪,又可发展水产养殖, 农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的环境效益,又使原来的 居民有稳定的经济收入。
利用当地的水资源及运进原料发展加工业 利用当地优美的自然风光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 区西部,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的城 中次生湿地。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 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 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 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 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崇明东滩、杭州西溪湿地、太湖湖泊湿地等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 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的作用
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湿地的美称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以太湖湖区为例
一 湿地的概念及分布
1、 湿地
2、 湿地的分布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含答案)一、湿地概述1.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天然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m 的浅海区、河流、湖泊人工湿地:水库、稻田、鱼塘等3.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4.在我国的分布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思考启迪] 三江平原有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地势低平,土质黏重,气候温凉,冻土发育,夏秋多雨,蒸发较弱,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地球之肾” 1.湿地的生态价值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三、湿地资源问题 1.成因与表现2.洞庭湖萎缩⎩⎪⎨⎪⎧原因:水土流失导致泥沙淤积十分严重,大 规模地围湖造田影响: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及生态问题增多四、保护湿地1.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2.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建设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制定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3.案例[温馨提示] 湿地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综合效益,但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因此在对湿地进行开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还要注重生态效益。

如果盲目地开发,可能使湿地失去了生态价值,最终经济效益也会失去,社会效益也将不复存在。

[教材P43活动]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将失去生长、栖息和繁衍的场所,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鸟类失去食物而死亡。

2.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物种繁多,有些物种是我国所特有的生物物种,有的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

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湘教版必修Ⅲ 第二章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必修Ⅲ 第二章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湘教版必修Ⅲ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取图2-7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下渚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的大辩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用具1.教学方法:探究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等。

2.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包括中国湿地分布图、下渚湖景观及资源图、洞庭湖的面积变化图等)。

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作为一名德清人,大家应该知道德清对外宣传的品牌是“名山湿地,休闲德清”,下渚湖作为德清最大的湿地景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我们今天就以德清下渚湖为例来学习一下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提问:我想先请去过下渚湖的同学来回答一个问题:你对“湿地”的理解是怎样的?学生回答:地表有水的、比较潮湿的地方。

教师补充说明:回答得很好,但是还不够完整,湿地的定义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我们根据定义,可以发现湿地有很多不同的类型,例如沼泽、河流、湖泊等,而其中的水库、稻田、盐田等又属于人工湿地。

承转: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湿地分布图”,请同学们看图回答湿地在我国的分布状况如何?(其中“.”表示1km2以上的湿地) 学生回答:在我国,湿地分布很广泛,从热带到寒温带、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但分布又不均匀,总体体现为东部多西部少。

承转: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我们不能一一去详细游览,我们还是通过我们身边的下渚湖来大致了解一下湿地的各种知识。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防治湿地水污染 ●●●●●●
四、课堂巩固
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 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 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分布广 分布不均
东部多,西部少
5. 湿地的作用
湿地的作用 A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 B.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湿地的美称
“生命的摇篮”
“天然空调机” “天然水库”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D.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6. 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阅读P.42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A.维持生物多样性 B.调蓄洪水 C.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D.航运 E.旅游观光
(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失去栖息地, 使鸟类迁徙,破坏了本地的生态平衡,甚至导致 鸟类因失去食物,生存面临威胁。 (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参考答案: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 提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植物、鸟类、水 生动物等生物种类繁多。洞庭湖因生物物种繁多, 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
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降低
重点突破(一)
萎缩的洞庭湖
洞 庭 湖 为 什 么 萎 缩 了?
洞庭湖萎缩的原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泥沙淤积 围湖造田
思考:怎样分析湿地资源问题产生的原因?
重点突破(二)
保护湿地
保护湿地是不是就是保护湿地面积不减小?
退耕还湖

合理利用水资源 禁止滥捕滥猎
(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 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你赞成 这种说法吗?
参考答案: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湿地水分的蒸 发,能增加湿地附近地区大气中水汽的含量, 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并减小气温日较差, 所以说具有调节区域小气候的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997年的主题是:“湿地是生命之根”。 ——“ 湿地的价值与人类对湿地的利用”
199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水与湿地; 1999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人与湿地; 2000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
珍惜我们共有的国际重要湿地;
2001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湿地世界
——一个等待发现的世界
2002年:湿地:水、生命和文化 2003年:没有湿地就没有水 2004年:从高山到大海,湿地在为我们服务 2005年:湿地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2006年:湿地与减贫
“地球之肾”
“鸟类的乐园”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 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据联 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 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 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 态系统的160倍。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产出价值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 “地球之肾”
从北大仓再到北大荒,可发挥湿地涵养水源、 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使湿地生态系统趋于平 衡,更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
浙江舟山:引进人工湿地处理农村生活废污水
定海六中目前共 有师生千余名, 他们的日常生活 污水每天通过管 道,流进长满芦 苇、菖莆的人工 湿地,经过处理 过滤,流出来的 水清澈透亮, 用于洗车、冲洗教室、冲厕所都没问题,目前,学 校将处理后的水直接用于浇灌绿地。
长江中下 游湿地
云贵高原 湿地
沿海湿地
我国湿地分布总的状况是: 东部多,西部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红树林:
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 变成红色而得名。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 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防止海岸侵蚀, 防御台风和风 暴潮,维护生 物的多样性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Ⅲ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太湖湿地为例湖州市菱湖中学【设计思想】地理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倡导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其重要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

本节课程的设计,以太湖湿地为例,采用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模式,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教材分析】本节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太湖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其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太湖区为例,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本节内容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的利用,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学情分析】虽然学生不熟悉湿地的概念,但身在江南水乡,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湿地,因此本节内容对于高中年龄阶段的学生所具备的知识、智力发展水平来说难度较小。

【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我国湿地的分布、湿地的重要价值。

(2)初步认识湿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取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阅读太湖湿地的资料,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保护问题的大讨论,提高学生收集、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深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3)以太湖湿地作为案例,增强学生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2.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教学策略与手段】1.多媒体演示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学习结合起来【课前准备】教师收集太湖湿地的相关资料;学生按小组课前湿地考察太湖湿地,储备相关信息【课时建议】2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展示表格1,介绍与环境有关的世界日,2.提问:大家知道2月2日是什么日子吗?试着猜想。

湘教版必修Ⅲ 第二章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下渚湖为例”教学设计

湘教版必修Ⅲ 第二章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下渚湖为例”教学设计

1 . 通过整 理收集有关 湿地资料 , 激发学 生 从 2 0 0 5年开始 , 在此 的 2 8家“ 土菜馆” 已全部 对此我们 的做 法是禁止 长江 中上 游天然 林 的
2结合案 例分析 , . 强化学生 资源意识 和环 是通过根系吸收 、 湿地处理池 以及沉淀池 等三 看待我 国基本 国情 , 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 畏
讨论, 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 的能力。
继续 前行 , 我们欣赏到 了造 型优美 的香樟
3 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 护等问 掰 和 点 缀 在 翠 竹 林 中 的 竹 亭 、 桥 , 至 还 有 洞庭湖的萎缩还有一部分是 自然原 冈造成 的 , . 通 竹 甚 题 的大辩论 , 提高学生收集、 整理信息的能力 。 竹结构 的“ 渔家乐土菜馆 ” 古扑 的竹楼周 并 主要是长江水带来的泥沙在湖区淤积 , 。 使湖泊 ( 情感态度与价 值观 三)
观念 。 二 、 学方 法 与教 学 用 具 教
境保 护意识及 防灾 、 灾意识 , 导学生正 确 次净化 , 减 引 使污水能达标排放 , 重要 的是 , 最 只需 料的造纸 厂 . 使湖 区的污染也 极为 严重 ; 存在

次性投入七八下元即可长期运作 。

些掠夺性捕鱼和捕杀珍稀 鸟类 的现象 , 使生
探 究 地 理 问 题 的 兴 趣 和 动机 。
没有出现污水横 流的情景 , 一打 听才知道原 来 面积缩小 ;湖面的缩小也会给航运带来影 响 ; 建起了无 动力生活污水湿地处卵池 。 该处理池 砍伐 , 植树造林 , 保持水土‘ , 减少泥沙淤积。 在洞庭湖区 , 还存在 一些用 芦苇作为原材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 .
3初 步认 识湿地等 开发利用存在 的问题 , 绿 的水 葫芦 以及 一些不 知名 的水 革 。仔 细寻 缩的原闲是什么? . 该现象对湖 区的生态环境产 了解其危害和综合 治理保护措施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优秀教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优秀教案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反思永兴二中胡水平《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高二年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

了解湿地的有关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但这节内容,知识信息多、容量大、空间概念强、重点集中,上好这节课是一个挑战。

通过自己上课和各位老师的点拨与评析,使我看到了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也给我留下许多反思之处。

一成功之处1认真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目标本课可分成三部分,一是湿地的概况,包括了湿地的概念,分类和作用,二是湿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如何保护和开发湿地。

通过学习,要让学生懂得,对于湿地,我们人类,应该如何在保护和利用中取的平衡点。

2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在课堂上,先介绍湿地的概况,对于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让学生展开辩论会,分成正方和反方,双方同学从自己的论点出发,激烈交锋,是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

3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可以使地理课堂教学更具特色,耳目一新。

丰富多彩的画面、影像资料,动态的直观演示,大量色彩清晰的地图、数据、图表及巩固练习题可整合到一起,不仅使教学进程简捷便利,而且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

二,努力方向,需要完善1继续贯彻新课改的思想,实施乡土地理教育本节课中应该加大湖南湿地的学习,以洞庭湖湿地为例,让学生能感受到身边的湿地,有力地促进课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增强学生的生产劳动意识,使教育更好地为湖南经济建设服务。

2教学手段还可以再灵活一些,比如辩论会的组织,可以不指定正反方,让学生自愿组队,这样的话,辩论效果会更好一些。

真正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思想“学生主体,老师主导”。

新课改还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突破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求知、学会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二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理解湿地等开发利用存有的问题,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1. 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有的问题2. 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学习难点]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第一课时一、独学文本,初步感知(A级)知识要点一湿地的概念、特点和分类阅读课本P41正文局部,勾画以下问题的答案及关键词:1、什么是湿地?判断:海洋、冰川是否属于湿地?说明理由。

2、湿地的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之间的过渡带。

(2)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3、湿地的分类请将沼泽、滩涂、河流、湖泊、水库、稻田、鱼塘、人工河、人工湖、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水区、红树林等这些湿地实行分类。

4、读我国湿地分布图(图2-7),分析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知识要点二湿地的价值(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世界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是世界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湿地在环境保护方面有哪些作用?阅读教材,填写下表。

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资源的宝库”“生命的摇篮”“天然空调机”“天然水库”“地球之肾”“鸟类的乐园”(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湿地具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但其____________价值远远高于其__________价值。

二、互学互疑,习得方法(B级)2000年我国停止对”北大荒”的开垦,以保护现存的上百万公顷湿地,对重点区,尽快退耕还林、退耕还草、退耕还湿地。

D三江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地分析其成因。

①气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地形:_______ __________ _____ _______③土壤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 ___图示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太湖平原、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______________;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当前国家决定停止在R平原开垦荒地,同时建立自然保护区,其主要保护对象是__________。

高二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

高二地理《2.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一、湿地的定义及分布1、湿地的定义: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类型及特点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人工湿地:水库、稻田、渔塘、人工河、人工湖陆地和水体的过渡地带红树林:红树林是一种稀有的木本胎生植物,因砍伐时遇铁变成红色而得名。

它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统。

3、湿地的分布湿地分布很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活动:读图,分析我国湿地分布特点。

分布不均:东多西少【课堂演练】1、下列不属于湿地的是( D )A.三峡水库B.海南岛红树林C.水稻田D.青藏高原上的冰川2、下列事物属于湿地的是( C )①海洋②耕地③河流④湖泊⑤森林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D.②④⑤4、我国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5、洞庭湖:湖南的名片洞庭湖是我国锦绣山河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更是我们三湘大地的母亲湖,湖畔沃野千里,是我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洞庭湖同时又是长江流域的重要调蓄湖和资源生态湖。

二、“地球之肾”(作用)中国历史上第一大淡水湖泊东方湿地——洞庭湖1、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1)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充沛,雨热同期,无霜期长(2)地势低平的冲积平原,土壤肥沃(3)河湖密布,灌溉便利,水产养殖业发达2、洞庭湖的功能:(1)产出功能:产生人类需要的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动植物、矿产、水产)、生活资源(2)调节功能:调节气候,调蓄洪水(3)生态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4)降解功能:净化水中污染物质(5)其他功能:美化环境、旅游、航运、各种动物的栖息地3、湿地的作用湿地的作用湿地的美称产生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生命的摇篮”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天然空调机”调节气候,美化环境→“天然水库”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地球之肾”净化水中污染物质→“鸟类的乐园”众多鸟类的栖息地→“资源的宝库”三、湿地资源问题分析洞庭湖由“第一”沦为“第二”的原因,并由此探究湿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_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ppt

第二节_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ppt
湿 地 的 生 态 功 能 和 效 益 难 以 发 挥 抵 御 自 然 灾 害 的 能 力 也 明 显 降 低
三江平原湿地
西洞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
2 、 洞 庭 湖 为 什 么 会 萎 缩 呢 ?
萎缩的洞庭湖
城陵矶 岳阳
长沙
READING阅读
洞 庭 湖 为 什 么 回 萎 缩 呢 ?
原因:
(1)泥沙淤积严重,湖床 抬升,水面中间萎缩;
【问题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 现象 ?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 影响? ①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迅速增长, 诱发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 ②围湖造田虽一时得到了土地,但湖泊湿地 减少,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导致水患的可 能性加大,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造成隐患.
【问题3】有人说,“保护湿地会阻碍地方经 济的发展, 因为湿地是很好的耕地后备资源。在我国耕地短缺的形势 下,湿地应开垦为耕地 ,以弥补耕地的不足” 。针对这 种说法,谈一谈你的认识。
保护措施:
①退田还湖、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
②保护野生动植物,禁止滥捕滥猎; ③防止湿地污染; 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 的意识。
【问题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 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水,具有 调节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 法吗?
活动
【问题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 天然生物基因库的理解。
洞庭湖歌舞
洞庭湖湿地的存在,为许多生物物种提 供了生存栖息的环境和场所,使得生物 物种繁多,有些是特有种,具有很大的 经济价值和科研价值,洞庭湖因生物物 种繁多,被称为天然生物基因库..
3、特点: 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 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长江下游人工湿地
4、分布: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 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 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 我国各地也有广泛分布,但分布 不平衡,东部多,西部少。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导学案

第二章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高中地理《必修III》黔西南崇文中学杨程琦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了解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和综合治理功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2-7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全面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讨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1湿地资源的重要价值。

2.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三、教学难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措施。

四、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活动方案:【导入新课】湿地、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的三大生态系统,那什么是湿地?它对自然环境有什么作用?目前我国的湿地利用和保护状况又怎么样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一起学习讨论的问题。

一、湿地的概念及分布1、湿地的概念和特点活动一:看课本思考:什么是湿地?湿地有哪些?湿地有哪些共同特点?2、我国湿地的分布特点活动二:读教材图2-7,分析我国湿地的分布有什么特点?思考后写出结论。

二、湿地的价值——“地球之肾”活动3:阅读教材42~43页,分析湿地的价值有哪些?湿地有些什么美称?活动4:请同学们读43页“活动”材料,然后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1)如果失去湿地,鸟类会受到什么样的影响?(2)谈一谈你对洞庭湖区是天然基因库的理解?(3)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区域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这种说法吗?为什么?【承转】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教案含解析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1.湿地的概念、分布特点及其重要的生态价值。

2.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成因及综合治理措施。

3.分析某区域生态环境开发与保护问题的思路,并探究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一、湿地概述1.概念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两大类型(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3.两大特点(1)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

(2)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4.我国湿地的分布分布广泛,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分布。

二、“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1)较高的生产力。

(2)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重要作用3.洞庭湖湿地的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和旅游观光等。

三、湿地资源问题1.原因人类对资源、环境的过度开发利用。

2.表现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

3.危害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有效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洞庭湖的萎缩(1)原因错误!(2)影响:调蓄洪水能力降低,湖区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航道断航现象时有发生,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增多。

四、保护湿地1.湿地破坏的危害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持续发展。

2.意义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将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综合效益,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3.措施退田还湖、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工程、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及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等。

4.洞庭湖“变”大了的原因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等。

[问题探究]根据教材P41图2—7,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1我国湿地的东西分布有何差异?提示:东多西少。

探究2海南岛红树林湿地是淡水湿地吗?其主要作用是什么?提示:红树林湿地是咸水湿地。

分布在沿海地区,具有防止海浪侵蚀海岸、防御台风和风暴潮的作用,是天然的海防林。

必修3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

必修3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

必修3第2章第2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学案【课标要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初步认识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学习难点】探究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以及保护措施。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41—46页全部内容,自主学习并思考下列问题:1.湿地的定义及类型。

2.读“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思考我国湿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3.湿地的重要作用有哪些?4.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有哪些?5.洞庭湖是如何调节洪水的呢?6.洞庭湖面积减小的原因?7.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防止洞庭湖继续萎缩?【合作探究】1.有人说“湿地水分的蒸发,可在附近地区形成降雨,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

你赞成吗?为什么?2.洞庭湖区农业经济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分析洞庭湖区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3.阅读教材44—45页活动5材料,思考:(1)材料中提到了哪几种湿地?湿地生态问题有哪些?(2)湿地是如何被破坏的?据此,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湿地?4.农民不种田而去养鱼,这种生产方式的改变好不好?试说明这种生产方式有什么意义?【巩固训练】1、下列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的是:()A、湿地B、陆地C、生物圈D、大气圈2、湿地被称为“地球的肾”,最主要的是因为湿地具有什么功能:()A、调节气候B、美化环境C、净化水中的污染物D、保护生物多样性读“三江平原”示意图,分析完成3—6题3、冲积形成三江平原的“三江”是指:()A、黑龙江、松花江、嫩江B、黑龙江、松花江、牡丹江C、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D、松花江、嫩江、牡丹江4、在三江平原广泛分布的土壤类型是:()A、黑土B、黑钙土C、黄土D、水稻土5、三江平原的沼泽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其形成按地域分布规律属于:()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6、我国政府2000年下令停止开垦三江平原上的沼泽地,主要原因是:()A、沼泽地的土壤贫瘠B、开发的成本太高C、粮食过剩,价格偏低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左图为某地区的平面图,右图为左图中河流R的纵剖面图,下表为左图中P地的月平均温度和月平均降水数据。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教学设计

第二节????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宁波万里国际学校邹小云一、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如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湿地的概念及我国湿地的分布。

2.了解湿地的重要价值。

3.认识湿地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综合治理保护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大致了解我国湿地的分布。

2.通过学生对洞庭湖湿地资源重要作用的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通过学生对湿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问题辩论,提高学生获取、整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整理收集有关湿地资料,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

2.结合案例分析,强化学生资源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及防灾、减灾意识,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我国基本国情,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和上一节教材《荒漠化的危害和治理》都是介绍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活动、发展与区域地理环境的关系,这一节教材内容的编排,主要是以洞庭湖区为例,着重介绍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教材编写按照湿地的概念——湿地的重要价值——湿地的利用——湿地的保护这一主线,按照案例学习的思路,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地球之肾”,第二部分是湿地资源问题,第三部分是保护湿地。

三部分内容按照存在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因果关系来编写,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能力,充分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重点]? 1.湿地的重要价值 2.湿地的保护[教学难点] 湿地的保护措施四、教学方法本节课运用的教学方法有合作探究法,案例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通过宁波东钱湖、洞庭湖湿地的有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设计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对具体的地理现象进行分析、判断,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 第二章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学案 湘教版必修3-湘教版高

第2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最新考纲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思维导图考纲解读 1.识记湿地资源的含义及其生态功能。

2.了解并学会分析湿地减少的原因,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湿地。

微专题一 湿地及其生态功能1.湿地的含义(1)湿地的定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湿地的分类⎩⎪⎨⎪⎧天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3)湿地的特点①地表常年或经常有水,属于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带。

②分布广泛,类型多样。

2.“地球之肾”(1)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2)湿地的生态效益“地球之肾”“生命的摇篮”“鸟类的乐园”⎩⎪⎨⎪⎧提供水资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提醒 (1)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中,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2)湿地除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外,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如提供粮食、药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称为“资源的宝库”;同时又可提供航运和旅游场所。

1.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2.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目的侧重不同。

举例如下:大河中下游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内陆干旱区湖泊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大河上游(如我国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水源三江源湿地)东北三江平原湿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地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考向湿地的生态功能(2011·天津文综)下图是我国“十二五”中规划的生态功能区(以保护林草、湿地和生物多样性等为主的区域)分布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份
1976 1986 2005
湿地斑块数目 (块) 2 251 3 721 1 973
湿地总面积 (hm2) 88 893 39 639 19 230
湿地比率 (%) 42.99 19.17 9.30
变化特点:1976~1986年,湿地斑块数目显著增加, 湿地破碎,湿地总面积大幅度减少。1986~2005年, 湿地斑块数目和总面积明显减少,湿地萎缩。
2. 分类 洲、红树林、低潮时水位小于6米的浅海
人工湿地:水库、池塘、稻田
-- 精品--
中国主要湿地分布
蒙新干旱、 半干旱湿 地
东北湿地
青藏高原 高寒湿地
长江中下 游湿地
云贵高原
空间分布: 分布广泛,湿地类型多样:从热沿带海到湿寒地 温带、 沿海到内陆、平原到高原都有湿地的分布。东部多,
西部少,地区分布不均匀 -- 精品--
珊瑚礁
-- 精品--
滩涂
-- 精品--
-- 精品--
沼泽
-- 精品--
河流
-- 精品--
湖泊
-- 精品--
水稻田
-- 精品--
第二节 湿地资源的 开发与保护
—— 以洞庭湖区为例
-- 精品--
一、湿地的含义
1. 含义: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泥炭地、湿草甸、 湖泊、河流、泛洪平原、珊瑚礁、河口三角
提供更好的生存环境。
12..发退田展还水湖产后养,殖农业民变;渔民,既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又
增加了经济收入。
23..利还可用适当当地发资展源水发产加展工加工工业工,业提;高产品附加值。发展旅 3游.充业,分带开动发地洞方庭经湖济发流展域。的水能,利用水电发展工 业,增加就业; 4、利用优美环境发展旅游业和其它第三产业。
2、洞庭湖区为什么会出现围湖造田的现象?
人多地少,围湖垦田扩大耕地面积,
3、围湖造田对湖区社会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好处: 增加粮食,带来经济效益
负面影响: 湖泊调蓄功能下降,带来洪涝灾害, 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 精品--
98年洪灾包括受灾最重的江西、湖南、湖北、 黑龙江四省,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 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4150人,倒塌房屋 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0亿元。1998年的长 江洪水无疑在向人们示警: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已 危机四伏,它随时可以给人们带来新的巨大灾难。
中华鲟
白鳍豚
白鹤
-- 精品--
大天鹅
洞庭湖成为“鱼米之乡”的有利条件: (1)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2)地形:地势低平,土壤肥沃 (3)河湖:河湖密布,灌溉水源充足;水 产养殖发达。
⑷ 劳动力丰富,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 精品--
红树林
红树林生长于亚热带和热带沿海地带,并拥有丰富的 鸟类食物资源,是候鸟的越冬场和迁徒中转站,更是各种 海鸟的觅食栖息,生产繁殖的场所。
-- 精品--
4、“洞庭湖湿地的保护”最主要的措施是?
退田还湖、 退耕还林、 封山育林、 平垸行洪、 以工代赈、 移民建镇、 加固干堤、 疏浚河道。
治标? 治本?
-- 精品--
•请就“洞庭湖湿地的合理开发”谈谈你对湿地开发利用的看法。
6、我们应该如何合理开发与利用洞庭湖 湿地呢?
开发原则:因地制宜,追求经济效益和生态环 1.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境将效会益给相我统们带一来更多的综合效益,
-- 精品--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 态系统。湿地是价值最高的生态系统。 据联合国环境署2002年的权威研究数据 表明,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 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 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
其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经济价值
-- 精品--
湿地的价值: 经济价值、生态价值
不利影响:涵养水源能力减弱;小气候变差;植被覆 盖率下降;土壤侵蚀加剧;生态平衡破坏;生物栖息 地减少;生物种类(数量)减--少精品等-- 。
洞庭湖为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曾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其南 有湘、资、沅、澧四水汇入,北与 长江相通,犹如一个天然的大水库, 容纳四水,吞吐长江。
-- 精品--
-- 精品--
湿地缩小 原因
措施
西北内陆 湖泊
①农业生产中过度 引水灌溉
①合理用水 ②节水农业
②全球变暖,蒸发量 变大。
③保护植被,涵养水源。
三江平原 湿地
过度开垦
①退耕还湿地 ②建立自然保护区
-- 精品--
四、保护湿地
湿地资源的保护措施: 1 退田还湖、退耕还林、还沼泽等 2 天然保护林工程 3 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4 防止水污染
-- 精品--
探究
艾丁湖:在吐鲁番盆地南部, 为一盐湖。湖面海拔-154米 ,是全国最低的洼地。附近 灌溉的农田、盐业、旅游业 建国后湖泊面积缩小为原来 的1/7 。
1、我国西北内陆湖泊面积缩小的原因和措施 2、我国东北三江平原湿地面积缩小的原因和措施。
三江平原素以“北大荒”著称, 在50年代大规模开垦前,草甸、 沼泽茫茫无际。开垦后,“北 大荒”已变成了“北大仓”, 成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
-- 精品--
能四 力、
读 图 和 综 合 分 析
-- 精品--
-- 精品--
-- 精品--
保护湿地要注意的原则: 湿地既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
在保护开发和利用湿地的同时,重视湿地 的环保功能,为人类生存创造良好的环境, 保证区域可持续发展。
-- 精品--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下表中的数据反映出该 区域湿地的变化。阅读材料,分析该地在不同时期湿地变 化的特点,说样性
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净化水中污染物质 众多鸟类的栖息地
-- 精品--
“天然空调机” “鸟类的乐园” “地球之肾” “天然水库” “资源的宝库” “生物超市”
二、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
阅读P42洞庭湖湿地-- 精的品-重- 要价值
三、萎缩的洞庭湖
面积由6000平方千米萎缩到2625平方千米。 -- 精品--
生物多样性减少,航道断航,旱涝灾害频发, 调蓄洪水能力下降,水质变差等
-- 精品--
阅围读湖“造萎田缩是指的将洞湖庭泊湖的”浅回水答草下滩由列人问工题围。垦成
为1农、田洞庭的湖一为种什么活会动萎。缩?垸子是我国南方地区在沿湖地 带修建堤坝,围城一块区域,将水抽干,进而在此 居住泥和沙进淤行积、农围事湖作造田业的区域,也称围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