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大学生就业问题

合集下载

数学建模期末作业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讲课稿

数学建模期末作业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讲课稿

数学建模期末作业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谈层次分析法在就业中的应用摘要近年高校毕业生数量急剧膨胀就业的难题似乎变得更加严峻和突出——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传来消息,2010年应届毕业生规模是本世纪初的6倍,2011年高校毕业生人数为660万人,“十二五”时期应届毕业生年平均规模将达到近700万人。

许多大学生处于就业十字路口,茫然不知所措。

这种心态下的种种决策难免造成失误,所以需要一种可靠的定量的容易操作的,并且具体的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帮助做出决策。

本文提出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步骤,构成了工作满意度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各因素重要程度比较与计算,最终确定出了6个具体指标在该体系下的权重并排序,这样在分析某种工作的满意程度时就可以按此权重进行衡量。

为此我们建立了层次结构模型,做成对比较矩阵:正互反矩阵为⎥⎥⎥⎥⎥⎥⎥⎥⎦⎤⎢⎢⎢⎢⎢⎢⎢⎢⎣⎡=wnwn w wn w wn wn w w w w w w w wnw w w w w w w A /......2/1//2........3/22/21/2/1........3/12/11/1MM M M通过Matlab 等数学工具,得到特征向量T w )083.0,201.0,139.0,154.0,076.0,347.0(1=,且∑==508.6)(max ii nw Aw λ,通过一致性指标得出1016.0)1()(max =--=n n CI λ,1.0082.024.11016.0<===RI CI CR , 如果有CI 偏差,那偏差是否在满意的一致性范围,引进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 数值通过比较,最后得出一致性检验通过。

关键词:大学生择业, 层次分析法,适用性。

1.1. 问题背景由于受到各高校扩招的影响,大学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用人单位就业岗位日趋饱和,再加上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各类毕业生就业困难问题凸显.在就业选择时候,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诸如:工资福利,专业和个人兴趣、工作环境、社会需求、工作的稳定性、单位发展前景,声誉,关系,位置,贡献等。

大学生就业数学建模论文之欧阳数创编

大学生就业数学建模论文之欧阳数创编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模型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准市场形势,实际上在现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再一味坚持传统的就业取向已经是件落伍的事。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民营企业、个体户、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等。

“薪情”重要还是“发展”重要?大学生们该掂量掂量了。

不管如何,顺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个人的事业才能前景无限。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综合多方面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我们创造性地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主观因素进行量化。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方向问题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

然后,依据各个方面的特点与当前经济状况的关系,确定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薪金问题、企业待遇、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因素在大学生就业方向所占比重。

此模型,通过考虑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这两方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依据已有数据建立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模型,以此模型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巧妙地得到了一个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就业方向层次分析法主观因素量化决策Matlab一、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重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够合理的就业,这一问题已经摆在了千千万万的大学生面前。

1.2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解决当前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方向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2.1大学生就业方向分析因子关系(1).作经验、家庭背景、发展前景、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等。

(2).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企业因素:薪金情况、福利待遇、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描述通过对(1)中因素进行权重,建立对比矩阵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分析、评估,从而反映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数学模型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数学模型

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的数学模型【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制度的变革与高校的扩招,毕业生就业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从整个社会和大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研究高校毕业生就业,分别建立了毕业生就业率的微分方程模型和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

模型一:从宏观来看,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的因素很多,包括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就业观念以及学生综合素质等。

结合各因素作用,本文给出了描述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微分方程模型,通过分析数学模型得到了一些关于毕业生就业率和社会需求之间相协调的定性结论,为较好地解决就业问题提供重要的理论参考。

在此基础上,通过对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就业率的实际数据调查,计算确定了微分方程定性模型中的参数。

模型二:在就业市场中,时常会出现“有人没事干、有事没人干”的现象。

探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一套科学选择工作的方法。

影响就业岗位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经过分析最终确定了影响毕业生工作选择的6个因素。

在此基础上,我们建立层次结构,构造判断矩阵,进行权重计算,开展一致性检验,直至完成该毕业生的岗位选择。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为大学生的岗位选择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

在本文基础上,我们对该问题的今后研究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就业率,微分方程模型,岗位选择,层次分析模型一 引言1.1论文论文研究的研究的研究的背景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快速稳定的经济发展带动着整个社会的共同进步。

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相应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给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

其中以就业和贫富悬殊问题最为突出,论文基于当前社会的就业问题展开。

自1999年高等学校扩大招生以来,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按照教育部公布的数字,2002年至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分别为145万、212万、280万、340万、413万、495万、559万[1]。

“十一五”期间,毕业生人数每年仍将以近15%的速度递增,将有超过2700万名毕业生需要就业。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的研究

数学模型课程设计: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毕业生择业问题的研究

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 班课程名称数学模型课程设计题目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效毕业生择业问题研究任务起止日期:2010 年 6 月23 日~2010 年7月2日目录一问题的重述 (1)二问题的背景 (1)2.1 就业背景 (1)2.2 层析分析法 (3)2.3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 (3)2.3.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4)2.3.2构造成对比较阵 (4)2.3.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4)2.3.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组合一致性检验 (5)三模型假设 (5)四符号说明 (5)五模型的构建 (6)5.1 建立AHP层析结构模型 (6)5.2 确定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7)5.2.1 比较尺度的选取 (7)5.2.2 建立正互反矩阵A (8)5.2.3 权向量确定 (8)5.3 确定方案层对准则层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9)5.4 计算总排序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11)六最优方案的确定 (11)七总论 (12)一问题的重述刚毕业的大学生面临职业岗位选择的问题,这个过程是比较复杂的,因为要考虑很多因素,诸如:这个职业能否有丰厚的收入、是否适合个人兴趣及发展、能否得到良好的声誉及职业贡献等。

面对诸多因素,我们慎重考虑反复比较,希望可以做出最优决策,但是由于太多主观因素的作用,有时只能看到眼前利益;若从长远发展来看,做出的决策往往不太理想。

为了可以找到一个更客观更优的决策,我们希望找到一个定性个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1)请为大学生的择业选择出一个最优的方案,并对设计方案的优缺点进行分析说明(可生成一些合理的数据进行分析说明);(2)在决策者作出最后的决定以前,他必须考虑很多方面的因素或者判断准则,最终通过这些准则作出选择。

二问题的背景2.1 就业背景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我国社会广泛关注的又一重大就业问题。

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研究,大多数学者分别从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三个角度来进行,大体上有三方面的归因:从需求角度看,是就业岗位总量不足和结构偏差;从供给角度看,是就业观念、就业偏好影响与就业能力不足,核心问题是就业能力不足;从供求匹配角度看,是公共就业服务不完善和教育的供需双方信息沟通不畅。

数学建模关于毕业生就业分析及量化分析

数学建模关于毕业生就业分析及量化分析

作者:来源:发表时间:2006-05-28[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CJY002)研究成果之一,福建省教育科学基金课题(03SJY03)研究成果之一,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成果之一,泉州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之一。

] [张向前,亦名张退之,1976年6月生人,男,汉族,福建仙游人,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等研究。

联系地址: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向前收邮政编码:362011电邮及电话附文尾。

]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

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 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1〕,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

是不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太多了!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8.3%,到2002年达15%,1997年世界平均毛入学率17.8%,发达国家平均是 61.1%〔1〕,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还是面临着就业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新变化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

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

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

2020年数学建模各个题难度评估表

2020年数学建模各个题难度评估表

2020年数学建模各个题难度评估表摘要:一、2020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概述二、竞赛题目难度评估1.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2.疫情防控中的数学模型3.卫星遥感图像处理三、竞赛章程的变化1.合法使用文献资料和软件工具2.盗版Matlab 时代的终结四、竞赛对学生的意义与影响正文:一、2020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概述2020 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一场面向全国大学生的数学建模比赛,旨在通过对各种实际问题的数学分析和求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该竞赛每年举办一次,吸引了众多高校和学生的积极参与。

二、竞赛题目难度评估2020 年的数学建模竞赛共有三个题目,分别涉及到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疫情防控中的数学模型以及卫星遥感图像处理。

以下是对这三个题目的难度评估:1.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此题难度较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社会和经济知识,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深入分析,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

同时,还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便对相关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2.疫情防控中的数学模型此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对疫情防控中的相关问题进行建模,并利用数学方法对解决方案进行优化。

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医学、生物学和统计学知识,以及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3.卫星遥感图像处理此题难度较低,主要涉及卫星遥感图像的处理和分析。

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图像处理技术,如遥感图像的预处理、增强、滤波和分类等。

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要对遥感图像进行特征提取和目标识别,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三、竞赛章程的变化为了保证竞赛的公平性和严谨性,2020 年数学建模竞赛章程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主要变化如下:1.合法使用文献资料和软件工具竞赛章程明确要求参赛队员在论文中引用的所有资料和软件工具必须合法,不得使用盗版或未经授权的资源。

这一变化意味着过去参赛队员在使用盗版Matlab 等方面将受到严格限制,有利于维护竞赛的公平性。

数学建模设计: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数学建模设计:大学生就业问题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能否更好地就业成为本论文研究的中心问题。

在第一问中,我们认为毕业生的平均起薪与当年的GDP和当年的毕业生人数存在很大关联度。

所以我们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模型,利用已知的GDP和毕业生人数数据,对2011年毕业生平均起薪进行预测。

由于每一年的毕业生人数将在另一年的年末计算出来,而且我们发现2001年至2009年的大学毕业生人数具有灰指数性,所以我们运用灰色系统对2010年及2011年毕业生进行预测。

由于数据的光滑度不高,直接预测的效果不好,与我们所了解的大概值相去甚远,所以我们有进一步提高数据光滑度。

提高光滑度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我们运用了包括基于函数lnx变换、三角变换、负幂函数变换等等在内的方法,精度均不高。

也尝试更换模型,运用G(1,n)做预测,但却出现目前难以解决的“解的漂移”现象。

最后我们发现运用弱化算子对数据进行平滑后,用matlab计算之后,得到的预测数据精度较高。

运用预测的毕业生人数,我们对2011年毕业生的平均起薪进行预测,得到的结果如下表:学历专科本科硕士起薪/元1713 2392 3465专科与本科的平均起薪预测较为准确,但硕士的却回退,从现有的实际情况和我们所查询得到的相关资料而言,硕士毕业生的平均起薪有持平或少量增长的趋势,对于预测的结果出现了相对的误差,我们认为主要是数据量太少的原因。

在第二问中,通过用EXCEL分析表二我们发现,期望月薪虽然普遍高于起薪,但随着求职失败次数的增加,期望月薪与实际起薪越接近,在第三次时几乎一致,而第四次时起薪就略高于期望月薪。

由此可以认为求职失败次数增多后,毕业生们的对月薪的期望也就逐步下降,甚至与自身能力不相符,因其实际起薪高于其期望。

就业指导培训在本质上是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好地就业而创立的。

所以期望月薪、求职失败次数与是否参加就业指导培训对毕业生起薪存在某种影响和关联。

我们根据90位毕业生的期望月薪、实际起薪、求职失败次数和是否参加就业指导培训的调查表建立了相关的多元二项式回归模型,得到了三个数据之间的相互关系。

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岗位数学建模

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岗位数学建模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的一件大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3月8日在北京表示,近几年数据显示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70%-75%之间,年底就业率基本上能够达到90%以上。

今年高校毕业生有660万人,总量的压力非常大。

在对学生的调查中了解到:学生对学校的就业指导保持一种迷茫的态度。

大部分学生承认,目前他们最关心找工作的事。

在这种新的形势下,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提升职场竞争力和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

表1给出了2007年-2010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

表2是针对某高校是否开设就业指导课的学生就行调查数据表。

1)进一步收集数据,结合影响大学毕业生起薪点的有关因素(如当年毕业生总数、国家生产总值等等),建立模型预测2011年大学生平均起薪。

2)在表2的基础上(也可补充数据),构建综合评价模型,定量分析就业指导课程、期望月薪及求职次数等对于大学生就业产生的影响。

考虑不同学生之间的能力差距,适当降低期望月薪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就业,请结合你的综合评价模型给出以上90名大学生的建议期望月薪。

3)结合表2和表3,建立模型定量分析是否有必要在硕士研究生中开设就业指导课程。

2. 问题一2.1. 问题分析根据《2011年薪酬白皮书》中指出的大学生毕业起薪酬增长速度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主要为:(1)、薪酬增长和当年度GDP增长有极强的正相关性,两者相关系数达到0. 95。

(2)、薪酬增长受通货膨胀的影响,薪酬增长要大幅高于CPI上涨,员工的满意度才能提升。

(3)、消费者信心指数和采购经理人指数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指向标,能够反映消费者收入预期和宏观经济发展趋势。

(4)、失业率是反映劳动力供需关系的一个较直观的指标,失业率下降意味着经济向好,薪酬上涨。

根据多种因素结合,我们认为大学毕业起薪点与当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和GDP这两个宏观因素最为相关,所以我们将通过分析这两个数据来预测2011年大学毕业生的平均起薪。

关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影响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毕业生就业发展的影响的调查报告一、前言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高等院校学生展示自我的一个平台。

它创办于1992年,每年一届,目前已成为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基础性学科竞赛,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数学建模竞赛。

参赛的所有队伍必须得在仅有的72个小时里,通过抽象、简化建立能近似刻画并“解决”实际问题。

考验了参赛队伍的快速读取资料、分析问题、快速写作、团队合作等综合能力。

本次调研,采用32名来自不同年级的获奖毕业生做为样本容量,围绕着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工作满意程度、参加竞赛的收获等方面展开了全面调查。

二、数据分析就业情况:问题一:当前的工作状况是:a)受雇全职工作(平均每周工作32小时或更多)b)受雇半职工作(平均每周工作20小时到31小时)c)自主创业d)正在读研和留学e)准备读研和留学f)无工作,继续寻找工作g)无工作,其他分析:88%的同学“受雇全职工作”、9%的同学“受雇半职工作”、3%的同学“正在读研和留学”、没有一人目前“无工作”。

在采访过程中,可见,参加了数学建模比赛并得奖的同学的综合能力和素质相对比较高,有上进心,容易找工作。

问题二:当前的工作待遇以及社会地位与同届毕业生相比:a)比同级生高出好多b)略高于同级生c)和同级生差不多d)比同级生要差分析:9%的同学“比同级生高出好多”、41%的同学“略高于同级生”、44%的同学“和同级生差不多”、6%的同学“比同级生要差”。

在调研的过程中,2010年之前毕业的同学的平均月收入都在1万元以上,最低的也有7、8千元;在2010年后毕业的同学中,也存在月收入达到1万元的人才。

参加数学建模比赛的过程的确对个人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影响,不仅是物质上的奖励和精神上的满足,更多的是学会了团队协作的技巧,为现有工作中的日常交际和升职打下扎实的基础。

问题三:在数学建模竞赛中取得的成绩是否对就业有帮助:a)帮助很大b)起到一定的作用c)作用一般d)没有作用e)说不清分析:3%的同学认为对就业“帮助很大”、44%的同学认为对就业“起到一定的作用”、25%的同学认为“作用一般”和“没有作用”,这一部分的同学相对比较的优秀,大学生活比较丰富多彩,参加了各种活动和比赛,得到很多的奖励和证书,其简历相对比较的饱满,所以数学建模比赛所带来的光环就没有那么大了;3%的同学认为“说不清”数学建模和就业之间的联系,这一类人多数从事着与本专业不相关的工作,所以公司没有对这一方面的过多要求。

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数学建模=

大学生选择就业岗位数学建模=

大学生如何选择就业岗位数学建模=————————————————————————————————作者:————————————————————————————————日期:大学生择业问题摘要:对于面临择业选择的毕业大学生来说,如何在诸多工作中做出最优选择至关重要。

层次分析法为我们提供一种比较可靠且客观地方法。

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的是在考虑进一步深造的机会,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本人的兴趣爱好,单位所处的地域,单位的声誉,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与福利待遇,六个准则时,如何在具体的工作中做出最优选择。

根据层次分析法,我们可以将这一定性问题转化为定量问题加以解决。

应用萨蒂提出的“9标度法”,为两两不同的要素比较结果赋值,建立比较对称逆矩阵,进而求得各要素所占权重。

在实际计算过程中,我们分别计算目标层与准则层、准则层与决策层之间的权重,进而建立目标层与决策层之间的联系,为最终决策提供依据。

必须强调的是,在应用层次分析中必须进行一致性检验,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

经过分析,我们最终选择长安汽车公司,过程一致性均通过检验。

通过题目的分析与求解,我们看以看到层次分析法系统性、实用性、简洁性的优点,同时可以发现这种方法的缺点。

尤其是在建立成对比较矩阵时,人为主观因素对整个过程的影响很大。

为克服这个缺点,我们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引进了“三标度法”和最优传递矩阵法,简化判断过程,减小在判断模糊性关系时的误差。

本模型成功地解决了该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问题。

模型推广后,易于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作选择,填报志愿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用性。

同时,其中采用的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离散模型的普遍方法,在产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关键词:就业、层次分析法、9标度法、决策、三标度法、最优传递矩阵法一、问题重述面对毕业与就业,每位大学生都将做出决策和选择。

相关调查表明,大学生选择时考虑的主要因素有:(1)进一步深造的机会,(2)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3)本人的兴趣爱好,(4)单位所处的地域,(5)单位的声誉,(6)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与福利待遇。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

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探析【摘要】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我国现阶段及今后长期面临的重要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该尤为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不但要通过课堂的主渠道来培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发挥多形式的科学创新竞赛的作用来培养大学生获得持续的工作学习能力。

本文主要研究数学建模竞赛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借此提出,高校应该满足市场经济对毕业生就业能力的需求,通过搭建各种竞赛平台成为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数学建模;大学生;就业能力引言就业能力(employability)又称核心能力、就业技能,是一个共通性的名词,被大多数国家采用。

对就业能力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1908年帕森斯著述的《职业选择》中,帕森斯也因此被称为“职业指导之父”,之后对就业能力的研究在西方国家迅速发展。

国外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并且形成了理论体系,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两个:一个是奈特和约克两位学者从心理学角度构建的在就业能力研究领域被广泛引用的USEM模型;另一个是普尔和斯韦尔提出的就业能力模型,该模型认为,就业能力与自我效能、自信、自尊三个本质要素密切相关。

国内学者对“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相对晚一些,随着近几十年来又受到学者和专家的关注,才取得了长足进展。

我国开展了各类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比较有影响力的有“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

一、研究方法(一)调研对象此次调查以材料工程学院2006年到2013年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而获奖的毕业生为主要调查对象,发放问卷45份,回收问卷38份,有效问卷32份。

(二)调研方法在研究方式上,采用电话、邮件等联系方式采集数据的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将在试调查的基础上,在已毕业的学生中选取部分学生,如学生干部、竞赛获奖者、成绩优秀者等等进行正式调查。

数学建模之大学生择业问题

数学建模之大学生择业问题

B3
1/5 1/3
1
B3
1/4 1/3
1
Z B1 B2 B3
B1 B2 B3 1 3 4 1/3 1 2 1/4 1/2 1
Z B1 B1 1 B2 2 B3 3
B2 B3 1/2 1/3 1 1 1 1
Z B1 B2 B3
B1 B2 B3 1 3 5 1/3 1 2 1/5 1/2 1
Z B1 B2 B3
二、问题分析
在此问题中,大学生在选择合适的工作岗位时需要兼顾多个方面的 因素,而这些因素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例如此 题中的(1)进一步深造的机会,(2)单位今后的发展前景,(3)本人的兴趣 爱好,(4)单位所处的地域,(5)单位的声誉,(6)单位的经济效益、工资 与福利待遇等。同时,若我们给出具体的工作岗位,并提供该工作岗位 的这六个方面的信息,供客体选择时,客体对于具体的工作岗位在这六 个方面的偏重也会有所不同。我们注意到,人在这个选择的过程中,并 不能给出确切的量对自己的选择进行准确的描述,即人是凭借“感觉”进 行选择的。“感觉”是一个模糊量,这种模糊量仅对于单层单一因素比较 下的选择具有现实意义,而对于类似此题的情况就显得很难操作了。这 时,我们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将“感觉”这一模糊量进行量化,从而得出各 层因素以及各目标之间的“量化关系”,使得它们的比较具有实际意义并 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帮助我们选择出最合适的工作岗位。而层次分析法 的特点是在对复杂的决策问题的本质、影响因素及其内在关系等进行深 入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较少的定量信息使决策的思维过程数学化,从而
我们对层次分析模型进行适当的改进,引进了“三标度法”和最优传递 矩阵法,简化判断过程,减小在判断模糊性关系时的误差。 本模型成功地解决了该毕业生的就业选择问题。模型推广后,易于 用于实际生活中的工作选择,填报志愿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实 用性。同时,其中采用的层次分析法是解决离散模型的普遍方法,在产 业结构,教育,医疗,环境,军事等领域,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大学生就业数学建模论文

大学生就业数学建模论文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模型摘要当今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准市场形势,实际上在现今复杂的市场环境下,再一味坚持传统的就业取向已经是件落伍的事。

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有:国有企业、中外合资(外资、独资)、政府机构、科研机构、民营企业、个体户、非政府的非营利组织等。

“薪情”重要还是“发展”重要?大学生们该掂量掂量了。

不管如何,顺应未来市场发展趋势,个人的事业才能前景无限。

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建立了一个相应的数学模型,综合多方面因素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

我们创造性地将影响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主观因素进行量化。

针对当前大学生就方向问题的实际情况,主要表现在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两个方面。

然后,依据各个方面的特点与当前经济状况的关系,确定了个人工作能力、工作经验、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薪金问题、企业待遇、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因素在大学生就业方向所占比重。

此模型,通过考虑个人因素和企业因素这两方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依据已有数据建立了一个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大学生就业方向模型,以此模型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巧妙地得到了一个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的良策。

关键词:就业方向层次分析法主观因素量化决策 Matlab一、问题重述1.1问题背景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问题重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如何能够合理的就业,这一问题已经摆在了千千万万的大学生面前。

1.2提出问题收集数据,建立模型,解决当前大学生合理选择就业方向的问题。

二、问题分析2.1大学生就业方向分析因子关系(1).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个人因素:工作能力、工作经验、家庭背景、发展前景、专业热门度、学校名气等。

(2).影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企业因素:薪金情况、福利待遇、兴趣爱好、学习成绩、工作稳定程度、企业是否在大城市等。

2.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描述通过对(1)中因素进行权重,建立对比矩阵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分析、评估,从而反映个人因素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影响。

数学建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数学建模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由图可知,各专业就业率差异不大。相较而言,工科类、经济类、管理类及理科类专业就业率
较高,这可能与现代社会需求有关。
薪金反映了毕业生就业的理想程度,也是评价就业情况的重要指标。下图为不同专业的就业薪
金水平比较图:
3/7
薪金
不同专业毕业生就职薪金比较图
4000
3500 3000
2500
2000 1500
平存在严重的不均衡问题,因此也导致了就业的不均衡。
国家人事部公布的一份数据表明, 2005 年仅北京、广州、上海、深圳 4 城市就接受了人事部抽
查的 15 个省市 10.9%的高校毕业生。北京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至少吸纳了全国高校一半的大学毕业
生。而各高校的毕业生也基本上都将自己日后的就业流向定位在东部发达地区,比如,北京、浙江、
根据各个自变量重要性的大小,每次选一个重要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先是在所有可供选择的
自变量中选择一个,条件是由其所参与的一元回归方程有最大的回归平方和。然后在未选的自变量
中再选择一个,条件是由这两个已选的自变量所组成的二元回归方程有更大的回归平方和。如此继
续下去。一般地说,第 t 步是在未选的自变量中,选一个自变量与其他已经选择的自变量一起所组
业率、初始薪金均值及目前薪金均值,在作图比较的分析下给出客观评价。
问题三:给出某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策略。我们选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再
次利用逐步回归模型, 探究在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
以此为依据就初始学历、
专业是否对口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 问题四:结合实际探讨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在明确研究背景的基础
变量为性别、年龄、学历等因素,具体符号及赋值见

就业岗位数学建模 -回复

就业岗位数学建模 -回复

就业岗位数学建模-回复
就业岗位数学建模是指应用数学理论和方法,通过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分析和建模,提供更准确、高效的就业岗位规划和分配方案。

具体步骤如下:
1.明确问题:确定需要解决的就业岗位问题,了解相关背景和条件限制。

2.数据采集: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包括统计数据、经济数据、社会数据等。

3.变量选择:将数据中与问题相关的变量进行筛选和选择,建立变量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

4.模型建立:将所选变量建立数学模型,通过假设和推理,对问题进行量化描述,建立数学模型。

5.模型求解:根据建立的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及相应的软件工具进行求解,得出有关就业岗位的最优解。

6.方案评估:对求解结果进行评估,看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和经济效益,同时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提高模型的预测精度和可靠性。

7.方案实施:根据求出的最优解,进行就业岗位规划和分配的实施,以实现就业的有效性和公平性。

(完整word版)数学建模-大学生就业问题

(完整word版)数学建模-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0-2011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程设计2011年6月27日-7月1日题目大学生就业问题第11 组组员1 组员2 组员3 组员4姓名学号0808060217 0808060218 0808060219 0808060220 专业信计0802 信计0802 信计0802 信计0802 成绩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有着“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也开始面临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

大学生毕业失业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扩大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国情,综合考虑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定量分析的微分方程模型,随后又建立了了离散正交曲线拟合模型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并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得合理性。

最终得到生源数量与失业率之间的拟合多项式和拟合曲线,并预测出了未来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趋势。

在找到大学生失业规律以后,本文还具体的对毕业生的性别、出生地对失业的影响做出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微分方程模型多项式曲线拟合MATLAB软件1、问题重述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果我们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既没有找到工作又没有继续深造的情况视为失业,就可以用失业率来反映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下面的表中给出了某城市的大学生失业数占城市总失业人数的比率,比率的计算是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对16岁以上失业人员进行统计的结果。

表1请建立相应的模型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讨论下面两个问题:(1)、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2)、学生的出生对就业是否有影响。

2、模型假设2.1在本次研究中做出以下假设:(1)、假设毕业生求职时竞争是公平的;(2)、假设考研等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属于已就业人群;(3)、假设每个毕业生都有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意图(4)、假设就业率和失业率之和为1;(5)、假设本文搜集的数据全部真实可靠;2.2 在定量分析性别、出生地对失业的影响时还要做以下假设:(1)、假设毕业生就业情况只受性别、出生地等因素的影响;(2)、假设具有上述同等条件的毕业生间就业机会相同(3)、假设附件中的数据信息均合理;3、问题分析3.1 对问题的分析若要分析新失业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其重要性给出各种因素的排序,就需要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划分为不同的体系和矛盾,然后我们考虑用Logistic模型分析。

数学建模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数学建模 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数学建模毕业生就业问题本文讨论了在新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首先,通过对影响就业的因素的分析,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利用逐步回归分析求解模型,我们得出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专业前景和政治面貌。

其中,专业前景占的比重要大一些。

通过对不同专业就业情况的讨论,在进一步假设的基础上选取样本数据,分别计算各专业的就业率、初始薪金均值及目前薪金均值,在作图比较的分析下给出客观评价。

问题三:给出某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策略。

我们选定“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作为研究对象,再次利用逐步回归模型,探究在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中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以此为依据就初始学历、专业是否对口等方面提出针对性策略建议。

问题四:结合实际探讨毕业生就业情况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间的关系。

在明确研究背景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八个不同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该地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得出地区经济发展现状与就业率呈正相关的结论。

问题五:对我校毕业生就业提出指导性建议。

在本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分析了就业压力、自身期望、企业需求等方面的现存问题,从就业观、薪金要求、专业对口等几个方面给出就业指导建议。

一、问题提出随着我国大学教育逐步向大众化方向转变,招生数量连年增多,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逐步严峻。

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低,既有社会整体大环境的因素,也有专业结构、培养方向、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态度等多方面的原因。

附件给出了一个七千多名毕业生的调查数据,请你根据这些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研究以下问题:(1)影响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并对相关因素进行排序;(2)评价不同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3)给出某一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策略;(4)请你结合其他信息对毕业生就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作出评价;(5)结合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育现状,写一篇对在校生今后就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的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2011第二学期数学建模课程设计2011年6月27日-7月1日题目大学生就业问题第 11 组组员1 组员2 组员3 组员4 姓名学号 0808060217 0808060218 0808060219 0808060220 专业信计0802 信计0802 信计0802 信计0802 成绩论文摘要本文讨论了在新的形势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现象,有着“天之骄子”美誉的大学生也开始面临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受到普遍关注。

大学生毕业失业群体正在不断扩大,已成为我国扩大社会就业,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急需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针对我国现有的国情,综合考虑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之间的关系,建立了定量分析的微分方程模型,随后又建立了了离散正交曲线拟合模型对得出的结果进行了检验,并分析模型得出的结果得合理性。

最终得到生源数量与失业率之间的拟合多项式和拟合曲线,并预测出了未来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趋势。

在找到大学生失业规律以后,本文还具体的对毕业生的性别、出生地对失业的影响做出了定量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微分方程模型多项式曲线拟合MATLAB软件1、问题重述大学生就业问题:如果我们将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中既没有找到工作又没有继续深造的情况视为失业,就可以用失业率来反映大学生就业的状况。

下面的表中给出了某城市的大学生失业数占城市总失业人数的比率,比率的计算是按照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对16岁以上失业人员进行统计的结果。

表 1请建立相应的模型对大学生就业状况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讨论下面两个问题:(1)、就业中是否存在性别歧视;(2)、学生的出生对就业是否有影响。

2、模型假设2.1在本次研究中做出以下假设:(1)、假设毕业生求职时竞争是公平的;(2)、假设考研等继续深造的毕业生属于已就业人群;(3)、假设每个毕业生都有就业或者继续深造的意图(4)、假设就业率和失业率之和为1;(5)、假设本文搜集的数据全部真实可靠;2.2 在定量分析性别、出生地对失业的影响时还要做以下假设:(1)、假设毕业生就业情况只受性别、出生地等因素的影响;(2)、假设具有上述同等条件的毕业生间就业机会相同(3)、假设附件中的数据信息均合理;3、问题分析3.1 对问题的分析若要分析新失业群体产生的主要原因,并就其重要性给出各种因素的排序,就需要对搜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进行系统的分析,划分为不同的体系和矛盾,然后我们考虑用Logistic模型分析。

为了得到新失业群体对高校招生生源的影响和预测未来高校招生规模的变化趋势,我们考虑建立基于微分方程模型和离散正交曲线拟合模型来进行求解,并将结果进行比较。

3.2 对大学生失业群体产生的客观原因分析及其重要性排序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的选取的基础是因素指标体系。

由于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很多方面,而且有些因素具有多方面表现特征,因此对其进行描述,必须借助因素和因素体系。

根据科学性原则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将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分为高校扩招造成大学生就业市场供需失衡因素、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因素体系以及高校毕业生的自身因素体系。

教育结构与产业结构不协调因素体系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压缩式追求低成本造成教育资源结构失调,表现在两方面:(1)、学科与专业的结构失衡,即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与社会经济结构不相适应。

表现为:有些学科和专业人才的过度教育;有些学科和专业人才的教育资源配置不足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学科与专业设置基本上由各个学校自主决定,学校出于经济效益和学校发展需要,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市场行情,而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和滞后性使得不同专业稀缺程度的变化与经济结构转换的需求变化不同步,致使许多热门应用学科类专业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并冲击专业教学的质量,造成这些专业的毕业生结构性过剩。

从学科专业设置的历史沿革看,许多高校的学科专业建设更多是以学科自身内在逻辑的发展为依据和基础,而较少参照现实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领域的需要。

当社会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的变化迅速,高等教育结构未能迅速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其培养的人才则不能满足社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要,因此产生了知识性失业与职位空缺的矛盾。

(2)、层次结构失衡,即高等学校的学历学位教育层次比例及构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结构不匹配,出现了职业刚性失业和职位空缺并存的现象。

在我国目前的高等人才培养中,社会需求存在对学历教育的“符号效应”,即对能力的需求不如对学历的要求。

而从需求看,社会对各级人才的需求结构呈“金字塔型”。

社会不仅需要从事高深学问研究和创造发明的学术性人才,更需要把现有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和产品的大批熟练工人和技术人员。

因此,教育供给应该在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数量上形成合理的比例。

然而,整个教育层次的扩招和缺乏鲜明特色的学科内容,不仅使得这种比例开始失调,而且造成各层次的毕业生不能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

同时,替代性增加,引发了就业市场中的“挤占效应”。

即博士研究生挤占硕士研究生位置,硕士研究生挤占本科生位置,本科生挤占专科生位置,专科生又因为其质量不高、特色不鲜明而找不到位置。

4、模型建立4.1微分方程模型因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招生人数都可视为随时间动态变化, 所以我们考虑通过建立微分方程模型去认识和解决有关毕业生就业和计划招生规模的实际问题。

为此, 我们做出如下的基本假设:(1)高校毕业生就业人数的变化率与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如品学表现)和社会的需求呈正的线性相关。

(2)部分毕业生的主客观原因(比如,没有顺利完成学业,或者想继续报考研究生,或者就业意识淡薄,就业观念差,对自己估计不足等)影响了自身的就业,因而对毕业生的就业产生了阻滞作用。

(3)高校当年的计划招生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成正比,比例系数为c 。

其中假设(2)借鉴了人口增长阻滞模型[中的“阻滞”的思想。

我们引入如下符号:()N t :时刻t 高校毕业生的总人数,()0N t >;()M t :时刻t 高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0M t >;()r t :时刻t 毕业生的就业率(即:就业人数/毕业总人数),0()1r t <≤; ()R t :时刻t 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率(即:需求人数/毕业生总人数)。

记00()r t r =与00()M t M =分别为时刻0t 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与高校招生人数。

很明显,对于需求率()R t 而言,我们有:当()1R t <时, 毕业生供大于求;当()1R t =时,毕业生供求平衡;当()1R t >时,毕业生供不应求。

由于社会的劳动力需求是与国家的经济运行情况正相关的,故我们这里的需求率()R t 还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GDP 速度。

4.2 基本微分方程模型的建立首先,根据模型的假设(1)和(2),我们有: ()(1)[()()]drNrN R t N r N dt R t r Nαλμλαμμ=+--=++-(1) 其中的比例系数λ,α与μ分别与需求人数,就业人数和未就业人数有关,故分别称为需求因子,就业因子与阻滞因子。

在本文中,我们均假设0αμ+>。

其次,根据模型的假设(3),将方程(1)的两边同乘系数c ,我们得到()(1)[()()]drN rM R t M r M dt R t r M αλμλαμμ=+--=++-(2)于是,根据方程(1),当毕业生的总人数为常数时,我们得到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满足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模型:00()[()]()dr r R t dt r t r αμμλ⎧=+--⎪⎨⎪=⎩ (3) 最后,又根据方程(2),当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常数时,我们得到高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满足一阶线性微分方程模型:001{[()]()dMR t dt rM t M αμμλ⎧=+--⎪⎨⎪=⎩5、模型求解为方便模型(3)和(4)的求解,我们假设在模型(3)和(4)中社会对于毕业生的需求率是常数(此时记为R)。

5.1 研究毕业生的失业率模型方程(3)有解(即失业率)为:()()()01a t c c r t e r r r μ+=---(5) 其中c a Ra r λμ+=+是模型(3)的不稳定平衡点(失业率)。

我们有以下结论:当0c r >时,这表明:只要影响毕业生失业的因素较大(或者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量较小),就存在着不稳定的毕业生失业率;当1c r →时,这表明:只要影响毕业生失2业的因素非常大,就会出现不稳定的低失业率。

当0c r r <时,这表明:只要不稳定的失业率低于初始的失业率,就有毕业生的失业率超过不稳定的失业率c r 。

进一步可知,毕业生的失业率达到0所需要的时间为: 01ln cc t a r r r μ=+-(6)故当R →∞(供不应求)时,有0t →,这表明:需求率越大,达到低失业率的时间越短; 当μ→0时,有1t a →ln 0RR a r λλ-,由此可见,即使阻滞因子很小,达到低失业率也需要一定的时间。

5.2 研究高校的招生规模我们有方程(4)的解(即高校计划招生的总人数)为:()0c a tr r r M t e M μ⎛⎫+ ⎪- ⎪⎝⎭=(7) 因此,我们有以下结论:当c r r <时,有()(1)M t M t <-,表明:高校招生总人数规模宜降低; 当c r r =时,有()(1)M t M t =-,表明:高校招生总人数规模宜保持不变; 当c r r >时,有()(1)M t M t >-,表明:高校招生总人数规模宜扩大。

当R λμ>时,有0c r <和()(1)M t M t >-,此时高校招生总人数规模宜扩大。

总之,高校应当按照毕业生的失业率或者社会对于毕业生的失业率去确定其计划招生的规模。

6、模型分析及改进6.1 模型分析如果在模型的假设(3)的基础上,将高校招生人数的相对变化率按照毕业生的失业率去进行调整,即()dMr M dt β=,其中的比例系数()r β为r 的函数,那么就有()dNr N dt β=,再由(1)知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率满足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 ()()()00[][]dra r r R t dt r t r μβμλ⎧=-+---⎪⎨⎪=⎩(8)特别地,当取()0R t R =和()0r ββ=时,只要0a βμ>+,0R λμ>,方程(8)就有惟一稳定的平衡点(失业率) 0001s a R r a βλβμ--=<--,且0s r =的充要条件是:00aR βλ-=。

这表明:在招生规模扩大和需求率较大的条件下,将会得到稳定的失业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