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能和内能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 12.4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 12.4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d434d636294dd88d1d26b1c.png)
苏科版物理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1)课前预习将铁丝放在热水中,会使铁丝的温度,内能,这是通过方式改变铁丝内能的,其实质是。
课堂导学活动一: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1、做一做:反复弯折铁丝,用手指触摸一下弯折处,有何感觉?现象是:说明:;2.思考:物体增加的内能是从何而来的?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答:3.拓展:你还有什么方法能使铁丝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哪些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的?哪些是通过做功来改变物体内能的?4.提升:仅凭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这一现象,能否断定是通过热传递方式还是做的方式来实现的?如果不能,说明了什么?活动2: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1.实验过程:如图,在厚壁玻璃筒底部放一小撮干燥的棉絮,用力将活塞迅速压下,我们会看到的现象是,2.原因分析:用力压下活塞时,压缩玻璃筒内的空气,活塞对空气,使筒内空气的内能,温度,达到棉絮的________。
3.实验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_____。
此过程是将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活动3:演示点火爆炸1.实验过程:如图,在透明塑料盒的底部钻一个孔,将电子式火花发生器的放电针管紧紧地塞进孔中,打开塑料盒盖,向盒中滴入数滴酒精,再将盒盖盖紧,然后按动电火花发生器的按钮。
这时我们可以看到,盒盖___________。
2.原因分析:此过程中,酒精燃烧后的燃气对________做功,燃气的_______能减少,转化为________的_________能。
3.实验结论: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
此过程是将_________能转化成______能。
活动4.认识热机1.热机是的简称,它是将能转化为能的装置。
2.认识四冲程汽油机(1)认识汽油机的结构。
(2)指出下列各冲程的名称:a: b:c: d:(3)汽油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①活塞经历个冲程,其中,冲程是燃气对外做功的过程。
②曲轴旋转圈,活塞往复次。
③两次能量转化:压缩冲程是将能转化为能,做功冲程是将能转化为能。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7e2cc55f0e7cd185253644.png)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物理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亲身体验,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
同时物理教学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发展能力,最终目的培养学生终身的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教材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处于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十二章第四节。
本章整体学习能量知识,前面学习了《机械能》、《内能》。
这一节是将机械能与内能进行结合,学习两种能量的转化及生活应用。
同时本节也是对改变内能的方式的补充,所以学好前三节知识是前提,学好本节知识是对前面知识的提升和应用。
3、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探究实验,知道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通过视频了解热机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3)、知道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方法目标: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提高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及合作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了解内能的利用在社会发展的意义(2)、通过探索性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培养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重难点及突破方法:本节重点为: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难点是: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实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分析不会时,教师要为学生搭建一些问题台阶,帮助学生逐步通过现象分析到本质。
在对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情况分析时(外界对物体做功时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时内能减小)通过实验归类,进行突破。
对热机的工作原理这个重难点突破方法上,我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刺激:有视频、有自主学习课本、有问题引导合作讨论、有模具针对点观察(曲轴的转动情况)。
调动学生的各种学习机能来主动学习。
5、教法设计:实验探究法、视频辅助法、指导读书法、问题引导法。
运用实验探究法能更好的让学生经历知识的获得过程,同时还能让学生亲身体验。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精品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推荐)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精品教学设计-优质教案(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f7b53d11195f312b3069a574.png)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问题1:桌上有枚图钉,要使它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你有哪些方法?生回答,写于黑板,将方法归类。
摩擦能使图钉温度升高?做一做。
(分组实验)摩擦是热传递吗?属于?做功。
结论:对图钉(固体)做功,可以增大固体的内能。
仅通过这个例子能否得出: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物体内能的结论?问题2:能否通过做功,增大水的内能?生:摩擦,晃动。
升温明显吗?为什么?(演示实验)榨汁机搅动水,显示温度变化。
结论:对水(液体)做功,可以增大液体的内能。
问题3:能否通过做功,增大空气的内能?(演示实验)空气压缩引火仪,介绍装置及工作方式你如何证明空气温度升高了?实验,你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内能是通过什么方式增大的?结论:对空气(气体)做功,可以增大气体的内能。
结论:对物体做功,可以增大物体的内能。
问题4:物体增加的内能,是从什么能量转化而来的?(板书)做功机械能内能问题5:既然可以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加物体的内能,能否通过做功减少物体的内能?(板书)做功内能?(演示实验)矿泉水瓶大炮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结论:物体对外界做功,可以减小物体的内能。
(补全板书,机械能。
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问题6:如果想让塞子飞得更远,从而获得更多的机械能,你能否对实验装置加以改进?(演示实验)酒精点火爆炸装置解释现象解释:酒精燃气对外界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燃气的内能减小。
问题7:如何让气体反复对塞子做功,从而获得持续的机械能?(反复—-塞子往复---活塞----气缸----火花塞----进气门----排气门)设计出了一台热力发动机,简称热机。
热机就是利用高温高压的燃气对外做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板书)做功热机:内能机械能蒸汽机、汽油机、柴油机都是热机,其中汽油机和柴油机因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做功,所以称为内燃机。
我们以汽油机为例,了解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动画)(例题)(视频:汽车常见的四缸发动机的连续工作过程)如何将活塞的上下运动变为轮子的圆周运动呢?连杆连接活塞和曲轴,曲轴转动,并带动两侧飞轮转动,装上轮子,汽车就能滚滚向前了。
机械能与内能的教案设计
![机械能与内能的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f85ed4f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882ad76.png)
机械能与内能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掌握机械能和内能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3.能够比较机械能和内能在物理实验中的区别和联系。
二、教学内容1.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内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机械能和内能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4.机械能和内能的比较。
三、教学重点1.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机械能和内能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内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机械能和内能的比较。
五、教学方法1.结合实验和讨论的方法;2.演示计算公式的方法;3.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机械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机械能是指物体能在机械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能量,它表示为E_m,公式为E_m=K+U_g。
其中K为物体的动能,U_g为物体的重力势能。
在教学中,可以分别利用小球滑动和重物抛出到空中两个实验,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计算机械能,并在实验中观察它的变化。
2.内能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内能是指物质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在其自身运动过程中具有的能量,它表示为E_i。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金属加热膨胀实验来展示内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让学生对内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3.机械能和内能在物理实验中的应用教学中的实验可以通过小球滑动和重物抛出到空中,以及金属加热膨胀的实验,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在实际物理实验中的应用,并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基本概念,以及计算方法。
4.机械能和内能的比较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互动讨论,使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
七、教学评价机械能与内能的教学需要深入细致地进行,教师应该合理组织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获得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如果有不足之处则要及时进行指导和纠正。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ab951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c.png)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1.2 教学内容机械能和内能的定义。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现象。
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现象。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机械能和内能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二章:机械能的转化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2.2 教学内容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电能等。
实例分析: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实例,如摩擦生热现象。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摩擦生热实验,让学生观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现象。
第三章:内能的转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内能可以转化为机械能。
3.2 教学内容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如热机的工作原理。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原理和实例。
实验法:进行热机实验,让学生观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
第四章:能量守恒定律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2 教学内容能量守恒定律的表述和解释。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和应用。
互动法:提问学生关于能量守恒定律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激发学生对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进一步探究。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提供一些拓展阅读材料和思考题,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顾本章内容,总结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规律。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拓展阅读材料,完成思考题。
第六章: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机械能与内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能量转化现象。
6.2 教学内容分析日常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实例,如洗衣机、汽车等。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9d2fa47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3b.png)
2.内能的概念及与温度、热量之间的关系:
-介绍内能的概念,以及内能与物体温度、热量的关系。
-解释内能对物体性质的影响,如熔化、汽化等。
3.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讲解能量守恒定律,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原理。
-通过实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观察能量转化的过程。
-教师点评各小组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
1.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具有代表性的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
2.学生互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
-学生之间相互讨论,解决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3.解答与反馈:
-教师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解答和反馈,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引导学生制定合理的改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作业量适中,保证学生在课后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和拓展。
3.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4.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不同层次的作业选项。
5.定期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持续进步。
3.总结归纳: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重点知识,梳理知识结构。
-提醒学生关注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五、作业布置
1.基础知识巩固:
-完成课后习题,对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能量守恒定律等基础知识进行巩固。
-通过练习题,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能量转化的过程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评价反思,促进发展: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情感态度等多方面表现。
《12.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案
![《12.2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e816b9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03.png)
苏科版十二章年级九年级教科书版本及章节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单元〔或主题〕名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在学生对机械能与内能有确定的认知前提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特征,提高探究问题的力气,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力气及相互合作学习力气。
了解热机的进展历程,知道科学技术进展与人类生存生活的关系。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通过活动,生疏到做功是转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看、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
学习重点:1、生疏做功是转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学习难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能量转化状况。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构造图〕在学生对机械能与内能有确定的认知前提下,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根本特征,提高探究问题的力气,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力气及相互合作学习力气。
了解热机的进展历程,知道科学技术进展与人类生存生活的关系。
第1 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课题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授课章/单元复习课□专题复习课□课型习题/试卷讲评课□学科实践活动课□其他□1.教学内容分析在对机械能与内能有确定的认知前提下,进一步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展进一步学习,并对应用加以拓展并应用到生活之中。
2.学习者分析学生对机械能内能有确定的认知,但是学生对它们的认知还不够深入,借助学问的学习加深他们的认知,并且运用到实际生活应用当中。
3.学习目标确定1.通过活动,生疏到做功是转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看、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图片、视频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
4.学习重点难点学习重点:1、生疏做功是转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2、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根本构造及其工作过程学习难点: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及能量转化状况。
初三物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初三物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a09f9a52ea551811a68756.png)
课 题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
课 型
新授课
第4课时
教
学
目
标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探 究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一.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1)做一做
(2)看一看
(3)议一议
二.活动:演示点火爆炸事件---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两个实例。
提出问题:同学们采用哪些办法可以使铁丝温度升高,内能增大
对学生所提出的各种方法进行归类并进一步分析铁丝的的内能从何而来。
在教师指导下阅读课文后进行小组讨论并完成课文中“想一想”,并选派代表借助模型和多媒体动画对全班同学介绍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其它同学可作补充说明。
阅读“信息库”中关于“柴油机”的内容,了解汽油机和柴油机结构及工作过程的异同点。
阅读课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使学生初步了解热机发展对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学生课后思考及作业
完成《课课练》中相关内容。
教师
课后
简评
使学生认识到: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而做功是能量的转化。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用所学知识解释现象。
探 究 内 容
教 师 活 动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bc47dc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94a0a56.png)
教案:苏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一、教学内容1. 内能的概念:内能是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2.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物体对外做功,内能减小,机械能增加;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机械能减小。
3. 实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内能的概念,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2. 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实例,解释有关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内能的概念,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正在滚动的轮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轮子在滚动过程中,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 概念讲解:讲解内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例分析: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让学生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4. 随堂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内能的概念2.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3. 实例分析七、作业设计a. 摩擦生热b. 压缩空气2. 完成练习册的相关练习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研究内能与其他能量形式的相互转化,如电能、光能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内能的概念及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一、内能的概念1. 微观解释: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它们在物体内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具有动能;同时,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这种相互作用具有势能。
内能就是这两种能量的总和。
2. 生活实例: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热水取暖、饭菜发热等,让学生感受内能的存在。
12.3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2.3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35701810a6f524ccbf85da.png)
2.物体对外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减少,温度降低。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①这一实验原理在实际生活中哪些方面有应用?
二、热机:是将燃料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②热机是如何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
观察课本P44图12-26,了解汽油机的构造。
1.构造:进气门、汽缸、曲轴、连杆、活塞、排气门、火花塞
观察课本P44图12-27,了解汽油机的工作过程。
2.冲程:汽油机工作时,活塞在气缸里做往复运动,活塞从气缸的一段运动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冲程。
3.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
(1)吸气冲程(2)压缩冲程(3)做功冲程(4)排气冲程
①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
②如果一根锯条的温度升高,能否知道是什么方式改变了物体的内能?
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通过对物体做功的方式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白气”。
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学生讨论
对照实物模型,认识汽油机的各个组成部分。
做功和热传递
不能
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不同
燃料的质量
燃料的种类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1kg的烟没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是2.9×107J
水温的变化(℃)
10g酒精
10g碎纸片
结论:质量相等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一般是不相同的
三、热值q:1kg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1.单位:J / kg
2.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放= mq
③烟煤的热值2.9×107J / kg表示什么?
④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复习巩固
《机械能和内能》单元设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
![《机械能和内能》单元设计-教学设计-优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92e38dcf12d2af90342e6a6.png)
从而会利用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
活动意图说明:
通过实验,利用控制变量和转化的方法,总结出影响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因素。
从而会利用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来分析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变化。
环节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通过探究知道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②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3)能根据某种能量的影响因素初步判断其大小变化。
(4)。
(5)能解释一些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的简单物理现象。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探究知道①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质量和速度②重力势能的因素:质量和高度。
实验能分组尽可能分组,演示实验的效果有限。在分析是一定要“关注研究”对象这一名词,像研究动能大小影响因素,大部分学生关注的重点会在木块上,而忽略我们所研究的动能的载体---小车。
课型
新授课□
1.教学内容分析
能量的启蒙和初步整合,尽管初二提过动能和势能,但未系统学习,在此进行整合。
2.学习者分析
有一定知识储备,但较为松散,零碎。需要进行系统学习,进行简单的整合。
3.学习目标确定
(1)通过实例分析,知道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来,物体可以做功,我们就说物体具有能量。并知道三种常见的机械能: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了解能量的概念,理解物理有能量的含义:能做功。
2.了解能量的常见形式机械能和内能,及其影响因素。
3.了解能量可以在不同物体间转移,不同形式的能量间可以相互转化。
4.在对机械能和内能之间转化的过程分析,总结出它们之间的转化靠“功”来完成。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8573f5783e0912a3162a38.png)
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xx中学xx教学内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一课时)1、活动:研究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
2、活动:演示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热机:介绍汽油机的结构、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能量转化情况。
4、生活·物理·社会:热机的发展历程。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
3、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
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认识到做功是改变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2、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
教学难点:介绍四冲程汽油机的构造和工作过程,四冲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和其中的能量转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几个活动说明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联系实际引出热机的概念。
教学用具:铁丝、空气压缩引火仪、细线、汽油机模型等教学过程:一、实验复习,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一种方式学生实验,说出现象二、看图设问,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为什么汽车高速行驶时,轮胎的温度会升得很高?燃料是怎样使汽车发动机工作的?三、参与活动,感受做功能否改变物体的内能活动: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做一做内容。
学生实验,触摸弯折,有何感觉?说明:物体的内能增加了。
是怎样实现的?板书: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通过空气压缩引火仪实验,感受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教师演示,学生看一看让学生说现象说明:活塞压缩引火仪中空气,对空气做功,空气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达到棉絮的着火点,棉絮燃烧起来。
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议一议学生讨论,完成问答。
xx归纳知识点。
四、播放点火爆炸——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学生阅读课文老师播放视频,(如进行实验操作要注意安全)学生观看,用所学知识解释,并说出其中能量的转化内能机械能板书:热机的原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用多媒体以图片形式展示热机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热机2以汽油机为例,(关于柴油机下节课学习)通过多媒体图片介绍汽油机结构图、主要部件。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
![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c9c331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332fab9.png)
教案: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 12.4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第1课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苏科版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2.4节,主要讲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原理。
2. 掌握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以及内能与机械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3. 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4. 掌握热量的概念,了解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地描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问题。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
难点: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过程,热量概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加热器等)。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轮组提升重物的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滑轮组提升重物过程中能量的转化。
2. 知识讲解:讲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原理。
3. 实验演示:演示滑轮组提升重物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数据,计算重物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
5.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关于内能与机械能转化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如质量、温度、状态等。
7. 热量概念讲解:讲解热量的概念,阐述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8. 作业布置: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作业题目,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相互转化原理。
2. 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质量、温度、状态等。
3. 热量概念及热传递过程中能量的转移。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从地面上升到高度为10m的位置,求物体上升过程中机械能与内能的转化情况。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673570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8.png)
11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
2. 理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教学内容:1. 引入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两种能量的定义。
2. 讲解机械能和内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转化的过程。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思考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和内能的例子,如滑梯、滚筒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机械能和内能的理解。
第二章:机械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 学会计算机械能的转化。
教学内容:1. 讲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包括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 介绍机械能转化的计算方法,如动能转化为势能的公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机械能转化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三章:内能的转化教学目标:1. 理解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学会计算内能的转化。
教学内容:1. 讲解内能的转化过程,包括热能和势能的转化。
2. 介绍内能转化的计算方法,如热能转化为势能的公式。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或图片展示,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内能的转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进行计算练习,运用内能转化的公式进行计算。
第四章: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实例教学目标:1. 了解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2. 学会分析实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内容:1. 介绍一些常见的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如发动机、摩擦生热等。
2. 分析实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让学生理解转化的原理。
教学活动:1. 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实例中能量转化过程的理解。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教学目标:1. 总结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知识点。
2. 拓展学生对能量转化应用的认识。
教学内容: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知识点,让学生加深记忆。
2. 介绍一些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应用,如汽车发动机、暖气等,让学生了解能量转化的实际应用。
苏科版物理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
![苏科版物理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9cea25d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8.png)
一、教学内容1. 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2. 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3. 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4. 生活中的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2. 掌握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 了解热机的工作原理及其效率,能分析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过程,热机工作原理及效率的计算;2. 教学重点:机械能与内能的概念,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具:教材、笔记本、作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梯下落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滑梯下落过程中,其机械能是如何变化的?2. 概念讲解:(1)讲解机械能的概念,介绍其包括动能和势能;(2)讲解内能的概念,介绍其与物体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3)阐述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关系。
3. 原理探究:(1)讲解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的原理,通过示例进行分析;(2)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4. 热机工作原理:(1)介绍热机的工作原理,通过示例进行讲解;(2)讲解热机效率的概念,介绍其计算方法;(3)分析实际问题,如汽车、空调等的热机效率。
5.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个滑翔机起飞的过程,判断其机械能的变化;(2)让学生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概念:机械能:动能 + 势能内能:物体分子的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原理:做功改变物体内能:W = Q热机:工作原理:热能→ 机械能效率:η = W / Q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一个滑翔机起飞过程中的机械能变化。
答案:滑翔机起飞过程中,机械能增加。
2. 题目:计算一个热机的效率,并分析影响效率的因素。
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
![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da9a39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2.png)
教案: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12.4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2019年苏科版《第十二章机械能和内能》的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具体内容包括:1. 了解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掌握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3. 学习常见的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现象,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
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使学生能够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生活中有关的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现象。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1. 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难点:1. 能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
2. 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1. 投影片、黑板、粉笔。
2. 实验器材:如滑轮组、小车、气球等。
学具:1. 课本、练习册。
2. 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滑轮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机械能的转化,引发学生对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介绍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讲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引导学生理解能量守恒定律。
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现象,如摩擦生热、压缩空气等,让学生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解释这些现象。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机械能和内能转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机械能和内能的概念及其相互转化关系。
2. 能量守恒定律及其在机械能和内能转化中的应用。
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cdca87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61.png)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能量转化的现象,学以致用。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知识点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教材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第1、2、3题,加深对机械能与内能转化规律的理解。
-难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教学设想
1.采用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开始时,展示生活中机械能与内能转化的实例,如自行车刹车时的摩擦生热现象,引发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兴趣。
2.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自行车刹车时会产生热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寻找答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
-以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作为导入,如自行车刹车时产生的热量,让学生思考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自行车刹车时为什么会产生热量吗?这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机械能与内能有什么关系?”
2.教学目标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能量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初中苏科版九年级上册12.4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转化关系。
-学生能描述机械能包括动能、势能,内能包括热能、化学能等。
-学生能解释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实例,如摩擦生热、物体下落等。
2.学会运用能量守恒定律分析机械能与内能相互转化的过程。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科学的魅力,提高对科学知识的兴趣。
-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增强科学素养。
教学设计: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设计: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https://img.taocdn.com/s3/m/abfe041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94.png)
机械能与内能的相互转化 教学设计1、______是改变物体内能的另一种方式。
用能量的观点来分析上述的两个现象,我们发现,用这种方法 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__能和_____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2、请你仔细阅读课本,了解汽油机的结构和工作循环:① ② ③ ④ ⑤ ;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经历 个冲程,分别为 、、 、 ,其中燃气对外做功的冲程是 ,其中将机械能转化内能的冲程是 。
例1、如图所示,下列是利用热传递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例2、如图,是汽油机工作循环的两个过程,你能区分它们分别是什么冲程吗?说明你的理由。
1.李洁把金属勺放在热汤中,过了一段时间,发现金属勺的温度升高了,它的_____能增加了;把金属勺从热 汤中拿出来,过了一段时间后,它的温度降低了,它的______能减少了。
于是,李洁得出结论,通过_______ 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李明用双手反复摩擦感到暖和,手的温度升高了,这是通过 的方式使手的 _______增加;2.电冰箱里的压缩机在压缩某种蒸气时,蒸气的温度会升高,这是用_______的方式增加了蒸气的内能;饮料 放进冰箱后温度会降低,这是利用________的方式减少了饮料的内能。
3.火药在子弹壳里燃烧,生成的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出弹头后温度______,这是用________方法使燃气内能 _________,将燃气的一部分内能转化为弹头的 能。
辅导科目物理 年级 授课教师 班型 授课时间备课时间 教 学目 标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的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3、 借助模型或挂图等媒体,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过程4、通过阅读“热机的发展历程”,了解内能的利用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重、 难考 点 1、通过活动,认识到做功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其他形式的能向内能的转化过程 2、通过观察、分析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现象,知道热机的工作原理教学内容① ② ③ ④ ⑤AB C D 甲 乙4.内燃机的每一个工作循环分为四个阶段、、、和排气冲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动能势能机械能课型:新授课时间:执笔:赵永锁审核:姜佑祥[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知道机械能和机械能是可以相互转换的。
2、方法与过程:(1)通过观察和分析,知道机械能和势能的相互转换(3)体验用类比方法,加深对物理概念理解的过程,学会迁移学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有应用科学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积极性。
(2)通过探究,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主动学习的兴趣。
(3)学会自己查找资料,培养自学的能力。
[学习重点] (1)能量概念的建立;(2)动能和势能概念的建立[学习难点](1)探究动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2)探究重力势能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学法指导]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自然界的物体和能量是分不开的,那我们今天就来好好研究一下。
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江河里流动的水具有能。
如果在江河上修筑拦河坝,抬高坝内水位就能增大坝内水的能。
当这些水流下带动发电机发电时,机械能转化为能。
(2)、“跳高”是一项常见的体育运动,跳高运动员在比赛中都是先助跑一段距离后才起跳,助跑是为了()A.增大运动员的惯性B.增强运动员表演的观赏性C.增大运动员的动能D.避免运动员受伤(3)一游客在乘缆车匀速上山的过程中,他的动能______,机械能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
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课本图1-1实验,实验可分三步: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
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
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
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
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
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
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
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
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
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2)势能:物体由于运动的原因而具有动能,物体还可能由于其他的原因而具有能量。
例如,同学们都玩过用橡皮筋弹射纸弹的游戏,拉长的橡皮筋能给纸弹一个力,并推动纸弹移动一段距离,从而对纸弹做了功。
同样拉弯的弓,压缩的弹簧也能够做功,它们都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做弹性势能,它是由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
解释弹性形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的形状变化,叫做形变。
如果外力撤消,物体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弹性形变。
如:拉长的弹簧,压扁的皮球,弯曲的钢锯条,上紧的钟表发条等。
被举高的重物,也能够做功。
例如:举高的铅球,落地时能将地面砸个坑;举高的夯落下时能把木桩打入地里。
举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列举事例说明:物体的质量越大,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
如: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
铅球举得越高,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引导学生讨论树上结的苹果是否具有重力势能?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一个物体能够做功”的含义。
能够做功只是说物体具有了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做了功。
树上结的苹果虽然没有做功,但只要它从树上掉下来就能做功,所以我们说它具有重力势能。
(3)机械能:让学生分析静止在桌面上的钢球是否具有能量?(具有重力势能)继而让学生分析在桌面上滚动的钢球具有什么能?通过分析得知滚动的钢球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既有动能,又有势能,那么动能和势能的和就是它的总机械能。
(4)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因此,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四、导学导练:①、下面的四幅图中属于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②、现在许多商店和宾馆都安装了弹簧门,弹簧门在被推开后能自动关闭。
以下有关于弹簧门被推开后自行关闭的过程中能量转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门的动能B.门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C.门的势能转化为弹簧的动能D.弹簧的动能转化为门的势能③、如图所示,是小朋友坐滑梯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滑道表面很光滑.是为了增大摩擦B.小朋友下滑过程中速度增大,机械能增大:C.小朋友从滑梯上滑下后,由于惯性在水平面上还能滑行一段距离D.下滑过程中重力对小朋友不做功④、如图,人骑自行车从坡上下来时,速度会越来越大,在这运动过程中()A.人和车的动能增大B.人和车的动能减小c.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D.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⑤、汶川地震后的5月14日,我空降兵15勇士不畏牺牲,勇敢地从4999m的高空跳伞执行侦查营救任务,为上级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组织大规模救援赢得了宝贵时间,受到了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跳伞勇士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A.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B.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增大C.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⑥、跳水运动是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我国运动员在该项目上一直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比赛中,跳水运动员从腾空跳起向上运动后再向下落入水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在整个空中运动过程中,运动员的()A.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不变B.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减小先后增大,机械能不变C.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机械能增大D.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减小⑦、“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返回舱下落到地面附近时,由于受到空气阻力而做减速运动。
在减速下降的过程中,返回舱的(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B.动能减小,势能减小c.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五、课堂小结六、教学反思课题:内能热量(一)课型:新授课时间:执笔:赵永锁审核:姜佑祥[学习目标]1、了解内能的概念,通过类比的方法,知道任何一个物体都具有内能;2.能简单描述温度与内能之间的关系;3.结合实例分析,知道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是内能的转移过程;4.了解热量的概念,知道热量的单位。
能正确使用“热量”这一术语,会进行关于物体吸、放热的简单计算;5.了解用热传递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会应用相关知识解释一些现象。
[学习重点] 目标1、5[学习难点]目标2、4[学法指导]自学、实验探究、关键点拨、练习巩固等相结合[学习过程]一、导入谈话:让同学们看一段视频,了解扩散现象。
二、自学自测:自主学习文本,完成自测作业1.如图1,看见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1 图2分子动理论的主要内容: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互学互助:小组合作探究,课堂展示成果1、内能如同运动着的物体具有动能一样,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也具有_______;如同弹簧相互联系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一样,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的作用,因此也具有_______。
物理学中,我们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做物体的_______。
思考:0℃的物体没有内能?结论:一切物体都有_______能。
2、实验探究:影响内能大小的因素分别在两个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玻璃杯中个滴入以滴墨水,观察哪杯中的墨水扩散的快?⑴温度高—扩散_________—分子运动__________—分子动能_________—内能_________;⑵温度低—扩散_________—分子运动__________—分子动能_________—内能_________。
实验结论:物体的温度______时,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的总和就_______,物体的内能就________。
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_______运动。
物体的内能也叫做_______能。
想一想:(1)内能与机械能是一回事吗?(2)比较静止在地面上的球和运动在空中的球所具有的机械能和内能。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一种方式————热传递热传递过程中①存在着_______温物体和_______温物体(或同一物体存在着_______部分和_______部分);②由于热传递,高温物体温度______,内能______;低温物体温度_______,内能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