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教育心得爱是教育的灵魂

爱是教育的灵魂

近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走进陶行知:教师读本》,感慨颇深。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他对教育事业的热诚与激情,带给了我很深的触动。对照自己十年以来的教育生涯,感到有些惭愧,自己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走近陶行知·教师读本》这本书,让我详细了解了教育中爱的重要性,也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指导思路。

“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奉行的格言,也是他毕生教育实践的写照。“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道出了陶行知的教育真谛,师爱是陶行知师德思想的核心。教师没有爱就不能教育学生。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没有对学生的爱,教学也没有激情。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意识到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地爱,无论家庭地位高低,财富多寡,相貌丑俊,都应一样看待,不可偏爱,不抱成见,不殉私情。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学生也是有尊严的,对他们严格要求的同时,要真心理解、尊重学生,学生会感受到教师的这份爱,从而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要用爱培育爱、激发爱、传播爱,通过真情、真心、真诚拉近与孩子的距离,滋润孩子的心田。好老师应该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用欣赏增强学生的信心,用信任树立学生的自尊,让每一个学生都健康成长,让每一个学生都享受成功的喜悦。

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先生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教师把爱洒向学生,自然也会收获满天下的爱,爱的付出与收获是双向的。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教育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一个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了无私的爱心,才能产生做好教育工作的强烈愿望,才能想尽一切办法上好课、教好学生。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为了教好学生,会时刻

把学生放在心上。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深信教育是一种智慧,宽容是一把钥匙。让我们常怀一颗宽容之心,打开智慧教育的大门,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以适度宽容教育孩子是一门教育艺术。当孩子不慎犯有过失或错误时,他的内心会感到内疚、悔恨和痛苦,此时最需要的不是批评和训斥,而是理解和信任。这种理解和信任是一种感化,是以情动情,是唤起孩子的良知,是对孩子痛改前非、将功补过的愿望和积极性的启发、鼓励、促进和强化,而不是无原则的纵容、迁就、放任和姑息。4月的一天早晨,正当孩子们做完早操,有序排着队伍前往活动室的途中,陈林突然双膝跪地,不肯起来,硬把有序的队伍打乱了。不管你如何劝说,陈林始终不肯起来,他说:“我就要这样,我一直这样,我不走了。”无奈之余,我们假装抛弃了他,带着队伍离开了。陈林见大家真的都离开了,只剩一个人孤零零地跪着,似乎有点不甘心,立马站起身,尾随着队伍而来。

回活动室后,我与陈林进行了谈话。陈林说:“我不开心,以前都是我排在前面的,为什么今天变了,其他小朋友走在了我前面。”陈林的申诉让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今年的4月天,天气特别好,温度近三十度,为了让孩子们有一个舒服的做操环境,我们寻找了一个阴凉的地方,致使原来的队伍发生了微妙的变化。陈林是个小个子的男孩,因而总排在队伍的最前面,老师也总习惯拉着他的手带队。队伍的微妙变化致使原先的状况发生了改变,一个向后转,使得陈林变成了排在后面的小朋友。陈林是个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男孩,平时的他喜欢与老师牵手,这天,他落后了,而且不能牵老师的手了,心中充满了不解与不满,于是用双膝跪地的举动发出了无声的抗议。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我与陈林之间展开了更为深入地谈话。我问:“你认为排在队伍前面的小朋友先走,还是排在后面的小朋友先走。”陈林想了想说:“排在前面的小朋友先走。”“对啊,做事总要有个先后,要按顺序进行。如果你排在前面,那么是谁先走?”陈林说:“我先走。”“可是,向后转以后,谁在前面了呢?我们来做个试验吧。”于是我们两个演示了一下向后转的效果,“现在谁在前面?”试验后我提出了问题。“是你”陈林指着我的背说。“那么谁该先走了呢?”“你”陈林若有所悟地说。“那么你刚才双膝跪地做得对吗?”陈

林欣然接受了自己刚才犯下的错误:“不对”“小朋友不开心的时候能不能随便发脾气?”“不能”……和谐的谈话气氛,解开了陈林心中的不解与不满,陈林微笑地接受老师婉转地批评。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当孩子心中怀有不满与不解之时,我们要善于开解孩子心中的结。否则,孩子心中的不满会升级,给他一天的生活、学习带来影响,也许还会给其他小朋友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因此,细心、耐心、宽容是每个幼儿教师不可缺少的职业道德。我们当教师的,在教育中若能始终想着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样的情感体验就能使我们对孩子少一份苛求,多一份理解;少一份指责,多一份尊重,孩子内心那颗爱的种子便会在教师的精心呵护之下生根、发芽。

雨果说:比大海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宽容是一种美好的品质,是一种高尚的心灵,宽容让课堂充满宽松,宽容让孩子放飞想象的翅膀。学会宽容吧,因为宽容,老师就能给孩子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给孩子一个无比广阔心灵成长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指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理论道出了教育的本质意义。培养“真人”是陶行知的办学目标。他的教育思想中,特别强调对做人道理的培养。要做学问,先学做人。要学做真人,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他还有“面包和水仙花”论,面包代表的是物质文明,水仙花代表的是精神文明,也就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思想。

可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却是令人担忧的:现在仍是一个强调学历的社会,学历是衡量人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准,也是衡量人才的指标。尽管素质教育作为一种理想的教育理念已经喊了多年,但是,从整体上来看,我们的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学校对学生的培养方式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智力的开发,而缺少对人文精神的培养和锻造。家庭教育,重视物质,轻视精神。在家庭中,父母过多地注重孩子的衣、食、住、行,却忽略了他们深层次的需求――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忽视了孩子心理健康;忽视了他们的思想品德。大学教育是教育高素质人才,是为社会建设提供栋梁之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从根本入手,标本兼治,多管齐下,综合育人。首先,要从教育观念入手,树立素质教育观念。素质教育

不仅仅是针对应试教育而言的,它揭示的是学校教育最基本、最本质的功能,是为提高公民素质服务的。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重视教育内容的完整性。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要加强对学生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在外部合力的推动下,学生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主体性、能动性、创造性,提高综合素质水平。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中指出,儿童的创造力是先天就有的,教育的作用只不过是“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罢了。为此,陶行知先生提出教育工作者要有一颗赤子之心,加入到儿童队伍里去,成为孩子当中的一员。要打破成见,去发现和认识孩子本身具有的创造力。他认为,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必须解放他们的头脑、解放他们的眼睛、解放他们的双手、解放他们的嘴巴、解放他们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多动脑,多动手,多发问,多接触大自然。

“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教鞭下有瓦特”、“生活即教育”......感受着陶行知先生淳朴而又精深的理论,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的观点。所以,我认为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传播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教师通过自身道德修养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格教育、道德教育才是我们教育的最根本的目的。

走进陶行知,就是走进一种精神、走进一种文化。他感召着我们去献身教育事业,他引领我们去学真知、求真理、做真人;他教育我们爱满天下,服务社会;他指导我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被遗忘,我们会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前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