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
![地质遗迹的保护和合理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e9e3297331b765ce050814f8.png)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一 0155(2006)05 一 0079 一 04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 期, 由于内、 外动力的地质作用, 形成、 发展并遗留 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自 然地质遗迹, 是人类宝 贵的自 然财富, 是人类追溯地球历史的链条, 了解 地球环境演化的信息, 了解过去, 预测未来的重要 资源, 其主要类型包括: 重在观赏和重要科学研究
甘肃省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
![甘肃省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2a809fc850ad02df804165.png)
甘肃省地质遗迹保护、开发与利用地质遗迹是地质作用给人类创造并遗留下来的具有多种利用价值的资源,它是地学科学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地学科学和教学实践的天然实验室,是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典型遗迹;标签: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地质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地质遗迹开发于利用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甘肃敦煌的雅丹地貌、张掖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甘肃省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质遗迹资源丰富。
调查统计发现甘肃省具所有地质遗迹大类,其中国家级地质遗迹资源包括:典型地质剖面3处,古生物类6处,地质工程类2处,地质灾害类6处,地质地貌类47处,水体类9处,典型矿床及采矿点类5处。
综合研究发现甘肃省地质遗迹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分区特征,地质遗迹类型分布与气候带分区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与地层有密切的关系。
1 甘肃地质遗迹特色及评价①地质地貌遗迹独待,具有代表性及观赏性,甘肃的地质地貌遗迹景观独特多姿,极具代表性和观赏性。
集中连片分布着造型奇特的敦煌雅丹风蚀地貌,张掖丹霞,麦积山、冶力关展现了红层的多样景观,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科普教育和地学研究的价值与功能。
此外,甘肃还保留着西北地区罕见的现代冰川和冰川遗迹,构成了类型多样、科研价值高的冰川地貌。
地质遗迹保护
![地质遗迹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48c95460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d.png)
地质遗迹保护引言:地质遗迹是自然界中的瑰宝,它们记录了地球演化的历史和地质过程的信息,具有独特的科学、教育和观赏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可避免,地质遗迹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本文将就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现状以及保护措施进行探讨。
一、地质遗迹的重要性1.地质遗迹是研究地球演化的重要依据:地质遗迹是地球变迁历史的见证,通过对地质遗迹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探索大地构造和全球变化等科学领域。
2.地质遗迹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质遗迹中蕴藏着众多自然资源,如矿产、水资源和能源等,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地质遗迹是乐土:地质遗迹的独特景观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收益。
地质遗迹的保护可以使其成为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推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地质遗迹保护的现状1.地质遗迹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受到了广泛关注:国内外学者和政府机构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有了深刻认识,相关的法律法规也逐渐完善,但仍存在着执行不力的问题。
2.地质遗迹保护在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一方面,地质遗迹分布广泛、数量庞大,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发生损坏和破坏;另一方面,地质遗迹保护需要政府、学者、社会组织和公众的共同努力,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
三、地质遗迹保护的措施1.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各级政府应加强地质遗迹保护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同时完善执法机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2.加强科研和监测:建立科学的地质遗迹保护和监测网络,开展相关研究,掌握地质遗迹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可能的破坏因素。
3.推动社会参与:政府应当加强与学者、社团和公众等相关利益方的合作,共同制定地质遗迹保护计划,并让公众了解地质遗迹的价值和保护意义,提高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加强国际合作:地质遗迹保护事关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各国应加强合作与交流,共同研究地质遗迹保护的相关问题,提出可行性方案和政策建议。
结语:地质遗迹作为地球演化历史的见证,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和观赏价值,保护地质遗迹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796c4845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4dad743.png)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为了保护我国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推动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旅游事业发展,制定本管理规定。
一、总则1. 地质遗迹是指地球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形成,具有科学、文化、教育和旅游价值的自然地质现象、景观和遗址。
2.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的目的是保护地质遗迹原貌,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发展地质旅游业,提升公众地质科学素养。
3. 地质遗迹保护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效益,实现保护与利用的有机结合。
二、保护原则4. 保护优先原则:对重要、独特和脆弱的地质遗迹,应采取更为严格的保护措施,并优先保护具有全球、国家和地方意义的地质遗迹。
5. 系统保护原则:以地质保护片区为基本单位,通过建立保护区网格,划定和管理地质遗迹的保护边界,确保遗迹资源系统完整。
6. 分层保护原则:根据地质遗迹价值和风险程度,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外围区,实施不同层次的保护管理措施。
7. 合理利用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适度开展地质科学研究、教育宣传和旅游经营,引导公众合理利用地质遗迹资源。
三、保护措施8. 设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根据地质遗迹的类型和价值,设立不同级别的地质遗迹保护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9. 制定保护规划:对地质遗迹保护区制定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范围和措施,提出实施计划和保护区治理管理要求。
10.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地质遗迹监测体系,定期对地质遗迹进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和风险,制定相应的保护和修复措施。
11. 强化修复工作:对受损的地质遗迹进行修复,恢复地质遗迹的原貌和功能,维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12. 提升科普教育:加大地质遗迹科普教育力度,提供专业讲解和解说服务,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地质科学素养。
13. 规范旅游经营:合理划定游览线路、设立标识和导览牌,建立游客接待服务机构,强化游客管理和安全保障,确保旅游活动不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
四、监管机制14.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由国家、地方和相关部门共同负责,建立健全地质遗迹保护管理机构,制定具体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
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
![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https://img.taocdn.com/s3/m/b74a3d7d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9d.png)
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地质学与地质遗迹保护:探寻地球历史与文化遗产地球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星球。
地质遗迹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也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学通过对地球的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地球历史和文化遗产,并提供保护、传承和利用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遗迹的意义以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
一、地质学的基本概念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和演变的科学。
它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分析,揭示地球内部和地表的各种现象和规律。
地质学分为几个分支学科,包括岩石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地球历史学等。
这些学科共同构建了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体系。
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岩石、矿物、地球内部构造、地表地貌等。
通过分析这些对象的特征和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地壳构造和地球资源的分布。
地质学的研究成果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质遗迹的意义地质遗迹是地质学与文化遗产的结合体。
它们是地球历史的见证,记录了地球上各种地质、地貌、生物演化的过程和结果。
地质遗迹可以分为化石、岩层、地层对比等。
1. 化石化石是地质遗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是古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痕迹,保存下来的化石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生物演化过程。
通过分析化石的形态、结构、生活环境等特征,科学家可以重建过去的生态系统,了解不同时期生物的起源、进化和灭绝。
2. 岩层岩层是地质遗迹中具有地层特征的岩石层序。
不同的岩层中蕴含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包括沉积环境、气候变化、地壳运动等。
通过对岩层的研究,可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地球的表面特征,如古代湖泊、海洋、河流等。
岩层的厚度、颜色、纹理等特征都是地质学家研究地球历史的重要依据。
3. 地层对比地层对比是地质学家用来确定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演化历史的方法。
通过对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岩层进行对比,可以推断各个地质时期的相对年代和地质事件的发生顺序。
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
![地质遗迹的开发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83c6f04d69eae009581becd0.png)
地质历史的主要 参数 。
维普资讯
・
1 26 ・
第3 3卷 第 1 6期 20 0 7年 6 月
山 西 建 筑
S HANXI ARCHI TECrURE
Vo . 3 No 1 13 . 6
JⅡ L 2 0 1 07
文章编号 :0 96 2 (0 7 1 .160 10 .8 5 2 0 )60 2 .2
中 图分 类号 : 6 2 P4 文献标识码 : A
当今是人类 与 自然矛 盾不 断显 现的时 代。人 类 在不断地 开 独特 , 因而具有 巨大 的科研 价值。它们是 揭示 天体起源 、 地史 变 发利 用 自然资源 , 形成当今社会高度发达 的物质文明和精 神文明 迁 、 生命起源 、 生物演化 以及人 类起源 等现 代基础 性重大 科研课
条件 , 就 了种类 繁多 的地 质遗迹 , 造 如各 种岩溶 、 霞 、 山、 丹 火 冰 景观—— 乌尔禾魔鬼城 等, 经济效益显著。
我 国地域辽阔 ,漫长 的、 复杂 的地质 作用 , 成独 特 的 自然 2 存 在 的问题 形
虽然 我国政府对地质遗迹保 护十分重视 , 2 从 0世纪 7 0年代 川、 海岸和 出露 的古 代地层 剖面等 , 中著名 的如 云南石林 碳酸 末期就开始着手于 保护 工作 , 其 取得 了一定 的进 展 , 是还存 在一 但 盐岩溶峰丛地貌 、 洞 ; 南嵩 山完整的华北地 台地层 剖面、 溶 河 三个 些 问题 。
2 地质遗迹是重要 的旅游景观资源 。 )
地质遗迹 的外 貌特 征大多 “ 、 险 、 、 、 , 通常 具 雄 秀、 奇 幽 旷” 且
内外动 力地质作用 形成 、 发展 并遗 留下来 的珍贵 的、 不可再 生的
地质遗迹及自然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及自然保护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296f944c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b4.png)
地质遗迹及自然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指的是通过地质过程形成的具有科学、文化和教育价
值的地质现象。
这些遗迹对于了解地球演化、生物演化以及人类历
史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我
们需要采取一系列自然保护措施。
首先,建立地质遗迹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划定保护区边界、投入人力物力资源,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
保护地质遗迹。
保护区应设立警示标志,限制人工干扰,严禁破坏
地质遗迹的行为。
其次,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是保护地质遗迹的关键。
通过
科学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地质遗迹的形成过程和价值,
为保护工作提供更科学的依据。
同时,通过教育宣传,让更多的人
了解地质遗迹的意义和保护重要性,形成保护地质遗迹的良好氛围。
此外,加强监督和法律保护也是保护地质遗迹的必要手段。
相
关部门应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并处罚破坏行为。
同时,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将地质遗迹的保护纳入法律范畴,并规定相应的处罚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地质遗迹的保护。
最后,国际合作也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方式。
地质遗迹往往不受地理边界的限制,需要国际间的合作来加强保护。
各国可以共享保护经验和技术,加强交流合作,在全球范围内共同保护地质遗迹的独特价值。
综上所述,保护地质遗迹需要建立保护区、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加强监督和法律保护以及加强国际合作等综合措施。
只有通过全方位的保护工作,我们才能更好地保存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让更多人共享其中的知识和美丽。
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
![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2e3fb4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26.png)
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公园建设近年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地质遗迹的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地质遗迹包含着重要的地质信息,也是我们了解地球演化历史、探索地质奥秘的窗口。
为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地质公园的建设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质遗迹的价值和意义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自然物质的遗迹,是地质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宝库。
它们孕育着宝贵的地质信息,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
同时,地质遗迹也是生物进化和生态系统发展的见证,对于理解生态系统演替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地质遗迹还具有教育、科普和旅游等方面的价值,能够为公众提供科学知识和文化娱乐。
二、地质遗迹的保护现状目前,全球范围内地质遗迹的保护工作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一方面,对地质遗迹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很多珍贵的地质遗迹没有得到及时发现和保护。
另一方面,人类活动对地质遗迹的破坏日益严重,例如采矿、工业活动和旅游开发等,都对地质遗迹构成威胁。
因此,为了实现对地质遗迹的有效保护,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应的保护政策和法规。
三、地质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地质公园是保护和利用地质遗迹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地质科普和旅游的重要载体。
地质公园通过将地质遗迹纳入管理范围,保护地质遗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同时开展科学研究和教育活动,提升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地质公园的建设不仅可以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还能带动当地旅游业的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四、地质公园建设的原则和步骤在地质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步骤。
首先,科学性原则。
建设地质公园需要依据地质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和评估,确保公园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其次,全面性原则。
地质公园应包括多种类型的地质遗迹,以展示地球演化的全貌。
再次,兼顾环保原则。
地质公园的建设要求在保护地质遗迹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避免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最后,参与性原则。
地质公园的建设需要广泛吸纳相关各方的参与,形成共识,确保公园的可操作性和可持续性。
地质学与自然遗产保护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
![地质学与自然遗产保护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37d17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0.png)
地质学与自然遗产保护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物质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自然遗产保护是为了保护和传承人类共同的自然遗产。
地质遗迹作为地质学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地质信息和珍贵的自然遗产,其保护与利用已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地质遗迹的价值和意义地质遗迹是地壳演化的产物,它们记录了地球历史演化的重要信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利用,能够不仅丰富我们对地球历史的认识,也为地质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对象。
此外,地质遗迹还蕴含了自然生态的宝贵资源,保护与利用地质遗迹对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法1. 制定保护规划:对于重要的地质遗迹,应制定相应的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措施、时限等,确保其得到科学合理的保护。
2.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需要依法进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独特性。
3. 加强监测与管理:对于已经被列为自然遗产保护区的地质遗迹,应加强对其进行长期的监测与管理,保证其环境稳定,防止破坏和污染。
4. 加强科普宣传:对于一些有重要科学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的地质遗迹,应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
三、地质遗迹的合理利用1. 科研利用:地质遗迹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数据,科学家们可以通过对地质遗迹的研究,探究地球演化的规律,提高地质科学的水平。
2. 教育利用:地质遗迹作为地质学的实地教学基地,可以为地质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旅游利用:一些具有文化遗产价值和独特自然景观的地质遗迹,可以进行开发利用,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4. 生态保护利用:地质遗迹中常有珍稀濒危物种和特有生态系统,保护地质遗迹,也就是保护了其中的生态系统,从而实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综上所述,地质遗迹作为地质学与自然遗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保护与利用具有巨大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值。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令[第21号]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令[第21号]](https://img.taocdn.com/s3/m/1edba63a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60.png)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正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令(第21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已于1994年11月22日经地质矿产部第7次部长办公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部长宋瑞祥1995年5月4日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使其得到有效的保护及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其他管辖海域的各类地质遗迹管理。
第三条本规定中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第四条被保护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破坏、挖掘、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
第五条地质遗迹的保护是环境保护的一部分,应实行“积极保护、合理开发”的原则。
第六条国务院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地质矿产行政主管部门在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协助下,对本辖区内的地质遗迹保护实施监督管理。
第二章地质遗迹的保护内容第七条下列地质遗迹应当予以保护:一、对追溯地质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的典型层型剖面(含副层型剖面)、生物化石组合带地层剖面、岩性岩相建造剖面及典型地质构造剖面和构造形迹;二、对地球演化和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科学文化价值的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微体古生物、古植物等化石与产地以及重要古生物活动遗迹;三、具有重大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溶、丹霞、黄土、雅丹、花岗岩奇峰、石英砂岩峰林、火山、冰川、陨石、鸣沙、海岸等奇特地质景观;四、具有特殊学科研究和观赏价值的岩石、矿物、宝玉石及其典型产地;五、有独特医疗、保健作用或科学研究价值的温泉、矿泉、矿泥、地下水活动痕迹以及有特殊地质意义的瀑布、湖泊、奇泉;六、具有科学研究意义的典型地震、地裂、塌陷、沉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遗迹;七、需要保护的其他地质遗迹。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与管理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0d8f50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1.png)
设计变更的原则
在实施地质遗迹项目过程中,发现施工图设计差、错、漏等设计明显不合理以及财政评审过程中漏项等原因,若依照原施工图设计不能满足或部分不能满足地质遗迹保护项目设计目标或预期效果的,应本着技术安全、控制投资的原则,遵循动态设计、优化设计的理念,及时进行工程设计变更,以确保治理工程能够达到预期治理效果。
是指在本区已经暴露的古生物化石实施抢救性发掘和地质遗迹标本收集以及用于标本保护、展示的实施建设和布展工程
麻窝子组(Pt3m):绢云千枚岩夹大理岩
Pt3m
Pt3m
φπ
三、实施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支撑
《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1999第21号)《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580号)《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地质矿产部令第21号)
设计变更的分类
Ⅰ类变更 Ⅱ类变更
Ⅰ类变更
是指对批复的施工图设计的技术方案进行重大设计修改行为和对核定投资的较大调整。同时具备下列技术方案变更情形之一和工程投资变更情况的属于Ⅰ类设计变更。技术方案变更工程类型、结构和数量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因地质或地理条件或环境条件变化而引起的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或尺寸的调整,且超过或减少原设计工况受力条件或位置调整的,对工程结构的安全性需要重新复核论证的;工程防护范围的调整:因地质遗迹保护工程项目对象的变化而引起的工程防护范围的调整。工程内容的调整:因施工设计错、漏或财政评审过程中漏项或不可抗力等原因引起的工程内容的调整。
设计变更的申报及审批
确需变更的,按照以下程序逐级申报和审批。施工、设计、勘查单位可向监理单位提出设计变更的合理化建议,经监理单位审查属实后报项目业主单位审查;监理单位也可直接向项目业主提出设计变更的合理化建议;项目业主单位依照施工合同约定对设计变更的建议及理由进行认真审查核实,确定变更类型。必要时应邀请有关专家对变更类型进行鉴定;
论国内外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开发
![论国内外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45d39fca89eb172dec63b702.png)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I Y U W E N H U A 田
边疆经 济与 文化 2 0 1 3年第 3 期
e B o r d e r E c o n o m y A n d C u l t u r e N o . 3 . 2 0 1 3
中图 分 类号 :F 5 9 1 . 9 9
文献 标 志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0 3 - 0 0 0 1 - 0 3
地质遗迹景观具有美学观赏价值、经济利用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由地质遗迹所构成的景观 因其具有 的科学 性 、典 型性 、稀有性 和观 赏性等特 点 ,成 为很 多风 景名胜 区 、旅 游 区的主要 构景 要 素 。随着社会 和 经 济 的发 展 ,地质 遗迹景 观资源作 为一种独特 的 自然资源 和重要 的遗 产倍受人们 关注 。
一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1 — 0 8 基 金项 目 :国家社 会科 学规 划基金 项 目 ( 1 1 C G L 1 1 3)
作者 简 介 :李 翠林 ( 1 9 7 3 一 ) ,女 ,乌 鲁木 齐人 ,副教 授 ,博 士 ,从事旅 游地 理 、旅 游管 理研 究 。
2 0 1 3 年第3 期
边 疆经济 与 文化
THE B0RDER ECON0M Y AND CUL T URE
N0 .3 . 2 O l 3 Ge n e r a 1 . No . 1 1 1
( 总第 1 1 1 期)
【 边疆经济 】
论 国 内外地质遗迹景 观的保护开发
李翠林
( 新疆财经大学 旅游学 院,乌鲁木齐 8 3 0 0 1 2)
保护地质遗迹措施
![保护地质遗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6fa0122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4a.png)
保护地质遗迹措施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珍贵瑰宝,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文化遗产价值。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自然灾害的威胁,地质遗迹正面临着严峻的保护挑战。
为了保护好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安全措施。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保护地质遗迹的措施展开详细阐述。
一、加强法律法规保护地质遗迹应纳入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范畴,确立明确的保护责任和权利。
制定并完善相关法规,如地质遗迹保护法、地质遗迹管理办法等,明确地质遗迹的划分、保护机构的职责,规范地质遗迹的保护、监管和管理工作。
同时,要建立健全保护地质遗迹的处罚制度,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形成强有力的法律保护。
二、强化公众意识教育公众的参与是地质遗迹保护的关键。
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宣传活动,加强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的保护意识。
可以通过展览、讲座、文化周活动等方式,向公众普及地质遗迹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价值,培养公众对地质遗迹的敬畏之情和责任感,倡导文明旅游和文化保护。
三、合理规划开发利用地质遗迹保护的前提是合理规划,要实现保护和开发的平衡。
在利用地质遗迹进行旅游开发前,必须进行详尽的科学调查和研究,评估遗迹的价值、脆弱性、承载能力等因素,确保开发活动不会对地质遗迹造成永久性的破坏。
同时,要建立健全的开发利用规范,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限制游客流量,控制开发速度和强度,确保地质遗迹的安全性和可持续利用。
四、加强监测与保护地质遗迹保护工作需要依靠科学技术手段来支持。
建立地质遗迹的监测网络,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地质遗迹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发现潜在的灾害风险和演化趋势。
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设置警示标志和保护设施,增加监测点,并对暴雨、地震等自然灾害进行全面应对预案,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维护和修复。
五、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地质遗迹的保护是全球共同的责任。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共享经验和技术,共同制定保护标准和准则,促进地质遗迹保护的国际合作和交流。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3篇)
![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877b4b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0850d0c.png)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和管理,弘扬地质科学精神,促进地质遗迹资源的合理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自然地质现象、地质构造、地貌景观和生物化石等。
第三条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保护优先,合理利用;(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三)科学保护,持续发展;(四)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
第四条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质遗迹保护和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地质遗迹的义务,并有权对破坏地质遗迹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地质遗迹的认定与公布第六条地质遗迹的认定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地质遗迹进行初步调查和评估;(二)市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认定的地质遗迹进行复核;(三)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市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复核通过的地质遗迹进行审批;(四)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对省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审批通过的地质遗迹进行复核和公布。
第七条经认定的地质遗迹,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予以公布,并纳入国家地质遗迹名录。
第八条地质遗迹公布后,所在地县级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应当及时向公众公告,并设立标志说明其科学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
第三章地质遗迹的保护措施第九条地质遗迹保护区域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保护区域,具体划分标准由国务院地质矿产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条国家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域内的地质遗迹,应当实行绝对保护,禁止一切破坏性活动。
第十一条省级、市级和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域内的地质遗迹,应当实行相对保护,限制开发建设活动,确保地质遗迹的自然状态。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遗迹保护规范要求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遗迹保护规范要求](https://img.taocdn.com/s3/m/5c508c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25.png)
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遗迹保护规范要求地质遗迹保护是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有助于了解地球演化历史和地质环境变迁,还对文化遗产保护和生态环境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在地质勘察工程中,合理、科学地保护地质遗迹是一项必不可少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地质勘察工程中的地质遗迹保护规范要求。
一、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要性地质遗迹是地质过程遗留下来的自然地表或地下地质现象,具有独特的地质学、地貌学、生态学和文化学价值。
地质遗迹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分布,其中包括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的遗址、化石群、古生物群、矿床和构造遗迹等。
地质遗迹的保护不仅能够促进地质学研究的深入发展,还有助于提升公众对自然地质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是地质遗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质遗迹保护的规范要求1. 区域划定:在进行地质勘察工程时,需要对区域内的地质遗迹进行划定和界定,明确其范围和边界。
同时,要参考各项规定和标准,确保划定的地质遗迹范围准确合理。
2. 保护措施:在地质勘察过程中,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确保地质遗迹的原貌及完整性不受破坏。
这包括避免采样或取样对地质遗迹造成破坏,限制机械设备对地质遗迹所在地区的使用,并且在施工场地选择和工程设计中充分考虑地质遗迹的位置和特征。
3. 监测与评估:对于已划定的地质遗迹,需要建立监测与评估体系,定期对其进行科学监测和评估。
监测内容包括地质遗迹的稳定性、地质过程演化状态和人为干扰情况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保护。
4. 教育与宣传:地质遗迹保护需要广泛宣传和教育,提升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和培训等活动,向公众普及地质遗迹保护知识,加强大众参与和支持。
5. 法律法规支持:地质遗迹保护需要有明确的法律法规支持和相关政策文件。
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地质遗迹保护的立法工作,完善管理体制和责任制度,加强执法力度,严肃追究破坏地质遗迹的行为。
三、地质遗迹保护的挑战与对策地质遗迹保护在实践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地质遗迹保护意识薄弱、法律法规不健全、资源有限等。
地质遗迹与自然保护
![地质遗迹与自然保护](https://img.taocdn.com/s3/m/5a486c8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34.png)
地质遗迹与自然保护自然环境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其中地质遗迹作为自然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自然保护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地质遗迹是指在地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重要科学研究价值和丰富生态系统的独特地貌地质景观。
保护和维护这些地质遗迹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地质遗迹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科学研究资源。
地质遗迹的形成与地球历史和地质变迁密切相关,通过对地质遗迹的研究可以了解地球演化的过程和机制,为解决地球科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例如,世界上许多重大科学研究成果都得益于对地质遗迹的深入探索,如达尔文的进化论、地质时代的划分和古生物的研究等。
因此,保护地质遗迹意味着保护了科学研究的未来。
除了科学研究价值,地质遗迹还具有极高的旅游和文化价值。
许多地质遗迹因其独特的地貌景观和丰富的地质遗产而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
游客们可以通过观赏地质遗迹,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惊人之美。
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地质遗迹也带来了经济效益,推动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和地方文化的发展。
因此,保护地质遗迹不仅可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传承和弘扬地方文化。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经济利益的驱动,地质遗迹面临着日益严峻的保护形势。
一方面,不负责任的人类活动如乱砍滥伐、非法采矿、破坏性开发等严重破坏了地质环境,导致地质遗迹受到严重破坏;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正确的保护意识和管理措施,地质遗迹无法有效地得到保护和维护。
因此,保护地质遗迹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首先,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提升是保护地质遗迹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开展相关的宣传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地质遗迹的重要性和保护意识,增强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知和关注,从而形成保护地质遗迹的共识和行动。
其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机制是保护地质遗迹的必要手段。
地质遗迹作为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
政府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地质遗迹的地位和保护责任,加强对地质遗迹管理和监督,并建立专门的保护机构,负责对地质遗迹进行管理和维护。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职责和任务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职责和任务](https://img.taocdn.com/s3/m/7c183596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2.png)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职责和任务地质遗迹保护区是为了保护和传承地质遗迹而设立的特殊区域。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一部分,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服务具有重要的职责和任务。
本文将详细描述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职责和任务,以期更好地理解地质遗迹保护区的重要性和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职责一:保护和维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原始性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珍贵石质、构造或化学特征的物质遗迹,承载着地球历史和生命演变的重要信息。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服务需要确保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原始性,不受人类活动的过度干扰。
这需要采取措施限制或禁止破坏性的开发、挖掘和摧毁活动,保护地质遗迹的天然状态,避免其被人为破坏。
职责二:研究和监测地质遗迹的演化和变化规律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的产物,通过研究和监测地质遗迹的演化和变化规律,可以深入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服务需要将科学研究和监测工作纳入日常管理中,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收集、整理和分析地质遗迹的数据和信息,以便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地质遗迹。
职责三:宣传和教育地质遗迹的价值和意义地质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教育和文化价值,通过宣传和教育工作,可以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增强保护意识。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服务需要积极开展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公众普及地质遗迹的价值和意义。
可以组织展览、讲座、研讨会等活动,向学生、游客和研究人员传递有关地质遗迹的知识,培养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自觉。
任务一:建立和完善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框架和制度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服务需要建立和完善管理框架和制度,包括规划、法律法规、管理规范等。
这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环保组织和社会力量等多方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区的规划和管理办法。
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监督和评估机制,确保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任务二:加强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和巡护工作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管理服务需要加强对保护区的巡护和管理工作。
巡护人员需要全面了解地质遗迹的特点和保护要求,制定巡护计划和巡护路线,定期对保护区进行巡视和巡查。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c5c4bc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29.png)
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
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留下的珍贵遗迹,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和文化价值。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张,地质遗迹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破坏。
为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我们制定了地质遗迹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二、项目目标。
1. 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原始性,确保其科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得到有效传承和保护;2. 提升地质遗迹的公众认知度和关注度,增强社会对地质遗迹保护的重视和支持;3. 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规范化和长期化,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和体系。
三、项目实施方案。
1. 调查评估。
通过对全国范围内的地质遗迹进行调查评估,确定重点保护对象和重点保护区域,建立地质遗迹数据库,为后续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制定保护规划。
根据调查评估结果,制定地质遗迹保护规划,明确保护目标、保护范围、保护措施和保护时限,确保保护工作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3. 加强监测管理。
建立地质遗迹监测网络,定期对地质遗迹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地质遗迹的安全和完整。
4. 强化宣传教育。
通过举办地质遗迹保护主题活动、开展科普宣传、制作宣传资料等方式,提升公众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认知度和关注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保护的良好氛围。
5.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破坏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保护约束机制。
6. 加强国际交流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地质遗迹保护组织和活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推动地质遗迹保护工作的国际化和专业化。
四、项目保障。
1. 资金保障,加大地质遗迹保护专项资金投入,确保保护工作的顺利实施;2. 人力保障,建立专业化的地质遗迹保护团队,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化水平;3. 技术保障,引入先进的保护技术和装备,提升保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项目效果评估。
1. 对地质遗迹保护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对保护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及时总结经验,不断优化和完善保护工作;2.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和完善保护方案,确保保护工作的持续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研究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a94d454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a.png)
地质遗迹保护区管理服务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研究摘要:地质遗迹保护区作为自然遗产的珍贵代表,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和文化价值。
在其保护与管理的基础上,合理开发和利用地质遗迹保护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问题,提出相应的管理服务措施,以促进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章引言地质遗迹作为地球历史的见证,保留着丰富的古生物化石、岩石结构和地质历史信息。
保护地质遗迹是保护地球生物演化和地质形成历程的重要任务,也是保护人类文明和自然资源的需要。
地质遗迹保护区作为保护地质遗迹的特殊区域,具备特定的管理服务需求。
但同时,地质遗迹保护区也蕴藏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潜力,适当的开发和资源利用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第二章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的意义与挑战2.1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旅游价值地质遗迹保护区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地质文化,具备吸引游客的优势。
旅游开发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地区知名度和形象,同时也有助于地质遗迹的宣传和教育。
2.2 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面临的挑战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需要在保护和利用之间找到平衡点。
过度开发和资源利用可能对地质遗迹保护造成损害,破坏其原始状态。
不合理的旅游开发规划也可能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第三章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与资源利用的管理服务策略3.1 规划与管理策略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需要建立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策略,包括制定保护区边界、确定旅游开发区域、设置适当的游览路线以及制定游客管理措施等。
同时,加强监测和评估,确保旅游开发活动符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要求。
3.2 营销与推广策略地质遗迹保护区旅游开发需要进行有效的营销和推广,提高知名度和吸引力。
通过建立合理的宣传渠道、开展专业培训和展览活动,将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独特魅力传达给游客,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3.3 教育与解释策略地质遗迹保护区作为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需要加强教育与解释工作。
地质遗迹保护方案
![地质遗迹保护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ce436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d.png)
地质遗迹保护方案一、前言地质遗迹是地球演化历史中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研、教育和文化价值。
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制定并执行科学的保护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个完整的地质遗迹保护方案,以确保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管理。
二、背景地质遗迹是地球长期演化的产物,记录着地球历史的变迁和演变。
地质遗迹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地貌、岩石、化石等。
它们承载了大量的科学信息,对于研究地球科学、生物进化以及环境演变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破坏,地质遗迹正面临着严重的威胁。
三、目标和原则为了有效保护地质遗迹,我们的目标是:1.尽最大努力保护地质遗迹的原貌和完整性;2.提高公众对地质遗迹保护的认识和意识;3.加强科学研究和教育,推动地质遗迹的可持续发展;4.与相关利益相关方合作,共同推动保护工作。
在实施地质遗迹保护方案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科学性原则:根据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技术手段,确定保护措施;2.公平性原则:公正对待利益相关方,兼顾各方利益;3.效率性原则:确保保护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4.可持续性原则:保护方案应考虑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四、保护策略和措施1. 定期评估和监测为了了解地质遗迹的状态和面临的威胁,我们需要实施定期的评估和监测工作。
评估包括对地质遗迹的价值、状态、威胁以及保护需求的全面评估。
监测则需要建立合理的监测体系,跟踪地质遗迹的变化和演变过程。
2. 制定保护区规划在对地质遗迹进行评估和监测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保护区规划。
规划应考虑保护的具体目标和措施,并确定保护区的边界和管理区域。
同时,需要制定管理计划,包括保护措施、监控、教育和公众参与等方面。
为了确保地质遗迹的原貌和完整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保护措施:•进行必要的修复和保护工作,修补和加固受损的地质遗迹;•控制人类活动对地质遗迹的影响,限制游客流量和行为;•加强巡逻和监控,防止非法破坏和盗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地质遗迹的开发与保护的认识【摘要】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
这些都说明我国地质遗迹保护工作在法律上还面临着许多函待解决的问题,加快地质遗迹法规建设与保护势在必行。
【关键字】地质遗迹、地质公园、地学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保护【正文】随着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提高,生活法式有着巨大的改变。
为了满足自己精神发面的需要,逐渐把目光转向了大自然的角度。
去探索、揭秘大自然鬼斧神功的杰作。
地质遗迹就是人类探索目标之一,建立开发地质公园是每个国家现今的精神需求之一。
然而,在开发地质遗迹时,对于大自然馈赠给人类的礼物而言,如何在开发与保护间和谐发展是每个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
1、地质遗迹的定义及形成地质遗迹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珍贵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包括旅游中的山水名胜、自然风光等自然遗迹,也包括在晚近地质历史时期人类形成过程中,人类与地质体相互作用和人类开发利用地质环境、地质资源的遗迹以及地质灾害遗迹等。
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演变过程中,由于内外力的地质作用,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地层剖面、地质构造、古人类遗址、古生物化石、矿物、岩石、水体和地质灾害遗迹等,其中具有独特性和典型价值的,便成为人类所关注的地质遗迹。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地质构造形式多样,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是世界上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有的在世界上独一无二。
云南的石林、安徽的黄山、广东的丹霞地貌等地质遗迹,都以其独具的特色,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2、地质遗迹的类型地质遗迹依其形成原因、自然属性等可分为下列6种类型:2.1标准地质剖面:如中国最古老的岩石——辽宁鞍山白家坟花岗岩;天津蓟县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等。
2.2著名古生物化石遗址:如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世界奇观——河南西峡恐龙蛋化石等。
2.3地质构造形迹:如西藏雅鲁藏布江缝合带;河南嵩山前寒武纪地层及三个整合遗迹等。
2.4典型地质与地貌景观:如安徽黄山奇峰;江西龙虎山丹霞地貌;三清山地质构造等。
2.5特大型矿床:如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床——内蒙古白云鄂博;中国稀有金属和宝石明珠——新疆阿尔泰伟晶岩;黑龙江大庆油田等。
2.6地质遗迹:如辽宁大连金石滩震旦系——寒武系地层中的地震遗迹;江西庐山冰川遗迹等。
3、地质公园建设范围及要求:3.1 “地质公园是一个有明确边界线并且有足够大的使其可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的表面面积的地区”。
地质公园范围的大小和边界的确定要根据①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的景观分布范围大小;②地质遗迹和其它自然人文资源的可保护性;③发展旅游所需的面积;④地质遗迹和自然人文资源相关联性和公园的整体性等因素确定。
按照地质公园中划分的核心区、旅游区、建设控制区、外围保护区和面积适宜性原则来圈定公园边界。
3.2 建设要求:3.2.1 重点保护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地质遗迹是地质公园的核心,没有地质遗迹就没有地质公园的存在。
3.2.2 保护和建立多样化乡土生态环境系统大地景观。
3.2.3 维护和恢复河道、湖岸的自然状态。
3.2.4 保护和恢复湿地。
3.2.5 建立环境通道和非机动车绿色通道。
3.2.6 建立环境卫生保障系统4、我国大力度开发地质公园的主要意义地学旅游资源很早就得到中国祖先的认识,有些诗人、文学家讴歌名山、行吟大川,融入自然,实践了天人合一。
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历史就是一部中华大地天地人和、全民族开发和保护中华大地自然资源的历史,而对地学旅游资源的认识、开发和保护正是孕育于民族发展的全过程,既为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袤的物质基础,反过来又承载了丰厚的文化积淀,进而增添了地学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使之增色生辉,丰富多彩的地学旅游资源和悠久的中华历史文明的完美结合,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主要特色,也是中国能率先在国家的层面推动地质公园计划的重要条件。
4.1 全面提高旅游行业的科学知识含量开发地质公园其目的之一是成为传播知识、开展科普的基地,我们在地质公园中对景点解说词的编写、说明牌制定、旅游路线安排、导游资料的编印、导游人员的培训以及博物馆的陈设等无不增添科学内容,如地球科学知识、气象科学知识、动物学知识、植物学知识,减少解说词中想象和传说的色彩,寓科普教育于游览,寓知识传播于休闲,目前我国44个国家地质公园中有近30个已完成导游词、说明牌、旅游路线设置、景点开发的科学内容补充,特别是以地学知识为主要陈设内容的博物馆的建设,这就使遍布全国的地质公园成为群众性科普活动的基地。
4.2 让保护地质遗迹和地质环境成为共识地质遗迹是千万年或数亿年留下来的地质历史事件的记录,而人类历史才几百万年,有记录的人类历史仅仅几千年,要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的历史和现状,唯有通过从地质过程中留下来的地质现象和记录的研究才能实现,也只有了解地球的历史和现状,方能预测地球未来的演变趋势,制定措施,做到未雨绸缪,真正做到天地人的合谐相处,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质公园的建立,使当地政府和居民认识到保护这些地质遗迹资源和地质环境的重要性,使之自觉参与到这些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爱护地质遗迹、爱护地质环境的良好社会风气。
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的居民就自觉起来保护林木和地质遗迹,谁也不许乱伐乱采,这也感染了周边居民,学有榜样,保护这些新的地质资源也蔚然成风,这对于增加新景区,扩大老旅游区的游客容量也十分有意义。
4.3 地质旅游的开发可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和当地居民就业开发地质遗迹建立世界级、国家级、省级的地质公园,是的当地可以以此为载体,有了良好的地质环境作依托,地方政府把地学旅游作为本地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减轻了地方财政保护地质遗迹开支的负担,提高了收入,增加了就业机会。
以河南云台山国家地质公园为例,其总面积190km2,2001年成为国家地质公园,突出了以“崖谷林瀑”为主的旅游资源组合。
随着旅游科技文化内涵的提升,景区知名度迅速提高,并已建成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吸引了很多青少年学生和知名专家学者来此参观考察。
200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6,2亿元,较上年增加15.4%,全年全县新增宾馆饭店60余家,旅游发展为全县创造新的就业岗位4 000多个,同时还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海内外企业来县里投资,在建和谈判的引资投入达3.79亿元,这又为县里的经济增长和就业增加助力。
此外,当地居民看到了发展旅游业带来的实惠,保护环境、退耕还林、退耕还草的工作就更加有积极性了。
5、我国现今保护地质公园的现状情况我国地质遗迹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平较低,浪费和破坏地质遗迹资源现象比较严重,人们的认识肤浅,甚至片面。
因此,不合理的的开采和工程活动以及缺乏自然遗产保护意识,使各种重要的地质地貌景观遭受严重的破坏并呈上升趋势,极大地降低了地质景观的自然观赏价值,有的甚至永久地消失;由于化石产地被乱采滥挖,许多重要的古生物化石被破坏,个别地方为了追求个人利益,各种走私、倒卖重要古生物化石的现象日趋严重,许多珍贵化石流失到国外;由于至今还没有开展全国性系统性的地质遗迹调查,缺乏系统、完整、切实的地质遗迹的基础资料,更谈不上规划;保护区的建设刚刚起步,已有的地质遗迹保护区数量不能适应保护工作的需要,许多具有重要价值的地质遗迹未得到保护。
为了履行国务院赋予国土资源部“保护地质遗迹”的职能,走出一条“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路子,国土资源部于2001年8月25日成立了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领导小组和国家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评审委员会,并邀请了财政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旅游局等部委领导作为成员,参照世界地质公园的有关标准,制定了国家地质公园评选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初步建立了一批国家地质公园和地质遗迹保护区。
6、加强地质遗迹的保护需付诸更多策略6.1 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的法规政策在法律规制方面,我国对地质遗迹保护主要通过制定法律、部门立法、制订地方人大规章和地方政府有关条例。
就全国性法律来说,仅有1985 年国务院颁布的《风景名胜管理条例》、1989 年人大常委会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4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5 年地矿部的《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其余大多是地方性管理条例,如《吉林省保护地质遗迹的若干规定》、《河南省地质公园管理暂行办法》、《安徽森林公园管理条例》等。
这些与地质遗迹资源相关的法律级次较低不系统、不健全,评定条件概念化,在具体执行时缺乏可操作性,并缺少全国性、权威性的专项法律。
有必要在已有的与地质遗迹相关的法律规章的基础不断完善地质遗迹保护的法规政策,形成不同级别的法规体系,使地质遗迹保护有法可依,司法行政部门可以严格执法。
6.2 加强地质公园对地质遗迹保护的法律力度6.2.1 加强对地质公园的专项立法国家地质公园的建立被认为是目前保护地质遗迹最有效的方式。
已经颁布实施的《矿产资源法》对国家风景名胜区和自然遗迹保护区有明确的保护规定,但对如何保护地质公园尚无法律上的规定。
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是一部保护自然资源(包括地质遗迹)比较全面的法规,但也存在缺陷。
因此,应制定一部专项《地质公园保护法》,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进行有效保护。
6.2.2 明晰地质公园产权制度6.2.3 地质公园内开展地质旅游应谋求相关知识产权的保护7、从法律法规上加强对地质遗迹的管理、监督职能7.1 变“大家管”为“一家管”,避免条块分割和多头指挥7.2 做好地质遗迹普查、规划工作7.3 建立健全的条文,让全民共同参与到地质遗迹的保护中,使得这些宝贵的遗迹更好的在人类历史中熠熠生辉。
8、结束语人类在探索自然历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保护地球遗产的重要性,又从保护地球遗产的长期过程中找到了最佳办法和最好途径,这就是建立地质公园使之成为保护地球遗产、保护地质生态环境的特殊景观区,进而形成不同层次的网络,成为重要地学问题的研究基地、学生实习的教学基地、面向公众的科学普及基地,同时以其为知识旅游、科学旅游、环保旅游提供服务所取得的收入,支撑地方经济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进而推动当地政府、经济实体和居民自觉融入地质遗产的保护工作中。
地质的形成是经过千万年或数亿年,为了让它很好的留在地球上,我们应该在开发它的时候给予更好的保护。
让它成为地球发展的见证。
同时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什么,对这些宝贵的东西的保护,是我们每个人的必须的责任。
同时在我们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条件下,也给自己的精神方面建立一个长久的放松、得到休息的纯洁之地。
【参考文献】[1]赵汀,赵逊世界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现状和展望[J]地质论评,2005 年,51卷(3)[2]陈从喜国内外地质遗迹保护和地质公园建设的进展与对策建议[J]国土资源情报,2004年,(5)[3]黄德林,张艳芳地质遗迹法律保护问题初探[J]湖北地矿,2004 年,18 卷,(2)[4]黄德林,崔亚杰保护古生物化石法律制度建设探讨[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4 年,(2)[5]郑敏,郑宝生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我国地质遗迹资源[ J]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年,24 卷,(6)[6]魏军才.浅议地质公园产权管理[J]国土资源导刊,2004 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