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合集下载

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角的初步认识》优秀教学案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学习观念,认识数学学习的意义,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中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状态下学习。同时,我还注重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对学生的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4.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本节课采用学生自我反思、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全面评价。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本节课注重知识与能力的平衡发展,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角的概念和大小比较方法,还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建立起角的知识体系,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明确今后的学习方向。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共同进步。
3.教师评价:我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也要关注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总结: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体验,总结角的特点、大小比较方法和表示方法。
2.教师归纳:我对学生的总结进行归纳,强调角的概念、大小比较方法和表示方法。
3.知识拓展:我引导学生思考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角的初步认识

第1课时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例1、“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1.学生经历从具体实物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感受角来自实际生活里一些物体的表面,初步培养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建立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知道角有大有小,并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具准备:视觉媒体:多媒体课件,用于呈现生动形象的活动。

直观媒体:教师准备三角板、活动角;学生准备三角尺、彩纸、材料袋(毛线、扣条、圆纸片、小棒)教学过程:数学小讲师:欢迎来到数学课堂。

有请今天的数学小讲师。

红星小学组织学生去公园游玩,低年级去了193人,中年级去了245人,高年级去了89人。

一共去了多少人?谢谢小讲师,掌声送给他。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谈话: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图形(出示三角形的一个角)它调皮地躲起来了。

你能猜出来它是谁吗?交流:谁猜的正确呢?老师给你点提示。

(课件再露出一个角)现在知道是什么图形了?学生猜出是三角形。

提问:它为什么叫三角形?预设:因为它有三个角。

引出课题:那什么是角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初步认识。

(板书课题)二、多种方式,感知特征谈话:课前已经布置小朋友们预习了,那关于角,你都知道了什么?你们对角还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表扬刚才提出问题的同学,有问题说明我们思考的深刻,希望大家在接下来上课的过程中还能提出更多的问题。

我们先来把问题归归类。

角是尖尖的吗,角长什么样,其实都是在问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归为一类;而最大的角是什么角,最小的角是什么角,其实就是在问角的大小,可以放在一起。

咱们先来研究角长什么样。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44页至46页的角的概念和分类。

内容包括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概念,以及角的初步识别和分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角的定义,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

2.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提高空间观念。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和分类。

2.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运用角的特征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直角、锐角、钝角的模型,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含有角的部分。

2. 角的概念:通过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了解角的定义,讲解角的特点。

3. 角的分类: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触摸、比较,理解各种角的含义。

4. 识别和分类:学生分组活动,用三角板和模型进行角的识别和分类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含有直角、锐角、钝角的图片,让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6.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及时批改和反馈。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角的分类:直角:两条边垂直相交,形成90度的角。

锐角:两条边垂直相交,形成小于90度的角。

钝角:两条边垂直相交,形成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判断下列图形中,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锐角,哪些是钝角。

答案:直角:②⑤⑦锐角:①③④钝角:⑥⑧2. 题目:用彩色笔在练习本上画一个直角、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角的概念,通过观察、触摸、比较,让学生识别和分类各种角。

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

《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主要涵盖第85页至第页的相关知识点。

内容包括:1. 角的定义;2. 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3. 角的大小比较;4. 角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定义,识别直角、锐角、钝角,学会比较角的大小,并能够使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角的大小度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直尺、量角器、三角形模型。

学具:学生尺子、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找出具有角的部分,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存在。

2. 角的定义:通过模型展示,讲解角的定义,即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

3. 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引导学生观察教具,找出直角、锐角、钝角,并讲解其特点。

4. 角的大小比较:教授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即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5. 角的度量:讲解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使用量角器测量练习本上的角,并填写答案。

7. 例题讲解:以教室的黑板角为例,讲解如何测量黑板角的大小。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角的定义,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以及角的大小比较和度量方法。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角的定义: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形成的图形。

2. 直角、锐角、钝角的识别:直角:两条边互相垂直的角。

锐角:两条边都小于90度的角。

钝角:两条边都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3. 角的大小比较:使用量角器进行测量。

4. 角的度量: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用量角器测量练习本上的角,并填写答案。

答案:根据量角器的测量结果填写。

2. 题目:请找出教室内的直角、锐角、钝角,并说明其特点。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知识,找出教室内的直角、锐角、钝角,并描述其特点。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教案苏教版教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同学们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中的《角的初步认识》这一章节。

我们将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锐角、直角和钝角。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理解角的概念。

2. 使学生能够识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3. 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和思考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识别锐角、直角和钝角。

2.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理解角的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角的模型、图片、直尺等。

2.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支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向同学们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钟表、自行车等,让同学们找一找其中的角。

2. 观察与思考:我会向同学们介绍角的模型,让同学们观察并思考,角是由什么组成的?角有什么特点?3. 操作与实践:我会让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学具,尝试画一个角。

我会巡回指导,帮助同学们掌握画角的方法。

4. 分类与归纳:我会引导同学们对画出的角进行分类,讨论并归纳出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特征。

5.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例题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巩固角的概念。

如:判断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6.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同学们独立完成,检验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角的初步认识2. 板书内容:角的特点锐角、直角、钝角的特征角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判断下面的图形中,哪些是锐角,哪些是直角,哪些是钝角?答案:1. 锐角:②、④、⑥2. 直角:③、⑤3. 钝角:①、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觉得同学们对角的概念有了初步的理解,但在画角的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同学对画角的方法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多加练习。

对于角的拓展延伸,我可以让同学们观察生活中的角,如家中的家具、学校的设施等,并尝试用今天学到的知识来解释。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带领孩子们学习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一章——角的初步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角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让孩子们能够识别各种角,并理解角的大小比较。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命名各种角,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孩子们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命名各种角,理解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难点:让孩子们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实物模型、角的大小比较工具。

学具:每个孩子准备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些彩笔。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5分钟)1. 让孩子们观察教室里的物品,找出有角的地方,并试着说出角的名字。

2. 展示一些角的大小不同的实物,让孩子们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角的定义: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2. 讲解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

3. 演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通过观察两边叉开的大小,判断角的大小。

三、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孩子们用剪刀剪出一个角,然后用纸折出不同的角。

2. 让学生们用彩笔在纸上画出各种角,并标出它们的名字。

四、例题讲解(10分钟)1. 出示一些带有角的图形,让孩子们识别并说出角的名字。

2. 讲解一些角的大小比较的题目,让孩子们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

五、随堂练习(10分钟)1. 让孩子们完成一些关于角的大小比较的练习题。

2. 让学生们相互检查答案,讨论解题方法。

六、板书设计(5分钟)1. 在黑板上画出各种角,并标出它们的名字。

2. 用箭头表示角的大小比较方法。

作业设计:1. 请孩子们回家后,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找出有角的地方,并试着说出角的名字。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一节课程。

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在生活中也积累了一些关于角的经验。

但是,学生对角的概念和种类还不够清晰,角的测量方法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实践。

三. 说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知道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

2.培养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种类,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钝角、直角、锐角的含义,以及角的测量方法。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教具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从而达到教学目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角,引发学生对角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新课导入:介绍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角的种类,如钝角、直角、锐角。

3.实践操作:让学生用尺子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巩固学生对角的认识。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角的测量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理解。

6.课后作业:布置有关角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用尺子量2.用量角器量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操作能力、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

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角的概念、种类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

九. 说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的一章节,主要让学生认识角的概念,了解角的特征。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角的定义,能够识别各种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表达能力,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能够识别各种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理解和角的识别。

2.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实例、图片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各种角的图片和实例。

2.准备角的游戏道具。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角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角的特点。

引导学生思考角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通过角的模型和图片,解释角的定义,让学生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识别练习,每组提供一些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并描述角的特点。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进行角的识别游戏,通过游戏巩固对角的概念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如何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每组提供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回顾角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如何识别角。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角的识别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进行练习。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本的板书,包括角的定义和特点,以及角的识别方法。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如上所示,总共计划用时45分钟。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以及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这一章节的内容为学生今后的几何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但是对于角的特征和分类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大量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操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的建立。

2.直角、锐角、钝角的分类。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分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从而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分类角。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实物和图片。

3.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图片,如钟表、剪刀、三角板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片,让学生找出其中的角。

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对角的理解。

2. 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的特征。

同时,呈现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类型的角。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些实物,如三角形、圆形等,将这些实物摆放在桌面上,形成各种不同的角。

然后,让学生互相观察,判断彼此形成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4. 巩固(10分钟)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判断一些生活中的角是什么类型的角。

如:钟表上的角、剪刀的角等。

5. 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可以用到角的分类?让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6. 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了什么,自己对角的理解是什么。

7.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组内教研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组内教研课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组内教研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角的概念,能用语言描述生活中常见的角,并能够用直角、锐角、钝角来分类角。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角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能够看到角,但是可能说不清楚角的概念。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角的概念,并用正确的语言来描述角。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学生能够用语言准确地描述角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演示法、操作活动法、交流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角的概念,学会描述角的大小。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量角器、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一张白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上的时钟、墙角、剪刀的角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角的名称。

呈现(10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三角板,让学生观察并指出三角板上的各个角。

教师解释角的概念,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直角、锐角、钝角的特点。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活动,用三角板和直尺,在白纸上画出各种不同大小的角,并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所画的角。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并给予表扬和鼓励。

巩固(5分钟)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学生判断图片上的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给出判断结果。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单元《角的初步认识》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并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探究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应用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理解角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解决一些与角相关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尺子和量角器量角。

2.难点:理解角的概念,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和量角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角。

2.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模型展示,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3.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尺子、量角器、实物图片、模型等。

2.学具:每人一把尺子、一个量角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入角的概念,如:太阳升起时的光芒、剪刀张开时的形状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些情境中的共同特征,引出角的概念。

2.呈现(5分钟)展示一些实物图片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角。

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看到的角。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亲自用尺子和量角器量一量身边的事物,如:书本、桌面、文具等。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尺子和量角器,并记录所量的角的大小。

4.巩固(10分钟)根据学生记录的角的大小,进行小组交流讨论,比较不同角的特征。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

苏教版数学二下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单元教案
在巩固环节,我采用了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角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拓展环节,我采用了启发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课堂反思
在本次教学中,我注重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同时,我也注重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的知识,对一些基本的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基本的观察、操作和思考的方法。但是,对于角的概念,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用角的符号表示角,以及如何区分各种角,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特征,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呈现(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让学生知道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同时,教师展示角的符号,让学生学会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3.操练(10分钟)
教师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角模型,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角模型的特点,让学生学会区分各种角,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12.部分学生在区分各种角时,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如何判断锐角、直角、钝角,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13.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对于如何运用角的概念,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针对以上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角的特征和各种角的区分的学习,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角的概念,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我还将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3-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3-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角的初步认识》3苏教版教案:《角的初步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要给大家讲解的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二节《角的初步认识》。

这一节主要介绍角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性质。

我们会学习锐角、直角、钝角的定义,以及如何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角的定义,能够分辨锐角、直角、钝角,并且能够使用量角器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是理解和区分锐角、直角、钝角,以及准确地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PPT、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和一些图片。

同学们需要准备好自己的课本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比如钟表、自行车把手等,让同学们观察并指出其中的角。

2. 讲解:我会用PPT展示角的定义和分类,然后用三角板和量角器现场演示如何测量角的大小。

3. 练习:同学们会在课本上做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的内容。

六、板书设计我会用PPT展示角的定义和分类,以及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这样同学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每个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课本第57页的练习题15。

答案:1. 锐角2. 直角3. 钝角4. 90°5. 小于90°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同学们对角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得很好,但在使用量角器时还有一些困惑。

在课后,我会和同学们一起复习量角器的使用方法,确保大家都能够准确地测量角的大小。

同时,我也会鼓励同学们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角,加深对角的理解。

这就是今天的数学课,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节课,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角。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准备和进行《角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我发现了几个需要重点关注和讲解的细节。

角的定义和分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也是同学们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角的定义可能看起来简单,但实际上包含了很深的数学概念。

我需要通过实物和图片,以及互动的方式,让同学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角的存在,并理解不同类型角的特征。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本章内容为学生以后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能力,但对角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对角的基本认识,能够分辨和描述不同类型的角。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几何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并能用语言描述它们的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角的概念,培养观察和动手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角的特点。

2.操作教学法: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概念。

3.交流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探讨角的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准备:学生每人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角的特点。

让学生初步感受到角的存在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示例和讲解,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角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使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工具,实际测量和画出不同类型的角。

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角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角的概念进行解答。

如:“哪个角是直角?哪个角是锐角?哪个角是钝角?”学生相互讨论,巩固对角的认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生活中的物体具有角?学生举例说明,拓展对角的应用。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市级公开课详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市级公开课详案)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课题(学科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接触到的一个抽象的图形概念。

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如此抽象的图形会让他们感到很难理解,因此在教学中,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为日后深入的学习角的含义及系统的学习直角的知识提供必备的条件。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

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

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

我设计了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发现角,从而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角。

【目标预设】1.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中辨认出角。

2.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思路与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新课程要求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意在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并通过亲身实践、经历的过程,初步认识角。

【教学方法】直观演示法、谈话启发式、尝试法、引导发现法、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回顾旧识、引出新知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走进图形王国。

在图形王国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图形宝宝,你们认识吗?它们分别是什么图形?生: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师:老师这里也带来了一些图形宝宝,你们认识吗?出示主题图,提问:男孩手里拿的是什么?女孩呢?生:五角星、三角形追问:你知道它们为什么叫五角星(三角形)吗?生:因为它有五个角(三个角)。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市级公开课详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市级公开课详案)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市级公开课详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的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并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角的初步知识。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他们在描述角的大小方面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感受角的大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角的大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图片,引导学生认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实际操作,观察角的大小,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图片、实物等。

2.学具:三角板、量角器、彩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和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展示钟表、剪刀、三角板等物品,让学生观察它们之间的共同特征。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角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描述角的大小。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角的大小。

如,用三角板演示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触摸、比较。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测量实物中的角,并用直角、锐角、钝角进行描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初步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的一单元,主要让学生认识角,了解角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

此单元的内容包括:角的定义、角的分类、角的大小比较、角的度量等。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初步认识角,感知角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和特点还不够了解。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逐步建立起对角的概念和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角,了解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对角的感知和理解,提高观察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角的概念和特点。

2.角的分类和度量。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观察操作法、小组合作法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和观察中,感知角的特点,理解角的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角模型、图片、卡片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套角模型,颜色不同的三角形卡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角,如钟表、自行车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和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角模型,让学生自己发现角的特点,如尖尖的、锐角、钝角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角的大小比较和分类。

每组学生用不同的颜色三角形卡片,制作出各种不同的角,然后进行比较和分类。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如: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是角;比较大小不同的角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角在生活中的应用。

让学生举例说明角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自行车的转弯、钟表的指针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明确角的概念和特点。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一些有关角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角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是小学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并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体验角的特点。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和交流能力,但对于角的概念还比较陌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需要建立起角的基本概念,能够辨别不同类型的角,并能够用语言描述角的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体验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角、锐角、钝角来描述角的大小。

2.难点: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来体验角的特点。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观察教学法:让学生观察各种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操作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角的特点。

4.交流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交流,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操作心得。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2.学具准备:每个学生准备一套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图片,如剪刀、钟表、滑梯等,让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物品都有一个共同的部分,即角。

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角的概念,讲解直角、锐角、钝角的含义,并用三角板、直尺、量角器等教具展示各种角的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角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
一、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苏教版),本节课将围绕以下内容展开:
1.角的概念: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认识角,了解角的组成和特点。
2.角的分类:学习锐角、直角、钝角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分类。
3.角的度量:初步掌握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学会比较角的大小。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让我看到了学生们的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他们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见解,这对于培养他们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非常有益。但同时,我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
在实践活动方面,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动手操作非常感兴趣,尤其是在画角的环节。但是,我也观察到一些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存在技巧上的问题,比如画射线不直、量角器放置不准确等。这提醒我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加细致地指导学生的操作技巧。
举例:详细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步骤,并通过反复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
(2)角的画法:使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需要掌握基本作图技巧。
举例:分步骤演示画角的方法,强调作图时的注意事项,如射线要画直、角度要准确等。
(3)角的逻辑推理:在解决与角相关的问题时,学生需要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这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举例:设计一些问题,如比较两个角的大小,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
(4)生活中的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角的存在,并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举例:布置作业,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存在的角,如窗户的角、桌椅的角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四、教学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角
总体思路:
1、从情境引入,出现图形,初步感知图形中的角和角的画法,纠正学生对角的误解(认为角就是一个顶点);
2、从物体表面引出角,再次感知角和角的画法;
3、探索活动一:经历描角的过程,从描角的过程体会角的特征,通过比较寻找角的特征,通过比较还帮助学生发现角的大小;
4、抽象出角,完成对角的定义(角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边是直的);
5、练习巩固对角的含义(也就是特征)的认识;
6、探索活动二: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发现角的大小与边的开口有关;
7、练习巩固对角的大小的认识;
8、生活中到处都有角;
9、课后:把没有角的圆形纸片折出大小不同的角。

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平面图形中抽象出角的过程,直观认识平面图形角,初步了解角各部
分的名称,知道角有大小,能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角。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角,初步积累认识图形的活动经验,在认识
角的过程中感受角的特点,体会角的大小变化过程,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建立生活实际中物体的表面抽象出角的能力,培养动手操作探索图形特点的
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角及各部分名称。

难点:感受角的大小。

【学具】活动角、圆形纸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初步感知平面图形中的角和角的画法,初步建立角的表象。

师:图形王国要举行运动会,运动员们排成两队入场(用动画显示),这两队图形你们都认识吗?
师:有一个迷糊的图形(五边形)迟到了,它应该排在哪一队呢?(这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
师:为什么排在第二队?
预设1:因为它们的边都是直的。

如果学生这样回答,可以这样问:你还发现第二队的图形和第一队有什么不同吗?(这样问比较好,而且直接说图形)
师:是的,第二队图形中都有角。

师:我把图中的三角形请下来(老师手拿一个三角形纸板,三角形纸板的比例及颜色与图中相同)三角形有几个角?在哪里?谁上来指一指?(这时学生肯定会指那个点)
师:我画出了他指的一个角(出示投影:三角形的一个点,并淡化三角形),你们看这红色的像一个角吗?
师:要再怎么画才像一个角?谁愿意上来指一指?
师:对!要从这个点开始,先沿着一条边画一条直直的线,再沿着另一条边也画一条直直的线(投影显示),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从物体表面引出角,再次感知角和角的画法。

师:生活中,许多物体的面上也都有像这样的角。

瞧!同学们在做手工(投影出示情境图中的实物图),桌面上的物体中有角吗?
师:都看到角了吗?
师:我这里有一个纸工袋(老师做一个跟教材相同的纸工袋出示),谁能上来指一指角在哪里?(如果学生仍然指点,就问学生,想一想,角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这时肯定会有学生讲对的,我把刚才的三角形保留在上面),应该怎么指?
师:对!他讲得多好啊,从这个点出发,引出两条直直的线(师示范指),这就是一个角,如果从这里的一点出发,用直尺先沿着这一条边画一条直直的线,再沿着另一条边也画一条直直的线(投影显示直尺画角),就画出了这个角。

看到角了吗?
师:刚才我们在图形中找到了角,在物体的面上也找到了角,今天这一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角(出示课题:认识角)。

——在描角的活动中,进一步丰富对角的认识,初步感知角的特征。

师:角有什么特征?它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我们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索(给学生发的讲义纸上有三个实物和三个图形)
出示:探索活动一
1、找一找:找出你周围物体面上的角,用手摸一摸;
2、描一描:在纸上选一个物体或图形,描出一个角;
3、说一说:你是怎么描出这个角的;
4、比一比:描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特点。

师:活动要求清楚了吗?下面就开始活动吧。

(4人小组活动,教师巡视,请一小组汇报交流)
师:(展示学生描的角)他们描出的是角吗?你们小组谁来介绍是怎么描角的?
(引导:都是从图形或物体面上的一个顶点出发,沿着边画出两条直直的线,就描成了一个角)
师:你们描的角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预设1:这些角都是从一个点出发,有两条直直的线。

预设2:这些角有的大有的小。

师: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其他组员还有补充吗?
小结:你们都是这样描角的吗?(投影出示角形成的过程并将角抽象出来)从图形或物体面上的一个顶点出发,沿着边画出两条直直的线,就描成了一个角。

师:通过观察比较,你们还发现这些角是有大有小的。

师:从一点出发,这一点开始画角(投影出示),这一点我们可以把它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顶点)
师:这两条直直的线可以叫做什么?(学生回答后投影出示:边)
师:我们还可以用这样的符号给角做上标记(投影出示:角标记)
师:先给你描出的角画上标记,再跟同桌互相说一说你画的角哪里是顶点,哪里是边。

师:我这里还有一些图形,仔细观察,它们也都是角吗?
(出示想想做做1)
(这里先让学生依次回答每一个图形“是”或“不是”,再提问)
师:第二个图形为什么不是角?(边不是直直的)
师:第三个图形呢?
师:(投影出示大卡的话)大家看着图指一指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经历做活动角的活动,进一步感受角的大小和两边开口的大小有关。

师:刚才有同学说到角是有大有小的,角是怎样变大变小的呢?让我们再来进行探索。

投影出示:探索活动二
1、做一做:用两根小棒做出一个角放在桌上;
2、指一指:同桌互相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3、说一说:谁做的角大,谁做的角小;
4、想一想:角怎样会变大?怎样会变小。

评价重点:
1、谁做的角大,谁做的角小;
2、角怎样变大,怎样变小,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同桌活动同时请一对同桌利用磁性小棒做活动角,贴在黑板上引导一个人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另一人比一比角的大小)
师:你们的活动完成了吗?我们看看这对同桌做的角,请你介绍你做的角,请你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

师:想一想,角怎样会变大?怎样会变小呢?
生:把角的两条边张开,角就变大,把角的两条边合拢,角就变小。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那这说明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引导:角的大小和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出示想想做做3)
师:生活中处处都有角,你能比一比钟面上时针和分针形成的角,说一说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吗?
师:还记得图形运动会上你们说没有角的图形吗?你能想办法给圆折出一个角吗?
(时间不够,就让学生课后探索,时间充裕展示学生的一个角,指一指顶点和边,提问:谁折的角比他的大一些?谁折的角比他小一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