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第一胜景──鼋头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中学时学地理。必须熟记的就有五大淡水湖的名称,就从那时起记住了居于第三的太湖。而循名责实亲眼看到太湖之水,则是在二OOO年四月底。
《尚书.禹贡》所载九薮之一,对应扬州的为“三江既入,雷泽氏定”,《周礼.夏官.职方氏》九泽之一有“具区”,雷泽、具区都是太湖的早期名字,又有“笠泽”、“五湖”等名称,杨泉《五湖赋》云“头首无锡,足蹄松江,负乌程于背上,怀太吴以当胸,岞岭崔巍,穹隆纡曲”。它是一九八二年公布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面积为二千四百多平方公里,即“周匝三万六千顷”,该从哪里看起呢?幸好有前辈积累的经验,现代文学史上两位大诗人皆游历其间,郭沫若吟过:“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赵朴初赞道“鼋头渚景色胜天堂。”
我们早饭后就乘车去了鼋头渚公园,在太湖游船码头登上“二泉”号游船,这名字也是在做广告呢,“天下第二泉”就在无锡,是名曲“二泉映月”的诞生地,可惜我们日程没有这一项安排。水上茫茫不见岸堤,心胸为之开阔,湖面插着许多的小旗,我们猜可能是珍珠之类养殖区的边界。十五分钟,船停泊于“蓬莱仙境”坊下,据说真的蓬莱山在东海中,高一千里,仙境的材料并不使用秦砖汉瓦,乃是结气所成、凝云虚构,我等人间浊物,是无法立足的,那里日景所不照,人迹所不及。外有黑色的冥海,无风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来,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宫是太上真人所居,唯飞仙能到其处,我们难道成了飞仙?我们登上太湖仙岛的三山,亦称笔架山,由西鸭、大矶和小矶组成,岛的特色突出了“仙气”,过会仙桥,有对联勾起游人的兴致:“过此桥是玉虚境,到彼岸非本来我。”那么我们的确是飞仙了!走过号称“坡仙”的苏轼题写的“天街”,从天门梯云直上,此处亦有一联:“离尘了却凡世缘,到此逍遥星汉间”。我们已不是在人世尘间了!穿摘星亭正式见到“太湖仙岛”标识,联想到“谪仙人”李白的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天衢、朝天阙,全不是人间的名称,果然天空大通无阻,犹如广衢,天衢即通,大道乃亨。天韵台道破其中奥妙“天地大戏台,戏台小天地”,我们登岛权做进入角色,扮一回神仙不好么?到处是散放的猴子,使劲地摇晃树枝,大概是表示高兴,这么多人到它的家园做客,多热闹呀!“绿洲云海”、“至虚无上”、“玄圃”、“西华殿”全是神仙宫阙,“玄圃”在昆仑山的二级,有五城十二楼,是仙人所居之地。瑶池金母也有对联:“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西华的含义是至妙之气,化而生金母,金母生在神州伊川,生来就会飞翔,她主宰阴灵之气,理于西方,亦号西王母。象母亲一样养护群品,三界十方女子登仙的,全隶属她门下。她的相貌“如人,虎齿,蓬发,戴胜,善啸”,人总是把神仙想成人自己的模样,俄国屠格涅夫笔下的万物之母、自然之神也是人的形象,他“梦见自己走进一座拱顶高大的地下大厦。整个大厦里流泻着某种也是地下的、匀和的光线,大厦正中间坐着一位身穿飘动的绿色服装的端肃女性,她一手支颐仿佛正在沉思……”却不如西王母稀奇特出、皆在于此的宫阙了,金台玉楼,相鲜如流精之阙,光碧之堂,琼华之室,紫翠丹房,景云烛日,朱霞九光。灵霄宫三清殿壁画是临摹山西芮城永乐宫三清殿朝云阁的,人工摩崖“仙窟荟萃”鲜艳如新,众神仙让我们目不暇接,不愧为“此地古称蓬莱,满山尽是圣人。”水边更有花果山、水帘洞,孙悟空与玉皇大帝果真如此之近,也就用不着腾云驾雾了,没见到齐天大圣,当年护送三藏法师取经,美猴王已落户西天做起斗战胜佛了,遗下满山的猴子难道也不惧怕天神的威严吗?天神威严只是泥胎木塑,幸而猴子是活灵活现的。仙岛一游,论及感受,想起陶渊明的四句诗:“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在精神上物我俱化,古今齐同,同游仙境,这是何等快乐!神是天地之本,万物之始,在天称神,在地称祗,称神的理由是纯阳青灵之气,造化自然,钟气之灵,太湖仙岛可当之无愧。
又坐船回到鼋头渚,座落于无锡市西南十公里的太湖充山(也叫南犊山)半岛,因其形如鼋头突入水中而得名。鼋是背青黄色的一种鳖,头有疙瘩,俗称癞头鼋。它在古代是一味
美食,并有专门盛鼋的食器-鼋鼎。当年楚人献鼋于郑灵公,郑灵公准备与众大臣共享,子公来了,食指大动,馋涎欲滴,郑灵公听了后偏不给他尝鲜,他为此大怒,染指于鼎,吮着汤水才肯离去,陆游曾作诗道:“鼋鼎若为占食指,麴车未用堕馋涎。”我们说的“食指大动”、“染指”等词语出处就在此,成语也有“鼋鸣鳖应”。鼋头渚在明代以前,已为人们所向往。茂林修竹、悬崖峭壁、摩崖石刻,同太湖水辉映成趣,被认为是无锡境内的“桃花源”。但始建园林,则是在一九一八年,那时杨翰西购下六十亩山地,营建仿帝王宫苑的“横云山庄”,以后又有王心如(王昆仑之父)、何辑五、蔡缄三、郑明山、陈仲言等建成太湖别墅、退庐、郑园、陈家花园等风景园林建筑,并建有佛宇广福寺和小南海,形成鼋头渚风景区的雏形。八十年代又大规模扩建,游览面积达一百三十公顷。
其中“横云山庄”成为无锡市政府一九九四年一月二十四日公布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我们游览也从这里开始。门上题“太湖绝佳处”,牌坊外形古朴典雅,斗拱相连,飞檐翘角。此牌坊是鼋头渚公园的老大门,于一九三一年建造,当时有题额“山辉川媚”,一九七三年移到“鼋头渚”牌楼处。一九八一年,以郭沫若手迹制作现在的匾额。牌楼右边门洞两面分别题有“问津”、“利涉”,表明这里原来是游船停靠的码头。一九三四年以前鼋头渚不通陆路。游人进入重头猪,只能走水路,渡船停泊在此,名“利涉”;而游人上岸,却不知道“桃花源”在何处,所以要“问津”。又书“天趣”、“怡情”,自然可以理解,是状物之词。到“具区胜境”牌坊。斗拱飞檐,一面为何绍基手书“具区胜境”;另一面书“横云山庄”。沿湖的峭壁上刻“到此忘樱”,无锡虽然没有了铅、锡,却“充满了温情的水”。登上位于充山之西的鼋头,绕过矗立的灯塔,只见一块未经雕琢的巨石立于绿树丛中。正面刻有“鼋头渚”三字,为清末“梁溪七子”之一秦敦世所写。游人到此,纷纷摄影留念。反面“鼋渚春涛”为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状元刘春霖手笔。站在此间,面向太湖,即可见似神龟漂游的三个小岛,其实就是我们刚下来的太湖仙岛,距离仅二点六公里,面积十二公顷,最高处不过四十九点八米,水也不太深,平均刚两米。脚下石脉奔趋湖中状若鼋头,三面环水,长浪拍岸,松风送涛,气势磅礴,春天的无锡多东南风,太湖无日不起浪,鼋渚涛声是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风和日暖,微波涟漪,涛声则清缓而流畅,和谐而有节奏;若遇狂风怒号,浊浪滔天,则轰然而鸣,犹如万马奔腾,所以鼋渚春涛是鼋渚涛声中最神奇的。
离开“鼋渚春涛”巨石,不远处即可见一八角形的“涵虚亭”,亭下崖石上刻有“明高忠宪公濯足处”字样。高攀龙是东林学院的领袖人物之一。被余秋雨誉为“一种楷模性的存在”、“惟一身为文化大师而又善于领兵打仗的”王阳明,影响着当时全国的学术界,敢于别树一帜、另立门户的就是无锡人顾宪成和高攀龙等,同讲学于东林书院,以静为主。操履笃实,粹然一出于正,扭转了王阳明独领风骚的局面。万历三十二年(一六O四年),经顾宪成、高攀龙等学者的共同努力,官府批准在无锡城东门内的东林书院遗址重建兴复东林书院。重建工程开始于这年四月十一日,至九月九日告竣,共用了一千二百多两银子。十月,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时称东林八君子)等人发起东林大会,制定了《东林会约》。东林讲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适应时代、社会和学人的共同需要兴举起来的。它规定每年一大会,每月一小会,除了严寒盛暑外,定期会讲。这就将原来士绅的分散游学形式变为集中固定的有组织的讲学活动。而且书院不分尊卑、不限地区、不论长少、不收学费,只要愿意,均可参加,还提供食宿方便。讲授方式十分灵活,有时采用演讲方式,讲了一段时间后,就穿插朗诵一段诗词以活跃气氛、开发性灵,主讲者还随时回答提问。有时采用集体讨论方式,沟通思想、交流心得。东林讲学博采诸家合理之言,去短集长、不执门户之见,讲学内容也较为广泛、丰富、适用,主要以儒家经史著述为主,但也兼及并包括一些必要适用的自然科学知识和具体实际的应用与管理方面的知识在内,还与评论政事得失、乡井是非连在一起,还把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求学生身体力行。由于东林讲会开创了一种崭新的讲学风气,引起了朝野的普遍关注。一些学者从全国各地赶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