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本2篇

合集下载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报州政协)1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报州政协)1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报州政协)1第一篇:蔬菜产业调研报告(报州政协)1关于永靖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永靖县政协2012年8月根据省、州政协要求,5月份,县政协抽调经科委、农业局、扶贫办等单位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先后深入到三塬、西河、太极、刘镇等蔬菜主产地,通过实地查看、进棚入户、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全县蔬菜种植、销售、加工及市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一、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做法1、种植规模逐年扩大,产业收入十分明显。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蔬菜产业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举措,抢抓机遇,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加快发展,已成为川塬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

全县蔬菜种植面积3.9万亩,其中温室蔬菜1.45万亩(含复种菜1.1万亩),大棚蔬菜1.5万亩,露地蔬菜0.95万亩;全县蔬菜总产量达14.45万吨,其中温室蔬菜总产量达到6.5万吨,大棚蔬菜产量达7.65万吨,露地蔬菜产量达0.3万吨;全县蔬菜总收入达3.59亿元,其中温室总收入1.63亿元,大棚收入1.53亿元,露地0.43亿元。

蔬菜收入占川塬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8.8%,尤其是太极镇蔬菜收入达70%以上。

2、特色蔬菜迅速发展,产业布局不断优化。

经过多年来的规划和发展,初步形成了以太极、刘家峡镇西红柿;三塬、岘塬镇西甜瓜、辣椒;盐锅峡、西河镇茄子、草莓为主的发展格局,特别是刘镇的西红柿、盐镇的茄子、西河镇的娃娃菜倍受兰州、西1宁等周边城市居民的青睐。

在注重蔬菜基地发展的同时,多方筹措资金,配套建设了刘家峡农产品批发市场,为完善蔬菜销售体系和发挥高效便捷的服务功能奠定了基础。

3、示范基地初具规模,园区建设前景诱人。

为进一步提高全县蔬菜产业水准,推动蔬菜产业跨越式发展,县上按照“县域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园区化”的整体思路,投资建设了集科技推广、示范引导、休闲观光、生态农业为一体的刘家峡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罗川台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太极镇上、下古千亩点)和太极镇现代农业示范区,目前园区内共有高效日光温棚7000多座,其中二代温棚5000多座,品种集中齐全,年产蔬菜4.8万吨,占全县温室蔬菜的73%。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篇)

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3篇)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通用3篇)关于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篇1脱水蔬菜是_县三大支柱产业之一,生产规模达到西北地区脱水蔬菜总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最大的脱水蔬菜生产销售基地,其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沿海大中城市也有良好的销售势头,发展前景可观。

一、脱水蔬菜产业发展前景_县蔬菜脱水企业始建于80年代初期,以此带动_县脱水蔬菜已初步形成了外有市尝县有龙头、乡有产业、村有基地、户有品种的农业产业化格局。

__年的发展与扩大,已成为_县农业、农村经济的重要创汇产业,蔬菜产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①、脱水蔬菜产业起步早、发展速度快,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优势。

企业数、加工能力和出口量均居西北之首,并形成了比较稳定的销售渠道和市场,锻炼了一批有较强经营能力的经纪人,赢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已在农民群众心中形成了加快该产业发展的共识。

全县蔬菜脱水企业已发展到79家,从业人员8000余人;其中6家获得了自营出口权,2家获得了iso9000国际产品质量认证资格,8家企业通过商检注册认证;年生产能力达到8000吨,其中 2家企业生产规模达到__年,实现年产值亿元,利税 500万元,出口创汇500万美元。

产品远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几个国家,_县脱水蔬菜成为西北乃至全国最大的生产销售基地之一。

③、自然条件和经济效益好。

据调查,_县有较好的脱水菜原料生产的自然条件。

引黄灌区灌排方便,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蔬菜病虫害较少,环境污染相对较轻,适于许多优质脱水菜原料的生产,生产的脱水菜原料品质优、色泽好、污染轻,加工出的脱水菜产品质量高,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得到了客商的普遍认可。

经济效益好,随着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种粮比较效益的下降,种植脱水蔬菜原料的比较效益更为突出,农民种植脱水蔬菜原料的积极性高。

据测算,在正常生产经营情况下,平均一亩脱水蔬菜原料的产值是粮食的2-3倍。

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趋向调研报告(全文完整)

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趋向调研报告(全文完整)

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趋向调研报告(全文完整)现代蔬菜产业发展趋向调研报告现代蔬菜产业正在向设施化、立体化、精细化、无公害化方向发展,市场体系逐步健全,产业链日渐延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良好的蔬菜现代产业结构模式正在形成,深刻改变了农业结构调整方式。

本文以*市*县的蔬菜产业集成发展模式为例,探讨现代蔬菜产业的发展趋向和问题。

*县蔬菜规模种植已有*余年的发展历史,形成了豫北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辐射力最强的蔬菜交易中心,现在种植的蔬菜有*多个品种,囊括了中国蔬菜的大部分品种,群众基础广泛,技术条件成熟,具有典型分析价值。

一、现代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县始终将发展蔬菜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通过政策引导、壮大主体、科技创新、项目支撑等措施,实现蔬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发展,推进传统粗放农业向高效精准农业转型,走出了一条产业发展、农村兴旺、农民富裕的新路子。

*年*县蔬菜播种面积*万亩,带动*万户农户从事蔬菜生产,创建了*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个市级标准园,认证*个绿色产品,“清化姜”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旺山红”樱桃、“豫博天赐”辣椒等入选河南省知名农业品牌目录,注册了“孝敬牌”“*源”“笑京”等*余个蔬菜商标。

获得“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中国十大蔬菜之乡”等称号。

发展蔬菜产业是迅速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据调查,用中小拱棚生产蔬菜每亩年收入在*元左右,大棚蔬菜每亩年收到在*万左右,日光温室每亩年收入可达*万至*万元左右。

与种植粮食相比,蔬菜种植的收益是粮食收益的*-*倍。

不少农户靠种菜脱贫致富,盖起了新房,供孩子上学,种菜成为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

*县蔬菜产业发展体现了蔬菜生产结构模式的更新优化,蔬菜用地采取了进一步的集约化措施,减少了露天蔬菜的种植面积,各种设施农业大量出现,建设了更为专业化智能化的日光温棚生产基地,种植结构和模式也在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蔬菜市场品种细化供应能力和全天候跨季节、跨区域供应能力大大增强。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结尾等。

相信许多⼈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编精⼼整理的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 ⼀、太⾕县发展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 20xx年,⾏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有⼒、有效的⾏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地、观念、连⽚、标准等难题。

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县政府重点⽀持连⽚⾯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棚内净⾯积70亩以上)。

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

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光温室(棚内净⾯积),县政府补助2000元。

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00元。

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专账,专款专⽤,统筹使⽤。

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

20xx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外出参观学习。

同时⽤⾝边的事教育⾝边的⼈,提⾼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觉⾏动。

20xx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是太⾕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范村7个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年来,依托⼭西农⼤、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

依托县蔬菜中⼼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间地头进⾏技术指导。

依托县蔬菜中⼼聘请的农民⼟专家组建的⼟专家服务队定期进⾏⽥间指导。

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加快促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实地走访、座谈交流、查阅资料的方式,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我省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截至2020年年底,全省瓜菜生产总面积317.8万亩(其中:设施蔬菜91万亩、冷凉蔬菜17.5万亩、陆地蔬菜101.9万亩、陆地瓜107.4万亩)。

(二)省域布局日趋合理全省形成了设施蔬菜、冷凉蔬菜、陆地蔬菜、陆地瓜四大产业格局,建成了现代设施蔬菜、冷凉蔬菜、陆地瓜生产优势区,冷凉蔬菜、番茄、西芹、辣椒等优势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逐步提升。

全省现有冷凉蔬菜生产企业58家,基地84个,生产面积17.5万亩,11个基地被授予信誉农场,面积2.43万亩。

主导品种规模不断扩大,全省蔬菜播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蔬菜13类,面积196.2万亩,其中番茄33.8万亩、占14.3%;辣椒27.6万亩、占11.7%;芹菜19万亩、占8%;白菜10.1万亩,占4.3%;韭菜9.4万亩,占4%。

(三)供给能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省设施蔬菜与陆地蔬菜互为补充,同步发展,生产供给能力不断增强,2020 年全省人均蔬菜占有量823公斤。

蔬菜品种极大丰富,市场供应品种达到130多种,消费量较大的蔬菜种类有42个,本省生产种类24个。

全省蔬菜年消费量264万吨,自给141.4万吨,全年自给率占53.6%,蔬菜外销约438.8万吨,占蔬菜总产量的62.4%。

(四)科技水平稳步提升在品种应用方面,重点推广高产的设施、陆地蔬菜专用型品种,新品种应用率达90%以上,其中主栽作物番茄进口品种应用率达70%。

在技术应用方面,推广了集约化育苗、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等日光温室十项技术和拱棚六项技术。

建设集约化育苗场143家,可供应全省70%的蔬菜生产。

普及推广高效节能日光温室;引进示范双膜双被日光温室与大跨度拱棚等新型设施结构,较传统竹木、土墙结构日光温室土地利用率提高30%以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近年来,XX市按照特色产业发展总体要求,紧紧围绕优化升级、提质增效这一主线,坚持瓜果与蔬菜并重、设施与露地联动、基地与直销对接、品种与季节相适应的发展方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设施建设、永久性蔬菜基地建设、蔬菜标准园创建为抓手,以提升科技含量和产业效益为主攻目标,着力提升蔬菜标准化生产水平,提高蔬菜“品种品质品性”,稳步扩大瓜菜种植规模,力促蔬菜产业提质增效,为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产业发展现状1、生产面积逐步扩大XX市,作为重要蔬菜产区和“菜篮子”供应基地,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发展,形成了以日光温室、大小拱棚为主的设施农业和露地蔬菜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生产模式,实现了冬覆盖、春提前、夏排开、秋延后的循环生产,瓜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支柱。

截止目前,全市瓜菜作物播种面积XX.X万亩,比上年增加X.X万亩,增幅X.X%。

其中设施蔬菜XX.X万亩,露地蔬菜XX.X万亩,供港菜X.X万亩,西甜瓜XX.X 万亩;全年瓜菜总产量X.X万吨,其中蔬菜产量X.X万吨,瓜类产量XX万吨。

2、种植结构不断优化我市瓜菜生产类型主要有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大类,其中设施栽培有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小弓棚三种类型;露地栽培有露地春夏菜、露地秋菜及露地西甜瓜三种。

瓜菜种类有茄果类、豆类、瓜类、绿叶菜类、根菜类、薯芋类、白菜类、葱蒜类、小杂果、花卉、食用菌等XX大类XX多种X 多个品种。

设施蔬菜以日光温室和设施拱棚为主,其中日光温室生产面积X.XX万亩,以果类菜生产为主,秋冬茬接早春茬XX%,冬春一大茬XX%;拱棚生产面积X.XX万亩,以果类菜、叶菜生产为主,生产茬口主要有春提前接秋延后茬和春夏茬生产。

露地菜主要是越夏蔬菜和秋季复种菜,种植面积XX.X万亩,种植作物主要以番茄、辣椒、黄瓜、茄子、豆角、大白菜、萝卜等类蔬菜为主。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1、大力实施设施蔬菜提质增效工程近年来,我市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大力实施设施农业效益倍增计划。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组织人员深入我市蔬菜主产区开展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调研,全面了解全市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研判发展形势,形成报告如下。

一、发展现状(一)生产基本情况截至X年年底,全市瓜菜生产总面积X.X万亩(其中:设施蔬菜X万亩、出口蔬菜X.X万亩、露地蔬菜X.X万亩、露地西甜瓜X.X万亩),增长X%;总产量X.X万吨,增长X%;总产值X.X亿元,增长X%。

1.区域布局全市形成了设施蔬菜、出口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四大产业格局,建成了现代设施蔬菜、出口蔬菜、西甜瓜生产优势区。

设施蔬菜:日光温室X.X万亩,占X%;大中拱棚X.X万亩,占X%。

日光温室以番茄、辣椒、黄瓜等为主导产品,大中拱棚以西甜瓜、番茄、辣椒、韭菜为主。

出口蔬菜:以菜心、芥蓝种植为主,搭配江门、雪斗、娃娃菜、西兰花、鹤斗白、奶白菜、结球生菜、菠菜等。

冷凉蔬菜:主要种植番茄、辣椒、芹菜、甘蓝、娃娃菜、西兰花、菜花等。

西甜瓜:种植品种以金城X号为主,西瓜个大、瓤红、汁多、甘甜、耐运输,富含硒和锌,是世博会指定产品。

2.种植结构我市蔬菜生产主要种类由过去的十多种发展到二十多种,主导品种规模不断扩大,上半年蔬菜主导品种生产面积超过X 万亩的有X种,其中:芹菜X.X万亩、占蔬菜总面积的X.X%;菜心X.X万亩、占X.X%;番茄X.X万亩、占X.X%;辣椒X.X 万亩、占X.X%;大葱X万亩、占X.X%;甘蓝X.X万亩、占X.X%;芥蓝X.X万亩、占X.X%;韭菜X.X万亩、占X.X%;西兰花X.X万亩、占X.X%。

西瓜生产面积X万亩,占西甜瓜生产总面积的X.X%;甜瓜生产面积X.X万亩,占西甜瓜生产总面积的X.X%。

(二)供给销售情况我市瓜菜周年生产,周年供应。

从生产类型看,日光温室蔬菜周年上市;拱棚蔬菜X月~X月上市;出口蔬菜X月~X 月上市;露地蔬菜X月~X月下旬上市;露地西甜瓜X月~X 月上市。

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

XX县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为了全面掌握全县蔬菜产业种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提出加快蔬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县农业局组织人员到小草坝、角奎、洛泽河等各乡镇的农产品交易市场和种植情况进行深入了解。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全县紧抓“菜篮子”工程,将蔬菜的发展作为农村经济的主要任务来抓。

地膜蔬菜和大棚蔬菜的推广,栽培水平得以不断提高。

近些年我县逐步优化发展布局,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多方完善管理和引导措施,坚持走小规模开发与基地建设同步推进、设施栽培与露地生产并重,净种与间套、复种相结合的路子,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种植面积逐年扩大。

反季节蔬菜和温室栽培也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来源之一。

然而因土地资源的制约和环境状况的影响,目前的栽培技术相对滞后,并且推广缓慢,蔬菜种类结构单一,我县蔬菜生产还不能全方位满足市场的需要。

由于季节性差异大、生产区域设施不完备、产量与供应时间不稳定以及交通条件改善等多方面原因导致每天仍然有近不少的蔬菜运到县城和各个乡镇,以满足广大居民的生活需要;而且节令时鲜蔬菜总体上价格高于周边县区。

2011年3月部分蔬菜价格表(一)基地规模持续扩张,初步形成产业规模。

全县年均种植蔬菜13万亩,可实现年产量10万吨。

2011年彝良县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县种植蔬菜11.73万亩,实现产量9.43万吨;完成建设用于蔬菜种植的大中拱棚41座,在角奎、洛泽河镇以及小草坝的少数乡镇初步形成规模型农业产业示范带动点,以小草坝、角奎、龙街等周边地理优势明显乡镇鼓励农户成立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具备大规模优势的蔬菜基地,蔬菜产业发展取得较大的突破。

(二)栽培技术得到推广,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采取一年两大茬或三大茬高效栽培,结合农业科技综合措施和种植产业结构调整;发展间套种蔬菜,合理有效利用土地资源,通过“春提早、秋延后”反季节生产和区域性统一品种、统一育苗、分户栽植的方式,大力落实测土配方施肥、节水灌溉、多病联防等生产管理技术,积极争取项目建设资金实现了农业、水利设施的全面推进和配套。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精选4篇)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报告很难写吧,以下是精心整理的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蔬菜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1一、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20xx年,行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片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有效的行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土地、观念、连片、标准等难题。

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19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重点支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

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

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日光温室,县政府补助2019元。

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一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19元。

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统筹使用。

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支、山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

20xx 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人外出参观学习。

同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0xx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是太谷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高、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范村7个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面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立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

依托县蔬菜中心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

依托县蔬菜中心聘请的农民土专家组建的土专家服务队定期进行田间指导。

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实践证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某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某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某县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为人体健康提供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调查XX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供给、贮藏加工、市场销售等现状,综合分析制约XX县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蔬菜产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现状近年来,XX县以市场为导向,以蔬菜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大力引进投资业主,着力打造标准园、专业村,狠抓无公害蔬菜生产,蔬菜产业发展形势喜人。

截至2023年底,XX县已基本建成“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进、物能运”的标准化蔬菜基地X万亩,蔬菜种植面积达X万亩,产量达X万吨,总产值达X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

全县建成万亩蔬菜基地X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X个、市级蔬菜专业村X个,创建蔬菜品牌15个。

全县农民就地转岗种菜达X万人,平均每人每年收入达X万元。

蔬菜产业已成为XX县农业经济第一大支柱产业,是全县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

二、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XX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规模、产量、产值等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产蔬菜总量贡献率和保主城供应率最高,得到了市政府及市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配套设施不够完善。

一是新建蔬菜基地配套功能不完善,部分基地缺乏板车道、沟渠、机耕道等基础设施,主要涉及XX、XX、XX、XX等蔬菜产出大镇。

二是山坪塘、沟渠、蓄水池、管网等主要灌溉设施管理不到位,修复不及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比如,XX镇XX村修建的部分蓄水池,常年蓄不起水,早季来临无法起到灌溉作用,蓄水池俨然成了摆设,对当地的蔬菜散户经营造成了困难。

1菜农的结构和质量不均衡菜农的质量关乎蔬菜产业发展的水平高低,我们注重从村干部和农村党员、能人大户、大学毕业生以及返乡创业人员等对象中比选菜农,静心把好质量关,但是从年龄结构上来看,以铺下基地为例,14位菜农中,最年轻的为32岁,年纪最大的为55岁,40岁以下的3个人,40岁以上的11个人,总体年龄偏大,并且所有的菜农都没有大规模种植蔬菜的经验。

蔬菜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开发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开发调研报告蔬菜产业是农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其在国内的生产和消费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健康饮食的需求增加,蔬菜产业市场需求愈发旺盛。

在这样的情况下,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备受人们的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蔬菜产业的现状和未来,我们进行了一次调研。

以下是我们的报告:一、蔬菜产业概述:蔬菜是人类的重要食物之一,是人们日常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蔬菜的种类繁多,包括绿叶蔬菜、瓜果类蔬菜、根茎类蔬菜等等。

在我国,蔬菜是农业中的重要产业之一,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目前,我国蔬菜种植面积已经超过6000万亩,年生产总量超过3.5亿吨,位居全球第一。

其中,蔬菜的生产总量分布在全国各地,以平原地区为主。

二、蔬菜产业的现状:在我们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关于蔬菜产业现状的信息:1. 蔬菜品种多样化: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和多元化的需求,蔬菜种类越来越多,品质也越来越好。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蔬菜品质和生产效率也不断提高。

2. 蔬菜种植方式多样化:传统的蔬菜种植方式如地栽、喷灌等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但是现代的蔬菜种植方式如温室种植、水培种植等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3. 供应链体系完善:随着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蔬菜产业的供应链体系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目前,许多农产品直接销售平台也已经涌现,使得消费者可以更加方便地购买到新鲜的蔬菜。

三、蔬菜产业的未来展望:1. 科技为先导:随着科技进步,新的蔬菜生产技术和新的品种应运而生。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蔬菜生产率和品质将成为主要目标。

2. 绿色环保:对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担忧已经越来越大,这也就导致有更多人倾向于选择无公害、无农药残留的绿色蔬菜。

未来,绿色环保将成为蔬菜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3. 蔬菜供应链体系变革:电子商务渠道的发展为蔬菜产业的提供了更多的便捷性,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例如,蔬菜农民在销售渠道上的地位较为脆弱,而商家之间亣斗、竞争等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周至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 为进一步掌握全县蔬菜产业现状, 理清发展思路, 我局高度重视, 及时组织相关技术单位和人员, 对全县蔬菜产业进行了详细地调查摸底, 现对蔬菜产业发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1.总体情况蔬菜是人们一日三餐必不可少的重要副食品。

周至作为西安市远郊农业大县, 蔬菜生产已成为强县富民, 助农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根据县农业局近期调查, 2013年全县菜田面积3.2051万亩, 蔬菜累积播种面积6.2万亩(复种面积), 全年新增蔬菜播种面积1700亩, 总产量15.9万吨。

其中设施蔬菜7931亩: 包括中小拱棚6084亩、标准化大棚1567亩、日光温室280亩, 以及智能化育苗中心4200㎡, 产量4.7万吨。

2013年全县蔬菜产业总产值3.18亿元, 亩均纯收入5100元;全县菜农总数1.3万户, 蔬菜产业从业人员3万余人。

2.蔬菜生产布局及种类按照农业“一带四基地”产业发展布局, 全县蔬菜产业已形成“两大板块、三大园区、四大基地”。

“两大板块”指在尚村、终南、富仁等镇建设了沿渭无公害蔬菜板块, 以竹峪镇东寨、柴黄、塔庙等村为核心形成了西南塬区秋延蔬菜板块。

“三大园区”指西安周至现代农业示范区、碧清园现代农业示范园、润德设施—- 1 -—农业示范园。

“四大基地”指终南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富仁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 尚村韭菜、娃娃菜种植基地, 竹峪秋延菜基地。

全县蔬菜种植种类包括叶菜、果菜、根茎和菌类四大类30余种。

具体有番茄、黄瓜、辣椒、芹菜、西葫芦、菜豆、茄子、甘蓝、菜花、大葱、大蒜、韭菜、苦瓜、菠菜、白菜、萝卜、上海青、香菜、油麦菜、茼蒿、香菇、平菇、草菇等。

尚村镇以种植韭菜、番茄、娃娃菜为主, 终南镇以种植番茄、菜豆、黄瓜、芹菜、西葫芦为主, 富仁镇以种植大蒜、菠菜、菜豆为主, 竹峪镇以种植秋延番茄、黄瓜、茄子为主。

“两大板块”约占全县蔬菜播种面积的90%以上, 此外, 二曲、九峰、广济、四屯、厚畛子等镇均有少量蔬菜种植。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5篇)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5篇)

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5篇)第一篇:对我市蔬菜产业发展调查报告为加快我市蔬菜产业化步伐,最近,我们专门深入到新洲、白衣等乡镇街道进行调查,并就如何推进蔬菜产业化建设进行了认真思考。

一、发展的优势1、有成熟的种植技术。

我市阳由垸历年来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早在六十年代,就是闻名全省的蔬菜种植基地,当地的农民大多是种植蔬菜的行家里手。

近几年,在发展传统蔬菜的基础上,还大面积种植了反季节蔬菜。

出产的蔬菜以其色美、鲜嫩、质优、产量高、品种多等特点闻名于湘鄂,产品不仅供应本市城区,还远销全国各地。

白衣、保河堤等地种植藠果历史悠久,也掌握了成熟的种植技术。

2、有可观的经济效益。

种植蔬菜与稻谷比,有极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从两者的成本核算来看,稻谷每亩的生产成本400元,露地蔬菜800元;每亩稻谷净收入250元,蔬菜2200元。

露地蔬菜是稻谷的近9倍;如果反季节种植,则会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如我市澧阳社区菜农宋进宜,一年种蔬菜3亩,年收入就有1万多元。

种植蔬菜的高经济效益,已成为农村经济增长的一个新亮点。

二、取得的成绩1、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渐优化。

当前,蔬菜设施栽培、无公害病虫防治、配方施肥、食用菌液体栽培、破季蔬菜栽培等7项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瓜果蔬菜嫁接、组织无土培育、野生蔬菜立体栽培等新技术示范成功。

从2006年起,先后引进、推广了春帅丝瓜、以色列硬果蕃茄、蜜本南瓜等蔬菜品种40多个;50%以上的蔬菜品种实现了升级换代,蔬菜良种普及率达80%以上,品种体系逐渐优化。

同时,我市现已建成无公害蔬菜基地5000亩,通过验收的达到了2000亩。

无公害蔬菜基地逐步发展壮大,不仅提高了蔬菜产品的档次,而且增强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2、蔬菜加工初具规模,出口创汇初现端倪。

近年来,我们通过探索蔬菜产业发展新途径,大力发展蔬菜加工项目,收到了一定的成效。

截止去年底,全市共引进发展了绿康食品、大沥环球食品、丰莲食品、金宏菜业、金达食品、蓝筹食品、平和食品、广源蔬菜等蔬菜加工企业,年消化鲜菜6万吨,年加工产品1、1万吨,出口产品0、4万吨,出口创汇达100万美元。

工作报告之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作报告之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一:设施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打设施牌走特色路——***县关于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2012年7月)按照市委研究室《关于对全市设施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的通知》要求,我县迅速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题调研组,进入部分蔬菜生产基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

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张家口市腹地,辖8镇5乡304个行政村,总面积2052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其中农业人口24万,耕地面积63.1万亩。

境内土地肥沃、电力充足、交通便利,主要盛产玉米、杂粮、蔬菜、杏扁等,是传统的农业大县。

近年来,我县把发展设施蔬菜作为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打破传统农业生产思维定势,坚持行政推动和市场引导相结合,大户带动和群众参与相结合,建龙头、扩基地、增效益,蔬菜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呈现出高点规划、高速推进、高标生产的强劲发展势头,逐渐成为***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7万亩,设施蔬菜9884亩,其中日光温室4250亩、大棚2304亩、中小棚3330亩。

主要种植品种有番茄、尖椒、茄子、黄瓜、圆白菜、架豆角、大葱、大白菜等,2012年蔬菜产量预计达30万吨。

二、主要措施和做法(一)坚持规模推动,放大集约效应。

坚持把连片开发作为推进蔬菜规模化发展的有效途径,重点在做大单体规模和膨胀区域规模上下功夫,为设施蔬菜集约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是抓流转夯基础。

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流转市场,完善流转管理服务体系,通过入股、租赁、转让等形式,因地制宜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逐步形成大户带散户、引领周边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8.6万亩,流转率达到14.3%,有力地促进了蔬菜产业的规模化发展。

二是抓区域强辐射。

大力实施小区域开发战略,强化核心区建设,在相对集中的区域连片成面,实现优势最大化,产生裂变效应、倍增效应,辐射带动形成了一批成区片、成板块、具有现代农业特色的示范区。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2篇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2篇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2篇近年以来,合水县委、县政府把蔬菜产业开发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来抓,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县蔬菜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一、基本现状一是蔬菜面积不断扩大,经济效益明显攀升。

目前,全县年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9.56万亩,总产量达到15.8万吨,实现总产值10924.5万元。

川区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由XX年的30%增长到85%,塬面蔬菜面积占耕地面积由XX年的15%增长到25%,全县农民人均蔬菜占有量935公斤,人均蔬菜纯收入484.8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1.3%。

经调查,XX年设施蔬菜10060亩,其中日光温室260亩(不含新建316亩),总收入234万元,亩(棚)均收入9000元;塑料大棚5610亩,总收入3646.5万元,亩均收入6500元;塑料小拱棚4190亩,总收入628.5万元,亩均收入1500元。

二是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品种体系逐步优化。

引进示范了一代日光温室,示范推广了二代、三代节能日光温室、早春塑料大棚的建造及蔬菜栽培管理技术、二氧化碳施肥、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等20多项新技术;引进推广伊丽沙白甜瓜、双孢菇、嫁接西瓜、新22号尖椒等80多个名优特新瓜菜品种。

通过宣传培训,物化补贴,算帐对比等形式使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100%,主导新品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产量和品质大幅度提高。

三是依托独特自然优势,蔬菜基地初具规模。

利用川区冬暖、春早、夏热的气候优势以及交通便利的条件,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形成了白黄瓜、西瓜、甜瓜、叶菜、马铃薯、甜椒六大特色产品蔬菜生产基地,建成蔬菜专业村10个,8亩以上蔬菜生产大户313户,5亩以上蔬菜生产大户2850户。

四是依靠科学技术,栽培模式不断更新。

经过县、乡(村)专业技术人员和菜农大胆创新,反复试验,探索出了独具特色优势、符合当地实际的“菜粮型”、“菜菜型、“菜经型”三种间作套种立体新模式,有效解决了蔬菜连作与病虫害防治的文秘杂烩网矛盾、轮作倒茬与产量效益的矛盾、淡旺季节生产与销售供应的矛盾,变传统的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种植模式为一年两熟或三熟,大大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生产效益。

蔬菜种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种业发展调研报告

蔬菜种业发展调研报告我市农业资源条件优越,发展农作物制种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部玉米、瓜菜种子繁制产量高、品质优。

高度重视农作物种业工作,提出了由粮食生产小市向种子生产大市转变的发展战略。

近年来,不断完善是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在品种选育、良种推广、良种扩繁、供种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为促进我市粮食、蔬菜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我市国土面积X.X 万kmX,总人口X万人,乡村占X%,回族占X%,辖X个地级市X个县、市(区)X个乡(镇)X个村。

我市耕地面积X万亩,人均X.X亩。

从种植业结构看,粮食播种面积X.X 万亩,其中小麦X.X万亩,水稻X.X万亩,玉米X.X万亩,马铃薯X.X万亩。

经济作物主要包括油料和蔬菜,油料X万亩左右,其中向日葵X万亩,胡麻X万亩。

瓜菜面积X.X万亩,其中蔬菜X.X万亩,西甜瓜X.X万亩。

我市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昼夜温差大,环境洁净,具有发展蔬菜产业和制种产业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蔬菜产业确定为主导产业之一,实施“设施蔬菜、露地蔬菜、西甜瓜百万亩工程”,形成了设施蔬菜、出口蔬菜、脱水蔬菜、冷凉蔬菜、硒砂瓜五大板块。

X%的产品销往周边及南方市区,并成功进入俄罗斯、蒙古、中亚等市场,瓜菜产业已成为我市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载体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之一。

我市蔬菜产业发展特色鲜明,成效显著。

一是技术水平稳步提升,规模化建设、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高。

推广的设施标准化建造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冬季生产性能;推广的秸秆还田技术,有效改善了设施生产环境,缓解了土壤连作障碍;推广的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肥利用效率;土地流转、喷灌、全程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促进了蔬菜规模化、标准化发展。

创建农业部蔬菜标准园X个;我市设施园艺X亩以上集中连片基地X个,其中千亩以上基地X个,X 亩以上基地X个,万亩以上基地X个。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

蔬菜产业调研报告一、市场概况1.1 市场规模:蔬菜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规模巨大。

根据统计数据,我国蔬菜生产面积达到X万公顷,年产量超过XX亿吨,年销售额超过XX亿元。

蔬菜市场呈现出较快增长的趋势。

1.2 市场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健康意识增强,蔬菜消费逐年增加。

消费者对于新鲜、有机、环保的蔬菜需求不断上升。

同时,蔬菜加工行业也日益发展,促使对多样性、品质优良的蔬菜产品需求增加。

1.3 市场竞争:蔬菜产业竞争激烈,主要有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种植户等参与市场竞争。

同时,进口蔬菜也对国内蔬菜产业构成一定冲击。

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需要提高蔬菜品质,降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

二、产业链分析2.1 种植环节:蔬菜种植是蔬菜产业链的起始环节,种植环节的科学管理和技术创新对于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至关重要。

目前,种植户通过采用新品种、优质种苗、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式来提高产量和品质。

2.2 加工环节:蔬菜加工是蔬菜产业链中的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蔬菜的清洗、剥壳、切片、煮熟、冷冻等过程。

目前,蔬菜加工技术不断创新,加工企业普遍采用先进设备和工艺,提高蔬菜加工效率和产品品质。

2.3 销售环节:蔬菜销售是蔬菜产业链的关键环节,目前主要通过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

随着消费市场的不断升级,线上销售渠道占比逐渐增加。

同时,农产品认证、品牌建设等也成为蔬菜销售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趋势与挑战3.1 发展趋势:蔬菜产业将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种植户将借助科技创新提高产量和品质,加工企业将注重产品差异化和附加值提升。

同时,农产品电商、农民合作社等新的销售模式将进一步推动蔬菜产业发展。

3.2 挑战与对策:市场竞争激烈、农产品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是蔬菜产业面临的挑战。

种植户和加工企业需要加强技术研发和管理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

政府部门需要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政策,保障蔬菜生产环境和市场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本2篇Research Report Model of vegetable industry development汇报人:JinTai College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本2篇前言:调研报告是以研究为目的,根据社会或工作的需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调研计划,即将被动的适应变为有计划的、积极主动的写作实践,从明确的追求出发,经常深入到社会第一线,不断了解新情况、新问题,有意识地探索和研究,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

本文档根据调研报告内容要求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本2、篇章2: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模板标准版篇章1:蔬菜产业发展调研报告范本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产业之一,如何做强做大做优,真正实现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当前必须深入研究的课题。

最近我们对以李七里峰为中心的薯制品加工进行了调查,就薯制品加工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进行了思考。

一、薯业发展情况我县薯业加工时间较长,以淀粉生产为主。

早在70年代初李七里峰村就靠队集体生产经营,改革开放后,群众仍保留着淀粉和粉条生产的传统习惯。

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发展薯业加工,以李七里峰村为中心、辐射周边十几个村庄的薯业加工区逐步形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又适时将薯业列为全县三大特色主导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有力刺激了该产业的迅猛扩张,基地面积、加工规模都得到快速发展,红薯产业已成为全县群众增收的一条重要渠道。

1、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全县共有淀粉加工户500多家,涉及李七里峰、花园头、刘七里峰、高七里峰、马凹、柴家庄、仝市同、龙洞等3乡、14个村。

其中常年加工户270家,户均日加工薯干达到1.5——2吨(折红薯5——7.5吨),加工大户可达4吨,秋季平均每户加工鲜薯150吨,生产规模较前扩大3——4倍。

全县年加工薯干约5万吨,加工鲜薯6万吨,生产粉面5万吨。

2、生产周期缩短。

近年从事薯干和淀粉购销的经纪人非常活跃,原料来源已扩展到周边灵寿、阜平、曲阳、新乐等县市的红薯资源和山东等地的薯干资源,生产周期也由原来的季节性生产发展到现在的全年长期生产。

加工旺季分别是3——6月份的薯干加工期和10——11月份的红薯加工期。

周期的缩短,使加工量大大增加。

3、产品档次不断提高。

淀粉生产已由原来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机械化和半机械化生产,生产淀粉技术日趋成熟,淀粉的质量在同行业已负盛名。

注册了龙源、金庄等粉条品牌,生产冷冻拉直的粉丝、粉条,产品的档次、包装都有了较大提高。

4、效益显著。

受市场因素影响,红薯淀粉加工的利润与前几年相比虽然有所降低,但效益仍然不菲,一个规模适中的淀粉加工户在薯干加工期仍可日获利90元左右。

资料显示,淀粉加工为农民年增加收入900余万元,淀粉加工户均增收两万多元,共上缴税金58万元。

淀粉加工业的发展还有力地带动了红薯种植、交通运输、机械制造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全县红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全县直接从事淀粉加工业的人数达到XX多人,仅花园头村从事捞粉浆人数就占该村人口的1/3。

5、发展前景广阔。

由于红薯淀粉可广泛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纺织、塑料、染料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大,红薯制品深加工有较大市场潜力,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专家预测,今后XX年全球仅生物塑料用量就将达到3000万吨。

同时红薯淀粉价格高并且稳定,每吨红薯淀粉可卖到3000多元,较其它淀粉高出1000多元。

因此,发展红薯淀粉加工业能够产生良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薯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我县红薯产业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的已成为制约该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的瓶颈,必须正确认识,认真对待。

1、污染严重。

这已成为县乡村各级干部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目前加工区日排废水达到3000余吨,全部充斥在李七里峰、赵七里峰、花园头、马凹、高七里峰等村周围所有大小沟、塘、渠,污水排放区域内树木枯死、庄稼烧死,井水混浊变黄,臭味扑鼻,不能饮用。

部分排入郜河的废水,已流到六一小学附近,对县城西侧郜河两岸造成不同程度污染。

每到夏季,臭气熏天,严重影响了城区及加工区周边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受害最深的赵七里峰村群众为此多次信访反映,成为影响全县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产品技术含量低。

我县薯业加工的主要产品是淀粉,属于初级产品,且生产工艺为传统扬浆工艺,污染严重。

虽有少量粉条生产,但大多为传统生产,产品质量差,且无包装、无品牌,附加值低。

事实上,近年我县已成为卢龙、迁安、昌黎等地的原料加工基地,污染留在当地,效益却供手送给了别人。

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加工户小富即安,不求进取,片面认为,加工淀粉不愁销路,满足于“收入不大,年年有”,缺乏干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和魄力,因此,不想、不敢也不愿钻研、谋划发展深加工、精加工项目。

3、行业不规范。

淀粉产品没有统一加工标准,没有品牌,更谈不上产品质量监测,不能进入大市尝大流通。

缺乏制约监督机制,个别加工户掺杂使假,用低价购买的木薯粉、玉米淀粉代替红薯淀粉,千方百计降低生产成本,并以相对低廉价格销售产品,结果出现货真赔本、造假挣钱,形成无序竞争,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这一产业就会步固体饮料、胶合板业之后尘,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出局。

4、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

薯业虽然被列为我县“两红一白”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但还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该产业的规划实施、政策保障和问题协调,一些部门收费多,服务少。

缺乏统一的中介服务组织。

薯农与政府间、薯农与加工企业间、加工企业与外界市场间缺乏沟通的桥梁,没有联结各方利益的机制。

缺乏统一品牌。

我县淀粉虽在外享有盛名,却没有一个叫得响的品牌,产品销售无序竞争,产品抗击市场风险能力低,产品质量良莠不齐,既不利于提升产品知名度,又容易被假冒伪劣产品破坏市场声誉。

三、做大做强我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对策及建议红薯产业作为我县三大产业之一进行重点培育发展以来,无论在基地规模、加工规模,还是在市场开拓上,都出现了较大飞跃,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亮点。

做大做强这一产业,必须扬长避短,趋利避害,抓实关键环节,走可持续发展路子。

一是增强危机意识。

市场竞争不仅是大鱼吃小鱼,而且还是快鱼吃慢鱼。

当前我县的红薯加工业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处于比较领先地位,但产品品种单一、质量标准不统一、深加工能力差的现状,严重制约着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

尽管目前产品有销路,但由于其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低、品质低,从长远看,不求发展,就势必逐渐萎缩。

山东招远市金岭镇依托开发的药用保健红薯粉丝,而走俏国际市常湖南娄底采用先进的薯制品加工工艺,产品不含任何添加剂,并利用粉渣建设酒厂、饲料厂,形成了集团化专业生产。

因此,做大做强红薯加工业要首先引导干部群众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知识培训、宣传发动等途径帮助他们分析形势,研究市场,搞好定位,坚定以质取胜的信心,确保产品质量。

要帮助加工户跨过“小富即安”的思想坎,不能甘做“原料基地”,不能各自为战,不能再忽视卢龙、迁安的深加工业和四川光友等其它省市县薯制品加工业的崛起,树立创大事业、求大发展的雄心,围绕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强产品市场挤占能力多做文章。

二是明确目标定位,搞好产业规划。

定位高才能起点高,规划好才能保证效果好。

目前我县的红薯产业一定意义上说,仍属群众自发生产状态。

应围绕如何提升产业档次、扩大基地规模、优化发展环境、推广实用技术等有所作为,要做出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明确具体的奋斗目标,指导全县红薯产业发展。

规划要切实可行,紧贴县情,不能好高骛远,偏离实际。

目标要催人奋进,可望可及,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当前,要重点对薯业发展定位、专业市场建设、定标创牌、小区建设、污水处理、服务体系建设等,按照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要求做出具体规划,分步运作实施,推进红薯产业上档升级。

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

专业协会是带领农民进入市尝降低经营风险的有效载体。

目前无论从生产规模看,还是从农民经纪人的需求看,都迫切需要有这样一个市场中介组织,应尽快组建薯业协会或合作组织,靠协会沟通政府与加工户、加工户与市场间信息,规范行业生产经营秩序。

协会或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既可借鉴乳业协会的经验,由农口部门先牵头协调组建,然后转成民间组织,也可出台政策激励加工大户、经纪人等牵头组建。

其活动经费可采取政府出一部分、加工户入股等办法筹集。

协会重点负责信息服务、产品质量检测、商标管理、市场购销,维护行业秩序,协调解决该产业在生产、购销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四是依靠品牌兴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品牌是提高产品市场份额的保证。

纵观成功企业无一不得益于靠叫得响的品牌作支撑,而我县红薯生产作为一个产业,淀粉产品至今没有注册一个品牌。

最近两年粉条注册了两个品牌,但产量不大,带动作用不强,还没有在市场叫响,绝大多数产品销售还属“黑户”,外地客户只知道行唐所产淀粉品质高却叫不上名字,一旦个别掺杂使假者坏了牌子,势必影响整个产业的生存与发展,应该尽快注册品牌,统一质量检测标准,不合格产品一律不准使用商标,唯此才能抵御伪劣产品对淀粉加工业的冲击,提高产品的知名度,拓展销售市常要走无公害生产之路。

随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意识的增强,对产品的绿色环保要求愈来愈强烈。

光友集团的崛起,关键是得益于无明矾粉丝产品的问世。

我县淀粉加工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始终稳占一席之地,必须走无公害生产的路子。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核心是“标准化”,包括产地环境标准化、生产技术标准化、产品质量标准化和运输包装标准化等环节。

就我县薯制品加工而言,多数还没有达到标准要求,这是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根本原因,必须尽快建立一整套生产标准和检测体系,以此规范加工户的生产,保证产品质量,赢得市场主动权。

五要规范生产,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

资料显示,四川光友集团的红薯深加工,价值能增加23倍;红薯还可加工成地膜、塑料大棚、塑料袋和包装用品。

可见,开发红薯新产品前景极为广阔,是项很有前途的事业。

应正确对待发展中遇到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因噎废食,一棍子打死。

目前,淀粉加工形成的污水处理,外地已有了成功技术和工艺可资借鉴,并且从废水中还可提取到饲料,既治污又能开发新产品。

因此淀粉加工业要生存、发展,必须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污染问题。

可实行小区化管理。

由政府出台占地及水、电、路、税费的优惠政策,乡镇统一规划,村具体组织实施,建设淀粉加工小区。

有关部门要制定生产加工标准,对不符合生产条件的一律关停,实行统一进区生产,统一供水供电,统一排污治污,统一交纳税费,规范淀粉加工业发展,实现轻污染、高效益发展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