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象意境意趣

合集下载

论白玉蟾诗的审美意象、意境与意趣

论白玉蟾诗的审美意象、意境与意趣
而“ 生 阅历 、 人 三教 通融、 勤学苦练” 成就其诗歌 艺术特 色的助推 剂。 是
关键 词 : 白玉蟾诗 ; 美学特色 ; 审美 意象 ; 审美 意境 ; 审美 意趣 ; 因 成
中图分 类号 : 0 .2 I 72 2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6 2— 7 5 2 1 )5~ 14— 5 17 4 5 (0 1 0 0 4 0
( ) 三 才华 横溢 之豪 士 白玉蟾 多才 多艺 , 挥毫 泼 墨 之 间 , 书 法或 绘 画作 其 品一 蹴而 就 ,笔 架 山》 言 :吾 是瑶 台翰 墨 仙 , 觚弄 《 有 “ 操 椠玉 皇前 。 翻 云为 墨海 为 砚 , 片 寒 空 如 雪 笺 。兔 豪 一 象管 用不 得 , 昆仑 醉 钩 画 。当年 染 罢八 角 芒 , 阙 倒蘸 金 上 章 求 放 逸 。 诗 人想 象着 前 世 是 一 位 天 庭 的书 法 大 ” 师 , 曾在 玉 皇大 帝 面 前 用 云做 墨 汁 , 海做 砚 台 , 也 用 用
收 稿 日期 :0 1— 9— 1 2 1 0 2
思 家之通 病 , 因 有 “ 、 舟 、 风 、 月 、 雨 ” 意 但 梦 孤 西 冷 夜 等 象 之融人 , 故而 能够 锻造 出具 有 较高 审美 意 味 的“ 独 孤
基金项 目: 育部 人文社会科 学规 划项 目“ 家美学在 汉魏 六朝的传承与衍 变研 究” 1 Y A 2 04 。 教 道 ( 1 J 70 2 )
山》 :
片 寒空 做 白纸 , 倒提 着 昆仑 山 当毛 笔 , 醉态 浓 浓 中 在
清风 为我 送归船 , 数粒青 松起 薄烟 。
帆影 惊飞 秋水雁 , 声搅 断夕 阳蝉 。 橹 几人 家在 溪头 岸 , 一片 云生水底 天 。 满眼 良朋 无好酒 , 此心 已挂九 江边 。

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

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

一、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古典诗词意象意境鉴赏哈三中李玉涛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

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方式、步骤:①描摹物象,(联想、想像)再现画面: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我们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

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意境)。

点明景物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最佳,意境(氛围)特点术语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凉、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揭示寓意或表达效果、作用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主旨。

切忌空洞,要答具体。

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典型例题1】(2006年湖北卷)14、阅读下列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4分)【典型例题2】(2007年广东卷)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芽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2)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古诗词意象赏析

古诗词意象赏析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人谁会凭栏意 ——(柳永)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辛弃疾)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
——一上高楼万里愁
2.登高,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愈来愈真切地 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 间,人会愈来愈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 人的渺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将激发人对自己人 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是:人生 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华发已生。因此登 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之悲。最有代表 性的当是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3、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展示了词人 梦觉酒醒后凄寂惆怅的心境和对感怀对象的 相思之情。
4、燕子眷恋旧巢的习性,成为古典诗词表 现时事变迁,抒发人事代谢的寄托。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 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袒露了诗人面 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这首诗表面写相逢的惊喜,实 则感慨万千。
日暮的意象 (夕阳)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感。如: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2.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 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融为 一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月在唐诗意境的追求历程中,实现了“言外之意” 的深层内涵。月在唐诗意境的构造上广泛而多样。 唐诗中的月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月的边塞意象。
二、月的时间意象。
三、月的愁绪意象 。
四、月的情爱意象。
五、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意象。
一、月的边塞意象
月是物质的,月是空间 的,月还是文化的。边塞 诗的创作往往离不开“明 月”与“关”的塑造。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意境

物象、意象与意境)一、什么是物象呢?物象就是指物体的具体形象。

一般来说,诗词作品中的物象,就是指的实物的名称,包括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如树木中的柳、梧桐;草本植物中的荷、兰花、芦苇;禽类的乌鸦、鹰、鸿雁;兽类中的虎、狼、犬、兔;天上的风、云、雷、电、雨、雪、日、月;地面的山、河、湖、海;人工制造的桥、楼、绸缎、汽车、飞机等等。

这些物体前面加上圆、方、长、短、弯、直等形容词以及赤橙黄绿青蓝紫等色彩词,就成了可感的具体形像了,我们可称为具像。

再加上硬、柔、韧一类形容词,就可知某些物体的质地了。

当然,我们之所以能从诗词作品中感知这些物象,是以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经验为基础的。

二、什么是意象呢?简单地说,意象是一种带有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物象,属于中国古代美学范畴。

意,指心意;象,指物象。

意象就是作者的意识与外界的物象相交会,经过观察、审思与美的酿造,成为有意境的景象。

中国诗歌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为了抒发情感、表达意趣,对物象进行情感内容的注入,这些被注入了情感内容的物象,被后代诗人在诗歌创作中不断地继承使用,于是这些物象所寓意的情感便有了相对稳定性,这个具有相对稳定的蕴含情感的物象就是意象。

诗要讲究文字美,意境美。

如果说文字是构成诗的骨架、外形,那么意就是诗的灵魂。

我们举个例子。

比如说,“马”是物象,“白我毫无理由地爱着另一个人,我仿佛知道他早晚会回来我身边。

我祝愿他永远不要悲伤,我期望我们能用欢愉来迎接重逢。

马”是具象,“烈马”就是意象。

为什么呢?因为一匹马的烈与不烈,是靠人的感觉加上大脑的判断来完成的。

“人”是物象,“黑人”是具象,“好人”与“坏人”就是意象。

又比如:“山”和“水”是物象,“青山绿水”是具象,“穷山恶水”就是意象了。

物象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还不够清晰具体,比如“马”这是一个物象,它包括一切可以称作“马”的动物;而具象“白马”,就有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了;“烈马”呢,它已经加上人的感觉和判断了。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

古代诗词的意象与意境分析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其中融合了丰富的意象与意境,使人在阅读时感受到美的享受。

本文将分析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和意境,并探讨它们给读者带来的美的感受。

一、山水意象与闲适意境山水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它代表了一种内心的宁静和舒适。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象征着美好愿景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给人一种视野的开阔和内心的宁静。

通过描绘大自然的山水景色,诗人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心情,仿佛自己置身于其中,舒缓了生活中的压力。

二、花鸟意象与婉约意境花鸟意象在古代诗词中常常被用来描绘出婉约的意境。

例如,杜牧的《秋夕》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通过描绘秋天的夜晚,诗人给读者展示了一幅静谧、婉约的画面,使人沉浸在其中,感受细腻而柔美的情感。

三、孤独意象与寂寥意境孤独是古代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之一,通过描绘孤独的情感,诗人表达了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寂静的情景,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寂寥而深沉的感觉。

四、情感意象与激情意境诗词中的情感意象常常被用来表达强烈的情感,让读者感受到激情的冲击。

比如,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描绘了兄弟之间的情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通过描绘兄弟分别的情景,诗人表达了对亲情的思念之情,给人一种深情而动人的感觉。

总结起来,古代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丰富多样,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

在山水意象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在花鸟意象中感受到婉约与柔美,在孤独意象中感受到寂寥与深沉,在情感意象中感受到激情与动人。

这些意象和意境不仅丰富了诗词的内涵,也启迪了读者的思考,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美的滋养。

因此,古代诗词意象与意境的分析对于理解和欣赏古代诗词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意象与意境的深入剖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进而领略到诗词之美。

诗歌的意象,人物形象,意境、主题

诗歌的意象,人物形象,意境、主题

2007年广东试题
10.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1)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2分) (1)清秋,暮日,月初白,落叶,流萤,孤灯。
这些意象共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非原题) 孤独、苦闷、悲愁的心情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型。判为0分。
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 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答: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 诗人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却被弃置不用,以致 灰尘积满了战袍,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 抗金前线。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诗人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思想感情?或作者的思想意趣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 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 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
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清幽澄明等, 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答案一般有三部分构成: (1)什么形象(2分); (2)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3分); (3)形象的意义(作者的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1分)。
例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形象。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 1.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 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 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 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的形象。

诗歌中的意象

诗歌中的意象
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 离》之悲也。”
•冰雪:古代诗歌中,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 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如王昌龄的 《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
片冰心在玉壶。”以“冰心在玉壶”比喻 个人光明磊落的心性。再如张孝祥《念奴 娇》中的名句:“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
肝肺皆冰雪。”表明自己的襟怀坦白和光 明磊落。
• 羌笛:边塞诗中经常提到。如王之涣《凉州 曲》:“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军置酒饮
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李益的《夜上受降 城闻笛》:“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 乡。”范仲淹的《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羌笛发 出的凄切之音,常让征夫怆然泪下。
• 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春光中烂漫的百花, 因此梅花傲雪、坚强、不屈不挠的品格,受到了诗人的敬仰 与赞颂。宋人陈亮的《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
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其不怕打击挫折、 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的《梅 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
•(七)闲适类意象(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 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五柳: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载:“宅 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 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 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 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 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 前。”
猿猴:古诗词中常常借 助于猿啼表达一种悲伤 的感情。如杜甫的《登 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赵 嘏的《忆山阳》:“可怜 时节堪归去,花落猿啼 又一年。”
• 杜鹃鸟: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 帝,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 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暮春啼哭,至于口中流血, 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于是古诗中的杜鹃 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李白的《蜀道 难》:“又闻子归啼夜月,愁空山。”白居易的 《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 鸣。”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

意象的涵义及意象与物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涵义及意象与物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

意象的涵义及意象与物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三原县北城中学高三语文组李平邮编713800 电话唐代送别诗极多,代表作: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维《渭城曲》、高适《别董大》、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李白的《赠汪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其中的佳作。

而唐人送别诗之所以色彩缤纷,情深意长,成绩显著,意象的运用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意象是诗歌重要的构成要素,是诗歌理论与创作中一个很重要的审美范畴,意象的建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

解读唐人送别诗,我们不仅会为诗中所抒发的真挚深厚的友情所感动,与诗人倾注其间的种种或慷慨激昂、乐观向上或缠绵哀婉的情感发生共鸣,获得某种心灵的抚慰,而且也能从诗人所熔铸的那些反复出现在诗中,传导着某种共同情感体验而又具有个性特征的意象中获得程度不同的审美享受。

关于诗歌中的意象,我国美学和文艺理论批评史上有过很多乃至精辟的论述。

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指出“独造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王昌龄《诗格》中说:“久用精思,未契意象。

”李东阳曰:“意象具卒,始为难得。

”(《怀麓堂诗话》)何景明曰:“意象应曰合,意象乖曰离。

”(《与李空同论诗书》)而今人对中国古代诗歌中意象内涵的诠释,学术界多有争议,至今尚无定论。

其中以袁行霈先生的见解最为学界认可,他指出:“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可以说是借助客观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语言是意象的物质外壳。

在诗人的构思过程中,意象浮现于诗人的脑海里,由模糊渐趋明晰,由飘忽渐趋定型,同时借着词藻还原为一个个生动的意象,进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在创作和欣赏过程中,两者互为表里,共同担负着交流思想感情的任务。

”以上古今学者关于意象的论述尽管各有不同,但其基本观点都是一致的,即意象是主客观的结合体,它是由外在的、客观的、感性形式的物象与作者主观的情感状态的意象融汇而成的。

本文亦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意象这一概念来观照唐代送别诗在意象营造方面的特征。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

意象与意境的辨析摘要:意象和意境这两个美学概念,常常被学生混为一谈。

为便于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有必要辨清二者的关系。

本文通过对意象、意境渊源及涵义的理解来辨析二者的异同。

意象和意境是中国古代文论中两个重要的美学范畴。

二者之间既有着紧密的联系,又有着一定的区别。

在教学中,经常碰到学生将意象与意境混为一谈,不能分清二者的差异的情况。

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学习诗歌鉴赏是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我国,意象说的渊源最早可上溯到《周易》和《庄子》。

在《周易·系辞》中有云:“子曰:书不尽意,言不尽意。

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

”[1]在《庄子·外物》篇中有:“得意而忘言”。

这二者所言皆为表意之象,用来表达某种观念或哲理的艺术形象。

《周易》和《庄子》中关于意象的论述,也成为我国意象论的哲学基础。

东汉王充的《论衡·乱龙》篇中有:“夫画布为熊麋之象,名布为侯,礼贵意象,示义取名也。

”他首先把“意象”作为合成词使用,这里指具有象征意义的画面形象。

第一次将意象用于文论的是刘勰,他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说:“使玄解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2]其意象还仅是审美心理意义上的表意之象。

到唐代,意象得到发展,[1]周易·系辞〔M〕.方克立.中国哲学名著选读.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6:126[2]刘勰:神思〔M〕.龙必锟.文心雕龙全译.贵阳:贵阳人民出版社,1996:327有了审美形态的意象。

直至明清时期,意象才是具有文学作品审美形态的含义,其内涵得到发展,更接近今天所说的艺术形象。

童庆炳是这样来解释意象的:审美意象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基本特征的达到人类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1]。

可以说意象是文学作品中寄托了作者主体情感与思想的具体物象。

它具有心象性、象征性和哲理性的特征。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论独创的美学概念。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二)

诗歌鉴赏之意象与意境(二)

什么是意境?
• 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意和客观物象互相交 融而形成的艺术境界。 • 意象与意境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 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某一句诗所造 成的境界,而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 具体的、细小的单位。以王维的《山居秋 暝》为例,诗句中的“明月”“松 树”“清泉”“石头”是构成这两句诗的 意境的四个具体单位,但这两句诗的意境 就不单是这四个名词所含有的意义了。
一年时令景物之春景:
东风、粉蝶、柳絮、新燕、花树、草芽、 黄鹂、芭蕉、杨花、浮萍、翠柳、翠微、 绿波、兰溪、烟笼、鹊声。
一年时令景物之夏景:
子规、蚕桑、蛙声、蜻蜓、小荷、黄梅、 雨蕉、枇杷、雨蓑、菜花、榴花、初莲、 萤火、稻畦、浓荫。
一年时令景物之秋景:
秋景因多表示凄清、悲凉之意,故常用:
愁、孤、残、寂、冷、昏、黄、寒、衰等 字修饰。 寒山、孤烟、芦花、秋夕、残阳、桐叶、 衰草、黄叶、流萤、霜晴、露冷、霜天、 鸿声、冷桂、寒雁、寒塘、虫吟、雁阵、 枫林、西风、菊黄、蟋蟀、清秋、昏鸦、 孤灯、荷尽、菊残。
一年时令景物之冬景:
冬雪、沙雪、江雪、寒关、琼枝、飞花、 天寒、草尽。
景物修饰之冷词、热词:
在分析景物的特点时,关键是要抓住其前 面起修饰作用的冷词或热词。 1、冷词就是有关景物或心理表现冷清、凄凉 的字词,诸如:绝、寂、断、冷、凉、萧、 孤、苦、愁、悲、空、怨、恨、残、昏、 寒、衰、漠等,这些字词一般都能表现寂 寞、孤独、悲凉、冷清的心境。 2、热词一般带有高兴、喜悦、欢乐的意味。 这类字词有:喜、笑、明、春、暖等。
高考专题辅导
古代诗歌鉴赏之景物形象
山水田园诗:山水景色、田园风光
常见景物:
田地、原野、溪泉、山林、炊烟、农舍、 人家、鸡犬、农妇、孩童。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

语象·物象·意象·意境蒋寅十多年前,我在《说意境的本质及存在方式》一文中曾感慨,虽然已有无数论文发表,但意境仍是个模糊的概念1。

现在我又不得不再次感慨,意象虽经许多学者讨论研究,它也还是个意指含糊的概念,其所指在不同学者的笔下有很大出入。

最近,有些学者提出以意象为核心建构中国的文艺学理论体系,又有学者以意象、典型与意境共同构成三元的艺术至境论2,都显示出正在走向成熟的理论思考。

然而,在意象的基本问题没弄清楚之前,一切理论体系的构想都只能是空中楼阁。

鉴于学术界在意象含义理解上的歧异,近年出现了陶文鹏、曹正文、成镜远等先生辨析意象、意境概念的论文3,可我觉得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因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意象的含义如何理解,而在于如何规定。

我们知道,从意象的语源及其本义来说,它应该有两个基本含义:(1)以具体名物为主体构成的象征符号系统的总体,源于《周易·系辞》“圣人立象以尽意”;(2)构思阶段的想像经验,源于《文心雕龙·神思》“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

但在漫长的文论史和批评史上,古人运用“意象”概念又不这么简单。

有时指诗中一个局部情境,如唐庚《唐子西文录》评谢朓“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一联:“平楚,犹平野也。

吕延济乃用‘翘翘错薪,言刈其楚’,谓楚,木丛,便觉意象殊窘。

”这里的“意象”指眺望中的“平楚正苍然”之景。

杜甫《虎牙行》“壁立石城横塞起,金错旌竿满云直”一联,刘濬《杜诗集评》卷六引吴农祥评:“二句画秋风妙,画乱离之秋风尤妙。

公诗有‘万里飞蓬映天过,孤城树羽扬风直’,意象相同而不如此二句之精炼。

”这里的“意象”指“金错旌竿满云直”、“孤城树羽扬风直”两句旌旗迎风飘扬之景。

又《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杜诗集评》卷五引俞瑒评:“中间得非、无乃等字意象缥缈,故以风雨鬼神接之。

”1蒋寅《说意境的本质及存在方式》,《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十六辑,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收入《中国诗学的思路与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如何区别“意象”与“意境”

如何区别“意象”与“意境”

如何区别“意象”与“意境”
“意象”与“意境”在诗词中系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

“意象”包含“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

“意”指的是创作客体的客观物象,物象一进入作品中,就会蒙上作者的主观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的“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就是此意。

故“意象”就是诗人的审美意识和人格情趣。

“意境”则是作者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意象只是构成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单位,无数个意象及其相互作用就形成了意境。

比方如,“雪”是一种客观物象,但它一进入诗词就可以表示纯洁无瑕、高洁傲岸、凶狠冷酷等不同的情调,这时诗人的意趣、情感就包含到这“雪”中了,“雪”就成了意象。

再如“柳”(谐“留”)象征送别,“菊”、“兰”象征高洁、隐逸,“松”、“柏”象征高洁、正直,“落叶”象征悲秋、失意等。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用“枯藤”、“老树”、“昏雅”、“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十种物象融情于景,构成一幅形象可感的有明显深秋特色的游子悲秋思乡的图画,这图画就是意境。

简言之,“意象”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意境”是作品所蕴含的艺术境界,前者重在“象”,后者重在“境”。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

古代诗歌意象含义和意境特点古代诗歌的意象是诗歌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更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象征。

古代诗歌的意境特点可以分为豪放类、清幽类、伤感类、婉约类、超脱类和华美类。

豪放类的诗歌意境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旷达洒脱;清幽类的诗歌意境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恬静优美;伤感类的诗歌意境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苍凉悲壮;婉约类的诗歌意境缠绵悱恻、哀婉动人、委婉含蓄、蕴藉风流、朦胧缥缈;超脱类的诗歌意境超脱世俗、远离尘嚣、高雅脱俗、超凡脱尘、风致雅洁;华美类的诗歌意境富丽堂皇、华美绚丽、华妙艳丽、瑰丽神奇、色彩斑斓。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括青山、月、冰心、水、关山、清风和白云等。

青山在古典诗歌中具有深隐旷达、雄浑沉稳、亘古不变的特色,是文人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因而备受文人喜爱。

月则可以引发离愁别绪,表现亡国之痛,也可以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

冰心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

水则可以表现绵绵愁思、离愁别恨,也可以抒发时光流逝的感慨。

关山则是关塞山河的象征,既可以表现历史存在,也可以表达望云思友、见月怀人的情感。

清风可以引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的情感,也可以表达清新明丽、宁静恬淡的意境。

白云则是诗人表达超凡脱俗、远离尘嚣的象征。

总的来说,古代诗歌的意象丰富多彩,它们不仅仅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更是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的象征。

通过意象的运用,古代诗歌传递出了诗人对自然、人生、历史等方面的感悟和思考,使读者在欣赏诗歌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诗歌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诗意独具的文章,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命的思考。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这是杜甫《恨别》中的句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

这是刘长卿《苕溪酬梁耿别后见寄》中的句子,描绘了清幽的山水和诗人的离别感。

意象和意境

意象和意境

古诗词中的意象和意境诗歌的类别很多种分法,按内容(也可以说是表现手法)分类:1叙事写景2议论抒情例如叙事诗《孔雀东南飞》(南朝乐府):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kōng hóu),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mǔ),及时相遣归。

”《七月》(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一之日觱(bì)发,二之日栗烈(或作凛冽)。

无衣无褐(hè),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sì),四之日举趾(zhǐ)。

同我妇子,馌(yè)彼南亩。

田畯至喜。

借景抒情诗《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zhǔ)清沙白鸟飞回③。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次北固山下(唐代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哲理诗(抒情议论)《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山一作:飞来峰)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自缘一作:只缘)更多情况:是借景抒情的诗居多,而一首诗里面既有写景状物,也有抒情议论,而往往是上阙(一二句)写景状物,下阙《三四句》议论抒情:如《观书有感(其二)》(朱熹)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古诗词中这类借景抒情,状物抒情的诗词,描写意象,营造意境、抒发思想感情。

就是哲理诗,也没有纯粹的议论,干巴巴地说教,缺乏艺术性。

什么是物象?什么是意象?什么是意境?物象:大自然的景物,不表达思想感情意象:大自然的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意境:意象的组合,表现为多个意象,营造出一种生活环境,情感氛围。

赏析意象 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

赏析意象 景象与意境——分析内涵,品象悟境
①眼前江南,农事春景 ②表达对儿女的舐犊之情 ③梦回现实,寄诗遥念
“追忆昔日春游漫步的场景,不禁泪下如泉”错。“娇女字平阳……抚 背复谁怜”几句是诗人想象别后三年自己的一双儿女在桃树下的情景, 并非“追忆”;且由“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可知,“泪下如泉” 的不是诗人,而是“娇女”。
精做试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由江南农事春景联想到东鲁田地无人耕种,心生活动而忙于酿造美酒。“社”,人 们祭祀土地神以祈求丰收。此句呈现出一派热闹、忙碌的景象。后一句 写远处传来的捣衣声送走了落日余晖,显现出傍晚农村祥和的氛围。
2.“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描写了什么样的乡村场景? 答案 为准备祭祀、祈求丰收,农人在忙于酿酒;暮色渐浓,远处飘来 捣衣的声音。(描述画面)描写了忙碌而祥和的农村生活场景。(概括 画面:包括时间、地点、特征)
点拨关键
鉴于意境的复杂性,高考很少直接涉及意境,大多以考画面、氛围 等间接形式出现。答这类题的基本方法是:
1.关注画面、景象构成。画面构成主体是意象,其构成要素为时、 地、人、景及其特征;意象要从形、色、声、味四个角度去观察,然后 判断基调,如冷暖、喜悦、悲凉、清新、明丽、灰暗等;再具体说明意 境的具体构成。
答案 清新明丽 生机盎然 忙碌祥和 能不能写恬静闲适?
(2020·天津)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任务。
纪村事
[唐]韦庄 绿蔓映双扉,循墙一径微。 雨多庭果烂,稻熟渚禽肥。 酿酒迎新社,遥砧送暮晖。 数声牛上笛,何处饷田[注]归。
注 饷田:到田间送饭。
“营造出农闲时节慵懒闲散的宁静氛围”说法错误。根据颔联中的“庭 果烂”“稻熟”和尾联中的到田间送饭可推知,这是收获的农忙时节, 而不是“农闲时节”,也自然没有“慵懒闲散”之意。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说说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一、诗歌中的意象与意境的基本概念中国传统诗歌强调意象和意境,但是,什么是意象和意境,中学课本中往往语焉不详。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也认为:意境是“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意象则就是“意境”,这二者是完全一致的。

的确,在不少情况下,这两者是可以吻合的。

但是,从文学审美的角度细细推敲,我们发现,这两者之间还是有着多方面的不同。

(1)内涵不同诗人创作诗歌作品,要借助一定的形象。

这些写入作品的形象就是意象的“象”。

但由于它们是经过诗人的挑选和判定而写入的,所以已经附着了诗人的主观认识和情感(即“意”),因而这些形象便不再是现实中的普通形象了,故称为“意象”。

我们可以把这种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相融合的心象通称为“意象”。

意境则不同,它是文学作品中所描绘的客观图景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合一致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

它依赖于作品的意象而产生,是超越于具体意象之外,需要通过联想和想象才能达到的境界。

而且我们说意境时只是针对少数优秀的文学作品而言的,不是所有的文学作品都能产生意境。

(2)范围不同意象往往可以用数量的多少来统计,属于个体观念;而意境则是一个整体观念。

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有着多种意象:山、林、江、舸、鹰、鱼,达6种之多。

但是作为意境,却只有一项,诗人通过这些意象创造出了一幅绚丽夺目、生机勃勃的秋景图。

那浓重的色彩,那争竞的场面,那搏击的气势,那轻翔的自由,在读者的心中已经合成了一幅完整的图画,带给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已经远远超出了那6种意象所表现的范畴。

(3)获得不同意象是可以直接从作品中获得的,诗人写了几个物或者景,完全可以直接“数”出来;而意境则需要“悟”才能获得。

因为“境生象外”,所以,“悟”的结果与读者个人的胸襟抱负、个性气质、知识修养、人生经历等有着密切的关系,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也可能“悟”出不同的意境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 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 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 (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 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 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 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意境——开启诗歌艺术之门的钥匙
高考链接:
例:(2008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 题。
画堂春 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 奈春归。 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捻①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 恨谁知? 【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上阙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 分析。(4分)
三.【解题秘笈】 答案组织可分为三个部分: 1、塑造的什么形象(意象)。如:梅花的傲霜斗雪、不 畏权贵,大雁的春秋迁徙、游子怀乡,杨柳的缠绵悱恻、 惜别怀远,流水的时光易逝、怀古思念等。本词上阙的景 物有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 等。 2、结合诗句分析形象(意象)的特征。铺径之落红、弄 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这些景象皆为残春之 景。 3、总结形象意义。就是分析形象中诗人所寄寓的思想感 情或蕴涵的哲理。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这首词应是一首 伤春之作,写他落第后的不快心情。词的上片写残春之景, 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首联,表现出诗人客滞江汉的窘境, “思归客”三字饱含无限的辛酸,因为诗 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 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 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 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 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诗人结束奔波
例:(2008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 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 处采菱归。
参考答案: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源自嫩 竹荷花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 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
答题要旨
1、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 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 景画面。 2、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 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 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 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 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3、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根据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 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 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 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切忌空 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 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请 具体说明。(4分)
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灯前 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 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 (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 写的是静景(1分 )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 同。试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上阙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 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 表现伤春(惜春)的无奈之情。
(二)鉴赏意境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 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 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 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 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答题要旨 简而言之,三步可概括为九个字:
描图景+点氛围+析感情。
(三)练习巩固: 一、(07辽宁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 回答问题。(8分)
秋夜独坐(节选)唐 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 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 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鉴赏具体作品的时候,不仅要着眼 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 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情感; 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所包含的旨趣、 情调、文化内涵,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 的诗词作品。
常见题型
1、这首诗以什么为诗歌的主要 意象(刻画了什么形象),形象 的具体特征是什么? 2、本诗通过哪些意象(景物), 表达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常见题型
1、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氛围(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 首词作一赏析。
例: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使人经过“一岁四行役” 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意象、意境、意趣
——高考诗歌鉴赏 考查的新动向
一、意 象 ——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意象——鉴赏古典诗歌的入场券
古典诗词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 象(如山川草木等)表现 出来的主 观的情感形象,即“意象”。
诗歌之所以使我们感动,就在于 诗歌的意象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想 象的情感世界,就在于我们进入一个 个诗人用心灵为我们构建的精神家园。
诗人营造意境的方法,或触景 生情,或缘情写景,或寄情于景, 或情景交融,领会了诗歌营造的意 境就如同拿到了一把开启诗歌艺术 之门的钥匙 。
高考链接: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汉 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 首诗。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 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 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