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计划评审技术
《管理学基础》四大职能计划职能的计划编制的过程与方法
![《管理学基础》四大职能计划职能的计划编制的过程与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ee4ae70cc22bcd127ff0c08.png)
计划编制的原则
(三)经济效益原则
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心任务,也是计划管理的中 心任务。企业在安排经营计划时,首先要做好市场预测,按照市场 需求来安排生产;其次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量、本、利分析,做到 以最少的消耗取得最大的收益。
计划编制的原则
(四)灵活性原则
过低的指标没有激励的效果,只有先进的计划才能激发和调动 员工的积极性,但脱离实际的高指标也会挫伤员工的进取心,因而 计划指标必须是广大员工经过努力拼搏能够达到的。同时,为了预 防企业内外各种条件的意外变化,计划应留有余地,具有一定的弹 性,要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计划编制的原则
(二)确定目标
目标是指期望的成果,即组织预期在一定时期内达到的数量和质 量指标。目标是计划的灵魂,也是组织行动的方向,主要计划要 根据企业目标规定各个主要部门的目标,而主要部门的目标又依 次控制下属各部门的目标。
计划编制的原则
(二)确定目标
确定企业计划中的 目标要注意三点:
1、高低适中 2、尽可能做到指标量化 3、目标要具体明确
计划编制的原则
(五)远粗近细、宏粗微细原则
时间越长、涵盖面越广、各种情况的变化越复杂,不确定因素就越 多。因而,宏观长期计划要用粗线条勾画,微观短期计划则应细些, 以具有可操作性。
(六)跟踪反馈原则
计划的编制、执行、反馈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系统,计划执行过程 中存在的问题一定要及时反馈给计划部门,以便及时纠正偏差。
计划编制的方法
(三)计划评审技术
3、绘制网络图的步骤
➢ (1) 划分作业项目。划分作业项目就是对项目活动任务进 行分解
➢ (2) 分析和确定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确定作业之 间的逻辑关系即分析各项作业之间的工艺要求和组织条件, 确定作业之间的先后顺序。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d5d3f4d05901020206409c06.png)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编号1400201303二、课程名称管理学三、课程类型理论课四、开课系(部)物流管理五、大纲说明1.学时、学分数、课程性质、考试方式、成绩评定《管理学》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是专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所讲授的是各类组织管理活动的原理和一般规律, 是经济与管理两大类学科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的前提和基础, 是经济与管理类人员从事实际工作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 因此,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所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在课程体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使学生通过系统学习,了解和掌握管理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了解该学科在理论和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而且能够运用基本原理指导现实中的实践,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了解管理学发展的新趋势及其面临的挑战,同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管理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总体思路是以管理的基本职能为主线展开的,分别阐述各职能的基本原理,概念、性质、内容以及执行的方法和手段。
同时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学生学习的是管理思维和学习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讨论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扬求实和创新精神,从而发挥学生在《管理学》中所学习的创新思想,以期达到在学习中实践创新,在创新中学习的目的。
3.主要先修与后续课程《管理学》课程通常安排在专业核心课之前开设,直接起到为专业后续的各个职能管理课程奠定基础的作用。
后续课程包括企业管理、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物流管理等课程。
六、教学内容第一章管理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性质及特征,管理者的定义和分类,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学科特征,管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理解管理基本职能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管理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管理者的技能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管理的概念和性质2.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3.管理的基本职能及其相互关系4.管理的基本原理难点:1.管理者的角色,管理者的技能要求2.管理的基本原理【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教学内容】第一节管理与管理者一、管理的界定二、管理的普遍性和必要性三、管理者的职责四、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要求五、管理工作的评判第二节管理的性质和职能一、管理的性质二、管理的职能和过程: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第三节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管理原理的特征二、系统原理三、人本原理四、责任原理五、效益原理第四节管理学的特征和内容一、管理学的学科特征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三、学习管理学的意义第五节学习管理学的途径和方法一、学习管理学的途径二、学习管理学的基本方法第二章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管理学产生的历史,进而加深对管理学的理解;了解当代管理学的发展状况,管理学各流派的异同及其主要观点。
现在管理学考试名词解释
![现在管理学考试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3eab6e94afe04a1b071dea9.png)
四、名词解释1.计划评审技术:计划评审技术(PERT)把网络理论应用于工程项目的计划与控制之中,根据各项活动的先后顺序和所需时间,找出关键路线和关键活动,合理安排人力、财力和物力,力求用最短的时间实现目标的一种计划方法。
2.管理:在特定环境下对组织所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3.计划工作:计划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计划工作包括制定计划、执行计划和检查计划三个环节在内的工作过程。
狭义的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即根据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段时期内所应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措施、手段。
3.计划:做事情之前想要达到什么目标以及怎样实现这些目标。
4.市场细分:市场细分是根据消费者和用户需求及购买行为的差异性,把具有异质性需求的整体市场划分为若干需求大体相同的消费者群的小市场,它是一个辨别不同需求和不同需求消费者并加以分类组合的过程。
5.组织: 组织一词有两方面含义,作为名词,组织是为了实现某一共同目标,有分工与合作及不同层次的权力和责任制度构成的系统或人的集合体。
做为动词,组织是管理的一项基本职能,它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共同目标,合理地确定组织成员、组织任务及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并对组织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的过程。
6.创新管理: 是指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为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对企业的存在方式、经营观念、制度安排、经济行为及生产要素进行新的调整和新的组合的过程和行为,是为来组织(包括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一个企业赢得竞争胜利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可靠保证。
7.成本控制:是指以成本作为控制的手段,通过制定成本总水平指标值、可比产品成本减低率以及成本中心控制成本的责任等,达到对经济活动设施有效控制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过程8.授权: 就是把权力分派给他人以完成特定的活动,也就是把决策的权力从组织中的一个层级转移到更低的层级。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至第四章)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至第四章)](https://img.taocdn.com/s3/m/c30e89d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ea.png)
《管理学》复习资料(第三章至第四章)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第一节决策及其任务管理的核心是决策,制定决策并承担相应的责任是管理人员工作的基本内容。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决策则是这种融合的最佳体现。
从日常生活到科研开发,从工商企业的日常经营到政团宗教等的非营利活动,都会涉及不同类型的决策。
有些决策是人们依据经验做出的,而更多的决策则是管理者在运用科学的决策技术和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的。
(一)决策的概念狭义的决策是一种行为,是在几种行动方案中做出选择。
如果只有一个方案,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也就无所谓决策。
决策要求提供可以相互替代的两个以上的方案。
一)决策的概念广义的决策是一个过程,包括在做出最后选择之前必须进行的一切活动。
决策的前提:解决某个问题,实现一定的目标。
决策的条件:若干可行方案。
对方案进行分析比较。
决策的结果:选择一个相对满意的行动方案。
总之,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二)决策的要素1.决策主体:这是决策构成的核心要素,可以是单个决策者,也可以是多个决策者组成的群体。
2.决策制度:决策制度包括决策过程中人员的安排。
3.决策方案:可供决策主体选择的行动方案。
4. 组织目标:目标是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预期成果,为决策提供方向。
5. 不确定情境:对决策结果有影响的非可控因素。
二、决策与计划一)决策与计划决策与计划工作往往相互渗透、紧密联系并交织在一起。
决策为计划的任务安排提供了依据,计划则为决策所选择的活动和活动方案的落实提供了实施保证。
计划工作中的目标确定、任务分配、时间安排、资源配置、行动方案选择等都是不同层次的决策工作。
其中目标的确定是最高层次的决策,而其他的则是常规性的决策。
决策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决策的逻辑延续三)计划的过程:筹划、分析、综合与交流、活动三、决策的功能与任务一)决策的功能组织层面:決策能够为组织确立明确的方向。
管理是武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协调不同成员行为的活动,对管理目标的决策可以为管理活动指明方向。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名词解释
![周三多管理学第二版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23fbcc943323968001c92c4.png)
名词解释1、管理: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的过程。
(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组织包括企事业单位、国家机关、政治党派、社会团体以与XX 组织等。
2)管理的本质是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
所谓“合理”,是从管理者的角度来看的,因为具有局限性和相对的合理性。
(3)管理的对象是相关资源,即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调用的资源,包括原材料、人员、资金、土地、设备、顾客和信息,其中人员是最重要的,所以管理要以人为中心。
(4)管理的职能活动包括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是个人力量无法完成的,这也是组织设立的原因。
2、技术技能:管理者掌握和熟悉特定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3、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4、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与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5、运筹学:是一种分析的、实验的和定量的方法,专门研究在既定物质条件下,为达到一定目的,如果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财和物等资源。
P206、决策科学化:决策要以充足的事实为依据,按照事物的内在联系对大量的资料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遵循科学的程序,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
P217、全面质量管理:由顾客需求和期望驱动企业持续不断改善的管理理念。
P228、学习型组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P229、精益生产:企业把客户、销售代理商、供应商、协作单位纳入生产体系,同他们建立起利益共享的合作伙伴关系,进而组成一个企业的供应链。
P2310、精益思想:根据客户需求定义企业生产价值,按照价值流组织全部生产活动,是要保留下来的、创造价值的各个活动流动起来,让用户的需要拉动产品生产,暴露出价值流中所隐藏的muda,不断完善,达到尽善尽美。
P2311、核心资源:有价值的、稀缺的、不完全模仿和不完全替代的资源,它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00054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
![00054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fcdc8aee53a580217fcfe05.png)
1. 管理:是指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组织、人员配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本身又是它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3.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过程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
4. 管理理论丛林:许多学派相互补充,从不同的角度,带着各自学科的特点阐明现代管理的有关问题,把这些管理理论的各个学派成为管理理论丛林。
5. 领导作用:就是要再组织中形成一种“上下同欲”的状态,创造一个让员工为实现组织目标充分发挥作用的积极内部环境。
6. 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成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7. 具体环境(产业环境):是指那些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直接影响并与实现组织目标直接相关的要素。
8. 社会责任:是指组织在遵守、维护和改善社会秩序、保护增加这回福利等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义务。
9. 管理道德:是指管理者采取行动和做成决策,以及背后依据的准则。
10. 计划工作:是指制定计划,就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需要的主观可能,通过科学地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方法。
11. 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作出的许诺,许诺约定,所需要的时间久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12. 灵活性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中体现的灵活性越大,则由于未来意外事件引起的损失的危险性就越小。
13. 改变航道原理:是指计划工作为将来承诺得越多,故那里者定期地检查现状和预期前景,以及为保证所要求达到的目标而重新制定计划就越重要。
14. 限定因素原理:是指在计划工作中,越是能够了解和找到队达到所要求目标起限制性和决定性作用的因素,就越是能准确地、客观地选择可行方案。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管理学》在线测试题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管理学》在线测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ab843cfa417866fb94a8e4a.png)
)第一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管理学研究的侧重点或主线是()A、社会生产方式B、管理历史C、管理过程及职能D、资源配置'2、管理追求的是( )A、效率和效果的统一B、成本和目标的统一C、计划和控制的统一D、科学和艺术的统一3、管理的核心(实质)是()A、提高工作效率>B、协调C、组织D、配置资源4、管理的二重性是()A、管理科学性和艺术性B、管理综合性和历史性C、管理实用性和不精确性|D、管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5、在企业中,下列何种各种人际关系是主导和核心。
()A、主管人员与下属的关系B、组织内一般成员之间的关系。
C、组织内群体之间的关系。
D、计划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关系。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组织的内部要素有( )A、人B、物和技术C、机构D、信息E、目的,即宗旨>2、亨利•明茨伯格认为管理者角色主要有()A、搞好人际关系B、管理管理者C、传递信息D、制定决策E、管理工人和工作。
3、美国管理学家卡茨认为,一个主管人员至少应具有的三大基本技能()A、学习技能B、人际技能C、想象技能D、技术技能E、概念技能4、管理学的特征包括( )~A、自然性B、综合性C、历史性D、不精确性E、社会性5、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方法有( )A、唯物辨证法{B、系统方法C、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D、综合分析法E、统计分析法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管理就等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
()^正确错误2、管理的本质是一种对管理者的思维起指导作用的方法论即管理哲学。
()正确错误3、成功管理者一定是有效管理者。
()"正确错误4、管理的艺术性强调其实践性,没有实践则无所谓艺术。
()正确错误5、系统方法就是用信息的观念来分析、研究和学习管理学的原理和从事管理活动。
():正确错误第二章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高层管理人员把例行的一般日常事务授权下层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的决策和监督的权力,这是泰勒提倡的A、工作定额原理@B、例外原理C、心理革命D、职能工长制2、霍桑实验直接为( )学说提供了论据。
[管理学]第七章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
![[管理学]第七章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https://img.taocdn.com/s3/m/7b3b5215f111f18583d05aa1.png)
(8) 交叉作业。画图时尽量避免箭线交叉。对需要 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一些工序,在工艺流程与生产组织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不必等待工序全部结束后再转 入其紧后工序,而是分期分批的转入,这种方式称为交 叉作业。交叉作业可以缩短工程周期。如在图7—1中, 将工装制造分为两批,将一个工序分为两个工序d、g, 分别与紧后工序h 、k连接。
2018年11月20日星期 二7时5分1秒
14
工序代号 所需时间(天) 紧后工序 产品设计与工艺设计 a 65 b,c,d,e b 45 l 外购配套件 c 10 f 下料、锻件 工装制造1 木模、铸件 机械加工1 d e f 20 40 18 g, h h l
工
序
工装制造2
机械加工2
g
h
30
15
2018年11月20日星期 二7时5分1秒
-a -a, c c b, d,e
33
例3:某工程的工序一览表如下,试绘制网络图。
工 序 a b c d e f
紧后 工序 b,c d e f f --34
2018年11月20日星期 二7时5分1秒
例4: 工序 A B C D E F G H I
紧前 -- -- A B B C、 C、 E、 G D D F 工序 7 4 8 工序 4 6 6 7 5 9 时间
2018年11月20日星期 二7时5分1秒
20
b 45 c 10 a 60 d 20 f 18 g 30 k 25 l 35
3
1
2
4
6
7
8
图 7 — 1 2018年11月20日星期
二7时5分1秒
e 40
5
《管理学》第06章在线测试
![《管理学》第06章在线测试](https://img.taocdn.com/s3/m/3cdb2a7027284b73f24250fa.png)
《管理学》第06章在线测试《管理学》第06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59:44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1.将计划活动划分为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以及规划预算,这种分类标志是()A、按计划所涉及的时间B、按计划的表现形式C、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D、按计划的对象2、2.组织为实现长远目标而对其发展方向以及所需资源进行分配的总纲是指计划的什么部分()A、宗旨B、目标C、战略D、政策3、3.关于合理的计划期限的确定问题就体现在下述原理上()A、限定因素原理B、灵活性原理C、承诺原理D、改变航道原理4、4.改变航道原理是使以下工作具有应变能力()A、计划本身B、执行计划过程C、检查计划D、重新制定计划5、5.在目标管理制度里,完成目标主要靠对执行者的()A、监督B、信任C、强迫D、能力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1、1.计划工作就是()A、做什么(What)B、为什么做(Why)C、何时做(When)D、何地做(Where)E、何人做(Who)2、2.计划工作中的程序是指处理问题的()A、例行方法步骤B、办事手续C、方针D、时间顺序E、战略3、3.所谓限定因素是指()XXXA、妨碍目标得以实现的因素B、主要矛盾C、对实现目标起决定作用的因素D、不肯定因素E、计划许诺的内容4、4.在网络图中,确定作业时间的方法有()A、工时定额法B、盈亏平衡分析法C、线性规划法D、三点估计法E、决策树法5、5.按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划分()A、管理决策B、战略决策C、战术决策D、程序性决策E 、非程序性决策第三题、判断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1、1.预算作为一种计划,是以数字表示预期结果的一种报告书,也称之为“数字化”的计划。
07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讲解
![07计划评审方法和关键路线法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da9daed8856a561252d36fee.png)
2019/4/30
42
1
1
2019/4/30
2
A
E
D
B
4
C
F
3
A C B
2
D
3
F
4
G
5
E
5
G 43
五、绘制 PERT 网络图
绘制网络图的学习方法: 亲自画几个,从易到难,画几个之后,
就会知道其中的规律。
2019/4/30
44
例1:
工序 A B C D E F
G
HI
紧前工序 -- -- A B B C、D C、D E、F G
以纵轴展示计划项目,横轴展示时间刻度。
2019/4/30
5
2019/4/30
6
2019/4/30
7
2019/4/30
8
2019/4/30
9
甘特图(横道图)
横道图法的缺点:不能显示各工作之间的内在联 系和逻辑关系;不能清晰地显示影响整个工程的 关键因素。
2019/4/30
10
本章又叫网络计划技术:又称统筹法
2
1
3
1
2
2019/4/30
23
即一个工序用确定的两个相关事项表示,某两个相邻结点只 能是一个工序的相关事项。在计算机上计算各个结点和各个 工序的时间参数时,相关事项的两个结点只能表示一道工序, 否则将造成逻辑上的混乱。
如图1的画法是错误的,图2的画法是正确的。
a
c
1
2
3
a
c
1
3
4
b
图1
2019/4/30
完工,用一个始点、一个终点表示。若这些工序不能用一个
管理学部分知识点
![管理学部分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e13dc0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1.png)
1、管理--是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由管理者利用相关知识、技术和方法对组织活动进行决策、组织、领导、控制并不断创新的过程2、决策是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在多个备选方案中选择一个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3、计划是关于组织未来的蓝图,是对组织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目标和实现目标途径的策划与安排4、目标管理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目标管理(MBO)是一种鼓励组织成员积极参加工作目标的制定,并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自觉完成工作任务的管理方法或管理制度5、预算管理是一种计划思想的体现、是预测方法的运用、是一种控制手段;是一种转化为控制标准的数字化计划,是用财务数字和非财务数字来表明预期的结果6、组织设计设计清晰的组织结构,规划各部门的职能和权限,确定组织中职能职权、参谋职权、直线职权的活动范围,最终编制职务说明书。
包括:静态设计:职能设计、部门设计、层级设计;动态—组织运行制度设计:沟通系统设计、管理规范设计、激励设计7、组织文化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本组织特征的文化现象,是组织中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心理预期、行为准则、团队归属感以及工作作风等群体意识的总称领导:是一个在特定情境中,通过影响个体或群体的行为来努力实现目标的过程。
六个关键特质:内在驱动力、领导动机、诚实与正直、自信、认知能力,以及工作相关知识。
8、激励是组织诱发个体产生满足某种需要的动机进而促使个体行为与组织目标趋同的管理过程。
关键问题:“激励什么”;“如何激励”。
9、控制是指对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及其效果进行衡量和矫正,以确保组织的目标以及为此而拟定的计划得以实现。
从目的性、整体性、是一个过程、是通过监督和纠偏来实现的10、风险是指发生对组织不利事件的不确定性,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的大小。
1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与理解的过程,是在两人或更多人之间进行的在事实、思想、意见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
计划评审技术
![计划评审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9824a8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c5.png)
计划评审技术计划评审技术是指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计划进行全面、系统的审查和评估,以确保项目计划的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通过计划评审技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项目计划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和达成预期目标。
首先,计划评审技术需要明确评审的内容和标准。
评审内容包括项目目标、任务分解、资源分配、进度计划、风险管理等方面,评审标准包括合理性、可行性、有效性、完整性、一致性等要求。
只有明确了评审的内容和标准,才能有效地进行评审工作。
其次,计划评审技术需要合理确定评审的方式和方法。
评审可以采用专家评审、会议讨论、模拟演练、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方法可以包括检查、对比分析、逻辑推理、风险评估等手段。
选择合适的评审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全面深入地了解项目计划的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另外,计划评审技术需要建立健全的评审机制和流程。
评审应该在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进行,包括前期计划编制阶段、中期计划执行阶段和后期总结评估阶段。
评审流程应该明确评审的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评审工作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此外,计划评审技术需要重视评审结果的反馈和跟踪。
评审结果应该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反馈,明确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措施,跟踪评审结果的整改和落实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计划得到有效改进。
最后,计划评审技术需要注重评审的效果和价值。
评审不是为了评审而评审,而是为了提高项目计划的质量和效果,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和成功完成提供保障。
评审的效果和价值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和认可,为项目管理和实施提供有力支持。
综上所述,计划评审技术在项目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需要重视和加强。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评审工作,才能有效地提高项目计划的质量和效果,确保项目的成功实施和达成预期目标。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填空题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填空题](https://img.taocdn.com/s3/m/b50f980a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0f.png)
《管理学》学习指南与练习——填空题绪论1.2.3.,不仅因为它是现代微观经济活动选择的普遍形式,不仅因为这种组织形式数量众多、提供着大量鲜活的研究案例,而且也是历史发展的选择。
4.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企业经营范围不断扩展,技术进步的速度日益加快,5.可能帮助我们填补实践缺憾,在此基础上引发的思维沉淀也因而可以提升我们在直觉基础上判断的正确性。
6.学习和研究管理学,7.8.第一章管理导论1.2.3.4.5.6.本原理。
7.管理者在选择组织管理活动的过程中,,8.第二章管理理论的历史演变1.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是巴纳德。
2.韦伯提出的三种类型的权力,即传统型权力,个人魅力型权力,法理型权力。
3.巴纳德提出正式组织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是: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信息的沟5.赫伯特-6.与历史上的其他组织类型相比,7.组织再造、8.管理是一种思维方式,第三章决策与决策过程1.2.3.4.5.6.7.8.第四章环境分析与理性决策1.环境是由众多因素交错而成的整体,个大类。
2.3.4.在企业经营环境中,5.6.7.8.第五章决策的实施与调整1.2.3.4.5.6.作业计划。
7.8.按预算的内容,第六章组织设计(含第十六章组织变革内容)1.组织设计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2.系统的层级关系,并根据组织层级确定管理人员的权责。
3.4.的环境。
5.组织层级与组织幅度的反比关系决定了两种基本的组织结构形态:6.7.,以非理性为行为逻辑,受潜在的不成文规定约束的个体组成的集合体。
8.工作内容和性质【第16章】1.(略,超出考试范围)2.适应是一种非典型变革。
它分阶段缓慢进行,3.4.5.组织变革一旦启动就需要持续的动力,使得组织完成从过渡状态到未来状态的转变。
6.(略,超出考试范围),但仍然会遇到组织内外的各种障碍。
8.第八章组织文化1.2.3.依据组织文化对组织成员的影响力,4.从本质上讲, 是存在于组织内部的一种群体意识现象、意念性行为取向和精神观念。
专升本《管理学》第四章考点总结
![专升本《管理学》第四章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5a1a7e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f.png)
外部一般环境
行业环境
竞争对手
企业自身
顾客(目标市场)
迈克尔。
波特;发明了价值链模型; 企业的各种价值活动分为两类,基本活动(输入物流、生产作
业、输出物流、市场营销和销售、服务)、辅助活动(企业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管理、技术开发、
采购)
记忆技巧:输入物流、服务、生产,输出物流、服务销售,人源(人力资源)、采购、基础设施、搞技
术开发;
天一教材P104
总体环境;政治、社会、经济、技术、自然五个方面;
总体市场分析、市场细分、目标市场确定、产品定位
竞争战略计划迈克尔。
波特提出;竞争战略有三个: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成本集中
战略、差异化集中战略)
企业可供选择的战略类型:(天一教材P108)
外部分析
内部分析
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管理学之网络计划技术
![管理学之网络计划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19f0d9e7a58da0116d174919.png)
工期优化
网络优化一般包括 工期费用优化
工期资源优化
(一)网络计划调整与优化内容
一项好的计划,必须在保证项目质量和工期的 前提下,不仅能使项目总的费用支出及资源使用 不超出规定的范围,并尽可能节约,而且在项目 的各个阶段,都能使实际进度、费用资源得到有 效的保障和控制。
所以网络计划的调整和优化在项目管理中十分重 要,但又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一般来说,网 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工作包括时间分析、费用分 析和资源分析三方面的工作。
式中赶工时间是指谋活动的作业时间从正常状 态慢慢加以缩短,知道无法再缩短为止的时间, 该时间所需的费用为赶工时间。
例3、某项工程共有七项活动,其作业时间、费 用及费用变化率如表所示,该计划的简介费用 为每天10 000元,求直接费用之和最低的工期
时间费用优化表
活动 紧后 作业时间 费用(千元) 代号 活动 正常 赶工 正常 赶工
它是指该项作业最迟在什么时间结束,其大
小等于代表该项作业的箭线的箭头结点的最迟结 束时间。
即:T ijLF=TLj
4)作它业是的指最该迟项开作始业时最间迟(T应ij在LS)什么时间开始,其
大小等于代表该项作业的箭线的箭头结点的最迟 结束时间减去该项作业本身的作业时间。
计算公式为:T ijLS=TLj-Tij
2.结点时间参数的计算 1)结点最早开始时间(TiE) 其计算公式为:TjE=max{TiE+Tij}
2.结点时间参数的计算 1)结点最早开始时间(TiE) 计算公式为:TJE=max{TiE+Tij} 一般假定起始节点最早开始时间为零,其余节点最 早可能开始的时间按下式计算:
ET(j)={ET(i ) +t(i,,j )}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
![管理学原理名词解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a33861e24b35eefdc9d333b4.png)
名词解释1.程序化决策6-132答:程序化决策是指决策可以程序化到呈现出重复和例行的状态,可以程序化到制定出一套处理这些决策的固定程序,以致每当它出现时,不需要再进行重复处理。
2.组织结构7-151组织结构是组织中划分、组合和协调人们的活动和任务的一种正式的框架,表现为组织各部分的排列顺序、空间位置、聚集状态、联系方式和相互关系。
3.员工活性化9-198活性化是员工参与的一种高级形式,它意味着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员工在规定的限度内拥有做出决定和采取行动的知识、技能、职权以及意愿,同时,他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以及对企业的成功又有着高度的责任感。
4.组织变革三阶段10-210组织变革的过程可以看作有三个阶段,即解冻阶段、变革阶段和重新冻结阶段:解冻阶段就是要促使人们转变原有的观念和态度,消除形成这些观念和态度的原因或基础,让人们认识到变革的必要性,将阻碍变革的因素减至最少,鼓励人们接受新的观念,乐意接受变革;变革阶段,即开始实施变革。
变革将引入新的信息,新的结构,人们开始从另外的角度来认识问题;重新冻结阶段,新的状态需要加以冻结,这样才能使变革的成果得以保持。
5.运营预算18-392运营预算是指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基本活动的预算。
它主要包括销售预算、生产预算、直接材料采购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制造费用预算、单位生产成本预算、推销及管理费用预算等。
6.直线职权9-187答:直线职权是某项职位或某部门所拥有的包括作出决策、发布命令等的权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指挥权。
7.许诺原理4-97答:许诺原理是指任何一项计划都是对完成某项工作所做出的许诺,许诺越大,所需的时间越长,因而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小。
一般来说承担者的任务越多,计划工作的期限就越长,反之就会缩短。
8.扁平结构8-167答:扁平结构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宽度大的结构。
9.组织适宜性原理17-389答:组织适宜性原理,是指组织机构越是明确、全面和完整,设计的控制技术越是能反映组织机构中的岗位职责,也就越有利于纠正偏离计划的误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gue,通常称为PERT或PERT网络分析技术),最初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开发北极星潜艇系统中,为协调3000多个承包商和研究机构而开发的。
PERT网络是一种类似流程图的箭线图,它描绘出项目包含的各种活动的先后次序,标明每项活动的时间或相关的成本。
对于PERT网络,项目管理者必须考虑要做哪些工作,确定时间之间的依赖关系,辩认出潜在的可能出问题的环节,借助PERT还可以方便地比较不同行动方案在进度和成本方面的效果。
开发一个PERT网络要求管理者确定完成项目所需的所有关键活动,按照活动之间的依赖关系排列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以及估计完成每项活动的时间。
这些工作可归纳为:
1、确定完成项目必须进行的每一项有意义的活动,完成每项活动都产生事件和结果。
2、确定活动完成的先后次序。
3、绘制活动流程从起点到终点的图形,明确表示出每项活动及与其他活动的关系,用圆圈表示事件(even t s),用箭线表示活动(Activities),结果得到一幅箭线流程图,为PERT网络(PERT network)。
4、估计和计算每项活动的完成时间。
我们以乐观的时间(t0)表示在理想条件下完成活动所需的时间;以最可能时间(tm)表示正常情况下活动的持续时间;以悲观时间(tp)表示在最差的条件下完成活动所需要的时间。
则期望的活动时间(te)的计算公式为:
te=(t0+4tm+tp)/6
5、借助包含活动时间估计的网络图,管理者能制定出包括每项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日期的全部项目的日程计划,沿关键线路(Critical Path)的任何延迟需要引起特别注意,因为它将延迟整个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