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4e558d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dd.png)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一直是财务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
内部控制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公司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而股权结构则直接影响着公司内部控制的执行和效果。
在当今经济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公司在面临不确定性和风险的挑战时,内部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研究背景指出,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探讨的问题。
从公司的治理结构到股东之间的权利和责任分配,都可能对内部控制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公司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凸显,股权结构的变化往往会引发内部控制的调整和优化。
深入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不仅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风险,提升治理效率,还可以为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更加清晰的决策依据。
本文将从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具体影响、影响因素分析、影响路径和影响机制等角度展开探讨,为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理解和管理内部控制,提高企业治理水平,降低内部控制风险。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股东、管理层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在内部控制中的角色和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可以为监管部门提供管理政策制定的参考依据,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深入探讨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有助于提升企业治理水平,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企业与利益相关方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建立和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声誉具有积极意义。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深入探讨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内部治理机制和管理决策建议。
具体来说,我们旨在分析不同股权结构下内部控制的情况,揭示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因素,探讨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具体影响方式,并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路径和机制。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中股权结构的作用,为企业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和降低风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
![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fa8c9741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50.png)
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的分析研究与实际应用案例股权激励和内部控制,乍一听可能没什么关联,但其实两者之间是有紧密的联系的。
股权激励作为一种促进员工积极性的工具,通过让员工拥有公司股份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
而内部控制则是确保公司在正常运营过程中,能够规范操作、防范风险、提升效率的管理措施。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两者如何相辅相成,在实际的公司运营中发挥作用。
股权激励的核心目的很简单,就是让员工与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
当一个公司决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通常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激发员工的潜力,让他们更有动力去推动公司的长期发展。
特别是在一些快速发展的企业,员工的贡献和公司股价之间的关系直接挂钩,意味着如果公司成功了,员工的财富也能随着公司股价的上涨而增加。
这种关系就像是将个人利益和公司利益捆绑在一起,让员工更有动力去为公司的未来奋斗。
股权激励的模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就是股票期权和限制性股票。
股票期权让员工在未来以固定价格购买公司股票,这样员工如果表现好,公司的股价上涨,便能通过股票增值获利。
而限制性股票则是公司直接授予员工一定数量的股票,但这些股票会受到一定的限制,通常是需要在公司工作一定年限,或者完成某些业绩目标后才能完全拥有。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激励员工,不仅仅是短期的财务利益,还能够让员工把眼光放得更长远,关注公司长期的成长。
而股权激励之所以能够有效推动公司发展,是因为它帮助公司增强了内在的动力,使得公司内部的管理结构更加稳定,员工的归属感也更强。
与此相对应的,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这一切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石。
内部控制,简单来说,就是为了确保公司在运营过程中能够遵循既定的流程,避免出现管理漏洞或决策失误。
它包括财务控制、风险管理、合规性管理等等。
例如,财务控制部分就非常重要。
如果公司在实施股权激励计划时,财务管理不规范,可能就会出现资源浪费或滥用职权的现象,导致股东利益受损。
而风险管理方面,则需要公司建立一套完善的机制,防止公司面临股市波动等外部不确定因素的冲击。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70b890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67.png)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摘要】本文研究了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通过对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分散度与内部控制的关系进行探讨。
同时分析了外部环境对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股权结构的不同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产生不同的影响,影响公司的绩效表现。
结论部分综述了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启示和管理建议,为公司制定更好的内部控制管理策略提供了参考。
这些发现对于深入理解和改善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股权结构、内部控制、股东、股权集中度、股权分散度、外部环境、公司绩效、管理建议、研究意义1. 引言1.1 研究背景股权结构是指公司股东之间的所有权关系和对公司实际控制权的分配情况,是公司治理结构的核心内容之一。
内部控制是指公司内部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程序,以确保公司运营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保护公司资产、维护股东权益等目标的一种管控机制。
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股东的股权比例和控制能力直接影响公司的决策过程和内部控制执行情况。
当前,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股权结构的改革与完善成为热点问题。
目前对于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相关研究仍相对较少。
对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理解股权结构对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也有助于提升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本文旨在就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提升公司治理水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内部控制的影响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程度,揭示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分散度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外部环境对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影响,以及探讨内部控制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制。
通过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股权结构变化可能带来的风险和机遇,提高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进而提升公司的整体治理水平和绩效表现。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cb98c7e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f.png)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和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成为了投资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保护股东权益、防范经营风险、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制。
股权结构作为公司治理的基础,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分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可以分为集中型和分散型。
集中型股权结构意味着少数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而大部分股东权益受到限制。
分散型股权结构则意味着公司的控制权被分散到了众多股东手中,没有一个股东能够单独决定公司的发展方向。
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1. 集中型股权结构下的影响在集中型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中,由于少数股东拥有绝对控制权,他们有可能滥用其权力,消极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少数股东可能通过操纵财务报表、圈占公司资源、不当关联交易等方式侵害其他股东的权益,扰乱公司治理秩序,降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此外,集中型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往往以少数股东的利益为重,而忽视了其他股东的利益,导致公司治理不稳定,内部控制失去约束力,进一步降低了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分散型股权结构下的影响在分散型股权结构的上市公司中,股东没有足够的控制力,无法有效约束公司管理层的行为,可能导致内部控制的松散性。
由于没有一个股东能够单独决策公司的战略和重大决策,公司治理的效率可能降低,从而影响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此外,分散型股权结构下,股东间可能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导致公司内部控制的失效。
对公司的关键事务不能形成一致的意见,导致内部控制的效果降低。
三、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措施为了增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权力和责任的界定,提高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 强化股东权益保护:加强对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保护,提高投资者的信心和参与度,从而增强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效力。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上海家化案例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上海家化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0629bf4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f1.png)
股权激励的有效性研究——基于上海家化案例股权激励是一种管理制度,旨在通过向员工提供公司股票作为奖励来激励员工的行为,从而增加员工与公司的联系,提高公司的绩效。
上海家化(化妆品公司)是中国最成功和最著名的股权激励案例。
本文将探讨上海家化的股权激励计划,分析其有效性并提出相关建议。
上海家化的股权激励计划涉及对全公司的员工进行激励。
该计划在各个方面具有可操作性,并在一定程度上使公司获得了很高的经济效益。
首先,股权激励计划有助于吸引和保留高素质员工,并鼓励员工为公司创造价值。
其次,股权激励计划对于公司的长期发展也有重要作用。
股票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公司的财务表现,激励员工努力促进公司的股票价格上涨。
最后,股权激励计划还可以帮助公司与员工之间的双向沟通。
通过参与公司股权激励计划,员工可以更好地理解公司的经营战略以及公司的目标,从而更聚焦于公司目标的实现。
然而,股权激励计划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计划的有效性可能会受到股票市场的影响。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可能会导致员工对计划的信心下降,从而减少员工对公司的投入。
其次,存在员工的不同需求。
某些员工更注重短期利益,而某些员工则更注重长期稳定的收益。
由于股权激励计划注重激励员工长期努力,因此长期稳定的收益可能不符合某些员工的需求。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以提高股权激励计划的有效性。
首先,在执行股权激励计划时需要注意灵活性和多样性。
公司应该制定适合不同员工需求的激励计划,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员工的趋同行动。
其次,公司应根据股票市场波动性调整计划。
特别是在股票市场下滑的时期,公司应及时进行调整以减少员工对计划的不信任。
最后,公司应该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保持与员工的积极互动,并定期开展员工激励相关的宣传和培训,以提高员工对计划的参与度和理解。
总之,上海家化是一种成功的股权激励计划。
尽管计划存在一些缺陷,但是相比于传统的员工薪酬计划,股权激励计划具有更好的激励效果。
制定有效的股权激励计划需要公司将员工视为重要的资源,并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开展合适的计划。
《2024年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范文
![《2024年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e74158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80.png)
《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基于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性已成为企业稳健发展的关键因素。
其中,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是公司治理的两大核心环节。
股权制衡关注的是公司股东之间的权力分配与制衡关系,而内部控制则强调企业通过规范流程和制度来保障企业运营的效率和效果。
本文以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二、文献回顾与现状分析近年来,众多学者对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入研究。
股权制衡通过不同股东间的权力分配与制衡,有利于防范大股东侵占小股东利益、实现企业稳健经营。
而良好的内部控制则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及企业经营效率。
对于酿酒类上市公司而言,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企业需要通过合理的股权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来确保其稳健运营。
然而,在实际运营中,许多企业面临着股权结构不合理、内部控制失效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本文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以2008—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收集了相关公司的财务报告、公告、研究报告等数据资料。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探讨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四、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析(一)股权制衡的有效性分析合理的股权结构是企业稳健经营的基础。
在酿酒类上市公司中,股权制衡能够有效防止大股东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促进企业内部的权力制衡。
当多个股东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的关系时,能够有效防止企业内部出现“一股独大”的现象,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效率和经营效果。
(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析健全的内部控制是企业运营的重要保障。
通过对企业内部流程和制度的规范,内部控制能够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效果,降低企业经营风险。
在酿酒类上市公司中,健全的内部控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强投资者信心,从而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 郭颖【精品文档】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 郭颖【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ecca63f581b6bd97f19ea58.png)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硕士教育中心上海 201600)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
股权结构会对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制定以及有效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高管既是公司治理的直接执行者,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他们在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对其合理的激励手段能够解决股东与高管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因此,股权结构、高管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密切相关。
本文对目前内地上市的两家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股份、光明乳业进行案例分析,在实际控股人均为国有性质,从股权集中度及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乳制品企业中,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总体上较好;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要弱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在乳制品行业,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宣布后,短期内内控指数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最终又会上升,起到了完善以及建设的作用;并且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此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字:股权集中度;股权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Ownership Structure,Equity incentive and the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Cases On Public Companies Of Dairy Enterprises 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can af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Equity Structure can produce certain effect on rational formula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executives is not only the direct executo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ut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l control .For its reasonable incentives to sol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to a certain extent, can als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s a result, shares structure, executive equity incenti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List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land's two largest dairy companies - yili shares, bright shanghai case analysis, in the actual per capita holdings asstate-owned property, executives from the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equity incentive plan two aspects, th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are analyzed,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dairy products enterprise, the equity concentration lower enterprise, its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whole, the bette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s high, its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to weaker than equity more decentralized enterprise; In the bright industry, executives equity incentive plan announcement, internal control index downward trend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end, will rise again,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fecting and development; And equity is more dispersed enterprise this effect is more apparent. Key words:Ownership structure;Equity incentive;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提升经营业绩以及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
股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的影响研究
![股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3a3386d1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be.png)
股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的影响研究股权激励计划是指为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绩效而给予员工股权奖励的一种制度。
股权激励计划在上市公司的绩效和治理结构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上市公司绩效和治理结构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股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绩效的影响1.激励员工积极性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将员工的薪酬与公司股票挂钩,使员工的个人利益与公司的利益紧密相连。
员工在股权激励计划的激励下,会更加关注公司的整体发展和业绩增长,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促进创新和提高工作效率。
2.增强企业竞争力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帮助公司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参与企业经营。
这些优秀人才的加入和留住,会为公司带来更多的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进而提升公司绩效。
3.提高公司绩效股权激励计划可以有效地将员工个人利益与公司绩效挂钩,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员工的工作动力和责任感。
员工获得股权奖励后,会更加关注公司的发展和增长,主动参与公司经营决策和业务发展,从而提高公司的绩效。
4.促进股东利益最大化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将员工与公司股东的利益紧密结合,增加员工对公司长期发展的关注和参与。
员工通过参与股权激励计划,成为公司股东的一员,享有公司的分红和增值收益。
这可以有效地促使员工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相结合,从而更加积极地为公司创造价值,最大限度地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
二、股权激励计划对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影响1.增强公司治理的透明度和规范性股权激励计划通过奖励员工股权,将员工与公司股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增加了公司治理结构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由于员工成为公司的一部分股东,在公司治理中会更关注公司的运作和治理,提高对公司的监督能力,进而促使公司治理更加规范和透明。
2.促进公司治理的平衡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平衡公司内部的权力分配。
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员工成为股东的一员,可以与高层管理人员平等参与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增加了公司治理的平衡性。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伊利股份为例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伊利股份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854830c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d8.png)
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伊利股份为例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以伊利股份为例近年来,股权激励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激励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企业中。
股权激励通过将员工与公司股权挂钩,激励员工更好地为公司发展做出努力。
本文将以中国知名乳制品企业伊利股份为例,探讨股权激励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首先,股权激励能够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提升员工士气和工作积极性。
以伊利股份为例,该公司通过将优秀员工纳入股权激励计划,使其成为公司的“股东”,共享公司的发展成果。
这种股权激励机制激发了员工对公司的归属感,使员工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努力。
员工身为公司股东,将更加愿意为公司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智慧,从而提升整体绩效和企业竞争力。
其次,股权激励能够促进企业的创新与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在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
股权激励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潜力和创业精神,鼓励员工提出新的理念、新的业务模式,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
伊利股份在股权激励计划中设立了一定的分红机制,员工通过其贡献的成果与公司共同分享利益,产生更多创新和改革的动力。
此外,股权激励还能够提升公司的人才吸引力和人才留存率。
在当今高度竞争的人才市场中,优秀的员工是公司长期稳定发展的核心资源。
相比于传统的薪酬激励机制,股权激励更能够吸引并留住公司的核心人才。
伊利股份通过股权激励计划,可以向员工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薪酬体系,使其获得更多的回报,并与公司共同成长。
这种员工与公司共同成长的机制,有效地增强了员工对公司的忠诚度和留存意愿,为公司输送了源源不断的优秀人才。
然而,股权激励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股权激励需要公司在实施过程中合理制定激励计划,避免激励机制被少数人独吞,导致利益分配不均衡。
其次,股权激励计划存在一定的市场风险,如果公司的股票价格下跌,员工获得的回报也会相应下降,这可能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动力受到影响。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c6a9651eefdc8d376ee32b1.png)
中国农业会计 2018—1o 团
理论 研 讨
关系是股东通过多种契约建立起来 的联 系。魏海 明等 (2011) 研究股东关系对公 司产权分布的影响 ,发现前十大股东间的 关联关 系会改变股东间 的利益及股权集中度等。可 以认为 ,股 权结构 的关联性是不利于理想股权结构的建设 的 ,如果 前十 大股东存在关联 ,不利于股东 间的制约作用 ,无法约束第 一大
理论 研 讨
上市公 司股 权 结构 对 内部控 制 有 效性 影 响 的实证研 究 -- 72016-?-深 沪 两 #2908家上 市公 司 的 截 面 数 据 ,分 析 股 权 结 构 下 的6个 指 标 对 内部 控 制 有 效 性 的 影 响 , 实 证 结 果 表 明 :股 权 制衡 度 、年 度 内股 东 大 会 会 议 召 开 次 数 、股 东 大会 股 东 出席 比例 、高 管 层持 股 比例 与 内部 控 制 有 效性 显 著 正相 关 ,股 权 集 中度 、前 十 大 股 东是 否存 在 关联 与 内部 控 制 有 效性 显 著 负相 关 。
假设 1:股权集 中度与 内部控制有效性“倒u型”相关 。 2.股权制衡度 。近年来 ,股权制衡逐渐走进 了人们 的视 野 ,被视为一种新 的治理机 制 ,也 已经引发 国内外广泛学者的 关注 。林 钟高 、储姣娇 (2012)研究 了内部控制在股权结构与盈 余质量之 间的传导效应 ,表明股权制衡度越高 ,内部控制有效 性越高 。陈国 民等(2016)研 究股权制衡度 与内部控制 的关系 , 发 现 股 权 制 衡 度 与 内部 控 制 是 正 相 关 关 系 。大 量 的研 究 表 明 , 在合理 限度 的前提下 ,公 司价值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股权制衡 度 ,随着股权制衡程度的提高公司价值也会提 高。根据以上分 析 ,可 以提 出 : 假设2:股权制衡度与 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3.前十大股东是否存在关联。从 契约论 的角度 出发 ,股东
《2024年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范文
![《2024年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94956a2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79.png)
《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在现今的企业治理环境中,股权制衡作为重要的公司治理机制之一,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深远的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其作用机制和实际效果,以期为企业优化内部治理结构、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股权制衡的概念及作用股权制衡,是指公司内部不同股东之间形成的股权比例关系,通过相互制约和平衡,达到对公司管理层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的目的。
股权制衡有助于减少单一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降低企业内部的权力过度集中现象,从而有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义及重要性内部控制有效性是指企业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对企业运营活动的有效控制。
有效的内部控制对于企业防范风险、提高运营效率、保障财务报告的准确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四、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一)股权制衡与监督机制股权制衡通过形成多元化的股东结构,使得不同股东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和监督的关系。
这种监督机制有助于发现和纠正企业内部的问题,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例如,当某一股东的行为可能损害企业利益时,其他股东可以通过制衡关系对其进行制约,从而保护企业的整体利益。
(二)股权制衡与决策效率股权制衡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效率和科学性。
在股权制衡的企业中,不同股东之间的利益诉求得到平衡,使得企业在制定决策时能够综合考虑各方利益,避免单一股东的决策偏误。
这有助于企业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三)股权制衡与风险管理股权制衡有助于企业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在股权制衡的企业中,不同股东之间相互监督和制约,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企业面临的风险。
此外,股权制衡还有助于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提高风险应对能力,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五、实证研究通过对多家企业的实证研究,我们发现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具体表现为:股权制衡的企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执行和改进方面表现更为优秀;同时,这些企业在风险管理和决策效率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水平。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be9adc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7.png)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股权结构是指公司所有的权益性质和范围,包括股东所拥有的各种权利和义务。
上市公司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其股权结构对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通过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旨在找到一种更好的方法,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保障上市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一、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股权集中度、股票流通性以及股权投资者结构等方面。
其中,股权集中度是影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重要因素。
股权集中度越高,意味着公司的控制权越集中,这会对公司的内部控制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股票流通性对股权结构的影响也比较大。
如果股票流通性较差,会导致股东难以抛售自己的股票,从而造成股权价值降低,同时也会导致公司的内部控制难以实施。
最后,股权投资者结构也会对股权结构产生影响。
如果公司股东中存在多数股东时,这些股东往往可以影响到公司的战略决策,从而影响公司的运营效率和内部控制有效性。
二、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以下方面的影响:1、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股权集中度越高,控制集团对公司的控制就越强,公司内部的分权和监督机制越弱,从而使得公司的内部控制相关政策和规定难以实施。
同时,这会使得公司内部的人员被迫向控制集团迎合,从而影响内部控制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2、股票流通性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股票的流通性越高,股东的持股比例越低,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也就越容易建立。
如果股票流通性差,公司股东难以计划自己的股票实施财务收购,从而就无法实现对公司的有效控制,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和运作。
3、股权投资者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股权结构中存在多数股东时,多数股东往往掌握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对公司的战略方向和运营模式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比如多数股东可能会从事竞争性业务或以自己的利益为先,这会引起股东之间利益的冲突,使公司内部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影响公司的稳定运营和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
《2024年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范文
![《2024年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5749e94e53d380eb6294dd88d0d233d4b14e3fd1.png)
《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在当代公司治理中,股权结构被视为决定公司治理效率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股权制衡作为一种重要的股权结构形式,其在企业治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式,深入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二、股权制衡的概念及特点股权制衡,指的是公司内部不同股东之间所持有的股份比例相对均衡,无一方股东能够单独控制公司决策的局面。
这种股权结构的特点在于其分散性,可以有效避免单一股东对公司的绝对控制,从而降低公司治理中的风险。
三、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定义及重要性内部控制有效性,主要指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在实现企业目标、保障资产安全、提高运营效率等方面的实际效果。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企业的稳健运营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一)正面影响1. 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股权制衡可以使得公司内部形成多方面的利益制约和监督机制,有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从而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2. 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在股权制衡的背景下,公司决策需要各股东之间的协商和妥协,这有助于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
3. 防范内部腐败和风险:股权制衡可以制约单一股东的行为,防止其利用职权进行腐败和风险行为,从而保障企业的稳健运营。
(二)负面影响然而,股权制衡也可能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例如,过于分散的股权结构可能导致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加剧,影响公司的决策效率。
此外,若各股东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机制,可能导致公司治理出现混乱,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五、实证研究为了进一步探讨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我们进行了实证研究。
通过收集多家企业的数据,分析其股权结构和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即,股权制衡程度较高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有效性也相对较高。
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案例分析
![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基于成长期与成熟期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6f35fe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e.png)
摘要股权制衡是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股权结构,以及股权制衡究竟会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何种影响,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争论的热点问题。
究其原因是在讨论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时未结合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这一变量。
成长期的企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成熟期的企业发展速度放缓,因此忽略企业生命周期而考虑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其结论是难以统一的。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文在讨论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这两者的关系中添加了生命周期这一纵向变量,将案例企业按照所属生命周期进行划分,并选择成长期与成熟期这两个阶段作为研究对象。
为了更好的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本文利用规范分析法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指数评价体系,内部控制指数评价体系共涉及三个层级五个目标以及十二个指标,包含基础层级、经营层级与战略层级,并通过十二个指标综合评估得出内部控制有效性指数。
本文以青岛啤酒为案例企业,通过对比分析青岛啤酒股权制衡关系在成长期与成熟期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不同影响以及影响方式,得出如下结论:股权制衡在成长期会促进企业内控有效性的提升,在成熟期则能有效保持内部控制有效性;股权制衡的结构能够促进企业在资产安全目标、经营目标以及战略目标方面的实现程度,而对企业合规目标以及报告可靠性目标的实现促进效果不明显。
根据案例分析结论,本文提出如下建议:界定生命周期,优化股权结构;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完善内部控制。
为企业提升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新的角度与思路。
关键词:股权制衡,内部控制有效性,生命周期IAbstractWhether 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is an great way for corporate, and what effect equity 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will have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are all the hot issues in the theoretical circle.The reason is that when we discuss the impact of 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we do not consider the life cycle of enterprise development.The growing enterprise is in the stage of fast development,while the development speed of the mature enterprises is slowing down.Therefore,it is difficult to unify the conclu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internal control for ignoring the enterprise life cycle.Based on this background,this paper adds the vertical variable of life cycle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and divides the case company according to its own life cycle,and chooses the two stages of growth and matur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In order to better measur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this paper uses the normative analysis method to establish a target oriented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index.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internal control index involves three levels,five objectives and twelve indicators,including basic level,business level and strategic level.The effectiveness index of internal control is obtained throug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welve indicators.This paper takes Qingdao beer co.LTD as a case study.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different influences and ways of influence of the 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of Qingdao beer co.LTD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growth and maturity period,it comes to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can promot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growth period,and effectively maintai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in the maturity period;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 structure can promote enterprises the achievement degree of asset safety objectives,business objectives and strategic objectives,and it is not obvious in terms of the promotion effect on the realization of enterprise compliance objectives and reporting reliability objectives.According to the conclusion of case analysis,this paper comes to thefollowing suggestions:define the life cycle,optimize the ownership structure,and improve the internal control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nterprise life cycle. It provides a new angle and thinking for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Key words:Check-and-balance Ownership,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Enterprise Life Cycle目录第一章引言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2)1.3研究内容 (3)1.4研究方法 (4)第二章理论背景回顾 (5)2.1股权结构的相关研究 (5)2.2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研究 (6)2.3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 (6)第三章研究设计 (9)3.1案例选取 (9)3.2数据来源 (9)3.3指标度量 (10)3.3.1股权制衡 (10)3.3.2内部控制有效性 (11)第四章案例介绍与分析 (17)4.1案例介绍 (17)4.1.1公司介绍 (17)4.1.2股权结构的介绍 (17)4.1.3成长期与成熟期的划分 (19)4.2案例分析 (20)4.2.1股权制衡对基础层级的影响 (20)4.2.2股权制衡对经营层级的影响 (25)4.2.3股权制衡对战略层级的影响 (27)4.2.4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对比分析 (30)第五章研究结论、建议与局限性 (34)5.1研究结论 (34)5.2政策建议 (34)5.2.1界定生命周期,优化股权结构 (35)5.2.2根据企业生命周期特点完善内部控制 (35)5.3研究局限与展望 (36)参考文献 (37)致谢 (40)第一章引言1.1研究背景近日,华信证券因舞弊等多种原因被证监会撤销全部业务许可证书,以及獐子岛的扇贝多次“跑路”事件的发生,使得公众对财务信息的真实性以及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出了大大的质疑。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a0130e35ce2f0066f53322fb.png)
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用上市进行股权融资从而获得大量的资金,与此同时还可以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在市场的竞争中充分发挥管理方面和制度方面的优势,在这一情况下就突出了企业内部控制对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我国上市公司也在逐步完善他们的内部控制体系,对于公司的内部控制也有了一定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可以帮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营效率,保护广大投资人的其他相关利益。
目前已经有大批的国内外的案例证实,公司内部控制之所以会失效通常是因为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出现了一些问题。
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通过对公司股权结构做进一步的优化与发展,更好的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内部管理,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2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情况及其内部控制有效性概述2.1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含义及其类型股权结构指的是在企业的股本中有不同属性的股份存在,股本的占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之间存在的关系是:公司治理是在股权结构的基础上展开的,股权结构的一大基本实施形式就是公司治理结构。
当公司在股权结构方面存在差异时,公司的内部组织结构也会存在差异,最终使得不同公司有着不同的治理结构。
我国上市公司常见的三种股权结构类型分别是:集中型、分散型、制衡型。
分散型指的是:公司没有大股东存在,各个股东的持股比例都在10%以下;集中型指的是:公司的绝对控股股东拥有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份,在公司中有者绝对的话语权;制衡型的情况是:这时的公司里存在较多的相对控股股东,同时还有部分大股东存在,持股比例一般保持在10%~5%之间。
第一大股东在公司中不会有绝对控制权,一般要与其他股东们合作,股东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制约的情况。
2.2 内部控制有效性简述内部控制有效性其实到现在也没有一个的具体概念,这一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问题,很多学者关于内部控制的具体理解是不太一致的。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基于行业市场竞争的视角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基于行业市场竞争的视角](https://img.taocdn.com/s3/m/fbf823170242a8956aece4c6.png)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研究——基于行业市场竞争的视角摘要: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自我制约和自我调节的内在机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本文主要从行业市场研究结果证明了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明显,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程度下存在差异,所以企业的内部控制在实施上产生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并且公司股权制度是否健全,也会给内部控制是否有效产生一系列影响。
得出研究结论为: 研究结果证明了股权结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明显,在不同的市场竞争程度下存在差异,关键词:股权结构;内部控制有效性;行业市场竞争一、绪论从我国的资本市场发展来看,已经基本实现了股权的改革,但是对于股权结构的进一步改革的呼声依旧很强烈。
内部控制在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与企业自身的制度安排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进一步研究企业内部控制,还要综合考虑企业外部环境等因素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这样,可以为企业科学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寻找到合适的环境,同时,为了适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势必也将针对性的对内外部环境进行优化,能够进一步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契机和便利。
本文通过股权结构作为企业的内在基础,引入市场竞争因素,从内生性的视角对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分析。
股权结构是否是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市场竞争对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有何影响以及如何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能更进一步为中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调整,股权分置改革,内部控制有效性因素,公司绩效等提供进一步的政策建议。
内部控制理论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其发展阶段分为四个,分别是内部牵制、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系统和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而在股权结构对内部有效性的影响机制中,大多数学者都没有考虑到行业竞争的区别,陈晓、江东(2001)对不同的股权结构下,上市公司所实现的业绩展开探究,不同类型的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发挥的作用是“状态依存”的,即在不同的行业中,股东行使所有权的动机和特征有所差异。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bcc6645964bcf84b9d57bdb.png)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源自于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失效的关注,始于对国内外内部控制建设面临问题的思考,本文以两权分离理论、现代产权理论和公司治理理论为基础,发现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的关系为:股权结构是内部控制制度安排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是股东权益维护的工具;深入分析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机理,进一步发现股权结构从股东对经营者、经营者对管理者和管理者对员工三个层面决定着控制的有效性。
然后本文运用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对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进行刨根问底式的深层探究。
本文沿着结构—行为—有效性的逻辑思路,首先对不同股权结结构下内部控制主体行为进行分析。
立足于中国资本市场的特殊制度背景,依托动机理论,从内部控制行为主体的权利失衡问题入手,分析了不同股权结构下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动机选择。
而且构建包含内部控制系统的董事会与总经理的长期博弈模型,依莫里斯—霍姆斯特姆条件,发现董事会与总经理的帕累托最优风险分担和帕累托最优努力水平很难实现,但董事会可以设计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满足激励契约,来达到双方期望的最大效用。
接着,通过对国内外内部控制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归纳分析,提炼整理出内部控制的本质功能是风险控制,内部控制与公司管理的制度性关联相结合,产生了其衍生功能,即战略导向,从而构成现阶段内部控制的功能体系。
借鉴目标功能系统模型的思想,本文提出双维视角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风险控制+战略导向。
并以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整体评价,结果显示普遍偏低。
然后,采用比较分析法,对不同绩效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情况进行差异检验,发现高绩效公司的内部控制有效性未必高。
至此,文章进入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分析阶段,通过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很大,除了创新导向外,与各功能均有条件的显著性相关,但作用不尽相同。
第一大股东性质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与合规性风险控制显著负相关,即国有控股公司有较低的合规性风险控制。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60663bd9ec3d5bbfd0a747a.png)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实证研究近年来,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光大证券的乌龙指以及“毒胶囊”事件都显示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失效,激发了理论界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热潮,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是其重点。
另一方面公司治理问题已经成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的关键问题,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而股权结构在公司治理结构的形成中起着基础作用,决定公司控制权的分配,基于此本文也将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研究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
采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方式试图找到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具体影响。
本文首先对前人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和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的影响方面的文献做了简单的梳理与述评,再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结合内部控制目标找到了衡量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方法。
其次从理论上分析了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从公司治理的角度找到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理论基础: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安排的基础,而公司治理是内部控制有效执行的制度环境,最终股权结构从股东对经营者的控制、经营者对管理层的控制、管理者对员工的控制三方面制约和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然后根据理论,把股权结构的相关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内部控制有效性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深市主板A股上市公司2013年的数据进行了相关实证检验,其结论为: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正相关关系;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性质不能显著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高管持股激励在我国还未发展到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的阶段。
最后根据实证结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内部控制自身建设和股权结构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措施以整体提高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水平,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本文是从众多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中,选择股权结构进行研究,能够使我国上市公司从调整股权结构方面入手,优化公司股权结构,为上市公司建设内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国家及相关政府监管部门等也可以依据其采取适合我国上市公司发展的政策措施,共同促进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推动我国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
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_基于2008_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
![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_基于2008_2010年酿酒类上市公司的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3bf4af0ba0d4a7302763a52.png)
( 一) 股权制衡与公司治理 依据 La Porta et al. ( 2002) 的界定,制衡股东的持股比例不得低于 10% ,因为持股比例在 5% - 10% 之间的制衡股东具 有一定的监督动机和能力,但制衡控股股东的作用比较小,除非还存在持股比例在 10% 以上的制衡股东①。 多数学者认为股权制衡可能会带来公司治理改善和业绩提升。如徐莉萍等 ( 2006) 考察了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情况 及其对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和经营绩效之间有着显著的正向线性关系,且在不同性质的控股股东中 都是存在的,但是不同性质外部大股东的作用效果有明显差别,其在不同性质控股股东控制的上市公司中的表现也不尽一 致。 当然,股权制衡也有可能导致公司治理恶化。如赵景文、于增彪 ( 2005) 也发现股权制衡公司的业绩低于一股独大公 司。朱红军、汪晖 ( 2004) 在考察宏智科技后发现,民营上市公司股权制衡模式会带来企业控制权的争夺和公司治理的下 降。汤谷良、戴璐 ( 2006) 基于 “武昌鱼” 的案例分析发现,即使股权制衡公司不存在控制权争夺,外部治理环境的基本 状况没有改变,两个或多个大股东的共存不必然带来公司治理的改善。 而涂国前、刘峰 ( 2010) 研究整合了关于不同性质的制衡股东所具有不同的制衡效果,认为制衡股东性质是比持股比 例、股权集中度更为重要的因素之一。根据其分组统计结果显示国有股东制衡公司更可能被掏空、业绩也最差,民营股东 制衡公司被掏空最少,但业绩不如一股独大公司。 已有研究可以总结出: 在中国特殊的制度背景下,股权集中并没有在公司治理中发挥很好的作用,控股股东的掠夺加 剧、大股东和中小股东之间的第二类代理冲突加重,控股股东普遍存在通过 “隧道” 途径转移公司资源、损害中小股东的 利益行为。而单纯的股权制衡如果不考虑控股股东和制衡股东性质差别,不能带来公司治理和业绩的提升。因此,股权制 衡是否能对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对企业价值和业绩提升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进而完善和提高企业 内部控制有效性,关键还在于考察制衡股东性质及其制衡效果。 ( 二)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和后果 对内部控制有效 性 影 响 因 素 的 考 察,国 外 学 者 通 过 实 证 发 现 公 司 成 立 时 间、财 务 状 况、业 务 复 杂 程 度 是 主 要 因 素 ( Doyle et al. ,2007) ; 国内学者张颖、郑洪涛 ( 2010) 通过问卷调查也得到相似结果,发现发展阶段、资产规模、财务状 况、企业文化会对其有所影响,而股权集中度、实际控制人性质和审计委员会有效性是三个重要的因 素。吴 益 兵 等 ( 2009) 认为规模、盈利能力、经营活动的复杂状况及企业的成长性是影响内部控制的因素,而在控制这些因素基础上, 控股股东性质、股权集中度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等指标会影响内部控制质量水平,股权过于集中将弱化企业内部控制质 量。杨有红等 ( 2011) 认为市场化程度、法律环境、股东性质差异对内部控制披露具有解释作用。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后果的考察,国外学者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公司应计质量更低且有更多的异常应计,还发现这 类公司特异性风险、系统风险以及权益成本更高 ( Ashbaugh - Skaife et al. ,2008) 。国内学者张川等 ( 2009) 发现内部控 制制度有效执行和实施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 杨玉凤等 ( 2010) 研究发现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对显性代理成本的抑制 作用不显著,但对隐性代理成本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对内部控制信息披露后果的考察,张龙平等 ( 2010) 认为内部控 制鉴证提升了会计盈余质量; 林斌、饶静 ( 2009) 研究表明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披露是为了向市场传递真实价值信号。林钟 高等 ( 2009) 在综合国内外信息披露研究成果,特别选取股权集中度、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高级管理层持股比例等几个 指标来考察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关系。 而股权性质 ( 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关系) 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张先治、戴文涛 ( 2010) 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股 权结构和内部控制的关系 ( 从国有控股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入手) ,得出了国有控股负向影响内部控制、股权集中度负 向影响内部控制的实证结果。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30410e6a8114431b80dd800.png)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股权制衡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研究作者:杨帆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6年第4期杨帆(碧艾吉(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天津 300203)摘要:本文通过对五粮液酒业股权改制始末的分析,从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两个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二者在公司内部存在的必要性,发现了股权制衡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存在一定的倒U型关系。
关键词:内部控制;股权制衡;上市公司中图分类号:F234.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6)10-0075-02收稿日期:2016-03-10作者简介:杨帆(1988-),女,汉,天津人,本科学历,干部,服务部经理,主要从事服务管理。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股权制衡作为一项新的国内公司治理机制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黄祖辉和孙永祥[1]通过研究发现制衡型股权结构,总体上对公司内部控制的发挥具有促进作用。
黄渝祥[2]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存在的掠夺行为会被股权制衡进行限制,进而起到保护投资者利益,达到良好的内部控制效果。
施东晖[3]也指出如果公司存在1到3名大股东,由于出现与第一大股东相抗衡的股东,并能制衡于第一大股东,公司的盈利利润和投资者利益能够得到较好的收益。
二、相关文献综述1.股权制衡与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张先治、戴文涛通过问卷调查研究股权制衡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从国有控股和股权集中度两个方面入手,得出了国有控股负向影响内部控制、股权制衡正向影响内部控制的实证结果[4]。
方红星、金玉娜验证通过内部控制报告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度量[5]。
2.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Skaife研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问题的公司,公司会存在异常的治理情况[6]。
国内学者张川等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执行和实施对公司业绩有显著正向作用[7]。
梁杰和赵卿通过研究认为,企业对内部控制有关信息的披露情况受到股权集中度、管理层持股比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三、研究过程1.样本选择五粮液集团有限公司1997年,经国家证监会批准,该公司于 1998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股权结构、股权激励对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研究——基于上市乳制品企业的案例分析郭颖(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审计硕士教育中心上海201600)摘要:企业内部控制的不断完善与公司治理水平的提升是密切相关的。
股权结构会对内部控制是否能够合理制定以及有效执行产生一定的影响。
上市公司的高管既是公司治理的直接执行者,又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制定者,他们在企业内部控制开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对其合理的激励手段能够解决股东与高管层之间委托代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因此,股权结构、高管股权激励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密切相关。
本文对目前内地上市的两家规模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伊利股份、光明乳业进行案例分析,在实际控股人均为国有性质,从股权集中度及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实施两个方面,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进行了分析,初步得出结论:乳制品企业中,股权集中度较低的企业,其内部控制总体上较好;股权集中度较高时,其内部控制有效性要弱于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在乳制品行业,高管股权激励计划宣布后,短期内内控指数呈现下降的态势,但最终又会上升,起到了完善以及建设的作用;并且股权较为分散的企业此作用更为明显。
关键字:股权集中度;股权激励;内部控制有效性;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of Ownership Structure,Equity incentive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Cases On Public Companies Of DairyEnterprisesAbstrac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can affect corporate governance level. Equity Structure can produce certain effect on rational formulation and effective implementa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The executives is not only the direct executor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but an internal control system. The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internal control .For its reasonable incentives to solve the principal-agent problem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senior management, to acertain extent, can also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internal control. As a result, shares structure, executive equity incentive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Listed in this paper, the mainland's two largest dairy companies - yili shares, bright shanghai case analysis, in the actual per capita holdings as state-owned property, executives from the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and equity incentive plan two aspects, the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nal control are analyzed, a preliminary conclusion: dairy products enterprise, the equity concentration lower enterprise, its internal control on the whole, the better; Ownership concentration is high, its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 to weaker than equity more decentralized enterprise; In the bright industry, executives equity incentive plan announcement, internal control index downward trend in the short term, but in the end, will rise again,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erfecting and development; And equity is more dispersed enterprise this effect is more apparent.Key words: Ownership structure; Equity incentive; Internal control effectiveness一、引言内部控制是现代企业提升经营业绩以及降低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
2008年6月,国家五部委联合颁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提出了中国的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
2010年4月,五部委又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以及其配套指引,该套指引于2011年1月1日起,分批次在上市公司内强制执行,并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随着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内部控制在我国的地位也日渐凸显。
目前,我国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较为成普遍,股权集中度是较为常见的因素之一。
较多的学者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负相关。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大,大股东或控股股东对公司的控制权越大,大股东很可能违反内部控制规定对上市公司进行掏空,侵占中小股东财富。
再加上我国监管机制还存在缺陷,造成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低下。
本文将在结合理论基础与较为成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立足于乳制品企业,探讨股权集中度是怎样影响此类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
此外,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在最大限度的激发经营者积极性的同时降低代理成本也是目前委托代理关系中的核心问题。
我国自2005 年在上市公司中进行了股权分置改革,上市公司股权按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学者普遍认为对高管实行股权激励的时机已经来临。
针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有着怎样的影响的研究目前较为缺乏。
本文也会立足于乳制品企业,对这一计划的实施对内部控制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二、文献综述(一)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COSO将“有效控制”定义为:企业能否可靠的实现其目标取决于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合理保证企业目标的实现。
目前对内控有效性研究多集中在影响因素的分析之上,股权集中度是较为常见的影响因素之一。
对于此因素的分析,目前大致有三类观点。
第一类观点认为,企业股权集中将弱化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吴益兵等( 2009) 张先治等( 2010) 李志斌(2013))。
林钟高(2012)也认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内部控制水平越低。
在公司股权集中的条件下,大股东有动力和能力影响管理层的组成和监督管理层决策,从而有效解决了分散股权下的管理层代理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控股股东与中小投资者之间的代理问题,即第二类代理问题,大股东利用手中的控制权,追求控制权私利、损害公司价值,尤其是当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时,控制权侵占效应尤为显著大股东为了获取更多的利益很容易限制内控制发挥作用。
第二种观点认为股权集中度与内部控制有效性呈现倒U型关系(张颖等(2010)杨星(2013)李清(2013))。
随着股权提高,内部控制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特征。
当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时,管理者与股东之间的冲突体现得更为明显,管理者为了牟取私利和在职消费可能会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而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进一步增加达到相对控股或者绝对控股的时候,大股东与中小股东的冲突成为公司治理问题的核心,会削弱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第三种观点则认为,股权集中度越高其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有一定的正向作用(徐莉萍2006,刘斌2010)。
股权集中度越高,对控股股东基于控制的公共利益所产生的正向激励也就越高,控股股东也就越有可能保持对公司经理层的有效控制;相应的控股股东“掏空”上市公司的边际成本就越高,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控股股东为追求控制的私有利益而使全体中小股东的利益遭受损害。
(二)上市公司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目前对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的影响研究较少。
王书珍(2009)通过对截止2006年底实施股权激励的9家上市公司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结论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施可以促进内部控制的建设。
程诚(2010)通过选取2006一2009年实施高管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得出结论认为,高管股权激励制度若没有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结果不仅达不到激励高管的正面效应,还会加大公司的财务和经营风险。
关于高管薪酬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相对较多。
张新玲(2012)认为内部控制与高管薪酬业绩敏感性有正相关性。
内部控制制度越完善,就会更多的约束高管的自利行为,促进公司业绩的发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高管进行有效的激励。
覃蕾蕾(2011)认为前三名高管薪酬总和与内部控制有效性正相关。
也有部分学者认为其之间的关系不显著。
张先治(2010)采用调查问卷方法,通过对国内一些内部控制专家、负责内控的企业高管等的调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比例对内部控制的影响相对较小。
三、案例分析(一)案例选取2009年,随着三鹿奶粉事件的爆发,中国乳制品加工业引发了一场“大地震”。
三鹿奶粉从此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此后,乳制品行业频繁地暴出添加剂事件,涉及食品安全的乳制品行业逐渐变为了国人关注的焦点,这也让人们不由得将目光转向了此类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本文研究的两个案例——伊利股份、光明乳业是内地上市的乳制品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两家。
两家公司在实际控股人同为国有性质的背景下,股权集中度呈现出不同分布的特征,并且两家公司均进行了高管股权激励计划。
在此背景下,对乳制品行业中股权集中度、高管股权激励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探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二)案例基本信息1 伊利股份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是由其前身呼市回民区合作奶牛场发展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