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八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第三节_工业_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第三节工业(公开课教学设计)
澄迈中学黄玲玲
教学目标:
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生产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民生活的关系;
2、能用图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分析工业基地的形成和发展的条件;能绘制一些简单工业产品的生产联系图;能用图分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多依附于大城市,具有大分散、小集中的分布特点。
3、通过学习我国工业的发展变化,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1. 工业及其重要性。
2. 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学难点: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学方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工业及其重要性和我国工业的分布
教学过程:主要问题设计
第一课时
[讲授新课]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观察图4.20:张梦的家,找出家里的工业产品。(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1. 什么是工业?
以汽车为例来分析工业的一般生产过程。引导学生读图4.17,分析以下问题。
①.汽车生产有几个阶段?(三个阶段:开采铁矿石、冶炼钢铁、生产汽车)
②.各阶段的生产原料是什么?前后生产阶段有何联系?(后一阶段所用的原料是前一阶段的产品,即前一阶段的生产是为了后一阶段的进行,生产是有计划性、针对性地生产,而非盲目生产)
③.铁矿石是来自于什么地方?(自然界)生产汽车对铁矿石进行了几次加工?(两次)
④.汽车的生产反映了工业生产过程中具有哪些特点呢?(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
总结:工业生产:原材料→加工→再加工
2.工业部门——重工业、轻工业
判断以上所涉及到的工业部门,哪些为重工业,哪些为轻工业。
轻工业:家具加工、食品加工、面粉加工、食油加工。
重工业:电力工业、钢铁工业、木材加工。
3.课后活动
①.仔细观察我们的家,它就像一个工业产品的“展览室”。看看张梦同学的家,了解对沙发这种工业产品的“追根溯源”(图4.20)
②.张梦同学的家里还有哪些工业产品?任选其中一种,参照沙发的例子,对它“追根溯源”。学生练习:依照“家具厂沙发的生产联系图”做电视机、灯具、餐桌、面包的生产联系图。
(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1.工业有哪些作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读图课本图4.21“我国工业的分布”分析:
提问:①.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工业基地,哪儿稠密?哪儿稀疏?(东部稠密、西部稀疏)
②.全国重要工业城市都沿什么分布?(铁路线)
京广线上的重要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石家庄、郑州、武汉、长沙、广州等)
京沪线上的工业城市有哪些?(北京、天津、济南、徐州、南京、无锡、上海等)
陇海—兰新线上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郑州、西安、兰州、乌鲁木齐)
③.兰州、包头、西安、郑州、济南这几个工业城市除靠近铁路线外,还有什么共同点?(都靠近黄河)
④.长江沿线重要的工业城市有哪些?(重庆、武汉、南京、上海等)
⑤.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这四个地区是我国工业中心分布最密集,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核心区,是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这四大工业基地在空间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沿海分布)
沿海分布工业分布有什么好处?(便于利用廉价的海上运输,运输原料和产品)
(引导归纳)通过以上读图,分析影响我国工业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什么?(交通)
交通的影响使我国工业分布呈现出什么趋势?(沿河、沿海、沿交通线)三、课后活动:阅读图,认识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1.阅读图4.21,观察我国主要工业中心的分布。(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找出我国沿海地区主要的工业中心。(沈阳、北京、天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广州)(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2)沿长江从上游到下游,找出我国主要的工业中心。(重庆、武汉、南京、
上海)
2.阅读图4.22,说出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分布的情况。(小组合作代表发言)
(1)比较我国人均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心的分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工业分布区,人均工业总产值高。)
(2)比较内蒙古自治区(2010年人口数为2472万)和山东省(2010年人口数为9588万)工业总产值的差异。(山东省的工业总产值比内蒙古自治区的高。)
[课堂小结]请同学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节工业
一、工业及其重要性
工业生产:原材料→加工→再加工
二、我国工业的分布
我中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国
工
业沿海多,内陆少
的
分
布长江下游多,上游少
课后作业练习:《地理填充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