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合集下载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案例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案例

环保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课堂案例引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大,地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和资源压力。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丰富的案例,向学生介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并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维。

本文将探讨一些适合在高中地理课堂上使用的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案例。

案例一:城市垃圾处理与回收城市垃圾处理是一个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城市垃圾处理和回收的案例,如北京的垃圾分类和回收系统。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这个系统的原理和运作方式,并引导学生分析这种系统对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生可以了解到通过垃圾分类和回收,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垃圾对环境的污染,并节约资源的利用。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该系统的优点和不足展开讨论,并倡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参与垃圾分类和回收。

案例二:水资源管理与保护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中至关重要的资源之一,因此,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是一个重要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案例,如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长江流域的水资源现状和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长江的水资源。

学生可以了解到通过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措施,可以保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同时减少水资源污染和浪费。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就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挑战和解决方案进行探讨,并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合理使用水资源。

案例三:气候变化与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也是一个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话题。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涉及气候变化和应对的案例,如《巴黎协定》的签署和实施。

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巴黎协定》的背景和目标,并引导学生分析该协定对减缓气候变化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学生可以了解到通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可以降低全球气温上升的速度,并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

浅谈对高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认识

浅谈对高中地理教学与可持续发展策略的认识

持 续发 展 战略 的实施 ,最 终落 实 到不 同尺 度 的地理 区 域 ,而区 域 开 发正 是地 理 科学 的独 到领 域 。且不 论近 代地 理学 诞 生百 余年 来 区域地 理 理论 已奠 定的 坚实基 础 ,仅 浏览 一下 中 国地 理工 作者 半 个 多世 纪 以来 在区 域开 发整 治 中的不 凡建 树 ,就足 以振奋 人心 。 O 0 不 幸 的是上 述主 观 因素 至今 仍在 肆虐 ,且 愈演 愈 烈 :毁林 毁草 、 5 年代 的 地区 综合 考察 ,6 年代 开始 的 农业 区划 及 随后 的 自然 区 0 0 破 坏农 田、滥采 矿 山等现 象 屡禁 不止 ;跨 流域 污 染 ,多种环 境 灾 划 、经 济 区划 ,8 年代 开始 的 国土整 治 ,9 年代 如火 如荼 的 国土 难 迭置 的恶 性事 件 频繁 发生 ; “ 染越 大 ,经 济越 发达 ”的谬 论 规 划 、土 地利 用规 划 ,地理 工作 者 的足迹 遍布 长 城 内外 ,大江 南 污 振 振有 词 ……这 些 无一 不表 明对 全 民加 强地 理教育 的紧迫 性 。正 北 ,亘古 荒原 ,热 带密 林 。从南 水 北调 到西 电东送 ;从京 广 、焦 是 基于 上述 原 因 ,国际 教育 界近 年来 不 断作 出强 有力 的号 召及 果 柳 到 大京 九 ;从刘 家峡 、 葛洲坝 到 大三 峡 ;从农 村生 态村 、城 市 断决策 。 “ 1 纪 ,人们 应该 把他 们 的第 ~忠诚 奉 献给 地球 的 集 群 的建 设到 沿海 对外 经济 带 ……地 理 工作 者 为我 国现代 化 建设 在2 世 生 态环 境 ” 。 “ 护世 界持 续发 展 的关键 在于 向全 人类 和 各个 阶 创 造 了辉煌 业 绩 。未来 区域 可持 续 发展 的种种 蓝 图 ,期待 着地 理 保 段 推行 环境 和发 展 教育 ” 。 “ 理教 育 为今 日和 未来世 界培 养 活 地 跃 而又 负责 任 的公 民所 必需 ” 。普及 地理 教育 即环 境和 发 展意 识 教 育的意义 显而易见 。作为各级 首脑机关 的决策者 ,在制定各项 社 会经 济发展政 策时 ,会充 分注意 到相应 的环 境政策 ,而 服务于 各个 产 业的普通 劳动者 ,也 不会 以杀鸡取卵 的方 式去牺牲 长远 的利 益。 具 有 良好地理 素质 的人越 多 ,减 少环境破坏 及防止环 境灾难重演 的 机 会就 越大 。因此 ,地 理教育 对此 负有 义不容 辞 的责任 。 可 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研 究主 题 与 地 理 科 学 自身特 点 的必 然 联 系,确 立 了地 理科 学在 可持续 发展 事业 中支 柱科学 的地 位 。 1 可持 续 发 展 战 略 的 研 究 主 旨与 地 理 科 学研 究 目的 高度 一 . 致 。 可持续 发 展战 略 的核心 是协 调 人与 自然 的关 系 ,即协 调 与优 化 、控 制人 地 关系 ,而 协调 人地 关 系正 是地 理科 学研 究 的传 统主 题 。早在 近 代地 理 学 创建 之 初 ,伟 大 的奠 基 人之 ~ G・ 李特 尔就 明确指 出:地理 学研 究 对象 是 “ 布满 了人 的地 表 空 间 ”,其 中心 原 理是 “自然 一切 现象 和形 态对 人类 的 关系 ”。时至 今 日, 协调

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4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鲁教版2

高中地理第4单元环境与发展第4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鲁教版2

第四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查找并运用资料,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1.结合实例,了解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措施。

(地理实践力)2.结合实例,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3.结合我国国情,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行动纲领。

(人地协调观)一、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主要环境问题:资源耗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2.产生的原因(1)地球上可供人类使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掠夺式开发加快了资源耗竭速度.(2)随着自然资源的大量开发利用,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3)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导致了森林和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锐减等一系列生态问题。

3.主要特点(1)已经从区域性、小规模向全球性、大规模发展。

(2)从宏观危害向微观危害发展。

(3)从环境污染事件向全面生态破坏发展.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及原则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基本内涵3.基本原则(1)公平性原则。

(2)持续性原则。

(3)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4.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中心论→人地关系协调论.三、可持续发展战略:愿景与行动1.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国际合作和公众参与。

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行动纲领:“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框架:“中国21世纪议程”。

4.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1)经济运行模式采用:循环经济。

(2)消费方式倡导:绿色消费.(3)鼓励公众参与,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

1.经济的增长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社会系统是中心环节。

()3.发达国家在资源与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4.消除贫困属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 第5章 环境与发展 第2节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解释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理由。

1。

通过资料分析,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基本原则。

(综合思维)2。

实例分析,协调人地关系的基本途径。

(地理实践力)3.对比分析,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历程。

(综合思维)一、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人类的反思认识2.可持续发展(1)概念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2)内涵错误!(3)基本原则①公平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之间的公平。

②持续性原则:地球的承载力是有限的,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之内。

③共同性原则: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各国共同的任务,需要各国的积极参与.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1.必由之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2.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行动(1)消除贫困①原因: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

②地位: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2)发展绿色经济①目标{追求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社会包容三方面的平衡,强调节能减排、资源高效利用和社会公平②我国的探索:(3)提倡可持续消费①基础: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②目标:通过每个人负责任的行为,建立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特别提醒]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然要通过发展来解决。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

()(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3)公平性原则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公平。

()(4)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公众对政府起监督作用。

( )(5)与“绿色经济”相对的是()A.红色经济B.黑色经济C.褐色经济D.灰色经济提示:(1)×20世纪70年代以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逐步形成并得到认可.(2)×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之利弊

高中地理 第三单元 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之利弊

南水北调工程东中西线之利弊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就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抽调一部分送到华北、西北,以缓解那些地区的缺水情况。

南水北调工程有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此工程的规模和难度都超过三峡工程,工程已全面展开。

东线工程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江苏省扬州江都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上,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经隧洞穿黄河,流经山东、河北至天津。

输水主干线长1156公里;一路向东,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输水线路长701公里。

优点东线调水,位于长江的下游,抽水量有保证,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小。

同时,有现有的河道、湖泊可利用,工程费用小,修建较快,现已付诸实施。

缺点抽水需要大量电能,运转费用大。

中线工程中线工程,从长江中游北岸支流汉江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跨越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输水总干线全长1267公里。

优点水质好,覆盖面大,地势南高北低,可以自流引水,运转费用可以大大节约。

缺点要开挖和修筑很长的专用供水渠道,工程量巨大。

西线工程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补充黄河水资源的不足,主要解决涉及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等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该线工程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地质的构造复杂,地震裂度大,且要修200米左右的高坝和长达100公里以上的隧洞,工程技术复杂,耗资巨大,现仍处于可行性研究的过程中。

南水北调工程的争议和对策南水北调的工程自提出后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论,反对者主要认为南水北调工程耗资巨大,涉及大量的移民问题,调水量太少,发挥不了经济效益,调水量过多,枯水期可能会使长江的水量不足,影响长江河道的航运,长江口的咸潮加深,更有可能引发生态危机。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新教材2023版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__可持续发展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特色
基础设施
(2)发展绿色经济 ①内容:_经__济__发__展_、环境保护、社会包容,强调_节_能__减__排__、资源高 效利用和社会公平。
能源
碳 污染物
消耗
(3)提倡可持续消费 ①可持续消费的倡议:建立简约适度、_绿__色__低__碳_的生活方式,反对 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
干洗
耗能
应季
骑车 合乘
地球的承载力是有
持续性 原则
限的,人类的经济 活动和社会发展必 须保持在资源和环
境的承载力之内
各国共同参与经济
共同性 原则
发展和环境保护, 地区决策和行动应 该有助于实现全球
整体的协调
人类应做到合理利用一切 自然资源,保持合理的人 口规模,处理好经济发展 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必 须进行国际合作;对于全 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 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 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 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学法指导】 巧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时,重点理解公平性原则、不要把公平 性原则、共同性原则混为一谈。前者强调全球不同地区之间的公平, 而后者强调全球是一个整体。
公平性——人人平等,万物均衡(侧重的是“权利”)。 持续性——子子孙孙,绵延不断(侧重的是“发展”)。 共同性——天下兴亡,人人有责(侧重的是“义务”)。
生态 经济 社会
公平性
二、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政府—企业—公众在可持续发展实施中的关系
监管企业
政策、立法、标准
约束和引导 监督企业行为
2.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1)消除贫困 ①原因 a.贫困是许多发展中国家_环__境_恶__化__的根本原因。 b.贫困是发展中国家实现__可__持_续__发__展___的障碍。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测试题

集备备选题:1.(2011·浙江温州)读下图,关于该城市香樟树滞尘量季节变化的因果关系说法,其中最合理的是( )。

我国南方某城市香樟树滞尘量图A.春季滞尘量较小春季城市基建量少,扬尘量少B.夏季滞尘量最小夏季较冬季车流量小,扬尘量少C.秋季滞尘量较小秋季正值落叶期,滞尘能力弱D.冬季滞尘量最大冬季降水量少,多大风,扬尘量大1.D 解析:读图可知,冬季滞尘量最大,冬季降水量少,多大风,扬尘量大。

2.近年来,重庆采取多项措施,环境质量大为改观,并于2010年当选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之一。

下图为“重庆市主城区污染物排放比例变化图”,a表示可吸入颗粒物,b表示氮氧化物,c表示二氧化硫。

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近年来主城区a污染物排放比例明显变化的原因可能有( )。

①能源结构优化②私家车迅猛增长③城市森林覆盖率提高④近地面存在逆温现象⑤部分工厂引进环保生产工艺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④⑤D.①③⑤2.D 解析:可吸入颗粒物的排放比例明显减少,说明环境质量改善。

与私家车增长、逆温现象显然不相关。

(2011·安徽文综,27~28)下图表示辽宁西北部某地土地利用的变化。

将该区域分为25个方格,每个方格中的两个数字按左右顺序分别代表1979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类型。

完成第5~6题。

3.图示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会导致( )。

A.土地次生盐渍化加剧B.空气湿度明显增加C.干旱、洪涝频率减小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4.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

A.推广蔗基鱼塘B.推广水稻种植C.发展节水灌溉农业D.发展大牧场放牧业3.A4.C 解析:第5题,根据题干和表格数据可看出,该地存在围湖造田的现象,会导致空气湿度减小,旱涝频率增加,水生生物物种减少。

第6题,辽宁省位于我国北方湿润、半湿润地区,不能推广蔗基鱼塘、水稻种植和大牧场放牧业,应因地制宜地发展节水灌溉农业,防止土地次生盐渍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素材[含答案]

高中地理知识点复习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素材[含答案]

第八单元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交通运输、通信、商业贸易、金融等)及其作用(1)交通运输(2邮政通信—利用交通运输工具传递信函包裹;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政网络是由邮局和邮路(交通运输线路)组成的邮件传递系统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电信通信—利用有线电、无线电、光来传递符号、文字、图象、语言电信网络是由终端设备、传输设备、交换设备组成的信息传递系统受到地形的影响(3)商业——专门从事商品收购、销售、调运和储存的行业;广义商业包括服务业(4)金融——货币作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进行资金借贷、有价证券交易等活动2、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网的形成和发展(1)交通运输线的区位选择A铁路线:以京九线为例——合理布局交通网、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有先进的科技作保证在现代铁路建设中,经济社会因素已超过自然因素而成为决定性因素B公路线:要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避开地形、地质、水文条件复杂的地段国道——国家干线公路,路线基本方向以直达运输为主,并适当照顾沿线重要经济点,尽量缩短线路长度来省时省道等地方性公路——以满足地方经济发展和居民需要为主,可通过当地居民点、车站等平原——少占好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的关系和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陡坡上“之”型弯曲、谷中道路避开陡坡等C航道(2)交通运输点的区位选择——以上海为例自然区位因素:位置、地形、水文、气候等社会经济因素:腹地、城市等上海港:A临海临江位置可兼作河港和海港B三角洲地貌平坦,设备建筑有利方便;但坡度极缓水流分汊多,泥沙易淤塞航道C水量丰富可提供淡水资源D交通发达,经济腹地广大,且多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促进港口发展E上海市本身人、财、物的优势对港口的建设发展有促进作用(3)一种运输方式的线与点交织组成单一运输网;二种以上组成综合运输网;不同地域的综合网等级不同,不同运输网在不同地域中地位不同;交通运输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越来越便捷和密切3、城市道路的交通网络(1)主要特点交通运输点、线、面紧密结合;行人和车辆流动方向和数量有一定变化规律;典型的混合型交通;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和管理设施多(2)城市道路网格局规划原则:满足人们的出行需要、节约用地、合理利用地形和水文条件、保护环境欧洲城市: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我国城市:方格—环行—放射式道路网为主(3)问题及改善问题1:交通线路拥堵对策1:合理规划城市道路,合理的城市总体规划是最根本的措施问题2:交通环境污染对策2:实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技术措施;绿化美化交通线路;合理规划城市道路4、影响城市商业中心区位的主要因素和商业网点的布局(1)主要区位因素商业街:市场最优原则——城市的几何中心处交通最优原则——市区环路边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商业小区:分布于居民小区内,满足消费者的日常生活需求5、当代金融和贸易的国际联系及特点(1)当代各国和各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最突出的表现是:以各国间商品和劳务交换为主要内容的国际贸易和以货币资金周转和运动为主要内容的国际金融,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国际贸易和金融成为现代各国之间经济联系的基本形式。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一、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概述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而人地关系则是指人类与地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相互依存,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环境,确保未来世代的生存和繁荣。

本文将探讨高中地理教学中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

二、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1. 人口增长对资源利用的影响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时,资源利用面临许多挑战。

例如,食物、水资源、能源等都受到了巨大压力。

高中地理教育应该加强对于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之间关系的学习,并引导学生思考合理利用资源和制定科学规划以满足人们需要的方法。

2. 可持续农业实践为了应对食物需求和农业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高中地理教学应该重点介绍可持续农业实践。

包括有机农业、农田水利、粮食种植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学生应该了解到,合理的农业实践有助于保护土地和水资源,并且能够提供可持续的食物供给。

三、城市化与环境保护1. 城市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开发和工业化造成了许多环境问题,例如水污染、空气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等。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加强对于城市化对于环境的影响认知,培养学生意识到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存在的重要联系。

2. 可持续城市规划为了缓解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城市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引入相关案例研究和政策分析,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并评估不同城市规划措施对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效益方面的影响。

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思考如何在设计未来城市时更好地平衡人类需求与环境保护。

四、能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1. 传统能源问题全球对于传统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长,例如化石能源的使用不仅造成了环境污染,还导致了气候变化等严重问题。

高中地理教学应该加强对于传统能源利用带来的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学习,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2. 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第五章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必备知识 一、全球性环境问题 1.全球性环境问题的概念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人类不合理活动日益加剧,世界各 地出现了共同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使全球生态环境受到极大破坏。
实质是发展的问题
2.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分类
类型
具体表现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水污染 臭氧层破坏
方法突破 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 环境问题的产生机制有两方面:一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二是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 的自净能力。如下图所示:
(2)具体原因分析 当今世界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其原因具体归纳如下: ①人口压力
冰川消融和海水受热膨胀,从而导致 海平面 上升
加剧风暴潮和 洪涝 灾害,造成城镇排污系统失效
影响
海水倒灌导致土地和农田 盐渍化
影响粮食、 水资源 等的供应与再分配,引发国际市场的动荡
和有关国家的冲突
(2)大气污染与酸雨 ①大气污染
燃煤
氮氧化物
②酸雨
pH小于5.6的降水
形成 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硫酸、 硝酸 和 盐酸,并随雨雪降落到地面
自主检测
判断正误 (1)海平面上升,一些沿岸低地和岛国将受到被淹没的危险。( √ ) (2)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已经灭绝或濒临灭绝。( √ ) (3)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单一性的特点( × ) 解析 全球性环境问题具有全球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水土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

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在当今时代,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议题。

高中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涵盖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多个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探索高中地理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实施路径显得尤为重要。

一、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教材教材是教学的重要依据,将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机地融入高中地理教材中,能够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知识框架。

在自然地理部分,可以深入讲解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破坏、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合理利用等内容,让学生明白自然界的规律和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

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时,不仅要介绍各种气候的特点和分布,还可以探讨气候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挑战,以及如何通过节能减排等措施来减缓气候变化。

在人文地理部分,着重阐述人口增长、城市化进程与资源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比如,在讲述农业区位因素时,可以引入生态农业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积极作用;在讲解工业区位时,分析传统工业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以及新型工业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实际的案例,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例如,以某个地区的森林砍伐导致水土流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或者以某个城市成功的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项目为例,让学生了解可持续发展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2、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某个可持续发展的议题展开辩论。

比如,“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水电以解决能源短缺问题”,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3、实地考察法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

比如,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生态农业园区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成果和存在的问题。

4、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媒体资源,展示地球生态系统的脆弱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以及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教学设计:2024秋季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五章环境与发展《第二节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人地协调观: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其核心原则,认识到人类活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2.综合思维:能够综合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解决措施,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多维度性和复杂性。

3.地理实践力:通过案例分析、讨论交流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环境问题的能力,提升地理实践素养。

4.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区域在可持续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理解区域差异对可持续发展路径选择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及重要性。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综合分析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提出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方案。

四、教学资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教材及相关教辅材料。

•多媒体课件(包含图片、视频、案例等)。

•小组讨论题卡、学生作业纸。

•课外阅读材料(如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介绍)。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环境与发展案例,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策略的理解。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

•问题导向法: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展示一段关于全球环境问题的视频或图片(如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生态破坏等),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紧迫性。

•设疑引思:提出问题:“面对这些环境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行动?有没有一种发展模式能够既满足当前人类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引出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2. 新课教学2.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原则•概念解析:详细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强调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支柱的协调与平衡。

•原则阐述:介绍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并通过实例说明这些原则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地理教案:研究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研究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教案:研究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城市规划与可持续发展引言: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作为地理教育的一部分,高中生应该掌握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

本文将探讨城市规划的概念及其意义,并强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一、城市规划的意义(起居环境、经济活动、交通网络)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进行空间布局和功能组织,以满足人们居住和工作需求并提升生活质量的过程。

它涉及到起居环境、经济活动和交通网络等多个方面。

1. 优化居住环境:合理规划住宅区,使人们生活在安全舒适、资源充足的环境中。

这包括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分配用地、改善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管理等。

2. 促进经济发展:通过合理配置商业区和工业区来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良好的商业氛围可以带来经济繁荣,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3. 改善交通网络:规划合理的道路和交通设施,促进人口流动和货物运输。

这可以减少交通拥堵、污染和事故,并提高居民的出行效率。

二、可持续发展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损害未来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城市规划在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1. 经济可持续性:通过合理规划工业区和商业区,吸引投资和刺激经济增长,并确保资源的有效使用和分配。

同时,注重打造良好商业环境,鼓励创新和技术进步。

2. 环境可持续性:城市规划需要考虑自然环境的保护与恢复。

采取措施减少污染、节约能源以及推广可再生能源等都是实现环境可持续性的关键因素。

3. 社会可持续性:合理安排住宅区和社区设施,提供充足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确保社会公平和包容。

鼓励居民参与决策过程,增强对政府的信任。

三、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挑战(快速城市化、资源压力、社会不平等)尽管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但在现实中仍面临一些挑战。

1. 快速城市化:人口迁徙至城市导致城市扩张迅速,使得规划师需要应对大量人口密集区的需求。

高中地理必修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必修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实现良 生态农业可以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渔等合理发
性循环 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3.传统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项目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资源利用 方式
粗放利用
资源输入减量化,集约化 利用
资源利用
一次利用,利用率低
多次利用,利用率高
废弃物处理
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我国经济增长的 GDP 中,至少有 18%是依靠资源 和生态环境的“透支”获得的,这种代价至今仍存在于我们 的经济发展之中。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我国经济的发展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哪些原则?试说明 理由。①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我国 GDP 中至少有 18%
[易误辨析]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经济增长。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指经济数量上的增长, 更追求质量的改善和效益的提高,因而只能说经济增长是可 持续发展的一个方面。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2)为了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把环境放在首位, 停止一切对环境的开发利用。
C.②③ D.③④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答案:(1)D (2)C 解析:第(1)题,广西多喀斯特地貌,土壤肥力不高;广西部 分地区位于热带,热量条件好,桑蚕结茧次数多;广西多喀 斯特地貌,地表多裂隙,地表水易下渗,地表水资源不多; 广西土地面积大,地形多样,桑树适宜种植区域大。
5.2 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中图版新教材学高中地理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协调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教案必修第二册解析版

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说明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及其缘由。

1.了解人地关系的演变,体会人地关系的含义。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2.结合材料,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原则。

(人地协调观、区域认知)3.结合某区域经济和发展战略,理解人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4.通过地理实践活动,结合区域环境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地理实践力、区域认知)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1.人类社会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阶段生产力发展状况人地关系特点原始文明以渔猎和采集活动为生,生产力水平极低被动地适应自然农业文明随着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食物供应变得稳定和可靠利用环境,改造环境,人类对环境的依赖性仍然很强工业文明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力水平大大提高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开发与利用,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1)含义: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原则公平性原则包括代内公平、代际公平以及责任公平持续性原则人类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发展要具有可持续性共同性原则全球协调一致共同奋斗,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易错提醒] 可持续发展的三个原则中,公平性原则侧重的是“权利和责任”,持续性原则侧重的是(1)生态文明1特点: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明状态。

2观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关系:明确发展与保护是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和协调共生的关系。

(3)表现1现代化必须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本前提,发展必须是绿色的。

2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通过高质量的绿色发展,实现现代化。

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1.转变观念(1)要转变的观念:消费观、发展观、资源观、环境观和伦理道德观。

(2)要树立的理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2.调整行为(1)政府行为:是国家的管理行为,应调整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发展计划,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并组织实施。

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学习中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研究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

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全球性的目标,旨在保护地球资源,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并为未来世代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在高中地理学习中,我们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并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行动能力。

一、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地理学研究地球的自然和人文现象,包括地球的形成与演化、地球的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与自然资源利用等。

而可持续发展关注的正是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资源利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实现平衡。

地理学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丰富的数据和分析方法,帮助我们了解环境问题的原因和影响,从而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和措施。

二、地理学教育中的可持续发展教育高中地理学教育应该重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能力。

通过教授地理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环境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同时,地理学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分析、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等,这些能力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案例研究在高中地理学习中,可以通过案例研究的方式来探索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联系。

比如,可以研究某个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问题,分析该地区的水资源状况、水资源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案例研究,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地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可持续发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发展方向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地理学在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

未来,地理学应该进一步与其他学科进行交叉融合,比如与环境科学、经济学等学科进行合作,共同研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同时,地理学教育也要不断改进,培养更多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行动能力的人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浅述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浅述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实 中大 多 数 环 境 问 题 究 其 根 源 ,就 是 以 损 害 环 境 为 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 , 并最终造成严重 的环境 问题 。
原大牧场的放牧业在优越 自然条件 下为促进牧牛业 发展所做的工作 , 实际上就是进一步发展的措施 。 以 美 国中部平原为代表的商品谷物农业 、澳大利亚东 部墨累——达令盆地小麦—— 牧羊 带 、中国珠江 三 角洲基塘农业为代表的混合农 业 ,其成 功都在 于符 合 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这些 成功或者需要进一 步 发展 的案例在我们 国家各地区发展 中有着重要 的对 应和借鉴作用 , 如 内蒙古牧 区农牧业 的发展 、 东北平 原商品谷物农业的发展等。 ② 工业 的可持续发展 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当今社会是一个很迫切 的 问题 ,严重的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伴 随着工业化而来 的。 正是 由于在工业化 过程 中 , 人类 以牺牲 自然为代 价去积 累物质财富 才导 致人地关 系全面不协调 , 人 地矛盾激化 , 并在局部地 区形成环境公害 。 教材中分 别 以新兴工业区和传统工业区为例加以阐述 。 新兴工业区的成功发展是 可持续发展思想 的体 现 ,两类不同新兴工业区的成 功案例对我 国对应地 区进一步发展有重要的借 鉴意义。我 国以温州为代 表 的 中小 型 工 业 企 业 、工 业地 域 要 想 得 到更 好 的发 展, 意大利新兴工业 区的成功经验不可忽视 ; 美 国硅 谷 的经验值得我 国高新技术工业区借鉴 。传统工业 区在历史上 曾经蓬勃发展 , 之所 以衰落 , 从一定角度 讲 ,本质上是因为传统工业 区发展 时环境 的破坏 和 发展的不可持续 性 ,其综合整 治实 际上就是整治不 可持续 因素 以得到可持续 发展 。我 国东北老工业 区 振兴的过程 同样是整治不可持续 因素以得到可持续 发展的例子 ,其 中很多措 施都 在借鉴其他综合整治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课件

高中地理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课件

3.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主要 表现 具体内容 大气污染、水污染、 土壤污染 环境 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 下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 化加剧 生态 破坏 土壤盐碱化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 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原因 典型事例 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 泰晤士河上的悲剧 康的农药任意排放 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放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 滥伐森林 自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 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 泄漏 渤海湾大赤潮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巴 比伦王国的消失 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
知识链结:人口、资源与环境
此漫画的含义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 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 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 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 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 情况是怎样的? (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 力的主要措施,即 和 ; 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 和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 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用消 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耗 南极臭氧层空洞 臭氧的物质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 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 过度捕猎等原因 等
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规律技巧
1.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五、随堂专题演练-提升
例1: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 初期能源消费情况。读图回答 (1)~(3)题。 (1)图中表明上述国家中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

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高中地理知识重点考点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将从地球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介绍高中地理学科中的重点考点。

第一部分:地球的环境问题地球的环境问题涉及到气候变化、大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等方面。

其中,气候变化尤为突出。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引发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涝等。

除了气候变化外,大气污染也是地球面临的重大问题。

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释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了大气环境,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另外,水资源短缺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很多地区面临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的双重压力,给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困扰。

此外,土地退化也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过度耕作、过度放牧和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给农业生产和生态平衡带来了长期的不利影响。

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重点考点为了解决地球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重要理念。

可持续发展要求满足当前的需求,同时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

在可持续发展的实践中,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和资源:通过提高能源和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和排放,达到可持续使用的目的。

这包括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定能源和资源管理政策等。

2. 促进绿色经济:绿色经济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通过推动环保产业、发展清洁能源、提倡循环经济等,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3. 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保护森林、湿地、海洋等自然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等。

4. 强化环境意识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培养绿色意识和环保行动。

5. 国际合作与政策制定:地球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共同努力。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一、命题趋向1.理解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了解土地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的特征,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途径。

2.以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为例,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后果。

3.理解环境问题与人口问题、资源问题及发展问题的相互关系。

4.举例说明应如何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知识梳理1.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1)自然资源是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据图说明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和自然资源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所起的作用有何变化资源问题表现产生的原因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非可再生能源主要表现为:集中在资源总量小,人均拥有量少总储量不足,利用效率低,人口数量大积极开发新能源;采用新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实行保护性开发,尽可能延长其利用期限;控制人口数量可再生资源(以水资源为例)水资源不足;浪费现象严重;污染严重自然原因:时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浪费、水质性污染等开源:修筑水库、开渠引水、合理开发与提取地下水,废水处理再利用、海水淡化、人工降雨等措施;节流:农业生产中,调整种植业结构,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工业生产中,提高用水效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倡导公民遵守《水法》,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节约生活用水主要表现具体内容原因典型事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工业“三废”和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任意排放泰晤士河上的悲剧环境固体废弃物污染生产和生活中大量垃圾堆放污染噪声污染交通运输、工业生产放射性污染放射性物质泄漏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海洋污染各类污染物排人海洋渤海湾大赤潮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降滥伐森林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加剧自然植被遭破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巴比伦王国的消失生态土壤盐碱化不合理的灌溉等原因鲁西北平原的次生盐碱地破坏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用消耗臭氧的物质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南极臭氧层空洞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或过度捕猎等原因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等4.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三、规律技巧1.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科能力。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通过案例分析,重点在于理解生态环境问题和其周围环境的相互联系。

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这个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

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问题,可用右图表示。

四、课前温习1.以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为例说明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说明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2.以化石燃料为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3.填表说明环境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五、随堂专题演练-提升例1:下图示意世界四个国家21世纪初期能源消费情况。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表明上述国家中( )A.①国以石油为主,且石油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B.②国矿物能源消费构成较均衡,且石油消费量最大C.③国以煤炭为主,且核电消费量最大D.④国以天然气为主,且天然气消费量在四国中居首位(2)四个国家中,能源利用率最低和最高的国家分别是()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在防止世界气候变暖中应该承担更大义务的国家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知识链结:1.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特点与变化。

2.我国主要能源资源的特点及分布读图技巧:例2.(2011·安徽安庆二模)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一定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环境污染的程度较低;在经济起飞阶段,资源利用和污染排放往往超过环境承载能力,环境恶化;在经济发展的更高阶段,环境状况开始改善。

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呈倒“U”型关系曲线,称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第(1)~(2)题。

(1)下图中四条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是不同经济发展模式下形成的,其中最理想的是( )。

A.甲B.乙C.丙D.丁(2)和先行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经济发展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这是因为( )。

①我国自然资源贫乏②我国民众环境意识提高③国际社会制约增强④环境承载量压力增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知识链结:人口、资源与环境针对训练1:谈漫画,回答下列问题。

(1)此漫画的深刻含义是_________。

(2)由此说明_____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例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人口、耕地、草地和森林四个因子,构成一个理论上以人为中心的全球人地关系系统。

在这个系统中,人口总量的变动势必引起耕地、草地和森林面积的相互转化和数量增减。

材料二:全球人均粮食、耕地生产率、化肥投入和灌溉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

(1)随着人口的增加,耕地、草地、森林之间最有可能的数量转化情况是怎样的?(2)图中反映了人们提高土地生产力的主要措施,即和;这些措施带来的问题是和。

(3)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正确措施主要有哪些?知识链结: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针对训练2:读图,分析并回答问题。

(1)目前,我国以占世界____%的耕地养活着占世界_________%的人口。

(2)今后我国人口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耕地发展的可能趋势是-_________。

(3)我国耕地承载量所面临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目前国家对解决上述问题所采取的政策和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农业的发展,水资源在很多地区都日益紧缺,下图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区人均水资源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缺乏的地区是________,分析这一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2)宁夏回族自治区是我国人均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但区内的宁夏平原有“塞上江南”的美称,试分析其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条件,以及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

(3)根据上图分析,我国人均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形区是________,这一地区除了水能资源外,还有哪些能源比较丰富?并分析这些能源丰富的原因。

(4)分析四川省水资源状况及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

知识链结:我国重要自然资源的空间分布特点及成因。

读图技巧:例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

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石羊河流域的水量减少近1/3,石羊河流域的人口却由90万人增加到近230万人,灌溉面积由300万亩增加到500万亩。

温家宝总理曾20多次批示:“决不让民勤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材料二:2010年是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近期目标的最后一年。

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是事关长远的民生工程和德政工程,不仅关系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更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存发展息息相关。

材料三:西北地区局部示意图。

(1)简析石羊河水量减少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2)为了促进民勤经济可持续发展,不致变成第二个“罗布泊”,某中学探究性学习小组拟以“民勤县的国土开发与整治”为课题开展研究,为当地经济发展献计献策。

①你认为开展类似的课题研究宜采用哪些方法?②该课题上报学校,经专家组综合评审最终落选,你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哪些方面? 知识链结:干旱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

思路点拔:六、课后作业1.热点透析以中东问题为背景的石油等化石燃料的耗竭已经引起人们的关注,其根本出路在于开发新能源,目前世界能源结构有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

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是考试重点之一。

环境污染重点掌握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结合工业布局理解。

2.模拟高考单项选择题:能源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能源的利用和发展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体现的1900~2100年全球能源消费构成的变化特点是( )A.固体燃料的消费比重上升B.液体、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降低C.气体燃料的消费比重迅速上升D.液体燃料的消费比重稳步上升2.下图表示的是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这种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①大气污染加剧②土壤力肥下降③土壤污染严重④水污染严重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3.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开发利用多种能源②营造速生薪炭林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⑤大力发展畜牧业⑥加强交通建设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综合题:4.(20分)读图和材料,回答问题。

下图A是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和发电成本变化图,图B是某区域风能资源分布图。

(1)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结合图A说明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变化特点,并从矿物能源供需状况、技术和环境因素分析其主要原因。

(2)从自然和市场条件分析甲地建设风力发电基地的不利因素。

(3)分析乙地风能资源贫乏的原因。

该地正在开发的可再生常规能源是什么?七、问题反馈例1.(1)B(2)C(3)B 例2.(1).D (2)B针对训练1:答案:(1)揭示人口与资源的深刻矛盾,且有限的资源只能供养有限的人口(2)资源例3.(1)耕地面积增加,森林、草地面积减少。

(2)扩大灌溉面积增施化肥水资源紧张土地生产能力下降(增加水中的营养元素,污染水源,破坏土壤结构,使土壤酸化、毒化)(3)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发展农业科技,改进生产方式,培育优良品种等;改良土壤,多施用有机肥(农家肥),有选择地施用化肥。

针对训练2:(1)7; 21 (2)不断增长;不断减少(3)承载量受到的压力过大,农田生态系统有遭到破坏、失去平衡的危险(4)实行计划生育;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例4.(1)华北平原①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集中在夏秋季,造成冬春的干旱;②降水年际变化大;③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用水量大;④对水资源的污染比较严重。

(2)主要的区位条件有:①黄河提供便利的灌溉水源;②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

由于大量引黄河水灌溉,易造成当地土壤次生盐碱化和黄河下游断流等环境问题。

(3)青藏高原地热能和太阳能。

水能:河流众多且地势落差大;地热能:地处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太阳能:纬度较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4)四川省水能资源较为丰富,四川省利用水利枢纽(如都江堰)和水利发电站(如二滩电站)为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灌溉水源,为工业生产提供充足的能源。

例5.(1)自然原因:全球气候变暖,蒸发旺盛;祁连山冰川萎缩,冰雪融水补给量减少。

人为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用水量不断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