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酸雨现状及防治措施

合集下载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的划分

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的划分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通知(1998年1月12日环发〔1998〕1月1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我局制订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

现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的要求,认真做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有关的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切实改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环境质量。

附件:1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一、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和防治工作进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急剧增加。

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10.52亿吨,到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370万吨,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燃用高硫煤,燃煤设备未能采取脱硫措施,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不严格控制,到2000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增长到15亿吨时,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将达2730万吨。

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全国2177个环境监测站13年(1981-1993年)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城市不断增多,目前已有62.3%的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值为0.06毫克/立方米,是人群在环境中长期暴露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日平均浓度三级标准值为0.25毫克/立方米,是人群在环境中短期暴露不受急性健康损害的最低要求。

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的主要危害是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的酸雨污染范围不断扩大,已由八十年代初的西南局部地区,扩展到西南、华中、华南和华东的大部分地区,目前年均降水PH值低于5.6的地区已占全国面积的40%左右。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

中国酸雨研究现状一、本文概述酸雨,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特别是在中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酸雨问题日益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深入了解和研究中国酸雨的现状、成因和防治措施,对于制定有效的环境保护政策,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酸雨的研究现状,包括酸雨的定义、形成机制、危害以及防治策略等方面。

通过梳理和分析近年来中国酸雨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揭示酸雨问题的严重性,探讨其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将从多个维度出发,详细阐述中国酸雨的分布特征、化学组成、影响因素以及生态效应。

还将深入探讨酸雨防治的技术手段和政策措施,评估其实际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建议。

通过本文的综述,希望能够为公众提供更加清晰、全面的酸雨知识,促进社会各界对酸雨问题的关注和参与,共同推动中国酸雨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中国酸雨的现状分析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酸雨问题尤为突出。

近年来,尽管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减少酸雨的产生,但中国酸雨污染的状况依然严峻。

在现状分析中,我们首先关注酸雨污染的地理分布。

中国酸雨污染主要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地区,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的酸雨频率和酸度普遍较高。

这些地区的工业发达,能源消费量大,排放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前体物质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我们分析酸雨污染的季节变化。

一般来说,酸雨污染在冬季较为严重,这主要是因为冬季大气稳定,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而在夏季,虽然雨水多,但由于光化学反应和大气对流的影响,酸雨污染相对较轻。

再者,从污染物的来源来看,中国的酸雨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和交通运输。

特别是煤炭的大量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

汽车尾气的排放也对城市酸雨污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影响范围来看,酸雨不仅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如影响饮用水质量、加剧建筑材料的腐蚀等,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影响植物生长、破坏生物多样性等。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措施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酸雨的危害与预防摘要:随着我国及世界工业的不断发展,大量烧煤的烟囱排放出的二氧化硫酸性气体或汽车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烟气上升到天上形成了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如何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的污染,如何减少与预防硫的排放已成为世界环保的主题。

本文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分布、危害及酸雨的防治措施。

关键词:酸雨的形成,危害,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酸雨是含有相对较高酸性的降水。

一般的降水,在一个标准大气压、25℃时,它的酸碱度PH值大约为,为弱酸性。

而酸雨是指PH小于的降水。

因大气中含有天然和人为的污染物,降水过程中把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其它杂质通过化学反应生成各种酸类,使雨水酸化,降落到地面。

1872年英国科学家史密斯分析了伦顿市雨水成份,发现它呈酸性,且农村雨水中含碳酸铵,酸性不大;郊区雨水含硫酸铵,略呈酸性;市区雨水含硫酸或酸性的硫酸盐,呈酸性。

于是史密斯首先在他的着作《空气和降雨:化学气候学的开端》中提出“酸雨”这一专有名词。

一、酸雨的形成大气污染发展到酸雨,是18世纪以英国为中心的烧碱工业蓬勃兴起以后的事情。

特别是18世纪末烧碱作为玻璃和肥皂原料,产量爆炸性地扩大以后。

生产过程中排放的氯化氢气体在工厂附近造成了酸雨(氯化氢溶液就是盐酸),田地中的农作物和附近的森林全部枯死。

1862年5月12日伦敦《时报》曾报道了这一情况。

后来,由于燃煤的工厂不断增加,雨水中的硫酸成分也逐渐多了起来。

酸雨危害的严重,使英国在各地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大气污染公害监测网。

史密斯在1872年发表的《空气和降雨:化学气象学的开端》一书中,首先使用了“酸雨”这个名称。

(一)酸雨的形成过程目前,一般把PH小于的雨水称为酸雨,它包括雨、雪、雹、雾等降水过程,从大气污染物沉降的角度又把“酸雨”称为“酸性降雨”又称“酸沉降”,再考虑到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完整地表达“酸沉降”这个环境问题的概念,有人称为“环境酸化”。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我 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李 代 兴
我 国酸 雨 污 染 现 状 及 其 防治 措 施初 探
张 赘 , 李代兴
6 10 ) 4 00 ( 内江 市 环 境 保 护 监 测 站 ,四川
摘要 : 2 纪 8 代以来 , 0世 0年 随着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 , 煤炭、 油等化 石燃料消耗迅速增 长, 石 相应 向大气环境排 放 的酸性 物质大幅增加 , 中国长江以 南成为继 欧洲和 北关之后 的世 界 第三大酸 雨 区。通过调 查 , 发现我 国酸 雨
17 9 9年初在贵 州省 的松桃县和湖南省 的长 沙市 、 凤凰县等
地首先发现 酸雨 , 后 又相 继在 重庆 、 海 、 京 、 州等 地监 此 上 南 常
测到酸 雨 。尤其 在 18 9 2年夏季 , 重庆市 连降酸 雨 , 降水 p H值
大都在 4 0以下 , . 导致 了大面积农作 物受 害及建筑 物 的严 重腐 蚀 。为 了掌握 酸雨分布 , 国家环保部 门于 18 92年建立 了 19个 8 观测站 、2 5 3个 降水采 样点 的酸雨 监测 网。观测 记 录发现 我 国 北方部分地 区也 开始出现酸性 降水 , 如北 京 、 天津 、 河北 的秦皇 岛和承德 、 山西的侯 马 、 辽宁的大连 、 东 、 丹 锦州 、 阜新 、 岭 、 铁 葫 芦 岛、 吉林的 图们 、 陕西 的} 和商 洛 、 肃 的金 昌降 水 年均 胃南 甘
沿海 发达地区的厦 门、 珠海 降水 中硝酸根 与硫酸根浓 度大体 相 当, 酸雨 已是硫硝混 合 型酸雨 , 内陆 的绝 大多数 城市硫 酸 根 而 浓度远 大于硝酸根浓度 , 仍然 是硫 酸型酸雨 。
料能源 一一煤和石油等 的消耗 量 日益增 加 , 烧过程 中排放 的 燃 硫 的氧化物和氮 的氧化物 越来 越多 , 导致这 些气态化 合物在 大

中国酸雨状况和自然成因综述及防治对策探究

中国酸雨状况和自然成因综述及防治对策探究

大量施用和农田中 )*’ 挥发损失,后者主要是由中 国的气候和土壤结构等自然条件的特殊性所决定 的。对比国内情况, 由表 !、 # 可见,中国非酸雨 区北方城市中硫酸根和硝酸根的平均浓度之和是对 应的南方酸雨区的 !"2 倍。阳离子浓度中,铵离子 浓度南 北 差 别 不 是 很 大 , 北 方 略 高 于 南 方 ; 土 壤 元素钙的浓度,相差悬殊,北方是南方的 +"’ 倍。 北方地区酸根离子浓度高过南方,但酸性降水 却明显的低于南方;针对这一现象,有关的专家学 者做过大量研究,一致认为南北方自然条件的差异 是其最为关键的因素。下面就从自然条件入手,对 上面的问题展开论述。
% 中国的酸雨现状
%-% 中国酸雨的地域分布
中 国 酸 雨 的 研 究 工 作 始 于 !" 世 纪 &" 年 代 末 期,%1&1 年在北京、上海、南京、重庆和贵阳等城 市开展了局部研究,发现这些地区不同程度上存在 着酸雨污染,以西南地区最为严重。 %1)!3%1)* 年 在国家环保局领导下开展了酸雨调查,为了弄清中
$Hale Waihona Puke &#"+ 天气形式的影响 降水 3* 值的分布与全国地面风场分布特征有
相似之处。从宏观上来看,东北平原、内蒙古北部 至新疆东端为全国风力最强区,其次是华北平原及 沿海地区,风力也较强,这些地区对污染物的输 送、稀释能力强。北至秦岭,包括汉中盆地、四川 盆地,向东至长江三峡的宜昌、云贵高原和广西的 局部地区为全国风力最弱区,尤其是四川盆地,地 形闭塞,冬季北来的冷空气难以侵入,夏季又无台 风影响,风速小,静风频率高,污染系数大,四川 盆地的重庆、成都都是中国酸雨影响严重的地区。 湖南、两广、江西某些地区 3* 值很低,这与中国 各地污染系数值相吻合$6&。

酸雨的形成,灾害及防治

酸雨的形成,灾害及防治

酸雨的形成,灾害及防治摘要:从酸雨的研究历史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和分布,指出酸雨是一种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酸雨对生态系统、人类健康、材料等都具有很大危害。

通过对近几年我国酸雨状况调查,分析发现我国酸雨面积和程度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最后,结合我国典型的硫酸型酸雨特征,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酸雨;形成;危害;防治对策1. 引言化学工业的发展确实给人类带来了进步,带来了福祉,然而,它却也伤害了大自然,自然反过来又惩罚于人类。

因此,人类遇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麻烦,像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等,这些并称为国际社会最为关注的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也称为“空中死神”。

酸雨是化工发展中的产物,有其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其形成和发展规律进行研究,并采取一定的防治措施,必然会使其得到有效的控制。

2. 酸雨的成因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材料的危害及影响己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

在没有大气污染物存在的情况下,降水酸度主要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所形成的碳酸组成,其pH值在5.6~6.0之间。

因此,一般地将pH值<5.6的降水称为酸雨[1]。

其成因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现象。

酸雨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和无机酸。

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工业生产、民用生活燃烧煤发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硫,燃烧石油以及汽车尾气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经过“云内成雨过程”。

发生液相氧化反应,形成硫酸雨滴和硝酸雨滴;含酸雨滴在下降过程不断合并吸附,冲刷其他含酸雨滴和含酸气体,形成较大雨滴,最后降落在地面上,形成了酸雨。

大量的环境监测资料表明,由于大气层中的酸性物质增加,地球大部分地区上空的云水正在变酸,如不加控制,酸雨区的面积将继续扩大,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也将越来越大。

到底酸雨有那些危害呢?3. 酸雨的危害3.1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影响酸雨可造成江、河、湖、泊等水体的酸化,致使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系统发生紊乱。

当水体的pH值降到5.0以下时,鱼的繁殖和发育就会受到严重影响[2]。

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以嘉兴市“十一五”期间为例

酸雨污染现状、特征及对策建议--以嘉兴市“十一五”期间为例
1 9 2
N O 3 - ,分别占阴离子总量的 2 0 0 8 I 4 . 2 9 l 9 2 . 1 I 4 . 0 1 l 9 4 . 7 1 4 . 5 1 I 1 O 0 1 3 . 8 6 I 1 O 0 I 3 . 9 7 l 1 O 0 I 3 . 8 8 l 1 O 0 I 4 . 0 9 l 9 7 . 7
城 市 O H 降水化学组分( mg / L) 年均 值 S O4 2 一 N O3 一 F — C r N H 4 + C a 2 + Mg 2 N a + I ( +
1 降水 质 量现 状 地 面从 大气 中获 得 的水 汽凝 结 物 总称 为 降水 , 酸 雨是
指 P H值 小于 5 . 6 0的 雨 雪或 其他 形 式 的 降水 。 以 p H值 海 宁 市 4 . 4 1 3 . 8 3 2 . 4 4 0 . 1 6 0 . 5 4 0 . 5 7 1 . 0 2 0 . 0 7 O . 2 1 0 . 1 2 5 . 6 0作 为划 分酸 雨 的界 限 , p H值小 于 5 . 6 0的降水 即 为酸 海 盐 县 4 . O 5 4 . 3 2 O . 6 7 O . 3 2 1 . 1 6 1 . 2 0 O . 5 6 O . 0 7 O . 3 5 0 . 3 9 雨。 根 据 国家 对于 “ 酸 雨控 制 区和 二氧化 硫污 染控 制 区 ” 酸 桐 乡市 4 . 6 4 5 . 4 7 2 . 3 3 O 。 0 9 2 - 5 3 0 . 9 2 O . 2 2 0 . 0 8 0 . 1 8 0 . 0 7 全市 4. 5 0 5 . 41 2 . 1 5 0. 1 8 1 . 0 8 1 . 0 6 0 . 9 7 0 . 1 0 0 . 3 4 O . 3 1 雨污染控制的要求, 评价 目前 我 市 的酸 雨污 染 现 状 ( 见 表

我国酸雨现状、成因及防止策略

我国酸雨现状、成因及防止策略

Foshan University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我国酸雨现状、原因及治理方法浅析学院:理学院专业:应用化学学号: 2010294203学生姓名:刘文智指导教师:李艳丽教授二〇一三年六月摘要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酸雨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酸雨的防治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本文分析了酸雨的成因、危害以及治理方法,重点讲述了酸雨对环境的危害以及防止对策,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有效可行的控制措施。

关键词:酸雨;成因;危害;控制措施AbstractAcid Rain In Our Country Present Situation, Causes And Governance ApproachLIU Wen-zhi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dustry, acid rain to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ocial economy brings the serious influence and destro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id rain has become our country environment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ork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acid rain, harm and governance approach, focuses on the acid rain to harm environment and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and puts forward some effective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Acid Rain;cause;harm ;Control measures目录1 引言 (1)2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2.1 酸雨的定义 (1)2.2 我国酸雨现状及分布状况 (1)2.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1)3酸雨的成因分析 (2)3.1酸雨的形成过程 (2)4 酸雨的危害 (3)4.1酸雨对农业的危害 (3)4.2破坏水环境 (3)4.3酸雨对建筑物及文物的危害 (3)4.4使土壤酸化 (4)4.5危及人体健康 (4)5酸雨的防治对策 (4)5.1中国防治酸雨的政策 (4)5.2加强对二氧化硫排放的控制 (4)5.3改善交通环境,控制汽车尾气 (5)5.4加强植树栽花,扩大绿化面积 (5)6 结论 (5)参考文献 (6)我国酸雨现状、原因及治理方法浅析姓名:刘文智学号:2010294203 班级:应用化学2班1 引言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

酸雨现状\危害及成因分析[摘要]:防治酸雨危害受到国家环保部门的高度重视,成都市位于我国西南酸雨区,酸雨频率高、酸度强,酸雨污染呈逐年加重趋势。

大气降水有很大的腐蚀性,区内建筑物,露天公共基础设施,工厂露天设备,城市绿化带受到其严重腐蚀,也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为防治酸雨, 对酸雨的现状,酸雨成因等进行研究不仅可以知道成都酸雨情况和损失情况,而且可以为酸雨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abstract] : prevention harm sta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 by acid rain highly, chengdu city is located in China’s southwest SuanYuOu, acid rain, high frequency acidity is strong, acid rain pollution is more aggravating trend. Precipitation is very corrosive, within the region, buildings, open public infrastructure, outdoor equipment factory, urban green belts by its serious corrosion, also affect human health. Acid rain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and the acid rain cause of formation study not only can know chengdu acid rain and loss situation, and can provide important basis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acid rain.[关键词]:成都市中心城区酸雨现状成因分析[key words] : chengdu city center present situation of acid rain causes analysis 1酸雨形成机理大量的SO2和NO2(或NO)等排放到空气中,使得下雨时这些气体溶入水滴中形成酸,也就是酸雨。

我国酸雨危害的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

我国酸雨危害的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

我国酸雨危害的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一、我国酸雨形势。

我国酸雨正呈蔓延之势,是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重酸雨区。

80年代,我国的酸雨主要发生在以重庆、贵阳和柳州为代表的川贵两广地区,酸雨区面积为170万平方公里。

到90年代中期,酸雨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酸雨面积扩大了100多万平方公里。

以长沙赣州、南昌、怀化为代表的华中酸雨区现已成为全国酸雨污染最严重的地区,其中心区年降酸雨频率高于90%,几乎到了逢雨必酸的程度。

以南京、上海、杭州、福州、青岛和厦门为代表的华东沿海地区也成为我国主要的酸雨区。

华北、东北的局部地区也出现酸性降水。

1998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城市,其中70%以上的南方城市及北方城市中的西安、铜川,图们和青岛都下了酸雨。

酸雨在我国已呈燎原之势,覆盖面积已占国土面积的30%以上。

二、酸雨的危害。

酸雨是工业高度发展而出现的副产物,其污染是世界性的,而且日益扩大。

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美国东部一些地区酸雨的pH值竟达到1.5,俄罗斯西部地区酸雨的pH值也为4.6~4.3。

酸雨亦席卷着亚洲,如日本、印度南部和东南亚等国也在降酸雨。

我国的酸雨危害亦非常严重,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我国目前酸雨区域约占国土面积的30%。

长江下游地区每三次降雨中就有一次酸雨。

酸雨给地球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经济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和破坏。

酸雨破坏水土环境,引起经济损失,它可以破坏大面积的森林和农作物。

因为酸雨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使土壤贫瘠化,植物难以生长。

其次酸雨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因为春天,大多数植物刚刚发芽,而这些嫩叶往往经受不住酸雨中的二氧化硫的冲洗,容易发生病虫害或干枯而死亡,从而影响其生长发育。

据报道,欧洲和北美一些国家的森林受酸雨危害率高达30到50%。

我国方重酸区已出现一些严重的森林衰亡现象:重庆市郊地区50%的松树枯死:峨眉山金顶冷杉的死亡率达40%;浙江西天目山因酸雨的影响使大片的柳杉死亡。

酸雨的解决方案

酸雨的解决方案

酸雨的解决方案
《酸雨的解决方案》
酸雨是由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在空气中与水蒸气结合,形成酸性物质,然后沉降到地表的降水中。

酸雨对植物、水体和土壤等生态系统都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因此迫切需要寻找解决方案来减少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首先,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大气中的污染物排放。

工业企业和交通运输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源头,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领域的环保政策,通过技术升级、设备更新和更严格的排放标准来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

其次,建设和推广清洁能源也是减少大气污染的重要途径。

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来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可以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从而减少酸雨的形成。

另外,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也是应对酸雨的重要手段。

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及时掌握大气中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此外,在治理酸雨过程中,还可以采取一些地方性的修复措施,比如在受酸雨侵蚀的土壤上进行中和处理,恢复土壤的生态平衡。

最后,教育宣传也是减少酸雨的重要途径。

通过开展环保教育和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人们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从而共同参与到减轻酸雨造成的环境影响的过程中。

综上所述,要解决酸雨问题,需要从源头减少污染物排放、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以及加强教育宣传等多个方面着手,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减轻酸雨对环境的影响。

中国酸雨概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中国酸雨概况及防治对策探讨
目标 ,提 出 了具 体 的 防 治 对 策 。
关键词 : 酸雨;现状 ;危 害;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 :X5 7 1
文献标识码 :A
D ic so Pr s ntS t ton nd C o s us n e e iua i a unt r e s r sf i R an e m a u e orAc d i
(e a oa r ula eore n n i n n, ii r o d ct n E sC ia ntue f ehooy K yLb rt y f cer sucs dE vr metM ns f u a o, at hn stt o c nlg, o oN R a o t y E i I i T N nh n 3 0 C ia ac ag 0 1, hn) 3 3
Ab ta t T ep o l m f c dr i a e o n i o tn n i n n a r b e a r s n . h r a i h h v e naf c e s r c : h r b e o i nh sb c me a mp ra t vr me t p o l m t e e t T ea e s a a e o l p wh c a eb e f t d e b c d r i n o rc u t a e r a h d 3 % o e tt a d a e . k n h n h o l ’ t i a g s cd r i r a e t y a i a n i u o n r h v e c e O ’ y ft o a l n r a ma i g C i a t e w rdS h r lr e t i a n a e sn s h l d a t r p n rh Ame i a T ea i an o i a h st e c a a t r t s n l d n y ia u f rc a i y e mo e s ro s o Eu o e a d No t r . h c d r i f c Ch n a h h r c e i i ,i cu i gt p c ls l i cd tp , r e i u sc u i Ol 1 h n o t n s a il it b t n mo es ro s i i e a n s b r a e s Aed r i a f ce r a s e n n S l l t a n n r i p t sr u i . r e iu c t st n i u u b n a a . i a n h si l t d g e t o s so t h ad i o n i h r n i l a nc l r , o e t , n ma u b n r , q a u t r n o sr ci n W i o td c sv n fe t e c n r l n a u e , i g ’u t e f r sr a i l s a d u y h y a u c l e a d c n tu to . t u e ii e a d e f ci o t l g me s r s a r u h v oi p l t n a d e vr n n c d f ai nwh c d y a i an wi e f r e n e sf d f rh r r 。 t l b ig g e trt r a o l i n n i me ta i i c t ih ma eb c d r i l b t r tn i e , u e mo e i wi rn r ae e t u o o i o l u h i i t l h t h n s n i n n ih i le d e v u d n T i a e e c i e ec aa t r t s st ain a dh r so cd r i . o C i e ee v r me t o wh c Sar a y i h a y b r e . h s p r s rb st h r ce si . i t n a f i an n p d h i c u o m a Ac o d n ea t a i ai no c dr i i a a d c mb n dwi ec n r l a g t e y g v r me t s e i c p e e t n c r i g t t cu st t f i an i Ch n n o i e t t o t r e ss t o en n , p cf r v n i oh l u o a n hh ot b i o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酸雨的形成、危害与防治

8
酸雨的危害
•对植物的危害
植物对酸雨反应最敏感的器 官是叶片,叶片受损后光合作用 降低,抗病虫害能力减弱,林木生 长缓慢或死亡,农作物减产。
9
酸雨的危害
•对建筑材料的危害
腐蚀文物古迹、建 筑物、工业设备和通讯 电缆等。
10
11
12
酸雨的危害
• 对人体的危害
酸雨或酸雾对人类的最重要影响是呼吸系统的问题,酸性物质会对肺的 呼吸功能产生影响,尤其是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少儿肺脏支气管相对较重, 酸性物质容易到达细支气管和肺泡,对末梢小气道的通气功能造成损害。 这可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轻者可引起咳嗽、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 炎症;重者可产生呼吸急促、胸痛,甚至可发生肺气肿及肺心病。此外, 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若形成酸雾,侵入人的肺部,能够导致肺水肿、肺硬 化另外大量研究表明,SO2对于在呼吸道中起主要防御功能的肺泡巨噬细 胞有严重损伤作用,其后果将会使呼吸道感染,肺肿瘤的发生机 会大大增加;当 SO2经过呼吸道被吸收后,约40%~90%进入血 液而分布于全身,也有部分被红细饱吸收并有 2/3 的进入红细胞 内部,引起血液 pH 值显著下降,使肺泡动脉血氧压差发生变化。 大量吸入酸雨中的 SO2后,人体会感到窒息并引发细胞毒性, 从而对中枢神经系统也产生一定的损害。
酸雨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王敏
1
1、雨水的酸度
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 定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 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 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 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 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包 括雨、雪、霜、雾、雹、霰等)正式定 为酸雨。
22
23
24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张赞李代兴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张赘,李代兴(内江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四川 641000)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关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酸雨面积和程度呈现继续扩大的趋势。

最后,结合我国典型的硫酸型酸雨特征,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酸雨;污染特征;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X5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370(2011)08—0121—02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人口剧增和城市化的趋势,化石燃料能源一一煤和石油等的消耗量日益增加,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硫的氧化物和氮的氧化物越来越多,导致这些气态化合物在大气中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这些酸性物质随雨雪等从大气层降落,形成“空中死神”一酸雨。

酸雨对陆地生态系统和材料的危害及影响己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环境问题。

一般将 pH值 <5.6的降水称为酸雨。

酸雨不仅危害农作物、森林和草场,降低土壤肥力,酸化河流、湖泊,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而且严重威胁着人类的身体健康。

科学分析云和酸雨污染特征及其成因,对农业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酸雨现状研究1.1 我国酸雨的分布状况随着亚洲经济的高速发展,以我国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为中心的亚洲地区已经成为继欧洲、北美之后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1974年我国在北京开始对酸雨进行监测,1979年后各省区陆续开展了这方面的监测工作。

1979年初在贵州省的松桃县和湖南省的长沙市、凤凰县等地首先发现酸雨,此后又相继在重庆、上海、南京、常州等地监测到酸雨。

尤其在 1982年夏季,重庆市连降酸雨,降水 pH值大都在 4.0以下,导致了大面积农作物受害及建筑物的严重腐蚀。

为了掌握酸雨分布,国家环保部门于 1982年建立了189个观测站、523个降水采样点的酸雨监测网。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通知-环发〔1998〕1月12日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通知-环发〔1998〕1月12日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通知正文:---------------------------------------------------------------------------------------------------------------------------------------------------- 国家环境保护局关于印发《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的通知(1998年1月12日环发〔1998〕1月12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的规定,我局制订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已经国务院批准。

现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按照《国务院关于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1998〕5号)的要求,认真做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落实有关的污染防治政策和措施,切实改善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的环境质量。

附件:1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划分方案一、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现状和防治工作进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因燃煤排放的二氧化硫急剧增加。

据统计,1990年全国煤炭消耗量10.52亿吨,到1995年煤炭消耗量增至12.8亿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370万吨,超过欧洲和美国,居世界首位。

由于我国部分地区燃用高硫煤,燃煤设备未能采取脱硫措施,致使二氧化硫排放量不断增加,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如不严格控制,到2000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增长到15亿吨时,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将达2730万吨。

据国家环境保护局对全国2177个环境监测站13年(1981-1993年)监测数据分析表明,环境空气中二氧化硫浓度超标城市不断增多,目前已有62.3%的城市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超过国家二级标准,日平均浓度超过三级标准(二氧化硫年平均浓度二级标准值为0.06毫克/立方米,是人群在环境中长期暴露不受危害的基本要求;日平均浓度三级标准值为0.25毫克/立方米,是人群在环境中短期暴露不受急性健康损害的最低要求。

酸雨危机 全球范围酸雨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酸雨危机  全球范围酸雨问题的现状与挑战

酸雨危机全球范围酸雨问题的现状与挑战全球范围酸雨问题的现状与挑战酸雨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

这一现象对环境、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和挑战。

本文将从酸雨的概念、形成机制、全球范围内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出针对酸雨危机的解决方案。

一、酸雨的概念和形成机制酸雨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溶解在降水中,形成的酸性降水现象。

空气中的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是酸雨的主要来源。

这些物质来自于人类活动,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火力发电等,也来自于自然过程,如火山喷发和植物生物活动。

当SO2和NOx排放到大气中,它们会与水蒸汽和氧反应生成硫酸和硝酸,然后随着降水下落到地面,形成酸雨。

此外,大气中的气溶胶物质也能够在降水中充当催化剂,加速酸雨的形成。

二、全球范围内的现状全球各地都面临着酸雨的问题。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的数据显示,酸雨现象已经遍布全球范围,特别是在工业发达地区和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

欧洲、亚洲、北美和南美洲都有不同程度的酸雨问题。

酸雨的严重性主要取决于酸度级别和降水的频率。

高酸度和频繁的酸雨会对土壤和水域中的生物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此外,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和文化遗产,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增加。

三、面临的挑战全球范围内酸雨问题的防治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酸雨是一个跨国界的问题,需要国际合作进行治理。

其次,减少SO2和NOx的排放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和技术支持。

而且,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保护意识存在差异,阻碍了全球范围内酸雨问题的解决。

此外,酸雨与气候变化问题存在紧密的联系。

酸雨的形成和气候变化的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因此,在制定解决方案时需要兼顾酸雨和气候变化的因素,并综合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

四、解决方案针对全球范围内酸雨问题的解决方案包括三个方面,即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国际合作。

首先,减少污染物排放是关键。

我国酸雨危害的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

我国酸雨危害的现状和防治对策探讨
ve iw,1 2. 99
全 面的 探 讨 , 为 可 以从 采 用低 硫 煤 、 气脱 硫 、 煤 固硫 、 变能 源 结 构 、 展 替 代 能 源 、 用植 物 的 自净 作 用 、 大政 认 烟 型 改 发 利 加 府扶 持 和 管理 力度 、 大行 政 立 法 力度 、 定 严格 的排 放 标 准 等 方 面控 制 酸 雨 。 加 制

[] 佳 震 , 星晖 , 明 刚. 于供 应 链 的供 应 商 绩 效 评 价 体 系 2霍 雷 隋 基
研 究【 . 海 大 学 学报 ( J 上 ] 自然 科 学 版 ) 2 0 , ) ,0 2 ( . 4
员 工 状 况 员 工 满 意 度 、 工 流 动 率 、 工 激 励 程 度 员 员
加快楼房 、 桥梁 、 历史文物 、 珍贵艺术品 、 的腐蚀 。 雕像 酸雨对人 类健康也产生恶劣影响 : 如经过皮肤沉积而吸收 ; 经呼吸道 吸 人, 引起急性和慢性呼吸道损害 ; 自地球表面微量金属 的毒 来 结 构是企业发展的基石 , 而对员工进行培训是提高企业 学习能 力的常用途径。供应链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信息平 台的搭建 , 包 括供应 商信息 系统 的实施情 况和共享度 。信息共享 的前提条 件是信息系统兼 容 , 并且彼 此之间 的战略 目标 、 文化 、 管理体 制的兼容性如何也影响到整个供应链 的稳定与发展 。 从供应链长远发展来看 , 绿色工程是其发展 的一个 目标 ,
存 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 , 因而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随着
人 口的剧 烈增 长 和 工 业 化进 程 的推 进 ,上世 纪 8 年 代 以 来 , 0 在
我 国对酸雨的监测与研究起步较晚 。9 1 95 18 ~18 年间全国 性酸雨普查结果表 明 , 酸雨严重 的贵 阳、 重庆 、 长沙 、 柳州等地 的年平均降水p 值在42 H . 左右 ,这与世界上酸雨污染最为严重

我国酸雨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酸雨的现状和趋势

我国酸雨的现状和趋势
中国是世界上酸雨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酸雨主要是由于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导致的。

现状:
1. 酸雨范围广泛:中国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是酸雨重点区域。

东北地区受到来自工业活动、燃煤和交通排放等多种污染源的影响,酸雨问题较为严重。

2. 污染源复杂多样:工业排放、燃煤和机动车尾气是主要的酸雨污染源。

3. 影响环境和人类健康:酸雨严重损害了森林、湖泊、土壤和建筑物等自然和人造环境,对人类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趋势:
1. 减排措施逐渐实施: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措施,如推动高效清洁能源替代传统能源,提升车用燃油质量,加强工业和交通尾气治理等。

2. 改善态势初现:近年来,通过各种减排措施的实施,我国酸雨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酸雨发生频率和强度有所下降。

3. 仍面临挑战: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仍在继续,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庞大。

加之气象条件和大气环流的影响,酸雨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减排措施。

总体来说,中国酸雨问题的现状有所好转,但仍然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继续加
强减排措施,改善环境质量。

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措施

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措施

新乡学院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姓名杨贺娜论文名称我国的酸雨问题及防治措施院(系)名称化学与化工学院专业名称化学教育年级班级2008级1班指导教师姓名刘清玲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目录内容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前言 (2)1 酸雨的形成 (2)1.1 天然排放源 (2)1.2 人工排放源 (2)2 我国酸雨的状况 (4)2.1 我国酸雨的分布状况 (4)2.2 我国的酸雨化学组成及特点 (5)3 酸雨的危害 (5)3.1 对水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5)3.2 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危害 (6)3.3 酸雨的与人体的危害 (6)3.4 酸雨对建筑材料的危害 (7)4 酸雨的防治措施 (7)4.1 完善环境法规、加强环保执法 (7)4.2 优化能源质量、调整能源结构 (8)4.3 抓好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治理 (8)4.4 加快开发二氧化硫治理技术和设备 (8)4.5 加强宣传, 提高全民防酸雨意识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内容摘要:从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出发,阐述了酸雨的形成。

指出酸雨是十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对生态系统、人体健康、建筑材料等具有很大危害,最后结合我国酸雨的分布状况及特点,提出了可行的防治酸雨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酸雨形成危害防治措施Abstract: from environmental problem facing humanity, explains the formation of acid rain. Pointed out that acid rain is one of the top ten environmental problems, and acid rain on ecosystems, human health, building materials, etc., have a lot of harm, the last of our distribution of acid rain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the possible prevention of acid rain. Tags: acid rain formation damage control measuresKey words: acid rain formation damage control measures前言当前人类面临十大环境问题:水危机、土地荒漠化、臭氧层遭破坏、温室效应、酸雨肆虐、水土流失、森林锐减、物种灭绝、有毒化学品污染、二氧化硫污染,其中酸雨肆虐是跨越国界的全球性灾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
摘要: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迅速增长,相应向大气环境排放的酸性物质大幅增加,中国长江以南成为继欧洲和北美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酸雨区。

本文主要讨论我国的酸雨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

关键词:现状主要原因二氧化硫的控制
1.我国酸雨现状研究
1.1酸雨空间分布特征
目前我国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东南部、华北大部、西南和华南沿海地区及新疆北部地区,大体呈东北—西南走向。

在欧、美、亚世界三大酸雨区中,我国的强酸雨区(PH<4.5)面积最大,长江以南地区是全球强酸雨中心。

我国降水化学组成仍属硫酸型,但正在向硫酸—硝酸混合型转变,SO42 -和 NO3-以及NH4+和 Ca2 +分别是降水中主要阴、阳离子,并且浓度远高于欧洲和北美。

1.2区域变化
赵艳霞等对中国气象局全国酸雨监测网 80多个酸雨观测站的 1993-2006 年观测数据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主要酸雨区分布在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其中以重庆、湖南、江西和广东等省、直辖市酸雨污染最为严重;另外,北方地区也存在范围不小的酸雨区,主要分布在京津冀、河南省和山东省的部分地区。

从全国范围来看近 14 年我国酸雨区总体上呈范围扩大,强度稍有减弱的趋势。

其中,北方酸雨区范围扩大明显,且酸雨强度增强趋势明显。

南方酸雨区范围基本保持不变,但酸雨污染重灾区由西南地区逐步转移至华中和华南中部地区。

1.3我国酸雨的化学组成及特点
一般情况下大气降水中阴离子为 SO42 -、 NO3-、 Cl-、HCO3-,阳离子为 NH4+、 Ca2 +、 Na+、 K+、 Mg2 +、 H+。

研究表明对我国降水酸度影响最大的阳离子是 NH4+和 Ca2 +,阴离子是SO42 -和 NO3-。

文献引用 A =[ SO42 -]/[ NO3-]作为划分酸雨类型的特征参量,将酸雨分为 3 档: 当A≤0. 5 时,为硝酸型或燃油型; 当 0.5 < A <3. 0 为混合型; 当 A≥3 为硫酸型或燃煤型。

“两控区”政策的实施使得 SO2的排放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的显著增加,另一重要的致酸物质NOX的排放量却在
持续增长,并慢慢导致我国酸雨污染类型发生转变,由原来的硫酸型逐步转变为硫酸、硝酸混合型。

位于沿海发达地区的厦门、珠海降水中硝酸根与硫酸根浓度大体相当,酸雨已是硫硝混合型酸雨,而内陆的绝大多数城市硫酸根浓度远大于硝酸根浓度,仍然是硫酸型酸雨。

1. 3酸雨防治的对策
控制酸化的根本途径是减少或消除酸沉降的污染源,控制酸雨污染最根本的途径是控制 SO2和 NOX的排放。

由于我国的酸沉降是硫酸型的,能源消耗到2020年,中国要达到小康社会,需要36亿吨标准煤,如果计算一下,它的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4000多万吨,因此,硫沉降量的控制在我国酸沉降控制中占主导地位。

我国政府主要围绕对 SO2的控制来进行酸雨的防治。

通常 SO2的排放控制可在燃料燃烧前、燃烧中和燃烧后进行。

2.SO2的排放控制
2011年,全国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2217.9万吨,比上年下降2.21%;
2011年全国废气中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2.1燃烧前的控制
我国现在的主要能源是煤,并且短时期不会改变这种能源结构。

在工业化国家应用较广泛的技术包括使用低硫燃料、煤炭加工技术及煤的气化。

2.2燃烧过程控制
洁净煤技术是对燃烧设施进行改造或加入添加剂与目标污染物发生反应。

中国洁净煤技术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 煤炭加工技术、煤的高效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其中煤的高效燃烧技术是核心。

目前我国洁净煤技术的研究和实际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型煤技术我国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型煤固硫技术落后,所能达到的固硫率平均只有 50% 左右,远低于美国和日本 85%的水平,说明我国在这方面还有很大潜力,当前应大力开展固硫剂的筛选研究,提高固硫率。

二是型煤化还未普及,使用散煤还很普遍,应加大型
煤化推广力度。

2.3燃烧后的处理
控制和削减燃煤 SO2排放量是酸雨综合防治中最普遍采用的污染控制方法,目前主要是对燃烧过程中排放的烟气进行脱硫处理,以减少燃料燃烧后的SO2的排放。

国外成功经验证明烟气脱硫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最主要技术手段,也是唯一可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应用的脱硫方式。

按烟气脱硫的工艺特点,可将烟气脱硫分为湿法、干法和半干法三类。

除了上述围绕 SO2来控制酸雨之外,还应积极发展高效节能技术。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洁净能源,如大力发展城市燃气,积极开发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海洋能等洁净能源。

具体而言,我国的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提出了以下要求:(1)能源合理利用
(2)煤炭生产、加工和供应
1)各地不得新建煤层含硫份大于3%的矿井。

对现有硫份大于3%的高硫小煤矿,应予关闭。

对现有硫份大于3%的高硫大煤矿,近期实行限产,到2005年仍未采取有效降硫措施。

或无法定点供应安装有脱眨设施并达到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用户的,应予关闭。

2)除定点供应安装有脱硫设施并达到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用户外,对新建硫份大于1.5%的煤矿,应配套建设煤炭洗选设施。

对现有硫份大于2%的煤矿,应补建配套煤炭洗选设施。

3)现有选煤厂应充分利用其洗选煤能力,加大动力煤的入洗量。

4)鼓励对现有高硫煤选煤厂进行技术改造,提高选煤除硫率。

5)鼓励选媒厂根据洗选煤特性采用先进洗选技术和装备,提高选煤除硫率。

6)鼓励煤炭气化、液化,鼓励发展先进煤气化技术用于城市民用煤气和工业燃气。

7)煤炭供应应符合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煤炭含硫量的要求。

鼓励通过加入固硫剂等措施降低二氧化硫的排放。

8)低硫煤和洗后动力煤,应优先供应给中小型燃煤设施。

(3)煤炭燃烧
1)国务院创定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人民政府按照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划分高污染燃料的规定》,划定禁止销售、使用高污染燃料区域(简称“禁燃区”),在该区域内停止燃用高污染燃料,改用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电或其他清洁能源。

2)在城市及其附近地区电、燃气尚未普及的情况下,小型工业锅炉、民用炉灶和采暖小煤炉应优先采用固硫型煤,禁止原煤散烧。

3)民用型煤推广以无烟煤为原料的下点火固硫蜂窝煤技术,在特殊地区可应用以烟煤、褐煤为原料的上点火固硫蜂窝煤技术。

4)在城市和其它煤炭调入地区的工业锅炉鼓励采用集中配煤。

炉前成型技术或集中配煤集中成型技术,并通过耐高温固琉剂达到固硫目的。

5)鼓励研究解决固硫型媒燃烧中出现的着火延迟、燃烧强度降低和高温固硫效率低的技术问题。

6)城市市区的工业锅炉更新或改造时应优先采用高效层燃锅炉,产热量≥7Mw的热效率应在80%以上,产热量〈7MW的热效率应在75%以上。

7)使用流化床锅炉时,应添加石灰石等固硫剂,固硫率应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8)鼓励研究开发基于煤气化技术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等洁净煤技术。

(4)烟气脱硫
(5)二次污染防治
另外,鉴于近年来 NOX的排放量和酸性细颗粒物浓度上升,大气中对酸雨具有中和作用的碱性颗粒物浓度逐年下降,且“两控区”以外区域酸雨增加迅速等现象,我国应实行 SO2和 NOX多物种协同控制;鉴于本地排放及区域传输对酸雨的重要影响,应设立本地和区域双重酸雨控制标准和机制,在控制本地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实行区域联动控制酸雨污染的发生、发展;鉴于经济布局和气象因素对酸雨污染的影响,我国酸雨控制应在做好工业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加快酸雨预报、预警等模型的开发。

结束语
酸雨是由大气污染造成的,从当前来看,酸雨已经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为了保持强劲的经济增长势头,控制酸雨势在必行。

酸雨是涉及世界各国的灾害,人类的地球只有一个,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减少大气污染,需要世界各国齐心协力和共同治理。

参考文献
2011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
燃煤二氧化硫污染排放污染防治技术政策
《北方环境》2011年08期我国酸雨污染现状及其防治措施初探
环境科学研究院 2010年5月我国酸雨研究现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