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而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
内环境稳态(判断题包含答案解析)
内环境稳态(判断题)1.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正确。
2.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解析】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正确。
3.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解析】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正确。
4.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
丙酮酸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不在内环境中,错误。
5.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解析】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正确。
6.肌细胞无氧呼吸能产生二氧化碳,并释放到血浆中,血浆的pH无明显变化()【解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释放到血浆中,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所以的pH无明显变化,错误。
7.心肌细胞内的CO2浓度低于其生活的内环境()【解析】心肌细胞的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O2,使其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其生活的内环境,错误。
8.口服的药物需先进入血液,再经组织液进入细胞()【解析】血管中的药物需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再经组织液进入肌细胞,正确。
9.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水肿()【解析】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会引起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由血浆进入组织液中的水分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正确。
10.生长激素、葡萄糖、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解析】生长激素、葡萄糖、血浆蛋白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正确。
2020年高考理综生物复习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母题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母题来源一】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母题原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D。
【命题意图】本专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命题规律】以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形式考查组织液、血浆、淋巴的判断,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判断,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
【得分要点】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2.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的判断(1)存在的物质(2)不存在的物质3.血浆pH 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 2CO 3—NaHCO 3缓冲对为例):4.从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理解渗透压的作用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图所示:5.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单方向(箭头)⎩⎪⎨⎪⎧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双方向(箭头)⎩⎪⎨⎪⎧①组织液血浆②组织液细胞内液(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第11单元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全国卷地区专用)(解析版)
高考真题分类解密和训练第十一单元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一稳态的生理意义(Ⅱ)1.(2014年卷Ⅰ,T3)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题点】(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与功能(必修3P5)(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必修3P5)(3)内环境稳态(必修3P8-10)①内环境稳态的调节②稳态调节的实例:内环境中pH调节的过程图解(4)明确发生和不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必修3P3-5)(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必修3P17-18)【解析】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为细胞提供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A正确;内环境稳态可使细胞生活在温度和pH等相对稳定的环境中,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B正确;静息电位的维持主要依赖于K+外流,动作电位的产生主要依赖于Na+内流,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发生在细胞内(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在线粒体中,不彻底氧化分解在细胞质基质中),没有发生在内环境中,D错误。
【答案】D。
2.(2014年卷Ⅱ,T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题点】(1)比较血浆、组织液、淋巴的异同(必修3P3-5)血浆组织液淋巴存在部位血管组织细胞间隙淋巴管成分来源消化道吸收;组织液回渗淋巴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透出毛细血管壁;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组织液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由消化道吸收而来化学成分含有水、无机盐、蛋白质等,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2)体液与内环境生物体内的液体(必修3P3)【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成分的相互转化。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
血浆胶体渗透压变化对机体的影响【关键词】血浆随着人们对机体内环境的不断探究,更深入地发现在人体这一巨大系统中,每一个生命活动的基本单元都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渗透压是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
现就近年来对渗透压方面特别是血浆胶体渗透压方面的研究综述如下。
1 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的概念1.1 渗透压的概念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指的是溶液中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类溶质微粒通过半透膜对水的吸引力,其大小是由溶液中溶质颗粒总数决定的,与溶液中溶质种类和颗粒大小无关[1]。
1.2 血浆渗透压(plasma osmotic pressure)的概念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正常人血浆渗透压约为300mmol/L(280~320mmol/L),相当于770kPa。
血浆晶体渗透压(plasma crystal osmotic pressure)由血浆中晶体物质所形成,如Na+、Cl-、葡萄糖、尿素等,Na+和Cl-占80%;血浆晶体渗透压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维持红细胞正常形态。
血浆胶体渗透压(plasma colloid osmotic pressure,COP)由血浆中蛋白质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
由于白蛋白分子量较小(约为66 000Da),数目较多(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因此成为决定血浆COP的主要因素。
白蛋白是所有可溶性蛋白中唯一一种不能穿透毛细血管壁的蛋白。
血浆COP的75%~80%靠白蛋白维持[2]。
约为1.3mmol/L,相当于3.3kPa或25mmHg[1]。
2 血浆COP的生理作用细胞膜是体内的一种半透膜,它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隔开,K+、Na+等离子物质不易自由通过。
因此,水在细胞内外的流通,就要受到盐所产生的晶体渗透压的影响。
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分的相对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临床上常用晶体物质溶液来纠正某些疾病所引起的水盐失调。
2020届 二轮复习 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作业 (全国通用)
2020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重点突破:专题七人体的内环境与免疫调节(2)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H2CO3/NaHCO3是维持血浆pH稳定的缓冲物质C.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2、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0.9%NaCl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NaCl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NaCl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3、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癌症患者腹部积水后,为了利尿排水应静脉输送的主要成分是( )A.复合氨基酸B.血浆蛋白C.无机盐D.葡萄糖和维生素5、人剧烈运动后,释放大量乳酸,但pH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 )A.乳酸在血浆中很快被分解生成CO2和H2O,并排出CO2B.H2CO3抑制乳酸的酸性,并通过呼吸系统排出CO2C.NaHCO3与乳酸反应,调节pHD.乳酸酸性弱,不易引起酸中毒6、地震发生时,灾民们面对的困难不仅仅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食物缺乏和各种疾病。
例如,许多人都出现了全身浮肿的现象。
这时造成浮肿的原因主要是( )A.寄生虫感染B.体内严重缺少蛋白质C.肾小球发炎D.体内严重缺少无机盐7、组织液生成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就会导致组织水肿。
下列各项中不能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花粉过敏,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C.饮食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结发炎,淋巴回流受阻8、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生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高中生物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达标检测卷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第1章达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
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 )A.细胞液B.主要组成成分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答案】A 【解析】A项中的细胞液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激素、载体和呼吸酶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答案】A 【解析】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而O2、CO2、胰岛素和葡萄糖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1/3,细胞外液约占2/3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答案】D 【解析】在人体的体液中,细胞内液约占2/3,细胞外液约占1/3,A错误;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血浆,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液和组织液,B错误;唾液腺分泌唾液到口腔,口腔是外界环境,C错误。
4.(2021·湖北适应性考试)人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方面B.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C.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D.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则组织液生成增多【答案】B 【解析】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等,且理化性质是在正常范围内波动的,A正确;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为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不是外环境),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B错误;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主要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为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C正确;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物质交换是双向的,毛细血管壁有一定的通透性,正常情况下除血细胞和大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他物质都可以通过毛细血管壁;故若局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组织液生成增加,D正确。
生理学问答题及答案
第二章:局部电位有何特点和意义(简答):(1)无“全或无”,在阈下刺激范围内,去极化波幅随刺激强度的加强而增大。
一但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产生动作电位。
局部兴奋是动作电位产生的必须过渡阶段。
(2)不能再膜上作远距离传播,只能呈电紧张性扩布,在突触或接头处信息传递有一定意义。
(3)可以叠加,表现为时间性总和或空间性总和。
在神经元胞体的功能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
什么是静息电位?其产生机制如何?静息电位是指安静时存在于细胞膜两侧的电位差。
其产生机制:静息状态下,细胞内高K+ 细胞外高Na+,膜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有机负离子小。
K+外移使膜内电位变负而膜外电位变正。
K+外移的增加会阻碍K+进一步外移,从而达到平衡,最终形成静息电位。
第三章: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各有何生理意义(简答)。
血浆中大多数晶体物质不易透过红细胞膜,水分子可自由透过,故相对稳定的血浆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红细胞内外水分的分布和红细胞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胶体物质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因此主要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维持正常血容量。
运用红细胞生成部位、原料、成熟因素及生成调节的知识,解释临床上常见贫血的主要原因。
(1)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2)造血原料如铁缺乏,或营养不良造成的蛋白质缺乏,可引起缺铁性贫血;(3)红细胞成熟因素如叶酸、维生素B12缺乏,引起巨幼红细胞贫血;(4)胃液中内因子缺乏,将引起维生素B12吸收障碍,影响红细胞的有丝分裂,导致巨幼红细胞贫血;(5)肾病时,合成的促红细胞的生成素减少,引起肾性贫血;(6)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破坏增加,引起脾性贫血。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循环系统的血液不发生凝固而处于流体状态?(1)心血管内皮光滑完整,可防止经接触粗糙面活化作用而引起内源性凝血,同时也防止血小板的粘着..聚集和释放作用,防止凝血因子活化。
(2)机体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活动,可迅速溶解所形成的少量纤维蛋白。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章末检测卷(一)
章末检测卷(一)(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内环境中B.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C.肾上腺、胰岛、卵巢和唾液腺的分泌物均直接排放到内环境D.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答案 D解析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发生在细胞中,A项错误;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并不是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比如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浆,B项错误;肾上腺、胰岛、卵巢属于内分泌腺,分泌物直接进入内环境,唾液腺是外分泌腺,其分泌物直接排放到外界环境,C项错误;泪液、汗液、消化液、尿液等液体直接与外界相通,虽然来源于体液,但不属于内环境,D项正确。
2.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液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解析血浆和组织液都属于体液,有运输激素的作用,A正确;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血浆和淋巴液都是淋巴细胞的生存环境,B正确;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C错误;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D正确。
3.如图是人体某组织内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下列有关此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④可以直接进入A、CB.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C.①②④构成了内环境的主要部分D.当D结构堵塞时液体②会有所增加答案 A解析图中A为毛细血管,B为红细胞,C为组织细胞,D为毛细淋巴管;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液。
④淋巴液不能直接进入C组织细胞,A错误;①血浆的成分有水、无机盐、蛋白质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激素等),O2、葡萄糖、血浆蛋白和生长激素都是①的成分,B正确;内环境包括①血浆、②组织液和④淋巴液等,C正确;当D毛细淋巴管堵塞时,淋巴循环受阻,②组织液因不能流向④而增加,D正确。
医学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1]
生理学1-4章习题及答案(整理)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 生理学的动物实验方法可分为___和___ 两类。
2. 机体机能调节的基本方式有___、___和。
3.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它由___、___、___、___ 和___ 等五部分组成。
二、单项选择题1. 在人体功能调节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全身性体液调节B. 自身调节C. 神经调节D. 局部性体液调节2.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
A. 反射B. 反应C. 适应D. 负反馈3. 维持机体内稳态的重要调节过程是。
A. 神经调节B. 体液调节C. 正反馈调节D. 负反馈调节4. 正反馈调节的作用是使。
A. 人体动脉血压相对稳定B. 人体体液理化特性相对稳定C. 人体各种生理功能不断增强,从而发挥最大效应。
D. 体温保持相对稳定三、双项选择题1. 一般认为神经调节的特点是。
A. 作用缓慢B. 作用精确C. 作用持久D. 作用迅速E. 作用广泛四、多项选择题1. 反射弧组成包括A. 效应器B. 感受器C. 传出神经D. 神经中枢E. 传入神经2. 神经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发生反应比较迅速B. 作用范围比较广泛C. 作用时间较短暂D. 调节部位较准确E. 以上都对3. 体液调节的特点包括。
A. 反应速度较缓慢B. 调节范围较局限C. 作用时间持久D. 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E. 完全不依赖于神经系统五、名词解释反射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一、填空题1. 细胞膜转运物质的方式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2. 载体蛋白的特点有 _____ , _____ 和 _____ 。
3. 细胞膜主动转运物质的特点是 _____ 和 _____ 。
4. 大分子或团块物质的转运方式是 _____ 和 _____ ,均属于 _____ 转运。
5. 细胞内外离子分布不均,细胞内 _____ 浓度高于膜外,而细胞外 _____ 浓度高于膜内。
6.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去极化时, _____ 离子内流量 _____ ;复极化时,_____ 离子外流量 _____ 。
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泰华中学高三决胜新高考生物密卷(11)
202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泰华中学高三决胜新高考生物密卷(11)一、单选题(共20分)1.下列各选项中,能看作进入人体内环境的是()A.将酸奶饮入胃中B.氧气进入组织细胞内C.病人通过肌肉注射药物D.洗澡时耳中进水2.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为血液,含有胆固醇、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剧烈变化D.血红蛋白不存在于①中,且①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可导致②内渗透压相对升高3.人在进行一定强度的体力劳动后,手掌或脚掌上可能会磨出水泡。
一段时间后水泡可自行消失。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泡中的液体属于人体内环境,其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较高B.水泡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C.水泡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D.水泡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中物质是不断更新的4.分析图中肝细胞与甲、乙、丙三种细胞外液的物质交换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甲中蛋白质含量偏低,将会出现组织水肿B.NaHCO3可与乙中的乳酸反应,使乙pH稳定在~C.甲、乙、丙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D.乙中的葡萄糖进入肝细胞被氧化分解,葡萄糖至少穿过了5层磷脂双分子层5.如图为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相关示意图,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内环境与I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B.②主要指泌尿系统排出代谢废物的过程C.Ⅳ指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D.Ⅱ内的葡萄糖通过①进入血液的方式属于协助扩散6.下列关于神经元和神经调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乙酰胆碱在突触间隙中经主动运输到达突触后膜B.每个神经元的轴突和树突外周都包有髓鞘C.在完成反射活动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D.运动神经元产生的神经冲动可沿轴突传送给效应器7.训练小狗趴下的过程是这样的:先给小狗下命令“趴下”,并用手施力让小狗趴下;当小狗完成这一动作时就要给予狗粮奖励,经过反复训练,小狗就能按照命令完成趴下的动作。
生物文档:专项四 三轮冲刺抢分练 抢分1 五、个体稳态与调节 含解析
五、个体稳态与调节【适考原文汇总】1.(必修三8页)健康人的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说明内环境的指标极多,并不只是温度、pH、渗透压、血糖这几点。
内环境的稳态需要神经-体液—免疫调节,需要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运行。
2.(必修三12页小字)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都具有信息分子。
基因表达、器官、种群和生物圈都存在稳态现象。
3.(必修三13页选择题)血浆中水的主要来源有:消化道、组织液和淋巴。
4.(必修三14页技能应用)糖和肉分别喂狗,几天后它们的血液中都有大量糖分,这说明非糖物质可以转化为糖类而维持血糖的相对稳定.5.(必修三19页)特定情况下,神经递质除了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也能直接使某些肌肉收缩或腺体分泌(直接作用于效应器)。
6.(必修三25页下图)血糖的正常含量一般是0.8~1.2 g/L,主要来源是消化吸收,主要去路是氧化分解.7.(必修三26页模型建构)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降低;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8.(必修三31页)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9.(必修三32页资料分析)人体热量的主要来源是肝脏和骨骼肌细胞中有机物氧化放能,主要去路是汗液蒸发和皮肤毛细血管散热。
人体水盐平衡的调节,既涉及水平衡(渗透压)的调节,还涉及盐平衡的调节(课本只详细讲述了渗透压的调节).10.(必修三33页练习)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既能传导兴奋又能分泌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
排尿不只是排出体内多余的水,还通过水的溶解排出大量有害物质如尿素等。
激素传递速率不如神经调节快,神经递质传递又不如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快。
11.(必修三36页资料分析)艾滋病病人的直接死因,往往是由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归纳总结几种组织水肿的成因
5 归纳总结几种组织水肿的成因
5。
1组织水肿的原理
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低分子物质引起)和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蛋白质引起),由于晶体物质容易透过毛细血管壁,胶体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虽然胶体渗透压较小,但对保持血浆水分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时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的水量将增加,从而引起水肿;这是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
5。
2几种引起组织水肿原因的归纳
5。
2.1花粉等过敏原引起的过敏反应
过敏原再次侵入能与吸附在相关细胞膜上的相应抗体结合,从而引起对应的组织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通过体液运输使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外渗,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增大而血浆渗透压相对降低,组织液吸水导致水肿.
5。
2。
2组织炎症、损伤
局部组织发生炎症或损伤时使机体产生激肽(即舒血管物质),激肽能使血管舒张,毛细血管的血压升高,从而使对应组织间的组织液、淋巴液增加.
5。
2。
3肾小球肾炎
当肾小球发生炎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增强使部分大分子血浆蛋白进入肾小囊中,而肾小管和集合管部位对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重吸收;从而使血浆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血浆中的水向组织液渗透变多使组织液增多。
5.2。
4蛋白质类营养缺乏
这类多是因为长期蛋白质类营养供应不足,使肝脏合成的血浆蛋白量严重不足;从而使血浆的渗透压变小,引发血浆中的水大量渗透到组织间隙,出现组织水肿.
6。
2。
5毛细淋巴管阻塞
毛细淋巴管阻塞使毛细淋巴管中的压力变大,阻止组织液向毛细淋巴管中渗入而大量在组织间隙积累,引发组织水肿。
高中生物选修一内环境稳态测试附答案
高中生物选修一内环境稳态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1.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盐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血液中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肺水肿B.组织液与血浆中的蛋白质、无机盐含量基本相同C.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血氧饱和度正常有利于细胞有氧呼吸的正常进行2.在长跑比赛时,运动员的体内会发生复杂的生理变化,如机体大量产热、出汗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大量产热会使体温急剧升高B.大量出汗会使血浆的pH下降C.大量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D.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是细胞外液理化特性的三个主要方面B.人体血浆蛋白的合成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外界环境的变化较小,内环境的稳态就不会遭到破坏D.人在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现象表明内环境稳态已失调4.“醉氧”(也称低原反应)是指长期在高海拔地区工作的人,重返平原居住后会再次发生不适应,从而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与血红蛋白、血浆蛋白一样,氧气也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醉氧是外界环境的变化导致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发生了变化C.患者发生严重腹泻后,补充水分的同时要注意补充无机盐D.醉氧说明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5.下列关于对稳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贝尔纳认为,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主要依赖神经系统的调节B.坎农提出稳态的概念,认为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C.长跑比赛时,大量出汗有利于机体体温的稳定D.稳态只存在于人和高等动物等个体层次,其他生命系统层次不存在稳态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有()①严重腹泻后只需补充水分就能维持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②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③垂体功能受损的幼犬会出现抗寒能力减弱等现象④抗体既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也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⑤在寒冷环境中能促进人体代谢产热的激素主要是胰岛素和肾上腺素⑥长期服用性激素的人可导致性腺萎缩⑦糖尿病患者体内细胞吸收利用血糖的速率加快⑧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A.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7.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A.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一成不变的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C.内环境维持一定的渗透压对维持细胞的正常功能是有利的D.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8.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9.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 D.消化管内的液体10.新冠肺炎诊疗方案指出:患者常规治疗时需要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态,并定时监测肝酶、血氧饱和度等指标。
高考生物 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1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生物试题
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母题来源一】 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全国Ⅲ卷)【母题原题】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及其各组分之间的关系:①内环境的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②各组分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详解】血浆中的葡萄糖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组织液,再通过组织液进入全身各处的细胞,包括骨骼肌细胞,A正确;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其代谢产生的CO2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到组织液中,B正确;氧气通过血红蛋白被输送到全身各处的组织液,再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中,C正确;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属于无氧呼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而不发生在组织液中,D错误。
故选D。
【命题意图】本专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等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知识运用能力。
【命题规律】以文字叙述、表格、图形等形式考查组织液、血浆、淋巴的判断,内环境中存在的物质判断,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等。
【得分要点】1.内环境示意图中各成分的判断方法(3)A端若为动脉上端,则A处氧分压高于B处,A处营养物质含量高于B处,B处CO2和代谢废物含量均高于A处。
2.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的判断(1)存在的物质(2)不存在的物质3.血浆pH 维持稳态的机制(以H 2CO 3—NaHCO 3缓冲对为例):4.从组织水肿的原因分析理解渗透压的作用组织间隙中积聚的组织液过多将导致组织水肿,引发原因如图所示:5.巧用“箭头走向”分析内环境物质交换示意图(1)分析单方向(箭头)⎩⎪⎨⎪⎧①淋巴形成:组织液→淋巴②淋巴流向:淋巴→血浆 双方向(箭头)⎩⎪⎨⎪⎧①组织液血浆②组织液细胞内液(2)结论:甲是细胞内液,乙是组织液,丙是血浆,丁是淋巴。
江西省新余四中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江西省新余四中2024学年生物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模拟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自然生态系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生产者获得的能量必然大于消费者得到的B.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数量、贮存的能量、积累的有机物均不断增多C.在食物和空间充裕的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D.生态系统稳定性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2.关于胚胎干细胞的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可以用于治疗由于细胞坏死、退化或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B.在体外诱导分化可培育出人造组织器官C.是研究体外细胞分化的理想材料D.不能用于治疗糖尿病、肝衰竭等疾病3.下面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①血管壁破损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③淋巴管阻塞④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③④⑤4.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最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A.DNA分子复制和中心粒复制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单体形成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着丝点的分裂和细胞质的分裂5.细胞中既有吸能反应又有放能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TP是细胞中反应普遍使用的能量载体B.ATP水解所产生的能量可用于吸能反应C.载体蛋白形状改变需要ATP水解产生的能量D.光合作用过程中既有吸能反应又有放能反应6.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中的所有动物和植物构成一个群落B.草原群落不具有群落的垂直结构C.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基因库D.地球上现存的顶极群落将水远保持原状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诞生,12月25日“华华”诞生。
高二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作业题(附答案和解释)
应用一物质进入机体时跨“膜”层数的计算1.外界空气中的O2进入人体骨骼肌细胞被利用,最多要穿过的生物膜层数是( )A.5 B.10 C.11 D.12解析物质跨膜层数的问题比较复杂,可用图示加以说明。
肺泡壁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氧进入血液后,要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结合并运输;氧进入组织细胞后,还要再进入线粒体才能被利用,因为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需要氧,而该阶段是在线粒体基质中完成的。
据题意由图分析可知,出肺泡(2层膜)→进血管(2层膜)→进红细胞(1层膜)→运输到组织器官→出红细胞(1层膜)→出血管(2层膜)→进组织细胞(1层膜)→进线粒体(2层膜),共计通过11层生物膜。
故选C。
答案 C解法总结外界物质进入内环境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跨越细胞的生物膜。
解决跨膜层数的计算问题至少要有以下知识储备:一是内环境知识;二是物质要经过哪些器官、系统、结构;三是有关结构膜的组成情况,如肺泡壁、毛细血管壁都是由单层细胞构成的;同时要知道,每层生物膜由两层磷脂分子和蛋白质构成。
绘图更利于问题的理解和计算。
应用二对内环境的概念及组成成分的理解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氨基酸、CO2和甲状腺激素④呼吸氧化酶、分泌小泡、尿素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解析凡是只存在于细胞内而不能释放到细胞外的物质都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如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中,呼吸氧化酶存在于细胞内,分泌小泡是由高尔基体产生,移向细胞膜的结构,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答案 A规律总结(1)准确把握细胞外液的内涵与外延:①“细胞外液”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细胞外液”;②正常细胞外液中必定有活细胞生活;③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通过孔道与外界相通的液体应算作人体外部环境,如尿液、原尿、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
(2)血浆的成分:①水约90%;②蛋白质约7%~9%;③无机盐约1%;④血液运送的各种营养物质,如脂质、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核苷酸等;⑤血液运送的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氨等;⑥血液运送的气体、激素,如O2、CO2、胰岛素等。
2020届常州市丽华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届常州市丽华中学高三生物三模试题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 下图所示桑基鱼塘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中的B可表示桑树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B.图中的C可表示桑树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C.图中的D1/D可表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D.图中的C1若表示蚕传递给分解者的能量,则B1表示未被利用的能量2. 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叙述,错误的是()A.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可能发生等位基因的分离B.一对色觉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有两条X染色体且是色盲患者的儿子,则最可能是妻子减数分裂异常所致C.某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则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自由组合定律的细胞学基础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或交叉互换3. 如下图所示,图a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质膜的亲水性通道,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
图b表示磷脂在细胞膜内、外两侧分布的百分比。
请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图a所示生物膜最可能是细胞膜B.图a中某些物质可以通过离子通道C.由图a和图b可知,磷脂和膜蛋白在细胞膜上的分布是不对称的D.图a中丁的化学成分为蛋白质4. 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 采用方法②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 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D. 医学上较易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5. 下列有关A 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细胞中含有大量ATP,ATP分子在细胞内能够释放能量和储存能量B.ATP的合成可以来自丙酮酸分解产生酒精和CO2的过程C. 在平静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细胞内A TP的含量都能保持动态平衡D. 当其他条件均可满足时,10个腺苷和45个磷酸最多可组成的ATP分子中所含的特殊化学键个数是306. 研究发现,V-ATPase为溶酶体膜上的一种蛋白质,其形成过程类似于分泌蛋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内环境稳态概念及调节机制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 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2、维持稳态的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 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 系统和泌尿系统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 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
• 物理性质:温度 细胞外液渗透压 • 化学性质: pH CO2浓度 血糖浓度 电解质成分(无机盐浓度)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微粒 数目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 越高。 影响渗透压大小的因素: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08上海卷。35)(11分)人体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 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非常重要。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人体内环境通过 调节和 调节实现相对 稳定。 ⑵人体内环境主要包括 。 ⑶体温相对恒定是保证内环境稳定的一个重要前提。体温 调节中枢位于 ,温度感受器位于 上。 与体温调节直接相关的两种激素是 和 。 ⑷体液中水和电解质的含量也是相对稳定的。如果脑中缺 血,使细胞内Na+浓度升高,会引起细胞 。 如果人体大量失水,血浆渗透压将 ,引起 激素分泌增加, 中枢兴奋。
答案:(1)体液(激素) (3)下丘脑 皮肤和粘膜 利尿 渴觉 神经 (2)血浆、组织液、淋巴 肾上腺素 (4)水肿(吸水) 升高 抗
• 3.试设计一个实验,探究血浆中无机盐含 量对红细胞形态的影响,确定人的生理盐 水的浓度。
• 3. (1)取 7 支洁净试管,分别编号为 1-7 号, 分别加人 2mL 浓度为 0.5%、 0.7%、 0.9%、 1.1%、 1.3%、 5%的 NCl 溶液及蒸馏水,并各加 人 2 滴抗凝剂(如肝素钠或柠檬酸钠)。 (2)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 用小滴管吸血。 (3)向 1-7 号试管分别滴人 1 滴血,摇匀每放置 5min 。 (4)分别取 7 支试管中混合液各一滴,置于 7 张洁 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做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 检,观察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结果:在蒸馏水及低于 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 出现膨胀甚至破裂,而高于 0.9% NaCl 溶液中的红 细胞则皱缩,只有 0.9% NaCl 溶液中的红细胞仍皇 正常两面凹的圆饼状。因此生理盐水的浓度为 0.9%。
血浆、组织液、淋巴成分的主要区别:蛋白质的含量。 血浆中含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 很少
内环境的稳态
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的。
如: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 血糖浓度稳定在80~120mg/dL之间, 血浆的pH通常在7.35~7.45之间。
组织水肿的原理:血浆渗透压由晶体渗透压(低分子物质引起)
和胶体渗透压(高分子蛋白质引起),由于晶体物质容易透过毛细 血管壁,胶体物质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所以,虽然胶体渗透压较 小,但对保持血浆水分方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当血浆蛋白浓度 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显著下降时或血浆渗透压降低时,组织液的水 量将增加,从而引起水肿;这是引起组织水肿的直接原因。
讨论
组织水肿原因?
1、淋巴回流受阻 2、过敏反应
3、营养不良
4、肾炎、等疾病 5、组织细胞代谢旺盛
酸碱平衡
H2CO3 / NaHCO3的缓冲作用:
乳酸 + NaHCO3
H2CO3
乳酸钠 + H2CO3
呼吸运动排出 肾脏排出
H2O + CO2 NaHCO3
碳酸钠 + H2CO3
这样,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 用,可以使血液的酸碱度不会发生很大的 变化,从而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物质交换过程
皮肤
泌尿系统 排泄
O2
(血液) 肺泡
O2 CO2
空气
呼吸系统
CO2
血浆 淋巴
组织液
O2、养料等 CO2等 代谢废物
组织细胞 (细胞内液
营养 消化系统 食物 消化 残渣 排遗
(细胞外液)
体液
内环境作为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与物质交换直接有关的系统是:呼吸、消化、泌尿、循环系统
维持血压稳态的负反馈调控过程
3、稳态的调节及其机制
• 反馈调节
正反馈
输入
生命系统
负反馈
输出
(08广东生物· 12)根据右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②组织液中的CO:有害无益 D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是有变化的 ④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08全国)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B.)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3、(08宁夏卷· 4)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 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B. )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2)酸碱度:
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
血浆中有多对对酸碱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 对。如H2CO3/NaHCO3、NaH2PO4/NaHPO4等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在37 ℃左右。
内环境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不变,而是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是一种动态的相对稳定 不同个体,内环境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
化学 成分
相同点
都属于细 胞外液, 共同构成 人体内环 境,基本 的化学成 分相同。
一般组织 组织液 间隙
淋巴
淋巴管 淋巴
淋巴细胞 吞噬细胞
含有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各种离子、 O2)、代谢废物(尿素、CO2 )、乳酸、 抗体、淋巴因子、激素、 血浆蛋白等。不含蔗糖、纤维素、血红蛋白、消化酶(蛋白酶等)、 胞内酶等
阅读书本画出人体内环境与稳态内容的知识网络图 体液 作用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理化性质
酸碱度 渗透压
组成
温度
组织液
淋巴
血浆
细胞外液的三种主要液体的比较
细胞 外液 血浆
不
存在部位 和组织 血管中 血液
同
点
与细胞 的关系
细胞 外液 是细 胞直 接生 活的 环境
组织 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组织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