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能力调查
工序能力指数Ca、Cp、CPk详解解读
μX
SL
SU
e
μ→ X
SL
SU
可以通过调 整机床、加 大检测频度 等环节入手
P1
② 放宽公差带 T
μ
SL
SU
T
② 减小离散程度σ
μ
SL
SU
T
Cpk解析
μ
SL
SU
T
技术部
当设计精度要求过高或放宽公差 范围不至影响产品质量时,可适 当降低精度时、适当放宽设计公 差,以迁就现有的工程能力,从 而控制成本。
实测值
0.5720 0.5512 0.5710 0.5930 0.5824 0.5530 0.5740 0.5102 0.5736 0.5713 0.4810 0.5620 0.5740 0.6300 0.4700 0.5523 0.5432 0.5810 0.5760 0.5683 0.5400 0.5278 0.5760 0.5910 0.6100 0.7100 0.5712 0.5283 0.5680 0.5640 0.5625 0.5659 0.0429 0.0179 1.4571 1.4310
P4
技术部
Cpk解析
(2)当X严重偏离μ时,制程精确度Cp不足以反映工程能力,此时必须通过Cpk来判断。
μ
e
即使制程精密度Cp很好,但若制程准确度Ca过大,也会导致不良品率过高现象发生。如下:
μ
SL
SU
T
超下 差概 率
μ
SL
SU
T
μ
SL
T
SU
超上 差概 率
P1
技术部
Cpk解析
5.工程能力判定标准
注: X(实际中心值)= Σx/100
工序能力指数的基本概念
0.40 20.19 14.59 10.55 7.53 5.27 3.59 2.39 1.54 0.96 0.59 0.35 0.20 0.11 0.06 0.03 0.02 0.01 0.00
0.44 21.58 16.51 12.10 8.98 6.53 4.65 3.23 2.19 1.45 0.93 0.59 0.36 0.22 0.13 0.07 0.04 0.02 0.01 0.01 0.00
单位:%
0.48
0.25
23.09 24.71
17.85 19.69
13.84 15.74
10.62 12.48
8.02
9.75
5.94
7.49
4.31
5.66
3.06
4.20
2.13
3.06
1.45
2.19
0.96
1.54
0.63
1.07
0.40
0.72
0.25
0.48
0.15
0.31
0.09
0.20
●措施: (1)合理,经济地降低工序能力。如改用低精度的设备、 工艺、技术和原材料;放宽检验或放宽管理 (2)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更改设计, 加严规格要求;
e
1 2
(TU
TL )
x
T2
1 2
(TU
TL )
工序能力指数:
P2
T
或:
C pk
(1 k )C p
(1 k ) 6S
C pk
T 6S
2eT T 6S
T 2e 6S
当k≥1,即e≥T/2时,
P1 TL Tm
μ TU e
x
工序能力分析
里比IQC培训教材
根据MOTOROLA 培训教材改编
11
Lithium Ion Battery
多变异图的绘制按以下步骤进行(续)
3、将相邻两个样品的均值一一连接起来,样 品间均值的波动表示产品间变异,各样品线条 的高度表示产品内变异。 4、分别、计算各时间点样本观测值的均值, 4 并Y轴上找到对应数值绘制一条水平线,表示 该时间点的平均值,各时间点均值之差别,即 时间变异。 5、标明多变异图的数据来源、绘制目的、时 间、采样人、绘制人等信息。
23
Lithium Ion Battery
几种非正态分布的直方图(续)
编者:赵俭平 作于2001年3月5日
里比IQC培训教材
根据MOTOROLA 培训教材改编
24
Lithium Ion Battery
几种非正态分布的直方图(续)
编者:赵俭平 作于2001年3月5日
里比IQC培训教材
根据MOTOROLA 培训教材改编
编者:赵俭平 作于2001年3月5日
里比IQC培训教材
根据MOTOROLA 培训教材改编
3
Lithium Ion Battery
什么是工序能力?(续)
1、6M所导致的变异有两类: 、 所导致的变异有两类 所导致的变异有两类:
—随机性变异 —系统性变异(非随机性变异)
2、 若工序仅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 , 一般情况下 , 、 若工序仅受随机性因素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 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质量特征值服从正态分布(中心极限定理), 如下图所示: 如下图所示:
25
Lithium Ion Battery
几种非正态分布的直方图(续)
工序能力分析与评价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工序能力分析的概念与目的 • 工序能力分析的步骤与方法 • 工序能力评价的指标与标准 • 工序能力分析与质量管理体系 • 工序能力分析与持续改进 • 工序能力分析案例研究
01
工序能力分析的概念与 目的
工序能力分析的定义
• 工序能力分析是指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各个工序的能力进行调 查、分析、评价,以确定工序能力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及 能否实现产品制造的目标。它是对工序加工过程进行质量控 制的一种有效方法。
05
工序能力分析与持续改 进
持续改进的概念与目的
概念
持续改进是一种不断优化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 率的哲学和方法。它以不断追求卓越为目标,强调在改进中 寻找机会,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目的
持续改进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降低生产成本,缩短 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同时提高企业的社会 声誉和品牌价值。
01 收集数据
02 分析数据
03 制定改进措施
04 实施改进措施
05 循环改进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项 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了 解生产过程的实际情况, 为后续的工序能力分析和 持续改进提供数据支持。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 整理和分析,发现生产过 程中的瓶颈和问题,找出 影响工序能力的关键因素 。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 的改进措施,包括优化工 艺流程、提高设备精度、 改善工作环境等。
分析工序能力状况
分析工序能力指数
根据计算出的工序能力指数,评估工序能力的状况。如果工序能力指数接近1,则工序能力充足;如果工序能力 指数远小于1,则工序能力不足。
分析关键因素
工序能力指数的判断与计算
工序能力指数的判断与计算工序能力指数(CPK )一)工序能力与工序能力指数工序能力,是指工序在一定时间,处于操纵状态(稳固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它是工序固有的能力,或者者说它是工序保持质量的能力。
这里所指的工序,是指操作作者、机器、原材料、工艺方法与生产环境等五个基本质量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也就是产品质量的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也就是工序中的各个质量因素的起作用的综合表现。
关于任何生产过程,产品质量总是分散地存在着,若工序能力越高,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小;若工序能力低,则产品质量特性值的分散就会越大,那么,应当用一个什么样的量来描述生产过程所造成的总分散呢?通常,都用6 (即时 )来表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为=6 。
若用符号P 来表示工序能力,则P=6 (其中的 是处于稳固状态下的工序之标准偏差)。
工序能力与通常所说的生产能力是两个不一致的概念。
前者是指质量上的能力,后者是指数量上的能力。
工序能力是表示生产过程客观存在着分散的一个参数。
但是,这个参数能否满足产品的技术要求(公差、规格等质量标准)的程度,这个参数就叫做工序能力指数,它是技术要求与工序能力的比值,即:σσμ3±σ工序能力技术要求工序能力指数=σσ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当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偏离时,工序能力指数记为CPK,运用工序能力指数,能够帮助我们掌握生产过程的质量水平。
二)工序能力指数的推断工序的质量水平按Cp值能够划分为5个等级。
按其等级的高低,在管理上可作下列推断与处理,该表中的分级推断与处理关于CPK也同样运用。
工序能力指数的分级推断与处置参考表三)工序能力指数的计算1、在介绍工序能力指数计算往常,先介绍一下平均值与标准偏差的计算:平均值的数学表达式:标准偏差的数学表达式:在实际过程中,由于所取的数据通常较多(100个左右),这样用数学表达式来计算标准偏差十分烦恼,因此,在生产现场常得用作直方图过程中的频数表,使用两种简化的办法来求解平均值与标准偏差,这里不一一作介绍。
质量管理:工序能力分析
例:抽取大小为n100的样本20个,其中不合格品数分别 为:1, 3, 5, 2, 4, 0, 3, 8, 5, 4, 6, 4, 5, 4, 3, 4,
5, 7, 0, 5,当允许样本不合格品数£nP)为10时,求工序能力 指数。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不良品率的计算
由此(公差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的情况)不良品率为:
P = 1 — P (TL < X < TU ) =2^(—3Cp)
例:在双侧公差情况下,分布中心与标准中心重
合,CP = 1时,求该工序的不良品率P"
不良品率的计算
由此(公差中心与分布中心重合的情况)不良品率 为:
P = 1 — P (TL < X < TU ) =2^(—3Cp)
数。
p1
=
1
+
3 + 5 + …+ 20 x 100
5
=
0
039
np
''
=
100
x
0
039
=
3
9
Cppn -卩-—/ 10 —3七
、-1.0503
3° 3 x A/100 x 0.039 x (1 — 0.039)
工序能力指数--计算
。计点值情况下的cp
例:抽取大小为n = 50的样本20个,其中疵点数分别 为:1, 2, 0, 3, 2, 4, 1, 0, 3, 1, 2, 2, 2, 6, 3, 3, 5, 1, 3, 2,当允许样本疵点数为6时,求工序能力指数
不良品率的计算
当质量特性的分布呈正态分布时,一定的工序能力指数与 一 定的不良品率相对应。
工序能力分析
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能力分析是对某项工作的具体工序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能,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优化空间和改进措施。
本文将对工序能力分析进行详细的解析和阐述。
一、工序能力分析的定义和意义工序能力分析是指对某项工作中的具体工序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各个工作环节的能力需求和要求,进而确定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技能,以及工作过程中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工序能力分析是组织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工具,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工序能力分析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能力需求:通过对工作流程和工序的分析,可以明确每个环节所需的专业技能和能力要求,从而更加准确地确定人员的能力和技能要求。
2. 优化工作流程:分析工序能力还可以发现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进而提出改进措施,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3. 提高工作效率:通过对工序能力的分析,可以准确衡量和评估员工的工作能力,合理分配和配置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
4. 促进职业发展:通过对工序能力的分析,可以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促进员工的职业发展和晋升。
二、工序能力分析的步骤和方法工序能力分析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确定工作任务和目标:明确需要进行能力分析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确定分析的范围和重点。
2. 分析工作流程:详细描述和分析工作流程,将工作流程分解为不同的工序和环节,明确每个工序所需的能力和技能。
3. 识别关键工序:根据工作流程和目标,识别出关键的工序,即对工作成果和效率产生重要影响的环节。
4. 评估能力要求:根据每个关键工序的要求,明确工作人员所需的能力和技能,进行能力要求评估。
5. 评估人员能力:根据对工作人员所需能力的要求,进行实际人员能力评估,确定每个人员的能力和技能水平。
6. 优化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确定工作流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空间,提出相应的优化和改进措施。
7. 实施和跟踪:将优化和改进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跟踪和监控,评估效果并适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工序能力调查课件
目录
• 工序能力调查概述 • 工序能力调查方法 • 工序能力调查步骤 • 工序能力调查结果应用 • 工序能力调查案例分析
01
工序能力调查概述
定义与目的
定义
工序能力调查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全 面的调查分析,以了解各环节的工艺水平、生产能力、质量 状况等,从而为生产计划的制定、生产过程的控制以及质量 管理的提升提供基础数据和信息。
THANKS
感谢观看
VS
工序能力评估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每个调查对象的工 序能力进行评估,包括工序能力的不足、 缺陷和改进空间等。
报告编写与发布
报告编写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和工序能力评估结果,编 写报告,包括调查目的、方法、结果、结论 等部分。
报告发布
将报告发布给相关领导和部门,以便他们了 解调查结果和后续的改进方向。同时,也可 以将报告作为经验总结和知识积累的资料保 存。
目的
通过对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工序能力调查,可以识别 出生产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及薄弱环节,以便采取相应的措 施进行改进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产品质 量和客户满意度。
调查范围与对象
调查范围
工序能力调查的范围应涵盖从原材料 采购到产品完工的整个生产过程,包 括每个环节的设备、人员、工艺方法 、工作环境等因素。
生产线布局、优化工艺流程等。
案例三:某电子制造企业CPK调查与改进
总结词
计算CPK值、分析制程能力、找出不良品原因、提高产 品质量
详细描述
该电子制造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需要进 行CPK调查与改进。首先,需要计算各个工序的CPK值 ,并分析制程能力。通过分析,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如加强原材料质量控制、更换设 备等。
制程能力的研究步骤及调查方式
制程能力的研究步骤及调查方式摘要:制程能力是用来反映工序在一段时间内,制程状态是否处理稳定的一种指标。
所以,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我们需要对制程能分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工序的实际情况。
下面我们就对制程能力的研究步骤及其调查方式进行介绍。
制程能力研究步骤∙确切了解要调查的品质特性与调查范围,并收集数据;∙绘制解释用管制图,确定制程处理受控状态中;∙计算制程能力指数(短期能力指数:CPK);说明:对于CPK的计算,我们可以直接利用太友的免费CPK工具来计算,只需要把产品样本大小数据录入到软件中,软件即可自动生成CPK值,并可生成相关图表供相关人员作分析,如下是示例图:∙判断制程能力指数是否足够,如不够或不稳定,则加以改善。
∙延长解释管制图的[管制上下限]作为[管制用管制图]的管制限来监控,并在一段时间后,再计算长期制程能力指数(长期制程能力:PPK)。
制程能力调查方式1)图示法:主要以次数分配图、直方图2)管制图来描述;由制程中收集100个以上的数据,做成次数分配图或者直方图,由图形的中心值位置、分散宽度、分布形状可简单判定制程能力。
3)数值法:以Ca值(制程准确度)、Cp值(制程精确度)、Cpk值(制程能力指数)来描述。
∙制程准确度Ca:衡量所研究产品特性的实际平均值与规格中心值之间偏差的程度,期望制程中每个产品的实际值能与规格中心一致。
∙制程精确度Cp:衡量产品变异的六个标准差与规格公差的程度,期望制程生产的每个产品以规格中心为目标,其变异宽度愈小愈好。
∙制程能力指数Cpk:全方位衡量潜在制程能力的指标,既考虑了制程[准确度],也考虑[精确度]。
通常也称为短期能力指数。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
工序(过程)能力分析工序(过程)能力分析是对一个工序(过程)的能力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过程。
通过对工序的能力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工序的优点和缺点,找出改进的方向和方法,从而提高工序的效率和质量。
工序能力分析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目标设定:首先需要明确工序的目标和要求,包括工序的产出物品、数量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只有明确了目标,才能对工序的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估和分析。
2. 流程分析:对工序进行详细的流程分析,包括每个环节的工序内容、工时和操作规范等。
通过流程分析,可以了解各个环节的重要性和关键性,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瓶颈。
3. 能力评估:对工序的能力进行评估。
可以采用各种评估方法,如数据分析、性能测试、问卷调查等。
评估的重点是确定工序各个环节的效率、准确性和稳定性等方面的指标,并与目标进行对比。
4. 问题分析:分析工序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找出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如效率低下、错误率高、资源浪费等。
同时,还要找出问题的原因,包括人员、设备、工具、工艺等方面的原因。
5. 改进措施:提出改进工序能力的措施。
根据问题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如优化工序流程、改进操作规范、提高员工技能等。
改进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工序能力。
6. 实施和跟踪:将改进措施付诸实施,并进行跟踪和监控。
将改进措施逐步引入工序,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以保证改进的效果。
通过工序能力分析,可以全面了解工序的能力水平,并找出问题和改进的方向。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工序的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满足客户的要求,提升竞争力。
7. 资源管理:工序能力分析还需要对所需的资源进行管理。
这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和设备资源等。
从人力资源的角度来看,需要确保有足够的人手,并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
从物资资源的角度来看,需要及时准确地供应所需的物料和材料。
从设备资源的角度来看,需要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可靠性。
CPK
例:某种绝缘材料规定它的击穿电压下限标准为1200v,现从该 工序随机抽取n=100的样本进行测量:样本的平均值 x 4kv ,标准偏 差S=1kv。试求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CpL)为多少? 解: TL x TL 4 1.2
Cp T TU TL 6 6
式中:TU为公差上限﹔ TL为公差下限。 例:车床加工某种零件的尺寸公差为 800..05 mm ,现从该种零件加 10 工过程随机抽样后,求得标准偏差S=0.005mm,平均值 x 7.925mm 。 试求该工序的工序能力指数(Cp)是多少? 解:∵本例中的公差中心
8
式中:R —样组极差的平均值﹔
Ri—第i组的极差﹔ K —样组的组数﹔ d2—系数,与样组大小n有关,查表得。 若有25个样组,每个样组都是5个数据,这 25个样组的极差(Ri)之和是310μ m,则
310 R 12.4( m) 25
∵n=5,查表得
1/d2=0.430
∴
12.4 0.430 5.332 (m)
式中﹕ Cpk — 考虑偏移量的工序能力指数; ε — 平均值的绝对偏移量(简称偏移量) K
M xM;
K — 平均值的相对偏移量(简称偏离度),K>1时Cpk=0,
T /2
。
9
5.分布中心偏离公差中心时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
例:已知一批零件的标准偏差S=0.056mm,公差范围T=0.35mm, 从该批零件的直方图中得知实际分布中心偏离公差中心为0.022mm, 试求Cpk的值是多少? 解: S 0.056 mm, T 0.35mm, 0.022mm
工序能力的评价、处置与调查
数据分析法
对生产过程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 规律和原因。
访谈法
与生产一线的员工和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了解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调查内容
工艺流程执行情况
检查生产过程中是否按照规定 的工艺流程执行。
员工技能和操作情况
了解员工技能水平、操作熟练 度和培训情况。
生产设备状况
检查设备的运行状态、精度和 保养情况。
引入高效设备
引入具有高精度、高效率 的设备,提高生产能力。
优化设备布局
合理安排设备布局,减少 物料搬运距离,提高生产 效率。
人员培训
提高技能水平
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 水平和操作规范意识。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培养员工的问题解决能力 和创新能力,提高工作效 率。
加强团队协作
加强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 与协作,提高工作效率和 执行力。
合理调配资源
根据生产计划的变动,合理调配企业内外部资源,使得资源的配置更 加合理,减少浪费。
03
提前预警机制
建立一套预警机制,根据工序能力的变化,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
,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解决。
引入先进技术
技术升级
不断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提升生产效率 和产品质量。
自动化和智能化
通过自动化和智能化设备的应用,减少人工操作 ,降低误差,提高生产效率。
使用方法
绘制直方图时,应收集生产过程 中的大量数据,并将它们分组和 计数。然后使用这些数据来计算 中心趋势、离散程度和异常值。 此外,还应使用直方图来比较不 同组之间的差异和相似性。
05
工序能力提升策略
优化生产计划
01 02
精细化排产
对于生产计划进行更加精细的安排,考虑到每种产品、原材料、设备 、人员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使得生产过程中的瓶颈得到更好的解决 。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
《质量管理学》教学大纲(Quality Management Teaching Program)一、前言《质量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课,主要研究应用统计手段和各种科学技术标准,对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进行监督与控制的基础理论与实践方法。
本课程将讲述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排列图、因果图、直方图、控制图、相关分析等,并介绍它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的成果。
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高等学校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它的理论和方法综合吸收了管理学、经济学、数理统计、数学、工程技术及计算机科学等多方面的理论和方法,在知识范围和内容上涉及广泛的知识背景和一些专门的技术方法。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提高产品的质量,以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因而,质量管理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质量管理的一般理论和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是工商管理专业必修的重要课程。
也是工商企业和管理部门对高层次务实型综合管理人才需要的独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2、教学目的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质量管理学的基础知识,从市场经济对质量和质量管理的要求、与质量和质量管理密切相关的因素及主要的质量管理方法的角度,全面系统的学习质量管理的理论知识。
并结合与实际密切相关的案例,培养学生运用质量管理学的基本理论对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的能力,增强对组织活动中各种质量管理活动的直接感受和经验,培养学生从事质量管理所必备的基本能力。
3、使用对象本(专)科管理专业类学生,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培训。
4、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以面授为主。
主教材选用陈俊芳等主编的《质量管理学》。
面授时依据本大纲的要求,以主教材为基础,进行启发式讲解、讨论。
5、要求先修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高等学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先修完管理学、经济学、数理统计、高等数学、计算机应用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工序能力分析
P2 P1 Tm μ B
不合格品率估计: ①
T x T x p 1 [ ( U ) ( L )] S S
x
p 2 {Φ (3C p (1 K )) Φ (3C p (1 K ))}
当k≥1,即e≥T/2时,规定Cpk=0 (图中,曲线2) ②采用“用Cp和k值估计不合格品率”
2
计量值——单侧规格界限
(1)仅给出规格上限TU
●
计算公式:
C pU
TU TU x 3 3S
X(X) 质 量 特 性 值 上控制界限UCL μ μ
1 0
σ
0
下控制界限LCL
t 时间
9
生产过程的失控状态
μ =μ0 , σ ≠ σ0 , σ保持稳定。这时,由于质量特性或 其统计量的分布分散程度( σ)变大,导致黑点越出 控制限两侧的可能性变大。
X(X)
质 量 特 性 值
上控制界限UCL μ
0
①直接根据规格上、下限TU、TL以 及工序分布的数字特征,估计 x和 ˆ ST S 进行计算 ②根据工序能力指数Cp计算。 由式:
P1
TL
●
P2
Tm μ TU
T Cp ˆ ST 6 ˆ ST C p T 6
TU Tm
工序不合格品率p 的估计:
TU x T x ) Φ ( L )] ˆ ST ˆ ST
此变异可由控制图的有关参数估计:
ˆ LT
1 n 2 Sl ( x x ) i n 1 i 1
19
二 过程能力指数
1 概念:过程能力指数是衡量过程能力对产品规格
要求满足程度的数量值,记为Cp。通常以规格范
工序能力调查课件
01
03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包括 加强设备维护和保养、开展操作人员技能培训、加强
原材料质量检验等。
04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 题,如设备故障频繁、操作人员技能不足、原材料质 量不稳定等。
展望
工序能力调查课件是一个持续改进的 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查和分析, 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
比。
反馈与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对改进措施进行 总结和反馈,总结经验教训,为
后续的持续改进提供参考。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工序能力调查课件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工具,它通过 对工序能力的调查和分析,帮助企业了解生产过程中
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输0入2
标题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相结 合的方法,对某制造企业的生产线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和分析。
工序能力调查课件
• 工序能力概述 • 工序能力调查的方法 • 工序能力调查的实施步骤 • 工序能力调查的案例分析 • 工序能力的持续改进 • 总结与展望
01
工序能力概述
定义与意义
定义
工序能力是指生产过程中,设备、工 艺、操作等方面所具有பைடு நூலகம்加工能力, 即设备、工艺、操作满足产品技术要 求和生产节拍的能力。
电子制造企业工序能力调查
详细描述
该电子制造企业在进行工序能力调查时,重点关注产品性能参数、可靠性、稳定 性等方面的指标。通过调查发现,该企业在某些关键工艺环节上存在较大波动, 需要加强工艺控制和品质管理,以提高工序能力。
案例三:某服装加工企业的工序能力调查
总结词
服装加工企业工序能力调查
工序能力的调查、评价与处置
工序能力的调查、评价与处置近期,我们进行了一项工序能力的调查和评价,旨在了解我们团队在各个工序上的表现,并提出有效的处置措施,以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
以下是我们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相应的处置方案。
调查结果显示,我们的团队在某些工序上存在明显的能力不足。
具体来说,数据分析和技术运用是我们团队在工序能力上的薄弱环节。
这主要体现在对大规模数据的整理与分析能力不足,技术应用的独立性不强等方面。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制定了以下处置方案:1. 增加培训和学习机会:为了提升数据分析和技术运用能力,我们将组织相关培训和学习机会,包括邀请专业人士来团队进行培训,推荐相关书籍和教学资料,鼓励团队成员参加相关研讨会和培训课程。
2. 建立技术交流平台:为了提高技术运用的独立性和团队间的合作效率,我们将建立一个技术交流平台,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
这将有助于不同工序之间互相学习和借鉴,共同提升整个团队的工序能力。
3. 优化工作流程和规范操作: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我们将重新审视各个工序的工作流程,优化流程和规范操作。
我们将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和流程图,确保每个工序都能按照规定的步骤进行,并保证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清楚自己的职责和操作方式。
4. 提供持续的反馈和评估:为了不断提升团队的工序能力,我们将定期进行评估和反馈。
我们将设立明确的指标和评价体系,定期对团队成员进行评估,并提供具体的反馈和建议。
这将有助于团队成员了解自身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改进和提高。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工序能力的调查和评价结果有了明确的认识,并制定了相应的处置方案。
通过培训学习、技术交流、优化工作流程和持续反馈,我们相信我们的团队将得以不断提升工序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序能力,我们还将采取以下措施:5. 设立指导岗位和导师制度:为了更好地培养新人和提高团队整体能力,我们将设立指导岗位和导师制度。
指导岗位将由经验丰富的团队成员担任,负责指导新人的工序操作和技术运用。
工序能力的调查与评价
工序能力的调查与评价工序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各种工序的操作和控制能力,包括生产计划制定能力、设备保养和维修能力、工人技能培养和管理能力等方面。
对于企业来说,具备强大的工序能力是保证产品质量和交货时间的关键。
在进行工序能力的调查与评价时,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首先是生产计划制定能力。
企业要能够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供应情况,合理安排生产计划,确保产能的充分利用,避免过剩或不足。
这需要企业有一套科学有效的计划制定方法和工具,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其次是设备保养和维修能力。
设备是生产过程中的重要资源,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对于工序能力至关重要。
企业要有专业的设备维护团队,能够及时发现设备故障并进行维修,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此外,企业还应有健全的设备保养计划和管理制度,定期进行预防性维护,延长设备寿命。
再次是工人技能培养和管理能力。
工人是生产过程中的主力军,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工作积极性直接影响到工序能力。
企业应注重对工人的技能培训和学习机会,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操作能力。
另外,企业还要建立健全的岗位分工和绩效考核制度,激励工人积极投入工作,并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人的问题。
最后是工序的改进能力。
企业要有持续改进的意识和机制,不断提高工序的效率和质量。
这包括引进新的技术和工艺,改进现有的工作流程和操作方法等。
企业还应对工序进行定期的数据分析和评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进。
综上所述,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与评价需要全面考察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能力、设备保养和维修能力、工人技能培养和管理能力以及工序的改进能力等方面。
只有在这些方面能够做到全面、科学、有效的管理,企业才能够具备强大的工序能力,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保证客户的满意度。
在调查和评价工序能力时,还需要考察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能力。
工序能力的高低不仅与企业内部的生产流程和管理有关,也与外部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密切相关。
企业需要评估供应商的能力,包括其供货能力、质量控制能力和交货准时率等。
工序能力的调查评价与处置
工序能力的调查评价与处置1. 引言工序能力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所涉及到的各个工序的掌控和管理能力。
良好的工序能力可以保证生产过程的高效、稳定和可控,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并降低成本。
因此,对工序能力进行调查评价并及时进行处置,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工序能力的调查评价方法以及相应的处置策略。
2. 工序能力调查的目的和方法2.1 目的工序能力调查的目的是评估企业在不同工序上的表现,了解工序的瓶颈和问题,并为后续的改进措施提供依据。
通过调查评价,可以发现工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优化和改进。
2.2 方法2.2.1 数据收集在进行工序能力调查时,首先需要收集相关数据。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获取数据:•直接观察:观察工序的具体操作情况,记录下所观察到的问题和异常情况。
•数据记录:通过收集工序相关的数据,如工序的运行时间、生产数量、质量等指标,来评估工序的表现。
•问卷调查:向工序相关人员发放问卷,了解他们在工序中所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2.2 数据分析在收集到数据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
可以采用以下几种分析方法:•基本统计分析:计算工序的平均值、标准差等统计指标,以了解工序的整体表现。
•流程图分析:绘制工序的流程图,从而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
•线性回归分析:通过对工序数据进行回归分析,了解工序的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
2.2.3 结果评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可以对工序的表现进行评估。
评估可以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效率:工序的生产效率是衡量其表现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评估工序的生产速度、生产周期等指标。
•产品质量:工序对产品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
可以评估工序的质量控制能力、缺陷率等指标。
•人员培训:工序能力与人员素质密切相关,人员培训是提高工序能力的关键。
可以评估工序相关人员的技能水平和培训情况。
3. 工序能力的处置策略根据工序能力调查的结果,可以制定相应的处置策略。
下面列举几种常见的策略:3.1 流程优化根据流程图分析的结果,找出工序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点,并制定相应的优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陡壁型
双峰型
孤岛型
剔除规格外的全部数据
平均值不同的2种分布混在一 起
存在异常值
2. 和规格对比分析 3. 分层比较,调查层次之间的差异
10
正态分布
相 对 个 数
直方图(统计量)
fi N
正态分布(总数) 总体平均
样本平均 样本标准偏差
x
µ
s
总体标准偏差
ab
σ
x
正态分布断概率密度函数
y = f (x)
= ∑ (每个数据的平方) −
( 数据的和)
2
数据的个数
(3 , 3)
定义
xi
1 2 3 4 5 15
计算
( xi − x ) 2
4 1 0 1 4 10
xi − x
-2 -1 0 1 2 0
xi
1 2 3 4 5
= 15
xi2
1 4 9 16 25
= 55
∑x
2 i
−
(∑ xi ) 2 n
152 = 55 − = 10 5
(取原始数据的小数点后1位)
步骤3.计算 X 的平均 X (总平均)、 R 的平均 R 。 X 的总和 10500.2 X= = = 350.01 (取原始数据的小数点后2位) 组的总和 30 R 的总和 141 R= = = 4.70 组的总和 30 步骤4.求取 X - R 控制图中计算的3西格玛控制界限的系数 假设 n = 5 ,则
(规格
140 ± 30 g)
112 146 123 128 136 126 130 121 133 110
131 143 126 137 129 123 138 133 118 128
134 134 129 123 137 125 126 137 115 139
142 138 130 129 116 131 129 115 121 130
349 355 351 348 354
347 356 352 349 352
349.6 353.4 349.4 347.6 350.8
7 6 6 11 6
(
用控制图)
(管理用控制图)
№ №
X 控制图
R 控制图
26
控制图的解读方法(1)
正态分布的统计量的纲领 (JIS Z 9021:1998 参考GB 4091-2001)
σ =5
σ = 0.3µ
155cm
±1 µ 程度的偏差
12
休哈特理论
不良品
不良品
以检查排除不良品
在工序内保证质量 13
控制图
用于调查工序状态是否稳定,或用于维持工序的稳定状态的图。
14
控制线
控制线是为了帮助判断管理对象是否处在管理状态之内而在控制 图上标示的线,有中心线和控制界限(线)。两端的控制界限处在距 离中心位置3σ的位置。日常管理时以控制线为基准,观察有无超出 控制界限的点、点位的排列趋势等,判断工序是否有异常。
3
统计量的计算方法
名 称
x=
平均值 (Mean) 中心位置 中位数 (median)
定 义
∑ xi n
× × × × ×
计算例
数据 1、2、3、4、5
x
S = ∑( xi − x ) 2
平方和 (Square Summary) × ×
x=
(中心的位置)
1+ 2 + 3 + 4 + 5 =3 5
从大到小排列时的中心的值
µ −σ
µ µ +σ
68.3% 95.4%
µ + 2σ
µ + 3σ
(超出概率5%)
99.7%
(超出概率0.3%)
11
µ
(例)
µ 和σ
(总体平均)表示中心位置 男性身高 (例)
σ
(总体标准偏差)表示偏差大小 → 相对目标值的偏差 建筑物的偏差
σ =5
σ = 0.3cm
170cm ±1cm程度的偏差 女性身高 半导体的偏差
1
量产品的质量 ← 试制品的质量检测结果
样本的选取方法
样法 的 样法 方法
样的方法 特 性 值 样本 8点 要考 到 ②. 9点 10点 化和地点差异 金吊架 上的注意点 ・要明确指示 ・ 方法、 所等
1 器― 品公差的 5 以下 器― 品公差的 110 以下
零件
零件
器的精度(最小刻度)・・模 数字
σ
− 1 f ( x) = e 2π σ
( x − µ )2 2σ 2
正态分布和概率
−∞
µ
ab
∞
σ
放大直方图的数据N,缩小纵轴幅度h 时的极限状态。 特征 ・中心分布最多 ・向两侧逐步减少 ・左右对称 ・呈现西洋钟的形状 ・自然界的物品,相同规格的产品 ・零件基本呈正态分布。
µ − 3σ
µ − 2σ
131 134 133 120 130 123 134 128 142 132
128 137 139 140 135 129 125 132 128 124
7
直方图
・ 何谓直方图
・大量数据的分布一目了然 ・容易计算平均值、标准偏差 ・帮助辨明数据和规格之间的关系
・ 直方图的用语
柱(组)
组的界限值
幅 度
V=
S n −1
x
×
+ ( 4 - 3) 2 + (5 - 3) 2 = 10
V=
10 = 2 .5 5 −1
s= V
R = L−S
L:最大値 ,S:最小值
s = 2.5 = 1.58
数据 1、2、3、4、5
R = 5 −1 = 4
4
平方和S的计算
定义 计算
S = ∑ ( xi − x ) 2
= ∑ xi2 − (∑ xi ) 2 n
h
・ 直方图制作要点
从最大值到最小值分成几个级别(几组),使得分布更加简单易懂。
最大值 最小值
h
・・・・・・
8
直方图
X 和 s的计算
・可以在电脑上计算
20 25
规格 下限
x
度
规格 中心
规格 上限
X 和 s 的含义
・ X 是分布的峰中心 ・ s 表示偏差的大小 (扩大)
数
15
n = 100 x = 129 .75 s = 9. 03
组1 组2 组n
← 特 性 值
样
n
X1
n
n
( X − R)
R1
X2
R2
Xn
Rn
r1
( pn)
r2
样曓和 组 组 的 昩 暼
rn
20
控制图的画法
步骤 (1)确定管理特性 (2)选择要使用的控制图 (3)确定抽样方法和分组 (4)获取预备数据 (5)根据预备数据计算控制线 (6)在控制图上输入相应点位(分析用控制图) (7)分析工序的稳定性 (8)根据需要利用预备数据再次计算控制线 (9)延长控制线 (10)进行工序管理(管理用控制图) (11)控制线的修正
17
何谓控制图(2)
18
偏差的要因
偶然原因、不可避免的原因、不明原因 经常发生的无法抑制的偏差 行动是多余的,甚至带来新的伤害
异常原因、无法忽视的原因、能查明的原因 和常规不同的,包含某种意义的偏差 如果不采取行动,恶劣的状态会频繁发生, 或导致真正的要因被掩盖,使改善变得困难
19
抽样方法和子组的决定
25
管理用控制图的事例
在前面数据的基础上,得到以下的数据,在延长的管理用控制图上输入相应点位。
№ 31 32 33 34 35
・・ ・
月日 11.6 7 8 9 10
X1
X2
X3
X4
X5
X
R
350 352 348 340 348
348 350 350 351 348
354 354 346 350 352
∑x
i
∑x
2 i
5
统计量和参数
统计量(拉丁文记号) 参数(希腊文)
相当于样本的总体的真值的数值 根据抽样数据计算的数值 定义 只有上帝才知道的数值
平均值
x
V
(样本平均)
µ
(总体平均)
方差
(样本方差) (或者 s 2 )
σ2
(总体方差)
标准 偏差
s
(样本标准偏差)
σ
(总体标准偏差)
6
例题 超市里售卖的重量标记为140g的汉堡包出现实际重量不足的问题, 为了调查偏差状态抽取了100个进行检查,得出了以下数据。 将以下数据用直方图的形式表现出来。
15
控制图的种类
特性的种类
计量值(正态分布)
X − R 控制图…性能、镀膜厚度等质量特性
X − RS 控制图…焊接电流、镀金液浓度等加工条件
(并用移动范围 计数值(二項分布、泊松分布) )
p 控制图(不良率)、 np 控制图(不良个数)
u 控制图(缺陷率)、 c 控制图(缺陷数)
16
何谓控制图(1)
A2 、D3 、D4
A2 = 0.577 D3 = 0.0000 D4 = 2.115
23
步骤5.计算控制线。
X 控制图
中心线 上方控制界限 下方控制界限
CL : X = 350.01
UCL : X + A2 R = 350.01 + 0.577 × 4.70 = 352.72 LCL : X − A2 R = 350.01 − 0.577 × 4.70 = 34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