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习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学会使用句子成分进行句子分析和构建。

教学内容1. 句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成分。

2. 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句子分析和构建练习。

教学方法1. 导入: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入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讲授:通过教师讲解和示范,介绍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3. 操练:通过个别操练和小组合作,让学生掌握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4. 练习:设计各类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澄清重点难点。

教学资源1. 教材: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教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等。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批改学生的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安排本单元共计4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导入和讲授句子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 第二课时:讲授句子成分的分类和功能。

- 第三课时:操练句子的分析和构建方法。

- 第四课时:综合练习和课堂总结。

参考资料1.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材。

2. 相关语文教学参考书籍。

以上是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的简要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进一步设计每节课的详细教案和教学活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听读认读课文《爬山虎的脚》,并理解课文内容。

2.能熟读课文,能流利朗读课文,并能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模仿和创编句子,把握文章内容的主题。

4.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感悟故事中传达的启示,初步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1.灵活运用教学课文,流畅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课文中句子的构成,模仿创编句子。

3.感悟故事情节,初步懂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1.流利地朗读课文,增强表达能力。

2.感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情境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学习课文•老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

•分段理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生词。

•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发音错误,指导语调表情。

3. 情感评论•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思考猴子、蜥蜴和爬山虎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的互动。

4. 课文赏析•深入讨论课文内容,通过问题和引导,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5. 句子仿写•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子仿写,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6. 情感体验•通过游戏、小活动等形式,引导学生体验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情感。

7. 总结与反思•总结课文内容和教学重点,鼓励学生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延伸•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小组合作等形式,拓展学生对自然和环境的理解和关注。

六、家庭作业•布置相关练习或课外阅读任务,巩固课堂学习内容。

以上是关于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爬山虎的脚》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9古诗三首一、文本分析:《暮江吟》是一首写景佳作。

诗人选取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段时间里的两组景物,描绘了两幅幽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沉、晚霞映江的绚丽景象(前两句),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朦胧夜色(后两句),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愉悦的心情。

《题西林壁》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前两句实写游山所见,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千姿百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

诗人紧紧扣住游山所见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诗作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雪梅》共有两首,本文选的是第一首。

这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判。

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

古往今来不少诗人把雪、梅当作报春的使者、冬去春来的象征,但在诗人卢钺的笔下,二者却为争春发生了“摩擦”,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装点了春光,而且谁也不肯相让。

这种写法,实在是新颖别致,出人意料。

古诗有三美:音美、意美、形美。

所以古诗教学时,首先要让学生熟读成诵,这也是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学习古诗的基本功。

其次,要理解诗句的含义,通过评析重点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或诗作揭示的深刻哲理。

小学阶段所选的古诗,一般都配有插图,教师在讲解时可以结合插图适当扩充,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交给了学生一把进入诗境的钥匙。

二、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缘”等7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默写《题西林壁》。

3.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在把握诗歌意境的基础上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三、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比较古诗在写景、抒情等方面的异同。

四、教学难点: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理解古诗的意境。

五、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暮江吟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暮、瑟”2个生字,会写“暮、吟”2个生字。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

最新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2.能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教学重难点】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教学准备】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明确观察对象1.感受变化,导入话题。

(1)播放四季变化的视频,请学生欣赏。

教师导入:春雨夏日秋风冬雪,四季轮回,万物变幻,你还知道哪些自然事物是变化的吗?(学生交流)(2)引导:叶圣陶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了解了爬山虎向上爬的秘密;法布尔观察了很久,终于看到了蟋蟀筑巢的全过程;比安基用日记的形式,记下了燕子筑巢及孵蛋的情况。

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板书话题:写观察日记)2.明确习作任务。

(1)请读一读课本第44页的习作提示,想一想习作要求有哪些。

(2)师生共同梳理出习作要求。

课件出示:·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自己的收获。

·主要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还可以写观察的过程,观察者当时的想法和心情,可以附上图片或照片。

·整理观察日记,在小组内分享。

评一评,谁观察得细致,内容记得准确。

3.选定观察对象。

(1)引导:同学们准备连续观察什么事物呢?听听学习小伙伴是怎么说的——①课件播放微课。

(课本第44页图文结合的示例,采用4位同学对话的形式呈现)②提问:你从学习小伙伴的对话中知道了什么?③预设:可以观察植物种子的生长过程;可以观察树叶颜色在秋天的变化;可以观察月亮阴晴圆缺的变化;可以观察动物的生活习性。

④小结: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我们观察的重点是事物的变化。

我们需要对观察对象进行连续的观察。

(2)引导:你准备选择的观察对象是什么?你将从哪些方面、在什么时间观察比较好?(3)师生讨论,完成观察计划表。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总设计-部编版(学历案)一、教学内容1.1 教材分析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包括《麻雀》、《爬天都峰》、《古诗三首》、《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海滨小城》等课文。

这些课文内容丰富,既有民间故事,又有自然风光,旨在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1.2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掌握课文中出现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环境、团结互助等良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部分学生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和口语表达方面仍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手段,为学生营造生动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2.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小组合作: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步骤4.1 课前预让学生预课文,查阅生词,了解课文内容,为课堂做好准备。

4.2 课堂导入通过与课文相关的故事、图片或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4.3 课堂讲解1. 讲解生词:让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注意词语的用法和搭配。

2. 分析课文:解读课文内容,讲解课文中的语法点和修辞手法。

3.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心得,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4 课堂练1. 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 完成练:让学生完成课后练,巩固所学知识。

4.5 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语文能力。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爱护眼睛,保护视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认识到眼睛的重要作用和保护眼睛的方法。

2.在口语交际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锻炼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采用“创设特定情境体现双向互动”和“角色模拟体验”的教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养成保护眼睛的好习惯。

重点难点:1.学会爱护眼睛,改掉不良的用眼习惯。

2.能提出保护视力的好建议,且具有可行性。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提前了解班上学生的视力情况。

学生:1.在班级做好调查,记录数据。

2.整理关于保护视力的方法,并写出自己的看法。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猜一猜,激趣导入1.教师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一猜。

导语:世界真美好,眼睛最重要;爱护眼睛,世界等你去发现。

你们想想,如果眼睛不好,还能看得清楚吗?(板书课题)二、看一看,领会要点1.教师出示关于小学生近视情况的数据,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过渡:同学们,从上面这组数据中可以看出,近几年,小学生的视力情况不容乐观,有很多学生小小年纪就饱受近视的痛苦。

请你们再仔细看看这组数据,从中你们联想到了什么呢?思考:(1)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对班上的同学进行调查,你们又有什么发现?(3)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给出的四幅图,并对它们进行评价。

通过图片指出几种不良的用眼习惯,从而让同学认识该怎样保护眼睛。

(1)图中画的是谁?(2)他在做什么?(3)这样做的后果怎样?(三)议一议。

(1)用眼卫生的目的是什么?(2)保护视力要做到什么?(3)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后天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不注意用眼卫生,过度近距离用眼。

随着电子视屏类产品不断更新和普及,不少少年沉迷其中,这应该是近视发病率有增无减的重要总原因。

要让少年远离电子类产品显然不太实际,也不太可能。

目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注意用眼卫生和保健(参阅近视参考近视防控),虽然难度较大,但并非不可能。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一、教学目标1.熟练掌握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情感。

2.能正确朗读课文,并能模仿朗读。

3.识字能力:认识生字“乐园”,掌握字音、字形,能正确书写。

4.语言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乐于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习惯。

5.情感态度:学会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对待美丽的事物,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享受生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故事情节。

2.能正确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韵味。

3.认识生字“乐园”,准确书写。

三、教学难点1.能够表达自己对于乐园的想法和情感。

2.能正确用书面语言表达个人看法。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黑板、彩色粉笔等。

2.学生预习课文,准备朗读材料。

二、导入1.利用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谈论有关乐园的话题,激发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兴趣。

三、学习新课1.师生共同朗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学生模仿老师跟读。

2.引导学生认识生字“乐园”,解释字义,学生书写新字。

3.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乐园给大家带来的感受,鼓励学生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

四、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加深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生相互交流课文中有趣的情节,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

五、课堂小结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肯定学生的表现并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2.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课文内容。

2.在家写一篇有关乐园的作文,表达个人对于自然环境的感受与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通过“语文园地三”这一课文,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欣赏美好,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发表观点,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氛围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请老师们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有所得,感受语文之美。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古诗三首》优质教案

古诗三首【课前解析】关注古诗画面:《暮江吟》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浅白的语言,描绘出他观察到的美妙景色:红日西沉,余晖铺洒在江面上,使得江水受到光处呈现出红色,未受到光处呈现出青绿色。

九月初三的夜晚,多么叫人喜爱啊!那露珠像珍珠一样闪烁发亮,月亮如同一张弯弓挂在空中;《题西林壁》是宋代诗人苏轼题写在庐山西林寺墙上的一首七言绝句,是他游遍庐山之后的题咏:从正面看,山岭连绵起伏,从侧面看,山峰巍峨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貌,是因为我正身处庐山之中;《雪梅》是宋代诗人卢钺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用妙趣横生的语言描写了他眼中的梅和雪:梅和雪都认为自己占尽春色,谁也不肯服输。

这可憋坏了文人墨客,难以评议二者的高下。

其实,梅在晶莹洁白上应是比雪差三分的,而雪却又输给梅所带的一段清香。

关注古诗意境:三首古诗均配有插图,勾勒了诗中描写的景物,画面简洁,却意境深远。

《暮江吟》表现了诗人伫立江边欣赏“残阳铺水中”的画面,《题西林壁》和读者走进了连绵起伏的远山与高耸的峰峦,《雪梅》让读者看到了枝头的雪与梅融为一体的景象。

关注诗人观察角度和古诗情感:通过诗人的视角,我们和白居易看到了从黄昏时分起,一直游赏到夜间看到的美丽景色,从而吟成了清新的诗歌,表达了诗人对眼前景色的喜爱之情;苏轼带我们看到了,随着观察点的变化,庐山呈现出的景象也各不相同。

全诗道出了一个朴素而又重要的道理:当人没有跳出局部从整体观察时,就很难认清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宋代诗人卢钺眼中的梅和雪进行对比,其意不在评判高下,而是启发读者认识到二者是各有所长的。

【教学目标】1.认识“暮、瑟”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降”,会写“暮、吟”等12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能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能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描绘的景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四上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四上第三单元可以归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本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

可以围绕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

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我们可以尝试以“学做小小观察员”为学习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感受作者是如何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

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地观察,在亲身经历、亲自尝试中学写观察日记,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从而提升习作表达能力。

单元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三首》包括白居易的《暮江吟》、苏轼的《题西林壁》、卢钺的《雪梅》。

三位诗人通过认真细致、不同角度的观察描写了傍晚江边的奇丽景色,庐山的雄伟奇秀、千姿百态,以及冬天雪花飞舞、梅花怒放的画面,同时还抒发了对大自然、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连续细致的观察。

两篇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为本单元的习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课文的后面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写法和不同的记录形式。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以本单元课文为依托,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口语交际以“爱护眼睛,保护视力”为主题,引导学生正确的用眼习惯,保护好视力。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定识字技巧,了解多种识字方法,提高识字能力。

2.积极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习惯和能力。

3.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学习热情。

二、教学内容1.识字技巧提高学生识字能力需要先掌握一些识字技巧。

识字技巧是指一些能够提高识字效率的方法,例如:(1)学生可以通过寻找字形的相似之处来辨认新的字。

(2)学生可以掌握一些基本的字根、部首、偏旁,利用它们的组合得到一些新字。

(3)学生可以通过注重词汇间的联系,用语境的帮助来辨认新字。

(4)学生学会利用音韵、意义等方面的提示来识字。

2.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方法(1)开展字词类知识教学。

通过课前预习、课中点拨、课后总结等方式,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强化词语意义联想,提高词语间的转化能力。

(2)阅读教学。

为学生精心选取与课文主题有关的文章,适当给予学生阅读难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理解能力。

(3)教育家长。

在教育家长方面,要让家长重视识字,教育家长合理指导孩子识字。

3.教学策略(1)利用教材,辅助教学。

教材中包含了很多生动的图文、大量的知识点和课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熟悉识字的方式和方法。

在以语文教育为目的的课堂上,不能忽略教材的作用,尽可能多地运用教材各种语言、图文资源信息。

(2)利用科技手段辅助教学。

选择一个相对较好的在线教育平台等,给学生上下文背景,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新知识和技巧,提高了学习的兴趣与效率。

(3)启发学生思维,调动积极性。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因此,在识字教学中,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来进行探索,促使学生更加积极和自主地学习。

三、教学流程1.识字技巧的讲解与训练(1)介绍识字技巧的分类和使用。

(2)通过图例、口头解释等方式训练学生对于各种识字技巧的理解和使用。

2.阅读教学(1)运用“活字阅读”,学生进行短文阅读。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日积月累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一年有12个月。

2、掌握日积月累这个词语的基本含义和意义。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积累,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二、教学重点:1、掌握日积月累这个词语的真正含义。

2、学会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自己的目标。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真正掌握日积月累这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让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的方法积累和达到自己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用图片展示一些事物的变化,例如树叶的变化、植物的成长等等。

(2)激发学生对变化的思考,询问学生这些变化是如何发生的,是否是突然出现的?还是经过时间的累积?(3)引出日积月累的话题。

2、讲解日积月累的含义(5分钟)(1)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了解日积月累的含义,即通过天天努力,积少成多,最终可以达到目标或者成就。

(2)解释其中每一个字的含义。

3、讲解效果(10分钟)(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内,每天坚持练习读写计算等基础能力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日积月累的增强效果。

(2)教师用简单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在日常生活中坚持不懈的积累后,会带来更大的成就或者收获。

4、应用(20分钟)(1)让学生以自己感兴趣的主题或者目标为例,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用日积月累的方式展开计划。

(2)引导学生找一些短期目标,例如一周之内掌握50个汉字或者一天之内读完一本书等等,并用日积月累的方式坚持下来。

(3)让学生通过小组分享的方式,展示自己的成果和感受。

5、课后练习(10分钟)教师给学生一份小作业,让学生记录自己每天的进步,并在课堂上分享。

六、教学反思:1、在导入新课环节中,教师应该通过趣味性强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主动参与。

2、在讲解日积月累这个概念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其和学生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个概念。

3、在应用环节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鼓励,让学生可以得到实际的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推动他们继续坚持下去。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案四上第三单元分析

2024年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小学语文教案四上第三单元分析

第三单元单元分析人文主题本单元以“连续观察”为主题,编排了《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

《古诗三首》描绘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景物。

《爬山虎的脚》和《蟋蟀的住宅》分别以日常生活中的植物和动物为观察对象,描写了事物的特点和变化,展现了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课文编排《古诗三首》都是描绘景物的,其中《暮江吟》抒发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题西林壁》和《雪梅》则在描写景物之余寄寓了一定的道理。

《爬山虎的脚》一文主要写了叶圣陶先生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了解到爬山虎生长的位置、叶子的特点,以及它怎样往上爬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蟋蟀的住宅》改编自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通过细致而持续的观察,真实生动地介绍了自己观察到的蟋蟀住宅的特点,以及蟋蟀修建住宅的才能。

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顺承三年级的“留心生活,细致观察事物”,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连续观察。

围绕语文要素,本单元进行了精心编排。

其中,《爬山虎的脚》以准确形象的语言,描写了爬山虎叶子和脚的细微变化,以及爬山虎向上攀爬的过程。

《蟋蟀的住宅》以准确生动的表达,再现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过程。

两篇课文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交流平台”则梳理、总结了观察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旨在培养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写观察日记的能力。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一方面已经了解了日记的一般格式,初步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另一方面,知道要仔细观察,注意事物的变化,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清楚。

这些都为本次习作奠定了基础。

此外,本单元还编排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袋”和“阅读链接”,帮助学生顺利完成观察日记的写作。

“资料袋”帮助学生养成连续观察并进行记录的习惯,“阅读链接”引导学生了解观察日记的内容和写法。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

多观细察,准确表达——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目录:一、单元课标要求二、单元学习目标三、本单元学习内容分析四、学情分析五、单元评价量表六、单元设计思路七、大单元学习过程及设计意图一、本单元有关课标要求课标中与本单元相关联的核心要求:【总目标】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丰富语言经验,培养语言直觉,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

【阅读与鉴赏】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表达与交流】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梳理与探究】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积极思考,运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并可尝试用表格、图像、音频等多种媒介,呈现自己的观察与探究所得。

二、本单元学习目标结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现有水平,制定了以下学习目标:【基础性目标】1.认识“均、柄”等22个生字,读准“降、曲”2个多音字,会写“暮、吟”等40个生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3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暮江吟》《题西林壁》《雪梅》。

默写《题西林壁》。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说出想象到的景象。

【发展性目标】1.能通过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2.能留心周围事物,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学习做好观察记录。

3.能进行连续观察,用观察日记记录观察对象的变化。

在小组内分享观察日记,并进行评价。

4.读懂作者是从哪些方面细致观察的,能找出作者观察特别细致的段落、词句,从描写的顺序或遣词造句等方面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

【拓展性目标】1.选定观察记录的对象(种子、树叶、月相等),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做观察日记。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2.引导学生发现作者是从位置、数量、形状、颜色上来具体描写的。

运用比喻句显得更生动、形象。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处处留心,连续观察”。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三、复习《古诗三首》说说每首古诗的课文主题:《暮江吟》这首诗描绘了从傍晚到夜幕降临后江面上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丽景色的热爱,对大好秋色的无限喜爱之情。

《题西林壁》是诗人游览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了庐山雄奇壮观、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要客观全面,不能主观片面。

《雪梅》这首诗写法新颖别致,诗人借雪、梅的争春,告诫我们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是正理。

四、复习《爬山虎的脚》1、说说课文主题:本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的生长位置,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表达了作者对爬山虎的喜爱之情。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得特别仔细?五、复习《蟋蟀的住宅》1、说说课文主题思想:本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这个新奇的题目,描写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建住宅的过程,赞扬了蟋蟀在恶劣条件下吃苦耐劳、不随遇而安的精神。

2、课文围绕蟋蟀的住宅讲了哪两方面的内容?答:(l)蟋蟀的住宅的特点(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2)蟋蟀是如何建造、整修住宅的。

3、为什么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答:(1)蟋蟀的住宅本身是个伟大的工程。

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2)蟋蟀的住宅耗时耗力,从十月一直到冬天,都在建造、整修。

(3)蟋蟀用来修建这座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那样简单,而修建住宅的工程这么庞大。

从这巨大的反差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蟋蟀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蟋蟀的住宅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六、复习《语文园地三》1、复习本单元字词(1)带学生读本单元课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处处留心皆学问本组概述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设计理念主题阅读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学到的方法快速地在同一单元主题下进行大量的阅读,达到主题阅读倡导的无师自通,“不求知识统一,力求自主创新”的个性化阅读。

本设计,我主要是通过“单元导读”让学生明白本单元的阅读内容和阅读方法,提炼本单元的单元主题。

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热爱大自然,绿色环保意识,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4课时完成。

单元教学内容:部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课文:《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单元教学目标:“一主”目标:1、能正确认识并理解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书后四字格中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通过看图、学文,感受作者认真细致、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4、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两翼”目标:1、阅读《爬山虎的脚》2篇文章,3篇古诗,背诵喜爱的诗文。

2、在批注式阅读中学习观察事物的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1. 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

2.写一个人,注意把印象最深的地方写出来。

3、本单元安排了习作《写观察日记》,培养孩子们观察的兴趣,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好习惯。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处处留心皆学问》14课时教学设计流程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1.师:诗人白居易离开京城,到杭州任职的途中,心情非常地愉快,写下这首诗,通过课前的预习,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指名说题目的意思)2.师:现在请同学自由朗读这首诗,通过图文结合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诗中的字、词,不懂的字用“△”标出。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教案)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能够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能够初步感受到小动物的可爱与生动性。

2.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小动物的生活习性。

•难点:通过阅读激发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引导学生用心感知小动物的生活情景。

3.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复印课文、准备小动物图片等教学资料。

•教学环境:教室布置温馨,相关小动物的图片或道具展示。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投影仪等。

4.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利用小动物图片或实物引出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

2.呈现课文: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解释生词和词语。

3.初步理解:提问学生:文章主要讲述了什么内容?小动物是如何生活的?4.合作探究:分组让学生讨论自己心目中的可爱小动物,并分享理由。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让部分同学分享小组讨论的可爱小动物以及理由。

2.读懂课文:再次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加深理解,讨论感悟。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利用所学内容,自由写一段描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文章。

4.总结反思:让学生互相交流作文,提出改进建议。

二、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小动物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课文内容也较容易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能力不足,后续需要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中引入了小组讨论和个人写作环节,有利于学生互相学习和交流。

下一步可以加入小组合作写作,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总体来看,本次教学设计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性,但在写作环节的指导上还有待加强,需要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及反思的内容,希朴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部编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的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处处留心,连续观察”这个主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三篇课文组成。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进行连续观察,让学生进行细致、仔细地描写,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对事物的描写。

2.本单元的教学重点:(1)能引导学生根据细致观察,感受作者对大自然无限热爱的生活情趣。

通过阅读,感受古诗三首的自然美和语言美。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感受植物的无穷魅力,增加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

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能力。

(2)教学时应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使学生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学习并运用观察方法描写事物,表达自己的感受。

单元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9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认识“暮、吟、瑟”等7个生字,会写“暮、吟、题”等13个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了解诗所描写的景色,有感情地朗读。

3.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题西林壁》和《雪梅》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4.背诵古诗。

默写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重点:1.借助以前学过的读诗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

2.引导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掌握抑扬顿挫。

教学难点:1.理解景物描写与表情达意的关系。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1)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2)万物都自己的优缺点。

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介绍诗人。

我们在低年级曾学过一首诗《草》,记得吗?(师生齐背《草》)这首诗的诗人是谁?(白居易)我们今天再来学习白居易的另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暮江吟》。

(板书:《暮江吟》)在学习在这首诗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诗人。

(出示课件——白居易照片、生平简介)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教案(含2课时)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盘古开天地》教案(含2课时)

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盘古开天地》教案【目标设定】[教材分析]《盘古开天地》是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

这是一个神话传说,讲的是名叫盘古的巨人开天辟地的故事。

课文处处充满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塑造了盘古雄伟、高大的形象,赞美了他为开辟天地而勇于献身的精神。

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目标]1.认识“劈、浊、丈”等7个生字,会写“微、劈、缓”等13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3.读懂课文,体会盘古的献身精神,培养想象力,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体会盘古的奉献精神,激发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

2.学后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教学时间]二课时【素材选择】盘古简介:盘古,中国古代传说时期中开天辟地的神。

盘古最早见于三国时徐整著的《三五历纪》。

其后,题为梁任昉撰的《述异记》称盘古身体化为天地各物。

《五运历年纪》及《古小说钩沈》辑的《玄中记》亦有类似记载。

【问题设计】1.盘古为什么开天地?2.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哪些地方你觉得很神奇?【活动组织】第一课时(总第37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和会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简单介绍中国神话故事。

神话中充满了神奇的幻想,它把远古人民的认识和世界万物的生长变化都蒙上了一层奇异的色彩。

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大多是超人的力量,是根据原始人的自身形象、生产状况和对自然力的理解与提高自身能力的要求而想象出来的。

2.在中国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巨人,身高九万里,被尊为人类的老祖宗,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关于他的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齐读课题。

3.质疑:谁开辟了天地?他是怎样开天辟地的?开天辟地的情况怎样?我们就来学习课文,在课文中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本单元的专题是“中外童话”。

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

《巨人的花园》这篇童话告诉人们:孩子是未来,是春天,是快乐的源泉;快乐要与人分享,只有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快乐、健康和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课告诉我们:劳动能创造幸福,为他人带来好处,就是幸福。

《去年的树》让我们了解到了朋友之间的真情和承诺的重要性,也了解到人类的生活需求和保护资源的矛盾,留给大家更多的思考。

《小木偶的故事》告诉我们:笑是很重要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的快乐。

但生活是复杂的,只会笑是永远不够的,要用我们的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语文园地三》中,“口语交际·习作”以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能力,在写作、讲述、表演的过程中体会童话带来的乐趣;“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也围绕“童话”这一专题安排内容,通过交流、积累、合作探究,从各方面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知识与能力1.会认21个生字,会写1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的内容,品味童话语言,体会童话揭示的深刻道理。

3.以四篇课文为研究材料,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

4.积累词语、句子,为语文学习奠定基础。

5.能撰写童话,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述童话。

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通过谈话激趣、故事导入、配乐朗读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通过分角色朗读、表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理解课文内容。

3.让学生有针对性地摘抄优美的词语,加大词汇储备量。

4.以所学的课文和读过的童话故事为研究材料,分组讨论、归纳,掌握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提升写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童话魅力,体会真、善、美。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所描写的童话故事的内容,懂得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教学难点1.掌握童话故事的特点,寻找童话描写的一般方法和规律。

2.学习撰写童话。

1.通过课前自学、查字典、教师指导等方法学生字。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师边播放动画、音乐边讲述故事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情境,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质疑。

3.学生分小组改编童话,根据自己的理解表演童话故事,再现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童话带来的快乐。

4.鼓励学生动手搜集、整理资料,办关于童话的墙报,编童话故事集,交流学习本单元课文后的收获,进一步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巨人的花园》2课时《幸福是什么》1课时《去年的树》2课时《小木偶的故事》1课时《语文园地三》3课时9巨人的花园知识与能力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明白花园变化的原因,体会巨人醒悟前后的变化。

3.感受童话在表达上的突出特点和魅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动画片《巨人的花园》,介绍《巨人的花园》这部原著,激发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抓住人物态度的变化、感觉的变化和花园情景的变化,对比巨人回来前后花园里的情景和巨人在行动、心理上的变化,感悟童话所揭示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感受。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内容,激发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在行动上和心理上的变化,培养想象力。

教学难点体会这篇童话在表达方面的突出特点。

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阅读过哪些优美的童话故事?童话故事里有美丽善良的白雪公主,有坚强执着的丑小鸭,还有勇敢可爱的小红帽……这节课让我们走进王尔德笔下的童话世界,一起去感受童话的魅力吧!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

“添、训、允、覆、凝、拆”这些生字可通过动作表演让学生识记,“墙、牌”这两个生字可以通过展示图片让学生识记,“溢、愉”这两个生字可以通过区别形近字的方法让学生识记。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墙:左窄右宽,右部第二横托上盖下。

牌:左窄且短,左部偏上,右部“十”的横偏长。

添:左部“氵”要紧凑,右部撇捺要舒展。

辣:左部横斜,右部中竖起笔稍高。

酷:“酉”不要写得太宽,“告”第二横长。

易错提示:允:上部“”,不要写成了“”。

愉:右部“人”下一横不要忘写。

拆:右部不要漏写一点。

(3)多音字。

吓⎩⎪⎨⎪⎧xià:吓人 惊吓hè:恐吓 提⎩⎪⎨⎪⎧ tí:提醒 不值一提dī:提防 尽⎩⎪⎨⎪⎧jìn :尽情 应有尽有jǐn :尽管 尽快 (4)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允(允许)——充(充分)——兄(兄弟)——无(无限)——元(元旦)一张纸(牌) 一块石(碑) 一副好(脾)气(愉)快的心情 (偷偷)地靠近 高大的(榆)树 形象的比(喻) 快速地(输)入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1.了解作者。

明确:王尔德(1854—1900),19世纪后期英国著名的作家、诗人、剧作家。

他一生只为世人留下了9篇童话,分别收录在《快乐王子故事集》《石榴之家》中。

2.自由朗读课文,想想:巨人回来前,花园是什么样子的?回来后,又是什么情景? 明确:回来前,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洋溢着孩子们的笑声。

回来后,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冷得瑟瑟发抖。

3.仔细阅读第1自然段,说说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按时间顺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花园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

拓展示例: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是一种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其语言生动浅显,对自然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写,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编织奇异的情节。

根据人物形象类型的不同,童话可以分为常人体童话、拟人体童话和超人体童话。

常人体童话中的人物都是普通的人,描述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但这些人的性格、行动、遭遇都特别离奇夸张,如《皇帝的新装》。

拟人体童话中的人物多是人类以外各种人格化的有生命和无生命的事物,通过拟人化的手法使它们有思想、感情和人的性格行为,如《木偶奇遇记》。

超人体童话主要是描写超自然的人物及其活动,借助超越常人和自然力的神仙、妖魔或宝物来展开奇怪荒诞的情节,多见于民间童话和古典童话,如《神笔马良》《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巨人回来前,花园里非常漂亮热闹,四季正常交替;巨人回来后,花园里却变得狂风大作,十分冷清。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探讨。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1.认读生字、词语。

回忆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现在,让我们进入课文,系统学习本文。

二、课文研读,突破重难1.在文中找出巨人叱责孩子的三句话,想象巨人的心理活动、神态及动作。

明确:“谁允许你们到这儿来玩的!都滚出去!”“好容易才盼来春天,你们又来胡闹。

滚出去!”“喂!你赶快滚出去!”2.巨人回来,禁止孩子们玩耍,花园里是怎样的情景?明确:北风呼啸,隆冬来临,刺骨的寒风吹起雪花。

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3.品味句子:春天终于来了,村子里又开出美丽的鲜花,不时传来小鸟的欢叫。

但不知为什么,巨人的花园里仍然是冬天,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

明确: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村子里的美丽与花园里的凄冷形成鲜明的对比,让读者不禁产生疑问:同一个季节,花园内外的景象为何如此不同呢?词语搭配拓展示例:漫长的严冬漫长的旅途漫长的人生漫长的岁月漫长的假期漫长的河流4.孩子们偷偷钻进花园玩耍时,花园里是怎样的情景?巨人斥责孩子们离开时,花园又变成什么样子?明确:阳光明媚,草翠花开,春意盎然。

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

归类示例:学句式:祈使句表示命令、请求、禁止或劝阻等意思的句子叫做祈使句。

如文中的“你赶快滚出去!”就是祈使句。

祈使句的句末根据语气的强弱,可以用感叹号,也可以用句号。

例如:(1)请等我一会儿。

(表示请求)(2)此处不准停车!(表示禁止)(3)去洗你的手!(表示命令)(4)不要摘花!(表示劝阻)5.孩子们被可怕的巨人吓跑了,可有一个勇敢的小男孩没有走,他是怎么面对巨人的?明确:小男孩没有拔腿逃跑,却用他那会说话的眼睛凝视着巨人。

6.想象一下,小男孩那双会说话的眼睛会对巨人说些什么呢?明确:示例:伯伯,您的花园很美,但是您独自一个人欣赏,久而久之,您会快乐吗?如果只顾自己,最终只能享受烦闷、孤独。

7.巨人醒悟后不再自私、冷酷,他是怎么做的?从巨人醒悟后说的话可以看出,巨人明白了什么?明确:立刻拆除围墙,把花园给了孩子们,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

巨人明白了春天不到花园里来的原因是自己太任性了——一次次赶走孩子们;自己太冷酷了——一次次训斥孩子们。

他想自己独享花园里的一切,结果得到的是寒冷和荒凉。

8.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道理?明确:①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②做人不可冷酷、自私,只有心胸开阔,与人为善,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③要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对人、对事,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帮助别人。

三、课堂小结,效果强化这真是一个神奇的花园,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是春天。

我们要学会用宽容的心去对事、对人。

要学会与人交往,学会团结合作,学会与人分享快乐。

四、练习设计,巩固提升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五、板书设计,知识构架巨人的花园⎩⎪⎨⎪⎧⎭⎪⎬⎪⎫巨人外出⎩⎪⎨⎪⎧⎭⎪⎬⎪⎫春花 夏树秋果 冬雪四季如画巨人回来⎩⎪⎨⎪⎧⎭⎪⎬⎪⎫赶来孩子砌起围墙只有寒冬巨人醒悟: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快乐要和大家分享 10* 幸福是什么知识与能力1.会认6个生字,理解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幸福”的含义,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围绕“幸福是什么”这个问题,抓住文中三个青年的所作所为以及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体会幸福的含义。

2.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幸福,加深对“幸福”的含义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的道理。

教学重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教学难点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1课时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问题导入:同学们,你们认为幸福是什么呢?(生回答)幸福有很多表达方式,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童话故事《幸福是什么》,看看能不能从故事中找到答案。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学生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