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化旅游生态概念规划
旅游行业的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发展
![旅游行业的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aa5aab3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e.png)
旅游行业的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发展旅游行业的兴旺发展不仅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也是促进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重要途径。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休闲度假需求的增加,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逐渐成为旅游行业的两大主流发展方向。
本文将探讨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在旅游行业中的意义和发展趋势。
一、文化旅游的意义和发展趋势文化旅游是指以文化资源为依托,通过旅游活动来传播和体验文化的一种旅游形式。
文化旅游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首先,文化旅游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习俗,通过旅游的方式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展示给游客,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文化旅游有助于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在旅游过程中,游客可以亲身体验不同地方的文化内涵,增进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人们对自己文化的自信心。
最后,文化旅游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众所周知,文化旅游是一种高附加值的旅游形式,游客在旅游过程中参与各种文化活动、购买文化产品,从而带动当地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地方经济的繁荣。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不断提高,文化旅游的发展也呈现出一些明显的趋势。
首先,文化旅游将更加注重体验。
传统的观光旅游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人们更加注重通过旅游体验来认识和了解文化。
未来,文化旅游将更加注重游客的参与性,通过参与各种文化活动、体验传统手工艺等方式来丰富旅游体验。
其次,文化旅游将更加注重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旅游方式和形态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文化旅游将通过引入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手段,为游客呈现更加独特和多样化的文化体验。
最后,文化旅游将更加注重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游客对于旅游景区的保护和生态环境的重视也在不断增加。
文化旅游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发展,通过推动文化旅游与生态旅游的融合,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二、生态旅游的意义和发展趋势生态旅游是指以自然环境和生态资源为依托,以旅游活动为手段,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种旅游形式。
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6b81903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d.png)
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加大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力度,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深化改革,以全面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为此,中央决定制定《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以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完善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系,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一是鼓励更多旅游资源开发和文化旅游创新。
这是继续提升旅游服务能力和品质,完善文化旅游资源配置的重要途径。
要建立旅游资源管理、开发和利用的制度,加快推动旅游资源的开发、整合和智能分配。
在此基础上,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不断提升旅游体验和旅游产品品质,构建文化旅游精品路线。
同时,注重推进文化旅游标准化,构建文化旅游品牌,打造文化旅游精品。
二是建立文化旅游众智和众创的生态系统。
要建立文化旅游众智和众创的创新平台,发挥公众参与生态的效用,促进文化旅游精品内容的开发、分享和利用。
要以跨界融合的理念和公共服务的思想为指导,建立以实施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战略为核心的生态体系。
同时,鼓励和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参与众智众创,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加快文化旅游精品内容的开发和应用。
三是建立完善的文化旅游政策体系。
政府要制定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文化旅游产业的立法法规制定,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政府可提出扶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整合,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另外还要加强与景区周边地区的联动,加强公共安全和社会管理的措施,支持文化旅游用户体验、游客体验的改进和提升。
未来,国家将继续加大文化旅游产业的投入,组织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大力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实现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有效对接和统筹协调,以更加规范、高效、安全、稳健的方式实现文化旅游综合发展。
未来,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成果将为旅游业的复兴和发展提供前所未有的机遇。
《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提出了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全新机遇和思路,旨在加快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旅游业的复兴与发展,实现人民共享旅游福祉的新实践。
文化旅游用地规划方案-最新版
![文化旅游用地规划方案-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691ec6f8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62.png)
文化旅游用地规划方案简介文化旅游用地规划是为了保护和利用旅游资源,推动文化旅游业发展,融合旅游、文化、生态等各方面资源,规划适宜的区域和用地,设计出旅游体验项目,在不影响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的前提下,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下面就是文化旅游用地规划方案的设计。
方案设计1.确定规划区域首先,要确定规划区域。
规划区域应包含文化旅游资源优质的区域,考虑到交通、自然生态等因素的影响范围,确定规划区域的范围。
在确定前还需要对该区域进行综合考量,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文化历史、人口等关键指标。
2.制定用地规划方案根据规划区域的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特点,结合现代技术和设计理念,制定用地规划方案。
在规划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潜力开发,建立合理的用地结构,发展各类旅游体验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提升旅游景点效益,达到旅游与经济双生效果。
3.实施用地规划实施用地规划是指按照规划方案的要求,把文化旅游用地规划方案付诸实施,包括土地使用、景区建设等各方面的配套建设。
这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证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4.实现规划效益在实施完用地规划之后,要根据实际运营效益对规划效益进行评估。
在未来的运营过程中,应及时调整和完善,真正达到规划效益最大化。
用地规划方案的要点1.合理规划规模文化旅游用地规划方案中的规划区域要合理选择,不要超出当地经济承载能力,确保规划方案的可行性。
2.保护生态和文化遗产在制定规划方案时应当充分保护生态,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并重视文化遗产的优先保护,避免对文化文物的破坏和污染。
3.发展多元旅游体验项目规划设计中,要根据游客需求及旅游市场情况,开发多种旅游体验项目,不断提升旅游景点的吸引力,增加游客人数和消费金额。
4.完善配套建设在规划完成后,对提升旅游效益及游客满意度至关重要的配套建设以及基础设施建设需加以重视。
缺陷及完善方法目前,文化旅游用地规划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以下缺陷:1.规划效益评估不足。
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
![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f98a81c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8b.png)
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旅游规划已逐渐成为地理学、社会学、生态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
文化生态理论作为旅游规划的重要理论基础,为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旨在探讨旅游规划中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通过对文化生态理论的梳理和分析,深入理解其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章首先介绍了文化生态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然后分析了文化生态理论与旅游规划的内在联系,最后探讨了文化生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具体应用和前景展望。
本文旨在为推动旅游规划的科学化、文化化和生态化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研究背景和意义在21世纪,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许多国家而言,旅游业是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追求的提高,旅游活动不再仅仅是简单的观光游览,而是更加注重深度的文化体验和生态环境的互动。
在这样的背景下,旅游规划的理论和实践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文化生态理论,作为跨学科研究的产物,强调文化与自然的相互作用和平衡,它为旅游规划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通过对旅游目的地文化生态的深入理解,旅游规划者能够更好地平衡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确保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生态理论还强调了旅游规划中本地社区的参与和利益,有助于促进旅游目的地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本研究旨在探讨文化生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分析其在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社区参与等方面的作用。
通过对相关案例的深入研究,本文将总结出文化生态理论在旅游规划中的成功实践和潜在挑战,为未来的旅游规划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这不仅对于旅游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实现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共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目的和任务本研究的核心目的在于深入探索旅游规划与文化生态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旨在提出一种基于文化生态理论视角的旅游规划新模式,以期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440168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b0.png)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实施方案第一章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估 (3)1.1 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3)1.1.1 自然景观类 (3)1.1.2 历史文化类 (4)1.1.3 民俗风情类 (4)1.1.4 现代创意类 (4)1.2 文化旅游资源普查 (4)1.2.1 文献资料收集 (4)1.2.2 实地调查 (4)1.2.3 数据整合 (4)1.3 文化旅游资源评估 (4)1.3.1 价值评估 (4)1.3.2 开发条件评估 (4)1.3.3 保护状况评估 (4)1.3.4 开发潜力评估 (5)第二章文化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 (5)2.1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政策 (5)2.1.1 制定旅游资源保护法规 (5)2.1.2 建立旅游资源保护机制 (5)2.1.3 实施旅游资源保护项目 (5)2.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 (5)2.2.1 明确旅游资源开发方向 (5)2.2.2 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5)2.2.3 创新旅游资源开发模式 (5)2.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 (6)2.3.1 文化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估 (6)2.3.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布局 (6)2.3.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序 (6)2.3.4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保障措施 (6)第三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与目标 (6)3.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定位 (6)3.1.1 产业发展定位 (6)3.1.2 产业发展特点 (6)3.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目标 (7)3.2.1 近期目标(20232025年) (7)3.2.2 中长期目标(20262030年) (7)3.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 (7)3.3.1 优化产业布局 (7)3.3.2 提升产业质量 (7)3.3.3 促进产业融合 (8)第四章文化旅游产品设计与创新 (8)4.2 文化旅游产品设计 (8)4.3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 (8)第五章文化旅游市场分析与预测 (9)5.1 文化旅游市场现状 (9)5.1.1 市场规模 (9)5.1.2 市场结构 (9)5.1.3 市场竞争 (9)5.2 文化旅游市场分析 (9)5.2.1 市场需求分析 (9)5.2.2 市场供给分析 (10)5.2.3 市场发展趋势 (10)5.3 文化旅游市场预测 (10)5.3.1 市场规模预测 (10)5.3.2 市场结构预测 (10)5.3.3 市场竞争预测 (10)第六章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与法规 (10)6.1 文化旅游产业政策体系 (10)6.1.1 政策目标 (10)6.1.2 政策原则 (10)6.1.3 政策内容 (11)6.2 文化旅游产业法规建设 (11)6.2.1 法规体系 (11)6.2.2 法规制定 (11)6.2.3 法规实施 (11)6.3 文化旅游产业政策实施 (11)6.3.1 政策实施主体 (11)6.3.2 政策实施步骤 (11)6.3.3 政策实施保障 (12)第七章文化旅游产业链构建与优化 (12)7.1 文化旅游产业链构成 (12)7.1.1 产业链概述 (12)7.1.2 产业链主要环节 (12)7.2 文化旅游产业链优化策略 (12)7.2.1 加强产业链上游资源整合 (12)7.2.2 优化产业链中游产品设计与推广 (12)7.2.3 提升产业链下游旅游服务水平 (13)7.2.4 加强产业链协同发展 (13)7.3 文化旅游产业链协同发展 (13)7.3.1 政策协同 (13)7.3.2 产业协同 (13)7.3.3 区域协同 (13)7.3.4 产学研协同 (13)第八章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建设与推广 (13)8.1.1 品牌战略定位 (13)8.1.2 品牌战略目标 (13)8.1.3 品牌战略措施 (14)8.2 文化旅游产业品牌塑造 (14)8.2.1 品牌核心价值 (14)8.2.2 品牌形象设计 (14)8.2.3 品牌宣传推广 (14)8.3 文化旅游产业品牌推广 (14)8.3.1 内部推广 (14)8.3.2 外部推广 (14)8.3.3 品牌营销策略 (14)第九章文化旅游产业人才队伍建设 (15)9.1 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 (15)9.2 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引进 (15)9.3 文化旅游产业人才激励机制 (15)第十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15)10.1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阶段划分 (16)10.1.1 初步发展阶段 (16)10.1.2 加速发展阶段 (16)10.1.3 成熟发展阶段 (16)10.2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重点工程 (16)10.2.1 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16)10.2.2 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工程 (16)10.2.3 文化旅游品牌推广工程 (16)10.2.4 文化旅游人才培养工程 (16)10.3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保障措施 (16)10.3.1 政策支持 (16)10.3.2 资金投入 (17)10.3.3 优化环境 (17)10.3.4 社会参与 (17)第一章文化旅游资源普查与评估1.1 文化旅游资源分类文化旅游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和核心,对其进行科学分类是合理利用与保护的前提。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a527ed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3b.png)
生态旅游的发展与规划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也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
生态旅游以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为基础,把旅游与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追求“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游客的需求,还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
本文将从生态旅游的概念、发展现状、发展模式和规划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为目的,以体验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历史遗迹等为内容,以环保、低碳为基本理念,实行有机、循环、节约的生态旅游方式,达到旅游与生态环境互动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生态旅游依托于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能够为游客提供愉悦的旅游体验,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和当地文化遗产,实现了旅游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为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二、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随着人们对环保和生态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生态旅游也逐渐成为旅游新时代的主题。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生态旅游资源超过3亿公顷,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生态旅游产业总量超过3300亿元,占全国旅游经济总量的7%。
而在世界范围内,生态旅游也开始逐渐得到重视,得到了世界旅游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等机构的鼓励和支持。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生态旅游的发展模式包括“退耕还林”、“草原生态旅游”、“沿海旅游”、“旅游乡村”、“森林公园”等几种类型。
其中,“退耕还林”是目前比较流行的一种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主要是在农耕区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建设生态旅游区,以森林、草原、湖泊、河流等为景观,为游客提供户外俱乐部、生态餐饮、农家乐等服务;草原生态旅游则是以草原为主题,通过骑马、过草原、观光、呼格尔等形式,为游客提供乡土风情体验;沿海旅游则是以海滨度假为主题,以滨海度假村、海滨风光等为景观,为游客提供垂钓、沙滩浴、水上运动、海产品等服务。
四、生态旅游的规划策略生态旅游的规划策略包括旅游资源评估、规划编制、定位策略、品牌建设等方面。
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87fecf56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1288a6e.png)
2024年文化旅游发展计划一、摘要2024年,作为文化旅游发展的关键年份,我国将致力于推动文化旅游的创新和提升,以进一步促进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推进。
本文将重点介绍2024年的发展目标、政策措施、重点项目等。
二、发展目标1. 提高文化旅游的品质和价值。
通过加强旅游景点的保护和管理,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品质,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价值的旅游目的地。
2. 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
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兴技术,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和服务模式,提升游客体验和参与度。
3. 加强文化旅游产业链建设。
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和品牌。
4. 推动文化旅游国际化。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文化旅游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三、政策措施1. 完善旅游管理和服务体系。
建设统一、便捷的旅游服务平台,提供全程服务和多语种导游服务,优化旅游投诉解决机制。
2. 加强旅游景点保护和管理。
加大对重点旅游景点的保护力度,制定完善景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景区扶贫和生态补偿机制。
3. 支持文化旅游企业创新发展。
加大对文化旅游企业的财税支持和政策倾斜力度,鼓励企业开展文化旅游产品创新和科技研发。
4. 扩大文化旅游宣传和推广。
加强对国内外游客的宣传推广工作,提高国内游客对文化旅游的认知度和兴趣,扩大海外游客对我国文化旅游的认可度和知名度。
四、重点项目1. 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加强对世界遗产和国家级重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力度。
2. 乡村旅游发展。
推动乡村旅游与农业、农村经济的融合发展,培育一批有特色、有魅力的乡村旅游示范点。
3. 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吸引游客参与和体验,提升游客忠诚度和满意度。
4. 文化旅游线路开发。
开展文化旅游线路规划和开发工作,推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的精品线路。
五、预期效益1. 经济效益:文化旅游业的收入和利润将持续增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就业增加。
最新湖北九宫山云中湖文化旅游小镇概念规划
![最新湖北九宫山云中湖文化旅游小镇概念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dd4442cd80eb6294dd886c71.png)
商务 会晤 人群 市场
高端 企业 市场
海外 入境 游者 市场
周边 癿农 杆出 游市 场 • • —— • • •• •
本项目将以山水风光旅游 为基础,重点发展商务会 议及养生度假功能为主旅 游度假项目。
• 党政机关、商务会晤人群、中高 端企业人员为核心癿商务会议及 养生度假游将成为基地发屍癿重 要选择; • 本项目癿主力客户群对养生度假 又具有较强癿偏好;屏水风光癿 需求乔较为突出; • 在目标客户群偏好分枂中,功能1、 3、4癿偏好比例居多项功能癿前 列。
开 发 容 量 控 制 指 标
过夜游客 不 常住居民 每 日最高陉值
全部游客不常住居民 按照基地
全部游客不常住居民之 呾量约 为过夜游客不常住居民之 呾癿 2.5倍计算,全部游客不常住 居 民总量癿每日最高陉值为 10,005人次,日常平均值为 7,004人次。
4,002
人
2,801
人
10,005
人次
8
2025游客
6,794 6,650
13,588 12,150
24800 最高日 最高 月平均日 全 年平均日
生态旅游规划
![生态旅游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55276ab7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1b.png)
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进一步深入,人们旅游产品越来越强调生态模式,其中,包括主题生态化、 游乐生态化、艺术表现生态化三个方面的内容。
体现旅游景观生态化的项目,有生态迷宫(花卉迷宫、果蔬迷宫、湿地迷宫、水景迷宫、树林迷宫等等)、 森林氧吧和森林浴场、大型树屋、大地艺术、空中花园等等。把生态造景与生态游乐结合起来,用绿色植物进行 造景,用绿色植物制造游乐项目,用绿色环境打造游憩模式。
生态旅游规划
规划类型
01 概念介绍
03 要求 05 原则
目录
02 背景 04 机制 06 内容
07 理念
09 方法
目录
08 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以工业化为依托的城镇化出现了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诸多情况。十六大以来,在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生态文明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十八大报告首次专章论述生态文明,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 放在突出位置。旅游作为无烟产业和绿色产业,在生态文明下的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被寄予厚望。生态旅游规划可 以降低能耗和物耗,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最终促进美 丽中国的实现。
2、消费心理行为分析确定生态项目
规划设计和经济学研究关心的问题有所不同,在进行项目设置时,对于市场需求的研究更侧重于游客的年龄 和心理行为,以达到项目实现其使用价值的目的。项目设立应以人的需要为核心,满足人们生理、安全、社交、 尊重、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
方法
0 1
合理性
0 2
便利性
0 3
舒适性
0 4
机制
生态旅游在国际上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旅游模式,国内的生态旅游虽然起步较晚,但也日趋成熟,形成 了一些关于管理体制、资源开发、环境教育与居民权益保护等方面较为系统的经验。在对生态旅游的管理上,基 本原则是立法保护、严格执法,即严格遵照国家《环境保护法》、《海洋保护法》以及相关的环境法律法规,并 针对旅游对环境影响有潜在性、持续性、累计性的特点,增加补充规定,如环保税等。同时,明确规定生态旅游 的经营范围、开发规模和次序、接待人数、开放季节,并对其经营思路和方式作一定的限定。违法侵害自然资源 者,无论是经营者、开发商还是游客,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为
![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为](https://img.taocdn.com/s3/m/a3bb457b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d.png)
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为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旅游形式。
它强调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尊重和保护当地文化、社区和环境,同时提供旅游者与自然相互作用的机会。
生态旅游的概念界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首先,生态旅游注重自然资源的保护。
它的目标是促进可持续的自然资源利用,并维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这意味着旅游活动必须遵循环境保护原则,考虑生物多样性、河流、森林、海洋等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
其次,生态旅游还注重文化保护。
它倡导尊重当地文化、传统知识和社区的权益。
旅游者应该尊重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规范,并通过参与当地文化活动与其产生互动。
生态旅游的设计应该鼓励旅游者学习和欣赏不同文化,并在环境友好的前提下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
此外,生态旅游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它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并为当地居民提供经济收益。
然而,这种发展必须是环境友好的、社会公正的,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避免对当地社会和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除了以上几个方面,生态旅游还建立在教育和宣传的基础之上。
它致力于提高旅游者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并通过与自然环境的互动体验来增进他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理解和尊重。
生态旅游的发展需要政府、旅游从业者和社区共同努力,制定和执行相关政策,加强监管和执法。
总而言之,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和促进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旅游形式。
它强调自然资源和文化的保护,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通过教育和宣传的方式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生态旅游的实践需要各界共同努力,创造和支持环境友好的旅游环境,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愿景。
旅游生态文化
![旅游生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aebe2888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8b.png)
5
3、人与环境和谐共处 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必须遵循文化生态的原则,要有利于文化生态系统的稳定和良性发展, 要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 4、资源可持续利用 生态文化旅游主要是以保护旅游地文化资源为主要目的,开发的旅游产品纪要满足游客的 文化认知需求,又要预防对旅游地生态完整性造成破坏,严禁文化资源的破坏性利用
正是一个完整的火山口
7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西双版纳是我国热带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 "、"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 在蓊郁叠翠、莽莽苍苍的热带雨林 中,有高等植物5000多种,其中特有植物153种,濒危植物134种
众多的植物种属相互交错生长,形成了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苔藓常绿阔叶 林、南亚热带针叶阔叶混交林、竹木混交林、灌木林等复杂多样的植被景观
6
01
02
03
长武习仲勋纪念馆位于亭北 村,是我党领导人习仲勋等 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 此战斗和生活的地方,这里 是发展红色旅游文化的地方 ,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有
接待游客的条件
宇家山村是亭口镇的一个山 区小村,这里可以依托亭口 水库的自然景观和亭南煤矿 矿区景观建成工业旅游村
丁家镇南磵村白衣寺历史悠 久,唐代诗人柳宗元曾在此 游览,并作有"南石间中题"
观的现代文化价值
YOUR LOGO
第5部分
五、生态文化的开放与开发
5
生态文化开发的原则 1、体现地域特色 旅游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行为,从文化学角度来看,旅游者的出 游动机往往使追求一种文化的认同或是文化的差异。因此,旅游产品只要能够把地域文化 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对旅游者就会有吸引力
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总体规划
![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总体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452337d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17.png)
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旅游概念规划一、范围界定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包括:幕阜山森林公园、冬塔古民居与南江镇石浆温泉。
二、现状分析1. 本区域人文资源悠久,乡土风情浓厚,温泉资源丰富,资源组合良好。
2.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外部交通条件好,可进进性条件较好。
3. 旅游根底条件差,亟待改善4. 现有产品亟待完善。
5. 尚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营销推广能力差。
三、开展目标协调保卫与开发,立足良好的生态环境,融合湘北民俗风情,稳固生态看光旅游,开发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旅游,通过地域特色和形式特色取胜,展现真实的乡土文化遗存、丰富的产品种类、精巧的田园空间和亲切的人文环境。
四、旅游形〔一〕主题形象尽情山水幕阜云天〔二〕三大旅游板块宣传用语幕阜山森林公园:湘北第一名山冬塔古民居:展乡土神韵、品田园诗画、感民俗风情、承千年私塾石浆温泉度假:湘北第一泉五、功能定位按国家AAA级旅游区标准高起点建设,集生态看光、民俗体验、温泉度假于一体的人文生态旅游区。
六、空间布局幕阜山人文生态旅游区遵循“一心带二点〞的整体格局,呈现以幕阜山森林公园为核心,冬塔古民居、石浆温泉度假区等两大功能区组团式布局的规划结构,各功能区既自成子系统,又相辅相成,形成一个既分散又相对统一的整体。
七、分区规划〔一〕幕阜山森林公园1、分析幕阜山森林公园属山岳型自然旅游资源,区内山景、水景及植被景看相当丰富,集“雄、奇、险、秀、幽〞于一身。
其自然景看具体表现为:以山体组成的地形、地貌景看,以水体组成的瀑、溪等景看,以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组成的森林景看等。
幕阜山森林公园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古为道家“第二十五洞天〞,其人文景看具体表现为:神奇莫测的岩刻、远隔尘世的幕阜山森林公园是本规划区中的核心旅游区,应突出其自然山水、溪瀑奇看和宗教文化的独有优势,在开展传统生态看光旅游的根底之上,开展山地度假旅游以及包括溯溪、徒步登山等专项旅游工程。
2、规划内容充分利用生态自然环境,增建必要的旅游设施,建设工程要紧包括旅游交通建设〔含公路交通与生态步行系统〕、旅游效劳设施与解讲系统建设、旅游效劳区建设、老龙沟景区建设、一峰尖景区建设和流水庵景区建设等六个方面:①旅游交通建设A、公路交通建设以现有林业道路为根底,完善各路段路面及绿化环境建设,减轻其对公园环境的破坏作用,形成公园交通体系的线状骨架。
旅游概念性规划
![旅游概念性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f7a98970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d8.png)
旅游概念性规划1. 概述旅游概念性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或目的地进行旅游发展的整体规划,包括目标设定、资源分析、市场调研、产品定位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将以某虚构地区为例,详细介绍旅游概念性规划的标准格式。
2. 目标设定旅游概念性规划的第一步是明确目标,确定发展旅游的方向和目标。
在本例中,我们设定了以下目标:- 提高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和质量- 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 保护和利用地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3. 资源分析资源分析是对地区的自然、文化、人力等各方面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以确定旅游发展的基础和潜力。
在本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资源分析:- 自然资源:该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湖泊、森林等。
这些资源可以用于开发登山、徒步、观光等旅游项目。
- 文化资源:该地区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包括古建筑、传统工艺等。
这些资源可以用于开发文化旅游、手工艺体验等项目。
- 人力资源:该地区有丰富的旅游从业人员,包括导游、酒店服务员等。
这些人力资源可以提供高质量的旅游服务。
4. 市场调研市场调研是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了解,包括游客需求、竞争对手、市场规模等方面的分析。
在本例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市场调研:- 游客需求: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我们了解到游客对该地区旅游的需求主要包括自然风光、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
- 竞争对手:我们分析了周边地区和同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和劣势,以制定差异化发展策略。
- 市场规模:通过统计数据和旅游业协会的信息,我们确定了该地区旅游市场的规模和增长趋势。
5. 产品定位产品定位是根据目标市场和资源分析的结果,确定旅游产品的特点和定位。
在本例中,我们确定了以下产品定位:- 自然探险:开发登山、徒步、野生动物观赏等项目,满足游客对自然风光的需求。
- 文化体验:开发古建筑参观、传统工艺体验等项目,满足游客对文化的需求。
- 休闲度假:建设高品质的度假酒店、温泉等设施,满足游客对休闲度假的需求。
旅游概念性规划
![旅游概念性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9d96e9e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9ea2c5d.png)
旅游概念性规划概述:旅游概念性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或者目的地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旅游发展的概念和战略方向。
它涉及到对目标市场、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设施、旅游服务等方面的研究和规划,旨在为地区或者目的地的旅游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1. 目标市场分析:首先,我们需要对目标市场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这包括对目标市场的人口结构、经济状况、消费习惯、旅游需求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了解目标市场的特点和需求,我们可以确定适合该市场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并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例如,如果目标市场是年轻人群体,我们可以考虑开辟一些具有创意和互动性的旅游产品,如主题公园、艺术展览、户外运动等。
而如果目标市场是家庭游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适合家庭出游的旅游路线和活动,如亲子游、动物园、水上乐园等。
2. 旅游资源评估:旅游资源是一个地区或者目的地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
在旅游概念性规划中,我们需要对目标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估和分类。
这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遗产、特色小镇等各种类型的旅游资源。
通过评估旅游资源的特点和潜力,我们可以确定如何充分利用和开辟这些资源,提升目标地区的旅游吸引力。
例如,如果目标地区拥有壮丽的自然风景,我们可以考虑开辟一些生态旅游路线和项目,如登山、徒步、野生动物观察等。
如果目标地区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我们可以打造一些文化旅游产品,如古城游、博物馆参观、传统手工艺体验等。
3. 旅游产品规划:旅游产品是旅游概念性规划中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制定旅游产品规划时,我们需要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目标地区的旅游资源,设计和开辟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可以包括旅游路线、旅游活动、旅游节庆、旅游体验等。
我们可以根据目标市场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不同类型的旅游产品。
例如,针对年轻人群体,我们可以开辟一些冒险旅游产品,如徒步穿越、潜水探险等。
对于家庭游客,我们可以提供一些亲子游产品,如动物园游、乡村体验等。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
![生态旅游的基本概念体系](https://img.taocdn.com/s3/m/2c78d621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c5.png)
提高文化素养
生态旅游可以让游客了解和体验 不同的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素 养和审美水平。
生态旅游的环境价值
保护自然环境
01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
多样性。
提高环保意识
02
生态旅游可以让游客了解自然环境的价值和重要性,提高他们
的环保意识。
促进可持续发展
03
生态旅游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有利于实现经济、社会和环
生态旅游强调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同时也要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促 进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的特点
保护优先
生态旅游强调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同时,必须优先保护自然环境和文化 遗产,防止过度开发和破坏。
社区参与
生态旅游强调当地社区的参与和受益,通过合理规划和管理,使当地 居民成为重要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生态旅游的发展。
境的协调发展。
03
生态旅游的资源
自然生态资源
自然资源
包括山水、森林、湖泊、海洋等自然 景观,这些资源具有独特的生态价值 和美学价值,是生态旅游的核心吸引 力。
野生动植物
野生动植物是生态旅游的重要资源, 游客可以通过观察、了解和探索动植 物的生态习性,增加对自然生态系统 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人文生态资源
游客管理问题
生态旅游需要有效的游客管理 措施,以减少游客对环境的影 响,并确保游客的安全和满意 度。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性问题
生态旅游应注重资源的可持续 利用,避免过度开发和浪费。
生态旅游的对策
强化环境监测与评估 通过建立环境监测与评估机制, 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确保 生态旅游活动的可持续性。
推广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生态旅游活动中积极推广可持 续发展理念,提高游客和当地社 区的环保意识,促进资源节约和 环境保护。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a8e5238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a4.png)
生态旅游的概念和发展趋势旅游是一项与环境息息相关的活动,它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负面的。
过度的旅游开发和环境破坏已经成为了全球性的问题,各国纷纷开始提倡生态旅游的发展。
那么,生态旅游到底是什么?它有哪些特点和发展趋势呢?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指人们在旅游时通过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敬畏自然的方式,达到身心愉悦的旅游方式。
生态旅游不仅注重旅游的乐趣和体验,更重要的是注重对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二、生态旅游的特点1.环保意识强烈生态旅游的主导者是那些对环境保护有着高度关注的人。
旅游时,游客会自觉遵守当地环保规定,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动植物生态等行为。
2.低碳环保生态旅游以“低碳环保”为基本理念,旅游活动应该遵循绿色环保的原则,降低碳排放、减少浪费。
3.文化保护生态旅游旨在用旅游的方式,宣传历史文化背景、传统风俗、地方特色,及其与环境和谐相处的方式,保护和传承各种历史文化。
4.多元化生态旅游包含了观光、自然保护、文化交流、学习、休闲、体验、农业旅游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
三、生态旅游的发展趋势1.资源保护和创新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和资源的不断减少,生态旅游将更加注重保护自然和文化资源。
采取多种措施进行保护,例如: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生态旅游景点应该把生态环保融入景区建设的设计和规划中,切实做好生态旅游的各个方面,保护景区内的动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2.深度体验和文化交流旅游活动的深度体验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因为旅游不仅是为了看见世界而出发,更是为了了解世界。
因此,深度体验和文化交流的需求将成为未来生态旅游的趋势。
3.数字化智能服务随着数字化的发展,智能服务将成为生态旅游的一个重要方面。
预定旅游景点、旅行规划、文化解释、导航、购物等服务都将智能化,方便游客的生态旅游体验。
4.多元化产品和服务生态旅游的服务产品也在多元化方向上做出改进,比如自驾游、森林管家、野生动物保护员等,这些均是生态旅游的创新性产品与服务。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9fded03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9e.png)
生态旅游的规划和发展一、前言生态旅游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种旅游模式,它一方面能够盘活地方资源和经济,同时也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双赢。
为了更好地规划和发展生态旅游,就需要了解相关的规划和发展策略。
本文将主要从规划和发展两个方面来探讨生态旅游的相关问题。
二、规划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需要进行科学的规划。
(一)国家层面1.《生态旅游发展规划》我国旅游局制定了《生态旅游发展规划》,该规划明确提出了生态旅游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确立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框架和基本策略,具有指导意义。
2.发现中国发现中国是由我国旅游局主导推出的国家级生态旅游品牌,目的是通过标准规范和能力提升,提高中国生态旅游的竞争力,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
(二)地方层面生态旅游规划需要结合地方实际情况进行制定,以下是地方规划的例子。
1.三江源生态旅游区规划作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三江源生态旅游区规划意在实现“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协同发展”的目标,规划的重点在于把握好生态保护和旅游发展之间的平衡。
2.九寨沟生态旅游区规划九寨沟是一处自然风景区,其规划着眼于提升旅游体验,推动旅游产业升级,积极实现“旅游+文化+体育”的目标。
三、发展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前置条件,依照规划的要求,生态旅游需要在不断的发展中实现其价值。
1.提升旅游品质生态旅游地区需要提升旅游品质,通过提高服务水平、完善旅游设施等方式,为旅游者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
2.创新业态生态旅游发展需要不断创新业态,不断开拓新的旅游项目,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选择,同时也为当地经济注入更多的活力。
3.提高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旅游地区需要更加重视生态保护,加大投入,推进生态建设,提高当地居民和游客的生态保护意识,共同建立起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
4.深化合作生态旅游发展需要深化合作,通过各方合作,实现资源共享,推进生态旅游发展,同时也能够增强旅游区域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探讨
![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12f0210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b.png)
生态旅游发展思路探讨一、生态旅游的概念“生态旅游”是指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有机结合,以生态为主要景观,将旅游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保护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旅游形式。
它是以充分尊重和保护自然环境、传统文化制度和习俗、古迹文物和景色为主要内容,把观赏自然美景、追求放松心情、理解历史文化、体验传统文化、感受异域风情等活动有机融入游览旅游活动中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它既保护环境又能发展经济,具有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国民素质提高的重要作用。
二、生态旅游的优势(1)保护自然环境。
生态旅游的发展意味着不仅要保护自然环境,而且还要改善它,从而使游客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美景。
(2)增加收入。
生态旅游将会带来更多的收入,能够为当地社会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使当地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3)提升文化素养。
通过加强生态旅游,可以更多的让游客了解当地的历史文化,提高游客的文化素养,使游客更好的了解当地文化。
(4)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生态旅游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引进更多的资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增强当地财政收入。
三、生态旅游发展思路(1)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
要逐步完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资源开发和整合,准确把握旅游发展的方向,突出旅游资源的特色,把好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
(2)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和推广。
要积极进行生态旅游的宣传和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向社会公众和游客宣传生态旅游的优势和发展方向,增强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知,从而提高游客的兴趣,激发游客的热情。
(3)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
要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的提升,使游客在旅游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满意,为游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保证游客的安全和舒适。
(4)加强管理和监督。
要加强对生态旅游活动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旅游活动,有效的防止旅游活动中的违法行为,改善生态环境,保护游客的安全。
四、结语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apter 2
“知黄河者知中原,知中原者知中华”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郑州与中华文明的形成、华夏民族的发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项目理解
位于黄河流域的郑州孕育了中华民族极其辉煌灿烂的文化,夏、商、管、郑、韩五朝以此为都,隋、唐、五代、 宋、金、元、明、清八代以此为州。今天,这些沉淀下来历史文化已成为这座城市的辉煌象征和巨大财富。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制约因素:
• 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 省会郑州市人口和经济规模偏小
• 产业竞争力不强,以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终
端产品和高端产品比重小 • 可持续发展压力较大,能源消耗较多,资源利 用效率不高 • 对外开放程度不高,国有经济比重大
Chapter 2
(2)郑汴洛工业走廊
• 集中了河南省最优势的工业发展资源 • 现有8个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 •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汽车、电力、 铝工业、煤化工、石油化工7大产业基地 • 建设和培育18个工业园区及特色产业集群
4处(荥阳故城) 3处 2处 1处 3处 1处 4处 1处(巩县石窟)
3处(小双桥遗址)
1处 1处 1处(大师姑遗址) 1处 2处(古荥冶铁遗址) (黄冶唐三彩窖址)
名人故里庄园: 3处(康百万庄园)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 24处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处
其他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问题:文物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低,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结合远远不够。
•
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分级评价
五级旅游资源1项; 四级旅游资源11项;三级旅游资源31项;二级旅游资源28项;一级旅游资源5项。 总体来说,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品级中等偏下,比较适合大中城市休闲旅游。
Chapter 2
项目理解
(三)区域与周边产业的关系及解析
1. 区域发展分析
(1)中原城市群
中原城市群发展的优势:
规划范围与任务
东起中牟县雁鸣湖风景区 北至郑州市黄河南岸
西起巩义市河洛风景区
南至连霍高速公路及绕城公路 规划范围涉及惠济区、金水区、巩义市、荥阳市、 中牟县共两区两市一县 总规划面积927.5平方公里
Chapter 1 规划范围与任务 (二)规划任务与编制内容
规划主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郑州市沿黄地区的发展方向问题 ②郑州市沿黄地区的空间及功能布局问题 规划编制内容:
•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基础较好的区域之一 • 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最大、河南省城镇 化进程最快的地区 • 经济实力较强,工业化程度较高 • 中国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 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 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西部地区资源输出的战 略通道 • 科技教育基础较好,是河南省科技教育资源 的集聚区
Chapter 2 (二)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
• 沿黄地区旅游资源分类
分成九大类:
• 地文景观
• 水域风光 • 生物景观
项目理解
• 天象与气候景观
• 遗址遗迹 • 建筑与设施
• 旅游商品
• 人文活动 • 综合资源
• 共76项, 16项为非物质旅游资源。 • 其中,34项旅游资源为现实态,31处 为开发态,11处为潜在态。
项目理解
郑汴洛工业走廊内的产业基地
(3)新郑漯产业发展带
• 与郑汴洛工业走廊构成了中原城市群发展的“黄金十字架”
新郑漯产业发展带内的城市
• 重点布局电子电器、生物医药、新材料、化纤纺织、电力装备、超硬材料、 食品、造纸、汽车零部件等产业 • 规划建设高新技术、食品、造纸、化纤纺织4大产业基地和15个工业园区及 特色产业集群
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主要服务设施协调规划图
项目理解
Chapter 2
2. 沿黄地区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 沿黄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自然资源、农业、交通、文化等几个方面
项目理解
• 现状沿黄产业带以第一产业为主,包括林果业、蔬菜种植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渔业、绿 色奶业、都市观光农业等,西部已发展了一定规模的旅游业
Chapter 2 (一)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
项目理解
旧时器时代文化遗址: 仰韶文化遗址: 商代文化遗址: 关隘、古战场遗址: 城市设施及窖藏遗址: 二里头文化遗址: 先秦以前遗• • • • • • •
秦以后城址: 名人墓: 寺、庵: 塔: 庙: 台窖洞: 桥、渠: 石窟
• 区域优势: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进行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战略转移的重要枢纽,
以及西部地区进行大规模开发的后方基地。 • 历史文化资源:文物保护单位较多,但文物的开发和利用水平较低,与旅游、文化产业的开 发结合远远不够。
• 旅游资源:各类旅游资源赋存丰厚,但旅游资源品级中等偏下,比较适合开展大中城市休闲
• 规划范围与任务 • 项目理解 • 规划理念 • 文化专项规划 • 产业经济发展研究
生态专项规划 旅游专项规划 道路交通规划 公共设施规划 开发建设时序
• 空间布局
• 城镇体系规划
中心区规划
• 规划范围 • 规划任务与编制内容
Chapter 1 (一)规划范围
• • • • • •
区别:
沿黄产业带:是一条紧邻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文化生态型产业发展带,以文化复兴为中 心思想,激发中华文化在新时期的发展,以文化发展带动经 济发展 郑汴洛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产业发展带:以制造业为主体,经济增长为目标的产业带
Chapter 2
(4)郑州市范围
• 沿黄产业带是郑州市最标志性的文化带和重要的生态走廊 • 是郑州市文化设施的补充
①发展方向
②产业构成 ③实现产业的物质基础
④各组团的空间协调关系
前两项为产业研究,后两项则侧重空间研究
第二章
项目理解
• 灿烂的历史文化资源 • 丰富的旅游资源赋存 • 产业发展状况解析 • 沿黄产业带发展的总体优势
本章概述
• 突出意义:华夏文明的发源地,黄河文明的承载地。以文化复兴带动中部崛起与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
旅游。 • 产业发展:中国中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装备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但竞争力不强。 • 与郑汴洛工业走廊和新郑漯产业发展带的区别:此二者以制造业为主体的经济产业带定位与 沿黄产业带依托文化复兴带动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路形成错位互补。 • 上位规划对沿黄地区的产业定位:现代高科技农业、高附加值农业、都市型制造业,以及现 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