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六(48张PPT)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 专题五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精品PPT课件 〔人民版〕
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尤其是女生)辍学率较高;教育师资队伍质 量不高,待遇低;高考制度一考定终生(对 于学生长达12年的学习来说,最后起决定作 用的就是那一次考试、一张试卷)等等。
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待遇偏低;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 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 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双 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 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 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 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 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 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 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 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 学。2005年,她大学毕业, 顺利踏上了工作岗位。
C
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A
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 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B
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 措施不包括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法律保障,使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各级各类教育跨上 了新台阶: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 盲;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 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你认为现在的中国教育存在哪些问题?
教育投入总量不足 义务教育资金严重短缺; 义务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 教育师资队伍质量参差不齐,待遇偏低; 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素质教育难以落实;
第2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
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 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 含义.
她就是苏明娟,希望 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双 渴望知识的“大眼睛”打 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程 事业的人。多年来苏明娟 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捐助 的学子一样,受到了社会 方方面面的关爱,从而顺 利地完成了小学、初中、 高中的学业。她学习勤奋 努力,顺利地考入安徽大 学。2005年,她大学毕业, 顺利踏上了工作岗位。
C
5、实施科教兴国的理论基础是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C、向科学进军 D、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
A
6.下列措施可以认为是中国现代化根本大 计的是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D.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B
7.新中国成立初期,对旧教育制度的改造 措施不包括
这些法律的制定为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法律保障,使教育纳入“依法治教”的轨道。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成就
随着教育的全方位改革,中国各级各类教育跨上 了新台阶:
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 盲;
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高中阶段职业教育得到 发展,普通教育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
发达国家的差距。“文化大革命”后,中国教育事
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欣欣向荣的新时期,现代化建设
事业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当代的国际国内形势也决定了这一点。
①国际: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表现为经济实力、 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的竞争。
②国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沉重 栏
的人口负担还没有转化为人力资源的优势。而劳动力
学的政治依据,直接导致“文革”中高考制度被取消。
目 链
接
导学三 “文化大革命”后的教育
材料一 废除推荐制度,恢复文化考试,实行德、
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规定考生必须高中毕
业或具有同等学历,恢复从应届毕业生中招生;修 栏
改政审标准,贯彻“重在表现”的原则;严格考试
目 链
制度,抵制和反对营私舞弊、“走后门”等不正之 接
问题2:材料二体现了邓小平的什么教育思想?
提示2:反映了新时期要实现现代化,要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的认识与决策。
问题3:材料三对教育提出了什么要求?
栏
提示3:提出了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提出提高 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形成尊师重教风气,
目 链 接
激发了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课堂归纳
1.“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
栏 目
链
②“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的教育事业受到
接
严重冲击,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
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
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开展。
(3)新时期,邓小平提出的“三个面向”教育方针和 中共中央提出的“科教兴国”战略,都有力地推动了 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人民版历史必修三5.2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件(43张PPT)
3.成就:到1965年,新中国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 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挫折篇
(1966~1976)
5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的主要表现
(1)各地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混乱; (2)全国大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0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 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 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 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 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 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1.方针: (1)《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1954年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3)195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 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措施: (1)对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2)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包括: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②学校优先录 取工农子女入学。 (3)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4)办学体制: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
2 .“ 教 育 革 命 ”
·
教学体制
“开门办学”;学制被缩短
高等学校招生体制 “七二一工人大学”;工农兵学员入学
领导体制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挫折篇
(1966~1976)
5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的主要表现
(1)各地大中学校“停课闹革命”,教学秩序混乱; (2)全国大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10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严重的人才断 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 的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 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靠空讲不能 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 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1.方针: (1)《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2)1954年宪法正式将新中国教育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性质确定下来。 (3)1957年毛泽东提出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 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措施: (1)对旧教育进行彻底改造,确立社会主义的新型教育制度; (2)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包括: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②学校优先录 取工农子女入学。 (3)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 (4)办学体制:国家采取多种形式办学的方针。
·
2 .“ 教 育 革 命 ”
·
教学体制
“开门办学”;学制被缩短
高等学校招生体制 “七二一工人大学”;工农兵学员入学
领导体制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概述(共 43张PPT)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甘肃(1所) 新疆(1所) 军事系统(3所)
兰州大学 新疆大学 第二军医大学 第四军医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1.(2011· 山东基能· 29)“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下 列有关中国教育的表述.按出现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B )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②面向工农开门 ,开办工农学校 ③恢复高考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A.②④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④①②③
武汉理工大学
湖南(3所)
湖南大学
广东(5所)
中山大学
广州中医药大学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广西(共1所)
广西大学
四川(共5所)
四川大学 西南财经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四川农业大学
云南(1所) 贵州(1所) 陕西(6所)
云南大学 贵州大学 西北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长安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对外经济贸易 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外国语大 学
中国协和医科 大学
中国政法大学
中央财经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上 海 市 (9 所)
上海外国语 大学
复旦大学
上海财经大 学
战略,把教育摆在现代化建设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为本,在于育人。
希望工程
邓小平为“希望工程”题词 (1990年9月5日)
1991年4月15日“希望工程”开 始实施。这是第一所希望小学— —安徽金寨希望小学的校门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详解.
加强教育立法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
教育法律法规 开始正式实施的时间
《学位条例》 《义务教育法》
《教师法》
1981年 1986年 1994年
《教育法》 《职业教育法》 《高等教育法》
1995年 1996年 1999年
《民办教育促进法》 2003年
第二十六页,共40页。
三、成果
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
60%以上
38.1%
第十三页,共40页。
1949年
1964年
年均扫盲604.3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四、成果
2.形成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新中国前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高等学校
中等学校
初等学校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学校数 在校生数
第三页,共40页。
她就是苏明娟——希 望工程的形象代表。她那 双渴望知识的“大眼睛” 打动了无数热心于希望工 程事业的人。多年来,苏 明娟和所有接受希望工程 捐助的学子一样,受到了 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 而顺利地完成了小学、初
——人民教育中 勤、 奋事高 ,业中 顺的的利学地发业考展。入她安学徽习大
两种劳动制度
高等教育
第九页,共40页。
四、成果
1. 中国公民文化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文盲 半文盲大大减少
第十页,共40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是民主 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是社会和经 济发展的先决条件,更是最基本的人 权。
1966年起,每年9月8日被定为国际扫盲日。
第十一页,共40页。
2.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课件
民国小学生
民国时期只有家境较好 燕京大学学生 的人家才能供孩子上学。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 童入学率还不到20%,成 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 此全国工农教育会议提 出:从1951年开始进行 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北京工农速成中学学生在学习
劳模郝建秀(中)在山东大学 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煤矿 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起
一、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 《共同纲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
育 二、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 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 1、措施: ①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 ②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 2、意义: 使数千万工农干部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绩显著。
⑷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形成良好体系
邓小平同志为“希望工程”题词(1990年9月5日)
正在安徽大学就读的苏明娟(《希望工程宣传画》中的“大眼 睛”)2005年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
关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的统计
2007年全国中小学完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 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 费。2015年前后全国将普及12年义务教育。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2、“教育革命”
①教学体制: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②高校招生: 招工农兵学员
3、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对教育事业造成极大破坏,严重影响全民 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了 一、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 对此忧心忡忡,1977年5 1、文革后教育界拨乱反正 月,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 标志:恢复高考 平,在一次谈话中说: “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 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 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 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 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 怎么上得去?科学技术这 么落后怎么行?”
教育事业的发展ppt正式完整版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2、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到2000年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六十年代的某校
今天的花园式的校园
邓小平同志 的“
三个面向” 指明了中国 教育的发展 方向,成为 新时期教育 发展和教育 改革的战略 方针 。
趋
势
奠基
蓬勃发展
1949年
挫折
1966年 1976年
占1.5%,人均收入530元。大学以上就业者收入 村办学条件。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何意义?
水平比中专高41.8%,比高中高47.6%,比小学 开始依法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两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上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90年代后期,重在培养“通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高中学历占32.8%,人均收入664元;小学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何意义?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
看书思考: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 二、形成高等教育体系,适应社会需要;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
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 村办学条件。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一、恢复高考制度,走上发展正轨;
小结: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3、不仅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何意义? 活力,而且为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2、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到2000年 全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六十年代的某校
今天的花园式的校园
邓小平同志 的“
三个面向” 指明了中国 教育的发展 方向,成为 新时期教育 发展和教育 改革的战略 方针 。
趋
势
奠基
蓬勃发展
1949年
挫折
1966年 1976年
占1.5%,人均收入530元。大学以上就业者收入 村办学条件。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何意义?
水平比中专高41.8%,比高中高47.6%,比小学 开始依法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这两次改革各有什么特点? 我们上学是家长和学校的事,家长和学校让上学就上,不让上学就不上。
90年代后期,重在培养“通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高中学历占32.8%,人均收入664元;小学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何意义?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
看书思考: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 二、形成高等教育体系,适应社会需要;
希望工程是中国青基会发起倡导并组织实施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其宗旨是资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建设希望小学,改善农
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 村办学条件。
2、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科技实力成为衡量国家实力强弱的重要标志。 一、恢复高考制度,走上发展正轨;
小结: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3、不仅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生机和 为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社会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取得了什么成果?有何意义? 活力,而且为实施“ 科教兴国”战略奠 定了坚实的基础。
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PPT课件6 人民版
12 34 56
解析 材料关键“1978年春天”和“跨入大学校 门”,依据1977年冬天恢复高考制度,故选A项。 答案 A
12 34 5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资料:建国初期,中国文盲 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由60%以上下降到38.1%,年均扫 盲人数为604.3万人。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 A.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成果 B.进行“教育革命”的结果 C.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办学方针的影响 D.义务教育法的推动
12 34 56
4.国运兴衰,系于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一个占世 界人口1/5的发展中国家做到这一点,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壮举, 它改变了中国的命运。这项“壮举”是指我国( ) A.1950年开始的扫盲教育 B.1977年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 C.1986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2001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课堂讲义
理解·深化·探究
主题一 社会主义教育的奠基与曲折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 (1)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确立。 (2)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3)我国教育制度和教育性质已经明确。
2.对中国教育事业的破坏和影响主要有哪些? (1)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使中国教育受到冲击。 “教育革命”使教育质量下降。“文化大革命”对教 育冲击巨大,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进一步拉 大了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 (2)破坏:学校秩序混乱;招工作基本停顿;知识青 年“上山下乡”;“教育革命”在全国范围展开。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建国初人民政 府是怎样保证工农子女受教育机会的? 答案 在各类学校中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接受教 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951年开始进行全国规模的识字运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
识字是终身学习的关键, 是民主和公民社会的基础工具, 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 更是最基本的人权。
1953年11月中央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 发布《关于扫盲标准、毕业考试等暂行 办法的通知》
“扫除文盲的标准是: 干部和工人识2000常用字,能阅读通俗 书报,能写200—300字的 应用短文; 农民识1000常用字,大体上能阅读通俗 的书报,能写农村中常用的便条、收据等。
——《国外经济统计资料(1949-1976)》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1、背景: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教育 界经过拨乱反正,平反大批冤假错案, 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政治上获得了新生。 (1)平反冤假错案; (2)恢复高考制度(1977年); (3)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 遇,使尊师重教成为社会风气。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4、文革对教育的影响: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 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 “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 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 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文革”十年,教育受严重 破坏,濒临崩溃。
——《千秋基业 壮丽诗篇——共和国教育50年 》 (教育部部长 陈至立 1999年)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5、新中国的教育成就; ——到1965年,中国教育事业初 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奠定了共和国教育教育持续发 展的坚实基础; 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 设的新生骨干力量。
巩固: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面临的首要问 题是( ) A. 制定新的教育方针 B. 德育放在重要位置 C. 倡导“两种教育制度” D. 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思考:为推动教育方针的实施.
刘少奇实行了哪两种教育制度和两 种劳17年教育与旧中国教育发展的比较
1965年在校生 高等 学校 中等 学校 小学 67.4万人 1432万人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1947年的3.3倍 1946年的6.9倍
11626.9万人
1946年的3.9倍
“科教兴国”
A、提出:1995年;
《关于加强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
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 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 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 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 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 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科学 技术进步的决定》(1995年) 结合书本,结合材料,分析“科教兴国” 战略的主要内容?
代化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地。
C、意义:有力地推动了中国教育 事业的发展。
位。”
——江泽民
探究活动: 综合以上所述,新时期中国教育 事业突飞猛进的原因有哪些?
“文革”结束后,党和政府 1)环境改善: 对教育界进行了拨乱反正, 尊师重教的风气逐步形成。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 2)经济需要:建设的需要。
3)政府政策:三个面向.科教兴国.教育立法。
4)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的推动。
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3、新时期的教育成就: 各类教育跨上新台阶。 两基、职教和普教、成教、高教。
新闻:
从2006年开始,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2007年扩大到中部 和东部地区;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 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趋势
蓬勃发展 奠基
挫折
1949年
1966年 1976年
年份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思考:根据这一方针, 新中国是怎样改造旧教 阅读本框前面两段内容,思考: 育的?影响又怎样?
1、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 重要内容; 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
刚解放时,我国学龄儿童入学率还不到 20%,成人的文盲则高达55%。为此全国 工农教育会议提出:
“科教兴国” 江泽民同志曾说: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 “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 A、提出:1995年;《关于加强科 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 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 学技术进步的决定》。 新人才的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 伟目标,必须坚持实施科教 B、原因: 兴国,教育为本。要实现全 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 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 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就必 新成果以及增强民族凝聚力方面, 须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 科技的进步,关键在于培养人才; 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摆在现
2)教学体制: “开门办校”,缩短学制。
3)高校招生体制:
招工农学员(办“七二一工人大 学”)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3、高校恢复招生(1970);
1)对象:工农兵;
2)方法: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
3)影响:
学校复审结合; 学生----,教师积极性---, 教学秩序---,教学质量---。
回顾上节内容,思考:
新中国文学艺术、体育事业 蓬勃发展的原因?
1)政治上:
社会环境:
2)经济上:
3)文艺工作者:
方针政策:
政府:
人 民 教 育 事 业 的 发 展
本课结构
第一框: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奠基篇; 第二框:“文革”中的“教育革 命”; ——挫折篇; 第三框: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发展篇;
1976年,文革结束,十年的浩劫给国家带来 了严重的人才断层,邓小平对此忧心忡忡, 1977年5月的一天,还没恢复工作的邓小平, 在一次谈话中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 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 育不行。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 有人才。没有知识,没有人才,怎么上得去? 科学技术这么落后怎么行?”
二战后,日本教育开始实行9年免费义务教 育制度。 1957年获理工农医专业博士学位的 占博士总数的88%。 1965-1970年培养出19 万工科中级技术人员。 ——刘天纯《日本改革史纲》 二战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 (单位:亿美元)
年份 产值 1952 173 1963 682 1970 1969 1976 5544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到“文革”结束后的1978年,全国下乡知青 总数累计已达1700万人。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2、“教育革命”; (阅读本框第三、四段)
工宣队进校,贫下中农管校。 1)领导体制:
世界扫盲日
9月8日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60%以上
38.1%
1949年
1964年
年均扫盲604.3万人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文盲、半文盲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2001年 6.72% 12.21%
1997年
1990年 80年代初
15.88% 23.5%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
A
巩固:中国教育事业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B )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二、“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 命”; 1、文革对教育冲击;
(阅读本框前面两段) 1)学校“停课闹革命”。 2)大中小学校停止招生。 3)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毛主席,你是 我的偶像—— 一个毛的超级 FAN
“北大”红卫兵批判校长陆平等“反动学术权威”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真正有组织、大规模地把大批城镇青年送到农 村去,则是在文革后期,毛泽东决定给红卫兵运 动刹车的时候。1968年12月,毛泽东下达了“知 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 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大规模展开,1968 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1966、1967、1968 年三届学生,后来被称为“老三届”),全部前 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达到 1600多万人,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 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 大迁移。全国城市居民家庭中,几乎没有一家不 和“知青”下乡联系在一起。
采煤工人施玉海在中国 煤矿工人速成中学学习
劳模、纺织工人郝建秀(中)在山 东大学附属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一、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
4、新中国1957年教育方针;
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 1)背景: 制度已经确立
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 2)提出:
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3)内容:
此方针是新中国首次提出社会主 4)作用: 义的教育方针,对人民教育事业 的发展发挥了根本的指导作用。
教育兴办 教育挫折
百年大计 教育为本 国运兴衰 系于教育
教育繁荣
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成为一流的国家。
——温家宝(2006年7月18日)
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
样的子孙后代。
——《世界教育报告》(1990年)
巩固: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 府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 位,提出的战略是( A ) A、科教兴国 B、教育革命 C、三个面向 D、信息高速公路
巩固:改革开放以来,教育蓬勃 发展,主要表现为( B ) ①“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 动制度”的提出;②“七二一工 人大学”的创办;③实行九年义 务教育;④完善教育立法;⑤邓 小平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④ D、①②⑤
2、措施:
1)坚持“三个面向”,深化教育改革;
2)“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3)教育立法;
教育法律法规体系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