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一节教案

合集下载

湘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

湘教版新课标地理必修2全册教案

第二节人口合理容量◆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人口爆炸的事实。

(2)了解地球的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的概念以及人口容量的特点。

(3)理解资源、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4)理解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5)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思维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众多文字材料、照片、图表、录像等,采用感觉上强烈的对比冲击让学生比较和综合分析地球人口爆炸的事实、原因以及后果,引导学生得出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提高学生阅读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2)尝试让学生从众多资料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发现人口爆炸、环境对人口如何限制、地球能容纳多少人、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等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切实弄清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培养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究能力。

(3)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学习过程要增进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其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通过对各自见解的对话、协商,完善对事物的理解,构建起新知识。

所以本节课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让每位学生在融洽的氛围中成为学习和探索的主体。

3、情感态度价值观:(1)让学生学会用可持续发展的目光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2)通过观察图片、影像资料、动手计算等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关心我国和自己家乡基本人口国情,从内心树立起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环境对人口的限制性。

2、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3、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难点:1、环境承载力中的人口规模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差别。

2、人口容量的三特点。

【教学过程与方法】近几千年来,世界人口一直在增长,而且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公元初年时,全世界的人口也就是2亿到3亿,而目前已超过了60亿,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世界人口增长了20多倍。

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教案全集

高中地理必修2湘教版教案全集

第一节人口增长模式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增长的概念及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理解生产力发展水平是人口增长快慢的决定因素。

2.通过分析不同历史时期生产力发展状况,理解、掌握各个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3.通过比较分析人口统计资料数据,培养学生分析、运用地理数据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数据信息来分析整理影响人口增长的原因。

2.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探究关于人口增长与环境的关系的兴趣和动机,培养学生科学的人口观、环境观和资源观。

2.通过分析我国人口发展变化的资料、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进一步理解我国的人口政策,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3.通过分析环境对人口的影响,树立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学的重点: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中国人口增长状况。

难点: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方法:①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收集人口的有关资料,让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和反思。

如: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艾滋病对人类的危害。

②引导学生对典型案例进行剖析。

活动1. 2 .3 .5三、教学提纲(一)人口增长读历史上的人口增长图:叙述人口增长的特点。

人口的增长为什么有慢有快?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在一定时期内出生人数减去死亡人数的净增人数与同期平均人数之比,多用百分比或千分比表示。

一般情况下,用人口出生率减去人口死亡率也可以得出人口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是研究人口变化的基本数据。

活动1:2000年埃及和日本两国人口统计资料分析。

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比较两国人口增长的差异。

两国人口各增长多少。

分组讨论交流:影响人增长快慢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地图册P1)哪些因素是正增长、哪些是负增长?起决定性的因素是什么?如“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自然灾害”、“人口政策”等。

高中地理必修2全集教案和资料1(湘教版必修2)

高中地理必修2全集教案和资料1(湘教版必修2)

型、成年型、老年型,可以用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直观显示。 课件展示: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问题:说出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所对应的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 学生回答。 师 (总结)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平均预期寿命较短,出生率高,总人口中少 年儿童比重高,老年人口比重低,为年轻型人口结构;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由于 出生率进一步下降,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少年儿童比重继续下降,而老年人口比重上升,成 为老年型人口结构;由“高—低—高”模式向“低—低—低”模式转变的过程中,则会出现 成年型人口结构,由于出生率下降,人口中少年儿童比重略有下降,成年人口比重上升,成 为成年型人口结构。 (承转)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下,形成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反过来,人口增长模式 也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 师 (提出问题)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对社会经济产生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 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不同, 导致人口增长的速度快慢不同, 对人口发展进程的影响不同。这种影响有利有弊。 “高—高—低” 人口增长模式能够满足农业社会时期对劳动力增长的需求, 但也容易出 现劳动力不足或过剩,从而影响经济发展。 “高—低—高”人口增长模式的“利”是人口增长快,劳动力充足,利于经济发展;弊 在于人口增长过多、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人口持续增长,物质资料的 需求和消费也会随之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 境问题和社会问题。 “低—低—低”人口增长模式克服了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的问题,有利于经济积累和经 济水平的提高, 但往往伴随着人口的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 缺,国防兵员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养老等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生活孤 单等问 课堂小结 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是按照出生率、 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来划分的, 它与一定的社会生 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不同历史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 是形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根本 原因。 板书设计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教材名称: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材版本:湘教版适用年级:高二总课时:50课时教案编写时间:2xxxxxx年x月x日第一章自然地理环境课题:自然地理环境概述教学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内涵;2.了解地球的成因和内部结构;3.掌握地球的外部形态和水文地理特征;4.了解地球的气候区划和生物群落分布。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引入地理概念,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了解地理是研究地球的科学。

Step 2 自然地理环境的概念和内涵2.内涵分析:自然地理环境包括地球的内部结构、外部形态、水文地理特征、气候区划和生物群落分布等。

Step 3 地球的成因和内部结构1.地球的形成:宇宙大爆炸理论、恒星形成、太阳系形成、地球形成。

2.地球的内部结构:地震波分析法、地壳、地幔、外核、内核的特点和组成。

Step 4 地球的外部形态和水文地理特征1.地球表面的形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陆地的特征。

2.地球的水文地理特征:水的循环、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

Step 5 地球的气候区划和生物群落分布1.气候区划:气候形成的因素、气候要素和气候要素的分布特点。

2.生物群落分布: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分布的影响因素。

Step 6 检测与评价1.课堂小测:选择题、判断题2.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概述的掌握程度。

课后作业:1.预习下节课内容:地理图谱和地图制图;2.完成课后习题:课后习题中的选择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知道地球的成因和内部结构、地球的外部形态和水文地理特征、地球的气候区划和生物群落分布等。

同时,通过互动讨论和小测检测,能够不断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让学生能够在课后做好预习和复习。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湖南课件共29张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湖南课件共29张
页岩
板岩
片麻岩 大理岩
石英岩
第八页,共30页。
二、地壳(dìqiào)的物质循环
(一)什么是地质(dìzhì)循环? 岩石圈和其下的软流层之间存在着大规模的物质
循环,即地质(dìzhì)循环;推动地质(dìzhì)循环的能量, 主要来自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放射能转化为 热能,热能再转化为推动岩石圈和软流层物质运动的 机械能。地质(dìzhì)循环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 为(二深)远岩。石的转化
外 力 作 用
岩浆岩
(lěngquè)
凝冷 固 却熔

变 质


岩浆(yánjiāng)
熔融
熔融
沉积岩
外力作用 变质作用
第十三页,共30页。
变质岩
探究3:三大类岩石的区别与联系
类型
形成
特点
典型举例
喷 出 岩
岩浆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 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却 (lěngquè)凝固而成
有流纹或气孔 玄武岩、流纹岩
来,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结合(jiéhé)而成的天然化合物或 单质就是矿物。从颜色、形状、硬度等方面可以将它们快速区别开来。页岩--板岩
Image
第三十页,共30页。
花岗岩--片麻岩 石灰岩--大理岩
成因:变质 作用
砂岩--石英岩
页岩--板岩
第十六页,共30页。
喷出岩
孔隙大,疏松
侵入(qīnrù)岩
无孔隙,致密
第十七页,共30页。


地质(dìzhì)史的“书页”
第十八页,共30页。
1、什么是化石? 2、形成化石的条件? 3、研究(yánjiū)化石有什么作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导学案设计 无答案

高一地理 必修2 第二章 第1节 城市空间结构第1课时(编写人: )班别 姓名 学号 第 小组【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交通、经济基础、政治、文化历史等社会经济因素对城市区位的影响。

2.运用实例分析影响城市形成、发展、变化的区位因素。

【重难点】1.影响城市区位的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影响区位发展变化。

2.会分析影响一个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区位条件。

【自主学习】 一、城市概述1.概念⎩⎪⎨⎪⎧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产业:从事① 产业活动职能:一定地域的社会、② 、文化中心2.特点:与乡村相比⎩⎪⎨⎪⎧人口和产业活动③ 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④ 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二、城市区位分析1.区位:指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 ___关系。

2.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 ____的和经济的事物间所构成的_ __关系。

3.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是指城市与周围的 、 、 、 等自然地理事物的空间关系。

由于自然地理过程通常是很缓慢的,因此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是 。

4.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指 的空间关系。

这些经济事物有 、 、 、 、 、 等。

城市经济地理区位并不是 ,商品农业基地等。

化而形成城市。

政治文化地理因素国家的、等有一定的性特定的行政单元空间(例:深圳)5.城镇空间布局的特点(1)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多,并在其人流、物流的______部位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城镇较多,在两河交汇处,或大的________________处,往往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3)交通运输枢纽处,也会形成较大的城市。

(4)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著名旅游地、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和边境口岸,都有可能形成较大的城市【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结合我国现代化城市—北上广深及柳州、来宾城市图及教材P.26相关内容,说出城市的概念及特点2. 阅读教材P.26阅读部分知识,简要区分城市、镇以及乡的区别,并从城市职能角度说出城市类型。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1节-同步配套ppt课件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2章-第1节-同步配套ppt课件

第二章
第一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湘教版 · 地理 · 必修2
2.城市区位分析 (1)区位与城市区位: 空间 关系。 ①区位:某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______
②城市区位: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
空间关系 。 之间所构成的__________
第二章
第一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湘教版 · 地理 · 必修2
水源:水源条 件较好的山前 平原,荒漠地 绿洲 ; 区的______ 理想 河流: 区位 ___________ 干流与支流 汇 合处,在大河 入海处,在优 良的海港和河 港附近
深圳、珠海等经济 特区的发展,得益 于它们毗邻香港和 澳门的优越地理区 位和国家的 改革开放 政策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分析途经此地的铁路对城市发展有何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章
第一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湘教版 · 地理 · 必修2
特别提醒
(1)乡村和城市的比较如下: 建筑物 聚落 范围 特点 乡村 小 分散、 低矮 集中、 高大 道路 崎岖、稀 疏、设施落 后 自然景观改 植被 变情况 好 较小
城市

平坦、密 集、设施先 进

较大
第二章
第一节
成才之路 ·高中新课程 ·学习指导 · 湘教版 · 地理 · 必修2

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word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2《第二章城市与环境》word教案河南省高中地理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专门是宽敞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有了不同程度的更新。

将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转变为每位教师的教学行为,从全然上促进教师的专业进展和有效教学,是现时期深入推进新课程实验工作的迫切任务。

在新理念、新思想指导下,我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认真践行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收成了一些浅显的认识,那个地点谈一下我对《都市与环境》一章教学的认识与做法。

一、本章教学的整体内容本章要紧探讨都市进展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从都市空间结构、都市化过程与特点、都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阻碍等三个不同的侧面进行阐述分析。

需要指出的是,都市集中了大量的非农业人口和第二、三产业活动,是人与地理环境关系阻碍深刻的地域。

尊重自然规律,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和谐处理好人地关系,都市才能够可连续进展。

二、每节内容的具体分析1、“都市空间结构”都市空间结构是从都市区位、都市土地利用、都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中心地理论4个单元讨论都市空间结构的问题。

研究都市区位要紧是从宏观的角度进行分析,探讨都市与区域之间的关系。

那个地点阐述了区位的一样概念、都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和经济地理区位。

在区位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城镇空间布局与人口分布、水陆运输、历史文化、经济贸易等因素关系紧密。

都市布局要尽量躲开自然灾难频繁的地区,选择地基较好的地点,要求工程量不太大,有足够的水资源可供利用。

居住区应布置在工业区的上风向和河流的上游。

都市周围应拥有良好的植被和较大的水面。

都市土地利用反映出都市的布局形状和功能分区。

都市用地通常可划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住宅用地、休憩用地及绿化地带、交通用地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和水面。

都市功能分区可划分为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游玩区与都市绿地、专门功能区等。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1导入新课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土地利用,知道了城市中的各种经济活动需要占有或者利用肯定的城市土地,形成了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

但是,由于城市土地面积相对有限,各个地块的交通通达性和地价等也各不相同,因此,经济活动之间必定要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就形成了功能区。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城市功能区和空间结构。

推动新课板书:三、城市功能分区和空间结构师城市功能区可划分为哪些类型?生商业区、居住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与仓储区、风景巡游区与城市绿地、特别功能区等。

师回答得很好。

那么,这些功能区的形成,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生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主要因素有自然地理条件、历史文化因素、经济进展水平、交通运输状况等。

那么,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呢?师北京市中心城区没有形成中心商务区,而是形成了行政区,这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生历史文化因素。

师很好。

早期的土地利用对日后的土地功能分区有着深远的影响,城市的进展和更新改造就需要考虑如何继承和保持城市的特色。

那么,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从前的土地利用,是否是一成不变的呢?学科%网生否。

师城市的功能分区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非一成不变。

例如,很多有污染的工厂从市区迁至郊区,原址改建为住宅区等。

因此说城市的土地利用也会随着历史的进展而改变。

师(承转)在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各种因素中,对城市功能区划分影响最显著的应当是经济因素。

请同学们思索,多数城市中,它们的中心地区都是什么功能区呢?生中心商务区。

师那么,中心商务区为什么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呢?[合作探究]生(商量后回答)靠近市中心,就可以接近的消费群,而且交通通达性强,商家情愿付很高的租金,一旦离开市中心,就只愿付很低的租金。

师(精讲)在市场经济中,由于城市土地供应有限,条件好的地点需求量大,地租高,在竞争环境下,每一块土地用于哪一种活动,取决于各种活动情愿付出租金的凹凸。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2-1-1城市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2-1-1城市空间结构

[合作探究] 读下图,探究城市的区位因素。
(1)读图一,指出世界城市群的分布特点,并探究其共同的自 然原因。
提示:北半球中低纬沿海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2)城市往往选址于河流沿岸附近,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河流可以为城市提供水源和便利的水运。
(3)我国特大城市在三级阶梯上的分布有何不同?分析其原
(1) 造 成 台 湾 岛 东 西 部 城 市 密 度 差 异 最 主 要 的 区 位 因 素 是 ( B)
A.气候 B.地形 C.资源 D.军事 (2)图中城市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C ) A.平原地形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铁路沿线 D.濒临海洋 解析:第(1)题,据图可以判断出地形差异是造成台湾岛东西 部城市密度差异的最主要因素。第(2)题,图中城市均布局在铁路 线附近,交通便利。
[自主学习]
2.城市区位分析 (1)城市区位:指城市与外部自然的、社会的和经济的事物之 间所构成的 空间 关系。 (2)城市区位因素 ①自然地理区位对城市的影响相对稳定。
②经济地理区位是变化的。
(3)城镇空间分布的特点 ①人口密集地区城镇数量较 多 。 ② 沿河、沿湖、沿海 地区城镇较多。 ③在 交通运输枢纽 处形成比较大的城市。 ④在历史文化圣地、时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第1课时 第1课时
城城市市区区提位位示分分析析:城城政市市土土治地地利利因用用素的影响较大。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5)城市的经济地理区位是一成不变的吗?
经济发达,交通便利。 第1课时 城市区位分析 城市土地利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讲义)含答案

高中地理湘教版第二章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地壳的物质循环(讲义)含答案

一、考点突破1. 了解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2。

通过运用三大类岩石的转化及地壳物质循环图,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以及地壳物质循环。

难点:地壳物质循环,包括对三类岩石转化示意图的理解以及在实践中的运用。

一、地质循环二、岩石的转化 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DA ACA CBB代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D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 B 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 C 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 变质岩 A 各类岩石 重熔再生作用岩浆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地下变成岩浆后再经冷凝作用才能变成岩浆岩。

例题1(上海高考)岩石物质循环模型说明岩石通过不同的过程可以从一种形态转化成为另一种形态.(1)大理岩是石灰岩经过程①形成的.在这一过程中()A。

温度升高,压力降低 B. 温度降低,压力升高C. 温度升高,压力升高D. 温度降低,压力降低(2)图中能够反映大洋中脊处新的洋壳形成过程的代码是()A。

② B. ③ C. ④D。

⑤思路分析:①过程是变质作用,是在高温、高压的状态下,导致岩石原先的结构、矿物成分等发生变化。

大洋中脊地壳较薄,板块活动较为活跃,地下岩浆会沿着裂隙上升,经过冷凝作用形成岩浆岩。

答案:(1)C (2)C例题2 下列所示为某区域岩层剖面图(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

(1)图中岩层形成的先后顺序是()A. ⑤⑥④③②①B。

④③②①⑤⑥C。

①②③④⑤⑥D。

④③②①⑥⑤(2)若①为石灰岩,则在①与⑥之间的结合部位可能形成的岩石是()A. 花岗岩B. 大理岩C。

页岩 D. 砾岩思路分析:由题可知“图中①②③④为沉积岩,⑤⑥为岩浆岩”,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通常下面的岩层比其上的岩层年龄古老,故沉积岩的形成先后顺序为④③②①,⑤⑥均为侵入岩,且⑥侵入到①层,说明其形成在①之后,⑤位于⑥上层,形成最晚。

统编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湘教版地理高中必修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产业区位选择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第一课时本节内容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

一是介绍了区位的概念。

区位是地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

尤其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产业地域分工不断优化调整,地理区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农业区位是本单元的开篇,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是分析了农业区位的自然因素、科学技术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农业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农业生产与自然条件密切相关,同时又受到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规律的制约。

自然条件、科学技术、社会经济是影响农业生产和布局的基本要素。

区域认知:能够分析不同区域内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特点。

综合思维:能够分析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以及理解科学技术在区位中的作用。

地理实践力:能够收集家乡农业方面的信息,开展社会调查,理解农业区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人地协调观:理解农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能够分析农业与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之间的相互关系。

1.农业区位因素的自然因素。

(重点)2.农业区位的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因素。

(重点)3.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区位选择。

(难点)教师准备: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结合学案课前预习。

【老师】边讲解边展示课件的相应图片。

1、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分别对农业的影响。

2、不同地区,不同的灌溉水源,水源对农业的重要性。

3、茶叶对土壤的要求。

通过图片,边讲解,边提问。

【学生】听讲、做笔记【学生】活动P57-58,读图3-2思考:1、指出俄罗斯农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分布区域。

2、区域发展谷物种植的自然地理条件。

3、指出俄罗斯农业发展的限制性自然因素。

【老师】点评、总结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板书)农业科学技术因素包括技术装备、生产技术、信息化等。

农业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使劳动力从繁忙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解放出来,有利于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农业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

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湘教版地理必修二教案【篇一:高中地理《人口迁移》教案2 湘教版必修2】 1.3 人口迁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探究人口迁移的特点,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正确认识人口迁移客观存在及其正、负影响。

4.通过有关人口移动的讨论,学会全面地、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人口迁移与人口移动两概念的关系,明确不同地理概念的区别与联系,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2.过剖析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推力拉力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学生学会正确看待各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

3.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大胆表达、交流,发展学生学会合作、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看待生活。

2.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3.培养学生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4.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难点]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教学媒体与教具]图片、资料、录象、课件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播放录象:我国民工流动、伊拉克战争难民移动,引入本节课题。

【板书】第三节人口迁移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阅读思考】阅读课本回答问题:①人口变动的原因是什么?②什么是人口迁移?③短期旅行、农民秋收后到城市打工、去商店买东西是否是人口迁移【点拨】人口迁移是指变更定居地时间为长期或永久,人口迁移≠人口流动。

③中的现象都是人口流动。

【活动】针对课本活动1判断是否为人口迁移?各组讨论,发言人回答。

【判断】①图1-9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图;②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③我国当代人口迁移。

判断以上所属人口迁移类型。

【承转】①②为国际人口迁移,③为国内人口迁移,引入人口迁移的分类。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湖南课件共27张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湖南课件共27张

泥沙(ní 钻石 shā)
食盐 石英
花岗岩
铁矿石
大理岩
云母 石英 长石 方解石
第五页,共28页。
第六页,共28页。
横切面常为六 边形;棕褐色 或黑色,随含 Fe量的增高而 变暗。具有珍 珠光泽。易撕 成薄片(báo piàn),具有 弹性。
主要(zhǔyào)成分为SiO2 。纯净的石英无色透明,称为水 晶;含杂质时呈各种色调。如含Fe+3呈紫色,称为紫水晶; 含有细小分散的气态或液态物质呈乳白色者,称为乳石英。 玛瑙也是石英的一种。
二.地壳(dìqiào)的物质 岩循石环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dìmàn)的顶部(软流 层岩之石上(y)ánshí)的 作用 1. 三大类岩石都能成矿产
岩浆岩:有色金属、非金属等
沉积岩: 金、金刚石、煤、石油等
2. 建筑材料: 如石灰岩、花岗岩、 大理岩等
3. 能源:如煤、石油等
4. 沉积岩是地球历史的记录(化石)
3.这种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形成的喀斯岩特石(叫石灰(sh_í_huī。),
溶洞)
4.以该岩石为主的山区常形成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地貌
内容(nèiróng)总结
第一节 地壳物质的组成和循环(xúnhuán)。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含量最 多的金属元素是铝。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1、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区
岩浆
花岗岩:我国的 黄山、华山、衡 山等都是花岗岩 分布区 玄武岩:如我国 东北(dōngběi)的 五大连池
第十二页,共28页。
第十三页,共28页。
岩浆岩
高压
岩浆
冷却、凝固
侵入地壳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课件共22张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课件共22张
Image
第二十三页,共23页。
(三)地壳各物质间关系
第三页,共23页。
(一)矿物(kuàngwù)—岩石 圈的基本单元
• 概念(gàiniàn): • 有确定化学成分、物理属性的单质或化合物
单 质
石墨
第四页,共23页。
化 合 物
方解石
(一)矿物(kuàngwù)—岩 石圈的基本单元
• 物态(wù tài):
• 气、固、液三态。
• 推动(tuī dòng)能量 • 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 放射能→热能→机械能
第十六页,共23页。
(二)岩石(yánshí) 的转化
第十七页,共23页。
(二)岩石(yánshí) 的转化



③④

①④
你能说出上图中各代号所表示(biǎoshì)的作用吗?
第十八页,共23页。
练习(liànxí)

(你能各举出一例吗?)
第五页,共23页。
(一)矿物—岩石圈的基本
( jīběn)单元
• 常见(chánɡ jiàn)矿物—金属 矿物
赤铁矿
磁铁矿
黄铁矿
黄铜矿
第六页,共23页。
方铅矿
(一)矿物—岩石圈的基本 • 常( 见jīb(chěánnɡ)单jiàn元)矿物—非金属矿

长石
石英
云母
方解石
第七页,共23页。

第十九页,共23页。
拓展(tuò zhǎn)一
除了(chú le)沉积岩外,其它的岩 石可能存在化石吗?为什么?
第二十页,共23页。
拓展(tuò zhǎn)二
月球上会形成类似(lèi sì)于地球的沉积 岩和变质岩吗? 为什么?

地理必修2湘教版第2章导学案设计第1节同步课件第2课时32张

地理必修2湘教版第2章导学案设计第1节同步课件第2课时32张

课 区、②为滨河新区、③为东部新区。

栏 第 4 题,石家庄市东部处于夏季风的上风地带,不适宜发展重化

开 工业;东部新区位置偏东,离市中心较远,不属于商务办公、商

务服务等活动的理想场所,但环境比老城区优美,又有石黄高速、 京珠高速、G307 等多条交通主干线通过,交通便利,所以适合 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的产业。
本 课
干线分布,因此③是工业区;④位于河流上游,环境较好,为
时 栏
文化区。

开 第 2 题,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洁净优美,因此布局在丁地。

答案 1.A
2.D
第二十五页,共33页。
自我(zìwǒ)检测区
课时2
石家庄确定未来城市空间布局结构为“一城三区三组 团”,以此打造文化生态宜居城市。读石家庄“一城三区三组 团”示意图,回答 3~4 题。
本 2.城镇是周围乡村的中心地。一个地区城镇规模的大小与数量
课 时
成反比,规模小的城镇数量 _多__,规模大的城镇数量 _少__;
栏 城镇等级越高,数量 _越__少__。

开 3.高级中心地服务范围 _大__,彼此相距 _远__;低级中心地服

务范围 _小__,彼此相距 _近__。
4.在理想平原上,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以中心地为核心的
第十五页,共33页。
互动(hù dònɡ)探究区
课时2
探究点二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探究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本 材料 中心地理论(如图 1)认为各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表现为 课 以中心地为核心的正六边形,但大小不同。

栏 高级中心地除具有低级中心地的服务职能外,还有低级中心地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课件共32张

地理必修Ⅱ湘教版第2章第1节课件共32张

压力 等变化,导致岩石原先的 等发生变化而成
举例:片麻岩、 大理岩 、 石英岩 、板岩等
第四页,共33页。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 1.地质循环:_岩__石__圈___和_软__流__层___之间存在的大规模的 物质循环。能量(néngliàng)来自放地射性球物内质部__________的衰变, 放射热能能转(化rèn为én_g_)______,热能再转化为机械能。 (1)表现:一些地方岩石圈不断诞生,另一些地方岩石圈 逐渐消亡。 ( 2 ) 结 果 : 大 地 的 沧 桑 巨 变 以 及地_壳_物_ _质_ (_w_ù_z_h_ì)_形_态的 持 续 转 化。
第六页,共33页。
1.教材第32页“图2-4山谷峭壁露出的沉积岩” 提示:图片显示的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2.教材第32页“图2-5花岗岩” 提示:图中颜色(yánsè)为肉红色的是长石,白色有玻璃光 泽的是石英,黑色的是黑云母。 3.教材第33页“图2-6片麻岩” 提示:片麻岩是花岗岩变质而成,图片还带有花岗岩的特 征。片麻岩属于变质岩,质地坚硬,是良好的建筑材料。
第五页,共33页。
2.岩石的转化(zhuǎnhuà) (1)循环物质名称:①__岩__浆__(_y_án,ji②ān_g_)岩__浆__岩__。 (2)岩石转化(zhuǎnhuà)及作岩用浆:上A升._(s_h_à_n_g_s_h_ēn_g_)_冷_;却B.外力 作用变;质C作.用________;D.高温重熔。
第十三页,共33页。
【练习1】 右图为“某地地质剖 面示意图”,读图回答(huídá)(1)~ (2)题。
(1)有关图示各处物质的判断, 正确的是( )
A.①—沉积岩 B.②—喷出岩 C.③—变质岩 D.⑤—岩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课教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教材分析:
地壳是自然地理环境中众多要素的基本载体。

了解地壳的物质组成与物质循环,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

地壳的物质组成主要为矿物与岩石,地壳物质的运动,构成了大大小小的物质循环过程,其中规模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就是地质循环。

二、教学目的:
1.了解矿物的定义及分类,能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观察岩石标本,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3.运用示意图说明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4.结合实际,理解地质循环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5. 通过对不对矿物、岩石的对比,初步学会对常见岩石的识别方法。

6.通过对常见矿物和岩石的简易识别,了解矿物的基本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

7.通过填绘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想像能力。

三、教学重点:
1.三大类岩石的特征及其成因。

2.地壳的物质循环。

四、教学难点:
1.正确识别常见的矿物。

2.地壳的物质循环。

五、教具:教师:矿物、岩石标本、瓷板、多媒体课件学生:采集岩石标本
六、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对比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
七、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第一章,我们从宇宙的角度了解了地球,现在让我们回到地球,站在地球上来认识人类的唯一家园--地球。

我们知道,地球从形成至今经历了46亿年,而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其地表形态、大气环境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这些变化是由于什么引起的呢?
引起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就是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那么自然环境中的物质是怎样运动的?能量又是如何进行交换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课程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讲授新课】
一、地壳的物质组成(板书、图片、幻灯片并讲解)
(一)矿物(板书并讲解结合用表格形式讲解)
1、矿产的概念(板书并讲解)
2、矿产的基本存在形式(板书并讲解)
3、矿物的硬度等级
矿物名称等级简要说明
滑石1多为乳白色块状,指甲能轻易地在其上划出痕迹
石膏 2 多呈白色束状集合性晶体,指甲能较容易地划出痕迹
方解石 3 多为透明或半透明晶体,指甲划不出痕迹,曲别针可以划出痕迹萤石 4 常为多种颜色的半透明晶体,小刀可以轻易地在其上刻划出痕迹磷灰石 5 小刀可以在其上刻划出痕迹
长石 6 一般小刀很难刻划,但玻璃可以在其上刻划出痕迹
石英7 能够在玻璃和普通钢铁上刻划出痕迹
黄玉8 多为晶体,宝石类矿物,能在石英上刻划出痕迹
刚玉9 多为晶体,宝石类矿物,能在黄玉上刻划出痕迹
金刚石10 自然界最硬的矿物,宝石,能在所有物体上刻划出痕迹
4、矿产的形成
地壳中的矿物很少单独存在,它们常常按一定的规律聚集在一起,形成岩石。

(二)岩石(板书并讲解)
1、岩石的概念(板书并讲解)
2、地球上主要的岩石类型、成因及主要特征(用表格形式讲解)
岩石类型成因常见岩石主要特征
岩浆岩岩浆活动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侵入岩:结晶度好,晶体颗粒较大喷出岩:具有气孔等构造
沉积岩外力作用石灰岩、砂岩、页岩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变质岩变质作用大理岩、板岩、石英岩、片麻岩具有片理结构,重结晶作用明显
研究表明,我们生活的地球已走过了她46亿年的漫长历史。

在这46亿年中,她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变化,其中规律最大、历时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地质循环。

二、地壳的物质循环(板书并讲解)
(一)地质循环(板书并讲解)
(二)岩石的转化(板书并讲解结合幻灯片讲授)
岩浆岩沉积岩
上变变风化
升熔质质侵蚀
冷融作作搬运
凝熔融用用沉积
岩浆变质岩
熔融作用
特别讲授:化石的地质意义
【复习新知】
地壳物质循环需要的时间很漫长,往往需要几十万年,有的要经过几亿年,远远超出了人类历史的长度。

从这个意义上说,岩石和矿产是不可再生的;因此,我们要提倡保护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

地壳的物质循环一刻也不停地进行着,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地壳的物质循环一段时期内留在地表的痕迹而已。

因此,在自然界中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
待地壳的演化。

【布置作业】
(幻灯片布置)
1.读“岩浆岩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处常见的岩石是:①,②。

(2)就形成条件的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与喷出岩有什么区别?
2.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在成因上分别属于岩和岩。

参考答案:1.(1)侵入岩喷出岩
(2)从形成条件上来看,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上部逐渐冷却形成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急速冷却而成的。

从分布位置来看,侵入岩一般分布在地下,喷出岩分布在地表。

2.岩浆变质
(1)在图中方框内填出岩浆和三大岩石的名称。

(2)写出图中各箭头所代表的含义:
A ;
B ;
C ;
D 。

参考答案:(1)左:上是岩浆岩,下是岩浆;右:上是沉积岩,下是变质岩。

(2)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被高温熔化,又成为岩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