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摘要】课标上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提高则必须在语言实践过程中完成的,换句话说要在语言实践过程中提高语言实践能力,就要通过多种手段在品词、赏句、悟段、谋篇中通过咀嚼字词,涵咏句子,想像语段,使阅读教学散发浓浓的“语文味儿”。

【关键词】阅读教学;导语;方法;交流

语文的基本手段是听说读写,而读往往有着浓墨重彩的作用。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如何让阅读教学更具时效性,每个老师都在不断的探索研究。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我也在不断的探索、反思、改进。因此,对小学语文阅读训练也有了几点自己的感悟。

一、导语激发兴趣。

一篇好的文章,为什么能激起读者的共鸣,诱使他们如饥似渴地读下去?因为他有吸引之处,那么用好文章来形容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的导语,就有形似的地方,好的导语就像好的文章,能引起学生极大的阅读兴趣。众所周知,小学生对什么事物都怀有一种好奇心,他们有着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与生俱来争强好胜的心理,成了我激发他们阅读兴趣的利刃,我就是抓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如我在教学《渔夫的故事》一课是这样导入的:

1、激情引趣

师:小朋友们,你一定还记得,在妈妈的怀里,在奶奶的膝前,在学校的图书室里,读故事,听故事的美好情景吧!今天让我们坐上时光飞车,回到那个年代,重温一下儿时长辈给我们讲故事的情景吧!快看,故事之门己经开启:

(屏幕出示:芝麻开门。这是什么故事呢?)

(屏幕出示:主人,有什么事,请吩咐吧。这又是什么故事?)(接着出示:我是个无恶不作的魔鬼,曾经跟所罗门作对。这又是什么故事?)

2、引出课题:渔夫的故事

3、师导入: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故事——《渔夫的故事》

……

精心设计导语就要求教师花心思,结合课文,想办法采用不同的形式和手段,如果有时又能把握住意外的生成火花,那么使导入的速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的进入教学的情境之中,阅读的兴趣就会突突地冒出来。

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精彩的导语固然能激发小学生学习欲望,但是维护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要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不用心。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我在执教一年级阅读课文《四个太阳》时,只要求孩子借助一

年级的特色-----母语拼音来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这句话的意思,如能完整说出,我便予以表扬、鼓励。而在二年级学习《日月潭》这篇课文时,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通、读懂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到了三、四年级时,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如在教学《鱼游到了纸上》这篇文章时,我是这样要求学生的:这位青年为什么会有这么高超的画技?请联系课文,找找他练就高超画技的原因。这样学生就能在联系课文各句之间的关系,找到真正的原因,也能从中理解作者是怀着怎么样的心情描写这位聋哑青年的。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自然而然就能投入自己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融会贯通。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最后扩展至理解全篇内容。

三、悟中促读,读出情感。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诚然,在教学活动中,老师承担着受业解惑的使命,但是现在的课堂学生最反对的是教师无休止的讲授、讲授再讲授,就象一个妈妈,反复唠叨孩子,孩子必起逆反心理,还达不到预期效果。《小学语文课程课标》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可想而知,阅读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在讲课文时,尽量做到精讲多读,在整堂教

学活动中,我只当配角,不当主角,只当导演,不当演员,只传授孩子理解课文之方法,不包办代替孩子的主观意识。讲读课文我只引导孩子们理解难懂的重点句、重点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则充分让孩子们反复读,反复念,让其读出情感,念出含义。阅读课文我则全权放手,让学生自读,自疑,自己解决问题,遇到较难的先让他们互议,我再做适当点拨。这样以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提高,知识水平和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升华,教学任务完成得轻松愉快。

四、创设意境,读出真感情。

俗话虽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有些课文由于时空的阻隔,或其他和方面的原因,会给学生的理解造成一定的困难,所以适当地给学生创设意境,给他们提供阅读的背景,更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学生很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在上每篇课文前,都要充分准备与之相适应的意境,如优美古诗配以乐器背景乐和图画;记叙文配以课本剧;童话故事做头饰画图片让孩子们来表演等。

如我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时,学生对洋人为什么在中国的地界这样作威作福却无人敢出来说句公道话而甚是不解,于是我就随机出示一段说明当时背景的视频录像,并配上磁性而副有激情的男播音员的解说。学生很快就知道原因,并表现出对中国巡警这种奴颜媚骨的丑态的极力愤慨以及对中国人民的懦弱、妇女有冤无处诉的凄惨表示同情,并能用自己慷慨激昂的语调来表示自己

的感情。

再如教学《夜莺的歌声》一课时,课文中的小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让学生大为折服,怎么样让他们融入其中呢?我就选用了演课本剧的方式,选择课本中夜莺和德国军官周旋并把他们带入游击队的埋伏圈这一最精彩的部分:

“喂。你来!”军官叫那个孩子。孩子赶紧把小刀放到衣裳里,抖了抖衣服上的木屑,走到军官跟前。

“呶(náo),让我看看!”军官说。孩子从嘴里掏出一个小玩艺儿,递给他,用快活的蓝眼睛望着他。’那是个白桦树皮做的口哨。

“挺巧!小孩子,你做得挺巧哇。”军官点了点头。转眼间,他那阴沉的脸上闪出一种冷笑的光,“谁教你这样吹哨子的?”

“我自己学的。我还会学杜鹃叫呢。”孩子学了几声杜鹃叫。接着又把哨子塞到嘴里吹起来。

“村子里就剩下你一个了吗?”军官继续盘问他。“怎么会就剩下我一个?这里有麻雀、乌鸦、猫头鹰,多着呢。夜莺倒是只有我一个!”

“你这个坏家伙!”军官打断孩子的话,“我是问你这里有没有人。”“人哪?战争一开始这里就没有人了。”小孩不慌不忙地回答,“刚刚一开火,村子就着火,大家都喊:‘野兽来了,野兽来了’——就都跑了。”

“蠢东西!”军官想着,轻蔑地微笑了一下。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