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第2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光纤通信(第二版)课件PPT(刘增基著)
第1章 概 论
为了克服气候对激光通信的影响,人们自然想到把激光束 限制在特定的空间内传输, 因而提出了透镜波导和反射镜波导的 光波传输系统。透镜波导是在金属管内每隔一定距离安装一个 透镜,每个透镜把经传输的光束会聚到下一个透镜而实现的。 反射镜波导和透镜波导相似,是用与光束传输方向成45°角的 两个平行反射镜代替透镜而构成的。这两种波导,从理论上讲 是可行的,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了不可克服的困难。首先,现 场施工中校准和安装十分复杂;其次,为了防止地面活动对波
由于没有找到稳定可靠和低损耗的传输介质,对光通信的 研究曾一度走入了低谷。
第1章 概 论
1.1.2 现代光纤通信 1966 年,英籍华裔学者高锟(C.K.Kao)和霍克哈姆
(C.A.Hockham)发表了关于传输介质新概念的论文,指出了利用 光纤(Optical Fiber)进行信息传输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奠定了 现代光通信——光纤通信的基础。当时石英纤维的损耗高达 1000 dB/km以上,高锟等人指出:这样大的损耗不是石英纤维 本身固有的特性,而是由于材料中的杂质,例如过渡金属(Fe、 Cu等)离子的吸收产生的。材料本身固有的损耗基本上由瑞利 (Rayleigh)散射决定,它随波长的四次方而下降,其损耗很小。 因此有可能通过原材料的提纯制造出适合于长距离通信使用的 低损耗光纤。如果把材料中金属离子含量的比重降低到10-6以 下,就可以使光纤损耗减小到10 dB/km。再通过改进制造工艺 的热处理提高材料的均匀性,可以进一步把损耗减小到几 dB/km。这个思想和预测受到世界各国极大的重视。
十一五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光 纤 通 信(第二版)
刘增基 周洋溢 胡辽林 编著
任光亮 周绮丽
西 安 电 子西科 技 大 学 出 版 社
光纤通信原理第2章光纤2波导
和边界条件求出光纤中的导模横向能量 分布(模式)、传输常数、截止条件
麦氏方程----波动方程
直角坐标----柱坐标、归一化、通解
边界条件----特征方程 解 唯一
单模光纤分析
线偏振标量模
各个模式的截止曲线 传导模特性
☆波导方程的推导思路
麦克斯韦方程组
H J D t
E B t
• B 0 2.2.0.1
由波动方程求出满足边界条件的纵向场分量EZ、 HZ,再由麦氏方程组求出其它四个横向量
问题:
烦杂,除特例外,一般无解析解
办法(几个假设)
弱导近似,△<<1, —仅能传输单个模式 标量近似(阶跃光纤)—偏振方向不变 WKB近似(梯度光纤)
(振幅缓变,振幅的导数与振幅本身相比的项都忽略)
解决办法
•D
H-磁场强度,E-电场强度 B-磁感应强度,D-电位移矢量 -电荷密度,J-电流密度
电荷守恒定律
• J 0tBiblioteka 2.2.0.2物质方程
J E
2.2.0.3
D 0 E P 0r E B O H M Or H O H
P-媒质极化强度,M-磁化强度
-媒质电导率,o、o-自由空 间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
弱导近似
° △<<1,NA=n0sinc≈1, c≈90
√
此时在光纤中传播的电磁波非常
接近于TEM波(横电磁波,比如平面波,只有横 向分量Et、Ht ,纵向分量Ez、Hz均为0) Ez、Hz 均很小,横向分量Et、Ht 很强
标量近似(阶跃光纤)
Et、Ht 的偏振方向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可 以用一个标量描述。即可以设:横向电场沿y
Ey (z) Ey (0)e j z
麦氏方程----波动方程
直角坐标----柱坐标、归一化、通解
边界条件----特征方程 解 唯一
单模光纤分析
线偏振标量模
各个模式的截止曲线 传导模特性
☆波导方程的推导思路
麦克斯韦方程组
H J D t
E B t
• B 0 2.2.0.1
由波动方程求出满足边界条件的纵向场分量EZ、 HZ,再由麦氏方程组求出其它四个横向量
问题:
烦杂,除特例外,一般无解析解
办法(几个假设)
弱导近似,△<<1, —仅能传输单个模式 标量近似(阶跃光纤)—偏振方向不变 WKB近似(梯度光纤)
(振幅缓变,振幅的导数与振幅本身相比的项都忽略)
解决办法
•D
H-磁场强度,E-电场强度 B-磁感应强度,D-电位移矢量 -电荷密度,J-电流密度
电荷守恒定律
• J 0tBiblioteka 2.2.0.2物质方程
J E
2.2.0.3
D 0 E P 0r E B O H M Or H O H
P-媒质极化强度,M-磁化强度
-媒质电导率,o、o-自由空 间的介电常数和磁导率
×
弱导近似
° △<<1,NA=n0sinc≈1, c≈90
√
此时在光纤中传播的电磁波非常
接近于TEM波(横电磁波,比如平面波,只有横 向分量Et、Ht ,纵向分量Ez、Hz均为0) Ez、Hz 均很小,横向分量Et、Ht 很强
标量近似(阶跃光纤)
Et、Ht 的偏振方向在传输过程中保持不变,可 以用一个标量描述。即可以设:横向电场沿y
Ey (z) Ey (0)e j z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2020/11/5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Biblioteka 光纤通信2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2
《光纤通信第二章》PPT课件
co m p o n en ts
num erical solving
精选ppt
β mn
37
1. 波动方程和电磁场表达式
设光纤没有损耗,折射率n变化很小,在光纤中传播的是
角频率为ω的单色光,电磁场与时间t的关系为exp(jωt),则标量
波动方程为
T2EK2E0
(2.30)
T2HK2H0
(2.31)
精选ppt
24
2.光纤传输原理
精选ppt
25
2.1 光纤的射线光学传输理论
光纤是一种高度透明的玻璃丝,由纯石英经复杂的 工艺拉制而成。
光纤中心部分(芯Core)+同心圆状包裹层(包层 Clad)+涂覆层
树脂被覆层 包层
芯
n n 特点: core> clad 光在芯和包层之间的界面上反复
进行全反射,并在光纤中传递下去。
11
主要用途:
突变型多模光纤只能用于小容量短距离系统。
渐变型多模光纤适用于中等容量中等距离系统。
单模光纤用在大容量长距离的系统。
特种单模光纤大幅度提高光纤通信系统的水平
1.55μm色散移位光纤实现了10 Gb/s容量的100 km的超大容 量超长距离系统。
色散平坦光纤适用于波分复用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把传输 容量提高几倍到几十倍。
17ps/nm.km
G.652
20
EDFA
10
频带 G.653
0
-10
-20
1300
1400
波长(nm)
1500
1600
1700
衰减 (dB/km) 色散(ps/nm.km)
精选ppt
13
传输光纤的改进(2) : G.655非零色散位移光纤
光纤通信原理-(全套)PPT课件
为了描述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目,在
此引入一个非常重要的结构参数,即光纤
的归一化频率,一般用V表示,其表达式 如下:
V k 0 n m a2 2 0n m a2 C n m a2
1. 多模光纤
顾明思义,多模光纤就是允许多个模 式在其中传输的光纤,或者说在多模光纤 中允许存在多个分离的传导模。
光纤的作用是为光信号的传送提供传 送媒介(信道),将光信号由一处送到另一 处。
中继器分为电中继器和光中继器(光放 大器)两种,其主要作用就是延长光信号的 传输距离。
1.3.2 光纤通信系统的分类
根据调制信号的类型,光纤通信系统 可以分为模拟光纤通信系统和数字光纤通 信系统。
根据光源的调制方式,光纤通信系统 可以分为直接调制光纤通信系统和间接调 制光纤通信系统。
1.2 光纤通信的主要特性
1.2.1 光纤通信的优点
1. 光纤的容量大
光纤通信是以光纤为传输媒介,光波为载 波的通信系统,其载波—光波具有很高的 频率(约1014Hz)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目前,实用的光纤通信系统使用的光 纤多为石英光纤,此类光纤在1.55μm波长 区 的 损 耗 可 低 到 0 . 1 8 dB/km, 比 已 知 的 其 他通信线路的损耗都低得多,因此,由其 组成的光纤通信系统的中继距离也较其它 介质构成的系统长得多。
图2.2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光纤的折射率变化可以用折射率 沿半径的分布函数n(r)来表示。
n r n n 1 2
r a r a
2. 按传输模式的数量分类
按光纤中传输的模式数量,可以将光 纤分为多模光纤(Multi-Mode Fiber,MMF) 和单模光纤(Single Mode Fiber,SMF)。
新工科光纤通信课件C2-光纤传输原理
θa LD/LED
θa
θc ac
包层 纤芯
临界入射角 c arcsin(n2 / n1)
临界传播角 c arcsin 1 (n2 / n1)2
可接收角度满足 n0 sina n1 sin c
sina n12 n22
【例2-1】 已 知 硅 光 纤 n1=1.468 , n2 =1.444 ; 塑 料 光 纤
光纤有几个衰减比较小的透光窗口(windows)。 在850nm波长附近,损耗约为2dB/km; 在1310nm波长附近,损耗为0.5dB/km; 在1550nm波长附近,损耗可降至0.2dB/km 我们把这几个波长叫做光纤的透光窗口。
光纤的衰减定义为输出光功率与输入光功率的比值, 常使用dB做单位,衰减表示为
新工科
光纤通信
Optics-fiber communication
第2章 光纤传输理论与特性
2009年10月7日,高锟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获奖理 由是:“For groundbreaking achievements concerning the transmission of light in fibers for optical communication”。
J
' m
(u)
uJm (u)
Km (w) ][ n12 wK (w) u
m
Jm (u) n22 Jm (w) w
Km (w)] K (w)
2m2
k02
1 (u2
1 w2
)2
这是一个超越方程,又称特征方程。
此方程看上去有点复杂,包括很多参数m、a、、 n1、n2和,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其中u与w通过 其定义式与 相联系;
光纤通信(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Optical FiberPPT课件
tan
2
2E0x E0y cos
E02x E02y
2020/7/24
The Sch.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HUT
14
CONTENT
2020/7/24
The Sch.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HUT
15
CONTENT
When E0x E0 y E0 , 2 2m (m 0, 1, 2 )
CONTENT
Chapter2 Optical Fiber
2020/7/24
The Sch.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WHUT
1
OUTLINE
CONTENT
The nature of light The fabrication of optical fibers The structure of an optical fiber The propagation principle of light along a fiber The transmission character of fiber
CONTENT
In 1815, Fresnel gived the correct explanation of diffraction. In 1864, Maxwell theorized that light waves must be electromagnetic in nature. The observation of polarization effects indicated that light wave are transverse. It is no different from a radio wave except that the wavelength is much shorter.
光纤通信课件第二章
由于G.653光纤的色散零点在1 550nm附近,DWDM系统在零色散
波长处工作易引起四波混频效应。为了避免该效应,将色散零点的位
置从1 550nm附近移开一定波长数,使色散零点不在1 550nm附近的
DWDM工作波长范围内。这种光纤就是非零色散位移光纤(NDSF)。
18
2.1.2 光纤的分类
光纤通信
而掺杂剂(如B2O3)的作用则是适当降低包层对光的折射率
(n2),使之略低于纤芯的折射率,即n1>n2,它使得光信号封闭
在纤芯中传输。
5
2.1 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光纤通信
(3)涂覆层:光纤的最外层为涂覆层,包括一次涂覆层,缓冲 层和二次涂覆层。
一次涂覆层一般使用丙烯酸酯、有机硅或硅橡胶材料; 缓冲层一般为性能良好的填充油膏; 二次涂覆层一般多用聚丙烯或尼龙等高聚物。 涂覆的作用是保护光纤不受水汽侵蚀和机械擦伤,同时又增加 了光纤的机械强度与可弯曲性,起着延长光纤寿命的作用。涂覆 后的光纤其外径约1.5mm。通常所说的光纤为此种光纤。
图2-3所示为两种典型光纤的折射率分布情况。 一种称为阶跃折射率光纤;另一种称为渐变折射率光纤,如 图2-3 (a)、(b)所示。
图2-3 光纤的折射率分布
8
2.1 光纤的结构和类型
光纤通信
光在阶跃折射率光纤和渐变折射率光纤的传播轨迹分别 如图2-5和图2-6所示。
图2-5 光在阶跃折射率多模光纤中的传播
19
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光纤通信
1.折射和折射率
光线在不同的介质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描述介质的这一特征的 参数就是折射率,或称折射指数。折射率可由下式确定:
1μm),光纤传输的过程中会存在着几十种乃至几百种传输模式, 这样的光纤称为多模光纤。如图2-5和图2-6所示。
光纤通信(朱宗玖)第二章
2. 按光纤截面上折射率分布分类
按照折射率分布来分,一般可以分为阶跃 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两种。其折射率分析图如 图2.2所示。
图2.2 阶跃型和渐变型光纤折射率分布图
(1) 阶跃型光纤 如果纤芯折射率(指数)沿半径方向保持一 定,包层折射率沿半径方向也保持一定,而 且纤芯和包层折射率在边界处呈阶梯型变化 的光纤,称为阶跃型光纤,又可称为均匀光 纤。这种光纤一般纤芯直径为 50—80μm,特 点是信号畸变大。它的结构如图2.2(a)所示。
V 2πa
n n
2 1
2 2
(2-24)
对于光纤传输模式,有两种情况非常重 要,一种是模式截止,另一种是模式远离截止。
(1) 模式截止 当(wr/a)→∞, Kv(wr/a)→exp(-wr/a),要求 在包层电磁场为零即exp(-wr/a)→0,必要条件 是 w>0 。若 w<0 ,电磁场将在包层振荡,传输 模式将转换为辐射模式,使能量从包层辐射出 去。w=0(β=n2k)介于传输模式和辐射模式的临 界状态,这个状态称为模式截止。
根据 式
NA n0 sin 0 sin 0
sin 0 n n
2 1 2 2
可知,
对于弱导光纤,有n1≈n2,此时:
(n1 n2 ) / n1
sin 1 n1 2
式中Δ为相对折射率指数差。
光纤的数值孔径 NA 仅决定于光纤的折
射率n1和n2,与光纤的直径无关。
电磁场强度的切向分量在纤芯包层交界 面连续,在r=a处应该有 Ez1=Ez2 Hz1=Hz2 (2-20) Ef1=Ef2 Hf1=Hf2 由Ef和Hf的边界条件导出β满足的特征方 程为
2 (u ) J v (u ) Kv KV n12 J V n 1 1 1 2 1 1 [ ][ 2 ] v ( 2 2 )( 2 2 2 ) uJ v (u ) wK (W ) n2 uJ v ( w) wk v ( w) u w n2 u w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布儒斯特
17、1817年,杨氏提出了光是横波的假说, 比较成功地解释了光的偏振现象。
光横
纵 波?
托马斯·杨
18、法国科学家阿拉果(1786-1853)。发现 了旋光现象。
19、法国物理学家菲涅耳(1788-1827)
以杨氏理论为基础,1819年成功完成了两
阿拉果
平面镜产生的相干光源干涉实验,再次证明
墨子
“小孔成像”实验,对光的直 线传播作了科学解释,并用此 原理解释了物体和投影的关系。
《墨经》
2、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德(公元前330275)在《光学》里总结了关于光现象的 知识:光线是直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相等。
3、古希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光学 家托勒密(约90-168)最早做了光 的折射实验。
即光的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为常数
开普勒 斯涅耳 笛卡儿
9、1655年,意大利数学家格里马第 (1618-1663)提出最早的光波动说。他认 为,物体颜色的不同是因为照射在物体上的 光波频率不同引起的。
10、格里马第的实验引起了英国物理学家胡 格里马第 克(1635-1703)的兴趣。他重复了格里马 第的工作,提出了“光是以太的一种纵向波” 假说。
密立根
康普顿
• 光学是研究光的发射、传播和吸收,以及光与 物质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的学科,它是物理学中 最古老的基础学科之一。随着激光的问世,光 学又成为当今科学领域中非常活跃的前沿阵地, 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1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1.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光 沿直线传播。
欧几里德
托勒密
4、英国科学家罗吉尔·培根 (1214-1292)通过实验研 究了凸透镜的放大效果以及 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证明 了虹是太阳光照射空气中的 水珠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5、意大利著名美术家、科 学家达·芬奇(1452-1519) 描述了光的反射,眼睛判 断距离及光产生阴影。
罗吉尔·培根 达·芬奇
14、1808年,法国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 学家拉普拉斯(1749-1827)用微粒说 分析了光的双折射现象,批驳了杨氏的 波动说。
拉普拉斯
15、1809年,法国物理学家及军事 工程师马吕斯(1775-1812)发现了 光的偏振现象。成为了反对波动说的 有利证据。
马吕斯
16、1811年,苏格兰物理学家布儒斯 特(1781-1868)在研究光的偏振现 象时发现了光的偏振现象的经验定律。
i i
入射光线 反射光线
法线
i i
3.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同处在 一个平面上,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居于法线两侧; 入射角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是一个取决于两介质光 学性质及光的波长的常量.
13、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17731829)对牛顿的光学理论产生了怀疑。 在1800年的论文《关于光和声的实验和 问题》中指出光是以纵波形式传播的, 光的不同颜色和声的不同频率相似。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托马斯·杨
1801年,杨氏进行了著名的杨氏双缝 干涉实验,证明了光是一种波,首次提 出了光的干涉的概念和光的干涉定律。
胡克
11、英国物理学家、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牛顿 (1642-1727) 1666年用三棱镜进 行了著名的色散试验,提出了光的“微 粒说”
12、荷兰物理学家、天文学家、数学家惠
牛顿
更斯(1629-1695)提出了光波面在媒体
中传播的惠更斯原理,打破了当时流行的光
的微粒学说。
惠更斯
牛顿的“微粒说”
PK 惠更斯的“波动说”
整体概述
概述一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二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概述三
点击此处输入
相关文本内容
第2章 光的性质
本章内容 2.1 光的反射、折射和全反射 2.2 光的干涉和衍射 2.3 光的偏振 2.4 光的吸收、色散和散射 2.5 激光
人类认识光的过程
1、战国初期墨子的著作《墨 经》中记载了丰富的几何光学 知识。并记录了世界上最早的 “小孔成像”实验 。
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在传播 光路可逆性原理:如果反射光 过程中与其它光线相遇时,不 或折射光的方向反转,光线将 改变传播方向,各光线之间互 按原路返回。 不受影响,各自独立传播,会 聚处,光能量简单相加。
2.光的反射
当光从一种透明物质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 的界面时,通常会发生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总是和法线 处在同一平面(入射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普朗克
24、德国科学家爱因斯坦(1879-1955)爱 因斯坦1905年创立了狭义相对论,揭示了时 间和空间的本质联系,提出了光量子论,解释 了光电现象,揭示了微观客体的波粒二重性。
爱因斯坦
1916年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1868-1953)发表了 光电效应实验结果,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说。
美国物理学家康普顿(1892-1962) 1921年在实验中证明了X射线的粒 子性,进一步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光 子理论,揭示出光的二象性。
6、德国天文学家和数学家开普勒 (1571-1630)对光的折射现象进行 了深入的研究,并出版了《折射光学》 一书。
7、荷兰数学家斯涅耳(1591-1626)
1621年发现了光的折射定律(斯涅耳 定律),却未正式公布。
sin i sin r
n
8、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哲学家 笛卡儿(1596-1650) 1637年提出了 著名的折射定律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推 导。
了光的波动说。
菲涅耳
阿拉果与菲涅耳一道建立了光波的横向传播理论。
20、1814年,德国天文学家夫琅和费(1787
-1826)在重复做牛顿分解太阳光的实验时,
意外地发现了太阳光谱中的一些重要现象。
1821年夫琅和费在波动学说的基础上导出了从
衍射图形求波长的关系式。
夫琅和费
21、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 建立了电磁学,并将光和电磁现象统一起来。
麦克斯韦
22、1887年,德国科学家赫兹(18571894)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同时也 证实光电效应,后来成了爱因斯坦建立光 量子理论的基础。
赫兹
23、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1858-1947) 1900年创立了量子假说,又提出了电磁波这 种形式的能量辐射,认识到电磁波是某种粒 子,既光量子,称之为“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