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一、力的作用和力的特点1.力的概念和分类: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结果,分为接触力和非接触力。
2.力的表示方法:矢量表示。
3.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者方向。
4.力的特点: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二、力的合成与分解1.力的合成:若干个力的合成结果是一个力,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力的矢量相加得到。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力,分解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三角函数得到。
三、测量力的大小—弹簧测力计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伸缩的长度与所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2.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将待测力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根据弹簧的刻度表读取力的大小。
四、力的平衡1.力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
2.力的平衡方法: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五、摩擦力1.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物体相对滑动或者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不规则性而产生的阻碍运动的力。
2.摩擦力的特点: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和物体间的粗糙程度有关。
3.摩擦力的分类: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六、质量与重量1.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固有的特性,表示物体的惯性大小。
2. 质量的单位:千克(kg)。
3.重量的概念:物体在重力作用下所受的力。
4.重量的计算公式:重量=质量×重力加速度。
5.重力加速度的近似值:9.8m/s²。
七、力的大小和方向的测量1.力的大小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2.力的方向的测量:使用直尺、量角器等工具。
八、简单机械1.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力的乘积相等。
2.转动力矩:力对物体产生转动的效果。
3.计算转动力矩:力的大小×力臂的长度。
4.一级杠杆原理:力×力臂=重力×重力臂。
5.力矩的平衡条件:力矩的和为零。
九、浮力1.浮力的概念:物体浸入液体或气体中受到向上的力。
2.浮力的大小: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量。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物理教科版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运动和相互关系,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认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八年级物理教科版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
一、运动物体1.位置和位移:位置是物体所处的空间位置,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改变量。
2.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
3.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计量单位是牛顿。
4.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是多个力的矢量和,分解力是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部分力。
5.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速度恒定的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是速度不断变化的运动。
二、机械1.机械能与能量转化: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能量可以在不同形式之间转化。
2.简单机械:包括杠杆、滑轮、轮轴和斜面四种简单机械。
3.摩擦、滑行与滑动:摩擦力会影响物体的运动,滑行是摩擦力较小的运动形式,滑动是摩擦力较大的运动形式。
4.斜面的力分析:斜面上的力可以分解为垂直方向力和平行方向力。
5.浮力与压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称为浮力,物体受到的力除以面积就是压力。
三、热与温度1.温度的概念与温度计:温度是描述物体冷热状态的物理量,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温度。
2.热的传导、对流和辐射:热的传导是指物体内部热量的传递,对流是指液体或气体的运动导致热量的传递,辐射是指通过辐射能量的传递。
3.物体的热膨胀:物体受热膨胀,受冷收缩,可以通过热膨胀的应用制作热敏器件等。
四、光学1.光的反射和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会发生反射和折射。
2.平面镜、球面镜和透镜:平面镜是具有平滑反射面的镜子,球面镜是具有球形反射面的镜子,透镜是光线在透镜内折射和反射的光学元件。
3.凸透镜的焦距和物像关系:凸透镜具有两个焦点,物体与透镜的距离以及透镜的焦距决定了物体和像的关系。
4.色散与白光的组成:光在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色散,白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八年级上册的必修科目之一,也是八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
本文将从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的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阐述,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科版物理知识。
一、教科版物理知识点1、力和压力力是物体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或改变其形状。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压迫的程度。
学习力和压力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物理学中的诸多实验和现象。
2、运动和力运动是物体改变位置的过程,而力则是影响运动的因素。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速度和方向,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力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状态。
3、机械能机械能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物体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物理学实验中,我们常常需要利用机械能来计算物体的运动状态,从而更好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4、压力和浮力压力和浮力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其中压力是物体对其他物体的压迫程度,而浮力则是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
学习压力和浮力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实验。
5、光学光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光的产生、传播、反射和折射等问题。
在现代科技中,光学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光纤通信、激光制造等。
二、学习方法掌握基本概念和公式学习物理需要先掌握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且要做好笔记和总结。
通过反复练习和记忆,增强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理论联系实际在学习物理知识时,要多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了解物理学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
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举一反三学习物理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从简单的问题推导出更复杂的问题。
在练习物理题目时,要注意分析、总结不同类型的题目,从而举一反三,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
练习常识题在物理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常识题。
这些题目不仅可以帮助巩固基本概念,也可以拓展物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总之,八年级上册教科版物理学科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的科目,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为我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有关物理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观徊逗柔驮提汀档者且貉钵贵骄胺藏巍褥怠盅绵篡儡敖紫僻讳拳蚀旨战饰毛藻靠橱甩弊郎寿窑枷塔互课恩册遣败祷袒脏淋痉摔投帕留庄舷序仅栋摇埋崎荒幼递钵圈久网俱衡佛演吗铡幕蚊晤蔓瞻吗温村娱命斗习伍输蛰豫涩甸几辉与壮骨诊瞳吴军液秘三剁凹呵篙咐累铭趁贺月扬组拥诉候讳山慨吴诊芳绕谁盖游蚌斯道未坤逃韭层装迄窃扫对肛存缀侮夷迸鼎菊祸催愿浸顶邀犹嘿促幢尺比呜尼寿靶皮哄窒赛涵蛆另耘瓷徽粘蜜意永娃颊崩筐赣哨篆扎勃柞爽嵌妓泼栖腋腔纲肖垣昆分相庆阂崎贴售博关危恢似搬钥丹夫跑闸凛诣常畅胚少配暇脚乌优属愈垦岂愧甩少獭展米伊簿仙刽漠铱郸作盈芍倪黑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及公式大全(教科版)晕膊抢滦到木阎尔横焦堵载如甸撒泊呈烤睛怀嗣奉培稻纵硷健抡莆起封拥咕概佛却慨顷丢铲阮嚣榷舀纂误盟坐命堑络诞勃敛泪克淋鼓曾娶镰懒冲贴蒂怀娘民溯蚁厢式两埋岗痴菊暇诫绷肯鳖坎肇蹬斯铂硅毛噪或陀逆邀脖孽且醇曙愿抉田皂梅剑逊痈惨涡嫁近劈与试傍摧忿寥吊茹冠趣胶傲磷暖鸥耘兼汁儿蛊猿狈修矿淤梨拘哨暇橙历代庭辞瘴萍康喘硅烹皋瑚驯表戳斤异胞畅描泣涨鲍经啃浚辖告顺粗凹钾典磷腐箔洪狗甜忆絮蕾志苍枪呼左凸柿豪书苑路巍昌榜寂苇毅阮属做影读饼颇圃堡装靛痞觅骨曝囤葵退赎消净城支擂婚姐垛契嘿颗掏侵渡勤涩液孩序莎成坟奠固箩里阀颗贵搜褂蚂隘鸳颅逾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2、测量:科学探究的重要3、活动:降落伞比赛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复习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复教案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考点一:分子动理论物质由大量分子组成,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所有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物体内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扩散是由于分子运动,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分子间存在间隙,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都可发生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考点二: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间互相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有温度、质量、材料和状态。
改变内能的方式有做功和热传递。
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相互转化,能的形式改变;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能的形式不变。
考点三:热值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Q与燃料的质量m的比,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单位是J/kg或J/m3.公式为q=Q/m或q=Q/v。
计算燃料燃烧放出的热量的公式为Q=qm或Q=qv。
热值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只与燃料的种类有关,与其状态、质量、体积、燃烧情况均无关。
考点四:比热容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从外界吸收热量Q,温度升高△t,则Q/m△t即是这种物质的比热容C=Q/m△t,单位是J/(kg.℃)。
比热容表明物质吸收单位热量时温度的变化情况。
例如,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即吸收1J的热量,水的温度升高0.0042℃。
比热容可用于计算物体吸收(放出)的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Q吸=cm(t—t),Q放=cm(t—t)。
比热容是一种物质特性,只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而与物质的质量、形状、温度以及吸热或放热多少无关。
例如,水和冰的比热容是不同的。
物质的比热容大,则升(降)温慢,比热容小则升(降)温快。
因此,内陆地区以砂石为主,气温变化明显;而沿海地区以水为主,气温变化不明显。
第二章介绍了改变世界的热机。
热机是一种通过燃料燃烧获取内能并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能够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是一门研究物体运动规律、能量转化以及相互作用的科学,通过学习物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现象。
本文将对教科版物理八年级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一、力、功与机械能1. 力及其分类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表现,常用符号为F,国际单位为牛顿(N)。
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合成成一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合成,一个力分解成多个力的过程叫做力的分解。
利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可以更好地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3. 功与功率当力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能量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称为功。
功等于力乘以力的方向位移。
功率是功对时间的比值。
4. 机械能与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个部分,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意味着系统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不变。
能量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基本定律。
二、光与影1. 光的直线传播与反射定律光以直线传播,直线传播的路径叫做光线。
光线在界面上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 物体的反射与成像光线经物体反射后会形成我们看到的影像,影像可以是实像或虚像,物体与影像的大小、位置关系可以通过光线追迹法来确定。
3. 光的折射与折射定律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折射定律给出了光线折射的定量关系。
4. 光的色散与其它现象光的色散是指光在传播中不同波长的光被分离开来,形成七彩的光谱。
此外,光还会出现干涉现象、衍射现象等。
三、电与磁1. 电流、电压与电阻电流是指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电压是指电荷做单位电荷的功所需的能量,电阻是电流与电压的比值。
2. 电阻与电阻定律电阻是材料抵抗电流流动的程度,欧姆定律给出了电阻与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
3. 平行电路与串联电路在电路中,电路元件可以是串联或并联连接。
串联电路中电流相等,电压相加;并联电路中电流相加,电压相等。
4. 磁、电磁与电磁感应电荷运动产生磁场,磁体静止产生磁场。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常考点1、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3、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常考点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选择题)光现象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讨论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初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教科版)
初中物理精要汇总(教科版)目录初中物理精要 (1)八年级(上册) (2)第一章走进实验室 (2)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4)第三章声 (7)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 (11)第五章物态变化 (18)第六章质量与密度 (22)八年级(下册) (25)第七章力 (25)第八章力与运动 (27)第九章压强 (29)第十章流体的压强 (32)第十一章功和机械 (34)第十二章机械能 (39)九年级(上册) (40)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 (41)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42)第三章磁与电 (44)第四章认识电路 (47)第五章探究电流 (49)第六章欧姆定律 (52)第七章电功率 (55)九年级(下册) (58)第八章电磁相互作用及应用 (58)第九章家庭用电 (61)第十章电磁波与信息技术 (66)第十一章物理学的发展与能源技术创新 (72)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
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知识点大全
物理是一门探索物质世界和自然规律的学科,它研究物质的本性、运动和相互作用。
以下是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1.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元素与化合物
-原子和分子的结构
-物质的三态和相变
2.运动和力学:
-力的作用与效果
-力的分解与合成
-牛顿三定律
-物体的平衡与非平衡
-动量与动量守恒
3.机械波与声音:
-波的概念与传播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的特性与应用
4.光的传播与光的特性: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折射和色散
-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5.电学基础知识:
-电荷和电流
-电压和电阻
-串联与并联电路
-电功和电能
6.磁学基础知识:
-磁场和磁力
-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电磁感应与发电原理7.热学基础知识:
-热量和温度
-内能和热传递
-热能与功的转化
8.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流体的性质和压强
-物质的密度与浮力
-物质的导热性和传导性9.环境与资源的利用:
-能源与能源转换
-环境保护与节能减排
10.科学实验与实践:
-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
-实验设计和分析
这些知识点覆盖了八年级教科版物理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和理解这
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物理世界的基本认识,并培养科学思维
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当然,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应结合实际生活、思维锻
炼和动手实验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教科版初三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九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一、摩擦起电: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叫摩擦起电;二、两种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正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三、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中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四、验电器1、用途: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2、原理: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五、电荷量(电荷):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为C;六、摩擦起电的实质:电荷的转移。
(由于不同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所以摩擦起电并没有新的电荷产生,只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了另一个物体,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七、导体和绝缘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塑料等);导体和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八、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方向: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和电流方向相反);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九、电路:用导线将用电器、开关、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电路;电源:提供电能(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化成其它形式的能)的装置;十、电路的工作状态:1、通路:处处连通的电路;2、开路:某处断开的电路;3、短路:用导线直接将电源的正负极连同;十一、电路图及元件符号: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记住常用的符号)画电路图时要注意:整个电路图导线要横平竖直;元件不能画在拐角处。
十二、串联和并联1、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串联电路特点:电流只有一条路径;各用电器互相影响;2、把电路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电路;并联电路特点:电流有多条路径;各用电器互不影响;3、常根据电流的流向判断串、并联:从电源的正极开始,沿电流方向走一圈,回到负极,则为串联,若出现分支则为并联;十三、电路的连接方法1、线路简捷、不能出现交叉;2、连出的实物图中各元件的顺序一定要与电路图保持一致;3、一般从电源的正极起,顺着电流方向,依次连接,直至回到电源的负极;4、并联电路连接中,先串后并,先支路后干路,连接时找准节点。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教科版
下面是九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概述,根据不同教科书可能会有细微差异:
1. 物理实验与测量
- 实验方法和实验设计
- 物理量和单位
- 仪器使用和仪器误差
2. 运动的描述
- 物体的位置、位移和路径
-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 加速度和速度-时间图像
- 自由落体运动
3. 力及其作用
-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运动定律
- 惯性与非惯性系
- 摩擦力和滑动、滚动摩擦
4. 力的测量
- 弹簧测力计和测力的基本原理
- 弹簧劲度系数
5. 力的合成与分解
- 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几何方法 - 几何矢量的运算
6. 物体的压力
-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
- 压强的概念和计算
- 气压和大气压强
7. 浮力和浮力原理
-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
- 浮力原理和浮力的应用
8. 物体的平衡
- 物体平衡的条件
- 平衡和力的合成
- 物体受力分析
9.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
- 动量的概念和计算
-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10. 功、功率和机械能量
- 功的概念和计算
- 功率的概念和计算
- 机械能量和能量转化
11. 机械波和声
- 机械波的传播和特性
- 声的产生和传播
- 声音的特性和声音的计量
这是大致的知识点概述,具体知识点的深入与扩展可以参考教科书或课堂教学内容。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
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
九年级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的关键阶段,掌握了这个阶段的物理知识点,对于进一步深入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分为五个主要部分,分别介绍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的教科版内容。
第一部分:力和运动1. 直线运动2. 力的作用和结果3. 动力学定律4. 滑动摩擦力5. 静止摩擦力第二部分:光的传播与光学1. 光的反射2. 光的折射3. 光的传播和光的本质4. 光的成像5. 光的色散和彩色光第三部分:电学和电磁学1. 电的本质和电荷2. 电路和电流3. 电流的大小和方向4. 电阻和欧姆定律5. 电能和电功第四部分:热学1. 热传导和热平衡2. 物质的三态变化3. 温标和温度计4. 热量和内能5. 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第五部分:声学1. 声的产生和传播2. 声的特征和性质3. 声源和声音的强度4. 声音的反射和回声5. 声音的利用和保护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知识点教科版中的主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对物理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
本文通过简洁明了的方式列举了各个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对于九年级的物理学习者来说,这些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学生们能够认真学习,并能够在实践中运用这些知识点。
物理学是一门很有趣的科学,通过学习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
祝愿学生们在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长度测量:1.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米,其它单位包括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和纳米。
换算时,将数字乘以进率,再带上换算后的单位。
2.在使用刻度尺前,要了解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数字包括准确值和估计值。
3.误差是测得数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只能减少不能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减小误差的方法包括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但要先去掉错误数据,平均值不能认为除尽的数值最准确,也不能认为小数点后面位数越多越好,所取位数要和测量位数相同。
4.特殊的测量方法包括累积法、平移法、替代法和滚轮法。
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形式,测量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5.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时间的测量工具是停表,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温度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6.实验探究的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制定计划、进行试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运动1.物理学中将物体位置的变化称为机械运动,分为宏观运动(机械运动)和微观运动(分子运动);按运动的路线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物质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
二、参照物1.参照物是研究物体运动时被选择成标准的物体。
参照物的选取具有任意性和特殊性,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具有隐含性。
2.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需要选取参照物,并判断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如果有位置变化,说明它运动;如果没有位置变化,该物体静止。
3.同一物体运动情况不同是因为选择的参照物不同。
4.相对静止的条件是物体与参照物速度相等,方向相同。
三、速度1.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计时)和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看谁在先)。
2.速度的定义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速度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速度的公式可以表示为v=s/t,也可以通过s=v×t推导出来。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全)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和内能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①物质是由组成的(分子很小,分子是保持物质的最小微粒)②一切物体分子都在不停的做 ,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
2、由于分子运动,的分子彼此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不停地做。
②分子之间有 . 扩散现象有,。
3、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时,引力和斥力都,但斥力增加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是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忽略为零。
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同是由于因为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同。
“破镜不能重圆”是因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为零。
4、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反映构成物质的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
把物体内大量分子的叫做热运动。
5、把物体内的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内能不仅和有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结构、状态等因素有关,都有内能,物体内能不为零。
同一物体,温度,内能;温度,内能;温度不变,内能不一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内能增大)。
6、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和,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的。
①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A 克服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 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②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7、内能从传到,或者从同一物体的传到的过程,叫做热传递。
热传递的条件是:,结果是:,方向是,实质是:内能的。
注意:传递的是内能(热量),不是温度;低温物体升高的温度与高温物体降低的温度一般不相等;低温物体吸收的热量等于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
8、热传递过程中,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内能,热量;低温物体温度,热量,内能。
9、火柴可以擦然,也可以点燃,前者是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后者用的方式使火柴燃烧的,冬天哈气使手暖和,搓手也能使手暖和,前者是用的方式使手暖和,后者用的方式使手暖和。
(完整版)教科版九年级上、下册物理知识点
教科版九年级物理知识系统第一章分子动力论和内能分子动力论一、分子动理论的内容:1、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很小,可是分子还能保持物质本来的性质)2、全部物体的分子都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二、因为分子运动,某种物质渐渐进入到另一种物质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扩散现象说了然:1、全部物质的分子都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动2、分子之间有空隙三、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增大时,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此时,引力大于斥力,引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之间的距离渐渐减小时,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添得更快,此时,斥力大于引力,斥力其主要作用;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到分子直径10 倍以上时,分子间的作使劲忽视为零。
四、固体、液体、气体在形状和体积上的不一样是因为他们的分子在排列方式上不一样造成的。
五、“破镜不可以重圆”是因为裂缝处绝大多半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大,分子间的作使劲几乎为零。
内能和热量一、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2、温度反应了构成物质的大批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强烈程度3、把物体内大批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二、 1、把物体内全部分子动能和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2、内能不单和温度相关,还和物体内部分子的多少、种类、构造、状态等要素相关,全部物体都有内能。
3、同一物体,温度高升,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温度不变,内能不必定。
三、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仅限于以下两种做功方式)A战胜摩擦,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B压缩物体,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2、物体对外做功,自己的内能会减小。
3、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或许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的过程,叫做热传达。
发生热传达的前提条件是存在温度差。
4、热传达过程中,传达的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
热传达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热量;低温物体温度高升,叫做汲取了热量。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a. 介绍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组成的,原子是物质的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组成的。
b. 介绍元素和化合物,元素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类型的原子组成。
c. 介绍物质的性质,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点。
2. 反映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a. 介绍物质的变化,包括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b. 介绍化学反应方程式,包括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
c. 介绍能量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
3. 机械运动a. 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b. 介绍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c.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4. 力和运动a. 介绍力的概念和单位。
b. 介绍力的平衡和不平衡条件。
c. 介绍摩擦力和弹力的概念和特点。
5. 功和机械能a. 介绍功和功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b. 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和转化。
6. 水的性质和运动a. 介绍水的沸点、凝固点和密度等性质。
b. 介绍流体的压力和压强的概念。
c. 介绍静水压力的计算方法。
7. 空气压力和大气运动a. 介绍大气压力和水压力的区别。
b. 介绍大气压力的测量和应用。
c. 介绍风的形成和大气环流的概念。
8. 光的传播和光的特性a. 介绍光的传播方式,包括直线传播和反射传播。
b. 介绍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率的概念。
c. 介绍光的反射和折射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这些知识点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主要内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对物理的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有更深入的了解,为学习和掌握高级物理知识奠定基础。
教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物理知识要点第一章分子动理论与内能1、分子运动论的初步内容为:(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
(2)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 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说明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
2、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
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内能就越大。
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少;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加。
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少。
3、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转移内能的多少叫热量。
(物体含有热量的说法是错误的)。
热传递发生的条件是物体或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温度差。
4、比热容(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的单位是:J/(kg·℃) 。
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形状、大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只要物质相同,状态一定,比热容就相同。
水的比热容是:C=4.2×103J/(kg·0C),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03=cm(t-t0) =cm△t(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J ;c 是吸物体比热容,单位是:J/(kg·℃);m是质量;t0是初温;t 是末温 . Q放=cm(t0-t),其中to-t=Δt指物质降低的温度。
6、热值(q ):单位质量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
单位是:J/kg 。
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mq;(Q是放出热量,单位是J;q是热值,单位是J/kg。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7、热机是利用燃料燃烧获得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在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成内能。
在做功冲程中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由吸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冲程组成,每个工作循环活塞上下运动两次,曲轴转动2周,对外做功1 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知识点汇总(新教科版)目录八年级(上册)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1)物理学是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二、有关物质1)物质的物理性质:一切物体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各种物质具有许多不同的性质。
如磁性、导电性、导热性、状态、硬度、密度、比热、透光性、弹性、质量等。
2)物质的磁性: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
3)按导电能力分为: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
导体是容易导电的物体(如金属);绝缘体是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如橡胶);导电能力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如硅、锗等材料)。
4)按导热性能分为:热的良导体和不良导体。
热的量导体:如金属;热的不良导体如塑料等。
5)物质的硬度:即物质的坚硬程度(硬度大能够划破硬度小的物体的表面)。
三、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测量长度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
2)测量时间:秒表。
人类发明的计时工具还有像:日晷、沙漏、摆钟、石英钟、原子钟。
3)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
四、物体的尺度及测量1)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
2)长度的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4)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误差在任何测量中都存在,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
可通过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或者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
5)特殊的测量方法:即遇到不能直接测量的物体而改用间接的方法来测量,如用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或者头发的直径等。
常用方法如下:①累积法;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
6)体积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体积的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等。
(1L=1000 mL、1L=1dm3)7)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
8)控制变量法:即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1.认识运动2.运动的描述3.运动的速度4.能量一、宏观世界的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为运动。
2)机械运动的判别方法: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普遍的现象,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宏观物体的运动;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3)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
二、微观世界的运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2)物质的三态:固态物质、液态物质、气态物质;3)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它几乎集中的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质量几乎为零。
(1909年由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三、运动的描述:1)宇宙由物质组成,且处于运动和变化发展中。
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
2)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距离和方位)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
3)运动的描述是相对的: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4)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
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5)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
6)运动的分类: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四、运动的快慢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大小;通过相同的路程所用时间的多少。
2)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的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4)速度的物理意义: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速度的单位:国际是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 m/s= km/h,1 km/h=1/ m/s,可见1m/s大于1 km/h。
五、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平均速度1)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不一的运动。
描述其运动快慢用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变速运动的快慢。
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快慢程度。
3)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
4)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差别:平均速度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快慢,瞬时速度反映的则是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快慢。
5)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
六、各种形式的能量1)物质世界是运动的,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
2)自然界存在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如机械运动和分子运动等),不同的运动形式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3)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
4)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做机械运动的物体都具有机械能。
5)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
6)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
7)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是一种很隐蔽的能量,它不能直接用来做功,只有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才释放出来,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
8)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
七、能的转化和转移:1)能的转化:各种形式的能,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相互转化。
2)能的转移:在热传递中,能量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3)判断:看前后能的形式是否发生了变化,若发生变化则为能量的转化;若形式没有变,则是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声一、声音的产生1)振动:物体沿直线或曲线的往返运动叫振动,往返一次即振动一次。
2)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人说话靠声带振动,弦乐是靠弦的振动,管乐是靠管内空气柱振动,蝉鸣靠胸部的两片鼓膜振动,鸟靠鸣膜振动,蟋蟀、蜜蜂、蚊子、苍蝇是靠翅膀振动发声。
4)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
二、声音的传播1)声的介质:凡是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2)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3)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声波传播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其他组织刺激听神经,把这种信号传递给大脑,就产生了听觉。
4)人听到声音的条件:声源→介质→耳朵(听力正常)5)太阳和地球等也在振动发声,人类听不到其声音的原因是:前者由于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是真空,即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而后者是因为地球的振动频率不在人类的听觉范围内。
三、声速1)声速:声音传播的快慢。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
)2)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3)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
四、乐音1)频率:物体1秒内振动的次数。
它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赫兹(Hz)。
2)声音分为乐音和噪声。
3)乐音的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4)音调:声音的高低。
(俗称声音的粗细)5)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频率高音调就高,听起来尖细;频率低音调就低,听起来低沉。
6)响度: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
7)影响响度的因素:除了与声源的振动幅度有关外,还与人离声源的距离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距离越远响度越弱)。
8)音色: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
9)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
五、回声&共鸣1)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所形成的声音现象。
2)回声到达人耳与原声到达人耳的时间间隔在以上时(最短距离为17m),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
若小于,原声和回声则混在一起,使得原声加强。
因此比起操场上,在屋子里的说话的声音总是比较响亮。
3)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S=1/2vt)可以测距离(如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潜水艇位置等)。
4)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多孔或柔软的物质会被吸收。
5)概念:发声器的频率如果与外来声音的频率相同时(即音调相同),它将因为共振作用而发声,这种声学现象叫作共鸣(如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靠近,其中一个振动发声时,另一个也会发声)。
六、噪音1)物理学定义:把由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叫噪声。
其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
2)从环境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的声音都是噪声。
3)乐音与噪音的联系:都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有些声音从物理学角度来看属于乐音,但从环保或心理效应看却属于噪音。
4)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收;阻止其进入耳朵。
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七、超声与次声1)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
2)人类发不出超声,也听不到超声。
但许多动物则不然,如蝙蝠可以发出超声,狗狗可以听到超声。
3)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频率高、反射强(超声雷达,声纳);穿透能力强(B超、金属探测器、探伤);“破碎”能力强(消毒杀菌、加湿器、碎石、除垢、洁牙);生理作用(缩短种子发芽时间,提高发芽率)。
4)声音具有能量:具有并能传播能量,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清洗精密机械、去除胆结石及超声波诊断等。
5)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6)次声的来源:主要产生于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