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建筑史_第_1_章2___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合集下载

中国建筑史(古代)01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古代)01发展概况

思考题
• • • • 秦咸阳的布局特点。 汉朝作为中国建筑第一个繁荣时期的标志? 高足家具形成的意义。 外来建筑文化如何转变为本土建筑文化?
一、战国建筑及其特征
1.城市建设
工商业大城市:齐临淄、赵邯郸、楚鄢郢、 魏大梁、秦咸阳、燕蓟、韩新郑。
一、战国建筑及其特征
2.高台建筑
高台建筑高低错落,有的已达两层,以夯土 台为中心,周围用空间较小的木构建筑环抱, 具备取暖、排水、冷藏、浴洗等设施,如秦 咸阳一号宫殿遗址。
三、周朝建筑及其特征
1.城市
规则:《左传》:“大都,不过参(同叁) 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三、周朝建筑及其特征
2.合院
出现了相当严整的四合院,二进院落,具备 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屋顶已经采用 了瓦。目前挖掘的是祭祀性建筑。
三、周朝建筑及其特征
3.建材
A 陶瓦:瓦的发明是西周的突出成就,制 瓦技术从陶器发展而来,用于改善屋面构造。 B 陶管:用于房屋地基和院落的排水。 C 出现彩绘及雕刻。 D 三合土抹面(白灰+砂+黄泥)。
5.砖石建筑
主要在佛塔的建设方面出现了砖造佛塔,并 且出现了三种类型:楼阁式(大雁塔)、密 檐式(小雁塔)、单层塔(河南登封会善寺 净藏禅师塔)等。其外形已向仿木建筑方向 发展。
二、唐朝建筑及其特征
6.建筑风格
建筑艺术加工的真实与成熟。具体表现在斗 拱雄大、出檐深远、气魄雄伟、严整开朗、 无纯粹的装饰构件,构件的形象与加工都表 明了构件本身受力状态与形象之间内在的联 系,庄重、大方。
7.门窗及佛龛
门多用方形,方形圆角,圆券形,五边形等。 窗多用圆券形等。 壁龛和佛龛有圆券形、五边形券形和方形三 种。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convertor.doc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pptconvertor.doc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1.旧石器时代的住所(几十万年前~一万年前)2.新石器时代的原始建筑活动(约1万年前~公元前2100年)“住所”—没有建筑,只有住的行为。

我国旧石器时代主要以天然石洞为住所。

我国最早的住所是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岩洞。

(距今约50万年)岩洞的特点:1、地点近水;2、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3、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4、洞口背寒风,极少有朝向北方和东北方的;5、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处埋死者。

(一)《孟子.滕文公》记载“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推测出:地势低洼潮湿多虫蛇的地区多采用巢居,地势高亢的地区则以穴居为主。

(二)建筑遗址:具有代表性的:A、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来的干阑;B、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1、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六、七千年,是我国已知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实例。

这些建筑标志着巢居发展序列已完成向干阑建筑的过渡。

(由树上向地面的转化)2、黄河流域的穴居:黄河流域的土质特点:土质均匀,含有石灰质,有壁立不倒的优点。

穴居可分为: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三种类型。

随着营建技术的不断提高,穴居最终被地面建筑所代替。

穴居是黄土地带最便利、最合理的原始构筑方式1.它就地取材,充分利用黄土地带得天独厚的深厚土层;2.它很适合于黄土地带的气候特点;3.黄土层具有良好的蓄热、隔热性能,对黄河流域的寒冬,穴居能起到较好的御寒作用;4.黄土易于挖掘,运用简单的石器工具就可以施工,并且是通过挖掉土方来取得空间,耗费材料最省。

3、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A、仰韶时期人类过着以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村址多选择在河流两岸的台地,并有了一定的区划布局。

例如:陕西临潼姜寨仰韶文化村落遗址、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B、龙山文化的住房遗址已有家庭私有的痕迹,出现了双室相联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

4、祭坛和神庙祭坛位于远离居住区的山丘上,可能是为一些部落群所共用,所祭对象为天地之神或农神。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篇: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古建筑,是经过历史的筛选而沉淀下来的建筑实物,是民族文化发展的标志之一。

中国古代建筑,它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意识、社会情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是中华民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总管古建筑的发展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北京、辽宁、贵州、广东、湖北、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房屋平面形式也因造做与功用不同而有圆形、方形、吕字形等。

这是中国古建筑的草创阶段。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介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介

中国古建筑发展简介中国古建筑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瑰宝。

它不仅展示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建筑技术,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向读者介绍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历程,从古代原始居住地到宫殿庙宇,再到府邸园林,展示了中国古建筑的丰富多样性和独特魅力。

中国古建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居住地。

最早的建筑形式是洞穴和木屋,以适应当时人们的生活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开始研究和探索更复杂的建筑技术,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古代建筑风格。

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221年的夏、商、周三代,中国古建筑进入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期。

这个时期的古建筑主要是城墙、城门、宫殿和祭祀用的庙宇。

这些建筑以砖木结构为主,具有坚固耐用、稳定性强的特点。

例如,商代的殷墟遗址中发现的青铜时代的王陵和青铜庙,展示了当时建筑的高度成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更加成熟和繁荣的时期。

在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古代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这一时期的建筑风格以宏伟壮丽、气势恢弘为特点。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和汉长城。

这些建筑展示了当时中国古人的建筑技术和工艺的高超水平。

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1年),中国古代建筑进入了一个变革时期。

东晋王羲之的《平温碑》和西晋嵩阳书院的建筑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比较注重艺术表现和精神意义。

随着时间的推移,唐代(618年-907年)的建筑风格逐渐趋向华丽和精细。

代表性的建筑有长安城的大明宫、洛阳的白马寺和宋泰唐王陵。

这些建筑展示了唐代建筑的风格和特点。

宋代(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又一个辉煌时期。

在这一时期,建筑风格更加简洁、典雅,追求自然和谐。

同时,宋代的园林建筑也逐渐成为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代表性的园林有苏州的拙政园和扬州的个园。

这些园林以其精巧的设计和独特的景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明清时期(1368年-1911年),中国古建筑经历了一次再次的繁荣。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中期)

中国建筑史_第一章古代建筑(封建社会中期)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砖石建筑进一步发展 唐时砖塔有楼阁式、密檐塔和单层塔三种, 其中楼阁式砖塔系由楼阁式木塔演变而来, 这种塔符合传统习惯的要求,可供登临远 眺,又较耐久,如西安大雁塔著名的唐代 楼阁型砖塔之一 。 西安大雁塔为方形,7层。塔的形制为模 仿木构的砖塔,塔内有木楼梯通向顶层, 层间的楼板、梁、地面枋也都是木制。逐 层收减高宽,塔壁略有收分。各层四面开 砖券拱门,可凭栏远眺。外壁各层均用青 砖砌出仿木构的柱、阑额、斗栱等。壁面 隐出立柱开间,柱间作阑额,柱头施栌斗。 各层叠涩出檐,檐下砌作菱角牙子。塔顶 为宝瓶、葫芦。塔造型雄伟稳重,风格简 洁古朴,为唐代楼阁式塔的典型。现在所 见塔的表面是经明代包砌过的。 西安慈恩寺塔,俗称大雁塔
麟德殿复原图p113
中国建筑史—— 古代建筑
1 发展概述
1.4封建社会中期建筑——公元581年~公元1279年
?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木建筑解决了大面积、大体量的技术问题 南禅寺大佛殿较小,屋顶为单檐歇山式,屋坡平缓。建在 月台上,平面近于方形,三开间,11.75米,进深也是三间, 10米,殿内没有柱子。在殿内中心稍后,有高0.7米的“凹” 字形佛坛,沿坛可以通行,坛上有佛教造像17尊,都是唐 代原塑,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大殿面阔七间,进深八架椽,单檐庑殿顶。总宽度为34米, 总深度为17.66米。由内外两圈柱子形成“回”字形的柱网 平面,称为“金厢斗底槽”。整个构架由回字形的柱网、 斗拱层和梁架三部分组成,这种水平结构层组合、叠加的 做法是唐代殿堂建筑的典型结构做法。 佛光寺大殿作为唐代建筑的典范,形象地体现了结构和艺 术的高度统一,简单的平面,却有丰富的室内空间。大大 小小、各种形式的上千个木构件通过榫卯紧紧地咬合在一 起,构件虽然很多但是没有多余的、没用的。而外观造型 则是雄健、沉稳、优美,表现出唐代建筑的典型风格。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 p146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Free template from
27
1、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平面 为宫室型,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前堂与后堂之间 有廊连接,两侧各有前后相连的厢房各八间,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是 一座相当严整的两进四合院式建筑,被誉为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 四合院,表明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000年的历史。 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 以排除院内雨水。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Free template from
17
1.3 奴隶社会建筑 (公元前2070年—前476年) 公元前21世纪时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 隶社会的开始。从夏朝起经商、西周而达奴 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春秋 开始向封建社会过渡。
Free template from
Free template from
14
三、父系氏族社会
(一)概况
约据今5千年前,我国黄河长江流域部分地区进入父系氏族社会, 农业和饲养业的发展,促使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出现了私有制。
(二)龙山文化 (三)聚落布局特点
聚落布局有了变化,已经没有仰韶文化时期那种居住与制陶窑场的 明显分区,也没有中心广场。多数房屋面积变小,并出现了吕字形的双 室平面。
Free template from
3
一、概述
1.2 原始社会建筑
(一)穴居与巢居
原始人群成群地居住在靠近水源的天然岩洞里,距今约50万年前的 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就是其中最早的一处。还有些是构木为巢以应付 风雪和猛兽虫蛇的危害。 1、两种原始的构筑方式
(1)巢居:地势低下而潮湿的地区 (2)穴居:地势高上而寒冷干燥的地区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

第一章中国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第三节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第四节封建社会中期建筑第五节封建社会晚期建筑第一节原始社会建筑(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一.旧石器时期的建筑1.文化背景:上古传说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中国”——尧舜禹时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世界的中心《山海经》“华夏”——春秋时中国人统称为“华”或者“诸华”,异族人称为“夷”中国西部称为夏,东部称“东夏” ——《中国通史》“朝代”——一个家族统治天下的一段时间逐鹿之战——迁徙、战争、聚合中产生具有多根系、多元性2.居住状况:•近水。

•洞口标高较高,避免水淹•洞口较为干燥,以利生存•洞口背寒风¡ª¡ª极少有朝向北方或东北方的•居住使用接近洞口部分,洞内低凹处埋死者原始社会的建筑处于胚胎期,对后来建筑影响很大,胚胎期研究应用于中西建筑之比较分析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B.C 21世纪——B.C 476年)一.夏(前21世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三.西周(前11世纪——前771年)一、夏(前21世纪¡ª¡ª前16世纪)二、商(前16世纪~前11世纪)1.历史背景•启——太康——后羿——仲康——“少康中兴”胤甲……商在东方强盛•商汤,西亳自称武王:农业进步,商业兴起王亥:牛车、货币、做买卖•盤庚抑奢,迁殷——纣王荒淫,被周武王灭。

2. 建筑状况:•宫殿、陵墓—居住、厚葬—等级制的结果例:河南偃师二里头、河南安阳小屯村•技术发展——永定柱、夯土技术科技:青铜器、骨器、皮革、酿酒、舟车、木工、织帛等世传技艺。

•茅茨土阶•艺术特征:青铜器、雷纹、云纹、甲骨文隶书、象形文字——方正、直线多而圆角少,首尾常露锋芒——线的艺术•建筑整齐方正,布局的结构美有所显露但不自觉。

传统院落式布局已具雏形。

02.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02.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概况

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
偃师尸沟乡商城遗址
商 朝
商灭夏后的都城-亳 宫城位于南北中轴线上 主殿长达90米
西周
根据分封制度, 规定了严格的等 级。
西周陕西凤雏村遗址
春秋
根据分封制度, 规定了严格的等 级。
春秋
主要成就
1.瓦的普遍应用 2.高台建筑的出现
春秋时期秦国宗庙平面
三、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宋代
1.采用了模数制 2.装饰与色彩更加丰富 3.园林兴盛
3.园林兴盛
五、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元代
1.宗教建筑兴盛 2.木架建筑逊于宋代
明代
1.砖已经普及 2.琉璃的普及 3.木构架定型
清代
1.园林达到极盛期 2.藏传佛教展
2020年4月1日
一、中国古代建筑得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
原始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封建社会前期建筑 封建社会后期建筑
一、 原始社会建筑
穴居
木骨泥墙建筑
巢居
干阑式建筑
余姚河姆渡遗址
榆 林 寨 峁 梁 遗 址
二、 奴隶社会建筑


奴隶社会建筑

春秋
夏朝
战国
奴隶时代结束 地主阶级夺权
出现城市建设高潮 瓦的广泛使用 砖的出现
咸阳一号宫殿

木构架日趋成熟 砖石、拱券有所发展
抬梁、穿斗形成 斗拱普遍采用
三国、晋、南北朝
佛教建筑尤为突出
四、 封建社会中期建筑
隋朝
兴建都城 桥梁工艺
唐代
1.规模宏大 2.木建筑技术成熟
3.建筑群体处理成熟
4.砖石建筑发展

【中国建筑史】1-1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1-1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半坡F21遗址 之复原
地面 建筑 半坡 f22

西安市半坡遗址 f3 平面呈圆形,中 央有较大柱洞六 处,墙体呈木骨 泥墙式样。火搪 置于六柱中间。

半坡遗址f24 Βιβλιοθήκη 平面为近于方形的矩 形,其室内居住地面 与室外地平已基木一 致。室内除有支撑屋 顶的两处柱洞外,四 周壁体内亦有不同于 以往泥墙中较细木骨 的粗大壁柱,这就保 证了房屋墙壁本身的 独立性。


3)河南省郑州市 大河衬遗址 F1—f4为毗连在 一起的大小房屋 四间,室内大柱 位置不明显,墙 体仍为木骨泥墙。 (为有较亲密关 系的几个家庭的 公共住宅,由于 不断扩建而形成。 汪宁生)
4)河南淅川下王岗建筑 “多开间、长条形”房屋,长达100多米, 共有32开间。每个单元房由一、二个外间 和一、二个内间组成。
2)陕西西安半坡 遗址 居住区分为两片, 每片有一座“大 房子” 。 窖穴分布在各房 子之间。

半坡大房子 公共活动场所。 不是公共住宅, 因为房屋中无 卧室痕迹;也 非单身公所, 因为无日用 品。——汪
半穴居 半坡遗址f37 穴深约0. 80米。 中央有略凹的火 塘, 柱洞底部呈“尖 桩”形,表明在 结构上尚属早期 阶段。
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一公元前 21世纪)
(一)旧石器时代( 2-3百万年前——1万年前) 人类成群地居住在天然洞穴里,或“构木为巢” 。

– 关于“巢居” ,中国古代有许多传说(见庄子、韩非子 等书)。后世即发展为“干阑”式建筑。 – 关于“穴居”,在北京市房山县周口店龙骨山发现北 京人居住过的洞穴,距今已有70万年。这是已知打制 石器和用火的原始人解决居住所利用的天然洞穴。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建筑类型
宫殿、宗庙、祭祀建筑、居住建筑等
建筑特点
木构架、单体建筑、庭院式
秦汉时期建筑发展概况
总结词
统一、大型化、砖石结构
建筑类型
宫殿、坛庙、陵墓、防御建筑等
建筑成就
统一度量衡、砖石结构的出现
建筑特点
大型木架构、建筑群组、装饰精美
隋唐时期建筑发展概况
总结词
辉煌、国际化、技术高峰
建筑成就
大运河、都城建设、佛教建筑
南方水乡
南方水乡的建筑风格注重防潮、通风和充分利 用水资源,如水乡民居。
3
北方宫殿
北方宫殿则注重体现皇权神圣、庄严宏伟的气 势,如故宫。
文化传承与建筑思想
儒家文化与建筑伦理
古代建筑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注重建筑的功能和社会伦理,如孔庙。
道家文化与建筑意境
道家文化强调自然意境和天人合一,对园林和山水建筑的营造有着深远影响,如 苏州园林。
数字化保护技术的应用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文物建筑进行信息采集、建立数字档案,为今 后的修缮和维护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
结构加固与功能改善
针对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性和功能性问题,采用结构加固和功能 改善等现代技术手段,提高其耐久性和使用性能。
文化传承与教育推广
文化传承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对文物建筑保护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 养更多的文化遗产保护人才。
注重环境协调
古代建筑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协调, 依山傍水,利用自然环境进行合理 规划设计。
建筑群体组合
古代建筑多以群体组合形式出现, 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空间组合,体现 建筑的功能和意义。
装饰精美
古代建筑注重装饰,采用木雕、石 雕、砖雕等技艺,使建筑更加精美 绝伦。

1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1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第二节 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
3、基本的礼制和空间观念形成于此时 尤其周代的制“礼”作“乐” 建筑方面,商朝已有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它的后期,建造
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和当时奴隶居住的穴居对照,强 烈地表现了阶级对立的情况。
西周以后,春秋时代的统治阶级营建很多以宫室为中心的 大小城市,城壁用夯土筑造,宫室多建在高大的夯土台上。原 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 主要结构方式。
封建社会 中期
隋(581—618) 唐(618—907) 五代——北宋(辽)、金、南宋(907--1279)
封建社会 后期
元(1279—1368) 明(1368—1644) 清(1636—1911)
•封建社会是形成我国古典建筑的主要阶段
第一节 原始社会建筑
(1.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一、旧石器、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文化现象和神话 理论
二、新石器时期的建筑遗存(1.1万年前~前21世纪)
1、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公元前3000年
陕西西安半坡村遗址
三个区域: • 南面居住区 • 北端墓葬区 • 东面制陶窑场 居住形式: 早期--半穴居
陕西临潼姜寨遗址
以一个大房子为核 心,其他小房围绕中 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 形布置,反映了氏族 公社的活动情况。
《中国建筑史》
第一章 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分期---三个阶段
原始社会 史前(1.1万年前—公元前21世纪)
奴隶社会 夏商西周(BC2070—BC770) 东周(春秋)(BC770—BC476)
封建社会 早期
战国(BC476—BC221) 秦汉(BC221—AD220) 三国两晋南北朝(220--589)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中国建筑史古代建筑发展概况

总结词
建筑成就
统一、大型化、砖石结构
统一度量衡、砖石结构的出现
建筑类型
宫殿、祭祀建筑、陵墓
建筑特点
大型木构架、砖石结构、楼阁式建筑
隋唐时期建筑发展概况
总结词
繁荣、国际化、技术高峰
建筑类型
宫殿、祭祀建筑、寺庙、陵墓
建筑成就
大运河、都城建设、佛教建筑
建筑特点
雄伟壮观、木结构技术高峰、石窟艺术
宋元明清时期建筑发展概况
举折特点
木构架体系中的举折工艺使得屋面呈现出优美的 曲线,既美观又实用。
斗拱特点
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重要构件,具有承重和 装饰双重作用,使建筑结构更加牢固。
建筑群体组合特点
中轴线布局:中国古代建筑多采 用中轴线布局,强调对称、协调 ,体现传统文化的中庸思想。
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国古代建筑 注重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顺应 自然地形和气候条件。
缺乏专业保护人才
从事古代建筑保护工作的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难以保证保护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
对于古代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难以对破坏行为进行有效的制约。
古代建筑保护措施与建议
加大保护力度
增加资金投入,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完善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古代建筑保护的法律法规,对破坏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和惩罚。
、工艺等方面的特点。
比较分析
03
将中国古建筑与同时期世界其他地区的建筑进行比较,揭示中
国古建筑的独特风格与成就。
02
古代建筑发展历程
夏商周时期建筑发展概况
总结词
起始、礼仪中心、木构架
建筑起源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

《中国建筑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古代建筑发展状况欢迎投稿留言交流一.原始社会建筑的发展1.《韩非子·五蠢》:“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

”《孟子·滕文公》:“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

”2.具有代表性的房屋遗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由巢居发展而来的干阑式建筑。

另一种是黄河流域由穴居发展而来的木骨泥墙房屋。

3.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发现的建筑遗址距今约六七千年,这是我国已知的最早采用榫卯技术构筑木结构房屋的一个实例,属于干阑式建筑。

4.黄河中游原始社会晚期的文化先后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

仰韶时期的代表实例:陕西临撞姜寨发现的仰韶村落遗址:居住区的住房共分五组,每组都以一栋大房子为核心,其他较小的房屋环绕中间空地与大房子作环形布置,反映了氏族公社生活的情况。

龙山时期:出现了双室相连的套间式半穴居,平面成“吕”字形,室内陆面和墙上采用白灰抹面,遗址中还发现了土坯砖。

实例:山西襄汾陶寺村龙山文化遗址,是我国已知最古老的居室装饰;辽宁建平牛河梁女神庙,是中国最古老的神庙遗址。

二.奴隶社会建筑的发展1.夏:①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是夏末都城——斟;②河南偃师二里头一号宫殿遗址是我国最早的规模较大的木架夯土建筑和庭院的实例。

2.商:①青铜工艺已达到了相当纯熟的工艺;②郑州商城;③偃师二里头以东的尸沟乡;④湖北黄陂县盘龙城;⑤河南安阳殷墟遗址。

2.西周:宗法分封制度,严格的等级制度,城市规模上,诸侯不超王都1/3,中等1/5,小的1/9,城墙高,道路宽,各种重要建筑必须按等级制造。

①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是我国已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②湖北蕲春的干阑式木架建筑;(严整的二进四合院)(三合土,白灰,砂,黄泥)③瓦的发明;④陕西扶凤召陈遗址;⑤砖的最早发现(铺地方砖)。

3.春秋:①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②开始了用砖的历史;③山节藻棁:斗上画山,梁上短柱画藻文;④丹楹:红柱⑤刻桷:刻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