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学
普通地质学课件: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
一、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
环境地质学:
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学 科。
是运用地质学和社会经济学的观点,阐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地质现象,以及各种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便采取一 定的科学技术方法,对其作用定量评价和预测,提高人类的环 境质量。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地面沉降 地下水污染 土地荒漠化 水土流失 矿产资源枯竭 咸水入侵
海平面上升 土壤盐碱化 诱发地震
小结
环境、地质环境、环境地质学的概念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及分支学科 我们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地面沉降、咸水入侵、地下水污染 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 水土流失、诱发地震、矿产资源枯竭
《普通地质》课程 第十六章 矿产资源与地质环境
16.5 地质环境与环境地质
内容
1
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
2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3
我们面临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
一、环境地质学的一般概念
环境: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事物。向下可至地壳深 部,向外可达遥远的宇宙空间。
地质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大气圈、水圈、生物 圈和科学技术研究可及的岩石圈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称。
学习快乐!
环境地质学主要的研究两方面内容: ①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问题; ②主要由人类活动造成的次生地质环境问题;
环境地质学包括以下分支学科和研究方向: 城市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地质学、废弃处置地质 学、医学地质学、旅游地质学、军事地质学、环境 法规等。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九大环境地质问题
环境地质学1绪论.ppt
3. 综合分析法
• 环境地质学广泛地利用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 包括综合法、比较法、典型法等。
•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课题一般都是复杂的矛盾统 一体,是一个多层次多因子的大系统。
• 它由许多因素(或称子系统)构成,这些因素相 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错综复杂的现象,分 析、处理这种复杂问题时,需要用综合的而不 是单一的、普遍联系的而不是静态的观点和方 法。
• 对于研究课题的全局,要协调各个局部(或子系 统),才能达到好的效果。
3. 综合分析法
• 区域对比及区域模式的研究
• 环境演变是长期的,难以在短时间内重 现;不同区域的自然演变以及受人类活 动的影响,具有各自的演变模式和阶段。
• 其中以工程地质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性地质图是 基础。
• 在综合分析环境地质图件资料的基础上。进行 生产区与生活区的划分。
• 在规划管理环境时,常需要编制一些相应的地 理图件,如土壤植被分布图、城市交通规划图 及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利用远景规划图等。
(3) 历史环境地质图: • 人类现在所处的地质环境,是经历了地质历史
• 合理处置城市垃圾、工业废物是优化人 类环境的重要措施之一。
• 水污染以及地方病在很大程度上与生活 和工业废物的污染有关。
• 在选择废物处置场时,需要综合运用构 造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岩石学、地貌 学等学科理论和方法。
5.医学地质学
• 研究人类健康与地质环境关系的学科称为医 学地质学(Geomedicine or Medical Geology )
• 我国也陆续制定了许多环境法规。 • 环境法规包括矿山开采法、水资源法、
环境工程地质学
主要特点
0 1
总体性
0 2
目的性
0 3
区域性
0 4
综合性
0 6
能动性
0 5
预测性
由于环境工程地质学是工程地质学的发展,因此,它必然和工程地质学有许多共同点。这主要表现在环境工 程地质学的理论基础,仍然是工程地质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环境工程地质学与工程地质学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它的以下五个特点上:
值得指出的是,由于自然地质环境与一定的地质、地理和气候单元相,不同地区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类型、 组合和特点不同,因此区域性环境工程地质研究在不同地区将有不同的问题和特色。
例如,在农业地区,环境问题涉及土地利用、水土保持、水土资源开发、森林保护与开发以及工业发展而造 成的土地退化和污染等。
在城市地区,工业、人口集中,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对环境影响很严重。同时,由于环境恶化而造成的灾害, 对城市建设造成严重的威胁和损失。例如,香港城市建筑导致大量滑坡;罗马城下火山岩大量洞挖开采造成城市 建筑物地基失稳;上海和天津过量提取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西安地面沉降引起地裂缝等。这些都是城市地区引 人注目的环境工程地质问题。
以上研究方法具有区域性、综合性、预测性的特点。通过环境工程地质调查和制图,可以为地质环境的合理 开发、工程设施的合理规划及减少地质灾害的影响等,提供区域背景和基础工程地质资料。
理论体系形成
经过多年实践,逐渐体会到:工程建筑与其所在的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就是 环境工程地质学研究的对象。前面已经谈到工程地质问题的定义,当时还没有抓住本质,还没有认识到二者相互 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这种哲学高度上来进行考察。最初我们把注意的重点放在工程地质条件对建筑物的适宜性 方面,以后才注意到二者的相互作用所引发的工程地质问题。在开展环境问题研究之后才理解到,不单工程地质 条件制约着工程建筑,而且工程建筑也制约着地质环境,引起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这就明确了:不论工程地质问 题,还是环境工程地质问题,都是由工程建筑和地质环境(可由工程地质条件来表征)二者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的矛盾关系引发出来的。抓住这个纲,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指导工程地研究方向。以此作为研究对象, 就涵盖了工程地质的整个研究范畴。在这种矛盾关系中工程地质条件是基本的,它制约着工程建筑,尤其是其中 的薄弱环节,取不利的因素,对工程建筑的规模和类型起着控制作用。因为建筑物的规模愈大,则其所施加于地 质体的应力愈强,建筑物的不同,其施加应力的方向和形式也就不同,地质体在不同应务作用下所引起的变形大 小和表现方式也随之不同。变形过大超过地质体的容许能力,变形发展为破坏,建筑物也随之失宣布是发生事故, 这就是工程地质问题。由建筑物破坏而造成的灾害,以及建筑物作用于地质环境而直接造成的灾害,就成为环境 问题。
环境地质
总论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学的原理,研究人类活动和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人类合理利用地球资源和环境,有效防治地质灾害的学科。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内部,尤其是上部岩石圈(地壳及上地幔)物质组成、地质构造以及地球历史的学科。
地质环境: 与人类活动相关、直接与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相互作用的岩石圈.地球的构造及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地壳与部分上地幔)地壳(大陆地壳厚,大洋地壳薄)地幔地核大陆地形单元山地:海拔高度在500米以上的正地形丘陵:丘陵一般海拔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平原:相对高差低于100米的平坦地区高原:海拔大于600米,表面较平坦或略有起伏的广阔地区盆地:四周是山地或高原,中央地形低平或呈丘陵状的地区,外形似盆状的地形裂谷:伸延上千公里,宽仅30~50km的线形低地,两壁或一壁多为断崖海底地形单元大陆架(陆棚):海面以下~200米深的海底平原。
坡度一般小于0.1°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倾斜明显变陡的地带,平均坡度为4.3°大陆基:是大陆坡与大洋盆地之间的平缓地带,平均深度约3700米海沟:海底的带状深渊岛弧:呈弧形延伸很长的火山列岛大洋盆地:深海平原、海山和海岭洋中脊地球的发展演变地球形成于46亿年前地球圈层结构的形成(40亿年前)细菌生物出现(30亿年前)多细胞吸氧生物出现(10亿年前)早期大气(氮、二氧化碳为主)与海洋的形成(10亿年前)有壳海生动物出现(6亿年前,寒武纪)脊椎动物出现(5亿年前,奥陶纪)陆生植物出现(4亿年前,泥盆纪)昆虫出现(3亿年前,石炭纪)爬行动物恐龙出现并鼎盛(2亿年前,三叠纪末期)地球表层演化(现海陆格局始于2亿年前)鸟类出现(1.5亿年前,侏罗纪)哺乳动物出现并旺盛(1亿年前,白垩纪末期第三纪初期)原始人出现(400万年前)现代智人(50万年前)工业革命(150年前)第二章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与应用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与应用环境地质学是一门重要的地质学分支,它研究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演化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环境地质学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它的研究成果可以为环保、节能减排、资源开发等方面提供参考和支撑,下面我将就此进行探讨。
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范围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范围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首先是地形地貌,研究各种地貌形成和演化的机制,以及不同地貌对环境的影响。
其次是地下水和地表水,研究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特点,包括地下水类型、水质变化、水文循环等等。
然后是岩土工程地质,研究地质构造和岩土力学参数等与土建工程有关的问题,如地质灾害、地基沉降等。
最后是环保方面的研究,包括污染物扩散、生境保护、环境分析等。
二、环境地质学的应用1. 环境评价环境评价是环境保护的核心内容,环境地质学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环境质量的调查和评估,可以有效地评价环境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环境管理政策提供依据。
2. 地下水资源管理地下水资源在人类生存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环境地质学可以对地下水资源进行研究和评估,包括地下水水文地质特征、水质、水动力学等方面的内容,并提供有效的地下水开发和管理方案。
3. 洪涝灾害防治由于自然条件、人类活动等因素,洪涝灾害经常发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生命损失。
环境地质学研究洪涝灾害的成因、发展机理及其它与之相关的问题,提供有效的预测和预警,在救援和抗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土地资源利用与环保环境地质学研究土地资源的特征、分布、利用规律和土壤的形成机制,为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提供技术和理论支持。
5. 废弃物处理和利用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一直是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领域的重要问题。
环境地质学可以对其进行研究,提供科学的处理和利用方案,以达到减少污染、节约资源的目的。
三、结论环境地质学的发展不仅给人类生存环境带来了重要的好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环境地质学的成果需要更好地与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紧密结合,为人类的健康生活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北大环境地质学讲义01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分科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己经意识到所有的环境问题都与地质环境密切相关。
一方面,大地构造循环、岩石循环、地球化学循环、水循环对大陆与海洋的分布和全球性气候变化起着决定性作用,控制着地貌、岩石、矿物、土壤、水体的空间分布;另一方面,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地质环境,人类活动又在改变着地质环境。
人类与地质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密切关系。
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环境地质学的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地质学属应用地质学,研究内容十分广泛,一切与人类有关的地质环境问题都属于环境地质学的研究范畴。
但迄今对其所应研究的内容尚无统一认识。
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应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全球变化的研究全球变化研究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海洋一大气一陆地相互作用与水循环研究、元素迁移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过去事件和作用过程的高分辨率研究、陆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地表过程及其环境效应、晚更新世以来地质环境演化与未来生存环境变化趋势预测、人类活动对全球变化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已受到国际地学界的普遍重视。
2.区域环境地质问题的研究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和预测,是环境地质学研究最基本的内容之一,也是环境地质工作服务于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手段,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背景值调查、地质环境质量现状综合评价、不同比例尺的环境地质填图、各种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与研究。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和答案
环境地质学考研题库和答案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研究地球环境与地质作用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涉及到地质环境的评估、地质灾害的防治以及地质资源的合理利用等多个方面。
考研题库和答案的编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应用技能。
一、单选题1. 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的是:A. 地球内部结构B. 地质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C. 地球表面的地貌形态D. 地球的大气层答案:B2. 下列哪项不是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A. 地质灾害防治B. 地质环境评估C. 地质资源开发D. 地球物理勘探答案:D3. 环境地质学中的“环境”一词主要指的是:A. 社会环境B. 自然环境C. 经济环境D. 政治环境答案:B二、多选题1. 环境地质学中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A. 地震B. 滑坡C. 洪水D. 干旱答案:A, B2. 环境地质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A. 土地利用规划B. 城市防洪设计C. 城市绿化D. 城市交通规划答案:A, B三、判断题1. 环境地质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地质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多个领域。
(对)2. 环境地质学只关注地质环境的保护,不涉及地质资源的开发利用。
(错)3.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可以为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对)四、简答题1. 简述环境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环境地质学在资源开发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评估资源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指导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减少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同时,通过地质环境的监测和评估,为资源开发提供安全保障。
2. 描述环境地质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
环境地质学在地质灾害防治中的应用包括:通过地质环境的调查和评估,识别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区域;利用地质学原理,分析地质灾害的成因和机制;基于地质环境特征,制定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五、论述题1. 论述环境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环境地质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它有助于理解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评估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通过地质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为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生态保护等提供科学依据,支持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环境地学
第一章绪论1、环境地质学定义:环境地质学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性、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第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地质环境的内涵与基本特征(1)定义:所谓地质环境,是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2)它包含3种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动力作用(3)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①地质环境容量方面,地质环境容量可以用特定空间可能提供给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包括矿物资源、能源资源、建筑材料资源、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景观资源、地质空间资源等,这些资源绝大多数是不可再生资源;地质环境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弃物的容纳能力,取决于地下水、土壤和岩石对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②地质环境的质量方面,地质环境质量的好坏,由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原生地球化学背景、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③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方面,地质环境的相容性是指地质环境对人类施加的某种干扰的适应性。
在同一类地质环境系统内,不同的工程活动,可能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趋势,良性反应或恶性反应,这取决于人类活动与该地区各种环境要素之间的作用性质。
④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方面,地质环境比较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当人类活动的规模和强度超过了地质环境的承受极限后,必然导致地质环境发生变化,对人类活动做出反应。
2、环境地质作用(1)定义: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含:①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作用的反馈作用。
(2)类型:自然地质作用、人为地质作用3、人为地质作用的表现形式:①人为剥蚀地质作用②人为搬运地质作用③人为堆积地质作用④人为塑造地形作用⑤人类活动的其他地质作用4、环境地质学理论研究的几个前沿问题(1)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问题地球是由多个圈层有机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
地球的环境地质学
地球的环境地质学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地球的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面和内部相互作用的科学。
它包括了地质过程、地球物质的循环和环境演变等方面的研究。
地球的环境地质学对我们了解地球的演化过程、预测自然灾害、保护地球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地球的结构与地质过程地球的结构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层次。
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薄壳,分为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
地壳是地球表面上的各种地理和地质现象发生的地方,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部分,包含了大量的岩石和矿物质。
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核心,由铁和镍等金属构成。
地球的地质过程包括了构造运动、火山活动、地震等。
构造运动是指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移动。
火山活动指的是地球内部熔岩的喷发和火山灰、烟尘等物质的排放。
地震是地球地壳发生剧烈震动的现象,通常是构造运动的结果。
这些地质过程的发生不仅影响到地球的地貌和环境,也对人类社会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二、地球物质的循环地球物质的循环是指地球内部和地表之间物质的迁移和转化过程。
其中最重要的循环过程包括岩石循环、水循环和生物循环。
岩石循环是指地球中岩石的形成、变质和风化等过程。
岩石通过地质作用的影响,不断地发生变化。
例如,岩石在火山活动中熔化成为岩浆,经过冷却凝固后形成新的岩石。
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球上的循环运动,包括了蒸发、降水、地下水和海洋水等环节。
生物循环是指生物体的生长、死亡和分解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生物体的有机物质会被分解并与地球的其他物质相互作用。
三、地球的环境演变地球的环境演变是指地球表面和内部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发生的变化。
环境演变包括了地壳运动、气候变化和生物演化等方面。
地壳运动是地球表面地壳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运动。
它可以导致地震、火山喷发以及山脉的形成等现象。
气候变化是指地球气候在不同时间和地点的变化。
气候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太阳辐射、地表反射和大气循环等。
生物演化是指地球生物在漫长的时间中发生的变化和进化过程。
环境地质学
环境、人口和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需要解决的三大突出问题。
人类生存环境的本质是地质环境。
没有地质环境,就不可能完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环境。
随着全球人口的迅速增长和人类经济活动的日益频繁,人类与地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为了减轻自然灾害和人类经济、技术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环境地学于六十年代末期应运而生。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经济活动与地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环境地学。
从地质学和社会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地质现象及各种地质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以便利用一定的科学技术手段对其影响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测,提高人类的环境质量。
环境地学主要研究两个方面: 一是主要由自然地质作用引起的原生地质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海啸、冰川、膨胀土、地方病和海岸侵蚀等环境灾害;二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次生地质环境问题,如地下水污染、地面沉降、滑坡、土地沙漠化、废弃物处置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咸水侵入造成的环境灾害。
目前,环境地学主要研究方向为: 城市地质、灾害地质、资源地质、废弃物处置地质、医学地质、旅游地质、军事地质和环境法规。
例如,广东省地质环境监测站作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负责组织实施全省地质环境监测,进行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和综合研究,进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在汛期进行地质灾害巡逻和应急技术调查,负责全省地下水监测、地下水资源和环境的调查评价和综合研究,并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建议,在介绍了环境地学的研究内容后,让我们看看它的研究方法。
自然历史分析方法这是传统地质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也适用于环境地学研究。
通过研究现有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条件、机理和环境地质作用,积极调控人地环境系统,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是人类发展的前提。
地球化学方法通过研究环境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矿物组成和结构特征,探讨地质环境的变化,如土壤侵蚀现象与风化过程有关,风化速率与岩石的矿物性质和外部热液条件有关。
通过对矿物组成和物理化学性质的测定和研究,可以评价风化过程。
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任务是在分析地质环境组成要素的特征和变化规律的基础上,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揭示环境地质问题的发生、发展和演化趋势,全面评价地质环境质量,提出地质环境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对策与方法,为实现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自然历史分析法2地球化学法3系统分析方法4环境地质制图方法5模型模拟与预测方法6环境地质评价方法7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地质环境的内涵:所谓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地质环境是具有一定空间概念的客观实体,它包含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三种基本要素。
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具体包含:①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土壤及其组成与功能特性:土壤的组成包括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在土壤中,这些成分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相共存。
1对进入土壤的物质具有蓄积作用。
2土壤起着净化环境的作用3土壤起着物质的输移作用水体污染的定义:当进入水体的污染物质超过了水体的环境容量或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变坏,从而破坏了水体的原有价值和作用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
水体污染的原因有两类:一是自然的,二是人为的。
特殊的地质条件使某种化学元素大量富集、天然植物在腐烂时产生某些有害物质、雨水降到地面后挟带各种物质流入水体等造成的水体污染,都属于自然污染。
人为原因造成的水体污染是指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物对水的污染。
工业废热水:废热水是指工业排出的用于冷却的废水,主要来自发电站、钢铁厂、焦化厂等,它使水体温度上升,造成热污染。
①水中溶解氧减少,同时促使水中有机物加快分解,细菌活动性提高,增加氧的消耗;②妨碍鱼类的生存和繁殖,除喜温鱼种外,一般的鱼在热水中呼吸急促、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容易死亡;③加大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如当水温升高10℃,氰化钾对鱼可产生双倍毒性;④河水温度的变化会影响对工业废水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也降低其给水(冷却水)的价值。
环境地质学研究现状与发展
环境地质学研究现状与发展引言:环境地质学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与地质过程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地下和地表的自然资源,以及如何应对环境地质问题带来的挑战。
当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环境地质学的研究也日益深入人心。
本文将探讨环境地质学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环境地质学的研究领域1. 土壤与水资源土壤是地球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之一,对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环境地质学致力于研究土壤的形成、演化和污染等问题,以维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基础,但人口增长和工业化进程对水资源提出了巨大挑战。
环境地质学通过研究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水文地质特征,探索水资源的分布、质量和可持续开发,为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地质灾害与风险评估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威胁。
环境地质学通过对地质灾害的成因、演化和预测研究,提供灾害风险评估和减灾决策的科学支持。
3. 环境污染与修复环境污染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环境地质学通过研究污染物的迁移和转化过程,寻找污染源和评估污染程度,提供环境修复技术和策略,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二、环境地质学的研究方法1. 地质勘查与遥感技术地质勘查是环境地质学的基础,它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采样,获取地质信息并分析地下地质构造和地质特征。
遥感技术则通过卫星、飞机等远距离观测手段,获取地表信息,对地表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
2. 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数值模拟是环境地质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模拟地下水流、物质迁移等过程,分析环境问题的演化和趋势。
实验研究则通过室内实验和野外试验,验证和改进数值模型,提供实验数据支持。
三、环境地质学的发展趋势1. 空间信息技术的应用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环境地质学研究正从传统的野外调查向遥感、卫星导航、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转变。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环境地质学的分支学科》
1. 工程地质学: 研究将地质原理和方法应用于工程建设中的地质问题,包括土壤稳定性、岩石
力学、地下水流动等。
2. 水文地质学: 研究地下水的分布、运动和质量特征,包括地下水资源评价、地下水动力学、
地下水污染等。
3. 地质灾害学: 研究自然灾害中与地质相关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地震、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
形成机制、预测与防治。
4. 环境地球化学: 研究环境中元素的循环、迁移和转化,包括污染物的来源、分布和影响,以
及环境地球化学过程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地表过程与地貌学: 研究地质过程对地表地貌形成的影响,包括风蚀、河流侵蚀、海岸侵蚀等,以及地貌演化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6. 环境资源地质学: 研究地质资源的分布、利用和管理,包括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水资源等,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7. 地球系统科学: 综合运用地学、大气科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地球系统各组
成部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平衡,以及全球环境变化的规律和影响。
以上是环境地质学的一些重要分支学科,它们共同研究了地质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保护环境、预防灾害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持。
环境地质学研究与应用
环境地质学研究与应用环境地质学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分支领域,主要研究地球的生存环境和地球系统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它关注的不仅是地球自然的环境变化,还包括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并通过研究环境问题解决方案,提供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支持。
本文将介绍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一、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进展1.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历程环境地质学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随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环境问题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一门交叉学科。
若干年来,环境地质学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了长足的发展。
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系统及其各种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深入研究,这既包括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和地质学,也包括生态学、气象学和海洋学;另一方面,还通过探究人类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演化过程,提供了大量重要的环境问题解决方案。
2. 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环境地质学的基础理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环境科学理论、地质学理论和系统分析理论。
其中环境科学理论主要研究环境问题的本质和特点,如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地质学理论研究地球的结构、性质、演化和资源等基础问题;系统分析理论则研究系统工程和系统科学等基础理论方法,为环境地质学提供了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学基础。
3.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涵盖了很广的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环境地球化学环境地球化学主要研究地球表面和地下水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来源、形态、迁移和转化等过程,以及这些物质对人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2)环境物理学环境物理学主要研究各种物理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如温度、湿度、光照强度等,这些因素会直接或间接的对环境产生影响。
(3)环境地质学研究环境地质学研究主要研究地表形态、地下水、土建筑工程和工程动态合理用地的地下属性等问题。
通过对各种地质环境因素的研究,如震动、滑坡、岩溶、泉洞形成等科学方法和技术,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地质学
1环境地质学:是地质科学中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是应用地质科学、环境科学以及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功能和演变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与地质环境组成的复杂系统。
核心问题是研究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2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各种自然地质因素、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认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3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反映了现阶段人类社会状况和科技水平;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持续性包含生态、经济、社会三个方面;可持续发展除反映在时间维度上,还具有空间维度的含义,即在水平方向上从全球到区域的变化,在垂直方向上从自然圈层到人类活动各部的变换,这些空间即相互独立又相互作用;’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就是优化人地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也为仁弟关系研究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
4土地:具有一定面积的确定边界的地理单位,包括地质地貌、土壤、植被、微生物、温热状况等自然要素、具有两个基本属性,面积、质量‘土壤:是位于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的疏松土壤。
具有两个功能:具有肥力,具有同化和代谢外界输入物质的能力。
土地土壤的区别与联系:土壤组成疏松,强调的是成分如PH值,土地可用于耕种建筑。
土壤是土地表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除个别土地类型外,绝大多数土地表层发育有厚薄不一、组成各异、肥沃程度不同的土壤层。
5水土流失:地球陆地表层土壤、成土母质及岩石碎屑,在风力水力重力和冻融等外力作用下,发生各种形式的剥蚀、搬运和再堆积过程。
原因:自然因素有气候土壤地形地质植被等,是水土流失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人为因素是加速水土流失的诱发动力,主要包括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毁林毁草、滥垦滥伐、开垦扩种、顺坡耕种、开矿修路及弃土弃渣等。
环境地质学
一、环境地质学的概念环境地质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①地质作用(因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如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以及因地壳表面化学元素分配不均匀,其丰度和赋存状态对生物生存与发展的影响(地方病)等。
②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化学污染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大型工程和资源开发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以及城市化引起的环境问题等二章环境地质学的基本理论问题1.地质环境的内涵地质环境系指岩石圈及其表层风化产物,包括地球岩石圈和表层风化层两部分地质体的组成、结构和各类地质作用与现象。
三种基本要素:物质组成、地质结构和动力作用。
地质环境的范围:2.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地质环境的容量、地质环境的质量、地质环境的相容性及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地质环境的容量:即某个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承受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最大潜能。
地质环境的容量,可用特定地质空间可能提供人类利用的地质资源量和对人类排放的有害废物的容纳能力来评价。
地质资源,是指地质环境系统内可供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
①矿物资源②能量资源;③建筑材料资源;④土地资源;⑤地下水资源;⑥地质景观资源;⑦地质空间资源等。
地质环境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其好坏对人类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主要由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决定:1.自然地质条件的稳定性;⒉原生地球化学背景;⒊地质资源的丰富程度;⒋抗人类活动干扰的能力;⒌受污染或受破坏的程度3.环境地质作用环境地质作用主要指人类与地质环境间的相互作用,①各种自然地质作用、自然地质现象对人类的作用,即自然地质作用;包括构造运动、地震作用、岩浆和变质作用。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负荷地质作用和硬结成岩作用。
②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作用与反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及上述地质环境的反馈作用。
人为剥蚀地质作用;人为搬运地质作用;人为堆积地质作用;人为塑造地形作用;人为活动的其它地质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地质学属于地球科学。
它是运用地质学、地理学原理,合理利用地质资源,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学科。
这是一门介于地质学、地理学和环境科学之间的科学。
环境地质学是研究人类活动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地质学分支。
环境地质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自然环境地质问题和人为环境地质问题,但也有人从狭义的地质环境概念出发,将问题局限于岩石圈。
1972年,中国开始探索环境地质学的范围、理论和方法,并建立了研究机构。
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它发展成为一门新的系统学科。
研究领域
随着自然科学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人类与自然环境即地质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
特别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环境地质问题日益严重。
水资源短缺、水质恶化、地面沉降、岩溶塌陷、海水入渗、滑坡、沙漠化和各种地方病等表明,地质环境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很大,对人类的影响也很大。
在人们眼中,对地质环境的认识和研究被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即不仅是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影响,更是人类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换言之,特别强调人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由此产生了一门新的学科环境地质学。
环境地质学研究领域广泛
①区域地质环境
为区域规划、经济发展、土地整理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如中国地质灾害分布图。
②地质灾害
为地质灾害预测提供依据,提出减灾减灾的预防措施。
③化学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研究不同地区的地球化学背景,各种元素的丰度和分布特征;研究空气、水、土壤和矿物中有益有害元素和致病物质的富集和迁移;研究地质环境与人畜健康的关系,预防和控制某些地方病和职业病,从而将某些元素的自然富集或缺乏对人和动物健康和植物生长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
在一些城市,饮用水水质恶化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④古气候变化规律
本文主要利用地质环境中沉积物所反映的气候变化指标,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的条件、成因和规律,预测未来气候变化趋势可能带来的危害,并提出预防措施。
⑤工程建设可能引起的问题
大量的工程活动,如城市建设、水利工程、道路建设、矿山、港口工程、电站建设等,往往会引起人为的地质作用,往往造成地质环境的破坏和环境的退化。
同时。
本文对人为地质作用及其地质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和预测,为区域经济建设规划和大型工程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⑥自然资源开发中的问题
水、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可以造福于人民,但同时也常常引起地质环境的变化,甚至引发人为的地质灾害。
过量开采地下水通常会导致地面沉降,从而导致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和土地盐渍化。
采矿经常造成地面塌陷、滑坡和人工滑坡;某些矿物,特别是放
射性矿物的勘探开发,往往造成环境污染。
环境地质工作是研究自然资源开发过程中环境退化的原因,提出预防和减少地质环境退化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