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古诗读懂始 预科 学生用

合集下载

鉴赏古诗读懂诗(1)页PPT文档

鉴赏古诗读懂诗(1)页PPT文档

讲 栏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阅读方法指导
特色专题3
2.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
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

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
讲 栏
的内容中去。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目 开
为例。

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
目 开
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词句。如结句和其他
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的主旨。
阅读方法指导
特色专题3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 本 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

栏 准。它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藏在写景叙事句中。如

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
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
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
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阅读方法指导
特色专题3
演练体悟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
信息?


(1)《咏素蝶诗》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
有的诗讲究 起承转合
句抒情(主)
词上片主首尾句句句写渲过景染渡气氛写景(次)
下片:抒情(主)
阅读方法指导
特色专题3
②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鉴赏古诗读懂始 预科 学生用

鉴赏古诗读懂始   预科  学生用

古诗整体阅读学案一、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最新《考试大纲》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二、了解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内容。

1.鉴赏诗歌的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2.语言:理解、品味词语,鉴赏语言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4.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1)思想内容是诗歌反映的状况或场面、主题和寄托的情感等。

(2)观点态度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三、古诗鉴赏,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

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四、提高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结构思路;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五、从整体上读懂诗歌的方法。

(一)古诗体裁常识1、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

2、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从表现手法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4、中国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今体诗)5、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6、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唐)以前,以后不遵格律的诗歌也称古体诗。

7、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8、词,亦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9、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古诗鉴赏 专题读懂诗歌始鉴赏

古诗鉴赏 专题读懂诗歌始鉴赏

古诗鉴赏:专题读懂诗歌始鉴赏古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不仅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更体现在蕴含的思想、情感和文化内涵中。

因此,深入了解古诗的背景、语言、形式、意象和主题等,是我们鉴赏古诗的前提。

古诗的背景古诗是诗人在特定时代、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创作,每首古诗都蕴含了一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因此,我们在鉴赏古诗时,需要了解其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例如,这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通过了解唐代社会的背景,我们知道当时天灾频发、战乱持续,人民生活十分艰难。

杜甫身处其中,他的感慨和思考,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出来。

鉴赏这首诗时,就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才能更好地理解诗歌。

古诗的语言和形式古诗的语言和形式通常是一种富含美感的语言和形式,它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古诗的主要特征之一。

例如,这是宋代诗人陆游的《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陆游通过使用豁达、轻盈和绮丽的词句,表现了春景的美妙和自己的心境,是典型的中国山水诗。

此外,古诗还有很多形式,如五言绝句、七言绝句、律诗等,这些不同的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效果和韵律特点,而这些特点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鉴赏者对古诗的感受。

古诗中的意象古诗中的意象是对事物、情感、景色以及其他个人或社会经验的形象化表现。

通过意象的构建,诗人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意境等。

例如,这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首诗的意境构建非常巧妙,可以看到王之涣通过登高远望的事例,将景色、人生和思想联系起来,概括出生命是不断追求升华和开拓的过程。

鉴赏古诗读懂始

鉴赏古诗读懂始

• • •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 锁清秋。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 味在心头。 • 相见欢 • 李煜 • 林花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 来风。 谢 •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 恨水长东。
2.看作者(知人论世)。了解了作家的生平、 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思想感情 的理解和把握。
如鉴赏李煜的词,就要了解李煜的创作以南唐降 宋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 降宋前,南唐政治稳定,经济、文化基础较好, 李煜过着纸醉金迷、酣歌曼舞的生活,作品多描写 帝王的享乐生活,表现高雅文化与富足生活给他带 来的短暂的极乐; 降宋后,李煜过着“此中朝夕,只以眼泪洗面” 的屈辱生活,作品则以抒写故国之思、亡国之痛为
鉴赏古诗读懂始
——诗歌阅读方法指导
1.由诗歌题目入手。借助诗歌的标题可以来推 断诗歌的思想情感。
如:《春夜喜雨》——表达欢愉喜爱之情,
《枫桥夜泊》——表达羁旅愁思,(愁)。 《悯农》——表达对农民艰辛的同情,(怜) 。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如:王安石的《孤桐》,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孤 桐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上好材料。据《孔子家 语》记载:帝舜曾一面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弹着五弦琴,一面唱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 明时思解愠,愿斫五弦琴。 吾民之愠兮”。
分析:要理解诗歌的主题,就必须结合王安石的生平经历。了解了 王安石积极变法的经历,了解了他的思想性格,了解了他生活的 时代背景,就不难把握此诗的主题了。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借“孤 桐”以言志,“孤桐”即为他的人格写照:尽管在变法中,

预科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预科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为“ 大学生要不要学习古代文 选” 的辩 论会 , 方面 同 一

针 对 实 用 主 义 思 想 , 明学 习古 代 诗 文 的 意 义 阐
早在几千年前 , 教育 家孔 子就提 出并 近乎完 美 的 实施 因材施 教的教育思 想 , 而这 种教 育思想 的基 础就 是对学生的充分 了解 。因此笔者认为课堂教学能否 高 效进行 , 关键 是要把 握学生的特点 , 只有对学生的学 习
实 。针对学生 的实用 主义思 想 , 师有 必要对 学生进 教 行正确引导 , 阐明学 习古代文选 的意义 , 培养学生 的学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 学 的重 要组 成部分 , 开设 目的 其
主要是通过对具有典 范性 、 丰富性 的古代 精美 诗文 的
习兴趣 。预科学生都是 十八九岁 的青年 , 对社会 、 人生 开始有 了 自己的想法 , 不再像小学生那样盲从老师 , 单
No. 6
Dec 20l . 0
预科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口李 晓静 田 铁 ,
( 州 民族 学院 预 科教 育 学 院 , 州 贵 阳 50 2 ) 贵 贵 5 05
摘 要 : 古代文选》 以《 课程课 堂教 学为切 入点 , 结合预 科学生 的特 点 , 理 民族预 科 古诗 文 阅读 教 学的新思路 ,探 索如 梳
有这种想法主要是受社会上 “ 实用 主义” “ 、 拜金 主义” 的影响 ,有什么用 ” “ 的思想淹 没 了他 们学 习古代 文选
比较薄弱 , 阅读理解能力有待加强 。因此讲授 内容 、 讲 授方式都 应 因材施 教 。一则 预科 学 生和 高 中学 生不 同, 他们没有升学 的任务和压力 , 习古诗文就是让他 学 们 了解历史 , 体会 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 , 使之对传统文 化感兴趣 , 并能古为今用 , 让他们把学到 的古文知识运

古代诗词赏析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的经典诗词

古代诗词赏析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的经典诗词

古代诗词赏析初一学生需要了解的经典诗词古代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历史、文化和情感。

初一学生作为文学启蒙的重要阶段,了解和欣赏经典的古代诗词,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还能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本文将向初一学生介绍一些经典的古代诗词,帮助他们更好地领略古代文学的魅力。

1. 唐诗唐代是中国古代诗词的鼎盛时期,唐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很适合初一学生品味。

以下是几首值得学习的唐诗:(1)《登鹳雀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春晓》-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3)《静夜思》-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宋词宋词以抒发真挚情感、纤细写意为主,语言优美动听。

以下是几首备受喜爱的宋词:(1)《青玉案·元夕》- 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2)《渔家傲·秋思》- 陆游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钗头凤·世情薄》- 李清照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3. 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戏曲的一种,它结合了音乐、舞蹈和诗歌,极富表现力。

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元曲片段:(1)《汉宫秋·天上月》- 关汉卿天上月,人间玉,低头弄,弄玉人。

不堪看,直可愁死也。

(2)《西华山·山花子》- 白朴绕阁行成水远流,锦飞牵引晚凉时。

孤灯下,惟见江头一轮似御焰低。

明日客程还马肥,莫把离心教岸悲。

直须看,白头翁,怨别黄昏鸿已稀。

(3)《汉宫秋·支离情》- 关汉卿支离情,断送人归去。

红楼春晚霜飞絮,夜夜飞,春何忍。

天上麒麟白日晴,楼中画慵多风细。

湖山书信双难托,尺素横怀万千绪。

明日相逢仍傲骨,莫回首,辞君往。

通过学习以上的古代诗词,初一学生可以从中感受到文学的美感和古代人的思想情感。

鉴赏古诗读懂始解析

鉴赏古诗读懂始解析

专题二 鉴赏古诗读懂始
(二)边塞军旅诗 边塞军旅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
容。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展现边塞独有的自然风 貌,更为抒发将士边塞生活做了很好的铺垫、烘托;也有对征 战的描写,不过,它常常借助一些意象,采用侧面描写的手法, 去表现战争的场面或边塞的风光。这些景象(意象),从用品看, 主要有金鼓、旌旗、烽火、羽书、戈矛、剑戟、斧钺、刀铩等; 从景物看,主要有大漠、烽烟、长城、黄沙、长云、秋月、雪 山、孤城、雁飞、鹰扬、箭飞、马走等;从地名和民族名看, 主要有碛西、轮台、龟兹、夜郎、胡羌、羯夷、楼兰、安西、
专题二 鉴赏古诗读懂始
边塞军旅诗表现的思想感情较丰富。或抒发报效国家、渴 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 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反映对帝王黩武开 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描摹塞上绝域的奇 异风光等。当然,更多边塞诗体现的是一种矛盾的心情:慷慨 从戎和久戍思乡的矛盾,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矛盾,痛恨庸 将和献身精神的矛盾等。如杨炯的“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 生”;张说的“誓欲成名报国,羞将开口论勋”;王昌龄的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岑参的“故园东望路 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等。
专题二 鉴赏古诗读懂始
边练边悟 2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穷边词(其二) 姚合
将军作镇古汧州, 水腻山春节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 行人不信是边头。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专题二 鉴赏古诗读懂始
(1)请结合诗句判断这两首诗是不是边塞诗。 答:_姚__诗__和__陈__诗__均__为__边__塞__诗__。__姚__诗__题__中__的__“__穷__边__”__是__极__远__的___边_ _地__。__诗__作__写__边__镇__的__升__平__景__象__借__以__赞__扬__边__镇__守__将__的__防__守__之__功__。___其_ _中__有__“__将__军__”__“__边__头__”__等__特__定__称__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陈__诗__的__题__目__“__陇__西__行__”__是__乐__府__旧__题__,__一__般__描__写__边__塞__战__争__。___诗__作_ _借__助__“__匈__奴__”__“__胡__尘__”__“__无__定__河__”__等__特__定__名__称__,__反__映__了___唐__代__长_ _期__的__边__塞__战__争__给__人__民__带__来__的__痛__苦__和__灾__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简析这两首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答:_姚__诗__借__描_写__边__镇__春___意_盎___然__、__歌_舞__升__平__的__美__景__,___委__婉__地_表__达__ _了__对__戍__边__将__士__的__赞__扬__之__情__。__陈__诗__以__将__士__杀__敌__的__英__勇__、__战__斗__进__程__ _的__激__烈__、__伤__亡__程__度__的__惨__重__、__亲__人__盼__望__的__无__期__,__来__寄__寓__诗__人__对__战__ _死__者__及__其__家__人__的__无__限__同__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鉴赏古诗读懂始

鉴赏古诗读懂始

读诗的步骤小结: 1、初读诗歌:(从诗题到注释)关注重点字 词、意象并展开想象。 2、初定情感:由初读内容并结合常识习惯 3、具体分析:分析诗歌的意象、字词、手法 和结构等,并结合知人论世和想象,深入 解读诗歌。 4、读懂诗歌:读出意象,读出手法,读出 情感,读出风格,读出重点字词,读出结 构特点。
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 的精神内涵,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 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正官]叨叨令无名氏 溪边小径舟横渡,门前流水清如玉。青山 隔断红尘路,白云满地无寻处。说与你寻 不得也么哥,寻不得也么哥,却原来侬① 家鹦鹉洲②边住。
[注]①侬:我②鹦鹉洲:此处为“渔父居处”的代 称。“渔父”是古代“隐士”的代称。
• 阅读《步步高》17页“阅读方法指 导”进一步完善思路并完成综合阅 读训练。
(2)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 作用。(5分)
答:1、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 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 一起,是全诗的线索;2、作者融情于景, 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或“孤舟” 既写舟又写人,既写景又抒情,照应上文, 并抒写出诗人的羁旅孤寂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可选角度:1、修辞:对偶、借代; 2、炼字:“逢”“忙”等;
3、色彩:碧与黄映衬; 4、情感:喜爱之情
如从色彩方面赏析,“半山碧”与“一枝黄”色彩互相映 衬,半山碧绿更衬托出一枝野菊的清幽高雅。画面优美, 寄意幽远。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志趣?(3分)
鉴赏古诗读懂始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赏诗文 读懂始

★赏诗文 读懂始

⑵咏物诗 事物前冠以“咏”或“题”则为咏物诗。如 贺知章的《咏柳》、骆宾王的《在狱咏蝉》等。 咏物言志诗是通过对独特事物的描绘或赞赏, 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 ①既然咏物其“形似”。 ②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 “神似”。 ③从表现手法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 拟人、对比,正面描写、侧面烘托的手法。
6、暗示诗歌体裁。 ⑴怀古诗 如标题中点出古迹或在古迹前后以“怀古、 咏怀、咏”等字眼的,多为怀古诗。如《赤壁 怀古》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 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 “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 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长于 议论精辟。
怀古诗小结
答:此诗托小孤山以言志,表达了诗人尽管身为 孤臣,时处末世,也要勇敢坚毅、杀敌报国的壮烈情 怀,以及自己能够力挽狂澜、取得抗元胜利的坚定信 念。
③送别诗 题目中有“送、赠、别”等字的多为送别诗。 李白《赠汪伦》。 送别抒怀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他们一 般按时间、地点来描写景物、表达离愁别绪,
从而体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类诗歌大多缠绵 凄切,充满感伤情调,如柳永的《雨霖铃》。 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触景生情、 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 造形象。
常见特征
季节 时间 地点
路口、长亭 驿站、渡口 码头等
景物
杨柳、 酒等
秋季 清晨 送别 或春季 或傍晚
古人送别的习俗:
①折柳送别②饮酒饯别③唱歌送别④长亭送别
送别诗写作套路
①分别前的场景。 一开始诗人常常先会在分别前有个小聚的活动,以 此来话别。这个活动的展开可以在家里,可以在某个 景点,更可以在离别的驿站或地点。例如:李白写给 杜甫的诗——《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醉别复几日, 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开篇即话二 人别期将近,同游共饮,情深谊厚。又如何逊的《与 胡兴安夜别》:居人行转轼,客子暂维舟。念此一筵 笑,分为两地愁。离别送行前筵餐也是强颜欢笑,为 好友送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尽一杯 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通过喝酒来为好友送行。

22版:学会读诗 鉴赏要从读懂始

22版:学会读诗 鉴赏要从读懂始
作用:①点明题旨,增强了诗歌情感的感染力;②以“身旅羁”和首句 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的“旅次”二字,结构严谨。
目录
学会读诗
鉴赏要从读开始 ///////
二、由诗歌语言组织规律切入
诗歌语言受字数、句数和格律的严格限制,在语法上主要表现为改变词性、 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现象。了解诗歌语言组织的规律,就能迅速进入诗 歌的语境,进而把握诗歌情感。
6.指出下列诗句中的词类活用之处,并解释其含义。 (1)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何逊《临行与故游夜别》) (2)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 (3)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4)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目录
学会读诗
鉴赏要从读开始 ///////
例:起承转合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起句 谁家玉笛暗飞声,(一个“飞”字,振人心魄。) 承句 散入春风满洛城。(从容而舒缓,张弛有度,赋予无形的音乐以实体 形象。) 转句 此夜曲中闻折柳,(陡然一转,“折柳”点染出一种场景。) 合句 何人不起故园情。(深情的发问,关合了作者的思乡之情。起承二句 写眼前景,转合二句写故园情。前后以“折柳”连接,“折柳”自然就成了全 诗的关键。)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注]流人,流落江湖的乐人;水调子,水调歌。 第一句写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①交代了环境、时间、地点; ②为全诗定下了清冷的基调,烘托了气氛; ③通过写景抒发了一种寂寞惆怅的心情。
目录
学会读诗
鉴赏要从读开始 ///////
(一)词类活用
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 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

高中语文_古诗鉴赏三讲_鉴赏古诗读懂始学案_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_古诗鉴赏三讲_鉴赏古诗读懂始学案_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古诗鉴赏三讲鉴赏古诗读懂始温馨寄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因此,必须扭转轻读诗、重做题的倾向,而应沉下心来,反复咀嚼,一定要重视古诗本身给我们传达的内容,从而来解读古诗。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一、读标题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

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1.把握标题信息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演练体悟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1)《咏素蝶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2)《鹊桥仙·七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3)《征人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6)《梦游天姥吟留别》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2.带着标题去读诗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留下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

鉴赏古诗读始懂

鉴赏古诗读始懂
1、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和特定读者 (侄孙湘);2、暗示诗的类别(贬谪诗) 1、交代了写作对象;2、点明了诗的类别; 3、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怀念远方的人);3、 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 和类别(怀人)
确定诗歌类别的意义
• 一、边塞羁旅 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 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 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艰辛、连年征战的 残酷; 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 衅的怨情; 惊叹边塞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 二、思乡怀人 • 一般抓住具体细节、动作,细腻地表现 人物的心理。有时触景伤情、感时生情、 托物传情、因梦传情…… • 思乡怀人常和战争联系在一起,反映征 人厌倦战争,渴望与妻子团圆,渴望过安 宁的平静生活。
• 三、山水田园 • 以描写自然山水、自然风景为主,表达 了诗人对山水的鉴赏审美。 • 以纵情山水显示人格的高洁,作为精神 的慰藉和享受。
相应人物形象举隅
• • • • • • • • 1、不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 四、离别酬唱 送别诗是重要题材。 送别诗大多哀伤愁怨,表现惜别恨别之意 也有明朗乐观之作,表现诗人豁达阔大的 胸襟,并富含人生哲理的启示; 借离别抒怀之作
• 五、即事感怀 只有立足于所咏之物的形象、色彩、情 调等,才能体味出作者寄寓其中的身世之 感、际遇之感。 或表现自己不愿同流合污傲岸节操; 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报国无门; 抒发自己的凄凉伤感、孤独寂寞
• 六、咏史怀古 凭吊古人,与现实作对比,对古人表达 缅怀之情,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一样建 功立业。(常是古非今) 借慨叹历史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讽刺统治者 表现自己的政治感慨、政治见识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鉴赏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鉴赏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及鉴赏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中小学生来说,背诵古诗词不仅能够丰富文学素养,还能培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中小学生必背的古诗词及其鉴赏:1.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鉴赏: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景,"明月"与"霜"的比喻,形象生动,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春晓》 -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鉴赏:这首诗通过对春日清晨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啼鸟"和"花落"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3.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鉴赏:这首诗通过登高望远的视角,展现了诗人的壮志与胸怀。

"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阔。

4.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鉴赏:这首诗以"江雪"为背景,通过"千山鸟飞绝"和"万径人踪灭"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孤寂冷清的氛围,而"孤舟蓑笠翁"的形象,更显得诗人超然物外的意境。

5.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鉴赏:这首诗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伟大和崇高的赞美。

"造化钟神秀"和"阴阳割昏晓"两句,展现了泰山的壮丽和神秘。

6. 《饮湖上初晴后雨》 - 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鉴赏: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通过对晴雨变化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多姿多彩。

2023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之 读懂古诗

2023古诗词阅读与鉴赏 之 读懂古诗

特别知识清单(三)读懂古诗一、知识必备(一)古诗题材、体裁(二)古诗结构1.古诗的一般结构古体诗以自然段为层近体诗绝句前两句写景(次),后两句抒情(第四句最重要) 有的诗讲究起、承、转、合律诗前四句写景(次),后四句抒情(主)词上阕(片)首句渲染气氛写景(次)主句写景尾句过渡下阕(片) 承接上阕(片),表达主旨抒情(主)2.近体诗(主要是律诗)的结构3.律诗中间两联对仗(三)古诗语言古诗语言是语言的变形,它离开了口语与一般书面语,成为一种特异的语言形式,既遵循语言规范,又时时欲超出语言规范。

古诗语言的“变形”:在语言方面,建立格律以营造音乐美;在用词、造句方面,改变词性、改变词序、省略成分等;在修辞方面,常常是互文见义。

由此取得“新、巧、奇、警”的艺术效果;增加语言容量,以取得多义的效果;强化语言的启发性,以取得写意传神的效果。

但语言的“变形”都服从表情达意的目的,而非文字游戏。

古诗语言变形的地方,往往是读懂诗歌的难点。

二、方法路径(一)找准最直接的路径——标题、情语和注释1.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其蕴含的信息有:①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表明诗歌的题材或体裁;⑤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2.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条捷径。

情语多出现在诗的后半部分,尤其是尾句,还有词的下阕。

有时作者也“移情”到景、物中,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中的“哀”字。

当然,诗中所谓的“情语”并不都是作者最真实的情感表达,有的诗人会故意用反语(这种情况很少)。

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能够通过抓住“情语”进而读懂诗歌的。

3.读注释,明暗示诗后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

(二)找准最稳妥的路径——关键字词、景事情和尾句1.抓关键字词,突破理解障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整体阅读学案一、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说明》:最新《考试大纲》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考查对古代诗歌的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二、了解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所指的具体内容。

1.鉴赏诗歌的形象(主人公形象、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意象和意境)。

2.语言:理解、品味词语,鉴赏语言风格。

3.鉴赏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行文结构、材料取舍、修辞方法等)。

4.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1)思想内容是诗歌反映的状况或场面、主题和寄托的情感等。

(2)观点态度是作者对诗歌中的景物、人物、事件等的态度评价,也包括对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观点的进步性和局限性进行评价。

三、古诗鉴赏,要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手法和情感。

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

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

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

在考场上,读懂一首古诗,说到底就是理解诗句意思。

诗歌写了哪些内容,是按照什么样的思路和层次来写的。

内容和思路是读懂诗歌的关键。

四、提高读懂古诗的能力,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要抓住古诗的体裁、语言特征、结构思路;二要把握古诗常见的题材特征;三要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

五、从整体上读懂诗歌的方法。

(一)古诗体裁常识1、从时间角度分为古代诗歌和现(当)代诗歌。

2、从格律角度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3、从表现手法分为抒情诗、叙事诗和哲理诗。

4、中国古诗可以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今体诗)5、中国古诗从发展源流角度又可分为诗、词、曲三种。

6、古体诗亦称“古诗”“古风”(唐)以前,以后不遵格律的诗歌也称古体诗。

7、近体诗(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

8、词,亦称“曲子词”“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9、曲(元曲)分杂剧和散曲两种形式,杂剧属戏剧,散曲属诗歌。

例题1、石鱼湖上醉歌[唐]元结石鱼湖,似洞庭,夏水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酒舫。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座以散愁!寄李儋元锡[唐]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指出以上两首诗的体裁特点。

答:二、读懂“诗家语”-----古诗的语言特征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中国诗歌多半是短小的抒情诗,一首诗里面的词语数量并不多,蕴涵的意象却非常丰富。

要借助非常俭省的语言外壳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要,诗歌非对语言作出变形不可。

实际上,很少有人用平常说话的语言来作诗。

(一)改变词性中国古代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了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

如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王维“下马饮.君酒”(《送别》)、“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题破山寺后禅院》),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意思是淡淡月光泻在水上和树上,轻悠悠的波光涟漪荡入窗户。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等。

我们的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作动词,且一作就作得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以上加点字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各有妙用,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二)变序——改变词序句序(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像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句意为“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三)省略:(1)答话包蕴问话:如贾岛《访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2)意象组合:词语与词语之间、意象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甚至可以省略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例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

又如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思是说,出门时,鸡叫了,走出茅店,天边挂着晓月;山路上,已有新足迹,木板桥上一层薄薄的寒霜。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十个名词构成的诗句,每字一个物象,语简意丰,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抒发了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

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有无穷意蕴,确实称得上“意象俱足”的佳句。

练习2、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

[中吕] 红绣鞋·客况宋方壶雨潇潇一帘风劲,昏惨惨半点灯明,地炉①无火拨残星。

薄设设衾剩铁,孤另另枕如冰,我却是怎支吾②今夜冷。

【注】①地炉:挖地为坑的火炉,坑中熏火以取暖。

②支吾:也作“枝梧”,本义为“抵拒”,引申为“应付、挨过”。

作者不说“半点灯明昏惨惨”,而说“昏惨惨半点灯明”,其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练习3、(2013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分)鹧鸪天酬孝峙①[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

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罾②。

折腰久矣谢无能。

熏风③未解池亭署,捧出新词字字冰。

[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

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人清不仕,撰有《菊农词》。

[注]①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

②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

③熏风:东南风。

(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4分)(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3分)三、读懂诗歌思路----起、承、转、合。

1、“起”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

其作用主要有两种:①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情感基调;②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

“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

“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先抑、欲抑先扬等。

其主要作用是:①承上启下,②铺垫下文。

“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

抓住这“转”句特点对解读诗意也很关键。

“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

“合”句的作用一般有三种:①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②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③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

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

读诗、赏诗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结构章法是先叙事、写景,后抒情。

词的上阕往往叙事写景,下阕是抒情部分。

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间的过渡(过片)。

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是叙事、写景的;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是抒情的。

练习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杏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练习5、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1、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

2、从情景关系入手读懂古诗的内容层次。

四、读懂古诗从-------题材类别入手1、送别怀人诗首先要掌握结构写法。

是开头是叙事或写景,即景抒情,然后是抒情。

其次把握意象,如杨柳、长亭、短亭、劳劳亭、酒、月、阳关、舟、灞桥等。

情感:①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安慰与勉励,④借送别表明心态,⑤抒发人生感慨。

每首诗它丰富复杂却不杂乱无章。

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①借景抒情(融情于景),②想象、虚实相生,③比喻,④衬托、烘托。

2、羁旅思乡诗 1.抓意象。

鉴赏思乡诗突破口,①月:移情于月,象征人世间的聚散;②雁:人归落雁后,它是乡思的媒介;③危楼:因思乡情切而登楼凭栏,表现归思;④书信:家书抵万金,传递相思之苦。

2.明情感。

①羁旅孤凄之愁,②恋家怀人之思,③怀才不遇之苦,④厌战思家之情。

3.晓手法。

常见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即事写情,另有“对面落笔”(对写法)、虚实相生手法。

3、即事抒怀诗就某件事发表议论,抒发感慨。

(1)首先要了解引发诗人感慨的事。

(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

(3)分析作者是怎样来抒发感情的。

赏析时首先要看“事”与“怀”的结合是否高明,其次要领略“感怀”的艺术技巧。

感怀诗,有的是偶有所感的,或是觥筹交错中仓促挥就的,但是一些名作凭着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还是彰显出精湛的艺术技巧。

4、闺怨诗闺怨诗写少妇、少女在闺阁中的忧愁和怨恨。

有的是女人自己写的,多以弃妇、思妇为主要描写对象,以伤春怀人为主题,剖析女子们在特定社会情态、生活遭遇下或悲悼、或悔恨、或失落、或惆怅的复杂心理状态。

也有男人借用女人的感情表达他的事情或者感情的,所以显得更加缠绵、更加委婉。

5、山水田园诗描写自然景色、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

解读时首先把握景物(意象)。

其次是景物包含的情感。

思想情感有:热爱自然,向往归隐,闲适自得的心情,怀才不遇的苦闷,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隐居生活的幽寂高雅,歌颂劳动生活等。

常见的描写手法有远近高低结合、视听结合、动静结合、点面结合、白描、反衬等。

6、边塞军旅诗描写边塞风光、边疆将士生活。

有对边塞风景的描写,也有对征战的描写,或抒发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或状写将士的乡愁、家中妻子的离恨,或表现塞外生活的艰辛、边塞征战的残酷,或对帝王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恨,或惊叹塞上绝域风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