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
一、判断句
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论语)十则》)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知:通:智”,聪明智慧。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送东阳马生序》)
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送东阳马生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3.正是江南好风景。(《江南逢李龟年》)
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
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
7.最是一年春好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10.落红不是无情物。(《己亥杂诗》)
(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2.非天质之卑。(《送东阳马生序》)
(八)“……,……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
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
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出师表》) 5.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
6.夫大国,难测也。(《曹刿论战》)
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十)“……者,……也”。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
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醉翁亭记》
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醉翁亭记》)
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5.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醉翁亭记》)
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出师表》)
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一)“……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马说》)
(十二)“……,……”。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三)“……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二、被动句
(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二)有标志词语。
1.“为”表被动。
2.“为……所……”。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满井游记》)
“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晴天的雪所洗浴。“为”即“被”。3.“于”表被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举于……”即“在……被举荐”。
三、省略句
(一)省略主语。
1.承前省。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
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木兰诗》)
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
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记承天寺夜游》)
⑸(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核舟记》)
“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
⑴(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译时要补上。
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
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下视”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
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
2.蒙后省。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豳风·七月》) “在野”“在宇”“在户”前都蒙后省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
3.对话省。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
(二)省略谓语。
再而衰。再(鼓)而(气)衰。省略的“鼓”就是谓语。
(三)省略宾语。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带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1)以。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论语)十则》)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信。(《曹刿论战》)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2)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
(3)与。
念无与(之)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记承天寺夜游》)
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邹忌讽齐王纳谏》
省略动词宾语。
(1)省略代词“之”,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
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