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有以下四种: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一:判断句(有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译为“……是什么”和“……不是什么”。
)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文判断形式。
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
(2)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用副词“乃”、“则”、“悉”、“皆”、“为”、“本”等表示判断,这种形式也比较多见。
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3)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此悉.贞良死节之臣(5)环滁皆.山也(6)当立者乃.公子扶苏(7)臣本.布衣【特别提醒】判断句中谓语前出现的“是”一般都不是判断词,而是指示代词“这”,作为判断句的主语。
如:是进.亦忧,退亦忧。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避险苦其心志。
3.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倒装句四种类型:(1)宾语前置(2)定语后置(3)状语后置(4)主谓倒装(1)宾语前置A:(疑问代词+宾语+动词),疑问代词有“何、谁、胡、恶、安、奚”等如:微斯人,吾谁与归宋何罪之有何以战B: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否定词+代词宾语+动词)常见的否定词:不、莫、勿、弗、未常见的代词:之、余、吾、已、自、汝、尔如:忌不.自信C:定语后置(中心词+之+定语)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中心词+数量词)如:为人五..……为手卷、为念珠各一......,窗八尝遗余核舟一...(中心词+定语+者)如: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吴儿善泅者.数百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D:状语后置(用“以”和“于”组成介词短语和状语,在文言文中可以放在谓语之后)如:(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3)徐喷以.烟(4)为坛而盟,祭以.尉首(5)屠惧,投以.骨。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
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和词类活用考点汇总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
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
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初中20篇文言文特殊句式梳理
《祖逊》 省略句 左丞相睿以(之)为军谘祭酒 倒装句 言于睿曰——于睿言曰
• 省略句 • 持(之)就火炀之 • 以草火烧(之) 被动句 • 其印为群从所得
活板
《核舟记》 • 倒装句 • 尝贻余核舟一——尝贻余一核舟 • 为人五;为窗八——为五人,为八窗 • 盖拣桃核修狭者为之——盖拣修狭桃核者为之
《读孟尝君传》句子翻译
• 1.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 卒,终于。其,指门下士。虎豹之秦,像虎豹一样凶残的泰国。 • 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狠的秦国逃脱出来。 • 2.特鸡鸣狗盗之雄耳 • 特,只、仅仅。雄,长、首领。 • 只不过是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 • 3.岂足以言得士! • 哪里说得上是得到了贤士呢? • 4.擅齐之强 • 擅,拥有。 • 拥有齐国的强大国力。 • 5.南面而制秦 • 南面称王制服秦国。古代君臣相见,帝王坐北面南,臣在对面朝见。 • 6.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 鸡鸣狗盗一类人在他门下。
• 《出师表》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关键时 刻
• 此皆良实: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
•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这些都是坚贞可靠,以死报国 的忠臣
• (2)固定句式
•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所以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
• 《邹忌讽齐王纳谏》特殊句式
• (1)判断句 •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 (2)省略句 • 客从外来,与坐谈 〔客人从外边来,(邹忌)与(他)坐着谈话〕 • (3)被动句 • 王之蔽甚矣 〔大王被蒙蔽得太厉害了〕 • (4)倒装句 • 忌不自信 〔邹忌不相信自己〕 • (5)固定结构 •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更)漂亮〕
语文总复习专题15 文言文特殊句式-【必背、必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清单(统编版)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 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
如借助“……者,……也”“……,……者也”“……,……也”“……者……”等词语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例2:“夫战,勇气也”。
(《曹判论战》)例3:“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例4: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例5: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例6:“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例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例8:舍鱼而取熊掌这也。
《鱼我所欲也》例9:此庸夫之怒也。
《唐雎不辱使命》2. 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的判断句。
例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例2:斯是陋室《陋室铭》例3: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毕,止曾笑耳!”(《狼》)。
例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例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例6: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例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例8: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例9: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例10:宫中府中,俱为一体。
《出师表》例11:臣本布衣。
《出师表》例1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的省略句。
例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2: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4.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句。
例1:“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世说新语》)例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孟子》三章)5.直接表示判断。
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华文止文特殊句式(一)之阳早格格创做一、推断句古汉语推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本量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汇干谓语的句子.往往不必推断动词汇“是”,但是翻译时要加上,如“……,是……”.(一)“是”正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汇,时常使用干推断句的主语.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干主语.知:通:智”,聪慧聪慧.名词汇活用为动词汇,干谓语.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居庙堂之下……则忧其君”,干主语.3.是可谓擅教者矣.(《收东阳马死序》)是:指示代词汇,相称于“那”,指代“马死”,干主语.“谓”干主语.(二)“为”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取此共类.(《公输》)(三)“乃”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坐,当坐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推断,可译为“便是”.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五)“则”表肯定推断,可译为“是”.1.非天量之亢,则心不若余之博耳.(《收东阳马死序》) 2.此则岳阳楼之大瞅也.(《岳阳楼记》)(六)“是”干动词汇,表肯定推断.1.对付子骂女,则是无礼.(《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2.日中不至,则是无疑.(《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 3.正是江北佳风景.(《江北遇李龟年》)4.日暮乡闭那边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秋佳处.(《早秋呈火部弛十八员中》)8.剪不竭,理还治,是离忧.(《相睹欢[无止独上西楼)》) 9.别是普遍滋味正在心头.(《相睹欢[无止独上西楼)》) 10.降白不是无情物. (《己亥纯诗》)(七)“非”表可定推断,可译为“不是”.1.非人哉!(《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2.非天量之亢. (《收东阳马死序》)(八)“……,……也”.1.北阳刘子骥,下尚士也.(《桃花源记》)2.鱼,尔所欲也;熊掌,亦尔所欲也.(《鱼尔所欲也》) 3.死,亦尔所欲也;义,亦尔所欲也.(《鱼尔所欲也》)4.至于斟酌益益,进尽忠止,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5.妇战,怯气也. (《曹刿论战》)6.妇大国,易测也. (《曹刿论战》)7.乡北缓公,齐国之优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九)“……,……者也”.1.牡丹,花之繁华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道》) (十)“……者,……也”.1.视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醉翁亭记》)2.渐闻火声潺潺而鼓出于二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家蔌,纯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醉翁亭记》) 5. 觥筹接错,起坐而喧哗者,寡宾欢也.(《醉翁亭记》) 6.苍颜鹤收,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7.醉能共其乐,醉能述其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 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记身于中者,盖逃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好尔者,公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好尔者,畏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好尔者,欲有供于尔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十一)“……者,……”.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尽粟—石. (《马道》)(十二)“……,……”.1.今齐场合千里,百二十乡.(《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此诚危慢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主动句(一)不标记词汇语,意念上的主动.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背二山.(《笨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冲动”,那里指天帝被笨公的恳切所冲动.(二)有标记词汇语.1.“为”表主动.2.“为……所……”.山峦为阴雪所洗,娟然如拭. 《谦井游记》)“为阴雪所洗”即“被阴雪洗”,那里指山峦被阴天的雪所洗浴.“为”即“被”.3.“于”表主动.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死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正在……被保举”.三、简略句(一)简略主语.1.启前省.主语正在前里已经出现过,为预防沉复简略主语,译时要补上.⑴(《二小女辩日》)木兰无少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今后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同之……(渔人)便舍船,从心进. (《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做食.(《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止.(《记启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浑,不可暂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⑹(溪火)斗合蛇止,明灭可睹.(《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左膝,诎左臂收船.(《核舟记》)“乃”前里简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⑴(一部分的设念)征于色收于声而后喻. (《死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里简略了主语“一部分的设念”,译时要补上.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世道新语·陈大丘取友期》)“不至”战“乃至”前里简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视之.(《曹刿论战})“下视”前里简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鲁师)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遂逐”前里简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止,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止”前里简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 2.受后省.七月正在家,八月正在宇,九月正在户,十月蟋蟀进尔床下. (《诗经·豳风·七月》)“正在家”“正在宇”“正在户”前皆受后简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3.对付话省.公曰:“小大之狱,虽不克不迭察,必以情.”对付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对付曰”前简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简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克不迭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者“是”.(二)简略谓语.再而衰.再(饱)而(气)衰.简略的“饱”便是谓语.(三)简略宾语.简略介词汇宾语,启上简略宾语“之”,戴前里已经提到的“人、事、物”.(1)以.温故而知新,不妨(之)为师矣.(《{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博也,必以(之)分人.(《曹刿论战》)死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疑.(《曹刿论战》)对付曰:“忠之属也,不妨(之)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2)为.此人一一为(之)具止所闻,皆叹惋.(《桃花源记》)(3)取.念无取(之)为乐者,遂至启天寺,觅弛怀民. (《记启天寺夜游》)旦日,客从中去,取(之)坐道.(《邹忌讽齐王纳谏》简略动词汇宾语.(1)简略代词汇“之”,指代前里已经出现的人、事、物.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 (四)简略量词汇(文止文中数词汇后常简略量词汇).1.林尽火源,便得一(座)山.(《桃花源记》)“一”后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2.太止、王屋二(座)山,圆七百里,下万仞……(《笨公移山》)“二”后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背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北. (《笨公移山》)“子”前里简略了量词汇“个”“山”“厝”前里简略了量词汇“座”,译时要补上.(五)简略介词汇.1.简略“于”.(1)正在.林尽(于)火源,便得一山.(《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周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 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小石潭记》)余坐侍(于)安排,援疑量理.(《收东阳马死序》)止(于)深山巨谷中.(《收东阳马死序》)山火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2)从.山火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3)给.不可,吾既已止之(于)王矣.(《公输》)衣食所安,弗敢博也,必以分(于)人.(《曹刿论战》)(4)到.能谤议于市往,闻(于)鳏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主动.帝感(于)其诚. (《笨公移山》)(6)对付于.(7)背.然脚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付象.慢湍甚(于)箭,猛浪若奔.(《取墨元思书籍》)2.简略“自”,可译为“从”.(自)潭西北而视.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喊主谓倒拆或者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子也战新颖汉语中一般,普遍搁正在主语之后,但是偶尔为了强调战超过谓语的意思,正在一些疑问句或者叹息句中,便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里.1.莫笑农家腊酒浑,歉年留客脚鸡豚.(《游山西村》)“脚鸡豚”是“鸡豚脚”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歉脚”. 2.甚矣,汝之不惠! (《笨公移山》)齐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表示,可译为“您的不聪慧太太过了”,即“您太不聪慧白”.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收出的浑坚声音”.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拆,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去”.五、宾语前置文止文中,动词汇或者介词汇的宾语,普遍置于动词汇或者介词汇之后,但是正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干宾语,宾语前置.那类句子,介词汇的宾语也是前置的.1.介宾倒拆.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拆.古汉语中,疑问代词汇干介词汇的宾语,要搁正在介词汇的前里.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取归? (《岳阳楼记》)“吾谁取归”是“吾取谁归”的倒拆,可译为“尔战谁共讲呢?”疑问句中,代词汇干介词汇宾语要提前.“谁”为疑问代词汇,“取”是介词汇.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拆,可译为“依据什么”.疑问句中,代词汇干介词汇宾语要提前.“何”为疑问代词汇,“以”是介词汇.少夜沾干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拆,可译为“依据什么挨到天明呢”.“何”,疑问代词汇,“由”,介词汇.正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汇前置.2.谓宾倒拆.何有于尔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拆.古汉语中疑问代词汇干宾语时,普遍要搁正在谓语的前里.可译为“有哪一般”.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拆.可译为“有什么大略的呢?”“何”,疑问代词汇.“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二)文止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宾语前置.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风止》)“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拆.可译为“不为自己感触哀思”.“自”,代词汇,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前置.2.脚指不可伸伸,弗之怠.(《收东阳马死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拆,可译为“不搁紧缮写”.“之”,代词汇,代缮写,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3.而乡居者已之知也. (《谦井游记》)“为之知”即“已知之”的倒拆,可译为“不知讲它”.“之”,代词汇,代秋意.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5.忌不自疑. (《邹忌讽齐王纳谏》)“不自疑”即“不疑自”的倒拆,可译为“不疑赖自己”.“自”,代词汇,正在可定句中,代词汇干宾语要倒拆.(三)用“之”或者“是”把宾语提于动词汇前,以超过强调宾语.那时的“之”不过宾语前置的标记,不什么真正在意思.1.莲之爱,共予者何人? (《爱莲道》)“莲之爱”即“爱莲”的倒拆,可译为“喜爱莲花”.“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拆.可译为“有什么大略的呢?”“之”,帮词汇,无真正在意思,正在那里是宾语前置的标记. (四)介词汇“以”的宾语比较活跃,纵然不是疑问代词汇,也不妨前置,表示强调.1.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十则》)“是以”是“以是”的倒拆,可译为“果此”.“是”是指示代词汇,指代前里的本果.2.齐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齐石以为底”是“以齐石为底”的倒拆,可译为“用整块石头动做潭底”.(五)其余,表强调.1万里赴戎机,闭山度若飞.(《木兰诗》)“闭山度”是“度闭山”的倒拆.可译为“跨过一讲讲闭,越过一讲讲山”.2.衡阳雁去无注意.(《渔家傲·秋思》)“衡阳雁去”是“雁去衡阳”的倒拆,可译为“大雁离启衡阳”.六、定语后置文止文中,定语的位子普遍也正在核心词汇前边,但是偶尔为了超过核心词汇的职位,强调定语所表示的真量,或者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搁正在核心词汇之后.(一)“核心词汇+后置定语+者”.1.遂率后代荷担者三妇.(《笨公移山》)“荷担者三妇”是“三妇荷担者”的倒拆,定语“三妇”后置,以超过核心词汇“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 2.鸢飞戾天者,视峰息心.(《取墨元思书籍》)“鸢飞戾天者”是“飞戾天鸢”的倒拆,定语后置,可译为“冲天飞的鸢鸟”.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泉上亭”的倒拆,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女弛启翅膀一般下踞正在泉上的亭子”. (二)“核心词汇+之+后置定语+者”.1.予谓菊,花之隐劳者也. (《爱莲道》)“花之隐劳者”是“隐劳之花”的倒拆,可译为“具备隐劳气量的花”.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者尽粟一石.(《马道》)“马之千里者”是“千里之马”的倒拆,可译为“能跑后劲的马”,即“千里马”.(三)数量词汇干定语后置.即书籍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伤仲永》)“诗四句”是“四句诗”的倒拆,定语后置.七、介宾结构后置.(一)用介词汇“于”组成的介宾短语正在文止文中多数后置,译成新颖汉语时,除少量译干补语中,大普遍皆要移到动词汇前干状语.1.何有于尔哉? (《(论语)十则》)齐句为“于尔有何”的倒拆句,介宾结构“于尔”后置.泽为“正在尔身上有哪一般呢?”2.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笨公移山》) “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背天帝报告了那件事”.3.渐闻火声潺潺,而泻出于二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鼓出于二峰之间”是“于二峰之间泻出”,介宾结构“于二峰之间”后置,可译为“从二峰之间奔泻而出”.4.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试用于昔日”是“于昔日试用”的倒拆,介宾结构“于昔日”后置,可译为“正在往日任用”.5.躬耕于北阳,苟齐性命于治世.(《出师表》)齐句为“于北阳躬耕,于治世苟齐性命”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北阳、于治世”后置,可译为“亲自正在北阳耕耘,正在治世中轻易保齐性命”.6.每假借于躲书籍之家.(《收东阳马死序》)“假借于躲书籍之家”是“于躲书籍之家假借”的倒拆,介宾结构“于躲书籍之家”后置,可译为“从躲书籍的人家借书籍”. 7.今诸死教于太教.(《收东阳马死序》)“教于太教”是“于太教教”的倒拆,介宾结构“于太教”后置,可译为“正在太教教习”.(二)介词汇“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正在今译时,普遍皆前置干状语.1.屠惧,投以骨. (《狼》)齐句为“以骨投(之)”的倒拆,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醉能共其乐,醉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拆,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译为“用笔墨去记述”.先帝知臣审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寄臣以大事”是“以大事寄臣”的倒拆,介宾结构“以大事”后置,可译为“把国家大事托付给尔”.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出师表》)“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拆,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三)其余.1.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伤仲永》)“还自扬州”是“自扬州还”的倒拆,介宾结构“自扬州”后置.译为“从扬州回去”.八、牢固句式(一)“不亦……乎”相称于“不是……吗”.教而时习之,不亦道乎?有朋自近圆去,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十则》)(二)“如……何”相称子“对付……该怎么办”“把……怎么样”. 1.以君之力,曾不克不迭益魁女之丘,如太止王屋何? (《笨公移山》)“如太止、王屋何?”即“能把太止、王屋二座山怎么样呢?”2.其如土石何? (《笨公移山》)“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三)“以……为……”相称于“把……(当做)……”.(四)“何……为”相称子“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五)何以…….何以战? (《曹刿论战》)(六)“何……之……”相称于“怎么……那样……”.(七)……孰取…….本本的圆法是“……取……孰……”相称于“……取……相比,……”.1.“……孰取……”.谓其妻曰:“尔孰取乡北缓公好?”(《邹忌讽齐王纳谏》)而复问其妾曰:“吾孰取缓公好?”(《邹忌讽齐王纳谏》)“孰取乡北缓公好”即“尔取乡北缓公相比,谁更好”.“……取……孰……”.问之曰:“吾取缓公孰好?”(《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取缓公孰好”即“尔战缓公相比,谁更好”.。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归纳一、倒装句倒装句有下面几种情况:1、主谓倒装(谓语前置);2、定语后置(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3、宾语前置(宾语置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4、状语后置,也叫介宾短语后置。
例如:1、原句:“尝贻余一核舟”,倒装句:“尝贻余核舟一”。
2、原句:“又用一篆章”,倒装句:“又用篆章一”。
3、原句:“盖简修狭桃核为之”,倒装句:“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4、原句:“其两膝相比者”,“相比”是中心词“两膝”的定语。
5、正常语序为:“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句:“甚矣,汝之不惠!”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7、①千里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千里马)②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
(能面刺寡人之过之群臣吏民,受上赏)8、①每自比于___、___,时人莫许之。
②忌不信自,而复问其妾曰……9、以全石为底。
10、此乃所谓战胜于朝廷。
11、___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13、起自鲁。
14、欲信大义于天下。
15、战于长勺。
16、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17、蒙辞以军中事务多。
18、白雪纷纷,何所似?19、微斯人,吾谁与归?20、何陋之有?2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2、为人五,为窗八。
2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
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24、告之___。
25、躬耕于南阳。
26、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
27、祭以尉首。
28、述以文者:“以文述”是“述以文”的倒装。
29、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的倒装。
二、判断句一般有:“者,也”。
例如: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2、当立者乃公子___。
3、中轩敞者为舱。
4、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5、城北___,齐国之美丽者也。
6、城非不高也,___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7、即公大兄无___,左将军___之妻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特别申明:因时间仓促和能力有限,在收集整理过程中难免有疏漏和错误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省略句(一)省略主语1.待君久不至,已去。
应为“(家父)待君久不至,已去。
”《世说新语<两则>》2.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应为“(谢道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两则>》3.渴,欲得饮,饮于河、渭。
应为“(夸父)渴,欲得饮”。
《夸父逐日》4.北饮大泽。
省略主语“夸父”,同时在饮和大泽之间省略介词“于”。
应为“(夸父)北饮(于)大泽”。
《夸父逐日》5.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应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夸父逐日》6.“顾野有麦场”。
省略主语“屠”,应为“屠顾野有麦场”。
《狼》7.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应为“山有小口,(小口)仿佛若有光。
(武陵人)便舍船,从口入。
(小口)初极狭,才通人。
(武陵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桃花源记》8.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省略主语:佛印《核舟记》9.重岩叠嶂:省略主语“两岸”。
《三峡》10.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应为“(浙江之潮)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观潮》1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应为“(余)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湖心亭看雪》12.斗折蛇行。
应为“(溪水)斗折蛇行”。
《小石潭记》13.属予作文以记之。
应为“(滕子京)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14.局促一室之内。
应为“(余)局促一室之内”。
《满井游记》15.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三句主语均为“臣”)《出师表》16.乃入见。
应为“(曹刿)乃入见”。
(省略主语“曹刿”)《曹刿论战》17.聚室而谋曰;杂然相许。
应为“(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
”《愚公移山》(二)省略介词1.“肃遂拜蒙母”。
“拜”后省略介词“于”,应为“肃遂拜(于)蒙母”。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 .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 .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 .是可谓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 .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2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 .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 .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 .日暮乡关何处是?(《黄鹤楼》)5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 .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 .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 .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 .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尸……,……也”。
1 .南阳刘子骥,高尚土也。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完整版)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汝之不惠,甚矣。
你的愚昧真是太可怕了。
2、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
我年轻的祖国啊,美丽啊,永远不会老去,和天一样。
3、世道悲哉。
这个世道真是可悲啊。
4、如佩环鸣响。
XXX相碰撞的声音如此悦耳。
5、暮雨潇潇。
傍晚的雨下个不停。
6、西风卷帘。
寒冷的西风吹卷着门帘。
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默地体会,研究而不厌倦,教育他人而不知疲倦,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呢?2、依靠什么去战斗呢?3、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然而,城市里的居民并不知道郊外已经到了春天。
5、凭借什么来辨认我的丈夫呢?6、XXX说:“还有什么是简陋的呢?”7、举荐一个人的标准是看他的才能如何。
8、XXX这个人凭什么被称为“文”?9、当时的人没有承认这一点。
10、请问女儿你在思考什么呢?11、适逢某家大宴宾客。
12、为什么不平呢?13、况且,人们担心的是没有立志。
14、XXX问道:“这个人是干什么的?”15、宋国又有什么罪呢?16、始终不相信自己的方法荒谬。
17、鬼没有敢抗拒我的。
18、向南方的衡阳飞去的大雁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19、旅途上有很多岔路,我今天在哪里?20、XXX一直没能见到他啊。
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以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
2、把当拿来咨询我。
3、在长勺迎战齐军。
4、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
5、在邻居家借来给他。
6、在四海之内,百姓都知道你是很守信义的。
7、屠户很害怕,就把担中的骨头扔给狼。
8、穷和尚向XXX告诉了自己去南海的想法。
9、XXX拿军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
10、用百金来交换。
1、河南郡XXX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
XXX的妻子们并不清楚她们是哪个家族的女儿。
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研究,才能成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人。
3、南阳XXX,XXX也。
XXX是南阳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人。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
1.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那可真是有意思得很嘞!就像“陈胜者,阳城人也”,这不就很直白地告诉你陈胜是阳城人嘛!这多清晰呀!
2. 哎呀呀,还有宾语前置句呢!像“何陋之有”,不就是把“何陋”提到前面了嘛,是不是很特别呀!
3. 文言文中的状语后置句,那也是很奇妙的呀!比如“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把地点放后面,感觉很不一样吧!
4. 主谓倒置句,你们知道吗?“甚矣,汝之不惠”,把“甚矣”放前面,强调意味一下子就出来啦!
5.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也很值得研究呀!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这不就是说被贤能的人利用嘛!
6. 还有固定句式呢!“如……何”“奈……何”,就像“如太行、王屋何”,多有意思呀!
7. 定语后置句也超有特点的哟!“马之千里者”,把“千里”放后面来修饰马,是不是很独特呀!
8. 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那可是常常出现呢!“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就省略了很多内容呀!
9. 文言文中的互文句,这就像一种巧妙的语言游戏呢!“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不是说将军都死了,壮士都回来了哟!
10. 哎呀呀,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真是丰富多彩呀!就像一个宝藏等着我们去挖掘呢!
我的观点结论: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真的是文言文学习的重要部分,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言文的魅力。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那可是个有趣又有点小复杂的“知识乐园”。
咱们今天就一起来逛逛,看看都有哪些奇妙的“风景”。
先来说说“判断句”。
这就像是给事物贴上一个明确的标签,告诉你“这是什么”。
比如说“陈胜者,阳城人也”,翻译过来就是“陈胜是阳城人”。
你看,“……者,……也”这种形式,是不是一下子就把陈胜的籍贯给确定下来啦?还有“夫战,勇气也”,简简单单几个字,就断定了战争靠的是勇气。
这种判断句,是不是有种斩钉截铁的感觉?再讲讲“省略句”。
这就像说话的时候,有些内容大家心里都明白,就不用说得那么全乎。
比如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这里就省略了谓语“鼓”,完整的应该是“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想象一下,战场上士兵们士气正旺,击鼓冲锋,这省略的部分就好像是大家都心有灵犀,不用说也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
“倒装句”也很有意思。
有“宾语前置”,像“何陋之有”,正常应该是“有何陋”,“之”字把宾语“何陋”提到前面去了,是不是有点调皮?还有“状语后置”,比如“战于长勺”,正常是“于长勺战”,把作战的地点放到后面去啦。
“被动句”呢,就是表示被动的意思。
像“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为……用”就表示被任用。
这就好像是一个人没办法自主决定自己的命运,被别人支配着。
记得我以前教过一个学生,他对文言文特殊句式总是搞不清楚,每次做题都错得一塌糊涂。
有一次,我让他翻译“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他居然翻译成“这就是岳阳楼的大观察”,全班同学都笑得前仰后合。
从那以后,我就专门给他开小灶,给他举了好多有趣的例子,还让他自己多练习。
慢慢地,他终于搞懂了这些特殊句式,后来在考试中再也没有因为这个丢过分。
咱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些特殊句式。
它们就像是文言文世界里的独特密码,掌握了它们,就能读懂古人那些精妙的表达。
比如说“吾谁与归”,这宾语前置的句子,要是按照正常语序理解,那意思可就差得远啦。
所以啊,同学们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可别被这些特殊句式给吓住了。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训练一、主谓倒装谓语放在主语前1、甚矣,汝之不惠; 你不聪明到了极点;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我壮丽的少年中国啊,与天一样永不老去;3、悲哉世也; 这个世道真可悲;4、如鸣佩环; 如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碰击的悦耳声;二、宾语前置宾语放在动词前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2、何以战依靠什么去迎战3、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样的人,我将和谁在一起呢4、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然而,居住在城内的人并不知道郊外已有春天了;5、何用识夫婿; 凭借什么特征便是我的夫君呢三、介宾短语后置介宾短语本应放在谓语前作状语1、祭以尉首;以尉首祭用将尉的首级祭天、祭神;2、咨臣以当世之事以当世之事咨臣把当今天下大事拿来咨询我;3、战于长勺与长勺战; 在长勺迎战齐军;4、叫嚣乎东西;乎东西叫嚣从东到西喧闹骚扰声不断;5、借于旁近与之; 在旁边邻居家借来给他;四、定语后置;定语本应放在名词中心语的前面,为了强调定语所表达的内容,临时置后;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的马料;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在高高的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于是就率领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4、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 羊子曾在路上行走,捡拾到别人丢失的一块金子;文言文被动句;1、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周处年轻的时候,粗暴强悍,争强好胜,被乡里人认为是祸害;2、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羊子被妻子的话感动了,又回去修完了自己的学业;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只见它一吐舌头,两只小虫就被它吞吃掉了;4、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天帝被他们的诚心所感动,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山;5、若为佣耕,何富贵也你被人雇佣耕地,有什么富贵可言呢6、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举用;三文言文判断句;1、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河南郡乐羊子的妻子们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儿;2、力学不倦,自力者也; 努力学习永不倦怠,才是靠自己的努力进取获得成功的人;3、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德高望重的人;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牡丹是花中的富贵之花;5、此为何若人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等;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贱人;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项脊轩志4.用“……,……”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二、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这样的句子,称为被动句;现代汉语中常用“被”表示被动关系,文言文中也有,但很少;比如: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译为: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在文言文中,被动句往往用“……为……所”和“……见……于”及其相应的变式结构来表示;例如:一“……为……所”1.“……为……所”巨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赤壁之战2.“……为……”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过秦论3.“……为所……”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二“……见……于”1.“……见……于”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2.“……见……”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3.“……于……”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三省略被动标志的被动句例如:王之蔽,甚矣;邹忌讽齐王纳谏译为:大王您被蒙蔽,很严重啊;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赤壁之战译为:荆州的百姓归附于曹操,是被兵势所逼迫;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二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 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沛公安在鸿门宴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三定语后置定语在句中一般起修饰限定名词性中心词的作用;文言文中的定语经常会后置到中心词后边,成为定语后置现象;例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译为:铿然有声的石头,到处都这样啊;“铿然有声”本做“石”之定语,后置到了中心词“石”之后; 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 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此所谓战用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第二部分相关训练请在本学期所学文言文课文中,找出含有文言特殊句式现象的文句,以巩固对该部分知识的理解; 一、判断句:二、被动名:三、省略句:四、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附参考答案:参考篇目: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寡人之于国也劝学秋水一、判断句: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皆以美于徐公非我也,岁也非我也,兵也二、被动句:王之蔽甚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三、省略句: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河伯顺流东行,河伯至于北海,河伯东面而视,河伯不见水端;四、倒装句:主谓倒装:甚矣,汝之不惠宾语前置:夫晋,何厌之有何后之有忌不自信不吾知也则何以哉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定语后置:四方之士来者国之孺子之游者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状语后置: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乃号令于三军曰遂使之行成于吴十年不收于国又败之于没谤讥于市朝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赵氏求救于齐和于身也甚于妇人贤于长安君封之以膏腴之地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浴乎沂,风乎舞雩为国以礼树之以桑申之以孝悌之义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善假于物也初中1—6册文言文词类活用总汇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4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43、天雨墙坏雨,下雨,34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425、其家甚智其子利,意动,认为……聪明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42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218、愿为市鞍马市,买,45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57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220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16、一鼓作气鼓,击鼓17、朝服衣冠服,穿戴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19、冬雷震震雷,打雷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22、有仙则名出名23、有龙则灵现灵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28、环而攻之环,包围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31、皆下之攻下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35、天下缟素穿孝服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二名词作状语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27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46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4、失期,法当斩法,依照法律5、吾义固不杀人义,按照道义6、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船,用船7、面刺寡人者面,当面8、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用箕畚9、置人所罾鱼腹中罾,鱼网,用网捕10、夜篝火用篝火装着“鬼火”11、箪食壶浆用箪,用壶12、乃丹书帛用朱砂二、动词活用一动词作状语1、几处早莺争暖树争,162、忽啼而求之啼,哭着,423、跳往助之跳,跳着二动词作名词1、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骑,战马,492、宜枉驾顾之驾,指车、马3、虽乘奔御风奔,飞奔的马4、猛浪若奔奔,飞奔的马三使动用法1、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正、笃、睦、和,形容词2、春风又绿江南岸绿,形3、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4、乱花渐欲迷人眼“迷”,意为“使‥‥‥迷乱”5、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使……扰乱;使……劳累6、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使……痛苦;使……劳累;使……饥饿;空乏,使……穷困;使……颠倒错乱;使……惊动;使……坚韧7、固国不以山溪之险使……巩固8、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威,使……震慑9、忿恚尉使尉愤怒10、凄神寒骨四意动用法1、以贤勇知大同,贤,形,认为……为贤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认为……美3、闻寡人之耳者闻4、父异焉对此感到诧异5、邑人奇之以之为奇6、父利其然认为这种情况有利可图7、渔人甚异之对此感到诧异8、余悲之对此感到悲哀9、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10、固以怪之矣对此感到奇怪11、五为动用法1、死国可乎死,为国而死2、伤仲永伤,为仲永而哀伤3、既泣之三日泣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丧,为死去的人办丧事5、念悲其远也悲6、祭祀必祝之祝,为之祈祷三、形容词活用一作名词1、温故而知新故,旧知识;新,新知识,492、近塞上之人近,靠近,363、披坚执锐坚、锐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疑惑的问题5、毕力平险险,险阻的山6、此皆良实贤良诚实的人7、攘除奸凶奸臣贼党8、野芳发而幽香香花9、心乐之以之为乐二作状语1、胡人大举入塞大,大举,大规模,362、见渔人,乃大惊大,非常,大吃,753、与蒙论议,大惊曰非常三作动词1、家富良马富,有很多,362、明月别枝惊鹊惊,惊动,213、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4、父异焉异,对……感到惊异,425、邑人奇之奇,以……为奇,426、而日中时远也远,距离远,667、不远千里远,以……为远8、食之不能尽其材尽,使尽,竭尽9、心乐之乐,喜欢10、凄神寒骨凄、寒11、聚室而谋聚,使聚,召集12、笑而止之止,使止,阻止,阻拦13、似与游者相乐乐,嬉戏,逗乐,游乐14、日光下澈澈,深深透过,直射水底15、毕力平险毕,用尽16、不能绝也绝,杀绝,杀尽17、私我也,美我者私,偏爱;美,意动18、楼渐低低,降低19、渔人甚异之异,感到诧异20、欲穷其林穷尽,走到头21、一览众山小小,意动,以……为小22、此教我先威众耳威服,动词23、亲贤臣,远小人亲,亲近;远,远离24、香远益清远播25、互相轩邈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四、数量词活用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千里,跑千里路2、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贰,两属高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总结一.使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使动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王,使动用法;使……称王;2.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朝,使……朝见;3.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鸿门宴王,使……做大王;4.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二动词活用为使动1.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腾”“起”用做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2.川泽纡其骇瞩骇,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3.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屈”“窜”,用作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5.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师亡,使……灭亡;6.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活,使动用法;使……活;7.乘犊车,从吏卒;赤壁之战从,使……跟从;8.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逃跑;三形容词活用作使动1.危士臣,构怨于诸侯;齐桓晋文之事危,使……危险;2.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其次不辱理色……报任安书辱,使……受辱;3.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孔雀东南飞荣,使……荣耀;二.意动用法一名词活用为意动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师,以……为老师;2.侣鱼虾而友麋鹿;前赤壁赋侣,以……为伴侣;友,以……为朋友;3.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师,以……为老师;二形容词活用为意动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柬美,认为……美丽;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耻,以……为耻;3.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耻,以……为耻;4.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耻,以……为耻;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6.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异,认为……奇怪;三.动词活用为为动词1.伏清白以死直兮,故前圣之所厚;离骚死,为……而死;2.而世不能与死节者比;报任安书为……而死;3.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死,为……而死;四.名词活用作动词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用作动词:游水劝学2.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3.族秦者秦也“族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4.义不赂秦“义”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5.由山以上“上”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6.晋军函陵,秦军泛南;烛之武退师军,驻扎;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烛之武退师鄙,把……当作边邑;8.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师盟,结盟;9.鸷鸟之不群兮;离骚群,合群;10.则耻师焉;师说师,学习;11.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师说师,学习;12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礼,礼遇;13.德何如则可以王齐桓晋文之事王,称王;14.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齐桓晋文之事树,种;衣,穿;15增数目项王;鸿门宴目,使眼色16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焦土,成为焦土;17魏其,大将也,衣赭色,关三木;报任安书衣,穿;18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屈原列传祖,效法;五.名词作状语1.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2.既东封郑“东”作状语,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作状语,每天劝学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和“下”作状语,向上、向下;劝学5.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是项伯复夜去;夜,充当状语,当晚鸿门宴6日夜望将军至“日”“夜”充当状语,每日、每夜鸿门宴7.园日涉以成趣,时矫首而遐观;日、时作状语;天天;归去来兮词8. 雄洲雾列,俊采星驰;滕王阁序雾,像雾一样;星,像星一样;9.下临无地“下”,作状语,向下滕王阁序10..辇来于秦“辇”作状语,用车子阿房宫赋11.骊山北构而西折;阿房宫赋北,向北;西,向西;六.形容词作动词1.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师说好,喜欢;2.火尚足以明也“明”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齐桓晋文之事老,尊敬;幼,爱护;4.使上官大夫短屈平于顷襄王;屈原列传短,揭短;5.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举”“胜”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6.齐彭殇为妄作“齐”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7.亲贤臣,远小人;陈情表亲,亲近;8.不能独完“完”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9.惜其用武而不终也“终”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10.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穷”用作动词:走到头七.形容词作名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供其乏困;烛之武退师乏困,缺少的东西;2.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齐桓晋文之事明,视力;3.为甘肥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齐桓晋文之事甘肥,甘美的食物;轻暖,轻快暖和的衣服;4.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说惑,疑难问题;5.志不在小“小”用作名词:小的方向鸿门宴6.圣益圣,愚益愚圣,圣人;愚,愚人;师说7.而大遗“小”“大”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8.披坚执锐;陈涉世家坚,坚硬的兵甲;锐,锐利的兵器;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桓晋文之事老,长辈;10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明,明智;。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
中考常考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于“乃”、“是”、“为”、“则”、“悉”、“本”等词构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来表示判断,也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塞屋,富贵家之书《黄生借书说》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自立为将军,[立]吴广为都尉《陈涉世家》3.宾语省略(l)上使[扶苏]外将兵《陈涉世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于被动式关系的叙述句叫被动句。
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2)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守株待兔》3.用“于”表示被动。
(完整)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doc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判断句是根据的性句子分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做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是”,但翻要加上,如“⋯⋯,是⋯⋯”。
(一 ) “是”在古中是一个指示代,常用做判断句的主。
1.是知也。
(《()十》 )是:指示代,相当于“ ”做主。
知:通:智”,明智慧。
名活用,做。
2.是亦,退亦。
(《岳阳楼》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居堂之高⋯⋯其君”,做主。
3.是可善学者矣。
(《送阳生序》 )是:指示代,相当于“ ”,指代“ 生”,做主。
“ ”做主。
(二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与此同。
(《公》 )(三 ) “乃”表肯定判断,可“是”。
吾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
(《涉世家》 )(四 ) “即”表肯定判断,可“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王凝之妻也。
(五 ) “ ”表肯定判断,可“是”。
1 .非天之卑,心不若余之耳。
(《送阳生序》 )2 .此岳阳楼之大也。
(《岳阳楼》 )(六 ) “是”做,表肯定判断。
1 .子父,是无礼。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日中不至,是无信。
(《世新· 大丘与友期》 )3 .正是江南好景。
(《江南逢李年》 )4 .日暮关何是 ? (《黄楼》 )5 .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无魏晋。
(《桃花源》 )6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7 .最是一年春好。
(《早春呈水部十八外》 )8 .剪不断,理乱,是离愁。
(《相 [无言独上西楼 )》 )9 .是一般滋味在心。
(《相 [无言独上西楼 )》)10 .落不是无情物。
(《己亥》 )(七 ) “非”表否定判断,可“不是”。
1 .非人哉 !(《世新· 大丘与友期》 )2 .非天之卑。
(《送阳生序》 )(八 ) “⋯⋯,⋯⋯也”。
1 .南阳刘子,高尚士也。
(《桃花源》 )2 .,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我所欲也》 )3 .生,亦我所欲也;,亦我所欲也。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完整版)初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句式汇总
初中文言文常见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倒装句、省略句、被动句.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文言文中,判断句有以下八种形式:(1)用“…者,…也”来表示.例: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诸葛孔明者,卧龙也——《隆中对》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2)用“…者…也”来表示,即主语后面不用“,”号。
例: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马说》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记》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知殊遇,欲报之于殿下也——《出师表》(3)用“…者也”表示判断,翻译时“者也”不译。
例: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我所欲也》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爱莲说》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用“…也"来表示。
这有两种情况:①主语后有“,”号,翻译时便去掉“,”号,再加“是”。
例:奂山山市,邑八景之一也——《山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十则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桃花源记》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观潮》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②主语后无“,”号,只在主语后加“是”,“也”字不译。
例: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此庸夫之怒也——《唐雎不辱使命》(5)用动词“为”作判断,把“为”直接翻译成“是”,语序不变.例:此为何若人-—《公输》为与此同类——《公输》天下为公-—《大道之行也》号为张楚—-《陈涉世家》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两小儿辩日》(6)用副词表示判断,这个副词不代替判断词,所以翻译时副词照样译,只在其后加判断词“是”。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及例句文言文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特殊句式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
掌握特殊句式,对于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读懂古代文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及相关例句。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1、“……者,……也”式这是最常见的判断句形式。
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意思是陈胜是阳城人。
2、“……,……也”式例如:“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意思是作战,靠的是勇气。
3、“……者,……”式如:“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意思是粮食是百姓种的。
4、用“乃”“则”“即”“皆”“为”等词表示判断“乃”:“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意思是应当立为皇帝的是公子扶苏。
“则”:“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意思是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
“即”:“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
“皆”:“环滁皆山也。
”(《醉翁亭记》)意思是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核舟记》)意思是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二、省略句省略句在文言文中较为常见,句子中省略某些成分,使得语言更加简洁。
1、省略主语例如:“(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这里省略了主语“渔人”。
2、省略谓语“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省略了谓语“鼓”。
3、省略宾语“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
”(《桃花源记》)省略了宾语“之”,代指桃花源中的人。
4、省略介词“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省略了介词“于”。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句子的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包括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
1、宾语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例如:“何陋之有?”(《陋室铭》)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意思是有什么简陋的呢?(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初级中学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详解在初中阶段,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有六种: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以及倒装句中的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介宾短语)后置。
01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的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
古代通常不用“是”来联系,而是采用以下方式表示。
(1) 用语气助词来表示判断。
采用“……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词语用在谓语后面帮助判断。
A:“……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如:“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陈涉世家》,“夫战,勇气也”。
(《左传·曹判论战》)“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B: “......,......也。
”其常见方式为:主语+谓语+也,在这种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陶渊明《桃花源记》)C:“......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
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菊,花之君子者也”(周敦颐《爱莲说》)者也用在句尾加强语气。
D:“......者,......。
”有的判断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如:“方柯者,中国之人。
”(方柯,是中国人)E:省略“者”、“也”的句子,有时也有者也均不用的句子如:刘备天下枭雄。
可译为:刘备是天下勇猛的人。
(2)用副词加强判断或构成否定判断。
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副词加强判断的语气。
这种形式也较为多见。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司马迁《陈涉世家》),“乃”可以解释为就是,用来判断当立者.是谁的。
“太丘舍去,去后乃至”《世说新语》其中乃用来表示判断。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两小儿辩日》用“则”来对日中时的形状作出判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一)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所得出的一种句型,指用名词做谓语的句子。
往往不用判断动词“是”,但翻译时要加上,如“……,是……”。
(一)“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指示代词,常用做判断句的主语。
1.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3.是可谓善学者矣。
(《送东阳马生序》)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马生”,做主语。
“谓”做主语。
(二)“为”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
(《公输》)(三)“乃”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吾闻二世少于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四)“即”表肯定判断,可译为“就是”。
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五)“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
1.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
(《送东阳马生序》)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六)“是”做动词,表肯定判断。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3.正是江南好风景。
(《江南逢李龟年》)4.日暮乡关何处是? (《黄鹤楼》)5.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铭》7.最是一年春好处。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9.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10.落红不是无情物。
(《己亥杂诗》)(七)“非”表否定判断,可译为“不是”。
1.非人哉!(《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2.非天质之卑。
(《送东阳马生序》)(八)“……,……也”。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2.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4.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允之任也。
(《出师表》) 5.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6.夫大国,难测也。
(《曹刿论战》)7.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九)“……,……者也”。
1.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十)“……者,……也”。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玡也。
(《醉翁亭记》)2.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醉翁亭记》3.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醉翁亭记》)4.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醉翁亭记》)5.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醉翁亭记》)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醉翁亭记》)7.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
(《醉翁亭记》)8.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出师表》)9.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0.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11.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一)“……者,……”。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石。
(《马说》)(十二)“……,……”。
1.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邹忌讽齐王纳谏》)(十三)“……也”。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二、被动句(一)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愚公移山》)“感其诚”即“被……所感动”,这里指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二)有标志词语。
1.“为”表被动。
2.“为……所……”。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满井游记》)“为晴雪所洗”即“被晴雪洗”,这里指山峦被晴天的雪所洗浴。
“为”即“被”。
3.“于”表被动。
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举于……”即“在……被举荐”。
三、省略句(一)省略主语。
1.承前省。
主语在前面已经出现过,为避免重复省略主语,译时要补上。
⑴(《两小儿辩日》)木兰无长兄,(木兰)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⑵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
(《桃花源记》)⑶(桃花源人)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桃花源记》)⑷(余)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记承天寺夜游》)⑸(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小石潭记》)⑹(溪水)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⑺(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核舟记》)“乃”前面省略了主语“起义军”,译时要补上。
⑴(一个人的想法)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征”前面省略了主语“一个人的想法”,译时要补上。
⑵过中(友)不至,太丘舍去,去后(友)乃至。
(《世说新语·陈大丘与友期》) “不至”和“乃至”前面省略了主语“友”;译时要补上。
⑶(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曹刿论战})“下视”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
(鲁师)遂逐齐师。
((曹刿论战》)“遂逐”前面省略了主语,译时要补上。
⑷期年之后,(群臣吏民)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虽欲言”前面省略了主语“群臣吏民”,译时要补上。
2.蒙后省。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诗经·豳风·七月》) “在野”“在宇”“在户”前都蒙后省略了主语“蟋蟀”,译时要补上。
3.对话省。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对曰”前省略了主语“曹刿”;“忠之属”前省略了指代“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主语“此”或“是”。
(二)省略谓语。
再而衰。
再(鼓)而(气)衰。
省略的“鼓”就是谓语。
(三)省略宾语。
省略介词宾语,承上省略宾语“之”,带前面已经提到的“人、事、物”。
(1)以。
温故而知新,可以(之)为师矣。
(《{论语)十则》)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之)分人。
(《曹刿论战》)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之)信。
(《曹刿论战》)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之)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2)为。
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记》)(3)与。
念无与(之)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记承天寺夜游》)旦日,客从外来,与(之)坐谈。
(《邹忌讽齐王纳谏》省略动词宾语。
(1)省略代词“之”,指代前面已经出现的人、事、物。
人不知(之)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十则》)问(之)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四)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
1.林尽水源,便得一(座)山。
(《桃花源记》)“一”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2.太行、王屋二(座)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愚公移山》)“二”后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3.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个)子负二(座)山,一(座)厝朔东,一(座)厝雍南。
(《愚公移山》)“子”前面省略了量词“个”“山”“厝”前面省略了量词“座”,译时要补上。
(五)省略介词。
1.省略“于”。
(1)在。
林尽(于)水源,便得一山。
(《桃花源记》)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日光下澈,影布(于)石上,怡然不动。
(《小石潭记》)余立侍(于)左右,援疑质理。
(《送东阳马生序》)行(于)深山巨谷中。
(《送东阳马生序》)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于)酒也(《醉翁亭记》)。
(2)从。
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3)给。
不可,吾既已言之(于)王矣。
(《公输》)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于)人。
(《曹刿论战》)(4)到。
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5)表被动。
帝感(于)其诚。
(《愚公移山》)(6)对于。
(7)向。
然足下卜之(于)鬼乎!(《陈涉世家》)(8)比,引出比较的对象。
急湍甚(于)箭,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2.省略“自”,可译为“从”。
(自)潭西南而望。
(《小石潭记》)四、谓语前置谓语前置也叫主谓倒装或主语后置。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
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
3.如鸣佩环,心乐之。
(《小石潭记》)“如鸣佩环”是“如佩环鸣”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像玉佩、玉环相碰时发出的清脆声音”。
4.近岸,卷石底以出。
(《小石潭记》)“卷石底”是“石底卷”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石底翻卷过来”。
五、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
1.介宾倒装。
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论语)十则》)“何以”是“以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介词的宾语,要放在介词的前面。
可译为“为什么”。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
“谁”为疑问代词,“与”是介词。
何以战? (《曹刿论战》)“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
疑问句中,代词做介词宾语要提前。
“何”为疑问代词,“以”是介词。
长夜沾湿何由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何由彻”是“由何彻”的倒装,可译为“凭借什么挨到天亮呢”。
“何”,疑问代词,“由”,介词。
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前置。
2.谓宾倒装。
何有于我哉? (《{论语)十则》“何有”是“有何”的倒装。
古汉语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要放在谓语的前面。
可译为“有哪一样”。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
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何”,疑问代词。
“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
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
“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送东阳马生序》)“弗之怠”即“弗怠之”的倒装,可译为“不放松抄写”。
“之”,代词,代抄写,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倒装。
3.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满井游记》)“为之知”即“未知之”的倒装,可译为“不知道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