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研究导刊
ECONOMIC RESEARCH GUIDE
总第166期2012年第20期Serial No .166
No .20,2012一、技术创新的概念
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中第一次提出“创新”的概念:“创新是企业家对生产要素
的新的组合。”
[1]
弗里曼(1973)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工艺商业化的过程,导致新产品的市场实现和首次商业性转化[2]。Bessant (2001)认为,技术创新是技术变革过程中发明之后的阶段[3]。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1969年的研究报告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在1976年的报告中把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的改进视为低层次的两种创新,划入技术创新的范畴[4]。傅家骥(1995)认为,技术创新是:从研究开发(R&D )到企业家抓住市场潜在机会,重新组合生产条件和生产要素,建立生产费用更低、能效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经营的系统活动过程[5]。
曹萍等(2008)认为,技术创新是指企业根据市场需求、
竞争状况及自身条件,进行技术研究开发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6]。廖媛红(2009)指出,技术创新是对新产品、
新工艺、新服务以及上述各项改进的构想从闪现、研究到生产、销售,实现市场价值的全过程[7]。
综合上述观点,技术创新是技术和经济相结合的过程,是包括新构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到成果引入市场、商业化和应用扩散的一系列科学、技术和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二、技术创新模式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先后出现了五种具有代表性的技术创新模式。
1.技术推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是指创新主体通过研究开发得到新技术、新产品来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并通过生产和销售把新技术、新产品引入市场。在这种模式中,科技进
步或研究开发是技术创新的主要来源,市场只是被动的接受创新成果[8]。
2.需求拉动的技术创新过程模式,认为多数的技术创新是由社会和市场需求拉动的渐进性的过程,而不是技术推动的直接结果[9]。
3.技术推动与市场需求相互作用的模式,强调技术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共同推动技术创新,把单一的技术创新模式视为科学、技术和市场交互作用的特例[10]。
4.技术创新一体化模式,认为技术创新过程包括构思、研究开发、生产以及营销等行为,强调研发和制造的一体化,以及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沟通联系[11]。
5.技术创新的网络模式是一体化模型的发展,强调合作企业之间更密切的联系和信息交换。随着技术的进步,技术创新过程的网络化已成为创新过程发展的趋势。
三、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现状
按照划分对象的层次不同,技术创新可划分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和国家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是以企业技术创新为基础,推动整个产业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过程[12]。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2007)指出,随经济社会发展,我国企业技术条件发展较快,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好的创新基础和研发能力,但仍然缺乏技术型人才和核心技术[13]。肖虹(2007)通过对37个产业1999—2004年技术创新统计数据的研究,指出当前中国产业技术转化能力较弱,高新技术产业与非高科技产业对技术的转化能力不强[14]。
王健(2007)结合我国高新技术产业2000—2004年的指标值,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在R&D 投入和产品占世界出口份额上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对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也较为薄弱[15]。董瑜等(2011)的研究表明:我国的产业技术创新
收稿日期:2012-05-30
作者简介:王璐(1988-),女,安徽合肥人,硕士研究生,从事产业经济学研究。关于产业技术创新的研究综述
王
璐
(安徽大学,合肥230601)
摘要: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因此,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高研发人员比重,创建学习型组织。政府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和政策环境,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 (2012)20-0020-02
20——
投入强度不足,企业创新意识不够强,高技术产业新产品产出增加的同时,没有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步增长,专利申请量和拥有量的绝对数量较低[16]。
四、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对于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吕政(2010)认为,要提高企业研发人员的比重,改变我国科技研发的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分离的状况;调整利用外资的方向,由弥补资本缺口为主向弥补技术缺口为主转变[17]。杨显贵(2009)认为,要充分发挥市场需求的激励诱导作用,政府要创造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加强大学和科研机构与产业间的联系,建立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18]。张涛(2009)认为,要加强企业孵化器建设,建设多层次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19]。姜红等(2010)认为,对于在各产业间技术创新转移过程中起传导作用的产业,应当建立自有知识产权体系,通过技术创新传导带动产业跨越式发展;对于技术水平较落后的传统产业,应扶持其进行产品研究与开发[20]。殷群等(2011)指出,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促进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发展,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引导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合作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化[21]。
五、总结
技术创新对推动产业进步、提高国家竞争力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国技术创新能力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育企业主体创新意识,引进和培养技术创新人才,提高研发人员比重,创建学习型组织。政府要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力度,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战略,通过建立产学研结合的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加强大学、科研机构与产业间的联系,建立一个良好的技术创新的交流平台,并且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技术创新,加强对科研成果的保护力度,加大产业政策扶持,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氛围和政策环境,从而提升产业整体的技术创新能力,促进我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约瑟夫·熊比特.经济发展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73-74.
[2]Freeman C.The Economics of Industrial Innovation[M].London:Francis Printer,1982:2-9.
[3]Bessant.J.R.Developing continuous improvement cap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1,2(4):17-31.
[4]Jay Shankar M.Swami Nathan,Stephen F.Smith,and Norman M.Sadeh.A Multi Agent Framework for Modeling Supply Chain Dy-
namics[J].Technical Report,the Robotics Institute,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1996.
[5]傅家骥.企业继续前进的动力——
—技术创新[J].中国软科学,1995,(8):94-96.
[6]曹萍,张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2(2):89-92.
[7]廖媛红.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框架的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6):85-88.
[8]李垣,汪应洛.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模式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1994,(2):42-45.
[9]Ram Ganeshan,Eric Jack,M.J.Magazine and Paul Stephens.A Taxonomic Review of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Research[M].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2:839-879.
[10]Rowley.T.,Behrens.D.,Krackhardt.D.Redundant governance structures:an analysis of structural and relational embeddedness in
the steel and semiconductor industr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0,21:369-386.
[11]Mansfield.E.Patents and Innovation-An Empirical-Study[J].Management Science,1986,32(2):173-181.,
[12]郑锋.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8):242.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J].工业审计及会计,2007,(3):6-8.
[14]肖虹.中国产业技术创新投入产出特点检验:1999-2004[J].财经研究,2007,(4):52-61.
[15]王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07.
[16]董瑜,刑颖,张薇.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态势分析:总体发展态势[J].科学观察,2011,6(1):12-22.
[17]吕政.产业技术创新的途径[J].管理工程学报,2010,(24):21-23.
[18]杨显贵,李成标.产业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9,(4):261-262.
[19]张涛,舒洁.我国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分析[J].西安社会科学,2009,(4):77-78.
[20]姜红,陆晓芳.基于产业技术创新视角的产业分类与选择模型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9):47-58.
[21]殷群,胡大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三大问题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3):67-68.
[责任编辑杜娟]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