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学基础3.10手少阳三焦经
十二经络学习(10):手少阳三焦经及三焦经上的原穴、洛穴和输穴
十二经络学习(10):手少阳三焦经及三焦经上的原穴、洛穴和输穴手少阳三焦经循行部位及分布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穴),向上出于第4、5掌骨间,沿着腕背,出于前臂外侧桡骨和尺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上达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向前进人缺盆部,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
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膻中分出,上行出缺盆,上走颈部,沿耳后(騶风穴)直上,出于耳部,上行额角,再屈曲而下行至面颊部,到达眶下部。
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上关穴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瞳子鶻穴,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手少阳三焦经巡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是从无名指指端出发,沿着手腕背向上,经过手肘、手臂外侧,到肩部,然后到耳朵、眉毛处的经脉。
这条经脉经过了整个耳朵,并从耳后绕着耳朵从下到上走了一圈,可以说是最会“兜圈”的经脉。
主治病症头面五官病症:头痛,目赤痛,牙痛,口眼歪斜,耳鸣,耳聋,咽喉肿痛。
神志病:癫痫。
经脉循行处不适:肘臂、颈、肩、背痛。
其他:疟疾,糖尿病。
手少阳三焦经主治病症调理手法拍打三焦经拍打法三焦经从双手的无名指开始,手桡骨和尺骨的中线手背的中线,至肱骨的中线知道我们颈部肩胛骨的上缘再到耳背沟后缘,上到我们眼睛眉毛眉尾末端位置。
拍打三焦经时,可以站着或者坐着,手握成空掌,先用左手拍打右臂三焦经,从颈部肩胛骨上缘开始,往下沿着手背的肱骨中线、桡骨和尺骨中线拍打,一直下拍打到手腕处,力度以身体耐受为宜,有节奏的拍打,这样可以震动到三焦经,调理三焦经的作用,拍打三焦经要拍打8分钟以上才能有效。
拍完右臂三焦经,再换右手,拍左手臂上的三焦经,也是拍打8分钟,拍打完三焦经之后,还不算完全疏通了三焦经,我们需要结合按揉阳池穴才算完整。
双手托天理三焦八段锦中的双手托天理三焦,它可有效梳理人体的三焦,顺畅全身的气血,加快各个脏腑的运化,减轻疲劳。
方法见下面的动态图片:八段锦原穴:阳池穴——手少阳三焦经【取穴】位于手腕部位,即腕背横纹上,前对中指、无名指指缝。
倪海厦人纪针灸手少阳三焦经
倪海厦人纪针灸手少阳三焦经十三、手少阳三焦经(6-00:54:34)1、三焦:上焦、中焦与下焦(6-00:54:40)我们下面要讲的是三焦,身体是这样子看的。
中医有个观念,只有观念正确,病就永远跑不出你的如来佛掌。
肚脐以下我们称下焦,胸蔽骨到肚脐称中焦。
胸蔽骨以上称上焦,合为三焦。
上焦如雾,雾是很轻的,非常干净,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松原市中医院推拿按摩科赵东奇所谓上焦如雾,就是因为小肠在这边,膀胱在小肠前面,大肠在小肠上方,肾脏在小肠的后方。
当水经过小肠的加热,水气就因蒸发而到上面来了,所以上焦如雾。
你哪天有机会坐直升机飞到天上,捉片云下来检验,会完全没有病毒,这是干干净净的。
我讲的是正常人。
三焦就是网络、网膜,它横跨肝胆脾胃,完全是消化的地方,当中焦气快没有了的时候,病人呈现的是“嗝”,就是打嗝。
打嗝古人称“哕”。
这症状不单单是讲“哦”(打嗝的声音)。
虽然此时东西还是可以吃,但表示中焦气快没了,三焦是阳嘛,是阳气。
这是很危险的时候。
下焦如渎,这是指下焦比较脏,是有很多食物的残渣的地方。
三焦看起来都是黄色的,古字上面这个“焦”,就是“膲”。
在《黄帝内经》里面认为,三焦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水道是三焦在管。
膀胱经是“州都之官,津液出焉”。
那肚子腹水胀满满的,这就是在三焦,水道不通,阳气不通。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常用行阳的手法,不管是下针或用药,只要阳气顺,水就不会累积。
比如,这是水道,如果有一天,你在高空下,看到美洲、大陆、台湾,这些地方水道到处密布,这个水道就是三焦,所以观念一定要有,且要正确。
平常人呢,在打坐的时候,当你心情很平稳、很安定的时候,气会顺着三焦,散布到全身四肢。
当你有欲望时,三焦的气就会慢慢回来,集中到命门。
所以在行房的时候,三焦集中力量到命门,再从命门这边,发射力量出来,这样才能有高潮排精,这些通通属于三焦。
三焦经有二十三个穴道。
三焦经跟心包经是表里经。
亥时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手少阳三焦经”
最完整的经络笔记,“手少阳三焦经”寄语:学好中医,是自己的福报,也是身边朋友的福气,喜欢的可以跟着一起,从最基础的穴位和经络开始。
三焦经我们也算是比较熟悉了,八段锦的第一式就是要拉到三焦,名称是双手托天理三焦。
其神奇之处在哪里呢?手少阳三焦经“口诀”无名至肩三焦经,手臂外侧属阳经分泌循环掌控中,免疫下降忧郁症疲倦易得慢性病循行部位: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末端(关冲穴),沿无名指尺侧缘,上过手背,出于第四、五掌骨间,沿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直上穿过肘部,向上臂外侧,上行至肩部,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进入缺盆,于任脉的膻中穴处散络于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上、中、下三焦。
其支脉,从胸中向上,出缺盆,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抵于额角,再屈而下行面颊部,到眼眶下。
另一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与前脉交汇于面颊部,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三焦经的经脉分布于上肢外侧中间、肩颈和头面,其络脉、经别分别与之内外相连,经筋大体分布于经脉的外部,本经首穴是关冲,末穴是丝竹空,左右各23穴\。
穴名:关冲穴、液门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手少阳三焦经,第一个穴位,关冲穴:关,指出入的要道。
穴为手少阳之井,少阳乃出入之枢纽。
穴承手厥阴脉气,手少阳经气由此而出,且在少冲、中冲之间,故而得名。
关冲。
关,关卡也。
冲,冲射之状也。
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
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针灸大成》:主喉痹喉闭,舌卷口干,头痛,霍乱,胸中气噎,不嗜食,臂肘痛不可举,目生翳膜,视物不明。
程氏针灸,推荐此穴用刺血法醒酒。
用拇指指尖掐按关冲穴1~3分钟,可缓解更年期症状,如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位置走向图和作用功能
手少阳三焦经循行路线位置走向图和作用功能
手少阳三焦经穴,归属于手少阳三焦经的腧穴。
据《针灸甲乙经》及《医宗金鉴》等书载述,手少阳三焦经所属穴计有:关冲穴、液门
穴、中渚穴、阳池穴、外关穴、支沟穴、会宗穴、三阳络穴、四渎穴、天井穴、清冷渊穴、消泺穴、臑会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风穴、瘈脉穴、颅息穴、角孙穴、耳门穴、耳和髎穴、丝竹空穴。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1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循行路线:
手少阳三焦经起于第4指末端(关冲),向上行于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沿着手背(中渚、阳池),出于前臂外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交出于足少阳胆经的后面,向前进入缺盆,分布于胸中,联络心包,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的支脉:
从膻中上行,出于锁骨上窝,向上行于后项部,联系耳后,直上出于耳上方,到额角,再曲而下行至面颊,到达目眶下。
耳后的支脉:
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见),到达外眼角,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针灸学课件手少阳三焦经
THANKS
感谢观看
手少阳三焦经在疑难杂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结词
手少阳三焦经在疑难杂症治疗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对于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
详细描述
手少阳三焦经在疑难杂症治疗中也有一定的应用。一些难以治愈的疾病,如帕金森病、癫痫、面肌痉 挛等,通过针灸刺激手少阳三焦经的相关穴位,能够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虽然手少阳三 焦经对于疑难杂症的治疗并非特效方法,但在综合治疗中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
05
CATALOGUE
手少阳三焦经的研究进展
手少阳三焦经的现代研究
01
穴位定位与解剖学研究
现代医学利用影像学和解剖学技术,对手少阳三焦经的穴位进行精确定
位,并深入了解其周围解剖结构,为针灸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02
针灸作用机制研究
通过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探索手少阳三焦经在针灸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包括对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减轻,肢体功能得到改善。
案例三
一位男性患者患有慢性胃炎,经 过手少阳三焦经针灸治疗后,胃
痛减轻,消化功能得到改善。
患者对手少阳三焦经针灸的反馈与评价
患者一
经过手少阳三焦经针灸治疗,我的头痛症状得到 了明显缓解,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
患者二
我觉得手少阳三焦经针灸很神奇,治疗过程很舒 适,我的颈椎病也有所改善。
患者三
我的手少阳三焦经针灸治疗过程中,医生很专业 ,治疗效果也很明显,我会推荐给其他人。
专家对手少阳三焦经针灸的点评与建议
专家一
手少阳三焦经是针灸学中的重要经络之一,对于一些常见病症如 头痛、失眠、颈椎病等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手少阳三焦经
腕横纹三穴----太渊、大陵、神门 腕背横纹三穴----阳溪、阳池、阳谷 肘内侧穴----尺泽、曲泽、少海 肘外侧穴----曲池、天井、小海 肩三针----肩髃、肩髎 、肩贞、(肩井)
手阳明
手太阳
手少阳
起于
食指桡侧端
小指尺侧端 手无名指尺侧端
沿上肢外 侧
前缘
后缘
中间
经过
肩上
肩后,绕肩胛 上肩
络属脏腑 大肠、肺、下
主治 齿痛 乳痈、 耳鸣 咽喉 心悸 舌强
点
乳汁 耳聋 肿痛 心痛 不语
少 头痛
小儿
目赤
惊风
相 1、特定穴类别:都属于井穴,脉气较小。
同 2、治疗:均可治疗热病、昏迷;少商、商阳、少泽主 点 治咽喉肿痛。
3、针刺方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瘰疬。
痄腮。 偏头痛。
直刺 0.8~1.2寸,可灸。 平刺 0.3~0.5寸,小儿腮 腺炎宜用灯火灸。
9.耳门(TE21)
【作用】 开窍益聪,疏经通络
【主治】 ①耳聋、耳鸣、耳部肿痛、 聤耳 ②下颌关节痛、齿痛
【刺灸】 微张口,直刺0.5-1寸。
10.丝竹空(TE23)
【作用】
清利头目、泻热镇静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刺灸】
向肩关节直刺1-1.5寸。
7.翳风(TE17)
8. 角孙(TE20)
【作用】 共性:清利头目 开耳窍 特性: 翳风:祛风通络止痛 软坚散结 角孙:外感表证项强。
1头面五官病:口眼歪斜,耳聋,耳鸣,耳中痛,耳 中湿痒,目不明,目翳,牙痛,咽喉肿痛。
特性 刺灸
◼ 三焦为六腑之一。《灵枢·本输》说:“三焦者,中渎之府 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府也。”
针灸学-手少阳三焦经、腧穴
第十六单元手少阳三焦经、腧穴手少阳三焦经、腧穴1.经脉循行2.主治概要3.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关冲、中渚、阳池、外关、支沟、肩髎、翳风、角孙、耳门、丝竹空(10穴)一、经脉循行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眦体表有穴通路:起于无名指尺侧端――4、5掌骨间――上肢外侧正中(尺桡骨间)――肩后――颈――耳后――耳前――止于眉梢(关冲--丝竹空)体内分布:属三焦,络心包。
连接下经:目外眦交胆经二、主治概要1.头面五官病:侧头、耳、目、颊、咽喉病等。
2.热病:发热等。
3.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胁肋痛肩臂外侧痛,上肢挛急、麻木、不遂等。
三、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点1.关冲井穴【定位】在手指,第4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
【主治】①头痛、目赤、耳鸣、耳聋、喉痹、舌强等头面五官病证;②热病,中暑。
2.中渚输穴【定位】在手背,第4、5掌骨间,第4掌指关节近端凹陷中。
【主治】①头痛、耳鸣、耳聋、目赤、喉痹等头面五官病证;②热病,消渴,疟疾;③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
3.阳池原穴【定位】在腕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中,指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
【主治】①目赤肿痛、耳聋、喉痹等五官病证;②消渴,口干;③腕痛,肩臂痛。
4.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①热病;②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等头面五官病证;③瘰疬;④胁肋痛;⑤上肢痿痹不遂。
5.支沟经穴【定位】在前臂后区,腕背侧远端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
【主治】①便秘;②耳鸣,耳聋,暴喑;③胁肋疼痛;④瘰疬;⑤热病。
6.肩髎【定位】在三角肌区,肩峰角与肱骨大结节两骨间凹陷中。
(肩峰后下)【主治】①肩臂挛痛不遂;②风疹。
7.翳风【定位】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主治】①耳鸣、耳聋等耳疾;②口眼歪斜、牙关紧闭、颊肿等面、口病证;③瘰疬。
8.角孙【定位】在头部,耳尖正对发际处。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Waiguan SJ5
A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桡骨与 尺骨之间。
B
作用:疏风清热,理气通络。
C
主治:热病;头痛目赤、耳鸣 耳聋;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应用:配大椎、曲池治疗热病。
D
配曲池、肩髃 治疗上肢痿痹。
配后溪治疗头痛、颈项胀痛。
E
操作:直刺0.5~1寸。
F
备考: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 维脉。
○ 热病:感冒发热,疟疾, 便秘。
○ 外经病:手背肿痛,肘臂 痛,肩背痛,颈项痛。
四.腧穴
本经共23穴:关冲、液门、中渚、阳 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 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 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 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手少阳三焦经经穴歌
01
少阳三焦所从经,二 十三穴起关冲; 02
操作:张口,直刺 0.5~1寸。
01
02
03
04
05
06
定位:当耳屏上切 迹的前方,下颌骨 髁状突后缘,张口 呈凹陷处。
主治:耳鸣、耳聋、 聤耳、齿痛。
耳鸣、耳聋配翳风、 脑空。
定位:正坐或侧伏位,于额骨颧突外
A
缘,眉梢外侧凹陷处取穴。
作用:清头明目,散风镇惊。
主治:癫痫;头痛、目眩、目赤肿痛、
所联系的脏腑器官有三焦、心包、耳、眼外角。
取穴要点
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 旁取关冲。
06
眉梢外侧凹陷处取丝 竹空。
01
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
02
陷中取阳池。
05
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 颌骨髁状突后缘取耳门。
04
腕背横纹上2寸取外关,
03
与内关相对。
手少阳三焦经各经穴位置及作用
手少阳三焦经各经穴位置及作用手少阳三焦经是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本经腧(shu 四声)穴: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本经一侧23穴(左右两侧共46穴),其中13穴分布于上肢背面的正中线上,10穴在颈、侧头部。
首穴关冲,末穴丝竹空。
主治胸、心、肺、咽喉病症,某些热性病症和本经所经过部位之病症。
【1】关冲,经穴名。
出《灵枢·本输》。
属手少阳三焦经。
井(金)穴。
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处。
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和指掌侧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
主治昏厥,热病,头痛,目赤痛,咽喉肿痛等。
斜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名词释义】:(1)关冲。
关,关卡也。
冲,冲射之状也。
该穴名意指三焦经体内经脉的温热水气由此外冲体表经脉,阴性水液被关卡于内。
本穴物质为来自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冲而出的温热水气,而液态物由于压力不足不能外出体表,如被关卡一般,故名。
(2)三焦经井。
井地部孔隙也。
本穴为三焦经体内与体表经脉的交接处,气血物质是由本穴的地部孔隙而连通,故为三焦经井。
(3)本穴属金。
属金,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三焦经体内经脉外出的温热水气,此气出体表后散热而变为凉性水气,表现出肺金的凉冷特性,故其属金。
【功能作用】:散热生气。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返回词典三焦经百科内容来自于:十二经脉之一,简称三焦经,统属于上、中、下三焦。
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耳聋,耳鸣,咽喉肿痛,外三焦经眼角痛,汗出,腮肿,耳后、肩、肘、臂部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概述手少阳三焦经十二经脉之一。
首载于长沙出土的马王堆汉墓医书。
其中《帛书·经脉》甲种本,即《足臂十一脉灸经》称为“臂少阳癬(脉)”;乙种本,即《阴阳十一脉灸经》称为“耳脈(脉)”。
《灵枢·经脉》称为“三焦手少阳之脉”。
现通称为手少阳三焦经,简称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流注时辰为晚上九至十一点(亥时)心包经主血,三焦经主气,为人体血气运行的要道,上肢的痹症,以及人体水道不利的水肿病,都是三焦经主治的病。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循行手少阳三焦经《帛书·经脉》两种本所载此经脉之循行皆从手走向头而入耳,与《灵枢·经脉》所载于上肢部近同。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第四指(无名指,小指次指)之末端,上行出于第四、五掌骨之间,沿手背到达腕关节背部,再向上行于前臂外侧尺桡骨(臂外两骨)之间,穿过肘关节部,沿上臂外侧上行至肩关节部,与足少阳胆经交叉走其后面,进入锁骨上窝(缺盆),散布于胸腔之中部(膻中),散络于心包,下行穿过膈肌,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本腑。
它的支脉是从胸腔中部分出,上行出于锁骨上窝(缺盆),再上项部,联系于耳廓后面,直行向上出于耳廓上角,自此弯屈向下到面颊部再至眼眶下部。
它的又一分支是从耳廓后面进入耳中,再出走于耳廓前面,经过客主人穴所在部,向前交叉于面颊部,到达外眼角(目锐眦),接于足少阳胆经。
病候《帛书·经脉》甲种本所载此经脉病候只有耳聋一症;乙种本所载“是动则病”中增加“嗌肿”,“是耳脈(脉)主治其所产病”加上了目外眦及颊痛。
《灵枢·经脉》、《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等篇均有此经病候的记载,归纳如下:腹部胀满,小便不通,尿频尿急,水肿,遗尿,外眼角痛,咽喉肿痛,颊部和耳后及肩臂外侧部疼痛,无名指运动不灵等。
经络经穴篇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
经络经穴篇十四经络图谱解说--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第十章手少阳三焦经二十三穴经脉流注灵枢经脉篇曰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关冲),上出两指之间(液门,中渚),循手表腕(阳池0,出臂外两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上贯肘(天井),循臑外(清冷渊,消泺,臑会)上肩(肩髎,肩贞,秉风),而交出足少阳之后(天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包,下膈,遍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耳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直上出耳上角(角孙,悬厘,颔厌),以屈下颊(颧髎)。
至出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听宫,耳门,和髎),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瞳子髎)。
一手少阳三焦从无名指指端起,上行两手指间即第四第五指骨间经液门中渚,上行沿着腕关节背面中央阳池上到桡骨尺骨中间经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
穿过肘关节外侧天井,沿着臑外即胳膊外侧清冷渊,消泺,臑会,到肩经肩关节肩髎,肩贞,到手太阳小肠的秉风,从这里出足少阳胆经的肩井后面的天髎,经肩井入锁骨上窝,经缺盆下行交会两乳间膻中,散布络心包。
穿过横膈膜下行属三焦。
即胃上口属上焦,中脘部属中焦,阴交部属下焦。
以上是本经二其分支从膻中上行处缺盆,上到督脉大椎交会,再上行侧颈部经天牖,到耳后经翳风,瘈脉,颅息直接上到耳尖角孙,经侧头部悬里,颔厌(足少阳胆经穴,手足阳明交会穴)。
在此曲折下到颊到眼下的颧髎。
三另一支从耳后翳风入耳,出耳前听宫(手太阳经穴),经耳门和髎,过客主人(足少阳经穴)前交会在颊到目外眦瞳子髎(足少阳经穴).在丝竹空和足少阳胆经交会。
主要穴三焦经主要穴阳池,外关,三阳络,四渎,天井,天髎,翳风,角孙,和髎等。
其中阳池,三阳络,四渎,天髎,翳风,和髎最重要。
阳池是三焦经原穴,和任脉中脘有密切关系,对调节三焦元气重要。
加强小肠乳糜管吸收治疗子宫左屈在治疗效果中最重要。
三阳络治疗咳血有效,四渎是治疗手臂麻木不可缺少。
天髎是治疗上肢神经痛风湿必要穴位,用在降血压中风治疗,非常有用的穴。
《针灸学》课件手少阳三焦经
少 头痛
小儿
目赤
惊风
相 1、特定穴类别:都属于井穴,脉气较小。
同 2、治疗:均可治疗热病、昏迷;少商、商阳、少泽主 点 治咽喉肿痛。
3、针刺方法: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k 4
液,液体也,经水 也。门,出入的门 户本穴物质为关冲 穴传来的凉湿水气。
2、液门 (SJ2)荥穴
[定位]在手背部,当第四、五指 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作用]清热散风、聪耳明目 [主治](1)头痛,目赤,耳
胆经上关穴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过客主人 , 前交颊,至目锐眦(外眼角)。
客主人。 客,宾客也。 主人,指穴内气血。
本穴物质为听会穴 传来的弱小水气, 在上行至本穴的过 程中,外部的寒湿 水气亦汇入其中, 至本穴后气血则变 为肾水特性的寒湿 水气,故名
它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 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接足少阳胆经。 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中间;渚,水中小
中渚 Zhongzhu SJ3
洲。三焦经好似江 河水流动,脉气到
这里输注流动,就
定位:手背第4、5掌骨间凹陷处。 像河中的小洲。
作用:清热利咽,聪耳通络。
主治:
⑴头面部病症:耳鸣、神经性耳聋、聋哑症、头痛 头晕、咽喉肿痛;
古代文献选粹 《甲乙经》:狂,互引头 痛、耳鸣、目痛,中渚
主之。
手阳明
手太阳
手少阳
起于
食指桡侧端
小指尺侧端 手无名指尺侧端
沿上肢外 侧
前缘
后缘
中间
经过
肩上
肩后,绕肩胛 上肩
络属脏腑 大肠、肺、下
器官
齿、口、鼻
上颜面, 对侧鼻翼旁 止于
针灸学基础3.10手少阳三焦经
2020/11/12
外关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配伍】 1.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 2.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 3.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法研究】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 端,治疗耳鸣、耳聋。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 疗肘肩及躯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手少阳三焦经
The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Shaoyang
2020/11/12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 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 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 包,下膈,循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 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拙;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2020/11/12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
外侧正中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 眉梢,支脉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
体内:属三焦,络心包,支脉到额 角、面颊、目眶下和耳内。
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2020/11/12
翳风 SJ17 【定位】在耳垂后பைடு நூலகம்,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
陷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现常用于面神经麻痹,痉病, 狂疾,膈肌痉挛。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 -【收藏】【循行】
①起始于无中指末端(关冲),上行小指与无名指之间(液门),②沿着手背(中诸、阳池),出于前臂伸侧两骨(尺骨、桡骨)之间(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读)③向上通过肘尖(天井),沿上臂外侧(清冷渊、消泺),向上通过肩部(臑会、肩髎),④交出足少阳经的后面(天髎,会秉风、肩井、大椎),⑤进入缺盆(锁骨上窝),分布于膻中(纵隔中),散络于心包,⑥通过膈肌,广泛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一支:⑦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⑧上向后项,联系耳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⑨直上出耳上方(角孙,会颔厌、悬厘、上关),弯下向面颊,至眼下(颧髎)。
耳后一支:⑩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耳前(和髎、耳门,会听宫),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丝竹空,会瞳子髎,接足少阳胆经)。
⑾此外,三焦与足太阳膀胱经的委阳脉气相通。
【病候】
本经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耳聋,耳鸣,咽峡肿,喉咙痛。
本经腧穴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外眦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活动不利。
【本经穴】
关冲(井),液门(荥),中渚(输),阳池(原),外关(络),支沟(经),
会宗(郄),三阳络,四读,天井(合),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瘛脉,颅息,角孙,耳门,和髎,丝竹空。
【交会穴】
秉风、颧髎、听宫(手太阳),瞳子髎、上关、颔厌、悬厘、肩井(足少阳),大椎(督脉),中脘(任脉)。
针灸穴位经络介绍——手少阳三焦经共30页
31、别人笑我太疯癫,我笑他人看不 穿。(名 言网) 32、我不想听失意者的哭泣,抱怨者 的牢骚 ,这是 羊群中 的瘟疫 ,我不 能被它 传染。 我要尽 量避免 绝望, 辛勤耕 耘,忍 受苦楚 。我一 试再试 ,争取 每天的 成功, 避免以 失败收 常在别 人停滞 不前时 ,我继 续拼搏 。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33、如果惧怕前面跌宕的山岩,生命 就永远 只能是 死水一 潭。 34、当你眼泪忍不住要流出来的时候 ,睁大 眼睛, 千万别 眨眼!你会看到 世界由 清晰变 模糊的 全过程 ,心会 在你泪 水落下 的那一 刻变得 清澈明 晰。盐 。注定 要融化 的,也 许是用 眼泪的 方式。
35、不要以为自己成功一次就可以了 ,也不 要以为 过去的 光荣可 以被永 远肯定 。
55、 为 中 华 之 崛起而 读书。 ——周 恩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偏瘫。 2.热病,偏头痛,目赤肿痛,耳鸣耳聋。 3.胸胁痛。 其他病症:感冒,高血压,失眠,
脑血管后遗症,遗尿等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2021/1/17
外关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配伍】 1.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 2.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 3.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法研究】
翳风 SJ17 【定位】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
陷处。 【功效】疏散风热,聪耳通窍。 【主治】1.耳鸣,耳聋,聤耳。
2.口眼歪斜,牙关紧闭,牙痛。 3.瘰疬,颊肿,痄腮。 现常用于面神经麻痹,痉病, 狂疾,膈肌痉挛。 【操作】直刺0.8~1.2寸;可灸。 【配伍】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2021/1/17
(三)腧穴 本经共23穴:关冲、
液门、中渚、阳池、外关 、支沟、会宗、三阳络、 四渎、天井、清冷渊、消 泺、臑会、肩髎、天髎、 天牖、翳风、瘈脉、颅息 、角孙、耳门、耳和髎、 丝竹空。 (重点掌握7穴)
2021/1/17
外关 SJ5 (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阳维脉)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
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功效】清热聪耳,润肠通便。 【主治】针麻常用穴之一,多用于治疗胁痛,习惯性便秘等
1.热病,便秘。 2.胁肋疼痛,落枕。 3.暴喑,耳鸣,耳聋。 4.手指震颤,肘臂痛。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配伍】配天枢治大便秘结;
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2021/1/17
2021/1/17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
外侧正中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 眉梢,支脉在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
体内:属三焦,络心包,支脉到额 角、面颊、目眶下和耳内。
2021/1/17
(二)主治概要 •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耳鸣,耳聋,目 赤肿痛,咽喉痛。 •热病:感冒发热,疟疾,便秘。 •外经病:手背肿痛,肘臂痛,肩背痛ຫໍສະໝຸດ 颈 项痛。2021/1/17
手少阳三焦经小结
1、经脉走向
体表: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正中 上行,经肩、颈,绕耳,止于眉梢,支脉在目外 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体内:属三焦,络心包,支脉到额角、面颊 、目眶下和耳内。
所联系的脏腑器官有三焦、心包、耳、目。
2021/1/17
2、取穴要点
无名指尺侧指甲角旁取关冲。 在手背部第四、五掌骨间凹陷处取中渚。 尺骨与桡骨之间,腕背横纹上2寸取外关,与 内关相对;腕背横纹上3寸取支沟。 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取翳 风。 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取耳门 。 眉梢外侧凹陷处取丝竹空。
针灸学基础3.10手少阳三焦经
(一)经脉循行
《灵枢·经脉》:
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 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 之间,上贯肘,循臑外,上肩,而交出 足少阳之后,入缺盆,布膻中,散络心 包,下膈,循属三焦;
其支者,从膻中上出缺盆,上项,系 耳后,直上出耳上角,以屈下颊至拙;
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
2021/1/17
3、主治要点
头面五官疾病:偏头痛,耳鸣,耳聋,目赤肿 痛,咽喉痛。
热病:感冒发热,疟疾,便秘。 外经病:手背肿痛,肘臂痛,肩背痛,颈项痛 。
4、特殊作用
支沟治疗便秘。
5、操作要点
耳门?张口直刺。
2021/1/17
1、直刺0.5-1.0寸,或透内关穴,局部酸胀,有时可扩散至指 端,治疗耳鸣、耳聋。 2、向上斜刺1.5-2.0寸,局部酸胀,向上扩散至肘、肩部。治 疗肘肩及躯干疾病。 3、或向阳池方向斜刺运针,治疗腕关节疾病。
2021/1/17
支沟 SJ6 (经穴) 【定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