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雷检测技术方案
防雷检测方案
![防雷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315e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3.png)
防雷检测方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雷电对人类生活以及各类设备运行的安全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及时发现雷电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雷检测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从雷电检测技术、防护设备以及预警系统三个方面来论述防雷检测方案的设计和应用。
雷电检测技术雷电的产生是因空中积累的静电在特定条件下导致电流放电。
因此,我们要及时发现雷电的存在,就必须依靠先进的雷电检测技术。
目前,常用的雷电检测技术主要有电磁波法、电场法和电流法。
电磁波法是通过接收雷电放电过程中产生的电磁波信号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可以远距离感知雷电的存在,并能对雷电的强度进行分析。
不过,电磁波法的精确度并不高,容易受到外界干扰。
电场法则是通过测量雷云附近的电势差来检测雷电的存在。
该方法简单易行,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远离雷云的地方,电场强度可能会较弱,导致无法准确检测到雷电。
电流法是通过监测雷电放电的电流来进行检测。
这种方法精确度较高,且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
它可以通过雷电探测仪等设备,实时监测雷电放电的电流强度,从而及时发现雷电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防护设备一旦发现雷电的存在,就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设备来保护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常见的防护设备包括避雷针、避雷网和避雷器。
避雷针是一种通过放电针来引导雷电的方法。
它将雷电引导至地面,从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的破坏。
避雷针的设置可以根据建筑物的高度和形状进行调整,以提供最佳的防护效果。
避雷网是一种覆盖在建筑物或设备周围的金属网。
当雷电接近建筑物时,避雷网可以将雷击电流引导到地面,从而减少雷电对建筑物和设备造成的危害。
避雷网的设置需要考虑到避雷针的位置和金属网的尺寸,以确保有效地引导雷电。
避雷器是一种通过吸收或分散雷电的能量来保护设备的方法。
它可以根据设备的特性选择合适的避雷器,如电压避雷器和电流避雷器。
在雷电接近设备时,避雷器能够迅速地吸收雷电的能量,从而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
预警系统除了及时发现雷电的存在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外,还需要一个有效的预警系统来提前警示人们。
防雷检测方案
![防雷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4339b5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b2.png)
防雷检测方案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雷电对于电子设备产生的威胁也越来越大。
因此,防雷检测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防雷检测方案的基本原理、常见技术以及实现方法。
一、基本原理防雷检测方案的基本原理是测量电气系统中的电位差。
如果电气系统中的电位差超过测量仪器的标称极限值,那么就会产生电气击穿。
为了防止电气击穿的发生,必须采取一些防护措施。
二、常见技术1. 雷击灵敏度测试雷击灵敏度测试是一种检测设备在雷击情况下的灵敏度的方法。
测试时,将设备暴露于模拟雷击环境下,通过对设备进行不同程度的雷击测试,可以评估设备的防雷性能。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设备的局部雷击敏感性。
2. 雷击波前检测技术雷击波前检测技术是一种在电气系统中检测慢速雷击波的方法。
检测时,采用高速采样技术获得电气系统中慢速雷击波的波形,并通过信号处理技术提取出波形中的特征信息。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慢速雷击波对设备的影响。
3. 雷击电压测试技术雷击电压测试技术是一种在电气系统中测量雷击电压的方法。
测试时,采用高速采样技术获取电气系统中的雷击电压波形,并通过信号处理技术对波形进行分析。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检测出雷击电压对设备的影响。
三、实现方法1. 措施一:防雷接地防雷接地是一种有效的防雷措施。
在设计和施工电气线路时,必须要合理设置和布置接地装置。
良好的接地装置能够有效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地体,从而提高设备的防雷能力。
2. 措施二:防雷保护装置防雷保护装置是一种针对电气系统进行雷击保护的装置。
常见的防雷保护装置有避雷针、避雷带、避雷器等。
这些装置能够有效地降低雷击电压和雷击电流,从而保护设备免受雷击的影响。
3. 措施三:防雷维护防雷维护是一种定期进行的防雷检测和维护工作。
通过定期对电气系统进行检测和维护,能够及时发现设备的防雷性能是否良好,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四、总结防雷检测方案是电气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通过采用有效的防护措施,能够防止雷击对电气设备造成损害。
防雷检测方案
![防雷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7873f1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17.png)
防雷检测方案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于电力、电子设备的依赖越来越高,而雷击却时常引起电力系统事故,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威胁。
为了保证电力设备和人员的安全,防雷检测方案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最新技术和实际应用角度出发,探讨如何选择和应用适合的防雷检测方案。
1. 雷击危害与检测原理雷击是指气象活动产生的闪电在地面或建筑物上引起的破坏。
它可能导致火灾、爆炸、人员死亡或受伤,并可能对设备和建筑物造成损坏。
基于雷击危害的的分析,防雷检测设备被制造出来。
检测设备基于以下原理制造,以距离检测雷击事件的定位系统和电震荡检测雷击事件的电气利用。
2. 防雷检测方案的选择选择正确的防雷检测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有许多种类型的防雷检测设备可以选择,包括避雷器、静电防护装置和绝缘监测设备等等。
但是,大多数情况下,选择正确的设备往往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2.1 对系统易损性水平的评估:当评估系统易损性时,必须考虑许多因素,包括物理环境、系统复杂性和软件环境等。
评估这些因素的方法和依据在许多方面都是标准的,这意味着设备和技术在不同应用环境中的适用性有很大差异。
2.2 技术的适用性:同样适用于所有其他类型的电气设备,选择防雷检测设备时也需要考虑其技术适用性。
这包括可靠性、适应能力和生产成本。
设备的操作原理和特点对使用者的技术水平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3 成本效益:控制成本是设计和配备防雷检测设备的重要因素之一,应考虑到使用设备的成本和使用防雷检测设备可能节省的成本。
防雷检测设备应该被视为企业运营的一种固有成本,如果可以减少系统维护费用和与防雷设备有关的市场风险,那么设备的实际价值将比标准化的防雷设备费用显著增加。
3. 防雷检测设备的应用无论是在国家、地方还是工业应用中,防雷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防雷检测设备的主要作用是为电力设备、室外建筑、雷达站等提供气象预警及由雷击引起的故障提醒,并通过雷电信号捕捉、分析和储存数据的方式为目标提供完整的检测报告。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15)](https://img.taocdn.com/s3/m/de47214002768e9951e73878.png)
注:接地的目的是:a.使连接到地的导体具有等于或 近似于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的电位;b.引导入地 电流流入和流出大地(或代替大地的导电体)。
接地的种类
1、防雷接地:(30,10,10Ω)
为把雷电迅速引入大地,以防止雷害为目的的接地。 防雷装置如与电报设备的工作接地合用一个总的接地网时,接地电阻 应符合其最小值要求。
5.插入损耗
由于在传输系统中插入了一个SPD所引 起的损耗。它是在SPD插入前传递到后面的 系统部分的功率与SPD插入后传递到同一部 分的功率之比。插入损耗通常以dB(分贝) 表示。
6.耐冲击电压额定值Uw
220/380V三相系统各种设备耐冲击过电压额定值
设备的位置
耐冲击过电压类别 耐冲击电压额定值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 21431-2015)
甘肃无为防雷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018年12月
(李磊:13893428204)
●了解内容
建筑物与构筑物
所谓构筑物就是不具备、不包含或不 提供人类居住功能的人工建造物,比如水 塔、水池、过滤池、澄清池、沼气池等。
一般具备、包含或提供人类居住功能 的人工建造物称为建筑物 。
7.1 等电位连接的基本要求 1) 62305-3中:钢结构的电气连续性由焊接、
夹接、搭接和绑扎来保证,重叠部分为Φ的20倍。 2)在自然连接不能获得电气连续性的地方,
采用导线连接 3)在用导线连接不可行的地方,采用SPD连
接
7.2 等电位连接的检查和测试 62305中规定:电气连续性测试,最上部和地
2、交流工作接地 (4Ω)
将电力系统中的某一点,直接或经特殊设备与大地作金属连接。 工作接地主要指的是变压器中性点或中性线(N线)接地。N线必须 用铜芯绝缘线。在配电中存在辅助等电位接线端子,等电位接线端子 一般均在箱柜内。必须注意,该接线端子不能外露;不能与其它接地 系统,如直流接地、屏蔽接地、防静电接地等混接;也不能与PE线连 接。
防雷检测方案
![防雷检测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d11adf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66.png)
防雷检测方案第1篇防雷检测方案一、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建筑物和设施日益增多,雷电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亦逐渐加大。
为有效降低雷电灾害风险,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特制定本防雷检测方案。
二、目标与任务1. 目标本方案旨在通过对建筑物和设施的防雷装置进行定期检测,评估其防雷性能,发现并整改存在的问题,确保防雷设施的正常运行,降低雷电灾害风险。
2. 任务(1)对建筑物和设施的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检测,评估其防雷性能。
(2)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指导整改工作。
(3)定期对防雷装置进行维护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三、检测范围与方法1. 检测范围(1)建筑物外部防雷装置,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2)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包括防雷接地系统、防雷保护器等。
(3)其他设施防雷装置,如通信设施、电力设施等。
2. 检测方法采用国家规定的防雷检测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外观检查:检查防雷装置的外观,包括损坏、变形、脱落等情况。
(2)接地电阻测试:测试防雷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
(3)防雷保护器测试:测试防雷保护器的动作电压、泄漏电流等参数,评估其性能。
(4)其他检测: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其他检测方法,如红外热像检测、超声波检测等。
四、检测程序1. 检测准备(1)收集被检测对象的防雷装置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等相关资料。
(2)组织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3)准备检测设备,确保设备性能稳定、准确可靠。
2. 检测实施(1)按照检测方案,对防雷装置进行全面检测。
(2)记录检测数据,拍摄现场照片,为评估防雷性能提供依据。
(3)针对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措施。
3. 整改与验收(1)指导被检测单位进行整改,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2)对整改后的防雷装置进行复检,确保问题得到解决。
(3)整理检测报告,包括检测数据、整改措施、验收结果等。
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技术方案
![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7a59e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a3.png)
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技术方案本文将阐述防雷检测技术方案,主要包括防雷检测的目的、防雷检测的内容和具体方案等。
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了解什么是防雷检测,为什么要进行防雷检测以及如何进行防雷检测,从而提高雷电防护的水平,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一、防雷检测的目的防雷检测是指对建筑、设备、通信线路等进行雷电防护检测,在雷电灾害来临前,预测和预防雷电灾害的发生,从而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防雷检测的目的是检测现有设备是否达到国家防雷标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避免雷击事故的发生。
同时,防雷检测还能为雷电保护的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二、防雷检测的内容1.建筑物雷电防护检测:检测建筑物的防雷设施是否完好,并检查钢结构工程的接地装置是否合格,是否达到相关要求;对轴流风机、空调机组等设备的绝缘及漏电电流进行检测,以判断设备的保护措施是否完善。
2.电力系统防雷检测:检测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值是否达到标准要求,检查高压电缆、电力变压器等设备的耐雷水平是否达标,检测电力设备绝缘是否符合要求。
3.通信线路防雷检测:检测通信线路的接地情况,以及电缆连接的防雷措施是否齐全,避免雷击对线路的影响。
4.特种设备防雷检测:检测机场航灯系统、雷达、天线等特种设备的防雷措施是否有效,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
三、防雷检测的具体方案1.选定专业机构:选择具备相关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的防雷检测机构,确保防雷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进行实地勘查:对需要进行防雷检测的场所进行实地勘查,了解建筑结构、设备情况、绝缘材料等具体情况。
3.检测设备的运行情况:对需要检测的设备进行运行情况检测,包括机械设备、电力设备以及特种设备等。
4.数据分析和评估:根据防雷检测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判断现有设备是否达到国家防雷标准要求,并给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5.制定防雷方案:根据防雷检测结果和分析,制定具体的防雷方案,包括改进既有设备、增加防雷措施、设置避雷装置等。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49296575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fe.png)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一、引言随着现代建筑物高度的增加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建筑物防雷装置的重要性不断凸显。
一方面,建筑物本身需要有效地保护其内部设备和人员免受雷电侵害;另一方面,雷电对建筑物的存在也构成了风险,因此,及时对建筑物防雷装置进行检测和维护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旨在确保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二、检测对象和方法2.1 检测对象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 导线、避雷针、接地装置等构成的外部防雷系统;- 避雷器、漏电保护器、防雷保护器等构成的内部防雷系统;- 防火墙、屋顶、外墙等构成的建筑物外部结构。
2.2 检测方法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方法应符合以下要求:- 对于外部防雷系统的检测,应采用全面检测方法,包括对导线、接地装置等的电气性能和机械外观进行检测。
- 对于内部防雷系统的检测,应采用综合检测方法,包括对避雷器、漏电保护器、防雷保护器等电气元件的检测,以及对内部接地系统的检测。
- 对于建筑物外部结构的检测,应采用结构检测方法,包括对防火墙、屋顶、外墙等结构的检测。
三、检测要求和标准3.1 检测要求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满足以下要求:- 安全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良好的安全性能,能够有效地抵御雷击侵害。
- 可靠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可靠的工作性能,能够稳定地工作一段时间而不出现故障。
- 维护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具备较好的维护性能,能够方便地进行检修、更换和维护。
- 适应性:建筑物防雷装置应能适应不同区域和不同天气条件下的雷电频率和电压等因素的变化。
3.2 检测标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应参照以下标准进行:- GB 50057-20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343-2012《低压电气装置的设计与安装》- GB/T 16895.23-2008《电工设备的振动试验第23部分:吊装的振动试验》四、检测流程4.1 检测准备在进行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之前,应认真准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安全措施:确保检测现场的安全,并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GBT21431_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设计规范方案
![GBT21431_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设计规范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44fc7977232f60ddcca153.png)
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2008)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项目、检测要求和方法、检测周期、检测程序和检测数据整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装置的检测。
以下情况不属于本标准的范围:a) 铁路系统;b) 车辆、船舶、飞机及离岸装置;c) 地下高压管道;与建筑物不相连的管道、电力线和通信线。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订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6895,3—⒛0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4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接地配置、保护导体和保护联结导体(IEC60364-5-54:2002,IDT)GB 16895.4—1997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3章: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idt IEC 60364-5-53:1994)GB/T 16895.9—2000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7部分:特殊装置或场所的要求第707节:数据处理设各用电气装置的接地要求(idt IEC 60364-7-707:1984)GB 16895.12—2001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3节大气过电压或操作过电压保护(idt IEC60364-4-443:1995)GB/T 16895.16-200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4部分:安全防护第44章:过电压保护第444节:建筑物电气装置电磁干扰(EMI)防护(IEC60364-4-444:1996,IDT)GB/T16895.17—2O02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第548节:信息技术装置的接地配置和等电位联结(IEC60364-5-548:1996,IDT)GB 16895.22—2004 建筑物电气装置第553部分:电气设备的选择和安装隔离、开关和控制设备第534节:过电压保护器(IEC60364-5-534:2001A1:2002,IDT)GB/T 17949.1—2000 接地系统的土壤电阻率、接地阻抗和地面电位测量导则第1部分:常规测量(idt ANSI/IEEE81:1983)GB 18802.1—2002 低压配电系统的电涌保护器(SPD) 第1部分: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1:1998,IDT)GB/T 18802.21-2004 低压电涌保护器第21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SPD)——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IEC 61643-21:2000,IDT)GB/T 19271.1—2003 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第1部分:通则(IEC61312-1:1995,IDT)GB/T 19663—2005 信息系统雷电防护术语GB 50057—1994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174-93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T 50312-2000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IEC 61024-1:1990 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IEC 61024-1-2:1998 建筑物防雷第1部分:通则第2分部分:指南B——防雷装置的设计、安装、维护和检查IEC 61643-12:2002 低压配电系统电涌保护器(SPD) 第12部分:选择和使用导则IEC 61643-22:2004低压电涌保护器(SPD) 第22部分:电信和信号网络的电涌保护器一选择和使用导则IEC 62305-1:2005 雷电防护第1部分:总则IEC 62305-2:2005 雷电防护第2部分:风险管理IEC 62305-3:2005 雷电防护第3部分:建筑物的物理损坏和生命危险IEC 62305-4:2005 雷电防护第4部分:建筑物内的电气和电子系统3 术语和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本标准未特别给出的通用性定义参见GB50057、GB/T17949.1、GB18802.1和相关标准的定义。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完整资料)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完整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ca2978ec281e53a5902ff82.png)
一、施工组织设计一、检测目的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三、检测内容:三、检测方法:1、接闪器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
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
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
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
医院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
![医院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d46d83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7d.png)
医院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2. 《建筑物防雷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3. 《医院建筑设计规范》(GB 51039-2014)4. 医院防雷检测工程相关图纸及技术文件5. 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及气候条件二、工程概况1. 工程名称:XX医院防雷检测工程2. 工程地点:XX市XX区XX医院3. 工程规模:医院占地面积约XX平方米,建筑物总面积约XX平方米,包括门诊楼、住院楼、医技楼等4. 工程目标:确保医院建筑物的防雷系统符合国家规范要求,提高医院防雷能力,防止雷电灾害的发生三、试验检测人员及治理方法1. 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防雷检测工程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2. 技术人员:负责防雷检测设备的操作、数据记录和分析等工作3. 施工人员:负责防雷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等工作治理方法:1. 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测和评估,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规范要求2. 对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3. 对电源系统、信号线路等进行保护,防止雷电冲击造成的损失四、主要试验检测方法1. 接地电阻测试:采用接地电阻测试仪对接地系统进行测试,评估接地效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2. 防雷设备检测:对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3. 保护器性能测试:对电源系统、信号线路等保护器进行性能测试,评估其防护效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五、试验检测方案1. 对接地系统进行检测,主要包括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接地线路的连通性等,确保接地效果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整改和处理。
2. 对建筑物上的避雷针、避雷带等防雷设备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对于损坏或失效的设备,进行更换或修复。
3. 对电源系统、信号线路等保护器进行性能测试,评估其防护效果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部位,进行整改和处理。
4. 检测过程中,应做好数据记录和分析,对于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项目负责人汇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如何做建筑防雷检测作业方案设计
![如何做建筑防雷检测作业方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6c69b69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4e.png)
建筑防雷检测作业方案设计一、检测对象建筑防雷检测主要针对建筑物的防雷系统进行检测,包括接闪器、接地装置、引下线、避雷带等。
通过对这些组成部分的检测,可以评估建筑物的防雷性能,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
二、检测范围建筑防雷检测范围包括建筑物内部和外部的防雷系统。
建筑物内部的检测主要针对接闪器、接地装置等设备的安装情况和电气连接是否合格;建筑物外部的检测主要针对引下线、避雷带等设备的安装情况和接地情况是否良好。
三、检测方法1. 直流电阻法:通过测量接地装置、引下线等部件的电阻值,评估其接地情况是否合格。
2. 皮托法:通过测量接闪器的放电电流和持续时间,评估其放电性能是否良好。
3. 视觉检查法:通过对建筑物内外部防雷系统的外观进行检查,评估其安装情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4. 红外热像检测法:通过红外热像仪对接闪器、避雷带等设备的温度分布进行检测,评估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四、检测过程1. 准备工作:确定检测范围和对象,准备相应的检测设备和工具。
2. 检测步骤:(1)对建筑物内外部的防雷系统进行外观检查,记录存在的问题。
(2)使用直流电阻法对接地装置、引下线等部件进行电阻测量。
(3)使用皮托法对接闪器进行放电性能检测。
(4)使用红外热像仪对接闪器、避雷带等设备进行温度检测。
3. 检测报告:根据检测结果编写检测报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建议。
五、检测人员要求建筑防雷检测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具备相关的防雷检测经验和资质。
六、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建筑防雷检测时,必须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发生意外。
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安全标准进行操作,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七、总结通过建筑防雷检测,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建筑物防雷系统存在的问题,保障建筑物不受雷击损害。
因此,建筑防雷检测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执行。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7bf994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c.png)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一、雷电监测雷电监测是指通过监测、分析及判断雷电活动的方式,为防雷保护提供科学准确的预警信息。
目前常用的雷电监测技术包括雷电定位系统、电磁阵列和闪电电磁脉冲测量。
1.雷电定位系统:利用雷电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通过多个观测站点的三角定位技术来确定雷电的落点。
该系统可以提早发现雷电演变趋势,及时预报雷电活动,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2.电磁阵列:通过在特定区域内布设多个电磁监测装置,实时监测电磁辐射,利用辐射模型分析判断雷电活动。
电磁阵列可以准确测量雷电的放电强度、电流、频率等参数,对雷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3.闪电电磁脉冲测量:通过测量闪电产生的电磁脉冲信号,分析脉冲信号的频率、幅度等参数,对雷电活动进行监测和判断。
该方法具有响应速度快、精度高等优点,适用于对雷电活动进行实时监测。
二、防雷保护防雷保护是指通过合理的防雷设施和措施,有效地将雷电流引入地下或远离被保护设备,减少雷电对设备的侵害。
常用的防雷保护技术包括接地系统、避雷针和电网绝缘测量。
1.接地系统:通过良好的接地系统,将雷电流引入地下,避免对设备产生毁灭性的伤害。
接地系统应考虑到不同地质条件和设备要求,采用不同类型的接地电阻、接地网和接地体,确保接地效果良好。
2.避雷针:避雷针属于被动防雷措施,通过在建筑物顶部或避雷网周围设置避雷针,将雷电击中的电流引入地下。
避雷针应符合国家标准,合理布置在建筑物高度、形状和地形条件等因素的考虑下。
3.电网绝缘测量:电网绝缘测量是指对电网的绝缘性能进行定期检测和测量,及时发现绝缘故障和隐患,采取措施进行维修和修复。
绝缘测量方法包括直流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波动测量等,可对电网的绝缘状况进行准确评估。
三、防雷实时监控防雷实时监控是指通过感知设备及时获取雷电活动信息,并将数据传输到监测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常用的防雷实时监控技术包括传感器网络、远程监控和云计算技术。
1.传感器网络:通过在重要设备和建筑物周围布设雷电传感器,实时感知雷电活动并记录数据。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检测点技术规定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检测点技术规定](https://img.taocdn.com/s3/m/935fcae4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87.png)
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检测点技术规定一、引言雷电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现象,对建筑物、设备和人员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雷电灾害,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防雷装置的安全检测至关重要。
而检测点的选择和确定是防雷装置安全检测的关键环节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旨在详细阐述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检测点的技术规定,为相关检测工作提供科学、规范的指导。
二、检测点的分类(一)接闪器检测点接闪器是防雷装置中直接承受雷电袭击的部分,包括避雷针、避雷带、避雷网等。
检测点应包括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安装位置、高度、焊接质量、锈蚀情况等。
对于避雷针,应检测针尖的高度和保护范围;对于避雷带和避雷网,应检测其网格尺寸、平整度和支撑件的间距。
(二)引下线检测点引下线是将接闪器接收到的雷电电流引入地下接地装置的导体。
检测点应涵盖引下线的数量、材料规格、安装位置、连接状况、锈蚀情况等。
重点检查引下线与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连接是否牢固,连接处是否有锈蚀或松动现象。
(三)接地装置检测点接地装置是将雷电电流引入大地的装置,包括接地极、接地母线等。
检测点主要包括接地电阻值、接地极的数量、深度、材料规格、连接情况等。
测量接地电阻值是评估接地装置性能的重要指标,应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准确测量。
(四)等电位连接检测点等电位连接是将建筑物内的金属物体、电气设备和防雷装置等进行电气连接,以消除电位差,防止雷电反击。
检测点包括等电位连接带的材料规格、安装位置、连接状况、导通性等。
特别要检查进出建筑物的金属管道、电缆金属外皮等与等电位连接带的连接是否可靠。
三、检测点的设置原则(一)全面性原则检测点应覆盖防雷装置的各个组成部分,确保无遗漏。
对于重要的部位和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应适当增加检测点的数量,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
(二)代表性原则选择的检测点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整个防雷装置的性能状况。
例如,在检测接地装置时,应选择不同位置的接地极进行测量,以综合评估接地装置的接地效果。
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技术方案
![防雷检测防雷检测技术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e9acf1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ff8495c.png)
一、检测组织设计一、检测目的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三、检测内容:三、检测方法:1、接闪器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2、引下线检测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2.3 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2.4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2.5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0.2Ω;2.6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2.7 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接,测量接地电阻时,可不断开接卡;3接地装置3.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安装位置;校核每根专设引下线接地体的接地有效面积;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料、连接方法、防腐处理;3.2 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3.3 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3.4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3.5 检查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3.6 检查防跨步电压措施;3.7 用毫欧表测量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判定两相邻接地装置是否达到规定的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或独立接地要求;检查时,应使用最小电流为0.2A的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如测得电阻值不大于1Ω,判定为电气贯通,如测得阻值大于1Ω,判定各自为独立接地;3.8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级法和接地电阻表达,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进行换算或使用专用仪器测量;3.9 每次接地电阻测量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型号仪器,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3.10 使用接地电阻表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时,应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4 等电位连接4.1 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测,应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4.2 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测,应检查有LPZ0区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状况,;4.3 低压配电线路引入和连接的检测,应检查低配电线路是否全线喘金属管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4.4 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测,应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4.5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是否在LPZ0区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4.6 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是否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4.7 电子设备等电位检测,应检查电子设备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应检查连接的基本形式是否符合规定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测量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之间的电气连接情况:—配电柜盘内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施金属外壳;—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光缆屏蔽层和金属加强筋;—金属线槽;—配线架;—防静电地板支架;—金属门、窗、隔断等;八、质量管理体系措施1我公司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在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2检测过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提交高质量成果报告;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均受过专业培训及考核;使用的检测仪器按规定进行检定校准,定期进行养护维修,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运行;3检测中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完成检测工作,要求工程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4抽样要确保科学、公正,所抽取样品有代表性,并保持完整,以国家标准为抽样准则,参照吉林省建设厅颁发文件为基准,确定抽样方案;5检验报告必须必须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报告检测结果,保证检验报告所含的信息符合客户、检测方法规定和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需的要求;6质量管理文件制定、频发、修改与执行情况检查制度;7设立不合格项目台账制度;8检测不合格报告制度;9有质量监督控制措施;10人员培训制度;11仪器、设备、试剂管理制度;12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九、安全生产措施1检测人员到达检测现场后,要检查现场的被检建构筑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开展检测,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要求;2检测人员离开检测现场前要检查水、电和门窗,做好安全、防火、防盗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3检测人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4综合室负责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学习安全防护相关知识,并做好记录;5所有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及防护知识,熟悉应急预处理措施与方法;6当检测中出现影响检测的故障时,检测人员应首先对仪器设备和被检被检建构筑物实施保护措施,防止仪器设备和被检建构筑物损坏,及时做好现场记录,同时向部门负责人或公司领导报告;十、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相关人员对现场检测环境条件进行资源配置,分析并确认现场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检测要求;(2)检测前检测员应检查仪器设备完好性,确认仪器使用状态正常后方可使用;3检测过程中要观测检测现场的环境条件变化,当环境超出了规定的要求时,技术负责人或监督员应终止检测作业,直至环境条件恢复检测规定的要求;4检测过程中,对如温、湿度、电磁干扰、噪声、震动等条件进行详细记录以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健康不受影响或损害,尽量减少污染;5在到达检测现场后,应考虑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电磁干扰、噪声、震动等对检测工作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而采取有效的措施;6质量监督员在履行职责时,发现现场环境条件影响检测工作时应提出纠正,必要时责令有关人员终止检测,并对此间出具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应做分析;7当现场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要求时,检测负责人应与委托人协商,实施时间错开,即在无干扰时段进行检测,并希望做好必要的条件保障;8当现场环境持续达不到检测要求时,应停止现场检测计划的实施;可请委托人考虑可否改变检测方法,如实施模拟检测或其他方式;9必要时实验室可依据有关的规程、规范对检测数据或结果进行修正;10检测现场遗留的固体废弃物,可能对检测现场造成污染;现场检测任务完成后,立即清理检测工作现场,将检测用的仪器设备整理好,将无用的废弃物清理后,方可离开检测现场;保证检测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附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附表二劳动力投入计划表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附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附表三:劳动力投入计划表单位:人。
医院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
![医院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0afbe00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f.png)
医院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一、工程概述医院防雷检测工程是指对医院建筑进行雷电防护装置的检测和调试工作。
该工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对医院建筑内外的防雷系统进行检测,包括接地系统、避雷针等;2. 对医院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防雷检测,以保证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 对医院的电缆线路进行检测,以确保电力传输的稳定和安全。
二、施工方案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确定施工范围和内容,对医院建筑内外的所有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排查,并绘制详细的检测图纸。
(2)准备必要的工具和仪器,如雷电测试仪、接地电阻测试仪等。
(3)制定施工计划,明确施工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流程,确保工程能够顺利进行。
2. 施工过程(1)对医院建筑内外的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包括接地系统、避雷针等。
检测的内容包括接地电阻、接地电阻率等参数。
(2)对医院内部的电气设备进行防雷检测,如发电机、变压器等。
检测的内容包括设备的绝缘电阻、接地情况等。
(3)对医院的电缆线路进行检测,确保线路的绝缘性能和接地情况良好。
3. 施工结束后的工作(1)完成工程验收工作,对所有的防雷设施进行全面检测和测试,确保其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编制施工总结报告,对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经验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
(3)做好工程的档案资料整理,包括施工图纸、检测报告等,以备日后的维护和管理。
三、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证书和资质,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
2. 在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人员和周围人员的安全。
3. 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四、质量保证1. 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检测和调试工作,确保防雷设施的性能符合标准。
2. 对施工前后的所有设备和线路进行全面的检测和测试,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行和设备的安全性。
五、后续维护1. 医院的防雷系统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必须定期对设备和线路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性能稳定和可靠。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检测设备列表、保障措施
![防雷检测技术方案、检测设备列表、保障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7e88b574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f9.png)
1.2技术方案建议书1.2.1概述为了对机房的通信系统、网络系统、电源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等弱电电子设备采取有效实用的防雷保护措施,保障机房系统正常安全运行,减小雷电感应对电子信息设备的影响,定期做防雷设施的检测维护是必不可少的。
通信局(站)系统遭受雷电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雷击,又有从电源线路、信号线路等侵入的雷电电磁脉冲,还有在建筑物附近落雷形成的电磁场感应,以及接闪器接闪后由接地装置引起的地电位反击。
在进行防雷设计时,不但要考虑防直接雷击还要防雷电电磁脉冲、雷电电磁感应和地电位反击等,因此,必须进行综合防护,才能达到预期的防雷效果。
1.2.2检测依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技术规范》(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防雷装置安全检测技术规范(贵州地方标准)》(DB52/T537-2008)《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邮电通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规范》(YDJ1-1989)《通信局站在用防雷系统的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YD-T1429-2006)《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YD5098-2005)《中国移动通信基站防雷系统管理规定》(2006-04)1.2.3检测内容及方法(1)检测对象及检测部位1)接闪器现场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防腐措施及锈蚀情况,查看安装是否垂直,焊接是否牢固,有无折断、融化现象。
检查接闪器与引下线的连接是否可靠以及分流情况。
对于单支或多支避雷针,应用滚球法确定其保护范围,确定是否能够起到保护建筑物(构)筑物的作用。
检测接闪器接地电阻是否符合国家要求并做记录。
①避雷针接闪器应使用热镀锌钢材,并优先采用圆钢;避雷针长1m以下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2mm,钢管直径不小于20mm;避雷针长1〜2m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6mm,钢管直径不小于25mm;烟囱上的避雷针,圆钢直径不小于20mm,钢管直径不小于40mm;避雷带明敷时,圆钢直径不小于8mm,暗敷时,圆钢直径不小于10mm。
车间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
![车间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04946f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bc.png)
车间防雷检测工程施工方案1.1 确定施工范围:根据车间的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进行防雷检测的范围,包括车间内部和周围的建筑物。
1.2 工程人员准备: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电气检测和防雷设备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熟练操作相关检测设备。
1.3 施工设备准备:检查和准备所需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防雷检测仪器、测试工具以及安全防护装备等。
1.4 施工方案制定:根据车间的具体情况制定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流程、施工时的安全措施和施工进度安排等。
1.5 安全措施:在施工前,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确保施工区域的安全,包括消防设施、紧急逃生通道的设置等。
二、施工过程2.1 施工人员配合:施工人员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合理配合,做好各项工作的准备。
2.2 整体检测:首先进行车间整体的防雷检测,包括建筑物的外部接地系统、屋面的避雷带、设备的接地系统等。
2.3 电气设备检测:对车间内的各类电气设备进行防雷检测,包括生产设备、照明设备、配电箱等,确保其接地系统和避雷装置的正常运行。
2.4 接地系统检测:对车间内的接地系统进行详细的检测,包括接地电阻的测量、接地杆的安装情况和接地线的连接情况等。
2.5 避雷设备检测:对车间内的避雷装置进行检测,包括避雷针、避雷线和避雷带等,确保其安装牢固、连接良好。
2.6 安全隐患排查:在检测过程中,及时发现车间内存在的安全隐患,如漏电、短路等,并及时处理。
2.7 测试数据记录:对检测过程中的数据进行记录,包括接地电阻值、避雷装置的连接状态、设备的运行情况等。
2.8 完善报告:根据检测数据制作完善的检测报告,包括存在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的防雷措施等。
三、施工后收尾工作3.1 检测结论:根据检测结果和数据,对车间内的防雷设施进行评估,形成最终的检测结论。
3.2 安全整改: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包括设备的维修、接地系统的加固、避雷设备的更换等,确保车间的安全可靠。
3.3 文件归档:将所有的检测数据、检测报告和整改记录等文件进行归档保存,作为车间防雷检测的重要资料。
2024年防雷安全检查实施方案
![2024年防雷安全检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d42274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c6.png)
防雷安全检查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年防雷安全检查实施方案的总体目标是确保各类建筑物、设施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和损失。
二、检查对象和范围1. 检查对象包括各类建筑物、设施以及人员。
2. 检查范围包括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设施、室内防雷设施、雷电保护接地系统,以及人员的防雷知识掌握情况。
三、工作内容1. 制定防雷安全检查方案:根据各类建筑物、设施和人员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防雷安全检查方案,确保检查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2.建立防雷安全检查制度:建立健全防雷安全检查制度,包括检查频次、检查部门和责任人等,确保检查工作的有序进行。
3. 技术指导和培训: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提高各类建筑物、设施和人员的防雷安全意识和技术能力。
4. 防雷设施的检查和维护:对各类建筑物的外部防雷设施、室内防雷设施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有效防护能力。
5. 雷电保护接地系统的检查和维护:对各类建筑物的雷电保护接地系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接地电阻符合规定要求。
第 1 页共 4 页6. 人员的防雷知识掌握情况检查:对各类人员进行防雷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并检查其防雷知识的掌握情况。
7. 预防措施的落实情况检查:对各类建筑物、设施和人员的预防措施进行检查,确保其落实情况。
四、检查程序1. 制定检查计划:根据防雷安全检查方案,确定检查时间、地点、对象和检查内容,制定检查计划。
2. 检查前准备: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为检查工作做好准备。
3. 检查工作的开展:按照检查计划,分批次对各类建筑物、设施和人员进行检查。
4. 检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将检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提出解决措施。
5. 检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根据检查结果,编写检查报告,并上报相关部门。
五、工作措施1. 增加投入:加大对防雷安全工作的投入力度,提高防雷设施的更新换代速度。
2. 加强培训:组织开展防雷安全培训,提高各类建筑物、设施和人员的防雷安全意识和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二、三、施工组织设计一、检测目的雷电放电电压高、时间短,整个过程伴随多种物理效应,如:静电感应、高温高热、电磁辐射、光辐射等,这些物理效应的共同作用已严重危害室内弱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甚至危及工作人员的安全。
因此,确定一个建筑物防雷装置是否合格应进行防雷检测工作。
二、检测依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 21431-201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20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设计规范》GB50343-2012《建筑物防雷工程与质量验收规范》GB50601-2010三、检测内容:三、检测方法:1、接闪器1.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
1.2检查接闪器的位置是否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是否齐全,焊接部分补刷漆是否完整,接闪器截面是否锈蚀1/3以上。
检查接闪带是否平整顺直,固定支架间距是否均匀,固定可靠,接闪带固定支架间距和高度是否符合要求。
检查每个支持件能否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1.3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接闪网的网格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4 首次检测时,应用经纬仪和卷尺测量接闪器的高度、长度,建筑物的长、宽、高,并根据建筑物防雷类别应滚球法计算其保护范围。
1.5 首次检测时,检测接闪器的材料、规格和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1.6 检查接闪器上有无附着的其他电气线路。
1.7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建筑物的防侧击雷保护措施是否符合规定。
1.8 当底层或多层建筑物利用女儿墙内、防水层内或保温层内的钢筋作暗敷接闪器时,要对该建筑物周围的环境进行检查,防止可能发生的混凝土碎块坠落等事故隐患。
除底层和多层建筑物外,其他建筑物不应利用女儿墙内钢筋作为暗敷接闪器。
2、引下线检测2.1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引下线隐蔽工程记录。
2.2 检查专设引下线位置是否准确,焊接固定的焊缝是否饱满吴遗漏,焊接部分补刷的防锈漆是否完整,专设引下线截面是否腐蚀1/3以上。
检查明敷引下线是否平整顺直、无急弯,卡钉是否分段固定。
引下线固定支架间距均匀,是否符合水平或垂直直线部分0.5m-1.0m,弯曲部分0.3m-0.5m的要求,每个固定支架应能承受49N的垂直拉力。
检查专设引下线、接闪器和接地装置的焊接处是否锈蚀,油漆是否有遗漏及近地面的保护设施。
2.3 首次检测时,用卷尺测量每组相邻两根专设引下线之间的距离,记录专设引下线布置的总根数,每根专设引下线为一个检测点,按顺序编号检测。
2.4 首次检测时,应用游标卡尺测量每根专设引下线的规格尺寸。
2.5 检测每根专设引下线与接闪器的电器连接性能,其过期电阻不应大于0.2Ω。
2.6 检查专设引下线上有无附着的电气和电子线路。
测量专设引下线与附近电气和电子线路的距离符合规定。
2.7 检查专设引下线的断接卡的设置是否符合规定。
专设引下线与环形接地体连接,测量接地电阻时,可不断开接卡。
3接地装置3.1 首次检测时,应查看隐蔽工程记录;检查接地装置的结构型式和安装位置;校核每根专设引下线接地体的接地有效面积;检查接地体的埋设间距、深度、安装方法;检查接地装置的材料、连接方法、防腐处理。
3.2 检查接地装置的填土有无沉陷情况。
3.3 检查有无因挖土方、敷设管线或种植树木而挖断接地装置。
3.4 首次检测时,应检查相邻接地体在未进行等电位连接时的地中距离。
3.5 检查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与被保护建筑物及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
3.6 检查防跨步电压措施。
3.7 用毫欧表测量两相邻接地装置的电气贯通情况,判定两相邻接地装置是否达到规定的共用接地系统要求或独立接地要求。
检查时,应使用最小电流为0.2A 的毫欧表对两相邻接地装置进行测量,如测得电阻值不大于1Ω,判定为电气贯通,如测得阻值大于1Ω,判定各自为独立接地。
3.8 接地装置的工频接地电阻值测量常用三级法和接地电阻表达,其测得的值为工频接地电阻值,当需要冲击接地电阻值时,应进行换算或使用专用仪器测量。
3.9 每次接地电阻测量宜固定在同一位置,采用同一型号仪器,采用同一种方法测量。
3.10 使用接地电阻表进行接地电阻值测量时,应按选用仪器的要求进行操作。
4 等电位连接4.1 大尺寸金属物的连接检测,应检查设备、管道、构架、均压环、钢骨架、钢窗、放散管、吊车、金属地板、电梯轨道、栏杆等大尺寸金属物与共用接地装置的连接情况。
如已实现连接应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4.2 总等电位连接带的检测,应检查有LPZ0区到LPZ1区的总等电位连接状况,。
4.3 低压配电线路引入和连接的检测,应检查低配电线路是否全线喘金属管埋地或敷设在架空金属线槽内引入。
4.4 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的检测,应检查建筑物内竖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与建筑物内钢筋就近不少于两处的连接。
4.5 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进入建筑物的外来导电物是否在LPZ0区与LPZ1区界面处与总等电位连接带连接。
4.6 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连接的检测,应检查所有穿过各后续防雷区界面处导电物是否在界面处与建筑物内的钢筋或等电位连接预留板连接。
4.7 电子设备等电位检测,应检查电子设备与建筑物共用接地系统的连接,应检查连接的基本形式是否符合规定并进一步检查连接质量、连接导体的材料和尺寸。
测量以下部位与等电位连接之间的电气连接情况:—配电柜(盘)内部的PE排及外露金属导体;—UPS及电池柜金属外壳;—电子设备的金属外壳;—设备机架、金属操作台;—机房内消防设施、其他配套设施金属外壳;—线缆的金属屏蔽层;—光缆屏蔽层和金属加强筋;—金属线槽;—配线架;—防静电地板支架;—金属门、窗、隔断等。
八、质量管理体系措施(1)我公司具有良好的商业信誉具有履行合同所必需的设备和专业技术能力,在经营活动中没有违法记录。
(2)检测过程严格按照国家规范及行业标准进行检测,提交高质量成果报告;检测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均受过专业培训及考核;使用的检测仪器按规定进行检定校准,定期进行养护维修,以保证设备状态良好运行。
(3)检测中严格按照图纸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完成检测工作,要求工程质量应符合规范规定的工程质量标准。
(4)抽样要确保科学、公正,所抽取样品有代表性,并保持完整,以国家标准为抽样准则,参照吉林省建设厅颁发文件为基准,确定抽样方案。
(5)检验报告必须必须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报告检测结果,保证检验报告所含的信息符合客户、检测方法规定和说明检测结果所必需的要求。
(6)质量管理文件制定、频发、修改与执行情况检查制度。
(7)设立不合格项目台账制度。
(8)检测不合格报告制度。
(9)有质量监督控制措施。
(10)人员培训制度。
(11)仪器、设备、试剂管理制度。
(12)标准、规范、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九、安全生产措施(1)检测人员到达检测现场后,要检查现场的被检建(构)筑物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后方可开展检测,保证检测人员的安全和健康要求。
(2)检测人员离开检测现场前要检查水、电和门窗,做好安全、防火、防盗工作,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3)检测人员必须掌握仪器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4)综合室负责定期组织检测人员学习安全防护相关知识,并做好记录。
(5)所有人员必须掌握相关安全知识及防护知识,熟悉应急预处理措施与方法。
(6)当检测中出现影响检测的故障时,检测人员应首先对仪器设备和被检被检建(构)筑物实施保护措施,防止仪器设备和被检建(构)筑物损坏,及时做好现场记录,同时向部门负责人或公司领导报告。
十、文明施工管理措施(1)相关人员对现场检测环境条件进行资源配置,分析并确认现场环境条件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2)检测前检测员应检查仪器设备完好性,确认仪器使用状态正常后方可使用。
(3)检测过程中要观测检测现场的环境条件变化,当环境超出了规定的要求时,技术负责人或监督员应终止检测作业,直至环境条件恢复检测规定的要求。
(4)检测过程中,对如温、湿度、电磁干扰、噪声、震动等条件进行详细记录以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和工作人员健康不受影响或损害,尽量减少污染。
(5)在到达检测现场后,应考虑环境因素(如温、湿度、电磁干扰、噪声、震动等)对检测工作可能造成不利影响的而采取有效的措施。
(6)质量监督员在履行职责时,发现现场环境条件影响检测工作时应提出纠正,必要时责令有关人员终止检测,并对此间出具检测数据的有效性应做分析。
(7)当现场环境条件达不到检测要求时,检测负责人应与委托人协商,实施时间错开,即在无干扰时段进行检测,并希望做好必要的条件保障。
(8)当现场环境持续达不到检测要求时,应停止现场检测计划的实施。
可请委托人考虑可否改变检测方法,如实施模拟检测或其他方式。
(9)必要时实验室可依据有关的规程、规范对检测数据或结果进行修正。
(10)检测现场遗留的固体废弃物,可能对检测现场造成污染;现场检测任务完成后,立即清理检测工作现场,将检测用的仪器设备整理好,将无用的废弃物清理后,方可离开检测现场;保证检测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废气、废水等不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附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附表二劳动力投入计划表附表三计划开、竣工日期附表一: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投入计划表附表三:劳动力投入计划表单位:人九、逸泉山庄大B区第一、二标段防雷工程施工方案页脚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