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

合集下载

种猪性能测定基本原理

种猪性能测定基本原理

50kg选择的局限
190.0 180.0
采用85~105kg数据预测AGES最准确 采用40~60kg数据、AGES50预测AGES拟合精度很低
170.0 AGES PRED_AGES PRED_REG_AGES PRED_50_AGES
AGES(天)
160.0 150.0
140.0
130.0 87.5
选种选配?
获得优良后代
育种数据流
人工 授精 站
遗传 评估 中心
中心 测定 站
种 猪 繁 育 体 系
种 猪
场 内 测 定 体 系
如何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
降低个体间的环境差异 ━ 尽量降低个体间的环境差异,使得个体间的遗传 差异得以充分地显现 利用所有可以利用的信息 ━ 利用的信息越多,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越高。这 对于遗传力偏低的性状尤为重要 选用更科学的育种值估计方法 ━ 保证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并尽可能地校正个体 间的环境差异
种猪生长曲线
品种 杜洛克
1.05 1.00 0.95
每日增重(kg)
生长曲线拐点 (135.4,75.5)
长白
大白
(133.4,76.7)
(133.9,76.8)
0.90 0.85 0.80 0.75 0.70 0.65 0.60 70 85 100 115 130 日龄(天) 145 160 175 GAIN_DD GAIN_LL GAIN_YY

测定结果的记录与管理

简洁、准确和完整,便于统计分析和长期保存
性能测定的实施
保证客观性和公正性,高度的统一性,具有连续 性和长期性
性能测定的基本形式

集中测定(测定站测定)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畜牧兽医总站文件牧站(种)[2000]60号关于印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的通知各有关单位:根据我国目前种猪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组织区域性乃至全国性的种猪联合育种工作势在必行。

而统一的种猪遗传评估是联合育种工作的基础。

为此,我站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国有关种猪遗传育种专家制定了《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该方案经过三年多广泛征求国内外有关专家的意见,几经讨论修改,已基本成熟,现印发你们试行。

附件: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二000年五月三十一日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一、目的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生产第一大国。

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7%左右。

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同时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养猪业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和广大农民致富的重要手段,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

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左右)。

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达到这一目标十分艰巨。

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

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非常重要。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从总体上看,仍落后于发达国家,主要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够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及操作规程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及操作规程

种猪性能测定技术及操作规程生产性能测定是对种猪进行客观评定的基础工作。

种猪的评定是选种的基础,选种是实现遗传改良最重要的育种措施。

目前一般采用个体性能测定与同胞测定,或个体性能与后裔测定相结合的综合测定方法。

种猪生产性能测定主要包括:繁殖性能、生长发育性能、肥育性能、胴体性能及肉品质测定等。

春季是母猪产仔比较集中的季节,做好产房的饲养管理工作,对提高母猪哺乳力和仔猪成活率至关重要。

在这个阶段作为种猪性能测定方面主要是进行种猪繁殖性能测定及生长猪的生长发育测定。

一、测定条件与要求(一)饲养管理1.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3.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二)在测定中,应按照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档案。

二、受测猪的选择1.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

2.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4.受测猪应选择70日龄和体重25KG左右的中等个体。

测定前应接受负责测定工作的专职人员检查。

三、测定性状包括繁殖性状、生长发育及肥育性状。

现场测定哪些性状主要取决于种猪场的选育目标、测定技术及测定设备情况,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中共规定了15个测定性状,其中必测性状有5个:总产仔数、21日龄窝重、达100 kg体重日龄、100 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眼肌面积(厚度)。

除必测性状外,我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实施方案中还建议对30-100kg日增重、饲料转化率、100kg肌内脂肪、采食量、活产仔数、产仔间隔、初产日龄进行测定或记录。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种猪性能测定的方法

遥感测量法
遥感测量法是一种新型的种猪性能测 定方法,主要利用卫星或无人机等遥 感技术手段对种猪进行远程监测。这 种方法能够实现大面积、大范围的监 测,同时具有快速、准确、实时等优 点。
VS
遥感测量法通常包括红外线遥感、微 波遥感、激光遥感等,能够获取种猪 的生理指标、行为特征等信息。同时 ,遥感测量法还能够对数据进行处理 和分析,为饲养管理和育种提供科学 依据。
、人员分工等,确保测定工作的有序进行。
测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确保测定方法的科学性
采用标准的测定方法,如定期称重、测量体温等,确保测定结果 的可靠性。
注意种猪的健康状况
在测定过程中,密切关注种猪的健康状况,如食欲、精神状态等, 防止因疾病等因素影响测定结果。
保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
认真记录测定数据,避免出现误差或错误,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测定前的准备工作
确定测定目标
1.A 明确要测定的种猪性能指标,如生长速度、瘦 肉率、繁殖性能等。
选择适宜的测定仪器
1.B 根据测定目标,选择合适的仪器设备,如
秤、测温仪、计时器等。
确定测定时间
1.C 根据种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季节,选择适宜 的测定时间,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制定测定计划
1.D 制定详细的测定计划,包括测定时间、地点
种猪选育与繁殖
选育优良品种
通过种猪性能测定结果,选择繁 殖性能强、生长速度快、抗病能 力好的种猪,提高种猪的品质和
生产效益。
遗传改良
根据测定结果,针对繁殖性能、生 长速度、抗病能力等不同方面进行 遗传改良,提高种猪的遗传品质。
制定繁殖计划
根据测定结果和种猪的繁殖周期, 制定合理的繁殖计划,确保种猪的 繁殖效率和生产效益。

种猪育种分析报告

种猪育种分析报告

种猪育种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种猪育种的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了解种猪育种的现状和趋势,为养殖企业提供参考和决策支持。

2. 背景种猪育种是畜牧业中重要的一环,种猪的选择和繁殖对于养殖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科学合理的育种方法,可以提高种猪的生长速度、繁殖能力和抗病能力,进而提高猪肉的产量和质量。

3. 育种目标与策略在种猪育种过程中,需要设立明确的育种目标和采取相应的策略。

育种目标通常包括提高肉品产量、改善肉质和提高抗病能力等方面。

策略则根据实际情况和目标需求来选择,包括选择合适的种猪品种、进行选择育种、合理的饲养管理以及科学的配种等等。

4. 繁殖性能分析种猪的繁殖性能是衡量育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指标包括精液质量、配种率、妊娠率、产仔数、成活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了解种猪的繁殖能力和品质。

5. 生长性能分析种猪的生长性能是育种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生长性能包括体重增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可以评估种猪的生长情况和养殖效益。

6. 遗传改良方法在种猪育种过程中,遗传改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

常用的遗传改良方法包括家系育种、杂交育种和基因工程等。

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改良基因来提高猪的性状,使其更适应养殖环境和市场需求。

7. 市场需求分析种猪育种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分析市场需求是种猪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了解市场对肉品的需求特点和趋势,可以为育种方向和策略提供依据,从而提高养殖业的经济效益。

8. 结论通过对种猪育种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科学合理的育种策略和方法是提高种猪育种效果的关键。

•关注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指标,针对薄弱环节进行改进,以提高繁殖能力和肉品产量。

•种猪育种需要根据市场需求来确定育种目标,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综上所述,种猪育种是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科学的育种策略和方法,可以提高种猪的繁殖性能和生长性能,从而为养殖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

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

种猪测定与遗传评估熊远著(华中农业大学,武汉430070)1 种猪测定1.1 种猪测定的概念及意义(1)种猪测定的概念。

所谓种猪测定是按测定方案将种猪置于相对一致的标准化条件下对目标性状进行度量的全过程。

广义的讲,种猪测定还应包括测定信息及测定结果的使用,如根据测定结果按标准进行评估、分级及良种登记等。

(2)种猪测定的意义。

种猪测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一切优良品种(系)都是人们在培育的基础上选择的结果。

改良和提高品种(系)的品质,其决定性因素是遗传素质通过选择而得到改进。

②性状的表现型是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给予适宜的饲养管理和环境条件,才能使这些性状的遗传潜力充分表现出来。

在此基础上对目标性状进行多世代选择才能使优良性状得到巩固和提高。

③只有根据育种值进行选择才能在遗传上得到有效的改进。

按一定方向对一个或多个性状连续地选择就可能使一个或多个性状的均值向人们预定的目标移动。

综上所述,精确的测定性状表型值和正确的方法估计育种值是现代育种的基础。

可以说,没有科学准确的测定就没有真实的选择效果,更谈不上育种效果。

1.2 简述国内外种猪测定的发展(1)关于测定制度的划分。

按测定的记录资料不同可以分为:性能测定(Performance Testing);同胞测定(Sib Testing);后裔测定(Progeny Testing)综合测定(Combined Testing)。

按测定场所和测定结果应用的范围可分为:集中测定(Testing on Sta2tio n);农场(现场)测定(Testing on Farm)。

比较集中测定与现场测定两种测定方式,集中测定能较严格的控制一致而规范的测定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设备和技术优势,严格执行测定规程,有利于各种猪场间的比较,因而具有准确、公正、权威的特点;现场测定就地测定就地使用,有利于解决本场的种猪选择和更新,可以扩大公母猪的测定容量。

因此,把两种测定相互结合、互为补充,适宜于采用“测定站集中测定和农场测定相结合,以农场测定为主”的测定制度。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

种猪性能测定方案1 测定猪群根据我国农业行业标准《瘦肉型种猪遗传评估技术规范》,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测定猪群规定如下:――育种群的所有繁殖公猪、繁殖母猪自身都需经过达100kg体重日龄、背膘厚的测定。

――育种群的每头公猪至少需配10头育种群的初产母猪。

每头初产母猪所生仔猪可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其中,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窝)内选择方法,即淘汰同窝内生长发育慢、体型差或有遗传缺陷的仔猪,但是每窝仔猪要求确保有1公、2母进行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每窝选留公猪3头、所有的母猪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定期选择其中1头阉割公猪和1头母猪于体重100kg时进行屠宰测定。

――育种群的母猪在产完第一胎后一律转入繁殖群,由育种群的优秀公猪通过人工授精代为配种。

繁殖群的母猪必须记录繁殖性能,其所生的仔猪也在出生、断奶、达100kg体重及初产后分别进行选种。

但是,出生、断奶两个阶段的选种主要采用家系选择方法,即根据亲本及半同胞资料估计各窝仔猪的EBV和指数,然后据以以窝作为淘汰单位。

被选留的窝可再进行一定程度的窝内选择,留下部分个体进行达100kg 体重日龄和背膘厚的测定;达100kg体重和初产后的选择采用指数选择,优秀个体进入育种群。

――育种群的更新要求新留种的个体必须优于所淘汰的个体。

育种群可适度开放,但所引进的种猪必须经过遗传评估优于本育种群的个体,或者较之本育种群的个体,具有新的优良特性。

2 个体编号2.1 编号系统所有新生仔猪必须编号。

个体编号实行全国统一编号系统。

每个个体编号共由15位字母和数字构成(如图),具体原则如下:品种场号分场出生年度场内窝号窝内个体123456789101112131415图1 种猪个体编号系统――第一、二两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品种:DD表示杜洛克,LL表示长白,YY表示大白,HH表示汉普夏等,二元杂交母猪用父系+母系的第一个字母表示(如长大杂交母猪用LY表示);――第三至六位用英文字母表示场号(由农业部统一认定);――第七位用数字或英文字母表示分场号(先用1至9,然后用A至Z,无分场的种猪场用1);――第八、九两位用公元年份最后二位数字表示个体出生时的年度;――第10至13位用数字表示场内窝序号;――第14、15两位用数字表示窝内个体号。

Get清风第15讲 育种值估计—猪育种方案实例 群体与数量遗传学 教学课件

Get清风第15讲 育种值估计—猪育种方案实例 群体与数量遗传学 教学课件
0.00520.0166-0.1556
C—目标性状之间遗传方差协方差矩阵
目 Gain 标 性 Food 状 Lean
目 标性状
Gain Food Lean
0.0048 0.0052 0
0.0052 0.1348 -0.1556
0
-0.1556 7.200
0.00480.0052 0 C0.00520.1348-0.1556
5 R Ga inN N''N N b b1P G N 0.b0(k 3g /4 d6 a ) y 0.1730
Na RFoo d
N'N b 2 G0(kg /da ) y N'N b PNb
0
0
R Le a nN N''N N b b3P G N 0.b7(d 3/g 6 k6 )g
非育种目标性状但需要评估的性状
RBfa t
b'G1* -1.07 (m 5m )0 b'Pb
RFc r
b'G 2 * -0.0(5 kg 8 /k2g ) b'Pb
问题2:各目标性状对育种目标 的奉献分别为多少?
RiI b'Pb1.3061
R Ga inb b ''G P 1 b 0.00(3 k4 g /da ) y 5
P
量 Gain 0.0104 0.0213
性 状
Bfat
0.0213 12.110
目 标性状
G测
Gain Food Lean
量 Gain 0.0048 0.0052 0
性 状 Bfat -0.0067 0.1348 -3.119
G*--非育种目标性状但需要评估的性状与测 量性状之间的遗传方差协方差矩阵

浅谈动物的育种值估计

浅谈动物的育种值估计

浅谈动物的育种值估计摘要:估计育种值是种猪选育的主要依据,而育种值估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猪群的遗传进展。

随着育种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育种值的估计方法也不断的发展和更新,近年来由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等学科领域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动物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未来的猪育种工作中,依靠经典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育种值的准确度,依然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点。

关键词:数量性状选择指数繁殖效果遗传素质在家畜育种中,实施选择的首要条件是估计出育种值。

根据数量遗传理论,个体育种值的大小是选种的定量性标准。

因此准确可靠的群体遗传参数和个体育种值是育种实践的必要条件。

随着育种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发展,育种值的估计方法也不断的发展和更新。

由于数理统计、计算机科学、计算数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在动物育种中的应用,动物育种值估计的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未来的育种工作中,依靠经典理论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育种值估计的准确度,依然是今后育种工作的重点。

家畜育种中大多数重要的经济性状都是数量性状,例如,产蛋数、蛋重、产奶量、乳脂率、瘦肉率、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剪毛量等等。

数量性状的复杂性在于其受环境影响大,要使数量性状获得较为稳定的遗传,区别遗传效应和环境效应的工作就非常重要。

在遗传关系上,基因效应中能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只有加性效应部分,而显性效应和上位效应只存在于特定的基因组合中,不能稳定遗传。

因此基因的加性效应部分(即育种值部分)是育种工作的重要内容。

而且就数量性状而言,每一个性状涉及的基因数目之大、基因型组合之多且各基因效应之微小,要单独研究每一个基因的加性效应及每一基因组合的互作效应在目前技术水平上尚难办到,因此要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这些基因效应作总体分析。

近半个世纪以来,各类主要家畜品种的改良所取得的进展超过了人类数百年来的成就,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指导家畜育种工作的数量遗传学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并且有效应用于家畜育种实践。

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模型

我国种猪遗传评估模型

我国种猪遗传评估遗传评估模型
我国种猪遗传评估和场内评估要求采用多性状动物模型最佳线性无偏估计法(MTBLUP )估计个体育种值。

生长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
y ijklm =µ i +hyss ij +l ik +g il +a ijklm + e ijklm
其中:
i: 第i 个性状(1=达100kg 体重日龄,2=达100kg 体重活体膘厚) y ijklm :个体生长性能的观察值
µ i :总平均数
hyss ij :出生时场年季性别固定效应
l ik :窝随机效应
g il :虚拟遗传组固定效应
a ijklm :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服从(0,A )分布,A 指个体间亲缘关系矩阵
e ijklm :随机剩余效应,服从(0,I )分布
达50kg 日龄的场内遗传评估可以参照该模型进行。

母猪繁殖性能育种值估计模型如下:
y ijk =µ +hys i +l j +a ijk +p ijk +e ijk
其中:
y ijk :总产仔数的观察值
µ :总平均数
hys i : 母猪产仔时场年季固定效应
l j :母猪出生的窝效应,服从(0,I )分布
a
:个体的随机遗传效应,服从(0,A)分布,A指个体间亲缘关系矩阵
ijk
:母猪永久环境效应,服从(0,I)分布
p
ijk
:随机剩余效应,服从(0,I)分布
e
ijk
其它繁殖性状的场内遗传评估可以参照该模型进行。

上述估计模型所需的各种遗传参数,目前先参考国外已有的参数,当全国遗传评估中心的资料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可考虑采用DFREML等方法估计适合国内情况的遗传参数。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

全国种猪遗传评估方案(试行)(2000 年 3 月)一、目的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政策得当和科技投入不断提高,使我国养猪业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猪肉第一生产大国。

猪肉是我国人民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在肉食品消费中占68%左右。

猪肉生产直接影响到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我国养猪业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巨大的挑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主要表现为“三个不可逆转”,即人口增长的不可逆转;耕地减少的不可逆转;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的不可逆转。

国家农业发展纲要提出到2010年,肉类产量达到7000万吨(其中猪肉占70%)。

要在我国人均粮食产量不可能有明显增加,即精饲料资源不充足的条件下,完成这一目标是十分艰巨的。

出路只有一条,即大幅度提高畜牧生产的科技水平,向科技要效率,向科技要产量。

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是起主导作用的,只有充分地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优良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

因此,猪品种的遗传改良显得格外重要。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猪的育种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为养猪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猪的育种水平仍落后于发达国家,集中表现在:育种技术水平低、良种繁育体系不完善、种猪质量不高和良种率低等。

目前的育种工作基本处在传统和常规的技术水平,这样的技术水平历史上曾对我国猪的遗传改良起了重要作用,但若再以这种传统的育种技术去实现21世纪初养猪业的飞跃,将是十分困难的。

为了增加我国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必要大力开展关于猪育种新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工作。

农业部有关部门对我国养猪行业调查表明,我国的外种猪场大多数都在进行育种工作,但是选择方法落后且不统一,种猪质量参差不齐,以选育技术为中心的各项配套技术尚待规范化。

为防止种猪的退化,我国每年从国外引进相当数量的种猪,所花的费用很大,同时带来一些问题,如猪群的健康等。

种猪个体遗传评估

种猪个体遗传评估

育种值估计方法

选择指数法

将不同来源(个体本身及各种亲属)的 信 息进行加权而合并为一个指数:
I
b (P M )
i i i i
Pi 性状表型值 M i 同期同龄组均值 bi 加权系数(回归系数)
育种值估计方法 - 选择指数法
基本假设

不存在系统环境效应或系统环境效应已 知 所有参加评定的个体都来自同一遗传总 体 公畜和母畜随机交配
根据个体的综合育种值选择 AT = w1A1 +w2A2 + + wtAt
精确性 .206 .454
育种值估计方法 - 选择指数法


利用 p 个半同胞的信息:
I b( P M ) 2 ph 2 b 4 ( p 1) h 2 1 ph 2 精确性 2 4 ( p 1) h 2
育种值估计方法 - 选择指数法


利用父亲和母亲的信息:

计算上的可行性
» 模型不要太复杂
举例
加拿大
生长与胴体组成

性状:
100kg体重日龄 背膘厚(超声波活体测定,以100kg体
重为基准)

模型
日龄/背膘厚=场-年-季-性别 + 窝 + 育种 值
举例
加拿大
繁殖性能
性状:总产仔数 – 预先校正:配种方式,配种次数,产仔

年龄,胎次
I b1 ( Ps M s ) b2 ( Pd M d ) b1 b2 0.5h 2 精确性 0.71 h 2
育种值估计方法 - BLUP

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 – 50年代初提出(C.R. Henderson) – 70年代中后期开始应用于家畜育种 – 80年代中后期应用于猪的育种 – 已成为各国家普遍采用的常规方法 – 取得极显著效果

关与猪估计育种值相关的问题及解答

关与猪估计育种值相关的问题及解答

关与猪估计育种值相关的问题及解答1、什么是估计育种值估计育种值(EBV)是对动物遗传价值的估计。

它表示的是父母的育种值。

同时,估计育种值还是一个选择工具。

某个性状具有最优秀的估计育种值,这个性状能够最大限度的遗传给后代。

由于父母的基因只有一半传递给后代,因此预期的育种值是父母育种值的平均值。

但是后代之间的育种值是差别很大的,主要取决于于后代继承了父母多少性状,导致后代的育种值比父母好或者比父母的差。

由于这个原因,使得同窝兄妹之间的育种值差别很大。

大量后代的平均遗传价值将等于他们父母的平均值。

2、加拿大遗传改良方案是如何计算估计育种值的估计育种值是通过父亲和母亲以及亲属的性状获得的,或者从同期组中的公猪和母猪获得。

这种方法称之为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本方法将遗传性状、父母可用的信息、群体的遗传水平、遗传趋势、以及非遗传因素(如管理因素)都考虑进去。

估计育种值不止依赖于父亲和母亲的性能,还依赖于相关相关动物的性状,例如祖代、同胞、后代。

3、估计育种值的表示估计育种值的表示在性状的测定中有相同的单位。

例如,背膘的估计育种值用毫米需要注意的是,估计育种值的表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育种值允许在同期组内进行比较)。

估计育种值表示的是在相同饲养环境下一个动物的后代比其它动物后代的性能更好或更差。

例如,猪A的估计育种值为-10天,猪B的估计育种值为-6天,猪A比猪B好4天,它的后代的上市体重(100Kg)的平均日龄将比猪B缩短2天(它们估计育种值差值的一半)。

可以看到,这里并没有说多少天可以到达上市体重,只是说在相同的饲养环境下猪A后代的生长速度会更快。

估计育种值作为选育的基础,反应的是不同品种中各种群的选育趋势。

这个选育趋势包括了过去3年所有出生的猪和测定成绩。

所有动物的估计育种值是在基础群的基础上进行表示的。

例如,一个杜洛克公猪的估计育种值为-1mm和-6天,表示该头公猪预计比过去3年整个有测定记录的杜洛克种群的平均值要薄1mm和生长速度快6天。

种猪测定标准

种猪测定标准

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种猪测定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湖南新五丰股份有限公司永安分公司(YA )扩繁场、核心场和博罗分公司(BL )种猪场。

一、 种猪编号(一)、 种猪必须剪耳编号,编号在仔猪初生时进行。

编号规则如下:(二)、 品种与性别区分1、 纯种公猪编单号,纯种母猪编双号。

2、 二元杂公猪不编号,右耳尖上剪缺,二元杂母猪编号不分单双号。

(三)、档案纪录 表示法如下:如:DD-XWFYA-2001050136 表示“湖南新五丰永安分公司2001年5月出生的耳号为136号的杜洛克公猪”,其中 DD :杜洛克 XWFYA :新五丰永安分公司 2001050136:2001年5月出生的耳号为136号的公猪二、测定条件与受测猪要求(一)、饲养管理条件1、 受测猪的营养水平和饲料种类应相对稳定,并注意饲料卫生条件。

2、 受测猪的圈舍、运动场、光照、饮水和卫生等管理条件应基本一致。

3、 测定单位应具有相应的测定设备和用具、并规定专人使用。

4、 受测猪必须由技术熟练的工人进行饲养,有一定育种知识和饲养经验的技术人员进行指导。

5、 在测定中,应按有关规程的要求,建立严格的测定制度和完整的记录档案。

(二)、受测猪的选择1、 受测猪个体编号清楚,品种特征明显,并附三代以上系谱记录2、 受测猪必须健康、生长发育正常、无外形损征和遗传疾患。

受测前应由兽医进行检验、免疫注射、驱虫和部分公猪的去势。

3、 受测猪应来源于主要家系(品系),从每头公猪与配的母猪中随机抽取三窝,每窝选1公、1阉公和2母进行生长肥育测定,其中1阉公和1母于体重90kg 时进行屠宰测定。

30101职人员检查。

三、测定和记录项目(一)、祖先1、必须查明种猪的血缘关系,系谱中至少应有三代亲本的耳号。

2、如任何一个祖先在系谱中出现二次以上,该祖先即称为共同祖先,并以符号标出,同时标明该种猪的近交程度。

(二)、繁殖性能1、产仔数出生时同窝的仔猪总数,包括死胎、木乃伊和畸形猪在内。

种猪引种的评估、隔离与适应

种猪引种的评估、隔离与适应
3 适 应
所 谓的适 应就是让新引进 的种猪在控制 的环境 条件下, 与原场 已存在 的病原接触, 使其感染这些病 原并康复、 产生免疫力 的过程 。 适应期也应在隔离舍 进行 , 至少 6周 。并继续进行 疫苗接 种、 后备母猪查 情、 公猪调教工作 。 第1 周: 将仔猪粪便混于饲料 中, 或将 母猪粪便 投于引入猪的栏舍内, 并降低生物安全方面 的要求。 第 2 ~ 6 周: 猪群在第 1 周未表现 出严重的临床症状 , 可用 淘汰的母猪、 公猪、 胎盘等进行 同群感染方法 。将淘汰 的母猪与后备猪按照 1 : 6的比例混群饲养 ,并使用原 场 的公猪进行查情、 诱 隋。 适应期应及时治疗发病 的后 备猪, 并建立疫病诊断与治疗记录 。 在后备猪康复后, 再 隔离 2周方可混入种猪群。 ( 编辑: 富春妮)
8 8
养猪 S WI N E பைடு நூலகம்P R O D U C T I O N( 4 )
2 0 1 4
种 猪 引 种 的 评 估 、隔 离 与 适 应
曲向 阳 。 楼 平儿3 Wo u t e r D e l e y 。 ( 1 .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 医学院, 北京 1 0 0 1 0 9 ; 2 . 荷兰海波尔种猪育种 公司, 北 京 1 0 0 1 0 2 ; 3 . 湖北省正嘉原种猪场有 限公司 , 湖北 武 汉
中图分类号 : S 8 2 8 . 2 文献标志码 : A
4 3 0 2 0 6 )
文章 编号 : 1 0 0 2 — 1 9 5 7 ( 2 0 1 4 ) 0 4 — 0 0 8 8 — 0 1
引种是进行血 缘更新 、 生产性能改 良与提高猪 群健康程度的重要措施 。 现 今国 内外引种 日益频繁 , 在引种的 同时也引入很多疾病。故引种 时,应 进行 严格的引种前评估及引种 后的隔离与适应 。 1 引种前的评估 为达 到引种 目的, 引种 前应充分调 查引种场 猪 群生产性能与健康状况 。生产性能调查 :如引种场 育种 工作开展状 况、 产活仔数 、 断奶仔 猪数 , 饲 料转 化率 、 生长速度 、 体型外貌等 生长指标 , 根据原 有场 的引种 目标确 认引种场是否 合格 。健 康状况 调查 : 查看 引种场前两次季度血清学监测报告与各阶段成 活率 ,以判断全群 的健康水平 。引种场猪群健康状 况应 高于原有猪群 。若可 能,在进行充分 隔离消 毒 后,最好到 引种场 内实地参观并查看该场 的生产记 录, 以了解猪 群在过去半年 内是否患有重 大疫病 , 确 认生产 与健康 管理数 据的真 实性。 在 选种 时 ,重 点对种 猪有 效乳 头数 量与 均匀 度、 遗传 缺陷、 体型外貌 、 肢蹄质 量与运动 型、 性欲 、 甚至 育种 值与 日龄 等进行 考 察 。对 预选 的猪 采 用 P C R / R T — P C R或血清学方法对猪瘟 、 蓝耳病 、 伪狂 犬 病、 口蹄疫等进行检测 , 进一步确保引种安全 。 同时 , 应正确记录所选种猪 的耳牌号、 耳刺号 , 并在体表做 出标记 , 索要系谱进行存档 。 引种 的数量 与 日龄 :每 次 引种 应 引入 不 同 日 龄、 体重 的猪 。每次应多引入一些 , 以减少引种 的次 数 ,降低 引种 的疾病风 险。最大引种 日龄等于最佳 配种 日龄减去 隔离与适应期天数 。 在确认没有疾病风险后, 及时安排车辆转运 。运 猪车应彻底消毒、 隔离。 运输前 , 可根据需要注射长效 抗 生素或抗应激药物或镇静剂 ,以降低运输应激 与 疾病风险 , 并在装猪时对肢蹄状况进行 重点检查。 2 隔离 隔离 的主要 目的是减 少 新引入 猪群 所携 带 的 未知病原入侵原有猪群的风险 。引种后,应 在专 门 的栋舍对后备猪进行隔离 。隔离舍与其它生产猪舍 至少间隔2 0 0米 , 隔离期至少 6周 。隔离期间 由专人 饲养 ,减少跟场 内其他工作人员接触的机 会 。引种 前, 彻底清洗 消毒 隔离舍 , 检查饮水器 、 料槽及通风 、

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

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

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摘要: 取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0 2002 年共1 443 头长白猪个体性能测定资料, 用4 种方法估测了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估计上代亲本公猪的育种值, 其中用25 头以上后裔平均值与同期群体平均值之差的2 倍定义为现实育种值。

结果表明: 现实育种值的数值和方向与后裔测定育种值十分一致, 与一次测定值的育种值差很大, 现实育种值的方向与BLUP 值比较一致。

现实育种值不受表型值的影响, 是猪真正育种值的最佳估计值。

估测青年公猪的育种值, 用BLUP 法比较好。

关键词: 猪; 育种值; 现实育种值种猪个体育种值的估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估测的方法很多, 其中根据后裔成绩来估测其结果最可靠。

但传统的后裔测定因世代间隔较长, 参加测定的供选公猪数受到限制, 供测子女头数有限, 故在改良速度上仍受到限制[ 1] , 现在已很少采用, 逐渐改用农场个体性能测定, 测定站集中性能测定, 同胞测定等来进行选种。

性能测定的对象是种畜本身, 依据测定结果( 表现型) 进行选择, 它不同于传统的后裔测定, 但测定对象是上代亲本的后裔, 因此用性能测定的资料可对上代亲本进行间接后裔测定, 也可计算亲本个体育种值。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报导极少, 我们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性能测定站, 2000 2002年个体性能测定的资料, 取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性状, 对上一代亲本公猪进行育种值的再估测, 因为它用两个实测群体平均值之差的2 倍进行估计, 为区别于其它方法估计的育种值, 故称为现实育种值。

1. 1 材料取自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0-2002 年后备猪个体性能测定记录共1 443 头, 测定体重25~90 kg 。

公猪每栏6 头, 群养单饲, 计算饲料利用率,母猪每栏5~ 6 头, 群养群饲。

测定期的饲料营养水平保持各年度一致。

专人管理, 由技术员测取各项数据, 背膘厚用B 超在胸腰结合部距背中线4~ 6 cm 处测定, 不同年份, 不同性别间的膘厚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资料未作校正, 该场用约束指数进行选种, 要求背膘厚保持原有水平不变, 重点选择生长速度。

303.育种值的估计

303.育种值的估计



PGE P A D I E P A R
(二)育种值

个体育种值

理论定义——个体所携带的影响某性状 的所有基因平均效应的总和。

实际定义——该个体与群体中的其他个 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群,其均值是整 个群体均值离差的2倍。
(二)育种值

个体育种值不能直接度量,目前只能通过回归原理,

如果性状服从正态分布,则有——
S i P i Z i P
S
P
1. 选择差和选择反应

选择反应(R)——选择所引起的群体表型值均数的
变化。

一代的选择反应就是中选亲本群的子代表型均值与 选择前整个亲本群的表型均值的差异。因此,预计 每一世代的选择反应表示为下式:
Rh S
2
1. 选择差和选择反应
实测体重 Male: CF 1.826040 测定日龄 实测体重 Female: CF 1.714615 测定日龄
②100 kg体重活体背膘厚

在测定100 kg体重日龄时,同时测定100 kg体重的活体 背膘厚。

采用B超扫描测定倒数第3~4肋间处的背膘厚,以mm 为单位。 采用A超测定胸腰椎结合部、腰荐椎结合部沿背部中线 5 cm处的四点背膘厚平均值。 然后按如下公式转换成达100 kg体重的活体背膘厚。
种中通用的方法。

BLUP法——20世纪70年代由Henderson系统提出。是当今 世界上动物育种值估计中应用相当广泛的先进统计方法。利
用它可以直接估计单个或多个性状的育种值,建立综合育种
值指数,使选择的准确性大大提高。但由于计算工具的限制, 直至80年代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之后,才获得大范围的 实际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种猪现实育种值的估测摘要: 取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0 2002 年共1 443 头长白猪个体性能测定资料, 用4 种方法估测了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估计上代亲本公猪的育种值, 其中用25 头以上后裔平均值与同期群体平均值之差的2 倍定义为现实育种值。

结果表明: 现实育种值的数值和方向与后裔测定育种值十分一致, 与一次测定值的育种值差很大, 现实育种值的方向与BLUP 值比较一致。

现实育种值不受表型值的影响, 是猪真正育种值的最佳估计值。

估测青年公猪的育种值, 用BLUP 法比较好。

关键词: 猪; 育种值; 现实育种值种猪个体育种值的估测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 估测的方法很多, 其中根据后裔成绩来估测其结果最可靠。

但传统的后裔测定因世代间隔较长, 参加测定的供选公猪数受到限制, 供测子女头数有限, 故在改良速度上仍受到限制[ 1] , 现在已很少采用, 逐渐改用农场个体性能测定, 测定站集中性能测定, 同胞测定等来进行选种。

性能测定的对象是种畜本身, 依据测定结果( 表现型) 进行选择, 它不同于传统的后裔测定, 但测定对象是上代亲本的后裔, 因此用性能测定的资料可对上代亲本进行间接后裔测定, 也可计算亲本个体育种值。

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和报导极少, 我们用杭州市种猪试验场性能测定站, 2000 2002年个体性能测定的资料, 取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性状, 对上一代亲本公猪进行育种值的再估测, 因为它用两个实测群体平均值之差的2 倍进行估计, 为区别于其它方法估计的育种值, 故称为现实育种值。

1. 1 材料取自杭州市种猪试验场2000-2002 年后备猪个体性能测定记录共1 443 头, 测定体重25~90 kg 。

公猪每栏6 头, 群养单饲, 计算饲料利用率,母猪每栏5~ 6 头, 群养群饲。

测定期的饲料营养水平保持各年度一致。

专人管理, 由技术员测取各项数据, 背膘厚用B 超在胸腰结合部距背中线4~ 6 cm 处测定, 不同年份, 不同性别间的膘厚没有显著差异, 因此资料未作校正, 该场用约束指数进行选种, 要求背膘厚保持原有水平不变, 重点选择生长速度。

配种原则为在控制后代个体近交系数于10% 以下, 实行全群随机交配。

1. 2 分析性状及平均值的计算分析性状为达90 kg 体重校正背膘厚( 以下简称校正背膘厚) 。

为了解本性状的后裔平均数变化规律, 按亲本公猪随机抽取5 头后裔为一增量, 计算1 次平均值, 最后1 次增量, 当后裔不足5 头时舍弃。

1. 3 育种值估测方法( 1) 个体本身一次记录估计育种值, 在本文中为性能测定育种值, 公式为:x A = ( PX - uˆ) h2 ( 1) 式中A^ X : 亲本个体x 校正背膘厚育种值; PX : 亲本个体x 在性能测定时校正背膘厚; uˆ: 同期全群本性状平均值; h2: 校正背膘厚的遗传力为0. 36[ 2] 。

( 2) BLUP 法应用MTDFREML 程序估计亲本公猪性能测定时校正背膘厚性状的育种值。

数学模型为:ijk y =u + i H + i G + ijk a + ijk e ( 2)式中ijk y : 个体观察值; u : 样本总体平均值;i H : 年份, 季节的固定效应; i G : 性别的固定效应;ijk a : 个体随机加性遗传效应, 服从N ( 0, A a2) 分布; A : 为个体间亲缘系数矩阵; ijk e : 随机剩余效应, 服从N( 0, I a2) 分布; I : 为单位矩阵。

( 3) 后裔测定成绩估计亲本个体育种值, 公式为 :x A = 2b( O - U ) ; 式中b=2225.0)1(25.0125.0h m n h h mn -++ ( 3) 式中O : 后裔平均值; U : 同期全群平均值;b : 后裔测定的重复率; m: 后裔的窝数; n: 平均每窝头数。

( 4) 现实育种值估计公式为:x A = 2( O - U ) ( 4) 式中O : 后裔平均值; U : 同期全群平均值。

2 结果与分析2. 1 校正背膘厚平均值的变化对有25 头以上后裔被测定的亲本公猪, 其后裔在不同头数时校正背膘厚平均值的变化, 如表1 所示。

由表1 可见, 亲本公猪的校正背膘厚最高为12. 2 mm, 最低为7. 6 mm, 全距为4. 6 mm, 在10mm 以下有10 头, 以上有5 头。

后裔平均值最低值8. 57 mm, 最高值11. 44 mm, 全距为2. 87 mm,每头亲本的后裔平均值都随着后裔数的增加而逐渐趋向稳定, 一般20~ 25 头以上, 平均值的变化已很小, 亲本自身校正背膘厚较大者其后裔平均值不一定高, 相反亦然, 后裔平均值存在向全群平均值回归的趋向。

2. 2 现实育种值的估计用4 种方法对校正背膘厚性状的育种值进行了估测, 结果如表2 所示。

表2 中( 1) , ( 2) 两项是用亲本公猪性能测定值估测的结果, ( 3) , ( 4) 两项是用同样头数的后裔性能测定平均值进行估测的结果。

各头公猪在( 3) , ( 4) 两项上的估计值, 不但正负的符号一致, 而且估计值也较接近, 秩相关系数为0. 814( P < 0. 01) 。

( 2) 项与( 4) 相比, 仅987277 号公猪的估计正负符号相反, 秩相关系数为0. 90 ( P< 0. 01) 。

( 1) 项与( 4) 项相比, 有6 头( 占40%)公猪估计值在正负符号相反, 即使符号一致, 但估计值相差很大, 秩相关系数为0. 298 (P >0. 05) , 表明用一次测定值估计的育种值正确性最差。

表1 不同后裔头数的校正背膘厚平均值公猪 性能 后裔测定头数耳号 测定值1)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98- 7277 9.5 9.92 10.02 10.16 10.03 10.0698-7325 8.3 8.87 9.28 9.33 9.60 9.68 9.8599-1414 9.4 9.84 10.45 10.65 10.98 11.14 11.23 11.44 99-1181 7.6 9.07 9.76 9.25 9.36 9.55 9.55 9.7799-0666 8.7 9.23 9.79 9.41 9.68 9.4299-1157 9.4 10.14 9.52 9.54 9.33 9.2099-0543 9.2 9.71 9.59 9.72 10.47 10.5999-0629 12.2 8.97 10.13 10.34 10.76 10.95 10.86199-0718 10.3 10.64 9.94 10.55 10.65 10.8199-0899 10.3 10.86 9.85 10.31 9.94 10.05 10.02 9.79 9.77 9.89 9.98 99-1164 9.9 11.45 11.08 10.97 10.88 10.77 10.6399-1182 7.9 9.62 8.68 9.10 9.30 9.5299-1225 9.4 8.58 9.24 9.52 9.74 9.8899-0568 11.4 8.74 8.20 8.77 8.74 8.5799-0569 12.2 9.81 10.25 9.96 9.52 9.85 9.771)为亲本公猪性能测定值公猪校正育种值( 1) BLUP( 2) 后裔测定育种值( 3) 现实育种值( 4)耳号背膘厚m n b 育种值后裔头数育种值00-0666 8.7 - 0.8456 - 0.830 20 1.25 0.96 - 1.248 25 - 1. 5898-7277 9.5 - 0.3976 0.061 17 1.47 0.79 - 0.237 25 - 0. 3000-0569 12.2 - 5.7600 - 1.020 18 1.67 0.82 - 0.722 30 - 0. 8800-0568 11.4 1.1144 - 1.760 16 1.56 0.79 - 2.591 25 - 3. 2899-1157 9.4 - 0.4536 - 0.710 16 1.50 0.78 - 1.576 25 - 2. 0299-1414 9.4 - 0.4536 1.118 23 1.52 0.88 2.070 35 2. 4699-1225 9.4 - 0.4536 - 0.370 17 1.47 0.79 - 0.521 25 - 0. 6699-1182 7.9 - 1.2936 - 0.390 14 1.78 0.78 - 1.076 25 - 1. 3800-1181 7.6 - 1.4616 - 0.740 24 1.42 0.84 - 0.739 35 - 0. 8899-1164 9.9 - 0.1736 0.155 22 1.36 0.82 0.689 30 - 0. 8499-0899 10.3 - 0.0504 - 0.310 34 1.47 0.88 - 0.405 50 - 0. 4699-0718 10.3 0.0504 0.221 18 1.39 0.79 - 0.984 25 1. 2099-0629 12.2 1.1144 0.269 21 1.43 0.82 1.066 30 1. 3099-0543 9.2 - 0.5656 0.327 14 1.78 0.78 0.593 25 0. 7698-7325 8.3 - 1.0696 - 0.140 19 1.58 0.82 - 0.590 30 - 0. 72注: m 为后裔的窝数; n 为每窝平均后裔数; b 为后裔测定重复力。

3 讨论3. 1 现实育种种猪个体育种值的估测, 因信息来源的不同有很多种方法, 其中用来自后裔测定信息的估测值最为可靠, 可用公式( 3) 计算后裔测定育种值。

在用农场性能测定资料来估测上一代亲本公猪的现实育种值时, 可以看出当每头亲本公猪的后裔数达20~ 25 头以后, 其平均数逐渐开始趋向稳定。

根据数理统计学原理, 这个处在稳定状态下的平均值就是群体期望值uˆ 估计。

在数量遗传学中群体平均数u,就是该群体的平均基因型值,也就是全群的遗传水平[ 4], 这里一个小群体是一头公猪的后代, 这个平均值可代表该公猪的遗传水平, 它与全群平均值之差的2 倍就是该公猪的现实育种值, 以区别于其它方法估测的育种值, 它的特点是排除亲本公猪表型值大小的影响, 如果后裔数量足够多, 且平均值足够稳定, 它应是该公猪的真实育种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