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论4章PPT幻灯片

合集下载

《国学经典第四册》课件

《国学经典第四册》课件
2 应用展望
展望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国学经典第四册》PPT 课件
本课程将详细介绍《国学经典第四册》的内容,包括概述、目标与重点介绍、 经典篇章分析与讲解、重要概念解读、相关题目讲解与应用,以及结语与总 结。
概述
1 传统文化精髓
《国学经典第四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丰富的思想和智慧。
2 历史背景
通过了解书籍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关题目讲解与应用
题目解析
合作应用
解析与书籍相关的习题和考试题目,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将所学的知 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进行讨论 与分享。
展示演讲
鼓励学生进行展示演讲,提升他们 的口头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结语与总结
1 学习收获
总结学生在学习《国学经典第四册》中的收获和成长。
刻理解其中的思想内涵。
3
篇章一
深入分析篇章一的背景、主题和意义,并 进行详细讲解。
篇章三
讲解篇章三中的重要段落和重点论述,引 导学生深入思考。
重要概念解读
精神境界
解读书中涉及的精神境界及其 与现实生活的关系。
道德观念
介绍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在当 代社会中的重要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 文化传承
学习国学经典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课件目标与重点介绍
学习目标
掌握《国学经典第四册》中所涉 及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重点内容
重点讲解书籍中的关键篇章和难 点问题。
知识应用
学习如何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 际生活和学习中。
经典篇章分析与讲解

国学经典(PPT42页)

国学经典(PPT42页)
❖ “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 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 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 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 素。”
❖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斗的不竭 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 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 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 传统文化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
10.和谐互助 ❖ 《论语》:“礼之用,和为贵”;又说:“君
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孟子·滕文公上》:“乡 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 持,则百姓亲睦。”——这不就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理论源头吗?
二、国学论教育作用
1.治国:教育比政令刑法更为重要和有效
。”《泰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季氏》:“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 立。”《述而》:“子不语怪、力、乱、神。” 汉代总结为“五德”“五常”:
(一)“五德”:温、良、恭、俭、让。(出自《 论语·学而》)
❖ 温:邢昺注疏:“敦柔滋润谓之温。”温和待人 ,不急躁、不生硬粗暴。
❖ 良:邢疏:“行不犯物谓之良的总称。儒家经典有“三 礼”:《周礼》《仪礼》《礼记》。
❖ 《周礼》:是周朝的职官制度。《仪礼》是战 国以前的各种礼节仪式,分为冠昏、丧祭、朝 聘、乡射四类礼仪,宋王应麟又分为吉、凶、 宾、嘉四礼。《礼记》是解释、说明《仪礼》 的论集,分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五 类,故称为“五礼”。吉礼是祭祀的典礼;凶礼 是指丧葬和对天灾人祸的哀吊等礼制;军礼主 要指战争中包括校阅、出师、乞师、致师、献 捷、献俘、筑城、演习等活动的礼制;宾礼指 诸侯对天子的朝觐或各诸侯间的聘问、会盟等 ;嘉礼包括冠礼、婚礼、投壶礼、射礼、乡饮 酒礼、立储礼等。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中小学生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经典教学课件通用PPT模板

书目
重要书目如:《史 记》、《汉书》、《后 汉书》、《三国志》、 《资治通鉴》、《战国 策》、《宋元明史纪事 本末》等等。
子部—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著作
分类
子部分为“儒家类”、“兵 家类”、“法家类”、“农家 类”、“医家类”、“天文算 法类”、“术数类”、“艺术 类”、“谱录类”、“杂家 类”、“类书类”、“丛书 类”、“汇编类”、“小说家 类”、“释家类”、“道家 类”、“耶教类”、“回教 类”、“西学格致类”
国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迁
"庐山国学"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 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 生徒,号为"庐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 "庐山国子监"、"庐山书堂"等),首次使用 了"国学"这一概念。
"白鹿洞书院"
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为藏 书与讲学之所。宋代书院兴盛,涌现出白 鹿、石鼓(一说嵩阳)、睢阳和岳麓四大书 院。"国学"这一概念的使用,与"国医"是 一样的。"国医"即国家的医学,"国学"自 然亦即国家的学术了。
书目
重要书目如:《老子》、 《墨子》、《庄子》、《荀 子》、《韩非子》、《管子》、 《尹文子》、《慎子》、《公 孙龙子》、《淮南子》、《抱 朴子》、《列子》、《孙子》、 《山海经》、《艺文类聚》、 《金刚经》、《四十二章经》 等等。
久是天尊地卑,国学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
以为和,国学是生生谓易生生不息是绵绵若
存,国学是自然是客观,是伟大的规律,是
永恒的真理。
家庭国学

国学经典PPT课件(动态精品PPT模板)

国学经典PPT课件(动态精品PPT模板)

录类”、“杂家类”、“类书类”、“丛书类”、“汇编类”、“小说
家类”、“释家类”.农业类。 《老子》 《墨子》
《列子》
《庄子》
《孙子》
子部重要书 目(不止于
此)
《荀子》 《淮南子》
《韩非子》 《抱朴子》
《管子》 《尹文子》 《慎子》 《孟子》 《公孙龙子 》 《艺文类聚》
集部
集部分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词曲类”、 “闺阁类”。
按四库分
国学的分类方法其一是“四库全书”的分类方法,它把国学 分经、史、子、集四大类。
“经”是指古籍经典,如《易经》、《诗经》、《孝经》、《论 语》、《孟子》等等,后来又增加一点语言训诂学方面的著作,如 《尔雅》。
“史”指一些史学著作,包括通史,如司马迁的 《史记》、郑樵的《通志》,断代史,如班固的 《汉书》,陈寿的《三国志》、欧阳修等的《新 五代史》等;政事史,如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等;专详文物典章的制 度史,如杜佑的《通典》、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等;以地域为记载中心的方志等。
3
国学经典
经部
经部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 “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 类”“石经类”、“汇编类”,主要是儒家经典和注释研究儒家经典的 名著。
经部重要书 目(不止于
此)
《周易》 《孝经》
《尚书》 《春秋》
《周礼》 《诗经》
《礼记》 《尔雅》
国学属性
说等儒学国化或是之论念学国国
。诸学,学之华说为怎是。家学
家只先不总夏,中么不古之,
相是秦能称历国国变断代学顾
并与时局。朝学或化变中,名
列道期限从历应华,化国也思

《国学第四册》课件

《国学第四册》课件
和平防御。
尚同尚贤
墨家强调社会秩序和人 才选拔的重要性,主张 选贤举能,反对任人唯
亲。
节用节葬
墨家提倡节俭,反对奢 侈浪费,主张薄葬简礼

非乐非命
墨家反对娱乐和宿命论 ,主张通过努力奋斗来
改变命运。
墨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01
02
03
04
实践精神
墨家强调实践和行动,主张通 过实际行动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科学精神
墨家注重实用和科学,反对迷 信和虚妄。
创新精神
墨家鼓励独立思考和创新,反 对因循守旧和固步自封。
批判精神
墨家敢于挑战权威和传统,主 张通过批判来推动社会进步。
墨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和平外交
墨家的兼爱非攻思想为现代和 平外交提供了理论支持,有助 于推动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
社会公正
墨家的尚同尚贤思想对现代社 会公正有着重要的启示,有助 于推动社会公平和进步。
节约环保
墨家的节用节葬思想符合现代 节约环保的理念,有助于促进 可持续发展。
奋斗进取
墨家的非乐非命思想鼓励人们 积极进取,通过自身努力来实
现个人价值和社会进步。
06 《国学经典第四册》中的 法家思想
法家思想的基本理念
强调法制
反对空谈
法家认为,国家的安定和强盛必须依 靠法律的力量,主张建立严格的法律 制度,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公平。

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
01
家庭和睦
儒家思想重视家庭关系,认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和睦是社会
和谐的基础。在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应该互敬互爱,
共同维护家庭的和谐与幸福。
02
道德修养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PPT课件
到容周,发。入内而化国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和特文中

到容周,发。入内而化国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了体密是展国 国系的有了学
髓的密化代人体而的为
之,的,中神系周文古
中已发是国髓的密化代
。经展有发之,的,中
深逻其展中已发是国
入辑自了。经展有发
到 了
和 内
身 独
几 千
国 学
深 入
逻 辑
其 自
展 了

魏晋玄学
了体密是展国 国系的有了学 人的发其几作 神,展自千为 髓已逻身年古 之经辑独的代 中深和特文中 。入内而化国
到容周,发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 了体密是展国到容周,发


国学作为古代中国发展了几 千年的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而 周密的发展逻辑和内容体系的,已经深入 到了国人神髓之中。
国人神髓之中。
国学作为古代中国发展了几 千年的文化,是有其自身独特而 周密的发展逻辑和内容体系的,已经深入 到了国人神髓之中。

宋明理学
宋明理学,即为两宋至明代的儒学。虽然是儒学,但同时借 鉴了道家、玄学甚至是道教和佛学的思想。
国系的有了学了体密是展国 人的发其几作国系的有了学 神,展自千为人的发其几作 髓已逻身年古神,展自千为 之经辑独的代髓已逻身年古 中深和特文中之经辑独的代 。入内而化国中深和特文中

国学经典导论4-08庄子的齐物方法论

国学经典导论4-08庄子的齐物方法论
“至人无己” “出于崖涘,观于大海”
八庄子的齐物方法论齐物论将磅礴万物以为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认知上的大视野大胸襟大智慧?看破生死理解顺应人生的智慧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八、庄子的齐物方法论
物论
“将磅礴万物以为一”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认知上的大视野、大胸襟、大智慧
• 看破生死——理解、顺应人生的智慧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
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 也。”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 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
• 打破成见——宽容不同观点的胸襟
万物不一,我一视同仁 万物不齐,我等量齐观
• 突破自我——不断提升自我的视野和境界

国学经典导论04-11庄子的怀疑和批判

国学经典导论04-11庄子的怀疑和批判

4-11庄子的怀疑和批判作为一个自由的知识分子,庄子对功利是蔑视的,因此他不依附于任何统治集团。

这是一种独立,保证了他思想上的自由与叛逆。

他超然物外,冷峻审视各个学派和社会万象,又学识渊博“无所不窥”,养成了他深刻敏锐的洞察力。

老子的“道”论,庄子的齐物思想,铸就了庄子怀疑主义的批判武器,对社会人生、权威信条具有天生的否定力量。

这是在先秦其他思想流派里很少见的。

庄子的《齐物论》集中地表述了他的怀疑论思想。

庄子的怀疑论是系统的,他不仅怀疑主体的认识能力,而且怀疑认识客体,以及主客体关系和认识标准。

由此,庄子提出了以不知为知的怀疑论主张,并以怀疑论为武器批判各种权威和偏见。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在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人要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还要不停的去追求。

是很危险的,因为人会受到时空以及后天教育的局限。

这是庄子对认识主体的怀疑。

庄周梦蝶,不知道何为真实,何为虚幻,这是庄子对主客关系的怀疑。

辩论争锋,输赢不能证明谁对谁错,也没有人能绝对的公正评判输赢,这是庄子对认识标准的怀疑。

他的怀疑论本身蕴涵有批判精神,是怀疑现实、批判现实的思维反映。

在《庄子》一书中,他对现实、统治阶级、仁义礼乐、智巧等的批判之辞尖锐激烈,俯拾皆是。

火力最集中之处,当属彼时已经赫然成为显学的儒家。

《庄子》一书,站在自然人性的角度上,批判了儒家所谓“仁义礼乐”给人带来的问题。

庄子在《应帝王》中,讲了一个象征意味浓烈的寓言:“南海之帝为儵(shu),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儵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儵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倏忽就是时间,混沌就是本来浑朴自然的人心。

他认为,人心本是浑朴自然的,当人类智巧与日俱长,开始推行仁义教化,看似是一种“开窍”,实质上是一种违背人类本性的“有为”之举,会带来恶果。

庄子批判礼义教化,不是说教化不好,而是批判人们推行实践礼义教化的行为,不是出于天然,而是一种后天的人为,“人”与“为”加在一起,这个字就是一个虚伪的“伪”字。

2024版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

2024版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
将国学经典融入教育体系, 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培 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和 热爱。
举办文化活动
通过举办诵读比赛、讲座、 展览等文化活动,推广国学 经典,提高公众对国学经典 的认知度和认同感。
创新传播方式
加强研究阐发
利用现代传媒手段,如网络、 电视、广播等,创新国学经 典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接 触和了解国学经典。
仁爱思想
阐述孔子所倡导的仁爱思想,包括爱人、 尊重人、关心人等方面。
中庸之道
讲解孔子所倡导的中庸之道,即追求平衡、 适度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教育观念
介绍孔子的教育观念,包括有教无类、因 材施教等思想。
《大学》选读及讲解
大学之道
阐述《大学》所倡导的人生目标和道路, 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明明德
讲解如何彰显和发扬人的天赋美德,包括 诚信、仁爱、公正等方面。
国学经典诵读PPT课件
CONTENTS
• 引言 • 国学经典概述 • 诵读方法与技巧 • 国学经典选读 • 国学经典与现代生活 • 国学经典的传承与发展
01
引言
国学经典诵读的目的和意义
1 2 3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通过诵读可以深入 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智慧,增强文化自信。
在诵读时,要确保发音准 确、清晰,注意区分平翘 舌、前后鼻音等,做到字 正腔圆。
抑扬顿挫
根据文本内容和情感变化, 运用不同的语调、停顿和 重音,使诵读更具表现力 和感染力。
情感投入
在诵读过程中,要深入理 解文本内涵,将自身情感 融入其中,使诵读更加生 动、感人。
诵读中的气息运用和声音控制
气息控制
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如腹式呼吸,以保持气息平稳、充足。 在诵读长句或高亢部分时,要学会调整气息,避免气息不足或 过度换气。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ppt课件

国学经典的国际化传播
跨文化交流
国学经典作为中华文化的代表,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思 想内涵,应积极开展跨文化交流,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 化的了解和认同。
学术研究
推动国学经典的国际化传播,需要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 作,共同开展国学经典的整理、研究和出版工作。
教育合作
通过中外合作办学、交换生项目等形式,将国学经典引入 国际教育领域,培养更多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的优秀人才。
和创新能力。
国学经典在文化产业中的价值
文化产业发展
国学经典是文化产业的重要资源,通过创意转化和创新发展,可 以转化为具有市场价值的文化产品和服务。
文化旅游
将国学经典融入文化旅游,打造具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体验,有助于 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
艺术创作
国学经典可以为艺术家提供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促进艺术创作 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思想道德规范
国学经典蕴含着丰富的思 想道德规范,对于塑造民 族性格、弘扬民族精神具 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的分类
01
02
03
04
经部
包括《周易》、《尚书》、《 诗经》等,是古代文献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
史部
包括《史记》、《汉书》、《 三国志》等,是历史记载和历
史研究的著作。
子部
包括《论语》、《孟子》、《 庄子》等,是诸子百家的著作
04
国学经典的现代意义
国学经典对个人修养的影响
塑造良好品德
国学经典强调仁、义、礼 、智、信等传统美德,有 助于培养个人良好的道德 品质和行为习惯。
提高文化素养
通过学习国学经典,可以 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个人的文化素养和审 美水平。

国学经典导读(PPT33页)

国学经典导读(PPT33页)

集:中国人的人生情怀与咏叹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和专集等,
集部:《楚辞》、《文选》、《李太白集》、《杜工部集》、 《韩昌黎集》、《柳河东集》、《白香山集》
杜甫出生在郑州巩义, 杜甫作为“集”的代表,数数出自他诗中的成语:
暴殄天物——“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又观打鱼》) 并蒂芙蓉——“俱飞蛱蝶元相逐,并蒂芙蓉本自双。”《进艇》) 惨淡经营——“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文采风流——“英雄割据虽已矣,文采风流今尚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英姿飒爽——“褒公鄂公毛发动,英姿飒爽来酣战。”《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飞扬跋扈——“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赠李白》) 日暮途穷——“几年春草歇,今日暮途穷。”《投赠哥舒开府翰二十韵》 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指挥若定——“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咏怀古迹》 炙手可热——“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丽人行》 白衣苍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可叹》。 冰壑玉壶——“炯如一段清冰出万壑,置在迎风寒露之玉壶。”《入奏行赠西山检察窦侍御》 冰雪聪明——“冰雪净聪明,雷霆走精锐。”《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判官》 波澜老成——“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敬赠郑谏议十韵》 别开生面——“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国学和现代学术的大致对应关系(按内容分)
(张岱年,《〈国学入门丛书〉序》)
成德的 根本
治学的 工具
情感的 抒发
致用的方术
《四库全书》
经:中国人的道德精神与理想追求
经:经部收录儒家“十三经”及相关著作;
经部经典:《四书》、《易经》、《书经》、《诗经》、 《礼记》、《左传》;

2024版国学经典PPT课件

2024版国学经典PPT课件
解,以和谐为最高准则。
案例二
在企业管理中,中庸之道提倡领导 者要具备包容心和协调能力,促进 企业内部的和谐与稳定。
案例三
在国际关系中,中庸之道主张各国 之间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共同 构建和谐世界。
05
《孟子》解读
《孟子》概述及背景介绍
《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由孟轲及其弟子所著,共七篇。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约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邹国(今山 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荀 子之前的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
02
《论语》解读
《论语》概述及背景介绍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观 念。
《论语》共二十篇,涉及哲学、政治、伦理、教育等多个领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人,中 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民贵君轻观念
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国家的兴衰存亡取决于人民的支持与否。因此, 君主应重视民意、体察民情、顺应民心,以民为本。
民贵君轻观念
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强调人民的地位高于君主和国家。 他认为君主应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而不是以自身的权力和地位为重。
公平公正
领导者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 个员工,不偏袒任何一方。
知人善任
领导者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员工 的潜力和优势,把合适的人放
在合适的位置上。
04
《中庸》解读
《中庸》概述及背景介绍
《中庸》是儒家经典之一,为 《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孔 子之孙子思所作。

2024版国学系列课程ppt课件[1]

2024版国学系列课程ppt课件[1]
6
02
儒家思想与经典解读
2024/1/30
7
孔子与《论语》精髓
03
孔子生平及时代背景
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时代背景和思想渊 源。
《论语》的核心思想
孔子的教育观念
阐述《论语》中“仁”、“礼”、“中庸” 等核心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在孔子学说中 的地位和影响。
分析孔子关于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 方面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对现代教育的 启示。
2024/1/30
国学包括经、史、子、集等多个领域,涉及思想、文化、艺术、科技 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
传统文化与现代价值
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根基, 对于塑造民族性格、维护社会稳定、 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资源、价 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对于现代社会的发 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和谐社会的 构建、个人品德的修养等。
01
02
03
北伐背景
三国鼎立,蜀汉偏安一隅, 为求自保与发展而进行的 北伐。
2024/1/30
战略目的
以攻为守,消耗魏国实力, 争取战略主动权。
战术运用
兵出祁山,声东击西,利 用地形和兵力优势进行攻 击。
21
兵家智慧在企业管理中应用
战略管理
制定长远规划,明确企 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2024/1/30
9
儒家道德观与现代社会应用
2024/1/30
儒家道德观的核心内容
01
阐述儒家关于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观念的核心内容,以
及这些观念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影响。
儒家道德观与现代社会的关系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国学文化主题教育PPT教学课件

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国学经典国学文化主题教育PPT教学课件

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特有而完
JHGHKDFHGKJDFH
dgdfggfdggdf
整的文化、学术体系。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
术,包括中国古代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
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现在所谓国学,包括中国古代的思想、哲学、科学、技术、历
贰 机构沿革 叁 国学变迁 肆 国学宗旨
dfghdfghdjhgd
西学东渐诞生国学
“国学”一说,产生于西学东渐、文化转型的历史时
期。深究国学的本名原意,原指国家学府,如古代的太学、
国子监。单纯的说国学,乃独指经、史、子、集部的语言文JHGHKDFHGKJDFH
dgdfggfdggdf
字经典训诂学问。自西学东渐、文化分流转型以来,为区别
小学、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变迁及辨文学应用。传统国
学《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
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
库”指经、史、子、集四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dfghdfghdjhgd
国学变迁
"庐山国学"
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 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 山国学"(亦称"白鹿洞国学"、"庐山国子监"、"庐 山书堂"等),首次使用了"国学"这一概念。
"西学东渐"
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 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 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 的二十世纪初。

《国学经典选读》课程导论教学课件

《国学经典选读》课程导论教学课件

孔文伏 子王羲 所所所 传演创
《易经》的作者是我们的历代祖先.不是 某某一个人,是中华远古历史的传承。
• 20世纪末,人类的两个家园遭到了 前所未有的破坏。一个是人类肉体 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另一个是人 类心灵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国 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修复中华 民族的精神家园,乃至人类的精神 家园。
七略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把著录的书分为六略,即六艺略、 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再在前面 加上一个总论性质的“辑略”,编成了我国第一部官修 分类目录《七略》。
四部
中国古代图书分类名称。《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 的丛书,编撰于乾隆年间,由当时的纪晓岚、王念孙、 戴震等等一流学者完成。“四库”指经、史、子、集四 部,“全书”指所收都是全本。
国学经典选读
弘扬国学经典 传承中华文化
什么是国学?
• 国学的本义是国家级学校,历代有所变化。
• 国学从周朝就有了,原来是国家级的贵族子弟学校,逐渐发展为 国家的最高学府,优秀的庶民子弟也可进入国学,经过考试,量 才授官。
• 汉代称太学,晋代称国子学,北齐称国子寺,隋代称国子监,唐 宋时以国子监总管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元代设国子学,明、 清两代设立国子监,至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设学部, 国子监的称呼于是废止。
作为现代意义上的国学概念,是晚清以来逐 渐形成的。
我们平时所说的“汉学”、“中学”所指仅 仅代表中国学术,是一种知识形态。
在这里,“国学”就是指本国的传统学术。 它不仅仅是一种知识形态,同时还是一种价值形 态,它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载体。
所谓国学
一、国学是一国固有之学术。
是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创造的全部的文明财 富和精神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信不足焉,有不信焉。23章。
十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5章。
十二、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 其荣,守其辱。28章。
十三、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 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死而不亡者寿。33章。
十四、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衣养万物 而不为主。34章。
二十八、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 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 欲先民,必以身后之。66章。
二十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 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 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 弱处上。75章。
三十、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78章。
二十三、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 济其事,终身不救。52章。
二十四、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 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56章。
二十五、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徳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59章。
二十六、治大国,若烹小鲜。60章。
二十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 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 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矣。63章。
十五、道常无为而无不为。37章。
十六、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 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38章。
十七、至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 珞珞如石。39章。
十八、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 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40章。
十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42章。
庄子也说:“夫道,有情有信”,“自 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
三、庄子内直外曲、“与时俱化” 的人生价值观
庄子在《知北游》篇中假托孔子之口说:
“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 内化而外不化。”
提出了内直、外曲,
外化、内不化,以及
“与时俱化”的处事
原则。
九、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 得,多则惑。22章。
三十一、信言不
美,美言不信。善者
不辩,辩者不善。知
者不博,博者不知。
81章。
四、道是无形的
老子曰:“道可道,非常
道;名可名,非常名。”
而庄子一方面认为,道“在太极之先而 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 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先。”
一方面又认为,道“视之不见”、“听 之不闻”、“搏之不得”,“无为无形,可 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二十、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44章。
二十一、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 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 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45章。
二十二、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 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 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 宰,是谓玄德。51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