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肠的吸收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PPT
3、协同转运:当两种物质通过上皮细胞转运时,一种为逆浓 度梯度的主动运输,同时伴随另一种离子顺浓度梯度或电 化学梯度而被动的转运。
27
(三)吸收的途径
1、跨细胞途径 2、旁细胞途径
28
二、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水: 被动,渗透 水主要在小肠被吸收。部分进入结肠,随粪 便排出。8-10L,0.15L 水吸收的方式:在溶质被吸收后形成的渗透 压梯度的作用下,被动吸收。
33
34
(三)糖 形式: 单糖(半乳糖,葡萄糖>果糖>甘露糖) 机制 : 继发式主动转运 途径:入血
35
肠上皮细胞
肠腔
血
管腔侧:以Na+
-载体-葡萄糖复合
物形式,与Na+同向 转运入肠粘膜上皮细
2Na+
胞内;
G
管底侧:葡萄糖 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进 入血液,Na+ 则由钠 泵转运至细胞间隙。
∴ 继发性主动转运
蛋白酶 氨基肽酶
○ Na+
氨 基 酸 转 运 系 统
39
(五)脂肪
机制:被动。
混合微胶粒
甘油
脂肪酸 (中、短链脂肪酸) 甘油一脂
载脂
甘油三脂
乳糜微粒 胞吐
淋巴管
血管
途径:淋巴途径为主
40
41
甘油三酯 胰脂肪酶
脂肪酸、甘油一酯
混合微胶粒
胆盐
胆盐
小肠上皮细胞
甘油一酯
淋
甘油三酯
巴
脂肪酸
乳糜微粒
管
载脂蛋白
21
第五节 大肠内消化
一.大肠的分泌 二.大肠的运动
小肠的作用与功效
小肠的作用与功效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重要的器官之一,位于胃之后,与胃相连的部分叫做幽门管,与大肠相连的部分叫做回盲瓣。
小肠有着重要的生理功能,能够对食物进行消化吸收,并且发挥着调节水平衡、免疫功能的作用,对于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小肠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 消化吸收:小肠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吸收器官之一,它负责将我们吃进去的食物进行消化分解并吸收其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状突起,形成肠壁。
肠壁上有大量的微细血管和淋巴管,以及肠道上皮细胞分泌的消化液,能够加速食物的消化分解和吸收。
小肠内壁还有很多腺体,能够分泌酶类物质,在食物通过的同时,释放酶类物质,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使之变成可被人体吸收利用的形式。
2. 调节水平衡:小肠还具有调节水平衡的功能。
通过小肠内壁的吸收作用,人体将从食物中吸收到的水分经过肠道壁的吸收,将其吸收到体内一部分,使得水分分布更加平衡,有利于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稳定。
3. 免疫功能:小肠是人体免疫系统中最大的器官之一,它具有重要的免疫功能。
小肠上皮细胞形成了一层天然的屏障,阻止微生物的侵入。
同时,小肠黏膜下有大量的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起到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侵害的作用。
小肠的功效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 促进消化:小肠通过分泌消化酶和胃液,能够帮助食物的消化分解,进而利于人体吸收。
小肠内的消化酶能够分解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将其分解成小分子物质,易于吸收到血液中。
2. 保护免疫:小肠内的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能够识别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起到保护身体免受外界侵害的作用。
此外,小肠上皮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A(IgA)能够黏附在大肠内壁上,阻止细菌的侵入。
3. 保持水平衡:小肠通过吸收食物中的水分,帮助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水分平衡。
合适的水分含量能够保持细胞的正常代谢和功能,对人体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1. 引言水是人体生命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对维持体内水分平衡至关重要。
小肠是人体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也是主要的吸收器官之一。
本文将介绍水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
2. 小肠结构与功能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总长约为6米。
其内壁有许多绒毛状突起,称为小肠绒毛。
这些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有助于水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来自胃中食物残渣中的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以及水等。
其中,水在小肠中的吸收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3. 小肠对水的吸收过程3.1 背景知识在介绍小肠对水的吸收过程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背景知识。
人体内部存在着浓度梯度,即不同区域溶液中溶质浓度的差异。
这种浓度梯度是维持水分平衡和实现物质运输的重要驱动力。
3.2 主动运输与被动扩散小肠对水的吸收主要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主动运输和被动扩散。
3.2.1 主动运输主动运输是指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利用能量将物质从低浓度区域转移到高浓度区域。
在小肠中,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进入肠细胞内部。
这些载体蛋白包括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和钠-钾泵(sodium-potassium pump)等。
3.2.2 被动扩散被动扩散是指物质沿着浓度梯度自由地从高浓度区域转移到低浓度区域。
在小肠中,水分子也可以通过细胞间隙或细胞膜间隙进行被动扩散。
这是由于小肠上皮细胞之间存在着微小的间隙,使得水分子可以自由地通过。
3.3 水的吸收机制小肠对水的吸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3.3.1 水进入小肠腔在进食过程中,水分子随食物一起进入小肠腔。
此时,小肠腔内的水浓度较高。
3.3.2 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介导的主动运输部分水分子通过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aquaporins)进入小肠上皮细胞内。
这些水通道蛋白具有高度选择性,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不允许离子和其他溶质通过。
3.3.3 小肠上皮细胞内部的渗透调节当小肠上皮细胞内部浓度高于外部环境时,会产生渗透压差。
小肠内消化和吸收PPT
脂肪的吸收
脂肪的消化产物脂肪酸和甘油 一酯在小肠中被吸收,主要通 过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入细胞。
吸收后的脂肪酸和甘油一酯重 新合成为甘油三酯,并与胆固 醇、磷脂等结合形成乳糜微粒 ,通过淋巴系统进入血液循环
。
不饱和脂肪酸的吸收速度较饱 和脂肪酸快,且更容易被氧化 。
未来可能的治疗方法
个性化营养方案
基于基因检测和个体化需求,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以改善消 化和吸收。
药物治疗
开发针对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新型药物,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
新型治疗设备和技术
探索新型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如纳米技术、生物工程等,以改善小 肠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意义
提高营养吸收效率
小肠内消化过程
食物在胃中经过初步消化后进 入小肠,胰液、胆汁和小肠液 共同作用,将食物分解为可吸 收的小分子物质。
小肠蠕动将食物混合均匀,促 进消化酶与食物充分接触。
食物中的糖、蛋白质和脂肪在 酶的作用下分解为单糖、氨基 酸和脂肪酸,便于吸收。
小肠内消化酶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 、弹性蛋白酶等,分 解蛋白质为氨基酸。
系统疾病等。
小肠吸收不良的原因
01Biblioteka 0203小肠黏膜损伤
如炎症性肠病、肠道感染 、肠道缺血等,导致小肠 黏膜受损,影响营养物质 的吸收。
肠道蠕动异常
肠道蠕动异常可能导致营 养物质在肠道内停留时间 过长或过短,影响吸收。
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影响营 养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导 致吸收不良。
小肠吸收不良的诊断与治疗
肽和蛋白质的消化产物也可能被肠道细胞直接吸收并转 运到血液循环中。
小肠的吸收
小肠的吸收一.摘要饲料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其分解产物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且量大,所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因此评价小肠的吸收能力对于生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ph值对其在小肠吸收速率的影响,探讨小肠吸收机制。
二.关键词:小肠吸收吸收机制吸收动力学三.吸收特点2.1 小肠有许多有利的吸收条件:(1).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消化为可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皱襞上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
(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
绒毛内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
2.2 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2.21 吸收途径(1)跨细胞途径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绒毛上皮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在经细胞的基膜和侧膜进入血液和淋巴。
(2)旁细胞途径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上皮细胞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再进入血液和淋巴。
2.22 吸收机制吸收机制主要可分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四研究观点综合对小肠吸收的研究,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对小肠的吸收进行分析:1)小肠的吸收能力2)小肠吸收机制 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3.1 小肠的吸收能力3.11 小肠在口服药物的吸收中,药物浓度的时间曲线表明,小肠内药物浓度总体呈指数衰减,但有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为90 min,给药4 h 后,小肠内药物浓度在小肠蠕动后大幅下降至较低水平,提示在天麻素注入小肠后,小肠内天麻素溶液被小肠液所稀释,浓度急剧下降,而且小肠的分节运动或蠕动冲使天麻素在小肠内液体中不断重新分配,造成浓度的波动。
药物在该小肠段内的排空时间约4h。
静脉血液的药物浓度比动脉血液药物浓度高一个数量级,并随小肠内药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小肠内无机盐的吸收
贵州中公教育 1小肠内无机盐的吸收小肠内无机盐的吸收包括:1.钠的吸收:小肠黏膜上皮从肠腔内吸收Na+是个主动过程,动力来自上皮细胞基底侧膜中钠泵的活动。
2.铁的吸收:铁的吸收与机体对铁的需要量有关。
食物中的铁绝大部分是高铁(Fe3+),不易被吸收,当它还原为亚铁(Fe2+)时则较易被吸收。
维生素C 能将Fe3+还原为Fe2+而促进铁的吸收。
铁在酸性环境中易溶解而便于被吸收,故胃液中的盐酸有促进铁吸收的作用,胃大部切除的患者可伴发缺铁性贫血。
铁主要在小肠上部被吸收。
肠黏膜细胞吸收无机铁是个主动过程,需要多种蛋白的易化作用。
3.钙的吸收:影响Ca2+吸收的主要因素是维生素D 和机体对钙的需要量。
高活性的维生素D 能促进小肠对Ca2+的吸收。
儿童和乳母因对Ca2+的需要量增大而吸收增多。
钙盐只有在水溶液状态,而且在不被肠腔中任何其他物质沉淀的情况下,才能被吸收。
肠内容物的酸度对Ca2+的吸收有重要影响。
肠内容物中磷酸过多,将使之形成不溶解的磷酸钙,使Ca2+不能被吸收。
脂肪食物对Ca2+的吸收有促进作用,脂肪分解释放的脂肪酸,可与Ca2+结合成钙皂,后者可和胆汁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
【例题】对钙吸收有阻碍作用的是:()A.脂肪酸B.磷酸盐C.维生素DD.维生素C【参考答案】B 。
中公解析:肠内容物中磷酸过多,将使之形成不溶解的磷酸钙,使Ca2+不能被吸收,故磷酸盐对钙的吸收有阻碍作用。
脂肪酸可与Ca2+结合成钙皂,后者可和胆汁酸结合,形成水溶性复合物而被吸收,故脂肪酸促进钙的吸收。
高活性的维生素D 能促进小肠对Ca2+的吸收。
维生素C 能将Fe3+还原为Fe2+而促进铁的吸收,对钙的吸收没有影响。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主要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它是连接胃和大肠之间的消化道,起到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重要作用。
首先,小肠的结构特点是内壁有许多细小而呈绒毛状的结构,称之为肠绒毛。
肠绒毛的数量非常多,能够使小肠内表面积大大增加,从而增加物质的有效吸收面积。
肠绒毛又有圆柱状绒毛细胞和部分分泌黏液和激素的腺体细胞组成。
此外,小肠壁还存在许多细小而密布的微绒毛,称之为肠微绒毛,增加了小肠对物质的吸收能力。
小肠的功能主要包括消化和吸收。
在胃中经过消化后的食物通过十二指肠进入到小肠,此时小肠会分泌胰液和肠液来帮助消化食物。
胰液中含有的胰酶可以分解蛋白质、脂肪和淀粉等,而肠液中的肠酶则可以将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核酸等进一步分解为更小的分子,以方便吸收。
小肠的吸收功能非常发达。
肠绒毛和微绒毛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而且肠绒毛上覆盖着微绒毛,能够增加食物与肠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吸收的效率。
肠绒毛上的毛细血管和淋巴管也十分密集,可以迅速将被分解的营养物质吸收进血液和淋巴中,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供给能量和养分所需。
小肠的功能还包括肠道运动,通过肌肉层的收缩和放松来推动食物的运动。
这种运动称为蠕动运动,可以将食物颗粒在小肠内均匀混合,并迅速将消化后的食物碎片推向回肠。
总之,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结构特点和功能都与消化和吸收密切相关。
小肠的内壁有许多肠绒毛和微绒毛,使其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它能够分泌胰液和肠液来帮助消化食物,将食物分解为更小的分子;而且小肠的肌肉层能够进行蠕动运动,将食物推向回肠。
通过这些结构特点和功能,小肠保证了人体对食物营养物质的高效消化和吸收。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原理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原理有哪些?
导语:大家都知道我么平时吃进嘴里的食物经食道就到了胃里,那么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哪个部位吸收了呢?那么我告诉您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大家都知道我么平时吃进嘴里的食物经食道就到了胃里,那么主要的营养物质是由哪个部位吸收了呢?那么我告诉您小肠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人体的五脏各管各的事从不会做过多的事情。
那么今天我们就主要说说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主要原理是什么?以下就是相关的资料,希望您为您答题解惑。
1、食物经过在小肠内的消化作用,已被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一般是3~8小时,这提供了充分吸收时间。
小肠是消化管中最长的部份,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器官,小肠绒毛是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
2、小肠全长5~6米,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形皱褶和大量绒毛突入肠腔,每条绒毛的表面是一层柱状上皮细胞,柱状上皮细胞顶端的细胞膜又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微绒毛。
小肠黏膜上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每个小肠绒毛细胞游离面上的1000~3000根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
内表面积越大,吸收越多。
3、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结构特点使营养物质很容易被吸收而进入血液。
小肠的巨大吸收面积有利于提高吸收效率。
另外,绒毛内部有毛细血管网、毛细淋巴管、平滑肌纤维和神经网等组织。
平滑肌纤维的舒张和收缩可使绒毛作伸缩运动和摆动,绒毛的运动可加速血液和淋巴的流动,有助于吸收。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
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在体小肠吸收实验报告一、引言体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负责吸收和转运营养物质。
了解体小肠吸收的机制对于研究消化道疾病、药物吸收和营养调控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模拟体外条件,研究体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二、实验设计1. 实验材料准备本实验使用新鲜的动物小肠作为实验材料,将其切成适当大小的片段,并清洗干净。
同时准备好模拟体外环境的缓冲液,保持温度和pH值的稳定。
2. 实验操作步骤将小肠片段放入含有缓冲液的培养皿中,保持温度在37摄氏度。
在一定时间内观察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
三、实验结果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通过测量培养液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变化,可以得到吸收速率。
1. 葡萄糖的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速率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液中葡萄糖浓度迅速下降,说明小肠对葡萄糖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这与小肠上皮细胞上丰富的葡萄糖转运蛋白有关。
2. 脂肪的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对脂肪的吸收速率较慢。
在实验的早期,脂肪的吸收速率较低,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
这可能是由于脂肪在小肠中需要与胆盐结合形成胆盐-脂肪酸复合物,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
3. 氨基酸的吸收实验结果显示,小肠对氨基酸的吸收速率较高。
随着时间的推移,培养液中氨基酸浓度迅速下降,说明小肠对氨基酸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这与小肠上皮细胞上的氨基酸转运蛋白有关。
四、讨论与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初步了解体小肠对不同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
葡萄糖、脂肪和氨基酸在体小肠中的吸收速率不同,这与它们在小肠上皮细胞上的转运蛋白有关。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的饮食中包含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
了解体小肠对这些营养物质的吸收情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饮食计划,保持身体健康。
同时,对于药物吸收和营养调控等方面的研究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本实验仅仅是体外模拟条件下的结果,与人体内实际情况可能有所差异。
小肠的吸收名词解释
小肠的吸收名词解释小肠是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在人体中扮演着吸收养分的关键角色。
在食物经过胃的消化后,进入小肠,通过小肠的吸收作用,营养物质得以被摄入血液,为身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物质。
小肠的吸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葡萄糖吸收、氨基酸吸收、脂肪吸收和维生素吸收。
首先是葡萄糖吸收。
葡萄糖是人体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也是大脑运作所必需的燃料。
小肠中存在着许多微细的绒毛状突起,被称为绒毛。
绒毛上布满了许多细小的微绒毛,这些微绒毛上覆盖着特殊的腺体,称为肠绒毛。
肠绒毛的表面有许多细小的通道,被称为绒毛边缘,它们起到了吸收葡萄糖的重要作用。
当葡萄糖进入小肠时,通过肠道上皮细胞上的载体和通道蛋白,葡萄糖被运输到细胞内,然后通过肠绒毛边缘的通道进入血液。
其次是氨基酸吸收。
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对于身体的生命活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与葡萄糖吸收类似,氨基酸也通过载体和通道蛋白在小肠上皮细胞和肠绒毛边缘之间进行运输,最终进入血液。
脂肪是人体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同时也是重要的营养素。
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在小肠中进行。
经过胃的消化作用后,脂肪变成了微小的颗粒,被称为胆汁酸盐和消化酶所包裹。
这些微小的脂质颗粒,称为胆酸酯化后混合胆固醇。
脂质颗粒进入小肠后,它们与胆盐结合,形成混合物。
这种混合物在小肠中通过与胆囊中合成的胆盐相互作用,分解成细小的脂质颗粒。
然后,这些细小的脂质颗粒与小肠内的粘膜细胞融合,形成胆膜,进入细胞内部。
在细胞内,脂质颗粒重新组装成脂蛋白,被包裹在肠绒毛上的泡沫脂质细胞内。
最后,脂蛋白通过肠绒毛边缘的通道进入血液。
最后是维生素吸收。
维生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健康至关重要。
小肠对维生素的吸收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主动吸收和被动扩散。
水溶性维生素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进入小肠内的细胞,并在细胞内与载体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输送到组织和器官。
脂溶性维生素则通过被动扩散进入小肠细胞,然后包裹在脂质颗粒中,通过肠绒毛边缘的通道进入血液。
小肠吸收结构
小肠吸收结构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管道,其主要功能是将胃中被消化的食物进一步分解吸收,并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小肠吸收结构是指小肠内部的微观结构,包括小肠壁的组织结构、纤维毛的形态及其功能等方面。
小肠壁的组织结构小肠壁由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四层组成。
其中,黏膜层是最内层,是小肠吸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黏膜层分为表皮层、固有层和平滑肌层三个部分。
表皮层是由多层细胞组成的,其中最内侧的一层是吸收细胞层,它主要负责小肠内营养物质的吸收。
固有层主要由肌肉和结缔组织构成,其功能是维持小肠的形态和支撑黏膜层。
平滑肌层则是由平滑肌细胞组成,其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内的食物推进。
纤维毛的形态及其功能小肠壁表面有大量的纤维毛,它们是小肠吸收结构中最重要的部分。
纤维毛形态呈现出一种“指状”结构,其表面覆盖着微绒毛。
纤维毛的分布范围极广,其中,小肠上段纤维毛较短,密度较小,而小肠下段纤维毛较长,密度较大。
纤维毛的功能主要是增大小肠表面积,从而提高小肠吸收区域的效率。
纤维毛的表面还覆盖着许多微绒毛,这些微绒毛能够进一步增加小肠表面积,从而提高小肠吸收效率。
此外,纤维毛还能够吸附和分解一些大分子物质,使其变成小分子物质,便于小肠吸收。
吸收细胞的结构及其功能吸收细胞是小肠吸收结构中最重要的细胞类型,其主要功能是吸收小肠内的营养物质。
吸收细胞形态呈现出一种“柱状”结构,其顶端有微绒毛和纤维毛,便于吸收小肠内的营养物质。
吸收细胞的细胞膜上还有大量的蛋白质质子泵,负责将小肠内的营养物质转运至细胞内部。
吸收细胞的功能主要包括对多种营养物质的吸收,如葡萄糖、氨基酸、脂肪酸等,同时还能够吸收一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吸收细胞内部还有许多酶,如淀粉酶、脂肪酶、核酸酶等,能够分解和转化一些大分子物质,使其变成小分子物质,便于吸收。
总的来说,小肠吸收结构的复杂性和高效性是保证人体营养供给的重要保障。
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小肠吸收结构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新发现和新进展。
小肠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的地方
小肠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的地方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的一部分,主要负责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的
功能。
它位于胃和大肠之间,是一个长约6米的管状器官。
小肠内壁
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状结构,称为肠绒毛,它们增加了小肠表面积,提
高了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的效率。
在小肠内,食物经过胃酸的作用后,进入十二指肠。
在这里,胆汁
和胰液被释放进入小肠,起到帮助消化和吸收的作用。
胆汁由肝脏合成,储存在胆囊中,当食物通过十二指肠时,胆囊收缩将胆汁排入小肠,胆汁中的胆盐有助于分解脂肪。
胰液则由胰腺分泌,包含多种酶,可以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
小肠在食物消化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食物经过小肠时,它
会逐渐被消化为更小的分子,比如碳水化合物被分解为葡萄糖、蛋白
质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被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
这些消化产物可以
被小肠内壁吸收进入血液循环,为身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发生在肠绒毛上。
进入小肠的消化产物会被
小肠细胞吸收,然后进入毛细血管或淋巴管,最终输送到全身各个组
织和器官。
肠绒毛的结构使得吸收表面积增大了几十倍,大大提高了
养分的吸收效率。
除了消化和吸收外,小肠还承担着排泄的功能。
在小肠中,未被吸
收的废物通过肠蠕动的收缩运动被推向大肠,最后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总而言之,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食物消化和养分吸收的重要器官。
通过消化液的分泌、肠绒毛的结构以及肠壁的吸收作用,小肠能够将
食物分解为细小的分子,并将其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小肠的功能对于
维持身体健康和提供能量至关重要。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
小肠内主要营养物质的吸收在小肠中被吸收的物质不仅是由口腔摄入的物质,由各种消化腺分泌入消化管内的水分、无机盐和某些有机成分,大部分将在小肠中被重吸收。
例如,人每日分泌入消化管内的各种消化液总量可达6~7L之多,每日还从口腔摄入1L多的水分,而每日由粪便中丢失的水分只有150ml左右。
因此,重吸收回体内的液体量每日可达8L。
这样大量的水分如果不被重吸收,势必严重影响内环境的相对稳定而危及生命,急性呕吐和腹泻时,在短时间内损失大量液体的严重性就在于此。
在正常情况下,小肠每天还吸收几百克糖,l00g或更多的脂肪,50~l00g氨基酸,50~l00g离子等。
实际上,小肠吸收的能力远远超过这个数字,因此,小肠的吸收具有巨大的贮备力。
(一)水分的吸收人每日由胃肠吸收回体内的液体量约有8L之多。
水分的吸收都是被动的,各种溶质,特别是NaCl的主动吸收所产生的渗透压梯度是水分吸收的主要动力。
细胞膜和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对水的通透性都很大,因此,驱使水吸收的渗透压一般只有3~5mOsm/L。
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水分由肠腔进入血液的量和水分由血液进入肠腔的量都很大,因此肠腔内液体的量减少得并不多。
在回肠,离开肠腔的液体比进入的多,从而使肠内容大为减少。
(二)无机盐的吸收一般说,单价碱性盐类如钠、钾、铵盐的吸收很快,多价碱性盐类则吸收很慢。
凡能与钙结合而形成沉淀的盐,如硫酸盐、磷酸盐、草酸盐等,则不能被吸收。
小肠粘膜对钠和水的吸收1.钠的吸收成人每日摄入约250~300mmol的钠,消化腺大致分泌相同数量的钠,但从粪便中排出的钠不到4mmol,说明肠内容中95%~99%的钠都被吸收了。
由于细胞内的电位较粘膜面负40mV,同时细胞内钠的浓度远较周围液体为低,因此,钠可顺电化学梯度通过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内。
但细胞内的钠能通过底侧膜进入血液,这是通过膜上钠泵的活动逆电化学梯度进行的主动过程。
钠泵是一种Na+-K+依赖性ATP酶,它可使ATP分解产生能量,以维持钠和钾逆浓度梯度的转运。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
控制饮食量
避免暴饮暴食,适量控制饮食量,以减轻 小肠的负担。
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保持小肠的湿润,有助于食 物通过小肠,并预防便秘。
饮食规律
保持饮食规律,按时进餐,避免饥饿和暴 饮暴食。
THANK YOU.
参与食物消化。
与大肠的关系
03
小肠与大肠相连,小肠吸收后的残渣进入大肠,形成粪便排出
体外。
03
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消化和吸收的定义
消化
指食物通过口腔进入食道、胃、小肠等部位,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将大分子 物质转化为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吸收
指小肠通过细胞膜将营养物质和水等小分子物质从消化道转运进入血液的过 程。
淋巴瘤
小肠淋巴瘤是肠系膜淋巴瘤的主要类型,多表现为腹部肿块、腹痛、腹泻、 肠套叠等。
小肠其他疾病
肠道菌群失调
由于长期饮食不当、服用抗生素等原因导致肠道内菌群失调,引起腹泻、便秘、 消化不良等症状。
缺血性肠病
由于血管病变、栓塞等原因引起小肠缺血,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痛、腹泻、便血 等症状。
05
小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小肠炎症疾病
克罗恩病
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以腹痛、腹泻、体重下 降、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特点。
肠结核
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肠道慢性特异性感染,可引起全身结 核病,以腹痛、腹泻、低热、盗汗等为常见症状。
小肠肿瘤疾病
肠癌
小肠肿瘤中较为常见的是肠癌,早期无特殊表现,晚期出现恶病质表现,如 消瘦、贫血、消化不良、食欲减退等症状。
2023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 器官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小肠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 • 小肠中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 小肠功能障碍和相关疾病 • 小肠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 结论
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小肠与其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肠道,主要功能是将食物的营养物质吸收到血液循环中,为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
小肠的结构特点如下:1.长度:小肠的长度约为6-7米,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其长度的增长增大了吸收表面积,有利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2.内襞和绒毛:小肠内壁有许多襞,称为内襞,内襞的表面覆盖着具有吸收功能的绒毛。
内襞和绒毛的存在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从而增强了吸收能力。
3.淋巴小结:小肠内壁还有许多淋巴小结,称为肠淋巴小结。
肠淋巴小结是免疫系统的一部分,通过交感作用与腔内细胞或腔内捕食者结合形成抵抗感染的防线。
4.肠壁构造:小肠的壁由黏膜层、粘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组成。
黏膜层主要由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组成,上皮细胞的表面有微绒毛,绒毛覆盖的表面有微绒毛。
肌层由内外两层肌肉构成,内层为环状肌,外层为纵行肌,肌层的收缩有助于食物的推进和混合。
5.分泌液:小肠黏膜上有许多小的腺体,在消化过程中分泌黏液、酶和激素等物质。
黏液的分泌使食物与肠壁保持滑腻,有利于食物的通过和吸收。
酶的分泌则有助于食物的化学分解和吸收。
6.血管丰富:小肠内壁的微血管网络非常丰富,这使得吸收的营养物质很快进入血液循环。
血液中的营养物质由小肠吸收后通过门静脉系统进入肝脏进行加工和储存。
7.迎风面积:小肠内襞的形状不规则,表面积较大,形状更多呈现为细长的线状,犹如堆叠在一起的夹层。
小肠的这些结构特点使其具备了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够充分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为机体提供所需的能量和营养。
同时,小肠还有保护机体抵御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功能,保护机体免受感染。
因此,小肠的结构适应了其吸收功能的需要。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水是人体必需的物质之一,它参与了许多生命活动,如细胞代谢、体温调节、血液循环等。
因此,水的摄入和吸收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水在小肠的吸收机制。
一、小肠的结构和功能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最长的器官,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部分。
其内部壁面有大量的绒毛和微细细胞突起,增加了其表面积,有助于充分吸收营养物质。
此外,小肠还具有蠕动运动和分泌消化液等功能。
二、水在小肠的吸收过程1. 摄入水量对吸收影响饮水过少或脱水状态会导致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脱落、微绒毛变短或消失等改变,从而降低了水分子通过黏膜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和效率。
2. 小肠黏膜屏障小肠黏膜屏障主要由黏膜表层上皮细胞、基底膜和黏液层组成。
其中,上皮细胞是主要的吸收细胞,其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和肠道腺体分泌的消化液,可以增加表面积和水分子与黏膜接触的机会。
基底膜是支持上皮细胞的结构,并参与物质转运。
黏液层则能够减少水分子与肠道内其他物质接触,从而避免对吸收过程的干扰。
3. 水分子的吸收水分子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入小肠上皮细胞:跨过上皮细胞表面、通过上皮细胞间隙或通过肠道腺体进入。
4. 吸收机制水分子在小肠内主要通过渗透作用被吸收。
当小肠内水分浓度大于血液中的水分浓度时,水分子会向血液中扩散,从而实现吸收。
此外,小肠内还存在一些离子通道和携带器,能够促进水分子的转运和吸收。
5. 调节机制小肠内水分的吸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如神经、激素和局部反馈等。
其中,抗利尿激素(ADH)是最重要的调节因子之一。
当人体处于脱水状态时,ADH会促进肾脏回收水分并减少尿量,同时也能够增加小肠对水分的吸收。
三、影响小肠吸收水的因素1. 饮食结构饮食中含有大量纤维素和盐分会影响小肠对水分的吸收。
纤维素可以增加粪便体积并促进排便,降低了小肠对水分的吸收率;而盐分过多则会导致渗透压变高,从而减缓水分子向血液中扩散的速度。
2. 消化功能消化功能不良或胃肠道疾病会影响营养物质和水分子在小肠内的转运和吸收。
小肠吸收的名词解释
小肠吸收的名词解释小肠吸收是指人体消化系统中一种重要的生理过程,它在小肠中发生并起着吸收营养物质的作用。
小肠吸收发生在消化过程的末端,具体而言是在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这三个不同部位。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小肠的结构和功能。
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相对较长的器官,分为三个连续的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连接胃和空肠,空肠连接十二指肠和回肠,而回肠则延伸至大肠。
整个小肠内壁都有细微的绒毛状结构,称为肠绒毛。
这些肠绒毛能够增大小肠的表面积,从而提供更多的吸收面,使得小肠吸收更为高效。
在小肠吸收过程中,主要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
首先,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内被分解成单糖分子,如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这些单糖分子通过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然后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提供能量。
此过程需要胰岛素的参与,胰岛素可以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
其次,脂肪在小肠内被分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这些分解产物与胆盐结合形成胆盐-脂复合物,使得脂肪酸和甘油可溶于水并被吸收。
这些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肠绒毛,再结合成脂肪球,通过淋巴液进入血液循环。
最后,蛋白质经过一系列的分解作用变为氨基酸。
这些氨基酸通过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并被身体各种细胞利用来合成新的蛋白质。
除了这些营养物质,小肠还负责吸收各种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微量营养素,它们可以促进多种生理过程的进行。
在小肠吸收过程中,脂溶性维生素通过脂肪酸的吸收来进行,而水溶性维生素则通过肠绒毛直接进入血液循环。
矿物质在小肠内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并通过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
这些矿物质对于酸碱平衡、神经传导和骨骼生长等生理过程至关重要。
最后,水的吸收也是小肠吸收的重要任务之一。
水通过小肠的细胞间隙进入肠绒毛,然后通过肠绒毛进入血液循环。
这个过程是维持体液平衡、水分代谢的重要手段。
总而言之,小肠吸收是人体消化系统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它通过小肠的特殊结构和绒毛,吸收多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
小肠或大肠的特点 吸收
小肠或大肠的特点吸收
小肠和大肠是人体消化系统的两个主要部分,它们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和吸收方式。
小肠是一个长约6米的管道,分为三个部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它是食物中营养物质的主要吸收器官。
小肠内壁有许多细小的绒毛,称为肠毛,这些肠毛增加了小肠的表面积,从而使它能更好地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小肠还分泌消化酶和激素,以帮助消化和吸收食物。
大肠是一段长约1.5米的管道,它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和电解质,以将废物转化为固体粪便。
大肠也有许多微小的褶皱,称为肠系膜,它们帮助增加表面积,使大肠能更好地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总的来说,小肠和大肠在吸收营养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
小肠吸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而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小肠的吸收速度较快,几乎在消化过程的早期就开始,而大肠的吸收速度较慢,只在消化过程的晚期才开始。
这些不同特点和吸收方式使得小肠和大肠能够共同协作完成人体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 1 -。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引言小肠是消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器官,其主要功能是消化食物并吸收营养物质。
为了有效地完成这一任务,小肠具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和功能。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小肠的结构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三个部分。
十二指肠位于胃的下方,空肠紧接其后,而回肠则连接到空肠之后。
小肠的整体结构呈卷曲状,以增大吸收表面积。
同时,小肠壁具有丰富的绒毛,并伴随着细微的绒毛(微绒毛),以进一步增加吸收表面积。
小肠黏膜层的特点小肠黏膜层是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关键组织。
其特点如下:1. 绒毛和微绒毛小肠黏膜层包含大量的绒毛和微绒毛,它们增加了小肠吸收表面积的同时,还能提高吸收效率。
绒毛和微绒毛表面富含许多微细的细胞突起,称为毛状刷缘,毛状刷缘可进一步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吸收效率。
2. 肠上皮细胞小肠黏膜层的绒毛和微绒毛表面,附着着一层密集的肠上皮细胞。
这些细胞形成了一层保护层,起到过滤、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其中,吸收功能主要由肠上皮细胞体表面的微绒毛和绒毛上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完成。
小肠吸收的主要营养物质小肠对各类营养物质都有吸收的能力,但其对以下几类营养物质的吸收特别重要:小肠对糖类的吸收具有很高的效率。
肠上皮细胞上的绒毛表面有大量的糖酵素,它们能够分解吸收进来的糖类,将其转化为葡萄糖等单糖,进而被细胞摄取。
2. 脂类小肠对脂类的吸收主要通过胆盐的作用来完成。
胆盐能够将脂质分解成微小的胆固醇酯和脂肪酸颗粒,使其更容易被小肠黏膜上的肠上皮细胞吸收。
在肠上皮细胞内,这些脂质被重新合成成脂质泡,随后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3. 氨基酸和肽类小肠对氨基酸和肽类的吸收主要发生在肠上皮细胞内。
氨基酸和肽类通过肠上皮细胞上的蛋白质嵌合物和转运体进入细胞内,然后再通过细胞内的蛋白质质膜输送到细胞质中。
在细胞质中,氨基酸和肽类被进一步分解和利用。
小肠吸收功能的调节机制小肠吸收功能的调节主要通过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完成。
小肠吸收与渗透压的关系实验报告
小肠吸收与渗透压的关系实验报告小肠吸收与渗透压的关系实验报告引言:小肠是人体消化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器官,它负责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吸收并运送到全身各个组织细胞中。
而小肠吸收的过程受到渗透压的调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小肠吸收与渗透压之间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小肠、浓盐水、葡萄糖溶液、实验室鼠。
方法:将小肠从实验室鼠体内取出,用生理盐水清洗干净。
将小肠切成相等长度的小段,分别放入装有浓盐水和葡萄糖溶液的试管中。
观察小肠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的吸收情况。
结果与讨论:在浓盐水中,小肠的吸收能力明显受到抑制。
这是因为浓盐水的渗透压高于小肠细胞内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小肠细胞向浓盐水中流动,使得小肠细胞脱水,细胞内的吸收通道被堵塞,从而抑制了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相反,在葡萄糖溶液中,小肠的吸收能力明显增强。
这是因为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低于小肠细胞内的渗透压,水分会从葡萄糖溶液向小肠细胞中流动,使得小肠细胞充分水合,细胞内的吸收通道畅通无阻,从而促进了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小肠吸收能力与渗透压呈正相关关系。
渗透压越高,小肠吸收能力越差;渗透压越低,小肠吸收能力越强。
这是因为渗透压的差异会引起水分的移动,从而影响细胞内的吸收通道是否畅通。
进一步地,我们可以探究小肠吸收与渗透压之间的应用。
例如,在临床上,一些肠道疾病会导致小肠的渗透压失衡,从而影响小肠的吸收功能。
通过了解小肠吸收与渗透压的关系,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调节小肠的渗透压,从而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结论:小肠吸收与渗透压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渗透压的差异会影响小肠细胞内的水分流动,从而影响小肠的吸收能力。
渗透压越高,小肠吸收能力越差;渗透压越低,小肠吸收能力越强。
通过了解小肠吸收与渗透压的关系,我们可以应用于临床,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总结:本实验通过观察小肠在不同渗透压条件下的吸收情况,揭示了小肠吸收与渗透压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肠的吸收
一.摘要
饲料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后,其分解产物通过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称为吸收。
小肠吸收的物质种类多且量大,所以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部位是小肠。
因此评价小肠的吸收能力对于生理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各种营养物质的小肠吸收动力学及吸收促进剂、ph值对其在小肠吸收速率的影响,探讨小肠吸收机制。
二.关键词:小肠吸收吸收机制吸收动力学
三.吸收特点
2.1 小肠有许多有利的吸收条件:
(1).在小肠内,糖类、蛋白质、脂类消化为可收的物质。
(2).小肠的吸收面积大。
小肠粘膜形成许多环行皱襞,
皱襞上有许多微绒毛,使小肠粘膜的表面积增加600倍。
(3).小肠绒毛的结构特殊,有利于吸收。
绒毛内有毛细
血管、毛细淋巴管(乳糜管)、平滑肌纤维及神经纤维网,
消化期间小肠绒毛的节律性伸缩与摆动,可促进绒毛内的
血液和淋巴流动。
(4).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较长,能被充分吸收。
2.2 小肠吸收的途径和机制
2.21 吸收途径
(1)跨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绒毛上皮
细胞的腔面膜进入细胞,在经细胞
的基膜和侧膜进入血液和淋巴。
(2)旁细胞途径
腔肠内的营养物质通过上皮细胞
间的紧密连接进入细胞间隙,再进
入血液和淋巴。
2.22 吸收机制
吸收机制主要可分为被动转运、主
动转运、出胞和入胞。
四研究观点
综合对小肠吸收的研究,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对小肠的吸收进行分析:1)小肠的吸收能力 2)小肠吸收机制 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1 小肠的吸收能力
3.11 小肠在口服药物的吸收中,药物浓度的时间曲线表明,小肠内药物浓度总体呈指数衰减,但有周期性波动,波动周期约为90 min,给药4 h 后,小肠内药物浓度在小肠蠕动后大幅下降至较低水平,提示在天麻素注入小肠后,小肠内天麻素溶液被小肠液所稀释,浓度急剧下降,而且小肠的分节运动或蠕动冲使天麻素在小肠内液体中不断重新分配,造成浓度的波动。
药物在该小肠段内的排空时间约4h。
静脉血液的药物浓度比动脉血液药物浓度高一个数量级,并随小肠内药物浓度变化而变化。
3.12 在对小肠吸收改善实验中,紫草素微乳和异甘草素微乳通过提高肠壁通透性一定程度地改善其吸收,在小肠的吸收主要以被动扩散方式吸收。
在体单向灌流实验结果表明,微乳剂型可明显改善异甘草素的实验性肠吸收。
药物在整个肠段都有吸收,结肠吸收最好,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肠段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差异具有显著性( P < 0. 05) ;异甘草素微乳在各质量浓度下的Ka均高于原型药物。
3.13 研究发现在热应激条件下,饲粮中添加Gln 有利于改善肉鸡的生长性能和小肠组织结构,并提高小肠的吸收能力,缓解热应激对肉鸡造成的危害,且对后期的影响优于前期,综合考虑可知前期添加2.0%较好,后期添加1.2%较好。
3.2 小肠吸收的机制
3.21 在羟基喜树碱细胞转运的试验中,当加入P-gp抑制剂环孢菌素A 和维拉帕米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 当加入表面活性剂Cremophor EL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有所增加,但不够明显; 而加入TPGS 后,羟基喜树碱的跨膜转运明显增加,可能是因为Cremophor EL 的P-gp 抑制作用没有TPGS 的强而导致的。
3.22 在巴戟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低浓度表面活性剂可促使膜脂质和蛋白质溶解,表面活性剂分子可插入脂质双分子层,提高膜通透性,促进药物吸收。
结合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吸收促进剂主要通过改变小肠细胞膜结构来促进巴戟多糖的小肠吸收,通过考察不同吸收促进剂对巴戟多糖的吸收促进作用,启发我们利用吸收促进剂可以提高口服巴戟多糖的生物利用度,对于进一步研究巴戟多糖的口服剂型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实验结果表明,在吸收面积不变的情况下,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巴戟多糖溶液在大鼠小肠内的Ka无显著性差异,符合Fick 扩散定律,表明巴戟多糖在大鼠小肠主要以被动扩散的方式吸收,所以确定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
3.23在蝙蝠葛酚性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研究也确定了蝙蝠葛酚性碱的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随着肠循环液pH 增大,蝙蝠葛酚性碱Ka 增大。
3.3小肠吸收的动力学特征
3.31 研究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内的吸收动力学特征。
实验方法是采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方法建立牛蒡子苷大鼠肠吸收模型,考察牛蒡子苷在大鼠小肠的吸收情况。
动物给药后,小肠在吸收过程中不仅吸收药物,也吸收水分,从而导致供试液体积减少,故不能采用直接测定药物浓度的方法计算剩余药量。
酚红为大分子络合物,不被小肠吸收,可用来测定被小肠吸收的水量。
通常苷类药物在肠循环液中较不稳定,易水解代谢为苷元,实验分别考察牛蒡子苷在37.4 ℃条件下的稳定性,发现在肠吸收实验过程和样品储存过程中,牛蒡子苷较稳定,未发生水解。
实验结果表明,牛蒡子苷10~50 μg/mL,在肠道的吸收动力学相关指标K a、t1/2、P、Papp的值不随质量浓度的变化而变化,基本保持恒定。
3.32 药物在体内的溶解、吸收与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有关,体外油水分配系数测定试验可模拟药物在体内水相与生物相间的分配情况。
根据经典理论,log P < 0 时药物在肠道中极不易被吸收,仅适于血管给药; 0 < log P < 3 时可经胃肠道给药吸收。
试验结果表明,红景天苷是含酚羟基的酚类化合物,其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为负数,亲水性强,亲脂性弱,不易透过生物膜,口服不易吸收;酪醇的log P 在不同pH 条件下均在1 左右,说明其具有一定的亲水亲脂性,口服吸收较好,该结果与原位肠循环灌注试验中红景天苷和酪醇
的肠吸收结果一致。
五.小结
通过对小肠吸收的研究发现,小肠是消化道内的主要吸收部位,其吸收的物质种类多而且数量多,小肠的吸收能力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水是通过渗透方式被吸收,葡萄糖和半乳糖是通过同向转运机制吸收的,蛋白质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吸收,维生素和无机盐通过主动转运吸收。
六.展望
小肠作为动物体内重要的吸收部位,对动物的生产养殖和疾病预防与医治都有无限发展潜力。
研究小肠中的转运机制(包括摄入与外排)和在动物小肠中的代谢稳定性有重大意义,这对促进中国农业快速发展有积极作用。
七.参考文献
[1]蒲晓辉,杨浩,孙进,等. 利用Caco-2 细胞模拟羟基喜树碱在小肠内吸收的研究[J].中成药,2012,34(7):1203-1208.
[2]陈地灵,陈振兴,林励,等. 巴戟多糖在体肠吸收机制的研究[J].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12,23(1):61—64.
[3] 马燕,林宝琴. 柚皮素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的研究[J]. 中成药,2012,34(8):1487-141.
[4] 李秀梅,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护理体会[J]. 中国保健营养,2012,11:4560.
[5] 李沉纹,罗明和,李作恒,苷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 中草药,2013,44(6):727-730.
[6] 胡志立,廖有祥,李明斌,等.术中小肠内留置液体石蜡对胃部手术后肠蠕动恢复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16):3130-3131.
[7] 袁勇, 邢建国,王新春,等. 异甘草素微乳改善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J]. 中国药学杂志,2013,128-131.
[8] 林俊芝, 邹亮,傅超美. 红景天苷和酪醇油水分配系数的测定及大鼠小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 中成药,2013,35(3):483-486.
[9] 平丽,徐兵勇,富志军. 蝙蝠葛酚性碱在大鼠小肠吸收特性研究[J]. 医药导报,2013,32(2):146-149.
[10] 彭俊杰, 蔺聪聪,李江,等. 氟比洛芬的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研究[J]. 药学学报,2013,48(3):423-427.
[11] 祝倩, 郭宇星, 潘道东. 利用Caco-2细胞模型评价乳源ACE抑制肽小肠吸收机制的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3,34(9):330-335.
[12] 刘恒戈, 苏红等. 紫草素微乳改善大鼠小肠吸收的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129-132.
[13] 张恒义, 王恩禹,王旭平,等. 一种基于多通道微透析技术的药物小肠吸收能力评价在体实验新方法[J]. 中国药学杂志,2012,47(8):653—654.
[14] 路静,李文立,姜健阳,等. 谷氨酰胺对肉鸡小肠组织结构和吸收能力的影响[J]. 动物营养学报,2012,24(2):291-300.
[15]Abdulrahman A, Alghadyan. Diabetic retinopathy: An update . Saudi J Ophthalmol, 2012 ,34:156-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