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并诗
高中语文必修五《滕王阁序并诗》王琪PPT课件 苏教名师优质课1
• 棨戟qǐjǐ 懿范yì 襜帷chānwéi 笺jiān • 翼轸yìzhěn 襟jīn 三江 鹤汀tīng • 凫渚fú zhŭ 川泽纡yū 孤鹜wù 潦水lǎo • 骖騑cān fēi 绣闥tà 雕甍méng 舸gě 蠡lǐ • 遄飞chuán 睢suī 邺yè 睇眄dì miǎn • 南溟míng 阍hūn 舛chuǎn 赊shē • 樽zūn 迥jiŏng 慤 què 簪笏zān hù
• 披绣闼,俯雕甍。 •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 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精品PPT课件
前人写水天(或天地)相接景象的句子很多,阅读 下面三句子说说王勃的句子好在哪里。
滕 王 阁 王
勃
序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 龙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
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 “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 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 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 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 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 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 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
登临之状:披闼 俯甍
山川之美
山原旷 川泽纡
按提纲背诵 课文
远 望
人烟之盛
闾阎扑地 舸舰弥津
之 景
雨后天晴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与朱元思书》) 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马射赋》)
评:意境和谐美,自然生动,色彩明丽。 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故曰齐飞; 秋水碧而连天,长天净而映水,故曰一色。
滕王阁序并诗4
• 10、“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 晋人吴隐之上任途中,经过一处泉水,名叫贪泉, 据说喝了这水人就变得贪心。他不信,就取水喝了, 而且写了一首诗,大意说不存贪心的人喝了这水不会 变贪。他到任后,非常廉洁。“酌贪泉而觉爽”表达 了廉洁的人绝不会受外界污浊的侵蚀,有德行的人即 使在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保持纯正。
• 庄周向监河侯借粮食,监河侯答应等封邑地方的赋 税征收到手后借给他一大笔钱。庄周听了生气说,车 辙中的鲋鱼需要的是斗升之水,如果拖延时间去取西 江之水,就等于将鲋鱼置于枯鱼之肆。后来形成了成 语“涸辙之鲋”,用以比喻处在困境之中急待救助的 人。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 北海虽然遥远,展翅乘风便可到达;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虽不是玉树般的谢家子弟, 却也愿学孟母以贤者为邻。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不久便要“趋庭鲤对”, 承受严父的教导;
➢今晨捧袂,喜托龙门。 今天有幸“喜登龙门”, 拜见高雅的主人。
• 17、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 谢家:晋朝谢安、谢玄的家庭。宝树:谢玄曾以“芝兰玉 树”比喻好子弟。上句是说自己并不象谢家子弟那样的好, 有谦虚的成分。
不叫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
忆李将军”都是赞扬他的名句。然而李广没有能够
裂土封侯,引来史家一片惋惜,民间无数惆怅。
后世遂用“冯唐易老、冯唐已老、老冯唐、叹
冯唐”等慨叹生不逢时,命运不好,或表示身已衰
老,再不能有所作为。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
使贾谊屈居长沙,并非未 遇着圣明的君主;
• 古代贾谊常作为怀才不遇、英年早逝的代表。
• 9、“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 梁鸿,字伯鸾,东汉文学家。梁鸿幼年丧父。东汉初年,梁鸿入太
滕王阁序后面的诗
滕王阁序后面的诗
《滕王阁序》是唐代文学家王勃创作的一篇骈文,其后面的诗是由唐代文学家杜牧所创作。
这篇诗描绘了滕王阁美丽的景色,以及王勃对滕王的赞扬之情。
以下是杜牧所创作的诗句: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
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
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潦水尽而争去,携湖不肯顺流。
愚公移山,钟山只
隔重楼;观棋柯烂,车水已无车马。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睢园绿竹,气
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四美具,二难并。
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望
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
关山难
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
何年?
峨冠博带横四海,谈笑无邪容。
昔时贤文,英特纵横,世称之而无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全植兰之盆栽,何必求于荔枝;得珍珠于泥涂,何
以望夜光所照!苏子瞻望河渎,羊公跃马悲秋。
青骊将谓,与子握手登车;
桃李争 honor,蝼蚁群聚为蝇;求湘潭之二桂,存在。
滕王阁序并诗
川泽纡其骇瞩 屈贾谊于长沙
意动,对······感到惊骇 使动,使······屈居
窜梁鸿于海曲
使动,使······窜逃
讨论: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文章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
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
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感
1、思考这两段描写了哪些内容?
环境:潦水尽而寒潭清
第二段:优美环
烟光凝而暮山紫
境和雄伟气势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 气势:
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人烟之胜(富庶祥和)
第三段:登高所见 自然之景(雨后景色—高潮)
生活之乐及自然情景
鉴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此句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相传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九 月九日都督阎公大宴宾客于滕王阁,宿命其 婿孟学士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 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 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 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可 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 语惊四座的情景。
岳阳楼
岳 阳 楼
后先 天天 下下 之之 乐忧 而而 乐忧
范 仲 淹
关于中国四大名楼:
鹳雀楼 黄鹤楼 岳阳楼 滕王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 唐·崔 灏《黄鹤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唐 ·王 勃《滕王阁序》
水边平地
4、凫( fú)渚( zhŭ ) 凫:野鸭。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
语文ⅳ苏版第三专项版块三(滕王阁序并诗)优化方案资料
蠡之滨”、“衡阳之浦”的渔歌和雁声,如此虚实相 间的山水摹写让读者对景物既有具体的感受,又 能开拓视野展开联想,登山临水,视通万里。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 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两句历来为人称道, 请谈谈你的理解。 【提示】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 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入身临其境的 审美境地。“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 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蓄积的 雨水已干,潭水寒而澄清;傍晚的山峦因暮霭
溺水受惊而死。他与______ 杨炯 、_______ 卢照邻 、 ________ 骆宾王 并称“_____________ 初唐四杰 ”。其诗气 象浑厚,音律谐畅,开初唐新风,尤以五 言律诗为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唐 人送别诗名作;其骈文对仗精工,《滕王 阁序》极负盛名。于“四杰”之中,王勃 成就最大。诗文集早佚,明人辑有《王子 安集》。
对偶:音韵和谐 用典:凝练典雅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本文第二段写景气象万千。作者从远景、近 景、宏观、微观等诸多方面与俯瞰、远眺等角度 以及用实、虚景相映的手法来写秋天别具的景色, 试从虚实相映的角度分析这段写景文字。 【提示】 赴名楼,登高阁后,作者不仅骋目八 方,而且思接千里,文中即从各个角度实写了目 击之景。如山水舸舰、闾巷宫殿等,又发挥了想 像,构想出目力难及的景象。“渔舟唱晚”四句, 即凭借听觉联想,用虚写手法传达远在“彭
【赏析】炎热未消的初秋,一阵清风袭来, 给人以快意和凉爽。你看那“肃肃”的凉风吹来, 顿时吹散浊热,使林壑清爽起来。它很快吹遍林 壑,驱散涧上的烟云,使“我”寻到涧底的人家, 卷走山上的雾霭,现出山间的房屋,无怪乎诗人 情不自禁地赞美它“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了。这风确实是“有情”的。当日落西山、万籁 俱寂的时候,她又不辞辛劳地吹响松涛,奏起大 自然的雄浑乐曲,给人以欢娱。 此诗的着眼点在“有情”二字。上面从“有情” 写其加林壑以清爽,下面复由“有情”赞其“为 君起松声”。通过这种拟人化的艺术手法,把风
王勃《滕王阁序》附诗及鉴赏
王勃《滕王阁序》附诗及鉴赏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王勃《滕王阁序》附诗及鉴赏,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滕王阁诗王勃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注释]江:赣江帝子:指滕王。
槛:jiàn 栏杆。
[译文]高高的滕王阁靠着江边,佩玉、鸾铃鸣响的豪华歌舞已经停止了。
早上,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黄昏,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闲云的影子映在江水中,时日悠悠不尽;风物更换季节,星座与转移方位,度过几个春秋。
高阁中的滕王如今在哪里呢?只有那栏杆外的长江空自流淌不息。
[赏析]这首诗原附于《滕王阁序》后,序末“四韵俱成”一句中的“四韵”即借代此诗。
由于序文的影响太大,掩没了这首诗的艺术价值,很多读者,只知道王勃的《滕王阁序》,却不知道王勃的《滕王阁诗》。
诗歌第一句“滕王高阁临江诸”直接点题,一个“临”字写出了滕王阁的居高之势。
第二句由今及古,遥想当年兴建此阁的滕王,坐着鸾铃马车,挂着琳琅玉佩,来到阁上,举行豪华繁盛的宴会的情景,诗人不禁产生了人生盛衰无常的怅惘。
第三、四两句写画栋飞上了南浦的云,珠帘卷入了西山的雨。
这里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既写出了滕王阁居高临远之势,又写出了滕王阁如今冷落寂寞的情形。
融情于景,寄慨遥深。
“闲云潭影日悠悠”一句,笔触则由空间转入时间,“悠悠”二字点出了时日的漫长。
第六句则很自然地生发了事物变换、星座移动、年复一年的感慨。
末尾两句,诗人在提出建阁的人如今何在的疑问后,以景作结,似答非答,更进一步抒发了人生盛衰无常而宇宙永恒的感慨。
“槛外长江空自流”一句与李白的诗句“唯见长江天际流”的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历代吟咏滕王阁的律绝中,王勃的《滕王阁诗》可谓上乘之作。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五《滕王阁序并诗》课件
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补虢州参军,
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675)秋,王勃南下探亲,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作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薛华》《咏风》《山中》《滕 品 王阁序》等
王勃的诗歌直接继承了初唐诗歌崇儒重儒的精神风 评 尚,又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 价 慨激越,在描写手法、诗境开拓等方面,又进行了新
三、积累名句 1.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 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3.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4.遥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
王勃英年早逝,然而寿命的短暂丝毫不影响他诗文的光 辉。年轻浪漫的王勃在我国文学史上英名长存。
◎背景探寻 滕王阁为唐永徽四年(653)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
州都督时修建,以滕王的封号为名,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 滨。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他骄 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 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滕 王阁建成后,历经唐、宋、元、明、清等封建王朝,一千多年 来毁而复建几十次。最近一次毁灭是在 1926 年,毁于战火。 今日看到的滕王阁重建于 1989 年。
(5)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衣带下垂的长度,指幼小。古时服饰制度规定束在腰间 的绅的长度,因地位不同而有所区别,士规定为三尺。古人称 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一、认读字音 翼轸.(zhěn) 襜.帷(chān) 孤鹜.(wù) 睇眄.(miǎn) 宗悫.(què)
高二语文 滕王阁序并诗 滕王阁序并诗
序文,到时候只要当着众人的面再写出来就可以了。在 宴会上,阎公准备了纸笔,遍请宾客,别人当然不敢,也 不好驳阎公的面子,可是,当请到王勃的时候,王勃神情 自若,并没有推辞,而是当众写了起来。从此《滕王阁 序》流传千古。
【拓展链接】 一、微言大义 王羲之名言名句
(1)林塘花月下,别似一家春。 ——《山扉夜坐》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送杜少府之
阅读课文第2段,梳理文中重要词句。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时﹒维①九月,﹒序②属﹒③三秋(①_在__。②_时__序__。
③动词,_属__于__)
(2)﹒潦﹒水①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②(①_雨__后__积__
_水__。②形容词作动词,_呈__现__出__紫__色__)
(3)﹒俨①﹒骖②于﹒上﹒路③,访风景于﹒崇﹒阿④(①_整__治__。②_驾__车__
_能__出__众__的__文__友__。②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迎__接__,今义是说 话和做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贬义)]
(8)腾①蛟起②凤,孟学士③之词宗(①动词的使动用法, _使__…__…__腾__空__。②动词的使动用法,_使__…__…__飞__起__。 ③古今异义词,古义是_掌__管__文__学__撰__述__的__官__;今义指读书 人,学位的最低一级,大学本科毕业时授予)
听·来自历史的声音 1.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勮,才藻 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珠树也。”
——《旧唐书》 2.九岁读颜氏《汉书》,撰《指瑕》十卷。十岁包综六 经,成乎期月,悬然天得,自符音训。时师百年之学,旬 日兼之,昔人千载之机,立谈可见。
——杨炯《王勃集序》
3.壮而不虚,刚而能润,雕而不碎,按而弥坚。 ——杨炯《王勃集序》
滕王阁序并诗
宴会时间 赴宴过程 阁间山水 阁上眺望
如何来写景?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彩霞自下而 上,孤鹜自上而下,相映增辉;秋 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青天 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 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 绝妙好图,表现了欢快喜悦的情感。
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
第三、四段
对酒当歌的逸兴
去国怀乡的忧叹
怀才不遇的悲愤 自强不息的慷慨
目吴会于云间 屈贾谊于长沙 窜梁鸿于海曲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概写风貌,引出与会人物。 第二部分(2):三秋时节,滕王阁万千气象和
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3): 写宴会盛况,抒发人生感慨。 第四部分(4-5): 叹知己难遇,胜宴难再。
滕王阁
始建于公元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 督时所创建。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 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 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据史书记载,公元652年, 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 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 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 间曾被封于山东省滕州故为滕王,且于滕州筑一阁楼 名以“滕王阁”。
萍水相逢:随水漂泊的浮萍偶然聚集到一起。 比喻素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老当益壮:年纪虽老,志向更加豪壮。 涸辙之鲋:处在困境中急待救助的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比喻初虽有失,而终得成功。 投笔从戎:文人弃文从军。 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盛筵难再:比喻美好的光景不可多得。
成为他的“绝唱”。
滕王阁序后面的诗
滕王阁序后面的诗滕王阁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的瘦西湖畔,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在游玩滕王阁后,创作了《滕王阁序》,该文既是一篇景点的游记,更是一篇文化的论述。
我的诗歌,仿照王安石的《滕王阁序》,试图在描述滕王阁的壮丽和美丽的同时,论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江山如此多娇,今又再现滕王阁,数十级玉阶凌空而起,白云苍狗,一览无余。
滕王阁下瘦西湖,湖面碧绿如翡翠,岸边长满松柏,阵阵清风吹拂,让人为之心醉神迷。
这座古代的建筑群,为后人留下了千古绝唱,成为中国建筑文化的杰出代表。
故宫有天安门,长城有万里长城,而滕王阁也有极富盛名的“千古名楼”。
纵观滕王阁的历史,它曾经两度被毁。
然而,历史的沉淀并没有毁掉这座古建筑的价值,反而更加彰显了它的历史深度和文化内涵。
从宋代,到元代,再到明代,滕王阁作为文化交流的中心,促进了南北地区的文明交流。
更重要的是,滕王阁是中国古代文化杰出成就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象征之一。
在滕王阁的历史长河中,文化是流淌不息的主旋律。
如今,我们的每一个瞬间,都是在被文化的气息所包围着,每一个文化遗址都是中国文化的源头。
因此,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时代的使命所在。
对这一点,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肩负起责任。
文化的精髓是无价之宝,更无价值之衡量。
无论是中国经典文学,还是古代建筑,都是诠释文化魅力的典范之作。
它们的存在,如同一张张光辉的名片,为中华文化书写了精彩的一页。
滕王阁便是其中之一,它融合了南北建筑风格和民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在滕王阁高楼之巅,我俯瞰着湖光山色,想起“夫唯不烦,古人之惠”,深以为然。
滕王阁的价值在于它深深扎根于中国文化之中,是中国文化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之一。
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我们的文化传统,用自己的生命投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
保护滕王阁这样的文化遗产,就是在为中华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只有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才能够更好地把握现代时代的文化脉搏,创造出更富艺术和文化内涵的作品。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滕王阁序并诗》,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人文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熟读并理解《滕王阁序并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理解诗文的寓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滕王阁序并诗》,勾画出不懂的字词,查找相关资料。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共同解决自主学习中的问题,理解诗文内容。
4. 课堂讲解:讲解诗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分析诗文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让学生结合诗文内容,谈谈对滕王阁、长江等景象的感受。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诗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式。
3. 采用情感体验法,让学生感受诗文所描绘的景象。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练习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合作:评价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4. 情感态度: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培养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提前熟悉《滕王阁序并诗》的内容,掌握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准备:预习《滕王阁序并诗》,了解作者王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教学资源: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教材、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七、教学步骤:1. 第一步: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第二步: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诗文并解决自身问题。
《滕王阁序(并诗)》备教策略
婴任洪 州都 督时所 建 ,以封 号为 名 ,
空 织 ,失望 与希望 并存 的复 杂感情 。首 悫 之 长 风 ” 。虽 说 是 “ 怀 报 国 之 浩 和 磊 落 不 平 的 身 世 感 慨 。 “ 山难 勃文 中的 “ 然 ”之气 ,令 人鼓舞和 关
故 址在今 江西 南 昌市赣江 滨 。上元 二 先 ,作 者抒发 了渴 望用 世 的政治 抱负 情 ” ,但 也确 是矢 志不 渝的 夙愿 。王
以浓 而不 艳之感 》 ( 秋 简称 室 以 何 年 ? ” “ 路 请 缨 , 等 终 军 之 视 辞 藻 , 色 彩 鲜 明 ,情 融 景 会 ,给 入 无 《 王阁序 》 )。 滕
弱冠 ;有 怀投 笔 ,慕 宗 悫之长 风 。” 全 文 运 思 谋 篇 ,都 紧 扣 这 个 题 作者 眷念 君王 ,渴望 见用 ,但 命运 乖 字 警 语 ,俯 拾 即是 。如 “ 襟三江 而带 目。全 文 共 分 四段 ,第 1 历 叙洪 都 舛 , 自怨 自叹 ,这并 不仅 仅与 个人 功 五 湖 ,控蛮 荆而 引瓯 越” ,形象 化地 段 雄伟 的地势 、珍 异的物 产 、杰 出的人 名 富 贵 观 念 相 联 系 , 也 包 含 着 报 国 济 说 明地 理位 置 。 “ 潦水 尽而 寒潭 清 , 才 以 及 尊 贵 的 宾 客 ,紧 扣 题 中 “ 洪 世的雄 心壮 志 。他感 慨 “ 天高 地迥 , 烟 光凝而 暮 山紫 ” ,秋 原景 色 ,耀人 府 ” 二 字来 写 ;第2 展 示 的是 一 幅 觉 宇 宙 之 无 穷 ; 兴 尽 悲 来 ,识 盈 虚 之 眼 目。还 有如 “ 楼耸 翠 ” “ 阁流 段 层 飞 流 光 溢 彩 的 滕 王 阁 秋 景 图 ,近 观 远 有 数 ” ,实 际上是 通过 对宇 宙 人生的 丹 ” ,青 翠欲 滴 ,丹彩欲 流 。特别 是 眺 ,浓墨 重彩 ,写 出 了滕 王 阁壮美 而 思 考 ,意 识 到 生 命 之 短 促 ,因 而 发 为 又 秀丽的 景色 ,紧扣 题 目 “ 目” 、 秋 对 实现人 生价 值的 急切 追求 。其次 ,
高中语文必修五《滕王阁序并诗》杨华PPT课件 苏教名师优质课
走进如何?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南昌,旧时是豫章郡治所,如今是洪州 新设的都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正当翼星和轸星的分野,地域紧接衡山 和庐山。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作束带,上控着 楚地,下连着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⑴-⑺句交代南昌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杰地灵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
享有崇高的声望的都督阎公,远道来 临;
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有着美好风范的新州刺史宇文公,车驾 暂停在这里。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
正逢十天一日的休假,才华出众的友人 像云一样聚集于此;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迎接千里而来的宾客,高贵的友人坐 满宴席。
——王勃
滕王阁位于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 赣江东岸。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653年下 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处。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文
中子通之孙。六岁善文辞,未冠,应举及第。授朝散郎, 数献颂阙下。沛王闻其名,召署府修撰。是时诸王斗鸡, 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斥之。勃既废,客剑南。久 之,补虢州参军。坐事,复除名。勃父福畤,坐勃故, 左迁交趾令。勃往交趾省父。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 十八。
滕王阁序 王勃
昔人已乘黄鹤去, 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滕王高阁临江渚, 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 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 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
文词宗主孟学士,文章的辞采如蛟龙 腾空,彩凤飞舞;
王勃《滕王阁序》后面的《滕王阁诗》,很少人读过
王勃《滕王阁序》后⾯的《滕王阁诗》,很少⼈读过王勃的《滕王阁序》,我们都读过,因为它被选⼊⾼中课⽂,这篇骈⽂辞藻华丽,韵律优美,因此成为很多⼈最喜欢的⽂章之⼀。
不过,这篇《滕王阁序》后⾯还有⼀⾸七⾔古诗,却很少⼈读过,因为《滕王阁序》被选⼊课⽂的时候,裁掉了这⾸诗。
《滕王阁序》的最后⼀段有这么⼀句:“四韵既成。
”“四韵”指的就是这⾸诗,因为⼀⾸诗刚好四联,每联末尾押韵,合起来刚好四韵,因此⽤四韵代指此诗。
滕王阁王勃滕王⾼阁临江渚,佩⽟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
闲云潭影⽇悠悠,物换星移⼏度秋。
阁中帝⼦今何在?槛外长江空⾃流。
滕王阁,是唐⾼祖的⼉⼦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王勃此诗在空间、时间双重维度展开对滕王阁的吟咏,⽓度⾼远,境界宏⼤,与《滕王阁序》相得益彰。
滕王⾼阁临江渚,佩⽟鸣鸾罢歌舞。
滕王阁⾼⾼的矗⽴在赣江北岸,当年滕王的宴会散去,歌舞声停,那些王公名⼠声上⽟佩⾦铃的声响,消失在时空之中。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
只有滕王阁还矗⽴在这⾥,早上南浦的轻云飞过滕王客的雕梁画栋,傍晚,滕王阁的珠帘卷起西⼭阴沉的烟⾬。
闲云潭影⽇悠悠,物换星移⼏度秋。
滕王阁下的潭⽔,倒映着悠闲⾃在的云彩,物换星移,多少春秋不觉过去。
阁中帝⼦今何在?槛外长江空⾃流。
如今,滕王阁中的帝王之⼦在哪⾥呢?阁中帝⼦今何在?槛外长江空⾃流。
王勃的这⾸《滕王阁诗》,流丽⽽深静,于富丽中见冷落,笔意纵横,穷形尽象,语⾔凝练,感慨深邃,写尽繁华易逝,盛筵难在,绝对是可以和《滕王阁序》⼀样千古传诵的名篇。
⽂ | 谢⼩楼每天⼀⾸古诗词:王勃《滕王阁》。
苏教版语文高一滕王阁序(并诗)
滕王阁序(并诗)【教学目标】1.了解王勃生平与作品,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征,积累一些文言、文化知识。
2.掌握文中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或用法,理解典故的作用。
3.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感悟语言。
【过程和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背诵【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掌握骈体文的语言特点。
【难点】理解大量的典故的作用,准确把握诗人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教时主要内容:介绍滕王阁,介绍王勃及写作背景,借助注释疏通课文,初步感知骈文的特点、感悟王勃怀才不遇的感慨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导入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唐·崔颢《黄鹤楼》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4.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登鹳雀楼》5.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让滕王阁名扬天下的、初唐诗人王勃一挥而成的《滕王阁序》。
二、王勃、《滕王阁序》写作背景介绍:1.作者简介说到王勃,我们就会想起他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唐代诗人,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滕王阁序》素材挖掘与写作运用素材挖掘:【素材清单】宴会之盛,景象之壮美,王勃登临滕王阁,因景生情,表达了他对人生路途的感慨,表明他虽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遇逆境而壮志更坚的执著的人生态度,抒发了他交织于内心的失望与希望、痛苦与追求、失意与奋进的复杂感情。
【写作素材】1、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
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安贫,达人知命。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3、王勃才华早露,仕途坎坷。
年轻时,做沛王府侍读,因戏为《檄英王鸡》被逐出王府。
高阁盛宴,美景良辰,引发了盛筵难再之悲、身世之悲。
“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他空有才华,却无处施展,心怀明君,却有生不逢时、壮志难酬的悲叹。
出于对生命的热爱,对环境的不屈,王勃发出了“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宣言,他知道不能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自己虽然失意,但济世的信心并未泯灭,内心不平,但绝不学放纵不羁的阮籍为“穷途”而哭。
人生总有太多的不如意,可生活还是要继续,太阳每天依旧会升起,要相信:希望永远就在自己心里。
4、王勃,短暂的一生,却馈赠给后人一份丰厚的遗产,这遗产不仅是词章华美的《滕王阁序》,也不仅是唐代诗集中那些闪光的诗篇,更是一种“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心态,一种“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的理想壮志。
他清醒地知道自己的才智,能把握一展锋芒的良机,成就自己。
5、南昌郡器宇轩昂的滕王阁在一个阴雨霏霏的傍晚,终于迎来了神情忧郁的大唐才子王勃。
王勃背着简易的行囊,缓缓地行走在通往江南的崎岖蜿蜒的古道上。
沿途的湖光山色让他淡泊的心绪变得透亮,洗尽京城的风尘,避开人生路途的磨难,大唐的天空忽而就变得清澈瓦蓝。
二十六岁的王勃走出喧嚣的京城,走进唐朝美好的春光里来……诗意的王勃风尘仆仆,带着心灵的创伤,带着江北的凄凉,带着对父亲的湿热的爱,一头就闯进了洪都新府南昌郡,与满含热泪翘首以待的滕王阁不期而遇。
唐王李渊的儿子李元婴建滕王阁时做梦也不会想到后来会有个旷世奇才王勃出现,否则,他会结结实实地耗些钱财让滕王阁永远风光无限。
那时的李元婴是个落难的皇子,当其他的皇子们在父皇面前邀宠献媚、投机取巧之时,他被黯然流放到荒远的江南;当宫廷政变,权位易主之时,他仍然无奈地踞于悲凉的山水之间。
但他反而把天地看得更加宽阔,放浪形骸之外,流寓山水之间,有时也纸醉金迷,挥金如土,他就是要让京城放心,弃却与他人争位的疑心!暮春之初,他忽而看中了倚江背城的这块风景秀丽的地方。
建个阁楼吧,清风明月之时,纵情登览,把酒临风,何其乐也!乐而忘忧,人生几何!李元婴的滕王阁就这样以旷达的胸襟耸立于浩浩荡荡的江水之畔。
日夜流逝的江水呜呜咽咽地诉说着滕王李元婴的悲与喜、忧与乐、辛酸和无奈。
其实,王勃踏上南昌郡之前,都督阎伯屿已经为重新整修的滕王阁举行了三天的宴会。
这场高朋满座、胜友如云的盛大集会是他精心组织的,他实在为自己修葺滕王阁的壮举杰作感到由衷的喜悦。
春风柔韧拂面,沁骨的清爽让他心情舒泰。
他率大小诸般官员登楼,眺览一望无际的山山水水,陡然升起一种豪迈。
南昌郡啊,人烟阜盛,物华天宝,人杰地灵,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治理三年,如此盛景,岂不令人心醉!聚汇天下文人墨客于滕王阁下,赋诗歌咏,饮酒畅叙,岂不快哉!此时的王勃,正好就在滕王阁下,他不经意间抬头望了望阁楼;而这时,阎都督也恰好低下头,他们的目光就那么相碰,一闪而过,几秒钟,各自移开。
此时,惠风和畅,波澜不惊,天地间一片清明。
翌日,各地文人才子佳士如鱼归大海,纷纷而来。
碧水蓝天,滕王阁前人头攒动。
阎都督满面春风坐于阁楼之上,四周围满大小穿花戴金着玉的各色官吏。
眼望着天下英才俱入囊中,都督心花怒放。
日升三竿,集会在礼乐齐鸣中开始。
武士列阵,演练精湛技艺,百步穿杨,对阵舞戟,骑马夺彩,飞车掠阵,鼓声喧阗,喝彩不断。
文人登台,磨砚展纸,挥毫泼墨,诗赋俱备,文采飞扬,气象万千。
风流滕王阁,碧瓦溢彩,成千古绝境。
王勃坐于阁楼东南一隅,看到如此胜景,早己陶醉其中,三杯酒着肚,已是微醺,一瞬间忽而悲从心来。
想想李元婴终生怀才不遇,与自己何其相似!天耶?人耶?他抓起身旁的毛笔挥毫写下如许文字:“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他长叹一声,掷笔于地,奋然起身,抑制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转身悄然离去。
阎都督注视着摆满台案的诗篇,喜不自胜。
南昌郡,真是人杰地灵啊!他要印刻《滕王阁诗集》,于是向天下才子征集诗序。
消息传出,众人齐呼,百官相和。
夕阳在山,孤鹜翔天,王勃坐于阁前,感慨万千,思接千载,他向人借了笔墨,在台阶上,俯身写下旷世奇文《滕王阁序》。
暮色霭霭,风平浪静,王勃凄然站起,望着滕王阁,心中千言万语向谁诉说?他潸然泪下,心中默默向滕王阁告别。
随之,他踉踉跄跄奔向驿馆,提了行囊,在茫茫夜色中,顺着江边小路,无言离去……当阎都督看到《滕王阁序》,拍案叫绝,立马着人找寻那个叫王勃的年轻人。
此时,王勃已经乘舟离开了南昌郡。
滕王阁立于江边,默然地望着眼前这一幕,千头万绪汇成伤心与凄艳。
大唐,不再会有王勃;王勃,注定与大唐擦肩而过。
偌大的一个朝代竟容不下王勃这个匆匆过客,也许,他再也回不了烟柳繁华的南昌郡,再也看不到让人魂牵梦缠的滕王阁。
风雨飘摇的滕王阁历经歌舞升平的昌盛年代,也备尝满目疮痍的艰难岁月,迭经兴废。
而今,赣江之滨的滕王阁,伴着迷茫的烟雨仍旧日以继夜地翘首以待,等待那位从风雨中匆匆而去的大唐才子王勃归来。
(《流泪的滕王阁》)【素材激活】光载千秋的王勃生命之花凋谢在26岁年少有为之时,未尝不是一份遗憾与伤痛。
流星般划过文学的天空,却留下永恒的光芒,这又未尝不是一种生命的奇迹。
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中,我读到了他的乐观与旷达;从“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中,我读到了他的缠绵与深情。
而真正读懂他——王勃,是从1300多年前的那场盛大的宴会上。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秀丽如画的风景,荡气回肠的歌声,怀才不遇的悲凉心境,蓬勃进取的人生态度,撼人心弦。
生动细腻的山川景、人文景、宴会景与强烈真挚的宾主情、父子情、志士情融为一体,让人不能不为之动容。
他用近乎唯美的文笔述说着他的所见所想,述说着他的欢乐与苦闷,失落与追求。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渔舟唱晚、雁阵惊寒、萍水相逢??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他用精美的语言、飞扬的文采、极具个性的艺术才情为我们营造的一片令人心驰神往的文学天空。
生命,虽然对你太吝啬了,你反而跨越了生命,永远灿烂于文学历史的天空。
王勃:把名字写在水上的诗人古今中外,诗人早逝不乏例子,似乎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英国的雪莱、济慈,我国唐代的王勃、李贺,明代的夏完淳,现代的朱湘、海子、顾城等等。
诗人的一生,就像流水落花,随春天而来,又随春天而逝,正如济慈为自己所题的墓志铭:诗人,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水上的人。
在唐朝的诗坛中,王勃是一个真正的天才,14岁及第,可谓是少年得志,写了包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佳句,咏诵千古,被誉为“初唐四杰”;25岁时,便写出了杰出的散文《滕王阁序》,展现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登峰造极的意境,达到了个人成就的鼎盛时期。
但他一生却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而且连父亲也受到牵累。
更为遗憾的是,他的生命如惊鸿一瞥,25岁即因渡海溺水,像一颗彗星划过夜空,刚刚在文化长河里绽放出人生中最耀目的一束光华,又立刻湮灭在这漫漫长河之中。
历史并未给王勃留下太多的表演空间,他的生命太短暂了,但所幸的是,他以一篇《滕王阁序》显露了他的绝世才华,确立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树立了一座宏伟的丰碑。
王勃一生与水相系,近水成名,最后溺水而亡。
或许王勃本身就是水的精灵,上苍只是暂时召唤他来为人间留下令人惊羡的诗文,然后匆匆离去。
也只有这种解释,才能诠释他的诗文,为何有如此灵动与恢宏的气韵。
而站在赣江边的滕王阁,假如它能对自己的命运做出最终裁决的话,我想它宁愿选择被毁,随王勃而去,因为王勃是它唯一的知音,正如俞伯牙终生放弃琴道,是因钟子期之死。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人生不过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水上,无论你怎样用心着力,也无论你怎样漫不经心,随着迢迢远去的水流,我们的名字逐渐黯淡,及至最终消散,化为无形。
生命不论短暂或长久,只愿如夏花般灿烂,如流水般流转。
写作运用:《滕王阁序》是一篇序,同时也是一篇优美的骈文。
王勃用富丽华美的词藻,称道洪州,记述盛宴,描写滕王阁的壮丽以及寥廓壮美的山川秋景,借以抒发自己愤懑悲凉而又不甘沉沦的思想感情。
上述素材可以应用在“穷与达”“志向”“命运”“不屈”“逆境”“胸怀”“自信”“坚毅””“怀才不遇”“英雄出少年”“逆境与顺境”“直面挫折”“坚守自己的节操”“坚强、乐观”“意志坚定”“执着追求”“理想与现实”“考验”等相关话题、材料和命题作文中。
角度一:从执著角度阐述“志向”的话题“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古往今来有多少有志之士,面对一切艰难险阻,总能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警示那些“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而王勃此时正怀才不遇,但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角度二:从面对困难角度阐述“不屈”“坚毅”等话题“处涸辙以犹欢”,“处涸辙”原出于《庄子·外物篇》,有一条鲋鱼,在枯干的车辙中向庄子乞求升斗之水存活。
王勃反其意借用,意思是所处环境尽管艰难困苦,而种种情绪却依然乐观豁达,年纪虽老,意志未改,更加奋发昂扬。
角度三:发扬老当益壮的精神“老当益壮,宁移百首之心。
”“老”只是肌体生命的老化,但人的精神生命却可以永葆青春。
因此,人应该有不服老的壮志,即使处于人生的暮年,也要发挥余热,也要释放生命的激情,老也可以有所作为。
角度四:处于困厄中要保持积极心态困境是对人志向的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