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元明清瓷器简介

合集下载

青花瓷赏析

青花瓷赏析

向衰败。到目前为止,我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
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一是 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
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 13片青花碗残片。该塔的塔砖
上有绝对纪年北宋“太平兴国二年”( 977年);另一处是
1970年在浙江省绍兴市环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
腹部的残片。该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证明此塔建于南宋咸淳
青花瓷的特点 ——明清青花 (永宣青花 )
青花瓷的特点 ——现代青花瓷
?
青花瓷一直以其“素雅”的风格得到文人墨客,及爱
美人士的钟情。
?
现代青花瓷,不光从瓷胎、釉色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用厚如凝脂让人想起“白如玉,明如镜”的古话。更以流
畅的线条,活泼的画面一改前朝以工笔为主旋律的历史,
辅以现代抽象、感性的理念,渗入各种时尚元素,使工艺
饰、包装 ……雅俗共赏,别有一番风味。
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靛青与白色演绎的 ? 雅致图案,沉静却 ? 不迟滞,典雅却不 ? 陈旧,充满浪漫 ? 与时尚气息, ? 独立而特别。
青花瓷家居 演绎中式风格的现代气息
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青花瓷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 设计师Dorophy Tang 就 跟相机制造商 Lomography 合作推出 Diana 青花图案相机
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
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 青料发色浓艳,带结
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 ,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
料。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底釉白中泛黄,
釉质较粗。胎釉之间施化妆土。器型以小件为主,有 复、

中国瓷器分类

中国瓷器分类

中国瓷器分类中国瓷器是世界上最早、最著名的瓷器之一,因其精美的工艺和艺术价值而闻名于世。

中国瓷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类,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

一、按烧制工艺分类1. 青花瓷:青花瓷是指在瓷器的胎体上涂上蓝色的颜料,然后进行烧制,使其与瓷器胎体相融合的一种烧制工艺。

青花瓷的历史悠久,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2. 粉彩瓷:粉彩瓷是指在瓷器表面上绘制出彩色图案,然后进行烧制的一种工艺。

粉彩瓷的特点是色彩鲜艳、花纹精美,非常适合用于制作花卉和人物等图案。

3. 珐琅彩瓷:珐琅彩瓷是指在瓷器胎体上涂上珐琅彩料,然后进行烧制的一种工艺。

珐琅彩瓷的特点是色彩鲜艳、光泽度高、质地坚硬,常用于制作器皿和工艺品等。

二、按瓷器种类分类1. 官窑瓷器:官窑瓷器是指在中国古代皇家官窑中烧制的瓷器,以其质地坚硬、釉面细腻、色泽鲜艳、造型精美而闻名于世。

其中著名的有汝窑、定窑、哥窑、宜兴紫砂等。

2. 民窑瓷器:民窑瓷器是指在中国古代民间窑口中烧制的瓷器,包括徽州窑、景德镇窑、龙泉窑等。

民窑瓷器制作工艺精湛,色彩绚烂,适合用于日常生活和装饰。

3. 古代瓷器:古代瓷器是指中国古代时期烧制的瓷器,包括汉瓷、唐三彩、宋代官窑瓷器、明清瓷器等。

这些瓷器在中国瓷器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三、按造型特征分类1. 高脚杯:高脚杯是指杯子下部有一根或多根脚的瓷器,常用于喝茶和咖啡等饮品。

高脚杯造型优美,透露出一丝浪漫的情调。

2. 抱壶:抱壶是指瓷器的壶体呈圆形,两侧各有一个把手,形状像是两个拥抱的人,因此得名“抱壶”。

抱壶造型别致,适合用于装饰和收藏。

3. 瓷雕:瓷雕是指在瓷器表面雕刻出各种图案和造型的一种技艺,常用于制作工艺品和装饰品等。

瓷雕精细、绝妙,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精品。

总结:中国瓷器分类众多,每一种瓷器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价值。

这些瓷器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民族智慧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宋朝的陶瓷工艺与瓷器产业

宋朝的陶瓷工艺与瓷器产业

宋朝的陶瓷工艺与瓷器产业在中国古代陶瓷史中,宋朝被公认为是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

宋朝的陶瓷工艺发展日臻完善,创造了许多具有浓厚时代特色的瓷器。

本文将对宋朝的陶瓷工艺与瓷器产业进行介绍。

一、宋朝陶瓷工艺的发展宋朝时期,陶瓷工艺经历了从唐朝的早期青瓷、五代的北方白瓷到宋代的瓷质逐渐完善的过程。

特别是以南方的汝窑、官窑为代表的瓷器制作技术成为当时的主流。

1. 汝窑:汝窑是宋朝的一大明窑,产品质地细腻,胎骨坚薄,釉色温润内敛。

其釉色往往以青白为主,釉质晶莹剔透,釉面常呈油滑感。

汝窑器型独特,造型简洁大方,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2. 官窑:官窑是官方特设的瓷器窑厂,是宋代瓷器生产的主力军。

官窑的代表作包括定窑、钧窑、青白瓷等。

定窑是官窑中最有影响力的窑口之一,其瓷器釉色以淡蓝或浅青为主,釉面光泽细腻。

钧窑以釉色变化多样而著称,青白瓷则以青花在瓷器装饰中的广泛运用而脍炙人口。

二、宋朝瓷器产业的特点宋朝的瓷器产业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体系,同时也滋养了当时商业经济的繁荣。

1. 窑口分工:宋代的瓷器生产遵循“一窑独大”和“以才瓦器”原则,即每个窑口专攻一种瓷器制作工艺,形成分工细致的产业链。

这种窑口分工的模式非常高效,保证了瓷器制作的质量和数量。

2. 商品经济:宋代商业繁荣,瓷器成为了重要的商品之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瓷器成为名流士大夫的日常用品,也成为了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进行贸易的重要货物。

3. 文化影响:宋代瓷器制作在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代的青花瓷器、哥窑和钧窑等作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

同时,宋代瓷器的制作技术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影响了明清时期的瓷器制作,也对后来的瓷器制作工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宋朝瓷器的影响与传承宋朝瓷器制作达到顶峰的工艺和品质,对于后世实用陶瓷制作具有重要的影响。

1. 影响东方陶瓷:宋代的陶瓷工艺和瓷器制作技术成为后世东方陶瓷的典范。

瓷器使用中的精细加工和装饰技术为后来的陶瓷制作提供了范本,并影响了朝鲜、日本等地的陶瓷工艺,使之逐渐发展壮大。

瓷器的分类与特点

瓷器的分类与特点

瓷器的分类与特点瓷器是中国传统工艺中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价值。

根据不同的特点和风格,瓷器可以分为多个分类。

下面将详细介绍瓷器的分类与特点。

一、瓷器的分类1. 官窑瓷器:官窑瓷器是指在中国古代官方设立的窑口所烧制的瓷器。

官窑瓷器以其高质量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其中,汝窑、定窑、哥窑、官窑等都是著名的官窑瓷器代表。

2. 民窑瓷器:民窑瓷器是指在中国古代民间窑口所烧制的瓷器。

民窑瓷器的特点是多样化和朴实自然,反映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特色。

常见的民窑瓷器有景德镇瓷器、龙泉瓷器、宜兴紫砂壶等。

3. 家庭瓷器:家庭瓷器是指用于日常生活的瓷器,包括餐具、茶具、花瓶等。

家庭瓷器通常以实用性为主,注重功能和实用性,同时也体现了一定的审美价值。

4. 宗教瓷器:宗教瓷器是指用于宗教仪式或寺庙供奉的瓷器。

宗教瓷器通常具有庄严肃穆的特点,常常以神话传说、佛教故事等为题材,形象生动,寓意深远。

5. 艺术瓷器:艺术瓷器是指以艺术性为主导的瓷器作品。

艺术瓷器注重造型、纹饰和装饰的创新,追求独特的审美效果。

它既可以是传统的仿古作品,也可以是现代艺术家创作的新型瓷器。

二、瓷器的特点1. 硬度高:瓷器的主要成分是瓷土,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坚硬的陶瓷材料。

相比其他材料,瓷器具有较高的硬度,不易磨损和刮花。

2. 密度大:瓷器的瓷土经过高温烧制后,形成致密的结构,具有较高的密度。

这使得瓷器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耐寒性,不易受到温度变化的影响。

3. 色彩丰富:瓷器的釉色和彩绘是其独特之处。

通过不同的釉料和彩绘技法,可以呈现出丰富多样的色彩效果,如青花、粉彩、釉里红等。

4. 轻薄透明:瓷器的制作工艺使得其具有较薄的厚度和较高的透明度。

这使得瓷器在透光性和观赏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5. 艺术性强:瓷器作为一种艺术品,注重造型、纹饰和装饰的创新。

瓷器的纹样和图案多样,可以表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

6. 耐久性好:瓷器经过高温烧制,具有较高的耐久性和抗腐蚀性。

明清瓷器

明清瓷器

简述明清制瓷业的主要成就。

明清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黄金时代,传统的制瓷工艺发展到了历史最高峰。

景德镇成为制瓷业的中心,它的产品主要是三大类:青花、彩瓷和颜色釉瓷。

青花瓷器已成为陶瓷产品的主流,各类彩瓷和多种颜色釉瓷器的烧成是此期景德镇制瓷工艺最为突出的成就。

此外,故宫珐琅彩、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宜兴紫砂、山西珐华也是这时著名的陶瓷品种。

一、青花明官窑青花分六期,即洪武期、永乐宣德期、正统景泰天顺期、成化弘治正德期、嘉靖隆庆万历前期、万历后期天启崇祯期。

洪武青花瓷胎粗细不一,胎骨厚重,瓷化程度不强。

青花色泽灰暗。

永宣时期青花较有特色。

此时以麻仓土为胎,胎体细腻洁白,釉质肥厚,多呈青白色,器物造型较多,有不少伊斯兰风格的造型,主要器形有压手杯、高足杯、梅瓶、玉壶春瓶、大盘、梨形壶等。

除用国产青料外,大量使用进口苏麻离青,氧化铁含量高,烧成后呈色浓艳,蓝中透红紫,料厚处有铁黑斑点。

图案内容以花卉为主,如缠枝莲、牡丹、石榴等,也有一些动物和山水人物,图案布局较密。

明清官式的“某某年制”四字或“大明(大清)某某年制”六字年号款在宣德朝正式形成。

正统景泰天顺期为空白期,青花瓷器传世较少。

成化弘治正德青花是明清青花瓷第二个较有特色时期。

成化青花胎质细腻,釉质莹润玉质感强釉色纯白。

使用国产平等青,烧成后青色淡雅,蓝中微泛青灰,造型多小件,常见各种小杯、小碗,天字罐和鸡缸杯最有特色。

布局疏朗,笔画线条纤细。

正德后期大件器物明显增多,青料使用复杂,典型青料为石子青,蓝中泛灰,有晕散。

末期改用回青,青中发紫。

纹饰繁密,阿拉伯文字是特色纹饰。

嘉靖隆庆万历前期胎釉比前期略粗,大件器物较多,使用回青,青中泛红紫,嘉靖是特别流行道教题材的纹样。

晚明青花改用高岭土,瓷胎硬度更大。

改用国产浙料,及石子青,发色浅淡呈纯蓝或蓝中透灰。

(此时期将青料热炒,所以即使同样青料也比前期更浓艳)清代青花按其发展规律也可分五期,康熙青花代表了清代青花瓷器的最高水平。

宋代南北青瓷

宋代南北青瓷

宋代南北青瓷前言宋代是中国陶瓷承前启后,空前发展的一个时期。

公元960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战乱一统中原,实行休养生息的措施,政局稳定,生产力恢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宋代制瓷业提供飞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在日益扩大增长的需求和要求下,宋代制瓷业得以创新和发展,并达到了一个空前的局面。

这时期无州郡不垒窑烧制瓷器。

除出现了闻名世界的五大名窑外,长江南北各处更是名窑辈出。

如江西湖田窑如冰似玉的青白瓷;浙江上虞越窑秘色青瓷;浙江龙泉窑的龙泉青瓷;福建水吉窑的建窑黑瓷;河北磁县的磁州窑;河北曲阳的定窑;陕西铜川的耀州窑。

彻底的打破唐代形成的所谓“南青北白”局面,各色瓷种不论南北各有千秋。

北宋定窑划花盘-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北宋耀州窑夔龙纹兽足炉-日本大坂国立美术馆藏宋代是一个文化灿烂的时代,宋词委婉柔美,不过细细品来不乏奢靡享乐之气,也正是宋代的这一时代特点决定了宋代主流瓷器所追求的高质量和高艺术性。

瓷器中国为魁,又以宋瓷为最,青瓷为最美。

南宋官窑琮式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北宋湖田窑青白釉水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宋人喜好青瓷,这可能和当时是文人主政有密切关系。

从著名的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以及传说中未得一窥全貌的“柴窑”,仅仅就一个定窑是非青瓷产品,这就不难看出宋人尚青瓷的程度非同一般,本就来说说宋代青瓷。

第一章越窑越窑概述两宋时期青瓷除五大名窑中的“汝官哥钧”外,最重要的就是浙江余姚的越窑、浙江龙泉的龙泉窑和陕西的耀州窑。

从历史上看,越窑为先,那我们就先从越窑开始我们的讲述。

唐代越窑秘色瓷花口盘-陕西法门寺藏三国东吴四围龙纹洗-浙江馆藏青瓷是最古老的瓷种,早在商周时期的越地(浙江)就有烧造青釉半瓷化的原始青瓷。

早期青瓷一直由浙江余姚、上虞以及婺州等地越窑青瓷为主导。

越窑,以余姚上林湖区为中心,在经历两晋时期的第一次大发展后,越窑的影响几乎覆盖浙江全省甚至波及周边地区。

杨万里先生说过:“因为有了越窑,有了龙泉窑,才有南宋官窑”。

宋韵文化瓷器简介

宋韵文化瓷器简介

宋韵文化瓷器简介
宋韵文化瓷器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瓷器制作技艺和工艺的高峰之一。

宋代瓷器风格多样,器型丰富,釉色变化多端,釉面光润细腻,通体匀称,纹饰雅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宋代的青瓷、白瓷、黑瓷等瓷器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其中,青瓷是宋代最具代表性的瓷器之一,它的呈青色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掺入了铁元素,而青瓷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釉面上有着天然的裂纹,被称为“烧裂纹”。

同时,宋代的白瓷也成为了世界瓷器史上的经典,因其釉面精致细腻,通体洁白,被称为“官窑白”。

黑瓷则以其釉面质朴、具有哑光感的特点而闻名。

除了瓷器的种类和特点之外,宋代的瓷器制作工艺也非常精湛。

宋代瓷器的胎体经过多次烧制,釉面也需要多次涂刷,因此其中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

同时,宋代瓷器的纹饰也十分讲究,常常采用植物、动物、人物等图案来进行装饰,线条流畅,色彩鲜艳,富有动感。

总的来说,宋韵文化瓷器是中国瓷器历史上的一大瑰宝,不仅是中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 -。

历代陶瓷器介绍

历代陶瓷器介绍

历代陶瓷器介绍汉代陶瓷两汉前后延续了近五百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正是在两汉期间中国完成了从青铜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同时也完成了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最终过渡。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说,两汉时期正值原始青瓷向成熟青瓷过渡的时期,至两晋时,原始瓷已基本遭淘汰而完成了历史性的转变。

西周至汉早期制瓷业并无飞跃发展,恐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关:王公贵族风行使用精细的金银器或青铜制品,而一般劳苦大众则多用竹木器或陶器。

到了汉代瓷业有很大的发展,当时东南一带窑场密布,陶车拉胚成型替代了泥条盘筑法,使瓷胚制做更加精细。

釉料也有了大的改进,釉层明显加厚,光泽强,玻化好,胎釉结合紧密。

经对浙江出土汉代瓷器标本的科学测试分析表明,当时瓷器胎体致密,透光性强,已呈完全烧结状态,显气孔及吸水率较原始瓷明显下降,抗弯曲强度已达710千克每平方厘米,接近或相当于现代瓷器的标准。

现藏于浙江省上虞县文管所的一件东汉越窑青釉四系罐,直口、短颈、溜肩、鼓腹、平底,胎质灰白细腻,釉色青绿泽润,胎釉结合致密,已完全看不到任何原始青瓷的特征了。

唐朝陶瓷∙目录∙•唐朝陶瓷-瓷窑系统∙•唐朝陶瓷-越窑∙•唐朝陶瓷-邢窑∙•唐朝陶瓷-唐三彩∙•唐朝陶瓷-实物赏析∙唐代瓷器制作可为以蜕变到成熟的境界,而跨入真正的瓷器时代。

因为陶与瓷的分野,在乎质白坚硬或半透明,而最大的关键在於火烧温度。

唐代,不但釉药发展成熟,火烧温度能达到摄氏一千度以上,所以说唐代是真正进入瓷器的时代。

唐代最著名的窑为越窑与邢窑。

唐朝陶瓷-瓷窑系统同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相一致,唐代瓷器的制作与使用更为普及,瓷器的品种与造型新颖多样,其精细程度远远超越前代,在发展中形成了“南青北白”的两大瓷窑系统。

南方地区主要烧制青瓷,以浙江越窑为代表,北方地区主要烧制白瓷,以河北邢窑为代表。

“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这脍炙人口的诗句中所指的“越窑”就是指浙江余姚上林湖周边地区的唐代瓷窑,而诗句中的“千峰翠色”则是指上述瓷窑中烧制出来的青瓷釉色。

宋代瓷器知识点总结

宋代瓷器知识点总结

宋代瓷器知识点总结一、宋代瓷器的历史背景宋代瓷器的兴盛时期是在中国历史上的北宋和南宋时期,北宋时期为960年-1127年,南宋时期为1127年-1279年。

在这个时期,中国瓷器工艺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瓷器生产和出口国。

宋代瓷器的发展得益于社会经济的繁荣,相对和平的政治局势以及科技的进步,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瓷器工艺的发展,使得宋代瓷器成为世界瓷器史上的巅峰之作。

二、宋代瓷器的特点1. 瓷胎精细宋代瓷器的胎质以薄胎、白胎和青白胎为主,通过精细的制作工艺,使得瓷器的胎质细腻光滑,质地坚韧,胜似"织锦"。

在瓷胎的制作上,宋代工匠运用了精湛的技艺,使得瓷器在整体上更显高贵典雅。

2. 釉色清雅宋代瓷器的釉色以青绿釉、天青釉、白釉、钧釉、刘斛釉为代表,这些釉色在宋代工匠的巧妙处理下,呈现出清雅的质感,给人一种纯净、高雅的美感。

宋代釉色的烧制,经历了时间的淬炼,使得其釉色更显珍贵。

3. 瓷器造型简约宋代瓷器的造型注重与广大市民的日常生活实际相符合,因此宋代瓷器造型相对简约朴素,但又不乏华丽的装饰,表现出一种大气、典雅的美感。

宋代瓷器的造型设计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既体现了功能美学,又富有装饰性。

4. 雕刻纹饰细腻宋代瓷器的雕刻纹饰大多以植物纹、花卉纹、人物纹等为题材,表现出工匠们对自然、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创造力。

宋代工匠在瓷器上的雕刻纹饰更加细腻、准确,展现出中国传统工艺的成熟和精湛。

5. 琢磨细密宋代瓷器的磨光工艺十分细密,经历琢磨之后的瓷器光滑平整,细节处理处更显精细,耐人寻味。

琢磨细密的处理方式不仅使得瓷器表面光洁亮丽,还富有质感和温度。

三、宋代瓷器的主要品种1. 青瓷青瓷又称北方青瓷,主要产于河北、山东等地。

其釉色以青灰色为主,釉面细腻温润,胎质细密坚韧。

青瓷的造型简约,雕刻纹饰多以植物纹、花鸟纹为主,给人一种高雅清新的美感。

宋代青瓷制作工艺十分成熟,成为当时中国北方最有代表性的瓷器品种。

图解明代瓷器

图解明代瓷器

明代瓷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宋代是百花争艳,元代是一个过渡,明代则形成了几乎是景德镇一花独放的局面。

明代景德镇的瓷器,以青花为最主要的产品。

它代表了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

明代青花瓷洪武官窑青花是承前启后的一代产品,继承了元青花传统,但工整有余,变化不多。

图案题材以程式化的花卉纹为主,布局趋于简单,扁菊纹、缠枝纹或折枝莲叶纹较为多见,龙纹出现五爪,五爪尖连成一个圆形,一般以三爪、四爪为多。

造型以盘、碗、罐为主。

除玉壶巷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左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余均为糙底。

糙底的盘、碗之类底部有红色护胎釉,且多数有明显刷纹。

洪武青花瓷的图案以花卉纹为主,基本上和釉里红的花卉纹相同,特别多见扁菊纹,有的器物以缠枝扁菊为主题纹饰。

从传世品及景德镇窑址发现的标本看,洪武年间以碗类为主的民窑背花粗瓷底部无釉,且有尖钉状凸起,仍保留了元代斜削足的特点。

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较低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多为灰蓝色。

铁结晶斑点不明显。

洪武青花不同于典型的至正青花的背翠艳丽,世不同于典型永乐、宣德青花的浓艳色译而有自己的特点。

明代永乐、宣德青花多采用进口苏麻离青料烧制,色彩浓艳的背花纹饰泛出点点银黑色结晶斑。

这种青料比国产青料铁的含量丰富,锰含量低。

事实证明,青花料右不罩在釉下,烧出后则为黑色,近似唐代时耀州窑白地黑色的作品;如果罩在釉下烧制,成品则为灰蓝色。

有人曾用其窑址材料做过模似试验,将青花料罩上青白釉复烧,得到的是洪武青花蓝色。

青花缠枝菊纹棱口盏托明洪武□径19且匡米估价:RMB2O0000一250000浅弧壁和宽板沿被楔压成相等的八棱形,内外壁和板沿上的纹饰依次为临瓣仰莲纹、16组成双回纹、缠枝纹和8组折枝莲纹,每层纹饰均按模压的尺寸均匀排列:盖托中央绘折枝牡丹,外围凸脊以承杯,再外是缠枝菊纹;白釉黏稠。

气泡密集,器底无釉,火石红显著。

青花缠枝莲大罐明洪武高48·3厘米估价:RMBl800000- 2200000 成交价:RMBl650000青花花卉纹盖罐明洪武通高66厘米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

南京博物院_文物鉴赏_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特征及鉴定要领(组图)

南京博物院_文物鉴赏_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特征及鉴定要领(组图)

南京博物院_文物鉴赏_宋代五大名窑瓷器特征及鉴定要领(组图)宋代的单色釉瓷取得了很大成就,名窑遍布全国,其中最著名的为:“汝、钧、官、哥、定”。

五大名窑。

1、汝窑汝窑瓷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村一带,宋时为汝州地,故名。

汝窑除烧青瓷外,兼烧黑瓷、酱釉瓷和钧釉瓷,以青瓷最为精致。

汝窑青瓷的胎质细密,呈深浅不同的“香灰色”。

与同期官窑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

釉层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

釉青一般都呈一种内蕴的木光。

开片是汝窑的一个重要特点,无纹片的很少。

纹片深浅长短交错排列,密而不乱。

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盘、碟、洗为多,其中椭圆四足盆是汝窑的特有造型。

汝窑的烧制时间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贵。

从明宣德开始有仿制品出现,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当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窑器。

2、钧窑钧窑产地在今河南禹县,因与汝窑有密切关系,历来有“汝钧不分”之说。

钧窑始烧于北宋,盛于北宋晚期,金、元时继续烧造,影响扩展到河北、山西两省,成为一个规模庞大的钧窑体系。

钧窑有两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窑变。

钧窑的基本釉色是深浅不同的各种青色,可分为天蓝、天青、月白三类。

由于在釉中渗入铜红釉,烧成后就出现变幻莫测的红色窑变,有玫瑰红、砂珠红、海棠红、茄皮紫、胭脂红、鸡血红许多种。

整个器物红紫相映、青白相间,由于釉色的相互交融而产生的无数颜色不一、形状各异的窑变,是构成钧瓷区别于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

钧釉中的紫色是特别引人注目的,各种紫色是由于红釉与蓝釉互相融合的结果。

钧瓷釉面上有一重要特征是蚯蚓走泥纹,即在釉中呈现一条条逶迤延伸、长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

后人在仿制宋代钧瓷时就无法烧出同样效果,因而是否有“蚯蚓走泥纹”成为鉴定宋钧瓷的重要依据。

宋钧瓷另一特征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层芝麻酱色釉。

钧窑凡为宫中定烧的陈设瓷,底部均刻有一、二、三……的编号,编号越小,器物越大。

因钧窑瓷器传世极少,弥足珍贵。

3、官窑官窑专指北宋汴京(开封)官窑和南宋杭州修内司及郊坛下官窑,因专烧宫廷用器,产量很小,传世品也极少。

中国瓷器简介

中国瓷器简介

中国瓷器简介中国瓷器指的是中国制造的瓷器,在英文中“瓷器(china)”与“中国(China)”同为一词。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瓷器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一个重要的创造。

瓷器的前身是原始青瓷,它是由陶器向瓷器过渡阶段的产物。

中国最早的原始青瓷,发现于山西夏县东下冯龙山文化遗址中,距今约4200年。

器类有罐和钵。

原始青瓷在中国分布较广,黄河领域、长江中下游及南方地区都有发现。

瓷器种类中国是世界上几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贡献。

在陶瓷技术与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在中国,制陶技艺的产生可追溯到纪元前4500年至前2500年的时代,可以说,中国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陶瓷发展史,中国人在科学技术上的成果以及对美的追求与塑造,在许多方面都是通过陶瓷制作来体现的,并形成各时代非常典型的技术与艺术特征。

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之前一千多年,中国已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

从中国陶瓷发展史来看,一般是把“陶瓷”这个名词一分为二,为陶和瓷两大类。

通常把胎体没有致密烧结的粘土和瓷石制品,不论是有色还是白色,统称为陶器。

其中把烧造温度较高,烧结程度较好的那一部分分称为“硬陶”,把施釉的一种称为“釉陶”。

相对来说,经过高温烧成、胎体烧结程度较为致密、釉色品质优良的粘土或瓷石制品称为“瓷器”。

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发展,经历过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种类繁杂,工艺特殊,所以,对中国传统陶瓷的分类除考虑技术上的硬性指标外,还需要综合考虑历来传统的习惯分类方法,结合古今科技认识上的变化,才能更为有效地得出归类结论。

唐三彩瓷器与陶器的关系密不可分。

当部分掺有高岭土(或长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其他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铅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原料在烧结陶器时,会自然在陶器表面结成一成薄釉(日本信乐烧陶器种类中的三彩最早就是这样出现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明代以前中国的瓷器以素瓷(没有装饰花纹,以色彩纯净度的高低为优劣标准的瓷器)为主。

明清瓷器资料整理

明清瓷器资料整理
三 斗彩
斗彩又称“青花填彩”、“青花点彩“、“青花加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 相结合的—种彩瓷品种。斗彩瓷创烧于明成化时期,以纹饰新颖、色彩谈雅而名 重于世。由于斗彩瓷是古代宫廷的珍玩,十分名贵,所以历来被收藏家视作珍宝, 尤其是成化斗彩,明万历时一对成化窑的斗彩酒杯已“博取百金”。明清两代的 斗彩以明成化和清雍正时期的较好。
【胎釉】
宣德釉里红胎质细腻,釉面甜白滋润, 有桔皮纹,釉层内大小气饱分布疏朗.晶莹带 浊,犹如大小珍珠,红釉呈深浅淋漓斑驳现象。正是这晶莹的桔皮纹白釉与明艳 的釉里红纹饰的配合,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显示了这一时期釉里红瓷器的成就。
宣德釉里红三鱼、三果器.均采用的没骨绘法,由大笔涂抹,看不见勾勒轮 廓线条。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偶尔会造成边缘部呈蟹甲青,红釉明艳且微泛青晕, 更添花趣。呈色有浓艳与浅淡两种,这一时期的釉里红发色极佳,形成鲜艳如红 宝石一般的颜色.就连呈色淡红的器物,也烧的色彩鲜亮。
【纹饰】
康熙釉里红纹饰主要有团龙、团鹤,团花、朵花、牡丹、桃花、缠枝莲、 三果,动物、百“寿”字纹饰等、辅助纹饰有弦纹、斜方格、莲瓣纹等,纹意多 含有吉祥寓意。
青花釉里红的主要纹饰有龙纹、山水人物、楼台亭阁、花草树木、莲池鸳鸯、 戏曲小说中的人物故事,如三国人物以及题诗等。
雍正釉里红
釉里红和青花釉里红是雍正釉下彩中烧制的特别成功的品种。釉里红从康熙 朝恢复烧造后,至雍正朝达到了历史的顶峰。釉里红在雍正朝又称为“宝烧红”, 制作工艺比康熙时更为精细,器物呈色稳定,色调红艳。雍正御窑品种有“一仿 宣德宝烧,三鱼、三果、三芝(灵芝)、五福(蝙蝠)四种。”由于釉里红的呈色技 术运用娴熟,从而使这一时期的釉里红瓷器的纹饰内容较康熙时表现的题材吏为 广—泛,所绘纹饰均清楚明晰,造型优美,同呈色鲜亮艳丽。特别以青花和釉里 红同施一器的“青花釉里红”更为突出。

瓷器颜色分类

瓷器颜色分类

瓷器颜色分类瓷器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精品之一,其色彩分类丰富多样,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意义。

下面将从颜色分类的角度,介绍瓷器的各种颜色及其含义。

1. 青瓷:青瓷是中国瓷器的代表之一,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青瓷的颜色主要以青绿色为主,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层次感。

青瓷的色彩给人以自然、清新、宁静的感觉,寓意着平和、安宁、和谐。

2. 白瓷:白瓷是瓷器中的经典之作,以其纯白无瑕的外观而闻名。

白瓷的颜色代表纯洁、高雅、无暇的美。

白瓷通常呈现出光滑细腻的质感,给人以高贵、典雅的感觉。

3. 红瓷:红瓷是中国瓷器中的一种特色色彩。

红瓷的颜色以红色为主,呈现出明亮鲜艳的效果。

红瓷代表热情、喜庆、吉祥,常用于制作婚庆用品和过年的器皿。

4. 黄瓷:黄瓷是瓷器中的一种常见色彩,黄色给人以温暖、明亮的感觉。

黄瓷的颜色通常呈现出淡黄或明黄的效果,具有古朴、典雅的特点。

黄瓷常用于制作盏、碗等器皿。

5. 蓝瓷:蓝瓷是瓷器中的一种典型色彩,以蓝色为主。

蓝瓷的颜色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层次感,给人以清新、深邃的感觉。

蓝瓷常用于制作花瓶、瓷板等装饰品,寓意着高贵、华丽。

6. 绿瓷:绿瓷是瓷器中的一种常见色彩,以绿色为主。

绿瓷的颜色通常呈现出浓绿或淡绿的效果,给人以生机、活力的感觉。

绿瓷常用于制作花器、香炉等,寓意着繁茂、生机。

7. 紫瓷:紫瓷是瓷器中的一种特殊色彩,以紫色为主。

紫瓷的颜色呈现出深沉、神秘的效果,给人以高贵、神秘的感觉。

紫瓷常用于制作文房四宝等文化用品,寓意着尊贵、高雅。

瓷器的颜色分类丰富多样,每种颜色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含义。

无论是青瓷的宁静和谐,还是白瓷的纯洁高雅,都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瓷器作为中国的传统工艺瑰宝,其色彩不仅仅是装饰,更是文化的传承和象征。

生活中常见瓷器介绍

生活中常见瓷器介绍

生活中常见瓷器介绍瓷器是一种白色、质地坚硬的陶瓷制品。

瓷器的制作历史已经有数千年,是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各种不同的瓷器,例如碗、盘子、茶具、花瓶等,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瓷器。

1. 青花瓷青花瓷是中国瓷器中的代表性工艺品,以白色胎体上青花描绘的图案作为装饰。

青花瓷制品工艺复杂,需要经过高温烧制、细心斟酌的装饰和绘画,通常能够保存很长一段时间,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 粉彩瓷粉彩瓷是一种以彩色图案和色彩鲜艳而著名的瓷器。

其工艺品质坚固、修饰多变、花色瑰丽。

粉彩瓷的制作需要将具有色彩的釉料喷涂在未烧制的陶瓷上,然后再进行高温烧制,氧化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色彩,从而形成美丽的图案。

3. 细腻的白瓷白瓷,英文中称为porcelain,是瓷器的一种。

它常见于东亚地区,以中国瓷器最为著名。

白瓷以其洁白的外观和优美的造型而著名于世。

白瓷与青花瓷和粉彩瓷不同,它不需要任何粉饰和装饰,只凭着它本身的色彩和光泽就可以吸引人的注意力。

4. 瓷酒壶瓷器酒壶也被称为瓷器花瓶,是一种用来盛装酒类或花卉的容器。

瓷器酒壶通常显示出力量和稳重感,表现出强烈的艺术性质。

因为它们独特的形状和造型,往往可以成为收藏家们收藏的对象之一。

5. 瓷花瓶瓷花瓶是一种装饰性较强的陶瓷制品。

它经常被用来作为家居饰品,特别是装饰卧室、餐厅、客厅等房间。

瓷花瓶的造型千变万化,可以是圆形、方形、长形或者呈花形,不同的瓷花瓶如同不同的艺术品,可以让人们拥有更加多样化的收藏品和精神享受。

总之,瓷器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当做日常餐具、饰品、收藏品,它们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价值。

瓷器既是一种实用器具,又是一种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我国的文化瑰宝和民族工艺品的代表。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会用到这些瓷器,现在大家也能更好地了解这些瓷器的历史、制作工艺及其它方面的知识。

唐宋元明清瓷器简介

唐宋元明清瓷器简介

釉里红缠枝牡 元
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
扁壶 清乾隆
釉里红云龙纹罐 明永乐 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水盂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缠枝夔龙抱月瓶 清 雍正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蕃莲 纹双龙耳壶 清雍正
釉里红凤戏牡丹象耳方瓶 清乾隆
釉 里 红 双 凤 牡 丹 纹 梅 瓶 清 乾 隆
一:唐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陶 瓷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唐代陶瓷生产是在隋 代的基础上蓬勃发展。由于对外经济贸易发达, 唐代货币流通量巨大,政府禁用生活用品用铜 铸造,因此,铜质生活用品逐渐被陶瓷代替。 另一个原因是唐代盛行饮茶和斗茶,于是对茶 具的要求就非常高,从而也促进了唐代陶瓷生
艺术特点
宋瓷工艺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三大类
耀州窑
耀州窑系是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 代表,包括周边的陈炉镇、立地坡、上 店及玉华宫等窑口。耀州窑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唐代,到明代正德时期还在生产。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手工拉坯、 修坯,以最早雕花、刻花、划花、贴花、 印花为擅长。
磁州窑
元 代 颜 色 釉
明 代 颜 色 釉
清 代 颜 色 釉
素三彩—明清
素三彩瓷器简称三彩瓷,是瓷器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以黄、 绿、紫三色为主的瓷器。 其制作方法是在高温烧成 的素瓷胎上用彩釉填在巳 刻划好的纹样内, 再经低温烧成。 因色彩中没有 红彩,故名 “素三彩”。
明 代 素 三 彩
汝 窑 莲 花 式 温 碗
汝窑三足樽 汝窑盘
古香古色雅宜心, 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 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 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 满盘琥珀为生辉。

中华文化瓷器的介绍资料

中华文化瓷器的介绍资料

中华文化瓷器的介绍资料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中瓷器文化更是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瓷器是一种高温烧制的陶瓷制品,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

最早的中国瓷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当时的瓷器还很原始,只能用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物品如饮食器皿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瓷器的工艺不断提高,逐渐发展出了五大名窑:汝窑、官窑、哥窑、定窑、钧窑。

这五大名窑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风格,成为了中国瓷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汝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釉下彩瓷器之一,它以其细腻的质地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官窑则是中国古代最高级别的官窑瓷器,它以其高雅、清丽、素净、朴实的风格而著称于世。

哥窑则是中国古代最为奢华的瓷器之一,它以其华美、富丽堂皇的外观和精致的工艺而备受世人赞誉。

定窑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白瓷之一,它以其洁白无瑕、柔和细腻的质地而闻名于世。

钧窑则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之一,它以其独特的青色釉料和细腻的手工技艺而成为了中国瓷器文化中的重要代表。

除了以上五大名窑外,中国还有许多其他著名的瓷器品种,如景德镇瓷器、龙泉瓷器、汉白玉瓷器等等。

这些瓷器不仅在中国国内享有盛誉,在国际上也备受欢迎。

中国瓷器在艺术上有着非常高的地位,它不仅是一种实用品,更是一种艺术品。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们常常将自己的诗词、画作刻在瓷器上,以表达自己对生活和艺术的追求。

这些刻有诗词和画作的瓷器被称为“诗画瓷”,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总之,中华文化瓷器是中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们应该倍加珍惜这些文化遗产,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唐宋元明清青花瓷的特点

唐宋元明清青花瓷的特点

唐宋元明清青花瓷的特点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简称青花,中华陶瓷烧制工艺的珍品。

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

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

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

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种。

唐青花唐代的青花瓷器是处于青花瓷的滥觞期。

人们能见到的标本有20世纪70—80年代扬州出土的青花瓷残片二十余片;香港冯平山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青花条纹复;美国波士顿博物馆收藏的一件花卉纹碗;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一件鱼藻纹罐;南京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点彩梅朵纹器盖。

通过对扬州出土瓷片的胎、釉、彩进行研究,并对唐代巩县窑的物质和技术条件进行分析,初步断定唐青花的产地是河南巩县窑。

近些年来在巩县窑窑址出土了少量青花瓷标本,由此进一步确认了唐青花的产地就在河南巩县窑。

从扬州出土的青花瓷片来看,其青料发色浓艳,带结晶斑,为低锰低铁含铜钴料,应是从中西亚地区进口的钴料。

胎质多粗松,呈米灰色,烧结度较差。

底釉白中泛黄,釉质较粗。

胎釉之间施化妆土。

器型以小件为主,有复、碗、罐、盖等。

纹饰除丹麦哥本哈根博物馆收藏的鱼藻纹罐以外,其余的均为花草纹。

其中花草纹又分两大类,一类是典型的中国传统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为多见;另一类是在菱形等几何图形中夹以散叶纹,为典型的阿拉伯图案纹饰。

从这一点看来,并结合唐青花出土较多的地点(扬州为唐代重要港口),可证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销。

宋青花唐青花经过初创期以后,并没有迅速发展起来,而是走向了衰败。

到目前为止,人们能见到的宋青花只有从两处塔基遗址出土的十余片瓷片。

一是1957年发掘于浙江省龙泉县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残片。

瓷器底部有中国制造繁体字是哪一个年代

瓷器底部有中国制造繁体字是哪一个年代

瓷器底部有中国制造繁体字是哪一个年代
中国瓷器产自很久以前,给人以无与伦比的美感,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几千年
以前,几千年前的中国,大量的瓷器以繁体字刻有唐宋元明清等居多,尤其是底部,大都是用繁体字形式的中国制造的标志,这就说明瓷器是属于明清时期的产物,需要从文字来考证。

历史上明清时期,是中国瓷器工艺也遭到精细化升级,彩瓷制作技术达到高峰,风格多样,,制作精致华贵等质量标准也较低清时期有所提高。

据考证,《新概况》书中清代胎数量达到瓷器最高峰,清代和明代均有着极高的数量。

清代中国瓷器既传承了上古瓷器的精髓,也有自主创新的性格,通过高超的技艺、精湛的雕琢以及色彩秀丽的彩釉,展现出清代文化风貌和韵味。

它尤其以带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装饰、多变的形式、丰富的色彩——白釉、乳青釉、乳白釉、碧釉、孔雀绿釉等等,以及律动繁多的纹饰;尤其是清朝瓷器的旋涡纹,被誉为“绚烂多彩的化身”,成为中国瓷器的最高艺术境界。

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大大不同于明清时期。

然而,明清时期的瓷器依然存在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见证者,也是公认的艺术珍品,可以让我们触景生情,感受那段岁月的痕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钧 窑 月 白 釉 出 戟 尊 , 宋
均窑玫瑰紫釉盆托(北宋)
均窑鼓钉洗(北宋)
均窑海棠式洗盆奩(北宋
均窑三足洗(北宋)
均 窑 尊 宋
哥窑
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其胎色有黑、深灰、 浅灰及土黄多种,其釉均为失透的乳浊釉,釉 色以灰青为主。常见器物有炉、瓶、碗、盘、 洗等,均质地优良,做工精细,全为宫廷用瓷 的式样,与民窑瓷器大相径庭。典型特征是开片。
三彩贴花龙首壶 唐 高26.9厘米。 造型同晋瓷的鸡首壶较接近, 短颈,鼓腹,平底,流作龙首 形,柄亦作龙形,探首接于壶 口。是唐代彩色釉陶的典型代表
三彩镇墓俑 唐 高83.5厘米。 俑头挽高髻,身着铠甲 ,双足踏牛,姿态威猛。 三彩釉色鲜明,属盛唐 时期的风格。现藏故宫 博物院。
二:宋代
宋代是我国制瓷业得到巨大发展的黄金时期。 官窑系有举世闻名的汝窑,官窑,哥窑,钧窑 和定窑,史称“五大名窑”。民窑系有代表南 北青瓷烧制最高水平的耀州窑和龙泉窑,装饰 手法丰富多样的磁州窑和吉州窑,温润如玉的 青白瓷景德镇窑,乌黑曜变多彩的建窑与钧窑 和定窑,史称“八大系”。各窑各系风格独特, 各领风骚。呈现欣欣向荣的好局面,是我国陶 瓷史上第一个高峰。
堆 贴
刻 花
镂 空
唐代长沙窑莲花碗及绿釉邢窑盈 字标本
越 窑
在越州境内(今浙江余姚上林湖滨湖地区),故名越窑 。所烧青瓷代表了当时青瓷的最高水平唐代越窑青瓷已很精美, 博得当时诗人的赞美,许浑“越甄秋水澄”,皮日休“邢人与越 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九秋风 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等。
明 代 斗 彩
斗彩为陶瓷彩绘的一种工艺,始创于明代成化时期, 由于彩绘分釉上彩绘与釉下青花两部分,有相互拼 逗之意,故称为“斗彩”、“逗彩”。先用青花 描繪圖案輪廓,施透明釉,高溫燒成後, 再在釉上以各種彩料填繪, 經低溫彩爐烘烤,最後成型。
清代粉彩和珐琅彩
四大传统名瓷之细腻柔和粉彩瓷。 粉彩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 瓷之一。它出现在清康 熙朝,是从珐琅彩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到雍正朝发展成熟。 釉上彩品种之一,是清康熙、雍正、 乾隆三朝著名的宫廷御用瓷。 是在已烧好的素胎上涂彩料 作底,在底色上加绘纹饰, 再经炉火烧制而成。 分为“掐丝珐琅”和 “画珐琅”两种。
哥窑八方碗
哥窑八方贯耳扁瓶
哥窑葵花洗,
哥窑碗
哥窑胆式瓶
乾隆御题诗 秘器仍传古陆浑, 只今陶穴杳无存。 却思历久因兹朴, 岂必争华效彼繁。 口自中规非土匦, 足犹钉痕异匏樽。 盂圆切己近君道, 玩物敢忘太保言。
汝窑
汝窑,中华传统制瓷工艺之一, 中国宋代著名瓷窑, 创烧于北宋晚期, 因其窑址在汝州境内 (今河南汝州、宝丰 一带),故名。汝窑, 以烧制青瓷闻名, 有天青、豆青、粉青 诸品。汝窑的青瓷, 釉中含有玛瑙,色泽青 翠华滋,釉汁肥润莹亮, 被历代称颂,有“宋瓷之冠” 美誉汝窑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 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 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 67件,珍贵非常。
粉彩瓶
清 珐 琅 彩
宋 代 五 大 名 窑
洪炉幅透原泥身, 釉色斑斓数宝钧。 极品信从窑变得, 成功一件价无伦。” ——李铎《咏钧瓷》
钧窑
钧窑的产地在河南省的禹县,禹县于北 宋时名为阳翟县,金大定二十四年更名 为钧州。 钧窑瓷器的胎色灰白浅黄,底刷浆釉, 釉色有天青、月白、灰蓝、海棠红、玫 瑰紫等色,出色的作品乃天青与玫瑰紫、 海棠红交接在一起,给人以变幻无穷的 色彩美。
一、要有玉质感。 四、釉面常见"蜡泪痕” 三、要见"竹丝刷痕”。 二、釉色如象牙之白
周尺將盈尺, 宋瓷方是瓷, 晨星真可貴, 劫火未曾虧, 薜暴寧須議, 完全已足奇, 穆然陳绨几, 獨切水圓思。 ----咏官窑
官窑
“官窑” 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 由官府直接营建。 分有新官、旧官之称,前者为南宋官窑,后者为北 宋官窑。胎与釉均薄如纸,有月白、粉红、粉青、 大绿、油灰等色,当时月白为上,粉青次之,以后 变为粉青为上,月白次之。器物多为开片纹,以冰 裂纹为上,梅花纹次之,细碎纹为下;开片纹有带 黄黑线的为上品。釉斑则以鳝鱼血为上,墨纹次之。 青瓷釉色晶莹剔透,有开裂或呈冰片状, 粉青紫口铁定是其特色。
五彩镂空云凤纹瓶
颜 色 釉
颜色釉,在釉中加上某种氧化金属,焙 烧后,就会显现某种固有色泽,故称 “颜色釉”。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氧 化物为着色剂,在一定温度与气氛中烧 成,会呈现不同色泽的釉, 成为颜色釉。
元朝的红釉瓷、蓝釉瓷、卵白釉瓷 明代的红釉瓷、蓝釉瓷、甜白釉、黄 釉瓷 清代的红绿黄紫蓝金等各种色釉
艺术特点
宋瓷工艺分为:釉下彩,釉上彩和颜色釉三大类
耀州窑
耀州窑系是以今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为 代表,包括周边的陈炉镇、立地坡、上 店及玉华宫等窑口。耀州窑的历史可以 追溯到唐代,到明代正德时期还在生产。 耀州窑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以手工拉坯、 修坯,以最早雕花、刻花、划花、贴花、 印花为擅长。
磁州窑
唐 陶宋 瓷元 的明 发清 展
目录 一:隋唐时期 白瓷(邢窑、巩义窑、定窑) 青瓷(越窑、瓯窑、黄堡窑) 彩绘瓷(长沙窑、青花) 三彩瓷(巩义窑、黄堡窑、邢窑) 二:宋代 钧窑、官窑、哥窑、定窑、汝窑、磁州窑、耀州窑、景德镇窑 三:元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蓝釉瓷,红釉瓷、卵白釉瓷、青白瓷) 耀州窑(白地黑花瓷) 钧窑(釉变瓷) 龙泉窑(青瓷) 哥窑(青瓷) 四:明代 景德镇窑(青花、釉里红、斗彩、素三彩、颜色釉) 龙泉青瓷、德化白瓷、宜兴紫砂 五:清代 景德镇窑(青花、五彩、珐琅彩、粉彩、颜色釉)
日本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元代青花牡丹纹盘底 部
• • • • • • •
元 青 花 凤 首 扁 壶
明青花小罐
永乐年制青花瓷
清乾隆 青花松竹梅小 盘
清雍正 青花竹雀纹笔筒
清 乾 隆
豆 青 地 青 花 山 水 海 棠 式 双 耳 大 瓶
釉里红
元明清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超经济力量的存在,给 各种自然物品赋予非自然的神秘色彩.明代 时,釉里红成为惟有官窑才能烧制,惟有官府 才能使用的品种.
釉里红缠枝牡 元
丹纹玉壶春瓶 明洪武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双耳 扁壶 清乾隆
釉里红云龙纹罐 明永乐
釉里红折枝花卉纹水盂 清康熙 青花釉里红缠枝夔龙抱月瓶 清 雍正
青花釉里红海水云龙纹天球瓶 清雍正
青花釉里红加胭脂红缠枝蕃莲 纹双龙耳壶 清雍正
釉里红凤戏牡丹象耳方瓶 清乾隆
釉 里 红 双 凤 牡 丹 纹 梅 瓶 清 乾 隆
越窑秘色八棱盖罐
越窑青瓷碗
越窑 青釉 贴团 花刻 卷草 纹盖 瓶
诗人陆龟蒙《进越器诗》曰:"九秋风露越 窑唐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霄盛沆瀣, 共稽中散斗遗杯”。
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釉陶器,在色釉中加 入不同的金属氧化物,经过焙烧,便形 成浅黄、赭黄、浅绿、深绿、天蓝、褐 红、茄紫等多种色彩,但多以黄、褐、 绿三色为主。
汝 窑 莲 花 式 温 碗
汝窑三足樽
汝窑盘
古香古色雅宜心, 宋定名陶器足珍。 质韫珠光堪作鉴, 纹镂花鸟具传神。 擎来掌上掬明月, 题向诗中证旧因。 盛得朱樱千万颗, 满盘琥珀为生辉。 ------ 乾隆咏定窑御题诗
定窑
是继唐代邢窑而起,在邢窑的影响下烧造白釉瓷的我国 北方的一个著名窑口,也属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此窑原为 民窑,北宋年间,因一度烧造宫廷定烧瓷而声誉鹊起。 定窑窑址在今河北省曲阳县的涧磁村和东西燕山村。 这个地方,在唐宋时属定州 ,定窑也就因此而得名。其实,定窑的瓷器烧造最早可 追溯到南北朝时期,五代时开 始烧造以白瓷为主,到宋金年代,是这个窑口发展的 鼎盛时期,元代以后逐渐衰落, 至明代宣德年间终至落幕。
一:唐代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也是我国陶 瓷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唐代陶瓷生产是在隋 代的基础上蓬勃发展。由于对外经济贸易发达, 唐代货币流通量巨大,政府禁用生活用品用铜 铸造,因此,铜质生活用品逐渐被陶瓷代替。 另一个原因是唐代盛行饮茶和斗茶,于是对茶 具的要求就非常高,从而也促进了唐代陶瓷生 产工艺的进步。
窑变
所谓“窑变”,主要是指瓷器 在烧制过程中,由于窑内温度 发生变化导致其表面釉色发 生的不确定性自然变化。
汝 窑 莲 花 式 温 碗
均 窑 尊 宋
绞胎瓷
绞胎,是将两种或两种以 上不同颜色的瓷土揉和在 一起,然后相绞拉坯, 制作成形,浇一层透 明釉,烧制而成。
黑陶
出现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滇藏文化, 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 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等 遗址中。黑陶的烧成温 度达1000度左右黑陶有 细泥、泥质和夹砂三种 ,其中以细泥 薄壁黑陶制 作水平最高 ,有“黑如漆 、薄如纸” 的美称。
青花瓷
元明清的青花发展
青花瓷是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瓷器装饰 ,是釉下彩瓷的一种,也是中国陶瓷装 饰中较早发明的方法之一。运用天然钴 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 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 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 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 明净素雅。
日本东洋陶瓷美术馆藏元代青花菊花牡丹纹盘底部
艺术特点
唐朝是越窑工艺最精湛时期,居全国之冠。隋、初唐 继承南朝风格,盛唐以后产品精美,赢得声誉。产品 都做得很规整,一丝不苟。常将口沿做成花口、荷叶 口、葵口,底部加宽,作成玉璧形、玉环形或多曲结 构,十分美观。胎体为灰胎,细腻坚致;釉为青釉, பைடு நூலகம்莹滋润,如玉似冰
越窑瓷青瓷与唐代 的饮茶风尚关系十 分密切,其瓷质造 型,釉色之美,深 受饮茶者的喜爱。 饮茶风尚又影响了 越窑青瓷的型制。 唐代陆羽曾在《茶 经》一书中有此评 价:“碗,越州上 ┅┅”
邢 窑
唐代最著名白瓷窑场。五代 (公元907—960年)时仍烧 造。窑址位于今邢台市所辖 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 是我国白瓷生产的发源地, 在我国的陶瓷史中占有重要 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