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实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规范
读书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人员
复苏
护理
急性
病症
提供
实用
实用
护理
重症 患者
一章
重症
休克
器官
感染
功能
临床
障碍
内容摘要
本书旨在介绍《实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规范》这本书的主要内容。该书由多位长期从事急危重症 护理工作的专家共同编写,旨在提高护理人员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和护理水平。
重症感染一章详细阐述了如何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以及如何对重症感染患者进行护理。
多器官功能障碍一章则着重讲解了多器官功能障碍的病因、临床表现和护理措施,为护理人员提 供了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一章介绍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病理生理、诊断 和治疗,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
其他危重病症的护理技术规范一章,则涉及了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急性中毒等常见危 重病症的护理技术规范,为护理人员在面对这些病症时提供了实用的参考。
读完这本书后,我深感收获颇丰。它不仅让我对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重要的 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处理临床复杂问题的新视角。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以这本书为指南,不 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
《实用急危重症护理技术规范》是一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书籍,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我相信 它将对我以及所有医护人员在处理急危重症患者时提供极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深感在 面对生命的时候,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承载着巨大的责任和使命。这本书的对于提高我们的护 理水平、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规范五十七、危重患者翻身、拍背技术
表 57-1 危重患者翻身、拍背技术(双人翻左侧卧位为例)评分标准
项目 仪表
(5 分) 评估
(10 分)
操作前 (5 分) 操作中 (60 分)
着装整洁、符合规范
内容
分值 5分
扣分原因
扣分
得分
1.洗手
5分
2.评估
5分
(1)患者病情、意识状态及配合能力
(2)解释翻身目的和方法,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3)评估患者损伤部位、伤口情况和管路情况,注意保暖及保护隐私
力量,对肺部有节奏叩击,叩击由下至上,由外至内,每次叩 打重叠 1/3,边叩打边嘱患者咳嗽,每肺叶反复叩击 20 次左右 (5)检查患者左侧皮肤及整理左侧衣裤、床单 (6)二人把患者放平,合力将患者稍移至右侧
(7)将患者翻身至左侧卧位 (8)站在左侧操作者,双手扶住患者保持左侧翻身姿势 (9)左侧操作者拍背(方法同上) (10)检查患者右侧皮肤及整理衣裤、床单位、导管等 (11)垫上翻身枕及搁脚枕 (12)将肢体置于功能位,垫上垫枕,保持舒适体位 (13)翻身后处理:整理、固定导管,整理床单位,拉上护栏 (14)观察病情,测生命体征 (15)交代注意事项 1.终末处理 2.洗手 3.记录 1.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遵循节力、安全原则,护理过程患者安全
图 57-1 危重患者翻身、拍背技术操作流程
190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流程与规范
翻身后处理
● 整理、固定导管,整理床单位,拉上护栏 ● 观察病情 ● 交代注意事项
终末处理
● 按医疗废物处理规范分类处理垃圾 ● 按消毒技术规范要求分类处理使用后物品 ● 洗手
记录
● 翻身执行时间、皮肤情况、患者的反应
图 57-1(续)
● 洗手,戴口罩 ● 数个翻身枕,必要时备浴巾、床单等
危重患者技术规范【最新】
应用胃肠减压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胃肠减压的目的是:利用吸引的原理,帮助患者将积聚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排出,从而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及张力,有利于炎症局限,以促进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尽快恢复。
(二)胃肠穿孔时进行胃肠减压的目的:为了减少消化液继续外渗,从而减轻疼痛,防止病情加剧。
(七)感谢患者、家属的配合。
应用保护性约束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由护理人员告知患者或家属使用保护性约束的目的是防止患者发生坠床、撞伤及抓伤等意外,以确保治疗、护理顺利进行。
(二)护士会对不能配合的患者,如拔管、抓伤口的患者,给予手脚约束。用绷带和棉垫束缚手腕及踝部,绷带以及双套结的形式套于腕部,并垫以棉垫,保护皮肤,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会注意松紧度。
(三)对于四肢躁动较剧烈、发生打人、蹬踹、双腿跨越床档者,护士会给予四肢约束,用特制约束带缚肩部、上肢、膝部,同样内衬棉垫,以保护患者皮肤。
(四)在使用约束带期间,护士会观察约束部位的皮肤颜色,必要时,护士会进行局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五)在使用约束期间,护士会将肢体处于功能位置,并保证安全和舒适。
(五)当三腔二囊管插至咽喉处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操作者会配合其吞咽动作,顺利完成操作。
(六)感谢患者、家属的配合。
应用动脉穿刺(血气)的告知程序
(一)首先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或家属:为了疾病能够得到尽快诊治,需要做血气分析检查,护士要抽出1ml的动脉血进行化验。
(二)因为动脉部位较深,需要触摸到动脉搏动后才能进行穿刺,操作中可能有一些疼痛,请患者配合,进针时不要活动,以免损伤血管。
(四)每天输液完毕后,护士会给患者做封管处理,以保留到第二天继续静脉输液。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急危重症是指因某种疾病或损伤导致生命威胁,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救治措施的病情。
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急危重症患者进行全面评估、护理干预和监测,以及相关护理技术的操作进行规范,旨在提高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生存质量。
下面是一份急危重症护理技术操作规程的范例,供参考:一、急危重症患者的全面评估1. 生命体征的评估: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2. 意识状态的评估: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动作和回答问题的能力等来判断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昏迷、嗜睡或烦躁不安等。
3. 皮肤状况的评估: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湿度、温度和压疮等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皮肤问题。
4. 呼吸系统的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呼吸深度、呼吸频率、呼吸节律和呼吸音等,以及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
5. 循环系统的评估:包括监测血压、心率、心律和心音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心脏骤停等问题。
6. 神经系统的评估:包括观察患者的定向力、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和反射情况等,及时发现和处理脑损伤或脑血管意外等问题。
二、急危重症患者的护理干预1. 呼吸支持:包括给予患者辅助通气、吸引呼吸道分泌物、吸氧和气管切开等操作,以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2. 循环支持:包括给予患者体外循环支持、血管扩张剂的使用和输液输血等操作,以维持患者的循环功能。
3. 心肺复苏:包括进行心肺复苏操作,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电除颤和药物治疗等,以拯救患者的生命。
4. 疼痛管理:包括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和类型,给予合适的镇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以缓解患者的疼痛。
5. 感染控制:包括采取隔离措施、勤洗手、使用无菌器械和给予合适的抗生素等操作,以预防和控制感染。
三、监测技术的操作规程1. 心电监护:包括正确放置心电图导联、监测心电图变化和处理心律失常等操作。
2. 血气分析:包括正确取样、分析血气指标、评估酸碱平衡和氧合水平等操作。
3. 无创血压监测:包括正确选择测量位置、放置血压袖带和监测血压变化等操作。
最新版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常用护理临床技术操作规范一、手卫生1、一般洗手(一)操作要点1.洗手指征:(1)直接接触患者前后。
(2)无菌操作前后。
(3)处理清洁或者无菌物品之前。
(4)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5)接触不同患者之间或者从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6)处理污染物品后。
(7)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粘膜皮肤或者伤口敷料后。
2.洗手要点:(1)正确应用六步洗手法或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
(2)流动水下彻底冲洗,然后用一次性纸巾/毛巾彻底擦干,或者用干手机干燥手。
(3)如水龙头为手拧式开关,则应采用防止手部再污染的方法关闭水龙头。
(二)注意事项1.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2.手部不佩带戒指等饰物。
3.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4.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代替洗手。
外科手消毒(一)操作要点1.外科手消毒指征:进行外科手术或者其他按外科手术洗手要求的操作之前。
2.操作要点:(1)修剪指甲、锉平甲缘,清除指甲下的污垢。
(2)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3)取适量皂液或者其他清洗剂按六步洗手法清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用无菌巾擦干(4)取适量手消毒剂按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至消毒剂干燥。
(二)注意事项1.冲洗双手时,避免水溅湿衣裤。
2.保持手指朝上,将双手悬空举在胸前,使水由指尖流向肘部,避免倒流3.使用后的海棉、刷子等,应当放到指定的容器中,一用一消毒。
4.手部皮肤无破损。
5.手部不佩带戒指、手镯等饰物。
二、无菌技术无菌持物钳的使用法(一)操作要点1.评估操作环境是否符合要求。
2.检查无菌持物钳包有无破损、潮湿、消毒指示胶带是否变色及其有效期。
3.打开无菌钳包,取出无菌持物钳容器罐置于治疗台面上。
4.取放无菌钳时,钳端闭合向下,不可触及容器口边缘,用后立即放回容器内。
(完整)危重患者技术操作规范
中心静脉压监测技术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是指血液流经右心房及上、下腔静脉胸腔段压力.正常值为6cmH2O~12cmH2O。
一、适应症1.危重病人手术,既可快速输液、输血,又能协助了解是低血容量休克,还是心功能不全.2.抢救休克时,确定输血、输液量是否适当,防止循环超负荷的危险。
3.当病人血压正常而伴有少尿或无尿时,帮助区别是血容量不足,还是肾功能衰竭,以避免输血、补液的盲目性。
二、操作规程(一)用物准备1.碘酒及棉签2.缝合包(内有弯盘,镊子,铺巾,缝合针线)3.无菌纱布、无菌手套、手术帽4.三通接头、肝素帽5.0.9%NS100或250ml,肝素钠和利多卡因各一支6.5ml一次性或玻璃针筒7.深静脉导管(探针、导丝、cvp管、扩皮器)8.压力传感器或测压尺9.薄膜敷贴等.(二)操作方法1.患者仰卧,选好插管部位,常规消毒皮肤,铺无菌洞巾。
2.局部麻醉后经皮穿刺法静脉插管。
插入深度经颈内静脉及锁骨下静脉者约12—15cm,经股静脉约35—45cm。
一般认为上腔静脉压较下腔静脉压更精确,因腹内压增高时下腔静脉压不够可靠。
3.通过三通路接头与静脉输液、电压力换能器或充满盐水的直立压力计相连。
将压力零点水平调至仰卧位背上10cm或胸壁厚度的一半处(相当于右房水平)。
4.测压时,停止补液,先将测压用的盐水与测压计接通,使输液瓶内液体流至测压管高于预计的静脉压之上。
关闭盐水瓶,使测压管与静脉导管相通,当测压管内液面停止下降时,或随呼吸波动的最低水平,液面在测压管上的刻度数,即中心静脉压.如为电压力换能器,则可直接读数。
三、注意事项1.如测压过程中发现静脉压突然出现显著波动性升高时,提示导管尖端进入右心室,立即退出一小段后再测,这是由于右心室收缩时压力明显升高所致。
2.CVP管可作为输液途径,因此不测压时可持续输液以保持通畅。
3.只能通过液面下降测压,不可让静脉血回入测压管使液面上升来测压。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引言危重患者是指病情危急、生命体征不稳定、需要密切监护和专业护理的患者。
其中,护理技术操作是危重患者护理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本文将介绍危重患者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规范,以确保患者得到必要的护理并保证其安全。
1. 导管护理进一步细分为中心静脉插管护理和动脉插管护理两部分。
1.1 中心静脉插管护理•手部消毒:使用70%酒精或洗手液消毒双手。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锁骨下静脉或颈内静脉作为穿刺点。
•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部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插管:使用无菌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静脉内,并固定好导管。
•导管护理:每日更换敷料,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清洁导管口,并按需更换导管连接器。
1.2 动脉插管护理•手部消毒:使用70%酒精或洗手液消毒双手。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一般选择桡动脉或股动脉作为穿刺点。
•麻醉:使用局部麻醉药物麻醉穿刺部位,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插管:使用无菌操作方法将导管插入动脉内,并固定好导管。
•动脉压力监测:使用监测仪器监测患者动脉血压。
•导管护理:每日更换敷料,观察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清洁:每日用生理盐水或注射用水清洁导管口,并按需更换导管连接器。
2. 气道管理危重患者呼吸道管理是危重护理中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常用的气道管理操作规范:•判断气道通畅性:观察患者呼吸是否顺畅,听取呼吸音是否正常。
•利用吸痰管吸痰:定期吸痰以清除患者支气管内的分泌物。
•鼻咽护理:使用生理盐水清洁鼻腔,以保持呼吸道湿润。
•高位抬头位:将患者头部高抬,有助于气道畅通。
•管状气道置入:如果患者意识清楚,可考虑在口腔内置入管状气道,以保持气道通畅。
3. 皮肤护理危重患者皮肤护理的目的是预防压疮和其他皮肤损伤的发生。
以下是相关操作规范:•定时翻身:每2小时或根据需要将患者翻身,避免长时间施压在同一部位。
•皮肤清洁:使用温水和中性洗剂清洗患者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物质。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危重患者有风险评估和安全防范措施
1.4.4.2 ( P9 ) 【C】医院有停电事件的应急 1 .有停电的医院总体预案和主要部门应急预案。
对策。
2 .明确应急供电的范围、实施应急供电的演练,确保手术室、ICU等主要场所应急用电。
(总务) 3 .配备充分的应急设施,如各个病区都设置有应急用照明灯。
4 .员工都应知晓停电时的对策程序。
【B】符合“C”,并1 .对本院备置的应急发电装置与路线要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带负荷试验,并有记录。
2 .对突发火灾、雷击、风灾、水灾造成的停电有应急措施。
3 .定期检查接地系统,对手术室、ICU、医技科室大型设备、计算机网络系统等重要部门的接地有常规维护记录。
【A】符合“B”,并1 .供电部门 24 小时值班制,有完整的交接班记录。
2 .有停电及应急处理的完整记录,记录时间精确到分,有处理人员的签名。
3 .有主管职能部门的督导检查和持续改进资料。
1.4.5. 1 ( P9 ) 【C】制订应急物资和设备储 1 .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储备计划。
备计划,且有严格的管理 2 .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制度、审批程序。
制度及审批程序,有适量 3 .有必备物资储备目录,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的使用登记。
应急物资储备,有应对应【B】符合“C”,并急物资设备短缺的紧急 1 .应急物资和设备有定期维护,确保效期,自查有记录。
供应渠道。
2 .现库存的储备物资与目录相符,有适量的药品器材、生命复苏设备、消毒药品器材与防护用品,有水与食品的储备。
(设备) 3 .有主管职能部门监管记录。
【A】符合“B”,并与供应商之间有应急物资和设备紧急供应的协议。
2.2.3.2 ( P16 ) 【C】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机 1 .有应急预案,包括建立组织、设备配置、人员技术培训、通讯保障、后勤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保障等。
反应能力。
2 .有确保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快速实施的程序与措施。
【B】符合“C”,并(门诊) 1 .有门诊突发事件预警系统,能有效地识别预警信息。
icu技术操作规范
icu技术操作规范XXX:ICU技术操作规程ICU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操作规程1、查对病人,神志清的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取得配合。
2、接通电源、气源,接模拟肺开机,开显示屏。
3、根据病情,调节各参数:通气方式、FiO2、VT、R、I/E、PSV、PEEP、灵敏度等,设定报警范围:高压限、低压限、分钟通气量低限、分钟通气量高限等。
4、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是否正常,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5、湿化器加灭菌蒸馏水至标准刻度,打开电源,调节加热温度至需要温度。
注意储水器处于管道的最低位置,防止积水倒流。
6、去掉模肺,连接病人,密切观察呼吸机运转情况及报警情况,出现报警及时查找原因排除。
7、记录:上机时间、相应参数、上机前血气结果。
8、使用过程中随时观察气道压力的变化及病人病情的变化,上机半小时后应复查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的结果进行必要的参数调节。
19、待病人血气分析、呼吸频率恢复正常、自主呼吸强,自主呼吸方式1小时以上,没有呼吸困难征象时,可间歇停呼吸机或停机。
10、将呼吸机与病人分离,关主机、空气压缩机、监护屏开关、湿化器开关、切断气源、电源,消音。
11、整理床单元,并继续密切窥察病人呼吸情况。
12、去除湿化器内滤纸,各部位消毒后备用,防交叉感染。
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操纵规程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2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危重病人护理规范
危重病人护理规范危重病人是指生命体征不稳定、病情危急或病情严重威胁生命的患者。
针对危重病人,医护人员需要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护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下面是一份危重病人护理规范,共计1200字以上:一、加强院前急救1.急救车的装备和人员应当快速到达现场,并进行有效的紧急救护。
2.在运送病人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通畅,稳定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二、建立危重病人特别护理区域1.危重病人需要在特别护理区域接受护理,确保病房内的环境清洁安全,并保持相对的安静。
2.特别护理区域的医护人员要熟悉相关危重病人的特殊护理技术,装备和设备。
3.要严格控制特别护理区域的访客,减少病人感染的风险。
三、及时评估危重病人病情1.医护人员需要快速评估病人的病情,采集相关临床资料,如体温、血氧、心电图等,并将这些资料及时反馈给主治医师。
2.对于病情严重变化的危重病人,医护人员要迅速启动急救措施,并通知主治医师。
四、保持危重病人生命体征稳定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疏通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2.监测病人的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密切关注危重病人的体温,保持正常体温。
五、合理使用药物治疗1.根据医嘱合理使用药物,遵守药物治疗规范。
2.掌握各类药物的正确用法、剂量和不良反应,确保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六、预防感染1.护理人员需要遵守手卫生规范,勤洗手,戴好隔离手套,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2.定期更换病人的床单、被褥等物品,保持环境清洁,并按时消毒设备。
3.隔离病人,防止感染传播。
七、心理支持1.关心危重病人的心理健康,与病人进行积极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和心理辅导。
2.协助家属与医生进行有效的沟通,解答疑惑,减轻焦虑和压力。
八、及时抢救1.如病人病情有明显恶化,应立即进行急救抢救措施,包括CPR等。
2.在抢救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密切监测病人的生命体征,及时调整抢救措施。
以上是一份危重病人护理规范,医护人员在护理危重病人时应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证病人的安全和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率。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危重患者是指病情严重危及生命的患者,他们需要特殊的护理技术操作来维持生命、减轻痛苦和促进康复。
下面是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1.呼吸道管理:-确保通畅的呼吸道:保持患者头部位置合适,定期清洁呼吸道,移除分泌物和异物。
-气管插管:进行气管插管前需要进行充分准备,包括消毒器械,准备插管器械等。
操作时要轻柔、准确地插入气管,并固定好位置,以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
-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指在危重患者的颈部进行手术切开气管,插入气管插管来维持呼吸道通畅。
操作时需要注意消毒器械和手术部位,防止感染等并发症。
2.静脉通路管理:-静脉穿刺:静脉穿刺是将导管插入患者的静脉内,以便输液、输血、给药等。
操作时需要消毒穿刺部位,采用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避免穿刺动脉或神经。
-静脉置管:当需要长期输液或大量输液时,可以选择在患者的手背或手臂上放置静脉置管,以便将导管连接到输液装置。
操作时需要注意导管长度、一次性使用、固定稳定等。
3.压疮预防:-肤色观察:密切观察患者皮肤的变化,特别是易发生压疮的部位,如脊柱、坐骨和脚跟等。
及时发现异常肤色,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体位翻身:危重患者需要经常翻身,避免长时间固定在一个姿势中,减少皮肤受压。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一般每2小时至4小时,进行一次体位翻身。
4.尿液管理:-尿液排出量的记录:对危重患者的尿液排出量进行详细的记录,及时发现和处理尿液异常情况,如尿潴留、少尿或多尿等。
-导尿:当患者不能自主排尿时,可以进行导尿操作。
操作时需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注意消毒器械和导尿通路,以防感染。
5.疼痛管理:-疼痛评估:对危重患者进行定期的疼痛评估,记录疼痛程度和疼痛特点,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疼痛管理计划。
-给药:根据医嘱,及时给予镇痛药物,注意给药途径和剂量,防止过量或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
6.病情监测:-生命体征监测:对危重患者进行定时的生命体征监测,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频率、体温等,记录监测结果,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操作规范范本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规范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经鼻口腔吸痰法三、氧气吸入技术四、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五、心电监测技术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七、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八、除颤技术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视、听、感觉(视: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
)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钟。
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1)开放气道:①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④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⑤按压频率:100次/分。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⑦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波动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检查和监测:定期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监测结果要及时记录,并及时报告医生。
2.患者安全:确保患者的安全,如床栏应随时上好,避免患者摔落;定期更换患者体位,防止压疮发生。
3.抗感染措施:加强手卫生,采取无菌操作,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鼓励患者及家属坚持洗手和佩戴口罩,控制院内感染风险。
4.皮肤护理:定期给予患者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5.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保证患者摄取足够的营养。
6.病史记录:详细记录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医嘱执行情况,为医生提供准确的信息。
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1.气道管理:维持患者气道通畅,及时清除分泌物,保证氧气供应的连续性。
可采用吸痰、导管等技术进行气道管理。
2.静脉穿刺和输液:使用无菌穿刺器具进行静脉穿刺,保持穿刺点的清洁,以避免感染。
并且根据医嘱,准确计算液体剂量并按时给予输液。
3.监测仪器使用:掌握各种监测仪器的使用方法,如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
并能熟练操作和维护这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4.管道插管和维护:根据患者需要,熟练插入不同类型的管道,如胃管、导尿管等,并要及时检查和维护这些管道,以避免感染。
5.心肺复苏技术:在紧急情况下,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技术,如胸外按压、人工呼吸等,挽救患者生命。
6.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医嘱,合理给予镇痛药物,并定期进行评估,调整药物剂量,以提供最佳的疼痛管理。
以上是危重患者护理的常规及技术规范,护士在实际工作中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此外,护士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 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定时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呼吸、循环状况等,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
2.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患者,要定期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
3. 维持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心律等指标,根据医嘱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确保血液循环稳定。
4.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合理安排饮食,必要时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
5.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定期进行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的清洁护理,合理使用抗生素。
6. 功能锻炼: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康复。
7. 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思想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技术规范工作流程1. 接到危重患者通知后,立即报告护士长,并准备床单位。
2. 患者到达后,立即进行生命体征监测,并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紧急处理。
3. 建立静脉通道,根据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4. 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5.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6. 做好患者的的基础护理,包括皮肤、口腔、呼吸道等部位的清洁护理。
7. 执行医嘱,做好患者的饮食、输液、药物等各项治疗工作。
8. 定期进行护理评估,制定或调整护理计划。
9.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关心患者的思想情绪,做好心理疏导。
10. 定期与家属沟通,告知患者病情和治疗情况,取得家属的配合和支持。
三、应急预案1. 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报告医生。
2. 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3. 患者出现严重低血压或休克: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紧急处理,如快速输液、使用升压药物等。
4. 患者出现严重电解质紊乱:立即报告医生,并给予紧急处理,如调整输液速度、给予相应药物等。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
危重患者护理常规及技术规范、工作流程及应急预案一、危重患者护理常规1. 危重患者入院后,护士应立即将其安置在抢救室并平移至床上,给予舒适的卧位。
2. 立即给予氧气吸入,测量生命体征,必要时心电监护及留置导尿。
3.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掌握输液速度及配伍禁忌,合理安排输液顺序,正确执行医嘱。
4. 密切观察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等病情变化,每分钟巡视一次;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发现病情变化立即报告医生,随时准备配合抢救。
认真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液体出入量。
5. 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内分泌物,意识障碍者头偏向一侧,必要时行气管内插管、气管切开或呼吸机辅助呼吸。
6. 保持各类管道通畅,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
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并做好记录。
7. 确保病人安全:对谵妄、躁动或意识障碍者应注意安全,合理使用保护性用具;牙关禁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防止舌咬伤。
8. 补充营养和水分:危重病人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消耗大,对营养的需求增强,而其消化功能减退,为保证其有足够的营养和水分,应设法鼓励进食,对不能进食者尽早给予鼻饲或完全胃肠外营养。
9. 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各种护理并发症的发生:眼部护理、口腔护理、会阴部护理、皮肤护理等。
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1. 评估患者病情: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状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
2. 监测生命体征: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等。
3. 氧疗护理:根据医嘱给予患者氧疗,观察患者对氧疗的反应,及时调整氧流量。
4. 静脉输液护理:正确执行静脉输液操作,密切观察输液反应,及时调整输液速度。
5. 呼吸道管理: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叩背,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6. 导管护理:妥善固定各类导管,观察导管固定情况,防止导管脱落或堵塞。
7. 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如经口进食、鼻饲、静脉营养等。
危重病人护理常规PPT
二、危重患者护理技术规范
1、评估:评估病人病情,随时准备抢救。 2、准备:(1)护士准备:着装整洁、态度严肃。有急救意识,戴口罩。反应 敏捷。 (2)用物准备:抢救车(急救药品、物品)、气管插管、深静脉导管包。吸痰 装置、除颤仪、简易呼吸气囊、按压板、喉镜等。 (3)病人准备:体位符合要求,清醒病人予以解释。 (4)环境准备:整洁、安静,适合抢救,清理无关人员。 3、操作要点: (1)抢救人员分配; ①主抢救:站立于病人床旁,配合医生进行气管插管、人工辅助呼吸、除颤、 深静脉穿刺、吸痰、各种抢救药物的应用,保持各种管道通畅,防止脱出,严 密监测生命体征。 ②辅助护士一:传递抢救物品,配制抢救药品,保持有序状态 ③辅助护士二: 负责一切抢救医嘱执行,抢救过程记录。
提高应急能力
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可能骤然恶化,需要争分夺秒地及时处理或抢救, 否则,就会失去抢救时机,付出难以弥补的代价。因此,保证危重病人得到 及时有效的救治,对危重病人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提高危重病人救治应 急能力,主要从以下几点抓落实。
1、建立和保持畅通的通信呼叫系统。 2、保持抢救物质、装备处于完好状态。
3、加强一线医护人员抢救技能培训,如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静脉切 开术、吸痰、洗胃、心电监护等抢救技术,一线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保证 病情突然恶化的危重病人,能在一线医护人员发现时,及时在现场得到救治 。
4、总值班加强夜间危重病人的管理、协调工作,及时解决值班护士在工作遇 到的困难。
二、严密观察和监护病情变化 对危重病人而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一项极其细致而又重要的活 动,要求医护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仔细的工作态度,注意及时 捕捉病情变化情况,为挽救病人生命赢得宝贵时间。 1、加强护理观察和监护。 2、各科护士要加强对危重病人的巡视,及时掌握病情变化,并依据 病情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三、提高应急能力 危重病人的病情变化可能骤然恶化,需要争分夺秒地及时处理或抢 救,否则,就会失去抢救时机,付出难以弥补的代价。因此,保证 危重病人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对危重病人管理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提高危重病人救治应急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重患者常用护理技术规范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二、经鼻口腔吸痰法三、氧气吸入技术四、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五、心电监测技术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七、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八、除颤技术一、心肺复苏基本生命支持(一)目的以徒手操作来恢复猝死患者的自主循环、自主呼吸和意识,抢救发生突然、意外死亡的患者。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判断患者意识:呼叫患者、轻拍患者肩部。
确认患者意识丧失,立即呼救,寻求他人帮助。
(2)判断患者呼吸:通过视、听、感觉(视: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音;感觉:有无气流逸出。
)三步骤来完成,判断时间为10秒钟,无反应表示呼吸停止,应立即给予人工呼吸。
(3)判断患者颈动脉搏动:术者食指和中指指尖触及患者气管正中部(相当于喉结的部位),旁开两指,至胸锁乳突肌千元凹陷处。
判断时间为10秒钟。
如无颈动脉搏动,应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2.操作要点:(1)开放气道:①将床放平,如果是软床,胸下需垫胸外按压板,将患者放置于仰卧位。
②如有明确呼吸道分泌物,应当清理患者呼吸道,取下活动义齿。
③开放气道,采用仰头抬颌法。
(2)人工呼吸:①口对口人工呼吸:送气时捏住患者鼻子,呼气时松开,送气时间为1秒,见胸廓抬起即可。
②应用简易呼吸器:将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氧流量8-10升/分,一手固定面罩,另一手挤压简易呼吸器,每次送气400-600毫升,频率10-12次/分。
(3)胸外按压:①按压部位:胸骨中下1/3处。
②按压手法: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部位,另一手平行重叠于此手背上,手指并拢,只以掌根部接触按压部位,双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肘关节伸直,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
③按压幅度使胸骨下陷4-5厘米,而后迅速放松,反复进行。
④按压时间:放松时间=1:1。
⑤按压频率:100次/分。
⑥胸外按压:人工呼吸=30:2。
⑦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颈动脉搏动及人工呼吸10秒钟,如已恢复,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如颈动脉波动搏动及人工呼吸未恢复,继续上述操作5个循环后再次判断,直至高级生命支持人员及仪器设备的到达。
(三)注意事项1.人工呼吸时送气量不宜过大,以免引起患者胃部胀气。
2.胸外按压时要确保足够的频率及深度,尽可能不中断胸外按压,每次胸外按压后要让胸廓充分的回弹,以保证心脏得到充分的血液回流。
3.胸外按压时肩、肘、腕在一条直线上,并与患者身体长轴垂直。
按压时,手掌掌根不能离开胸壁。
二、经鼻/口腔吸痰法(一)目的清除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的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吸氧流量。
(2)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量、粘稠度、部位。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
(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
(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
(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
(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
(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
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口咽气道。
(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
3.指导患者:(1)如果患者清醒,安抚患者不要紧张,指导其自主咳嗽。
(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
(三)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
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
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
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
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
三、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病人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2)患者鼻腔状况:有无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2.操作要点(1)严格掌握吸氧指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链接紧密。
(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4)用氧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
3.指导患者(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
(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三)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
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
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
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
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放油、放热、防震。
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
四、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一)目的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保持有效的通气。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了解呼吸机参数设置情况。
(3)对清醒患者应当进行解释,取得患者配合。
2.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
(2)将呼吸机的氧浓度调至100%,给予患者纯氧2分钟,以防止吸痰造成的低氧血症。
(3)接负压吸引器电源或者中心负压吸引装置,调节压力(成人为150-200mmHg)。
(4)打开冲洗水瓶。
(5)撕开吸痰管外包装前端,一只手戴无菌手套,将吸痰管抽出并盘绕在手中,根部与负压管相连。
(6)非无菌手断开呼吸机与气管导管,将呼吸机接头放在无菌纸巾上。
用戴无菌手套的一只手迅速并轻轻地沿气管导管送入吸痰管,吸痰管遇阻力略上提后加负压,边上提边旋转边吸引,避免在气管内上下提插。
(7)吸痰结束后立即接呼吸机通气,给予患者100%的纯氧2分钟,待血氧饱和度升至正常水平后再将氧浓度调至原来水平。
(8)冲洗吸痰管和负压吸引管,如需再次吸痰应重新更换吸痰管。
(9)吸痰过程中应当观察患者痰液情况、血氧饱和度、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0)协助患者取安全、舒适体位。
(三)注意事项1.操作动作应轻柔、准确、快速,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连续吸痰不得超过3次,吸痰间隔予以纯氧吸入。
2.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到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可粗暴盲插。
3.吸痰管最大外径不能超过气管导管内径的1/2,负压不可过大,进吸痰管时不可给予负压,以免损伤患者气道。
4.注意保持呼吸机接头不被污染,戴无菌手套持吸痰管的手不被污染。
5.冲洗水瓶应分别注明吸引气管插管、口鼻腔之用,不能混用。
6.吸痰过程中应当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的明显改变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立即接呼吸机通气并给予纯氧吸入。
五、心电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心率、心律变化。
(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
(2)评估患者皮肤状况。
(3)对清醒患者,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4)评估患者周围环境、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2.操作要点:(1)检查检测仪功能及导线连接是否正常。
(2)清洁患者皮肤,保证电极与皮肤表面接触良好。
(3)将电极片连接至检测仪导连线上,按照监测仪标识要求贴与患者胸部正确位置,避开伤口,必要时应当避开除颤部位。
(4)选择导联,保证监测波形清晰、无干扰,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者摘除电极片。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检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3)指导患者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1.根据患者病情,协助患者取平卧位或者半卧位。
2.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
3.每日定时回顾患者24小时心电监测情况,必要时记录。
4.正确设定报警界限,不能关闭报警声音。
5.定期观察患者粘贴电极片出的皮肤,定时更换电极片和电极片位置。
6.对躁动患者,应当固定好电极和导线,避免电极脱位以及导线打折缠绕。
7.停机时,先向患者说明,取得合作后关机,断开电源。
六、血氧饱和度监测技术(一)目的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二)实施要点1. 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意识状态、吸氧流量。
(2)向患者解释监测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合作。
(3)评估局部皮肤或者指(趾)甲情况。
(4)评估周围环境光照条件,是否有电磁干扰。
2.操作要点:(1)准备好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仪,或者将监测模块及导线与多功能监护仪连接,检测仪器功能是否完好。
(2)情节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
(3)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足趾或者耳廓处,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保证接触良好。
(4)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
(2)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检测仪附近使用手机,以免干扰监测波形。
(三)注意事项1.观察监测结果,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2.下列情况可以影响检测结果:患者发生休克、体温过低、实用血管活性药物及贫血等。
周围环境光照太强、电磁干扰及涂抹指甲油等也可以影响监测结果。
3.注意为患者保暖,患者体温过低时,采取保暖措施。
4.观察患者局部皮肤及指(趾)甲情况,定时更换传感器位置。
七、输液泵/微量泵的使用技术(一)目的准确控制输液速度,使药物速度均匀、用量准确并安全地进入患者体内。
(二)实施要点1.评估患者:(1)了解患者身体状况,向患者解释,取得患者合作。
(2)评估患者注射部位的皮肤及血管情况。
2.操作要点;(1)核对医嘱,做好准备。
(2)安全准确地放置输液泵。
(3)正确安装管路于输液泵,并与患者输液器连接。
(4)按照医嘱设定输液速度和输液量以及其他需要设置的参数。
(5)使用微量输液泵应将配好药液的注射器连接微量输液泵泵管,注射器正确安装于微量输液泵。
3.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使用输液泵的目的,输入药物的名称、输液速度。
(2)告知患者输液肢体不要进行剧烈活动。
(3)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要随意搬动或者调节输液泵,以保证用药安全。
(4)告知患者有不适感觉或者机器报警时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三)注意事项1.正确设定输液速度及其他必须参数,防止设定错误延误治疗2.护士随时查看输液泵的工作状态,及时排除报警、故障,防止液体输入失控。
3.注意观察穿刺部位皮肤情况,防止发生液体外渗,出现外渗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八、除颤技术(一)目的纠正患者心律失常(二)实施要点1.评估要点:了解患者病情状况,评估患者意识、心电图状况以及是否有室颤波。
2.操作要点:(1)迅速携除颤器及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至患者旁。
(2)监测患者心律。
(3)在电极板上涂以适量导电糊或者生理盐水纱布,涂抹均匀。
(4)确认电复律方式为非同步方式,能量选择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