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和杜甫的比较及其他

合集下载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

杜甫与李白的诗歌比较研究介绍杜甫和李白是唐代最伟大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并解释这些差异背后可能存在的原因。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以描述社会现实、人民苦难为主要写作内容,他善于借助平易近人、真实感情流露及自然描写来抒发内心情感,给人以深思。

他笔下的景物常常呈现出悲壮、沉郁的氛围。

李白的创作风格相比之下,李白则更加擅长于豪放奔放、旷达高远的抒情诗。

他多以山水自然为背景,融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并表达了对自由、不拘束生活态度的向往。

他的诗歌常常带有一种豪情壮志和唯美主义的风格。

杜甫与李白诗歌主题比较杜甫的诗歌主题杜甫的诗歌主题广泛而深刻,包括社会不公、政治腐败、战乱流离以及人民生活困境等。

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和真挚深厚的情感,直抒胸臆,关注并表达了人民群众面临的苦难和正义。

李白的诗歌主题相比之下,李白在诗歌主题上更加追求个体自由、快乐幸福。

他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通过描绘山水奇观和草原狂欢来表达自己对生命力量和宇宙万物之美的狂热赞美。

杜甫与李白艺术手法比较杜甫的艺术手法杜甫擅长运用对仗、押韵等修辞手法,并善于以寥寥数语道出复杂情感。

他也常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进行形象化描写,使人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他的情感。

李白的艺术手法相比之下,李白更注重音韵和节奏上的自由感。

他以豪放激昂的词藻和富有旋律感的韵律表达内心激情与情感。

同时,他还借用典故、神话等元素来扩展诗歌意境,使诗歌更加丰富多样。

异同背后的原因分析这些差异源于杜甫和李白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经历以及个人性格特点。

杜甫在动荡不安、社会困苦的时代生活过,深受政治腐败和社会冲突的影响。

因此,他对社会现实更有关注,写作风格也更为沉郁厚重。

而李白则出生于文化繁荣、国家强盛时期,享受自由奔放的个人生活,并追求超凡脱俗之美。

这些背景形成了他欢乐豪放、不羁浪漫的创作风格。

李杜诗歌对比

李杜诗歌对比

二、李七言古诗之比较:
“古体诗”这一称呼在唐代才出现,以别于“近体诗”。古体诗大约沿自汉魏乐府,诗体比较自由,篇幅不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和杂言体等等,一般五言七言写的比较多。一般来说杂言古诗多以七言为主,所以也可以算入七言古诗。李白和杜甫的七言古诗(包括七言、杂言乐府歌行)是唐诗七古创作的最高成就。三、李杜的文学风格: 1、李白的“清雄飘逸”: 2、杜甫的“沉郁顿挫”: 论文摘要: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位星悬日月、高山仰止的伟大诗人;是思想上的承接和发扬者,是时代文化的充分体现者,他们的思想是时代的孕育和个人才性契合的产物,并且散见于他们的创作之中。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诗歌的乃至中国古代文学的两座并峙的高峰,我们分别称他们为“诗仙”“诗史”一个高扬浪漫主义风帆;一个手握现实主义大笔。二者皆是以诗人的个人特性结合时代特点而自成一家的。一个冠以“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一个冠以“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
关键词:创作风格、七言古诗、清雄飘逸、沉郁顿挫
正文:
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上都肯定了文学的社会功用。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曾说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而杜甫则在《进雕赋表》中表达了自己的述作之志。这种认识显然来自先秦和汉儒的文学理念。两个人也都反对一味地讲求绮丽靡艳。李白在《古风·其一》中曾说道:“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乔象钟等学者根据李白这首诗而认为李白有复古倾向。李白确实受到了陈子昂的主张的影响,指出了“道丧”的现实情况,并且标举风雅汉魏,但是,李白并不是完全否定建安以后的文学。从李白的诗歌风格上看,李白明显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诗骚的影响有之,而元嘉永明的影响也有。李白的很多作品都曾对陶谢鲍庾等诗人给予了高度评价。而杜甫也曾把李白比作“庾开府、鲍参军”。可见,李白并不是一个旗帜鲜明的复古者。据罗

李杜诗歌的比较

李杜诗歌的比较

1、李杜诗歌风格的差异:一、总的评价:地位和评价。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的伟大诗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韩愈)从在诗歌史的地位上说,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兼有陶谢庾鲍沈宋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人物,被称为“诗仙”;杜甫则是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被称为“诗史”“诗圣”。

背景、个性和风格特色。

李白和杜甫都有很大的政治抱负,其个性差异表现在各自选择的从政道路不同:杜甫是标准的正统派,立志作贤臣,采取的入仕方式亦与一般士子无异;李白则梦想当策士,献奇策立奇功,一举而致卿相。

但他们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之均以悲剧告终。

(裴斐观点)李杜共同经历了唐王朝由极盛到动乱的历史,由于出身、个性、经历和个人才能的不同,形成了迥然不同的诗歌艺术风格。

总的说来,李白的诗歌表现为浪漫主义的创作风格,杜甫的诗歌表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李白多平民的个性、自豪和反抗;杜甫多人道主义的关注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李白豪放飘逸,杜甫沉郁顿挫。

二、不同风格的表现李白诗歌继承了自《楚辞》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感情热烈,气势宏大,想像丰富,语言清新,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李白诗歌形成于唐朝最强盛的年代,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的又是积极入世的。

比如,蜀道雄奇险峻,难以表述,李白却能以变幻莫测的笔法,在《蜀道难》中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

用“五丁开山”“六龙回日”等神话传说,写出了历史上蜀道不可逾越之险阻;写黄鹤不得飞过、猿猱愁于攀援,映衬出人在其上行走难上加难;摹写神情、动作(“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险危之状如在眼前;借景抒情(“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烘托了蜀道之难;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诗歌的比较1、从内容上讲李白的一生阅历丰富,交游广阔,涉猎很多,其诗的内容也十分丰富,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友谊等等。

上至宫廷庙堂,下至江湖山川,都有不少诗作。

他特别善于把实写虚,把现实化为幻境,有的时候还超脱尘世,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

杜甫一生的思想是“致君尧舜上”、“穷年忧黎元”,他的诗歌把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紧密结合,达到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计有时事政治诗,批评讽喻诗,军事题材诗,歌咏自然诗,农工百业诗、怀念亲友诗,甚至某些内容无聊的奉和应酬诗,等等。

总的来说,李白尚虚,杜甫写实,李白的题材更加丰富,个人色彩和理想主义更浓,杜甫对社会现实的体验更深,涉及面更加丰富,刻画也更加深入。

2、从文采和意境上来讲李白“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才学甚高。

他的诗歌有的语言一眼看去十分平易,但是由于发诸真情,一样能够打动人心,如果他诗兴遄飞,使用激情洋溢的词句,那就更加意境开阔,加上想象雄奇,能够带领读者上天入地,引人入胜。

他另外一部分诗的特点是疏旷潇洒、清新飘逸,哪怕随意挥洒都可成诗。

杜甫家学渊源,七岁学诗,十五岁扬名,也是少年天才。

其诗歌讲求遣词用句,语句常能推陈出新,别开生面,其诗歌的精炼严整,非常人所能及。

这样的语言使得杜甫的诗以浑厚而鲜明的意境为主。

总的来说,两人的文采实在是伯仲难分、不相上下。

3、从风格上来讲李白诗歌的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年代,李白年少时博览群书,他还仗剑任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他年少是曾广有游历,这一切都对李白自由奔放的性格形成有重大影响,还直接导致了他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形成。

李白尚武轻儒,轻财好施,喜欢豪饮。

他的人生理想既是超脱又是积极入世的。

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的诗歌,其个人的风格特点明显,有的雄浑虬劲,有的清新飘逸,有的豪放不羁,有的汪洋恣肆,总之是纵横飘逸,发兴无端;而杜甫的诗歌风格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

李白与杜甫,我国唐代著名诗人,其诗歌作品一直以来被人们传颂不已。

然而,对于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的差异及其原因,却一直是学术界和文学爱好者们热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进行全面评估,探讨其差异的深层原因,并分析两位诗人在我国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一、对诗歌风格的全面评估1. 李白的诗歌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豪气干云著称,常常展现出豪情壮志、放浪形骸的个性特征。

他的诗作大多以抒情、叙事为主,情感真挚,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善用夸张手法,以及山水、人物为题材,以形象生动、意境深远的写景手法创作了许多优美的诗篇,被誉为“诗仙”。

2. 杜甫的诗歌风格杜甫的诗歌则以抒情写实、坦率率真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写社会现实、人生感慨为主题,具有浓厚的人道主义情怀,不乏忧国忧民的政治关怀。

他的诗歌风格清新明快,感情真挚,以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比喻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被誉为“诗圣”。

二、深度和广度的探讨1. 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差异的深层原因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与两位诗人的性格、经历、思想观念息息相关。

李白放浪不羁,个性张扬,有着不可一世的豪情壮志,他的诗歌风格与其个性特征相契合,多以个人感慨、抒发情感为主。

而杜甫则深受社会风云的熏陶,他的诗作常常承载了对社会的深刻反思和对民生的关怀,其诗歌风格更加坦率、真挚,表现了一位有国家情怀的诗人的诗歌风格。

2. 李白与杜甫在诗坛上的地位和影响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杰出代表,两位诗人各自独特的诗歌风格与思想观念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开拓了诗歌创作的新境界,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而杜甫则在诗歌中关注社会现实,表现出对国家、社会的深情厚爱,被后人誉为“民族的良心”。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李白与杜甫的诗歌风格不仅在形式和内容上有明显的差异,更是由于两位诗人的不同性格与境遇所致。

李白豪放奔放的诗风给人以宏大、奔放的艺术享受;而杜甫的诗歌注重写实,表现了一种深沉、执着的情感,使人在从容、沉静之中,感悟生活的真谛。

杜甫与李白的研究报告

杜甫与李白的研究报告

杜甫与李白的研究报告杜甫与李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作品影响深远,被誉为唐代文化的顶峰。

本研究报告将从他们的生平、创作特点以及诗歌主题等方面分析比较杜甫与李白。

一、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是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出生在郑州,曾任过官职,但多次失败,流亡生涯较为坎坷。

-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是唐代最具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

他出生在陇右(今甘肃临洮县),以豪放不羁的个性和多次离乡背井的经历著称。

二、创作特点- 杜甫以写实主义手法描绘社会现实,关注人民疾苦和国家命运。

他的作品充满悲凉,寄托着对理想社会的热切期望,具有浓厚的人文关怀。

- 李白则以写景、抒怀为主要创作方式,他的诗歌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运用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以自由奔放的笔触展现出诗人的个性和情感。

三、诗歌风格比较- 杜甫的诗歌语言庄重严肃,主题广泛,多为长篇叙事诗和议论诗。

他的诗作富有感情,能深刻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

- 李白的诗歌语言通俗明快,他善于以叙事和抒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他的诗作多以乐观、豪放的态度展现世界。

四、诗歌主题比较- 杜甫的作品主要反映社会动荡的形势和人民的苦难。

他通过描绘农民的生活、士人的命运以及战争的残酷等表达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和对国家命运的忧思。

- 李白的作品主要表达了他对自由、个性和美的追求。

他的诗歌多以描绘自然景色、抒发自身情感为主,展示了他对自由奔放的生活方式的向往。

综上所述,杜甫与李白在诗歌创作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风格。

杜甫偏向于写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而李白则偏向于浪漫主义,善于抒发自己的情感和对自由的追求。

两位诗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塑造了唐代文化的辉煌。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

白与杜甫的诗风比较白与杜甫在诗歌创作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及价值取向。

我们可以从下列几点来比较白和杜甫:一、思想:白的诗,很多表现出求仙出世和及时行乐的思想;杜甫的诗,很多表现出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思想。

所以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

二、风格:白经常用夸的手法,生动的比喻,抒发出热烈奔放的感情;杜甫经常用刚健的手法,深沉的思考,表现对社会实况的深厚同情。

白偏向于浪漫,杜甫偏向于写实。

三、擅长的体裁:两人都能写各种体裁的诗歌,但白的七言古诗和绝句写得最好,而杜甫的律诗写得最好。

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的、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但自唐代以来,人们多喜将他们并论,更有学者对他们的进行比较,以致很多诗评家都卷入了对杜孰优孰劣的争论。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虽然学界还存在着杜优劣论,但人们更喜探讨杜之间的交谊、杜诗歌思想和艺术之异同。

一、杜之交谊和相互影响本世纪较早探讨杜交谊的学者是闻一多。

他在《杜甫》一文中用饱含感情的笔墨,描述了杜二人的交往和友谊。

如他在写到杜第一次会面时说:"我们该当品三通画角,发三通擂鼓,然后提出笔来蘸饱了金墨,大书而特书。

因为我们四千年的历史里,除了孔子见老子(假如他们是见过面的)没有比这两人的会面,更重大,更神圣,更可纪念的。

"四十年代,叔渠在《唐代两大诗人的风义感及其他》中也论及杜之交谊。

他认为,"杜甫对于白,一片怜才之忱,在他的诗中,时时可见";"最奇怪的是,白对于杜甫,却是很为冷淡","这可见老杜的怜才爱友,一热烈,出于无情的了。

"五十年代,林庚在《诗人白》中较为细入地探讨了杜之间的交谊。

他认为,"白是杜甫生平最倾心的诗人",而其因素又有政治和诗歌两方面。

白与杜甫相会游从的半年中,白影响杜甫的成分要多一些。

他们真无愧于是志同道合的好友,他们对于政治的警惕性,对于现实的敏感,乃是时代真实的镜子。

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艺术风格比较与评析

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艺术风格比较与评析

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艺术风格比较与评析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和白居易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诗人之一。

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对三位诗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与评析。

一、李白的艺术风格李白是唐代最具传奇色彩的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富有豪情壮志和奇思妙想。

李白的诗作题材广泛,风格多样。

他擅长写景,以壮丽奇丽的笔触展示自然景色。

比如《静夜思》中“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表达了对月夜清寂之美的描绘。

而李白的另一特点是豪放不羁,他的诗歌常常充满了豪情壮志和豪放自由的个性。

《将进酒》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表现了他豪情万丈、不拘礼法的性格特点。

二、杜甫的艺术风格杜甫是唐代最为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以深沉的思想和扎实的写作风格赢得了后世的赞誉。

他的诗作常常揭示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表达对社会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关怀。

他的作品往往直抒胸臆,寄托思想情感。

例如《登高》中表现了他在充满忧愁和无奈的境地中倾诉自己内心情感的形象。

杜甫的诗语言平实,行文严谨,表达方式真挚感人。

三、白居易的艺术风格白居易是唐代文士官僚,也是一位诗人。

他的诗歌以艳丽的描写闻名。

白居易的作品多以咏史怀古和田园诗为主,描绘了宫廷生活和乡野美景。

他的作品写实而且细腻,通过用词的巧妙安排和细致入微的形象描绘,将读者带入到他所描绘的世界中。

《长恨歌》是白居易最富盛名的作品之一,通过深情款款地叙说帝王情怀和爱情故事,展示了他浪漫主义情怀和卓越的表达能力。

综上所述,诗坛三巨子李白、杜甫和白居易虽然都是唐代的诗人,但他们的艺术风格各自独特。

李白的豪放奇妙,杜甫的沉郁现实,以及白居易的婉约细腻,都为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的作品思想深刻,表达了对生活、社会和人性的独特见解,也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借鉴的宝贵财富。

他们的艺术成就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更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的比较

导语:唐诗,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盛唐之诗则为峰上的奇葩,李白、杜甫即是照耀这高峰的两个璀璨的星座,正所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李白和杜甫,一个诗仙,一个诗圣。

他们的名字就像两颗光彩照人的明珠,镶嵌在波澜壮阔的盛唐历史上,给大唐盛世锦上添花。

然而,李白和杜甫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诗人。

李白是诗仙,仙是超凡脱俗的。

他天马行空、豪放飘逸、傲岸不羁,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来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杜甫是诗圣,圣是超凡人俗的。

他感时忧国、绪密思深、沉郁顿挫。

他用诗冶炼苦难,他用诗书写血泪,他用诗将现实展现在人们眼前。

若以音符来作比喻,李白是高音升调,银瓶乍破水浆迸;杜甫是低音降调,幽咽泉流冰下难。

因此,无论为文、为诗、为歌,甚至为人,李白和杜甫可以算作是两条道上的火车,很难走到一起。

然而,公元744年至745年,这两位诗人的运行轨道曾有过短暂的交接.公元744年,李白由于在政治上不得意,从长安来到了洛阳,时年44岁。

而34岁的杜甫自从十年前考试不第后,就一直在外游历,恰好也在这时漫游到了洛阳。

这两位大诗人的相遇,乃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之一。

这时候的李白,虽然已丢掉了御用诗人的宝座,却仍然是天子钦定的桂冠诗人,诗名满天下。

而杜甫却是初出茅庐,诗名未就。

时年34岁的杜甫,对于长他10岁的李白十分仰慕。

他们在当时的东鲁,也就是现在的兖州同行同止、同唱同和、同饮同酌、同醉同酣,给杜甫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当年的秋天,他们又一起游玩了梁、宋两地。

第二年,李杜又同游齐、鲁两地。

后来,杜甫总是在诗中提到这次齐鲁之行的愉快经历:“昔者与高李,晚登单父台”、“醉舞梁园夜,行歌泅水春”等等。

到了秋天,杜甫西上长安再求功名,李白则南下漫游,一个定居成了渭北春天树,一个漂游犹如江东日暮云 (《春日忆李白》),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

重道的李白和崇儒的杜甫走的是两条完全不同的路。

李白为时代所选,杜甫为历史所选。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

李白与杜甫唐诗两大巨星的比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繁荣的时期之一,而李白与杜甫则被誉为唐诗的两大巨星。

他们的作品不仅写出了个人的情感和抒发了对社会的关注,更展现了唐代的风貌和时代的风云。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题材选择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比较,以期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魅力所在。

首先,李白与杜甫在创作风格方面有明显的差异。

李白的诗歌多以豪放洒脱、豁达激昂的风格闻名,他的作品往往充满着浪漫主义情怀和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英雄主义。

例如《静夜思》一诗中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又展示了他对月亮的崇拜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相比之下,杜甫则以史诗般的叙事和深邃的思考而著称。

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怀,用平实、真挚的语言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面。

例如《登高》一诗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首诗卓尔不群地抒发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忧虑和对生活的感慨,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尘世苍凉的思考。

其次,李白与杜甫在题材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李白的作品涵盖了广泛的内容,既有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也有歌颂英雄豪杰的英雄诗,甚至还有描写饮酒作乐的豪放诗篇。

他擅长通过具象、形象化的描写来表达感情和思想。

比如《望庐山瀑布》一诗中写道:“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的雄浑壮丽的景象和对世界的浪漫幻想无疑是李白所独具的艺术风格。

而杜甫的作品则更多关注社会的喧嚣和人民的疾苦。

他常常通过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以及对国家政治和人民命运的思考,刻画了一幅幅鲜活的社会画卷。

例如《春夜喜雨》一诗中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和独特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万象的痴迷,以及对生活中点滴温暖的赞美。

最后,无论是李白还是杜甫,在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晚唐诗人杜甫与李白的写作风格比较研究

晚唐诗人杜甫与李白的写作风格比较研究

晚唐诗人杜甫与李白的写作风格比较研究引言晚唐时期,出现了两位杰出的诗人杜甫和李白,他们的诗歌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甫和李白虽然同为晚唐诗人,但他们的写作风格有着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对杜甫和李白的写作风格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他们在诗歌表达、意象运用、题材选择等方面的异同之处。

一、诗歌表达方式的比较1.杜甫的写作风格杜甫的诗歌以崇高的情感表达和壮丽的景物描写为特点。

他的诗歌表达方式深受当时社会动荡、人民疾苦的影响。

杜甫常以自己亲身经历的辛酸遭遇为素材,用血泪和苦难之情深切表达他对社会不公和人民疾苦的关注,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民的深情厚意。

他的诗歌常常以真挚的情感揭示社会的问题,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

2.李白的写作风格李白的诗歌以豪放的个性和奔放的想象力为特点。

他的诗歌表达方式多样化,既有宏大的叙事,又有细腻的抒情,展现了他丰富的人生经历和辽阔的想象力。

李白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常常以夸张的修辞手法和生动的意象来描述自然景物,给人以奇特之感。

他的作品富有浓厚的个人风格,表现了他豪放不羁的性格特征。

3.写作方式的比较杜甫和李白的写作方式也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杜甫追求真实、朴实的表达方式,注重语言的平实和真实,主张用实际的案例或个人的经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他的写作方式更加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深刻地领略到他的真挚之情。

与杜甫相比,李白的写作方式更加奔放和奇特。

他善于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语言多姿多彩,富有表现力。

李白的写作方式更注重意境和意象的描绘,他善于利用音韵、节奏和形象等手法,创造出绚丽多彩的诗歌景象,带给读者强烈的感觉冲击。

二、意象运用的比较1.杜甫的意象运用杜甫的诗歌意象多表现为自然景物和社会现象。

他常用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来映衬自己内心复杂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痛苦和对人生的思考。

杜甫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将自己的情感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使作品更富有思想性和哲理性。

2.李白的意象运用李白的诗歌意象丰富多样,常表现为奔放的豪情和狂放的想象。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诗歌比较研究
李白与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很重要的两位诗人,他们的诗歌对中国文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的诗歌形式各有特点,包括他们的语言、思想和表达方式。

本文将从形式特点、意境特点和题材特点三个方面,对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进行比较研究。

首先,我们从形式特点方面来讨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在诗歌的形式上,偏爱采用对仗形式,喜欢创造琳琅满目的景象,多以抒情质朴的语言,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感。

而杜甫则擅长以平实接地气的语言,勾勒出生活的种种真实存在,刻画出人物形象,传达出社会深刻的思想性思考。

其次,我们从意境特点来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

李白善于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创造出伫立于云霄之上,离世而又饱蘸着远洋之涛的超然豪迈、神秘而恬静的意境。

而杜甫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他生活中的人物和事件,着重表现的是求职的劳作、失意的忧虑中的令人深思的意境。

最后,从题材特点来看,李白的诗歌主要以缅怀家乡、寻寻唐代贤臣、表达对宇宙大自然的隐喻及形象的感情为主,或者是描绘世俗的清晨、春天等景色;而杜甫则写作题材更加灵活多变,他写政治和社会,写山水和风景,写传说小说和历史事件。

从上面三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李白与杜甫的诗歌有许多不同之处,这使他们的诗歌丰富多彩。

它们各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索中国古代文化的良好机会。

因此,比较李白与杜甫的诗歌,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诗歌背后的文化精髓,更可以丰富我们的诗歌理解,引发我们对文学的趣味,激发我们立足自身所学,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发扬我国美好文化传统。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

唐诗鉴赏: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比较引言唐代是中国文学史上最繁荣、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被誉为"诗歌的黄金时代"。

而在这个时代中,李白和杜甫无疑是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

他们各自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主题内容塑造了自己独特的艺术形象,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李白与杜甫两位诗人的创作风格进行比较,探讨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的异同点。

1. 表现手法1.1 李白李白善于运用夸张、奇幻的手法来表现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

他常常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揭示出他内心深处澎湃激昂的情感,展示出了壮志未酬与离愁别绪等强烈情感。

### 1.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则更加注重细腻入微的描写。

他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刻画社会民生,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对时局的忧虑和悲凉之情。

2. 主题选择2.1 李白李白的诗作主题多样,既有咏史抒怀、自然山水、描绘人物等题材,也有寄托自己浪漫豪放情感和追求自由不羁精神的作品。

他的诗歌具有强烈个性化特点,着力于吟唱壮丽辉煌和英雄豪迈。

### 2.2 杜甫相比之下,杜甫更加关注社会实际问题。

他经历过战乱、贫困、政治腐败等社会动荡,因此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权力腐败、民生苦难等问题的忧虑和呼吁。

他以"活"字为纲,以真实世俗为素材,将个体小说转化为整个社会命运。

3. 意境营造3.1 李白李白擅长通过缤纷奇幻与浩渺宏大气势共同营造出诗歌的意境,以壮观恢弘的笔触描绘山河景色与风云变幻。

他的诗作往往带有超凡脱俗的氛围和豪放奔放的情感。

### 3.2 杜甫杜甫则更注重真实感受和情感关怀。

他以写实主义手法刻画各种形象,通过环境、人物、情节等元素精确表达自己内心对社会现象的忧虑和思考。

结论李白和杜甫都是唐代文学中独具特色且极富影响力的诗人。

他们在表现手法、主题选择以及意境营造方面各有卓越之处。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奔放、浪漫而丰富多样为特点,旨在展示个性和追求自由不羁;而杜甫则侧重于细致入微地刻画社会民生和直抒胸臆式表达。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对两位大诗人的写作方式进行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对两位大诗人的写作方式进行对比

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1. 引言杜甫和李白是唐代两位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史之宝”、“无愧于历代文人”。

他们的写作风格各具特色,本文将对两位诗人的创作方式进行比较分析。

2. 杜甫的创作风格2.1 抒发社会怨愤和政治触动杜甫在其诗歌中常常抒发对社会不公和政治现状的忧虑与怨愤。

他借助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以真挚而内敛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对时局变迁、人民疾苦以及官僚腐败等问题的关注。

2.2 塑造形象感人杜甫擅长通过生动的形象塑造来表达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

他经常运用丰富而细致的描写手法,使其笔下所塑造出来的人物或景物鲜活且引人共鸣。

2.3 借助事理论证情感在许多诗篇中,杜甫善于通过引用典故、历史事件和人物,来论证自己的情感与思想。

他以理性和冷静的态度抒发自己对时局和人民命运的思考,让读者在感受到情绪共鸣的同时也得到了启示。

3. 李白的创作风格3.1 强调个体情感与豪迈气概李白的诗歌多以个体情感和豪放不羁为主题,他常常表现出奔放而不拘一格的创作风格。

李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激情四溢的表达方式使其诗歌带有浓厚的个人色彩。

3.2 借助想象力描绘壮丽景观李白笔下的景观通常以壮美而广阔为特点,他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样的描写手法,把奇特美妙、广袤无垠的自然景观展现给读者。

文字间流露出豪迈激昂之气。

3.3 运用幻想与超乎常规表达李白喜欢运用幻想手法,将超乎常规的意象和想象力融入其诗歌创作中。

他借助于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元素,使其诗歌既本真又具有超凡脱俗的艺术效果。

4. 杜甫与李白不同之处4.1 主题关注角度不同杜甫更多地关注社会和政治问题,呼吁改革与正义;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情感、自由放浪和世界观的表达。

4.2 描述手法与表现形式差异明显杜甫的描述相对客观、细致而深沉,常以乡土情怀为基调;而李白则善于意象丰富的抒发个体情感,并通过形式多变的写作风格展示出浩荡宏伟之感。

5. 小结在《杜甫与李白的创作风格比较》这篇文档中,我们详细分析了两位唐代大诗人的创作风格以及他们在主题关注、描述手法等方面的区别。

唐宋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分析

唐宋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分析

唐宋诗词鉴赏:李白与杜甫的比较分析引言在中国文学史上,唐宋诗词被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

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以其独特的诗风和丰富的情感,成为了唐宋诗词的代表人物。

本文将对李白和杜甫两位伟大的诗人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他们在创作风格、主题内容以及艺术特点方面的差异和互补。

李白的创作风格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具个性和创新的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的风格闻名,被誉为“诗仙”。

李白的诗作独具风格,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热爱。

他善于运用华丽的辞藻和瑰丽的景象,将自然和个人情感相融合,给人以宏大和奇幻的感觉。

李白的诗作以自由奔放的形式为特点,他常常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和比喻,使诗意更加丰富深远。

他的诗句通常长度较短,用词直接而有力,使人印象深刻。

例如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几个简短的词语通过美丽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宁静的夜晚。

此外,李白的诗作广泛涉及诸多主题,包括山水田园、饮酒作乐、仙境神话等。

他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常常以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自然相互交融。

李白的诗作还富有浪漫主义情怀,他常常表达对自由和个人情感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他的诗作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和对人生的热爱。

杜甫的创作风格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

他的诗作以深沉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思索而著名。

杜甫的诗作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怀,他以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将社会中的不公和苦难描绘得淋漓尽致。

杜甫的诗作以平实朴素的形式为特点,他善于用通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诗句通常较长,充满了辞章之美,使人产生深深的共鸣。

例如杜甫的《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他对时局动荡和人民疾苦的思考。

杜甫的诗作主题广泛而深刻,涉及社会现象、历史事件、个人命运等多个方面。

李白和杜甫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之比较2010级小学教育3班100121609 梁宇佳李白和杜甫,可谓是盛唐时期乃至现当代中国最负盛名的诗人,其诗歌影响至今。

一个如仙人般传奇神异一生,一个如圣人般兼济天下一世。

诚然,两人的地位在中国诗坛上不分上下,但论及生平、性情、诗歌风格和思想主旨等,“诗仙”和“诗圣”依然有着明显差异。

一.谈生平先从两人生平开始说起吧。

谈及出生,不得不说太白比子美幸运得多,因为安史之乱发生之时,李白早已到了头发花白年龄,而杜甫正值壮年时期,因而其对悲惨经历的体会远不及小辈杜甫。

少年时期,李白喜好道教,因此道教中那些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崇尚以及追求心灵的宁静在李白小时候就已经潜移默化了,这对李白的性情以及诗歌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青年时期由于学纵横之术的缘故,李白功名心强,自小有了建功立业的志向。

等到了蜀地生活,慢慢被这里盛行的任侠风气所感染,使得自身性情更加豪放洒脱。

为什么说李白如仙人一般,我想这种风气一定对他影响极深。

青年时期,李白同很多诗人一样开始了长时间的远游,游山玩水,随遇而安,这一时期的经历赋予了李白一颗崇尚自由的心和浪漫情怀。

才华横溢的他将自己的真性情与山水融为一体,一气呵成,创作出首首名诗。

等到壮年时期,太白过上了干谒的生活。

由于自身满负盛名的才华和朋友的推举,李白终于做上了官,可有因为狂妄自负、天真随性的个性不但不收敛还愈演愈烈,使得得罪了许多官员,最终无奈地退出了官场。

晚年的李白蒙冤入狱后又长游夜郎,壮志难酬。

最终,带着一颗报国无门的郁郁之情离开了人世。

再来聊聊杜甫那坎坷的一生。

杜甫少年时期由于出身于世代“奉儒守官”家庭,环境优越,自小就被培养成一个规矩之人,因而性情也不会像太白一样自由散漫。

当然年少的杜甫和李白一样,才华横溢,少年气盛。

由于崇尚儒学,“忠君”思想和对于民生的关注在杜甫思想里已是根深蒂固了。

青年时期,杜甫在读书和漫游中度过。

然而科举不中,令他空有一番才华却无处施展;父亲去世,让他的生活困顿艰难。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

李白与杜甫:两位伟大诗人的对比与比较1. 引言1.1 概述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唐代最著名、最伟大的两位诗人。

他们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丰富的主题内容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比和比较这两位诗人,从他们的生平背景、诗歌风格以及主题与思想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讨论。

首先,我们将介绍李白和杜甫的生平背景,包括他们的成就和影响以及在历史背景下的位置和作用。

然后,我们会比较这两位诗人的诗歌风格,探讨他们在表达方式、意象运用等方面的异同点。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讨论他们在主题与思想上的差异,并比较他们对国家、社会以及人生观念等方面的表达方式。

最后,我们将总结整个文章,并给出自己的观点。

1.3 目的通过对李白和杜甫这两位伟大诗人进行比较与对照,我们希望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创作风格和思想内涵。

同时,通过分析他们在不同主题和时代背景下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对于文学与人生的认识和追求。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我们可以对李白和杜甫的诗歌产生更深入的了解,并欣赏他们所创造的文化瑰宝。

2. 李白与杜甫的生平背景:2.1 李白的成就和影响:李白(701年-762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一位知名的文人学者。

李白自幼聪慧好学,在少年时期就展示出卓越的才华。

他游历于各地,与许多知名诗人交往并受到启发。

李白以其豪放狂放、奔放灵动的诗风而闻名,情感奔放,笔调豪迈。

他用浓墨重彩和丰富多样的意象描绘了大自然、爱情和饮酒等主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

他的作品充满了热情和个人感受,表达了对自由、独立以及追求理想生活的向往。

李白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代表之一。

他在诗歌创作中运用了大胆夸张和丰富形象,并以自由主义态度批评和反抗当时社会政治现状。

他写下了许多不朽的作品,如《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和《将进酒》等,深深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2.2 杜甫的成就和影响:杜甫(712年-770年)是唐代另一位伟大的诗人,被尊称为“诗圣”。

李白和杜甫:两位卓越的诗人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两位卓越的诗人之比较

李白和杜甫:两位卓越的诗人之比较介绍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杰出、最具影响力的两位诗人。

他们的诗歌作品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瑰宝。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对比和评述这两位伟大的诗人。

生平背景李白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朝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他出生在吉州(今江西九江市),精通诗、书、礼、乐等领域,被誉为“诗仙”。

杜甫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末期的伟大文学家。

他生于河南巩县(今属河南荥阳市),早年游历四方,深受社会动荡与民间苦难的影响。

作品风格对比李白•多情豪放:李白笔下的世界充满了奔放、热情、豪放和无拘无束的个性。

他写景描写宏大壮丽,但也融入了自己的情感与思考。

•唯美浪漫:李白喜欢描绘仙境和神话传说,常以饮酒、游乐和追求自由为题材,打造出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作品。

•艺术张力:李白的诗歌中大量运用夸张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杜甫•知行合一:杜甫在诗中表现出对社会问题和政治局势的关注,并将之融入到自己实际生活经历的感悟中。

•抒发忧愤:杜甫笔下的诗歌反映了社会动荡时期人们生活困苦、身受战乱之苦、民众疾苦等深刻情感。

•笔触细腻:杜甫善于用富有画面感和节奏感的细致描写来塑造形象,表达他内心深处的思想与情感。

影响与评价李白•文艺复兴:李白倡导的豪放派诗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

•流派创立:他自成一派,被誉为“李白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赞誉评价:被尊称为“诗仙”、“诗神”,被许多后世文人推崇和崇拜。

杜甫•社会触角:杜甫深入社会底层,关注贫苦人民的疾苦和社会问题,以正义与同情心感染了众多读者。

•学术推崇:他主张反对空谈浅薄之学,注重实践与思辨相结合,给后世留下了重要的学术思想贡献。

•文化典范:被尊奉为唐代最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是中国文化史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代表作家之一。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诗学思想,因受时代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李白的诗中充满浪漫主义精神,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现实主义。

在诗歌创作方面,李白以“五言律诗四章体”为代表;从《蜀道难》到《登金陵凤凰台》,再到《将进酒》《梁园吟》。

在文学理论方面,李白强调诗歌为政治服务,而杜甫则认为诗歌是个人感情的抒发;在思想方面,李白更多地强调个性表达和自我意识,而杜甫则更多地强调集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本文认为:在对“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的比较中,杜甫体现出两种不同的诗歌风格。

同时认为:李白对社会黑暗面有更深刻的认识;杜甫则更加关心百姓疾苦和民生。

复旦大学中文系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哲学等。

一、引言在文学史上,李白与杜甫这两个名字经常出现在一起。

我们常常把这两个名字连在一起讨论,实际上,这两个名字的历史背景、时代背景以及个人情况都是不一样的。

我们说杜甫是现实主义诗人,那么李白呢?他的诗里有没有浪漫主义精神?下面我们将从诗歌创作方面、文学理论方面、思想方面以及文学观念等四个方面来进行讨论二、李白的诗充满浪漫主义精神从李白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到一种浪漫主义精神,这也是他诗歌创作所要达到的理想境界。

从“太白”二字之内涵看,他写诗不求其大和高,但求其气势博大、声情兼美、情感丰富、语言优美。

“太白”是李白诗中最著名的名字,从这两个字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李白那浪漫主义精神。

在李白一生的创作中,从他那浪漫豪放的诗风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一种浪漫主义精神。

在《将进酒》和《梁园吟》等诗篇中,可以看到李白那充满理想和激情与浪漫精神。

三、杜甫的诗歌风格体现了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杜甫在诗中所体现的现实主义精神和他对现实社会的深刻认识,是其理想主义者诗歌风格的主要原因。

杜甫诗歌中反映的是现实中存在过,但已经消失了的东西:在历史的长河中,曾经一度流行过,但已经消失了的事物。

比如,“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和杜甫的比较及其他
“李杜诗篇万古传,至今已觉不新鲜”,两百多年前,赵翼写下这两句诗的时候,心里除了傲物豪情外,我想肯定还有不少的忐忑吧。

李杜,李白和杜甫,那盛世大唐里两个无比巨大的身影啊!面对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长大嘴巴仰视着,他们的光芒逼迫我们不得不将手撘于额上。

正如韩愈所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美的历程》中,李泽厚是这样比较他们二人的,“李白和杜甫,都称盛唐。

但两种美完全不同”,“这两种‘盛唐’在美学上具有大不相同的意义和价值”。

一般而言,李白是屈原以后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其诗想象奇特丰富,色彩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不拘泥于形式,奔放洒脱,读来意气风发,仿佛“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而杜甫则是一个极有代表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实,被后世称为“诗史”。

在艺术特色方面,杜甫吸收和总结了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了他独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

元稹说李诗“放浪纵恣”,杜诗“铺陈终始,排比声韵”,宛如一个是潇洒的放浪形骸的剑客,一个是认真的一板一眼的学者。

在李泽厚先生的眼中,李杜最大的差别在于,李诗是“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的“天才美”,而杜诗则是将李诗的不可学严格地收纳、凝练在一种形式、规格、律令中,成为人人可学而至,可习而能的“人工美”了。

我们不能随随便便地就说孰优孰劣,但我们可以明确的他们是截然不同的两个诗人,截然不同的两种才气,天才和地才,差别也是宛若天地。

但纵观他们二人的经历,却是十分相似的。

公元701年,李白生于安西大都护府碎叶城的一个商贾人家。

少年时期,他仗剑走天涯,遍游名山大川,接触了广泛的社会现实。

李白出生后11年,公元712年,杜甫生于豫中巩县的一个下层官僚地主家庭。

少年时,他在苏浙鲁一带进行过游历,了解了很多社会现实。

当时,科举制确立,知识分子由试入仕参与政权治国平天下是极其自然的一个过程。

而这两位天才在仕途上都是坎坷不断,沉浮起落,最终也没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李白这为国“扫胡尘”的志向,因为浮云蔽日,也因为自身傲气逼人,只能化为一句一句的诗,而自己只有空看镜中“白发三千丈”。

杜甫,他“至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被李林甫轻巧的一句“野无遗贤”重重得挡在了宣武门外,身负灼灼光华而无所用。

他们也曾经因为自己的才气亲近过天子,却又同样被天子无情的抛弃。

甚至,传说中,他们一人死于溺水,一人死在船上。

如此相似的经历,却并没有造就出两个相似的天才,这里的原因又何在呢?
首先,我想这是由于二人性格上的差异。

一个诗人的性格决定着他将创作出什么样的作品。

从李白的诗歌当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一位身负长剑,手拿酒盅,放浪不羁,傲岸不屈的侠士。

他嗜酒如狂,他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他才华横溢,所以他骄傲,他能够“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总之,他是狂傲的,很有点文人的恃才傲物。

所以,他的作品相当于一个天才的高声呼喊,大部分都是是积极昂扬的,有时候读起来觉得热乎乎得仿佛一杯香醇的烈酒。

而在杜甫的诗歌里则走出来一位深沉忧郁,忧国忧民的儒生。

他看上去傻愣愣的,很古板也很正直。

他踏踏实实地做学问,或许他不像李白那样才华天生,却在自己的努力下成就了自己。

他时刻把黎民苍生放在自己的心上,就像他坐在自家为秋风所破的茅屋里,想到的不是个人安危穷达,而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这样的胸怀,着实是让人佩服的。

用王国维的话说,李白属于‘主观诗人,杜甫属于‘客观诗人’,李白擅长自我抒情,绝大部分是抒情诗,他的叙事诗也带有抒情色彩;杜甫擅长客观描写,代表作是叙事诗,他的抒情诗也带有客观色彩。

他二人性格的差异在他们对于游侠文化的接受上也有所体现。

侠文化是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一种特殊现象,唐代文人对于侠文化都有所接受。

李白的接受是符合当时的时代潮流的,所以他才任性豪放,很有侠者的气魄。

而杜甫的接受则与当时的时代潮流有所差别,他主要接受了侠文化中的重义和牺牲观念,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大概就是杜甫接受了侠文化以后的思想了。

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我认为是二人所处的社会现实有所差异。

李白卒于公元762年,他死后八年,即公元770年,杜甫凄凉地孤单地死在一条小舟上。

八年,在千万年历史的长河里可能没什么分量。

但李杜之间相差的这八年,恰好处在唐王朝由极盛转向衰败的关键时刻。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和杜甫都曾想过在这场动乱为国家做出一点贡献,但都没有实现自己的心愿(或许他们二人只是天才的诗人不是天才的政客吧)。

七年之后,即公元770年,安史之乱结束,这一年也是李白的卒年。

所以,李白他没有见到安史之乱过后那个破乱的社会。

曾经那么繁华的的京城,宝马雕车香满路,如今却是草木深深,满目荒凉,这样悲凉的场景,李白没有见到,而杜甫见到了。

如果没有见识过盛唐的繁荣,或许不会有这么大的感触,但杜甫,他是由盛唐走来的人,而且他还是个诗人,是个忧国忧民的诗人。

所以,这样的社会现实对于杜甫晚年的诗歌,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幼年的时候学古诗,背的第一首诗便是李白的《静夜思》,第二首则是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

以一个孩子天真的眼光,当时更喜欢的显然是杜甫的那句“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充满了明亮的色调,也与平时看到十分相似,而对于李白诗中的那种思乡之情,在当时却是无论怎样也无法明白的。

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李杜二人的诗歌也背了那么几首,幼年的看法很自然的改变了,李白诗歌中雄浑离奇的想象,琅琅上口的节奏,这些都是孩子们喜欢的。

尤其在背完《将进酒》,完全倒戈于李白了。

小孩子总是对侠客这一类形象充满了崇敬和向往吧,何况这个侠客还会写诗,大概也很少有小孩子会喜欢一个满脸沉郁的老头吧。

这便是他话了。

李杜诗篇万古传,虽然至今已千载过去了,读来依然有力,文学的力量想必也就在此了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