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级上册二《声现象》PPT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件 (共31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声现象第2节声音的特性课件 (共31张PPT)

议一议 图中的两个情景有什么共同点呢?
减少声音 的分散,增 大声音的响 度
你能举个生活中利用这个原理的工具吗?
听诊器
2.2.3 音色
音色:又叫音品,它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征。 不同的发声体即便音调和响度相同,我们仍然可
以区分出来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举例:“不见其人,却辨其声” 模仿秀
❖音色取决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及 发声方式等,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
听它振动发出的声,
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
用同样的力度再次拨动,并注意
观察。
控制变量法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
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控制变量法
❖ 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 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 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 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 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 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 变量法。它是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思想方法,广 泛地运用在各种科学探索和科学实验研究之中。
❖ 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2.2 声音的特性
❖2.2.1 音调 概念: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也就是我
们平时所说的声音的粗细。
举例:简谱中的1.2.3.4.5.6.7 女高音、男中音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PPT

新课讲解
活动3:用鼓槌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洪亮的击鼓声。 活动4: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新课讲解
试一试 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感受声带
振动发出声音。
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时,发声也停止。
新课讲解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发声 C.没有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没有振动 D.物体的振动停止后,还会发出很弱的声音
【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产生的声音就会停止,故A正确,D不正确;物体在真空环境中振动,是不 会发出声音的,故B、C不正确。
第二章 声现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目 录
CONTENTS
1 学习目标 3 新课讲解 5 当堂小练
2 新课导入 4 课堂小结 6 布置作业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
速度不同。 4.知道回声现象,并会利用回声来测量距离。Fra bibliotek新课讲解
思 考 声音在空气中是如何传播的?
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 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 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新课讲解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 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 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课件

振幅小 响度小
振幅大 响度大
例题
你见过用试管做的乐器的演奏吗?
1.用相同的力吹不同的试管,试管发出的 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2.用不相同的力吹同一个试管,试管发出 的声音相同吗?有什么区别?

如果改用相同的 力敲击瓶身,试 管发出的声音会 一样吗?
声音高低不同
声音大小不同
练一练
1.在鼓面上撒一些细沙,敲鼓时会发现越使劲敲鼓,听到 的声音与细沙的情况是( B) A.声音越响,振动得越快 B.声音越响,振动得越高 C.声音越响,振动得越慢 D.声音越响,振动得越低
纸张 直尺 自己
抖动纸张 伸出桌面少许,拨动 手摸颈前喉头的位置,说话
提出猜想 感受他们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纸张发声时在_振__动___; 直尺发声时在_振__动___; 人说话时声带在_振___动__。 猜想: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探究声音的产生
为了验证猜想,我们需要进行更多的实验收集证据。
随堂训练
1.小明的二胡断了一根细琴弦,他用一根粗弦代替后,则发 出的声音的音调( C ) A.保持不变 B.变高 C.变低 D.无法确定
2.下表是人和几种动物的发声频率和听觉范围从表中可 以看出,可以发出次声的是( C )
A.人 B.蝙蝠 C.大象 D.狗
第二章 声现象
声音的特性
第二节
第2课时 响度和音色
两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 可减小声音的发散
听诊器的导音管能极大程度 地减小声音的发散
利用管状物传递声波,可以增大声音的响度。
响度的影响因素
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小;与声 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2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2声音的特性  课件(共29张PPT)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
• C.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大
D.水位升高音调不变,响度越来越小
• 2.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
• 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
• 3.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比较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 和发声的音调。
探究音调和 频率的关系
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
数据记录
钢尺 振动 声音 伸出长度 快慢 高低
伸出1/5
最快 最高
伸出1/3
较快 较高
伸出1/2

最低
——有什么结论?
实验结论
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的振动 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大,发出 的声音音调越高;振动频率越 小,音调越低.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 C.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 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城市道路旁的隔音板是在入耳处减弱噪声 B.B超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 C.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响度太小
11.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决定 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 动的_____决定的. 12.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响度相同 的是___.
5.超声波:高于20000赫兹的声。次声波:低于20赫兹的 声。(这两种声,人是听不到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31张PPT)

• 1、“手和脑在一块干是创造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反思自我时展示了勇气,自我反思是一切思想的源泉。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6、“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2021年11月上午9时9分21.11.1609:09November 16, 2021
一般地,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___振__动___ ,人耳能听到的 鼓声,是由___鼓__皮__的__振__动___的振动而产生,停止 敲击后立即用手轻触鼓面发现它在__振__动___,按住 鼓面则__停__止___发声.
2.歌词“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中的发声 体分别是 ___空__气____、_马__的__声__带__、____水______。
空气(0oC) 空气(15oC) 空气(25oC) 软木 煤油(25oC) 水(常温)
331 340 346 500 1324 1500
海水(25oC) 1531

3230
铜(棒)
3750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声速的大小跟__介__质_的__种_类__有关; 还跟__介_质__的_温__度___有关。
• 敲响音叉,听声音。 • 思考:有什么方法可以让人观察到发声的 音叉在振动? 学生亲自实验
应用:
记录声音的振动来记录声音。
演示 将一只电铃接通电源放在 密封的玻璃罩内!
1、你听到电铃声了吗? 能你 铃的槌在敲击铃吗? 看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 课件(共2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 2.3声的利用  课件(共21张PPT)

● A.超声波的音调比人能听到的声音音调低 B.超声波传播不需要介质
● C.人听到的“嗞嗞”声是超声波 D.超声波能用来清洗物体说明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 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话说“隔墙有耳”,说明固体也能传声 B.“震耳欲聋”主要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 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 13.超声清洗及超声碎石是利用声能_____的性质工作的,而回声定位则利 用了声能_____的性质。
● 14.频率高于20000Hz声音叫________,低于20Hz声音叫________.这 两种声音人耳都_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
● 15.有些动物(如狗、大象)比人提前感觉到地震,是因为地震时伴有 ________ (选填“超”或“次”)声波产生.地震中有的被掩埋者通过敲 击身边的墙体或管道发出求救信号,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利用了声音可 以在________ 中传播的原理.
利 用 声 呐 探 测 海 深
2.回声定位:
汽车的倒车雷达
以上这些例子说明了声音能传递信息。
把一块石头扔进水里,可以看到一 圈一圈的水波向四周散去,水面上 的树叶也随之起伏。这说明石头 的 能量通过水波传给了树叶。
水波是一种波动,水波能传递能量。 声波也是一种波动,那么,声波能传递能量吗?
二.声与能量
● D.用超声波去除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的能量
● 11.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 ___; 平时说的“B超”也是超声波,可利用它为孕妇做常规检查,这是利用了声音 可以____。
● 12.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铃声响了,考生都自觉地走进考场,说明声音可以 传递_______;交警部门在考场附近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从控制噪声的角度 分析,这是从________处减弱噪声.

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18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八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共18张PPT[可修改版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第二章声现象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共18张PPT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1、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或者一把直尺、一根 橡皮筋等,大家想办法让这些物体发出声音。
2、发出“啊——”的声音,同时用手摸喉头 。
想一想:这些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点?让它们 停止发声,看它们不发声时又有什么共同特点?
音 的
了什么?


结论:除了空气等气体外,液体也能传播声音。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传 播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
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除了气体,液体以外,固体也能传播声音。
请同学们做以下的两个实验:



1、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

轻敲桌面,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

桌子上。
2、两张桌子离开一个小缝,再试一试。
结论:除了气体,液体以外,固体也能传播声 音。
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 叫做介质。
2、固体、气体、液体都是传播声的介质。真 空不能传声。
宇航员在太空中或在月球上能不能面对面的 交谈?为什么?
三、声波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 叫做声波。 声音就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的。 2、声音的传播过程:震动的物体带动周围 的介质,产生相应的振动,这些随发生物体 振动的介质又带动较远的其他介质振动,使 振动向外传播。
三、声速的大小既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 质的温度有关。
15oC 时空气中声速是340m/s。
(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PPT新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PPT新课件

知2-讲
思考:小朋友一拍手,鱼就乱跑,说明了什么? 结论:液体能够传播声音。
知2-讲
结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
大量的实验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
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即可以是 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知2-讲
【例2】〈贵阳〉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 弦振动(如图所示),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 码和琴箱,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最终传递到 听者耳中的。这一振动的 固体 和 传递过程说明________ 气体 都能传声。 ________
知2-讲
【解析】 根据信息“小提琴声是通过琴弓与琴弦的摩擦使琴 弦振动,琴弦将振动传递给木质的琴码和琴箱, 再使琴箱内的空气振动”表明声音可以通过木质材 料进行传播。小提琴声可以被周围的人听到,表 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知2-讲
总 结
本题要求学生根据试题中的信息判断传声的物质。 虽然液体可以传声,但根据题目中的信息不能获得 这个结论,而不能将其作为本题的答案。
知3-导
1. 声速是描述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 ,它的大小 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2. 声速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知3-讲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 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 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回声到达人耳比
知1-讲
总 结
从现象“喉头振动、激起水花” 归纳出共同的特征是发
声的物体在振动,结论的得出采用了归纳法。有些振
动不易观察,可以采用转换法把微小的振动“放大”, 在被敲击的桌面上撒一些纸屑(或泡沫)等轻小物体,通 过轻小物体的跳动间接反映桌面的振动。 (1)能够发声且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二章《声现象》课件(52张PPT)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新)第二章《声现象》课件(52张PPT)

(5)某人对着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了一声,1.5秒后 听到了回声,求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
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 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 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 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提示:可以测量声音在空气中,水中的 速度;超声波的速度等 注意:要注重实验的科学性,可操作性
第二章 声现象
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

情景
情景体验· 探索发现
小明喜欢探究身边的物理现象,一次他将一把 钢尺按在桌上,一端伸出桌边,长度为钢尺的 1/3,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比较“尖细”,他知 道这是钢尺的振动产生的声音,其后他把钢尺 的2/3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力度相同),听到 的声音比较“粗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课堂小练习


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 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 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而 “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 “高”、“低”指的是______.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 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 的声音的音调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 声体的______有关


易忽略点提醒 声音的高低是平常我们所感受到的声音的 “尖细” 和“低沉”,而不是我们所听到声音的大小,如牛 的声音比蚊子的声音响,但它的音调低,人的 听觉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不同动 物的听觉和发声频率范围不同;
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时,我们采用在相同 力度下,改变一个物体的粗细、长度等方法, 改变物体的振动快慢,比较物体发声音调的变 化。此类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 不同音调,显示的波形不一样,如女同学的音 调比男同学高,波形就 ______ 一些;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共37张PPT)

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声现象(共37张PPT)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0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1.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例2】实验可得结论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 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无线电波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练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说明: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精B.编学优校质将课高P(P音T喇人2叭教)换版成八利许上用多物小理声音第箱二波章传声现递象能(共3量7张。PPT声)(获音奖课以件推波荐的下载形) 式向外传播,即物体振动的能量可以通过介质以声波的形 精5、编区优分质乐课音P式三PT要人传素教:版递闻八出声上知物去人理—第。—二如依章据声声不现同象波人(共可的3音7以张色P来P用T判)(获来定奖;清课件洗推荐钟下表载) 等精密机械;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5
精编优质课PPT人教版八上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共37张PPT)(获奖课件推荐下载)
三、乐音(音调、响度、音色)
6、人的听觉频率为20Hz—20000Hz (1)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 特点:频率低,传播距离远,无孔不入等,主要发生于大型的自然灾害:地震、海啸、火山爆发、台风、核爆炸等。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 特点:频率高,波长短,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等,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B超等。 (3)动物的听觉范围通常与人不一样,比如狗的听觉范围就比人的听觉范围大,猫、蝙蝠、海豚的听觉上限都比人类高。大象的语言 对人类来说就是次声波。 (4)人能听到声音的条件:必须要有发声体、介质、良好的听觉器官、足够的响度和一定的频率范围。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共37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声现象》复习课件(共37张PPT)

3.如下实验,属于研究“影响声音响度的因素”的一项 是( A )
A.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掉到鼓面上,听声音的不同 B.把玻璃罩里的空气慢慢抽出,听声音的变化 C.把塑料片以不同的速度从梳子上刮过,听声音的不同 D.吹哨子,把活塞向下慢慢拉动,听声音的变化
4.探究声音“音调”的影响因素:
如图所示,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注意听振动发出 过程 声音有何不同。此时应注意两次的 振幅 大致相同。 现象 钢尺伸出桌面长度越长,声音音调越 低 。 结论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快慢 有关系,且物体振动越 快 ,音调越高。 方法 本实验运用的是 控制变量 法。
反馈练习二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 的 响度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 的 音色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 的 音调 高.
反馈练习二
2、萍萍是位音乐爱好者,钢琴独 奏或手风琴独奏她一听便能分辨, 她区分的依据是这两种乐器发出 声 音 的 __音__色______ 不 同 ; 她 用 不 同的力弹琴时,发出声音的 ___响__度____不同.
反馈练习一
3、人们交谈时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 表明 空气 能够传声;鱼能被它们喜欢 的声音吸引,表明 水 也能传声。
4、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 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 的。
反馈练习一
5、在做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随着玻 璃罩内的空气被逐渐抽出,电铃的声音将 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某同学在做该实验 时虽然听到的铃声逐渐变小,但始终都能 听到铃声。请你分析原因可能
频率低,音调低
音调低:声音粗犷、
低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声现象PPT

新课讲解
实验2中,①可以将振动的音叉触及人体面颊,面颊会感受到音叉 的振动;②可以将振动的音叉插入水中一部分,会看到水花飞溅; ③可以将悬吊着的泡沫塑料球接触不发声的音叉,球并不跳动; 将音叉敲响,再使泡沫塑料球接触音叉,会发现球跳动。
2021/5/1
新课讲解
典例分析 例 关于声音的产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
2021/5/1
新课讲解
二、声音的传播
请同学们大胆猜想声音怎样从声源处向远处传播。 猜想1:声音由声源处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猜想2: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2021/5/1
新课讲解
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你的猜想。
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 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 到敲击桌子的声音。
2021/5/1
新课讲解
从上面两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有的物体发声时,人眼不容易直接 观察到发声体的振动,那我们应该如何将这些振动扩大呢?
运用“转换法”将不明显的现象扩大。
实验1中,我们可以将纸屑放在桌面上,敲击桌面时,桌面 上的纸屑被弹起。用手按住桌面,桌面不发声了,纸屑跳动停 止。
2021/5/1
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物理学中 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2021/5/1
新课讲解
有时候好像没有介质也能听到声音,比如雷声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把它传 递过来呀!
雷声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吗?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大家的想 法。
2021/5/1
新课讲解
将闹钟放到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 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有什么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拓展】科学推理法的应用 在探究“真空不能传声”实验中,绝对真空的情况是很难得到的, 所以采用了在空气抽到不同程度时,多次实验比较听到声音的变 化的方法,分析归纳找到了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音越小的规律 后,再经过科学推理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这种方法叫理想 实验法(又称科学推理法)。虽然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不是在真 空条件下得出的,但推理过程是科学的、无误的,故这个推论是 正确的。
1.声音是由
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
(1)声波:

(2)介质:

如固体、液体和气体。
(3)条件:需要
,
不能传声。
3.声速:
(1)定义:

(2)影响因素:


(3)大小:15℃时,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4)回声:

参考答案: 1.物体振动 2.(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传播声音的物质 (3)介质 真空 3.(1)声音传播的速度 (2)介质的种类 温度 (3)340m/s (4)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的声音
振动
介质 真空
考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示范题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
第二章 声 现 象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体验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活动1:如图,在铅笔盒上套一根橡皮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 听到声音吗?此时橡皮筋处于什么状态?边说话,边用手指触摸 声带部分,感受到人发声时,声带处于什么状态?停止发声,橡皮 筋和声带又处于什么状态? 活动2:如图,拍击手掌,观察到金鱼会怎样?一位同学把耳朵贴 在桌面上,另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听到的声音有何变化?
பைடு நூலகம்
,声音
3.结合“活动2”中鱼被吓跑,鱼听到声音的途径是________
,说明了
可以传播声音。
提示:金鱼受到惊吓,是由于金鱼听到了手掌的拍击声,说明声
音可以通过空气、水传到金鱼的耳朵中。
参考答案:空气 水 气体、液体
4.结合“活动2”,耳朵离开桌面听到敲击桌面的声音,声音是通

传入人耳的,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桌面的
3.结合图分析,如何把不易观察到的振动呈现出来?
提示: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会发现水面起波纹;将乒乓球接 触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些都把微小的振动转化为容 易观察到的物体的振动,故我们可以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 (或放大)为易直接观察到的现象,使现象更明显。 参考答案:可以将不易观察到的现象转换(或放大)为易直接观 察到的现象,使现象更明显。
探究1 声音的产生 结合“活动1”,思考以下问题: 1.正在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 提示:发声时的橡皮筋在振动;发声时的声带在振动。故正在发 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参考答案: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由“活动1”知,当物体停止振动时,还能听到声音吗?这说明了 什么? 提示:橡皮筋、声带停止振动,我们听不到声音,说明橡皮筋、 声带不再发出声音,由此可以推知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参考答案:听不到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气被抽尽时,
(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声音。
提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用抽气机逐渐抽出其中
的空气,会听到铃声逐渐变小,原因是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减少,
以此推理知假如玻璃罩内成为真空,将听不到声音。
参考答案:稀薄 不能
2.由上述真空响铃实验,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
不能在
中传播。
参考答案:介质 真空
探究3 声速
1.分析表格中的数据,找出关于声音传播规律的信息。
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介质 空气(0℃) 空气(15℃) 空气(25℃)
软木 煤油(25℃)
水(常温)
声速/(m·s-1) 331 340 346 500 1324 1500
介质
声速/(m·s-1)
海水(25℃)
1531

3230
铜(棒)
3750
2.如何利用回声测距离?
提示:利用回声测距离的方法:先测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
间t,根据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算出s=vt, 即s 为到障碍
2
物的距离。
参考答案:测从发声到接收到回声的时间t,根据声音在介质中
的传播速度v算出s=vt, s即为到障碍物的距离。
2
【微点拨】 (1)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压强和温度有关。只有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2)在利用回声测距时,时间为在介质中传播的来回的时间。
【微点拨】 (1)能够发声且正在发声的物体才是声源。 (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发出的声 音有时我们听不到。
探究2 声音的传播 结合图,分析声音变化的原因,思考以下问题:
1.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当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时,
空气变得
,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可以推断出,当空
大理石
3810
铝(棒)
5000
铁(棒)
5200
(1)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吗? (2)声音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吗?与什么因素有关? (3)比较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小有什么关 系? 提示:在空气中,当温度不同时,声速不同,这表明声速与介质的 温度有关;当温度相同时,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在气体中传播得最慢。 参考答案:(1)不同 (2)不同,声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3)声 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气体中传播得最慢,即v固>v液>v气。
声音,声音是通过
传入人耳的,感觉声音变强了,
说明
可以传播声音。
提示:把耳朵离开桌面听敲击桌面的声音,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
人耳的,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敲击桌面的声音,感觉声音强,说明
这次不是由空气传过来的,而是由桌面传过来的,说明固体可以
传播声音。
参考答案:空气 桌面 固体
【微点拨】 (1)真空不能传声,真空不是介质。 (2)理想实验法: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现象和推理对 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也称为科学推理法。如探 究真空不能传声。
参考答案: 活动1:在铅笔盒上套一根橡皮筋,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能听到橡 皮筋发出的声音,此时橡皮筋在振动。用手指触摸声带部分,感 受到人发声时,声带是振动的。停止发声,橡皮筋和声带停止振 动。 活动2:拍击手掌,看到鱼缸中的金鱼听到拍手声吓跑了。一位 同学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另一个同学轻敲桌面,听到的声音比在 空气中听到的声音更清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