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课西学东渐-2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第20课西学东渐第20课西学东渐(精选2篇)第20课西学东渐篇1第20课西学东渐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课是必修ⅲ第五单元“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的第一课内容,前四个单元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情景铺垫。
第20课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
2.刺激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
问题探究2 ——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进步意义
同文馆是清代最早培养译员洋 务学堂和从事翻译出版的机构
洋务运动时期派出的第一批赴 美留学幼童
图片显示洋务运动在哪些方面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3.促进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章 中体西用 图自强
问题探究2 ——洋务思想及洋务运动进步意义
心的拗开了,焦皮里面窜出一道白气,白气散了是两 半个白面的馒头。不多工夫,已经全在肚里了,却全
忘材了料什二么 :味 民。 国” 初以年,三北纲京五《中常华为新报—核》—节曾登选了自一《则药新》 闻,有一女子唐氏心19的岁,封许建配张礼家教,还未嫁过门,未
婚夫就死了,为了做烈女,唐氏选择自杀殉夫,历尽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
不君推,能动为相政治民治办,民亦事主者不化也暇,治…,…启事于发是不国办共民而举的一易民其民主人为意,君亦…识天…。
下之通义也。”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
材料二: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 在京组织保国会,宣布其宗旨是“保 国家之政权土地”“保人民种类之自 立”。在演讲中他疾呼:“人人有亡 天下之责,人人有救天下之权。”
岳麓版必修Ⅲ
第21课
新文化运动
[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 兴起
新 时间 标志 文 化 运 动
核心 (两面 旗帜)
主要代 表人物
主要阵地 (思想阵地 活动基地)
[新意盎然]
——新文化运动的概况
兴起 兴起
新 时间 标志
文
化
陈
运 动
1915
年
《 新 青 年 》
独 秀 在 上 海 创
必修三第五单元第20课《西学东渐》优质课件(38张)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后期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维新思想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 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 宪法……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 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 在……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 体,上下一心。 ——郑观应《盛世危言》
根本目的是什么?
“体用之争”有何影响? 体用之争实质上是维护清王朝统治秩序的手段之争。 体用之争的结果洋务派获胜,掀起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之实践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一部 分人认识到洋务派的不足, 于是他们和洋务派分道扬镳 ,形成早期维新思想。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郑观应 王 韬
请依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的主张?
第三篇章:变制度——瓜分危机下的觉醒
1、早期的维新思想
原因: 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 体 后期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与外国进行商战 用 思想: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内忧外患
第二篇章:用西学——内忧外患中的警醒
场景
李鸿章为代表的洋务派与倭仁为首的顽固 派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 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 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第20课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科技、文化、 思想、宗教等)向中国逐渐传播渗入的历史过程,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 过重大影响。
其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①鸦片战争之前的明末清初:开端——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前后: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中国应对态度是怎样的呢?
一、开眼看世界(19c40年代)
●一场“辩论”
吾国行专制政体,一君与大臣 数人共治其国,国安得不弱?„„ 今变行新法,固为治强之计,然臣 窃闻谓政有本末,不先定其本而徒 从事于其末,无当也。„„立行宪 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 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 可计日待也。
《孔子改制考》 《新学伪经考》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 会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提示角度:近代化)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推动了政治民主化 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推动了经济工业化。 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起到了思想启蒙 作用,促进人民的觉醒。推动了西方 科学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两派论战的主要内容
顽固势力 祖宗之法不可变,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维新派 变者天下之公理
要不要兴民权,实 反对兴民权,设议院, 实 行 君 民 共 主 的 君 主 立宪政体 行君主立宪 反对君主立宪
要不要废八股、改 坚 持 科 举 取 士 , 反 对 变法之本,在育人, 在开学;在变科举 革教育制度 西学
☆
同学们思考一下西学东渐是否到此 就结束了,如果不是,本单元还有哪 些内容体现了西学东渐?
新文化运动中宣扬的民主与科学、
自由等思想(21课新文化运动)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三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3.人物:(1)林则徐:设立译馆,组织翻译外文报刊和《各国律例》,编译,2.历史背景①清政府内忧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侵略加剧,国内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2)局限性:仍然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未触及根本的封建政治制度。
三、维新思潮——资产阶级维新派(一)早期维新派的转变(1)原因: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种种弊端。
1、背景:①政治:19世纪90年代,失败,民族危机加深。
②经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③思想: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2、代表人物及主张3、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特点(1)特点:把西学与儒学相结合,利用孔子和儒学的权威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合理性,以此宣传维新变法。
(2)原因: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具有软弱性、妥协性,不敢与封建势力彻底决裂。
②借用儒家的方式有利于维新思想的传播,减少阻力。
③西学在我国的传播水平低,特别是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4、维新派与顽固派、洋务派论战(1)论战内容:(2)实质:是资本主义思想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
(3)影响:①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②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5、实践——戊戌变法(1898)(1)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2)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
(3)失败原因: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结论:资本主义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6、影响(1)政治: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开展,推动中国近代民主化进程;(2)经济:使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推动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3)思想:冲击传统封建思想,起了思想启蒙作用,形成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推动西方科学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预习作业】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一股新思想萌发了。
第20课西学东渐
(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 ⑵ 局限
这一时期的“西学东渐”还仅限于知识分子阶 层个人行为的介绍性著作,带有政治指向性和实践 性的活动不多。 (没有冲破封建主义束缚)
第20课 西学东渐
巩固练习
1、英国大炮轰开了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一些爱国 知识分子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新思想萌发 了,林魏新思想的核心是 A、改革内政,振兴清朝 B、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御侮之道 C、学习新技术发展资本主义 D、启迪人们摆脱封建思想束缚
第20课 西学东渐
2.体用之争大致情况:
体用之争最早出现 在19世纪60年代
背景: ①战后列强加强经济侵略 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
3、体用之争
第20课 西学东渐
材料一 李鸿章说:“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 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 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 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的物质基础。 (3)引发了思想、文化领域的轩然大波——“体用之争”
(2)传播近代科技知识,培养中国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
第20课 西学东渐 三.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新突破 代表:王韬、郑观应
第20课 西学东渐
材料: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先在振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代表作 《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 主张 影响 否定专制,传播西学,宣扬维新 为维新变法提供了合乎传统文化 价值的理论依据;在当时的思想 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20课 西学东渐
思考: 1.康有为变法为何要借用经学和孔子的外衣? (怎样评价康有为的“移花接木”法?)
原因:①康有为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②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充分导致中国民族资产阶 级力量始终弱小。 2.这一时期论战的顽固势力中包括洋务派,是不是表明这 一派别比洋务运动时期落后了?
第20课 西学东渐
西学
中学西传:以四大发明著称的东方文明
中心的中华文明,以其辉煌灿烂的文化 积极贡献于世界,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
中学
西学
西学东渐:随着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古老的中国文明日益黯淡,鸦片战争的
失败凸现了西方文明的先进,中国被迫
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的显示,近代西 方文化传入中国。
昂首阔步的西方
(2)没有付诸实践。
郑观应、王韬等
人物: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动
主张: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后期
体 西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用 文化:办学校 培养新式人才。
三、维新变法 行宪政
①政治: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 ②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③思想:西学的进一步传播,早期维新思想 的
工业化 理性主义 民主化 殖民扩张
固步自封的中国
小农经济 君主专制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
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一、梦幻惊醒 看世界
林
魏
则
源
徐
Hale Waihona Puke “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师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和《海国图志》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 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鸦片战争后,向西方学习逐渐成为 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思考: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过程中表现 出怎样的趋势?出现这样趋势的主要推动因素是 什么?
趋势和影响因素:
趋势:由浅入深,由学习器物到学习制度。
方向是明确的 历程是艰难的 过程是渐进的 效果是明显的
第20课 西学东渐
思考:以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在抵抗侵略时 主张学习西方哪一层面的内容?
器物(科技)层面
有何局限性?
只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器物之 上的先进政治经济制度,且基本上没有付诸实践。
一、开眼看世界(19C40—50年代)
4、评价:
(1)积极作用:
对于探究西方、学习西方的思想潮流,具有开 先河的作用,启迪了中国人去了解世界,反映 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走向。
郑观应
王韬
三、维新思潮(19C末)
1、早期维新派: (2)思想变化:
①中法战争之前——认同“中体西用”,支持 洋务派,投身洋务运动
②中法战争之后——主张改良政治、实行君主 立宪
三、维新思潮(19C末)
1、早期维新派: 早期维新派为什么会与洋务派分道扬镳?
(3)思想变化原因:
中法战争的结局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形成;西学的 进一步传播。
开端——耶稣会传教士 ②鸦片战争期间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深入——列强侵华加剧
一、开眼看世界(19C40—50年代)
思考: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 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人猛醒,要跳 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
“鸦片战争展现在中国人眼前的第一个形象就是 西洋人坚船的迅速,利炮的声势……在两年多时间 里,中国调动了数十万军队,先后有1名总督、2名 提督、7名总兵以及数千名士兵死于战争。但英国 远征军的战死人数据英方统计却不足百人。两千年 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头脑里开始动摇 了。”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单纯学习西方技术,忽视政治经济制度。
二、体用之争(19C60—90年代)
试比较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异同点
【管理资料】正式版第20课-西学东渐汇编
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
19世纪四、五十年代——19世纪末
物质层面(器物阶段)
李鸿章 、曾国藩洋务派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三、第三阶段:维新思想(19C末,资产
阶级改良派)
1、早期维新思想
原因:①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 ②西学的传播
人物: 郑观应、王韬等
主张:
前期 支持“中体西用”洋务派、参与洋务运 动
材料二:以大学士倭仁为首的顽固派说“立国之道, 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主 张“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思考: 清政府内部关于“西学”观点是否一致?有何异同?
答:不一致。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顽固派反对 “西学为用”。
3、两种观点比较: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洋务 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西 政治: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
后期
体 西
经济:发展工商业,商战
用 思想:主张西学
①积极: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到政治制度层面起了启蒙作用
影响:②局限:只提出改革主张,没形成理论体系,也没付诸实施
2、目的:
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维护清朝统治
3、代表人物
(1)林则徐
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教材介绍了哪些史实说明他 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贡献: ①设立译馆,翻译报刊和《各国律例》; ②组织编译《四洲志》,了解西方的历史地 理,开中国近代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 先河
。
(2)魏源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
5、结果:洋务运动破产,“中体西用”失去原有的意
义
(洋务运动破产的标志: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
第20课 西学东渐答案
第20课西学东渐答案二、【课堂导学】问题一:读课本“开眼看世界”和下列表格,回的以下问题1.根据课本知识回答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向西方学习的原?⑴外国资本主义迅速崛起,对中国的冲击日益加剧;腐朽的清王朝被迫打开大门,与西方世界的联系也相应扩大。
⑵清政府的愚昧无知和落后。
⑶先进的中国人积极探寻抵御外侮、强国富民之路。
为了解西方,抵御外来侵略。
2.根据课本知识总结林魏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对当时的积极作用?(1)特点:①介绍的知识以军事为主,也有介绍政治和经济,但不深入。
②思想一方面带有鲜明时代变化的印记,另一方面,又保留着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2)影响:积极:“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
从此,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主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最主要功绩在于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其实质探索救国之路。
问题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90年代)(读课本,理解相关问题的基本要点)1.记忆、理解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出台背景、含义、目的(3)概括洋务派向西方学习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直接目的抵御外来侵略2.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最后结果怎样?结合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内容,分析洋务派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实质和作用?结果:体用之争最终以洋务派的胜利告终,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洋务运动实质:在不触动清王朝君主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达到巩固清王朝统治目的积极: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消极: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化层面,中国的社会制度没有根本性变革。
问题三:维新思潮1.19世纪80年代,从洋务运动中分化产生早期维新派(1)早期维新派的主要代表有哪些?和洋务思想比,主要进步性体现在什么地方?代表:王韬、郑观应;重要进步性是把洋务派的学西方先进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学西方物质文明发展到学习西方的政治文明。
20课《西学东渐》2
“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先进的实用技术等。 “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 腐朽的封建统治。
评价:在当时历史条件是进步的,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 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 好舆论环境。
原因:
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 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根本原因)。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 到政治制度层面起了启蒙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甲午中日战争,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宣告了 洋务运动的破产 。
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照例查检 违禁品,翻出3部《海国图志》。这些书最终都被幕府 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几年,《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 日本,计有15部,有的“被官方征用”,有的流入市场, 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
大国的又一次耻辱: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1860年,圆明园被焚烧,数以万计珍宝流失……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 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 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近代的初曙》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习小贴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 农耕社会,以“中庸”为特点的儒家思想经历 风雨,一直适应着古代中国,成为主流思想。 鸦片战争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此后的中 西思想碰撞中,传统思想由绝对主流渐变为次 要地位,西学由全盘否定到上升为主题,此嬗 变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进步进程。
第20课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西学东渐一般特指晚清民初欧美等地科技文化思想的传入。
在这段时期中,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最初的排拒,到逐渐接受西学甚至要求“全盘西化”。
它对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都产生过重大影响。
课标要求: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林则徐魏源李鸿章康有为梁启超1793年9月14日乾隆帝在承德山庄接见英国特使马戛尔尼从图片看,在近代前夕,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如何?反映了当时的中国在观念上处于一种什么状况?鸦片战争中西联系相应扩大中国封建专制日益衰弱(闭关锁国)西方资本主义日渐崛起(侵略扩张)鸦片战争失败以后,空前的国耻,震动了中国朝野,刺激了中国知识界研究世界、研究西方的热情…给国人最直接刺激是船炮不如人。
――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图片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怎样的局面?内忧外患西学传播扩大,猛烈冲击中国传统文化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天津武备学堂天津水师学堂天津电报学堂上海广方言馆福州电气学塾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安庆内军械所开平矿务局三.维新思想三.维新思想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三.维新思想材料二:瓜分危机加速了1898年维新运动的到来,实际上这场运动已积蓄了十年的能量,因为自从1885年在中法战争失败后,有限现代化的弱点已很明显,而中国在甲午战争的失败则无可否认地证明自强运动的失败.―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三:19世纪70年代前后出现民族工业。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商部,奖《马关条约》签订甲午战后民族危亡加深洋务运动失败暴露问题甲午战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形成并登上历史舞台三.维新思想梁启超康有为康、梁、谭、严的维新思想把西学中的政治学说和儒家经史相结合播西学,宣传变法的必要性积极宣传民权思想论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必然性;(浙江)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
第20课 西学东渐
这就就就就 就有有有有「 是舍为拼埋我 中身民命头们 国求请硬苦从 的法命干干古 脊的的的的以 梁人人人人来 鲁 ,,,,, 」 迅 .
——
展示探究成果
活动:
翻译《天演论》等西方书籍, 宣传进化、民主自由思想。
著作: 《天演论》 地位:
系统介绍西方近代文化第一人 严复(1854——1921)
维新派思想:
洋务运动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张之洞
如何认识和评价体用之争?
“中体西用就是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 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了外国本领,保 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鲁迅 (提示:一分为二的观点)
①有进步性:冲击了传统的保守观念,有利于西 学的传播。并且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展。 ②有保守性:仅停留在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要变法;兴民权、行立宪;废科举、倡导西学
顽固势力(包括洋务派): “宁亡国,不变法”;
“民权之说,无一益有百害”;坚持科举“八股取士”
正面交锋 思想解放
探究:通过学习,概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 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向 民 鸦片战争后——冲破藩篱看世界 西 族 (审视西方) 方 危 学 机 不 洋务运动中——半信半疑学西方 习 不 断 (学习器物) 断 加 深 深 入
第三章:痛定思痛图改良
看图思考讨论:19世纪维新思想进一步发 展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背景:
①社会因素: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②经济政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及19世纪 末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及壮大。 ③思想意识:西学传播及早期维新思想的发展。
维新思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表: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复
小组探究3: 阅读课本从康有为、梁启超、谭
第20课 西学东渐的知识点总结
第20课西学东渐开眼看世界一魏源、林则徐开眼看世界的思想核心、目的、实质。
1思想核心: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2目的:抵御外来侵略,维护秦王朝的统治,挽救民族危机。
3实质:地主阶级抵御外侮维护封建统治的西学思潮。
4特点: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带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又保留浓厚的封建纲常色彩。
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含义。
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武装自己,以抵御外国外国侵略,使国家走上富强之路。
三如何评价“开眼看世界”?积极:“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一股社会思潮,从此,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探究、学习西方,逐渐成为中国近代的思想主流。
消极:只学习西方的先进的军事技术,没有认识到西方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不敢触及封建制度,并维护封建统治,仅限于知识分子阶层个人行为的介绍性著作。
体用之争一体用之争出现的背景。
(中体西用思潮出现的背景)(1)政治上:清政府内忧外患。
①内忧: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威胁清朝统治。
②外患:二鸦后列强侵略进一步加深。
(2)经济上: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进一步加深。
(3)思想上: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学得到更为广泛的传播。
二、体用之争的双方是谁?争论的焦点是什么?1地主阶级洋务派和地主阶级顽固派。
2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核心):是否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
三、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张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主张学习外国的先进科学技术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顽固派主张:反对西学,主张原封不动维护既有的政治文化格局,盲目地排斥一切外来事物。
四、洋务派和顽固派的异同:1同:根本目的都是维护君主专制制度; 2异:对待西学的态度不同。
五、中学的含义、中学为体的含义;西学的含义、西学为用的含义1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
(封建制度和儒家的纲常名教)中学为体: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制度为立国的根本。
2西学:主要指近代西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
第20课 西学东渐
魏源
“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 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 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海国图志 · 序>>
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 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武装自己, 以抵御外国的侵略,使国家走上 富强的道路。
大国的又一次耻辱: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
第20课 西学东渐
什么是西学东渐呢?
1ˊ
西学,泛指当时西方的科技、文化、思想; 东渐,意为向东方逐渐传入、渗透。
西学东渐:简单来说就是近代西方 文化传入中国的过程。
拿 破 仑
China — a sleeping lion 东亚睡狮
问题:
1、什么时候“开眼看世界”?
2、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怎么看?
①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系统介绍 ②享有自由权利 西方近代 ③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 文化的第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旗号?
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 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皇帝 是旧中国的政治中心,所以康有为的
康有为
实际政治工作是从抓住皇帝下手。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减少变法阻力 自身经历学识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谢 谢 大 家
影响:传播维新思想,解放思想,开辟道路,
有力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
★近代前期西学东渐 经历了三部曲
西方技术 西方制度 西方思想文化
1ˊ
【思路引导 】 近代前期社会各阶层对西学的态度及结果 1.地主阶级: ①抵抗派: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③顽固派:盲目排外。 2.农民阶级 ①太平天国:《资政新篇》—发展资本主义 ②义 和 团: 扶清灭洋—盲目排外 3. 资产阶级: ①早期维新派:中体西用到“君主立宪”制度 ②维新派:宣传西方民主政治,主张君主立宪制 ③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主张民主共和制 ④激进派: 民主与科学,全盘西化
必修3 第20课 “西学东渐”
明末 清初 西学 东渐 事例
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充分汲取了西方农业科技思想和方法, 开展农业科技实验,体现了科学性、创新性和先进性。
在中国古代众多帝王中,清朝康熙皇帝是惟一认真学习过西 方科学知识的皇帝。他在数学、天文学、地理学、医学、解 剖学等许多方面均有所涉猎。
开始冲破传统思想,以新眼光审视世界(思想)
开近代中国 由爱国而研 为什么说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究、学习西 方的先河 ①翻译外国人讲述中国的言论集《华事夷言》, 作为当时中国官吏的一种参考消息。 资 料 ②为了解外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情报,将英 板 商主办的《广州周报》译成《澳门新闻报》。
一个主题
救亡图存,中 国往何处去?
三个阶段
器物 制度 思想文化
西学东渐
《权利法案》 伏尔泰 蒸汽机
概念:西学,泛指近代西方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 文化和精神文化(科技、法政、宗教乃至文学艺术等) 西学东渐简单说就是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 西学东渐涉及哪些时期?
第一次西学东渐:明末清初: 代表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
材料中对待西学观点有怎样的不同? 11.完成中体西用结构图
完成中体西用结构图
中体西用 代 代 补 补 表 表 充? 充? 人 人 西 顽固派 物 物 洋务派
补充? 主张采纳 西 学
学
贬低排斥 西 学
目的:维护封建的清王朝统治 实质:? 评价:?
资料板
三. 维新思潮
国门打开,小农经济破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 族资产阶级壮大;甲午战败,中国面临空前民族危机。
西方技艺是“奇技淫巧”
洋人“鹰钩鼻子猫眼睛,红毛红须鸟舌音,与禽兽无异”。 求神问卜的百姓
第20课 西学东渐
第20课西学东渐【课标要求】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2、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重点难点】1、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早期维新思想2、维新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概念解析】西学东渐:指西方文化向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指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
【自主学习】一、开眼看世界(19世纪40年代地主阶级抵抗派)(一)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背景)1、鸦片战争前后,。
2、。
3、为了解西方,抵御外侮,。
(二)先进的中国人是怎么看世界的?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三)“开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二、中体西用(19世纪60—90年代地主阶级洋务派)(一)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是在清政府面临什么境地下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背景)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加剧,内有太平天国运动的威胁,清王朝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
2、19世纪60―90年代,西学的传入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猛烈冲击。
(二)“体用”之争的核心问题:是否采用西学变革救世的问题。
(三)基本主张:(1)洋务派:。
(2)顽固派:。
思考:1、在“中体西用”思想的指导下,19世纪60-90年代厌恶拍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结果如何?如何评价洋务运动?2、如何正确认识“体用”之争?三、维新思潮 (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一)早期的维新思想1、代表人物:2、思想主张:前期。
中法战争以后:在政治上;经济上主张发展工商业,与洋人进行商战;思想上主张西学。
3、作用:起到了启蒙作用,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但是没有付诸于实践。
(二)维新思想(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发展为一股潮流)1、维新思潮产生的条件有哪些?(1)政治:民族危机的加深,19世纪90年代,甲午战败,“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2)经济:(3)阶级:(4)思想:西学知识的积累;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第20课_西学东渐教案
所谓西学,泛指西方文化,特指近代以来传入中国的西方资本主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的资本主义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的过程。
历史上三次较大规模的西学东渐
明末清初:
明万历--清雍正;
代表人物:利玛窦和徐光启(意大利传教士,来中国学习中国的语言、文字和古代文化,并且换上中国的服装,按照中国的礼节和风俗成惯生进行活动,还为自己取到了利玛窦这样的中国名字。而徐光启礼部尚书,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而徐光启也是天主教徒,随后也写了许多的科学著作,和利玛窦合作完成了《欧几里得》。)
(三)维新派与顽固派(包括洋务派)的论战
(引导学生看课本P85页最后一段)
①、内容:(三要三不要)
要不要—a、维新变法;b、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c、废八股,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
②、影响:
维新思想传播开来,形成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为中国文化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一起简要总结西学东渐的历程及各阶段的主要观点)(三步曲)
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们敢于面对现实、放眼世界、探索救国之路的爱国精神与创新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五)布置习题课作业
1、下列关于林则徐、魏源,姚莹等倡导新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评述,正确的是:(B)
a 都是地主阶级开明的知识分子 b 其思想都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c 都主张放眼看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d 都未能完全冲破封建思想的牢笼
答:徐光启、利玛窦
随后到了清朝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交流,中国沉迷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直到1840年,鸦战一声炮响,西学再次传入中国,揭开了‘西学东渐’的第一篇章。
讲授新课
一、开眼看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梁启超
《变法通议》
谭嗣同
《仁学》
宣传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 君主立宪取代君主专制的必然 性,强调变科举
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观念 批判专制君权、宗法等级制 度及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 等
谭嗣同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宗法
等级制、纲常礼教;倡导男女平等
严 复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物竞天择,适
者生存;变法才能救亡
维新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观点
代表人物
重要活动
影响
康有为 万木草堂讲学、研究宣
《新学伪经考》 传维新理论、撰写书籍
《孔子改制考》
为变法提供合乎 传统文化价值的 理论依据
1851年,中国一艘商船驶入日本长崎港,照例查检 违禁品,翻出3部《海国图志》。这些书最终都被幕府 官员和学者买去。此后几年,《海国图志》仍不断偷渡 日本,计有15部,有的“被官方征用”,有的流入市场, 到1859年,同样一部书价格涨了3倍。
大国的又一次耻辱: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
1860年,圆明园被焚烧,数以万计珍宝流失……
的主要祸患。
忧患意识
3、意义:
积极:
A“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发展成为一股社会 思潮
B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 探究、学习西方成为中国近代思想的主流 局限性:
A学习西方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B主要通过翻译西方书籍,著书立说的方式 传播,没有实践
1、鸦片战争后,爱国志士用“新的眼光”审视 世界,这“新眼光”之“新”的含义在于
当时众多书籍对世界形势的介绍:
① 对地球全貌、经纬度、五大洲、四大洋
开阔眼界 的介绍;还介绍世界各国情况,如山川、河流、
风俗、政治、军事等。
②《海国图志》最早向中国介绍了蒸汽机
“翼自或用飞为”推。船推车,赞扬改火车变“天落马后天驴观,如念
③描述了西方列强的全球性扩张政策,特
别是英国的扩张,认为英国应被视为今后中国
B.开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思想先河,反映映 了近了代近中代国中的国历的史历走史向走向
C. 是近代中国最先进的反侵略思想
D.是在民族危机下仓促形成的,并未真 正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
据统计,当时国内有士绅百万余人,有能力读此书的 也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 书中的深刻内涵。相反,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却 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海国图志》付之一炬,在 他们眼中这无疑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 非议的《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 右。
文件名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名词解释: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表述西方文化传入中 国之过程的一个非常形象的节略语。作为 史学术语,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 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 思想的传入。
“西学东渐”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 1.明末清初耶稣会传教士的到来 2.鸦片战争前后直到五四运动前后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 实自甲午一役始也。……故非 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 之。昔日本当安政间,受浦贺 米舰一言之挫辱,而国民蜂起 遂成维新。吾国则一经庚申圆 明园之变,……犹不知痛痒, 未尝稍改其顽固嚣张之习,直 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 输,而鼾睡之声,及渐惊起。”
——梁启超
甲午痛国心,维新以图强
王韬到过英国、法国和俄国; 郑观应在外国资本企业做买办,并参与
创办轮船招商局
三、早期维新思潮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
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
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
观应
思考: 代表资产阶级的早期维新派前后立场有何变 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有何意义 ?
变化:
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无知 中国人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
利玛窦
➢➢1鸦5片59战年争,中意英大交利战传两教年士了利,玛道窦 到光达皇北帝京派,人官审员问在英《俘会,典竟》提中出 查这不样出可有笑意的大问利题这:个「地究方竟,该就国 坚地决方否周认围世几界许上?有英意吉大利利到。回幸疆 而有《无会旱典路》可上通有?大与西俄洋罗国斯,是于否 是接利壤玛?窦」自封为大西洋国民。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日本改定国宪,变法 之全体也。”
——康有为
公车上书
强学会
康有为历次上帝书
康有为 梁启超
保国会 百日维新
(2)主要内容
维新代 表
维新思想的核心
康有为 借经学、孔子,否定专制,传播西方
政治学说,宣传变法的必要性
梁启超 民权思想;用进化论阐述君主立宪取
代君主专制的必要性;变科举
倡行“中学
洋 务
为体,西学 为用”,主 张利用西方
派 先进科学技
术来维护清
朝统治。
体用之争
的 物要 质不 文要 化学
习 西 方
反对“西学
为用”,因
循守旧,盲 顽
目排外,仇 视一切外洋 事务,主张
固 派
原封不动地
维护清朝统
治。
【思路引导 】
②洋务派和顽固派“体用之争”的焦点是什么? 你能看出他们观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曾国藩:我认为翰林、进士也需要进同文馆学习西 洋的语文、天文、算学。
保守派代表:荒谬,考科举当然只读古人圣贤之书。
李鸿章:你敢保证以后不再有洋人侵略吗?应趁现 在多造军舰,以防万一。
保守派代表:制造船舰使国库空虚,应该停止造船。
左宗棠:修筑铁路对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十分重要。
保守派代表:修筑铁路会破坏龙脉风水,触怒山神, 并带来灾祸。
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 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 战争以残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促使一批爱国 知识分子在比较中思考。”
——高翔《近代的初曙》
思考: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习小贴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两千多年的小农经济、 农耕社会,以“中庸”为特点的儒家思想经历 风雨,一直适应着古代中国,成为主流思想。 鸦片战争是“千年未有之变局”,在此后的中 西思想碰撞中,传统思想由绝对主流渐变为次 要地位,西学由全盘否定到上升为主题,此嬗 变过程是一个被动的进步进程。
二、 “中体西用” —洋务派的西学
1、背景
英法联军
内忧外患
太 平 天 国
二、体用之争(19世纪60年代 )
1、背 景:“内忧外患”
金田起义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
洋务运动:19世纪60 年代至90年代这几十年中, 清政府一些洋务派官僚以 “自强”和“求富” 为口 号,在军事、经济、教育 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革 新运动,史称“洋务运 动”。
➢➢因两为江许总多督洋牛人鉴不对肯英向国中火国轮官船员, 下开跪始,「于疑是其许轮多系中用国牛人拉便」认而定有 洋人人将的实腿情弯相不告了,,仍倒然下「就疑站信不未 起决来」。!
乾隆帝:天朝物产丰 盈,无所不有,原不 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中国不过是一个泥足巨 人,只要轻轻一抵就可 以把他打倒在地。
A、揭露腐败现象,呼吁革除弊端 B、批判程朱理学,提倡“经世致用” C、抛弃“天朝上国”梦幻,放眼看世界 D、D、““向向西西方方学学习习””,,寻寻求求强强国国御御侮侮之之道道
学什么? 西方的军事技术
2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提倡 的新思想,对中国近代历史影响最大 的是:
A. 寻求到了抵御外国侵略的最好办法
【思路引导 】
①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即“中体西 用”, “中体”指中国传统制度和文化为 主体; “西用”指利用西方的技术。
“中体西用”就是以中国的传统文化制 度为立国的根本,以西方先进科技为巩 固根本的手段。即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 来维护中国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
李鸿章 曾国藩
由支持洋务派“中体西用” 和积极参与洋务运
动到提出改良政治、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的要求。
原因:
中法战争的失败暴露出洋务运动的种种弊端, 早期维新派对中西文化的体用关系深刻反思
早期维新派与洋务派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根本原因)。
意义:对西学东渐从工商科技层面转移 到政治制度层面起了启蒙作用 局限: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
挑战
应战
1、鸦片惊迷梦,开眼看世界; 2、甲午痛国心,维新以图强; 3、八国绝幻想,革命谋出路; 4、复辟促反思,新青年觉醒; 5、五四转方向,春风暖中华。
一、“开眼看世界”
分组讨论: 1.当时的先进中国人为什么要“开眼看世界”? 2.有哪些人在“开眼看世界” ?怎么看? 3.“开眼看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
洋务派和顽固派争论的焦点是要不要“西学为 用”,即要不要学习西方的物质文化(技术)
相同点:都要求“中学为体”,即维护固有的制 度和纲常礼教;根本目的都是巩固清王朝统治。
不同点:巩固统治的方式不同:洋务派主张学习 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顽固派完全排斥西学,反 对学习西方。
如何认识评价体用之争?
提示: ①有进步的一面: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 的保守观念,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 的舆论环境;开展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现状的 首次实践(指:____________) ②有保守的一面:局限于学习西方物质文明的 层面。(鲁迅:“……学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 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
“中学”指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 即儒家的纲常名教和君主专制制度。
“体”即治国之“本” “西学”指先进的实用技术等。 “用”即治国的手段
实质: 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中国的 腐朽的封建统治。
评价:在当时历史条件是进步的, 冲击了传统的“夷夏之辨”的保守 观念,为西学在中国传播创造了良 好舆论环境。
洋务派发动的一场地主阶级自救运动
洋务派代表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