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第十五章 制度与经济发展
2024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模拟题二
![2024 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模拟题二](https://img.taocdn.com/s3/m/76341624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0c.png)
《2024 年中级经济基础》模拟题二一、单项选择题(共 70 题,每题 1 分。
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最符合题意)1.关于数字人民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数字人民币无法实现支付即结算B.数字人民币定位于 M2,不计付利息C.数字人民币采用“中央银行—商业机构”的双层运营体系D.数字人民币遵循“大额匿名、小额依法可溯”的原则【答案】C【考点】第十八章——货币供给2.将网购客户划分为互不相交的客户群,以便为不同的客户群推荐不同的目标商品,属于数据挖掘中的()。
A.分类B.聚类分析C.关联分析D.趋势与演化分析【答案】B【考点】第二十三章—数据科学和大数据3.关于会计核算的经济业务事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是判断企业经营成果的主要依据B.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C.预付账款属于企业的债务D.资本的增减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答案】B4.目前我国政府财务会计采用的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基础是()A.收付实现制B.实地盘存制C.永续盘存制D.权责发生制【答案】D【考点】第三十二章—政府会计的概念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服务商标是服务业经营者用于其提供的服务项目上的标记B.雪茄烟和有包装的烟丝必须申请商标注册,未经核准注册的,不得生产、销售C.商标注册的申请与审核应遵循自愿注册原则、先申请原则、优先权原则D.注册商标在核定使用范围以外的商品上取得商标专用权的,无须提出注册申请【答案】D【考点】第三十七章—工业产权法律制度6.由于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地发挥作用而导致的资源配置缺乏效率或资源配置失当的情况称为()。
A.帕累托最优B.一般均衡状态C.政府失灵D.市场失灵【答案】D【考点】第六章--市场失灵的含义7. 在各种短期成本曲线中,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逐渐向横轴接近的是()。
A.边际成本曲线B.平均总成本曲线C.平均可变成本曲线D.平均固定成本曲线【答案】D8.下列政府对进出口贸易干预的措施中,属于鼓励出口措施的是()。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
![毛概第五~十五章重点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f2e0326931b765ce04081407.png)
毛概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1956年4月,在经过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重要讲话,围绕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基础方针,深刻论证了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2、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
创造新的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两类矛盾学说,特别是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陈云提出了“三个主题,三个补充”思想4、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辩:“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胡锦涛作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的重大判断这个重大判断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6、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1)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2)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3)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8、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科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9、党中央提出了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列宁认为,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认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
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3、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的阶段。
之后,1982年党的十二大报告和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分别对这一阶段的内容作出了一定的分析4、党的十三大把初级阶段问题踢打全局化的原因是:一是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一段在改革开放中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二因为要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必须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从根本上解决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发点问题的认识。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e8dc984f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10.png)
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我市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简称村集体~包括村委会和村民小组~下同,财务管理和监督~维护村集体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根据农业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指导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村级财务管理工作的暂行办法》、《辽宁省村级财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市按行政村、村民小组设置的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
第三条村集体会计核算实行“村会计委托代理制"。
“村会计委托代理制"办公室应按此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第四条各级农村经营管理部门负责对村集体财务指导和监督。
第五条各县,市,区可依据本制度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第二章预决算制度第六条村集体财务活动实行预决算管理.在编制预算时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增收节支、量入而出、留有余地的原则。
第七条财务预决算包括年度综合预决算和单项预决算。
重要项目和重点工程~必须实行单项预决算。
财务预决算方案由村委会提出~经民主理财小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乡镇政府审核批准~经管站备案~并在公开栏中公布~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开。
第八条村集体必须严格执行财务预算计划~不得随意变更~无财务计划的不得列支。
因特殊情况需增加预算的~要经民主理财小组和成员大会或成员代表大会审议通过~报乡镇政府审核批准~经管站备案~并在公开栏中公布。
第九条年度终了或项目完成后~组织检查验收预算执行情况~分析实际收支与预算方案的差异~编制决算报告报乡镇经管站审核备案~并在村务公开栏中向村民如实公开。
第三章货币资金管理制度第十条严格按照帐、款、物分开管理的原则~货币资金由出纳员,代理办出纳、村经管员,管理~非出纳人员不得管理现金、银行存款。
村集体发生的各项收入必须在3个工作日内交代理办入账。
第十一条严格遵守财经纪律~严禁私设“小金库”、严禁坐收坐支、公款私存、白条抵库.严格执行库存现金限额管理制度~超过限额的应及时存入开户行。
中央电大金融学第十五章自测题答案
![中央电大金融学第十五章自测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03f06cf111f18582d05a13.png)
The correct answers are: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金融工具不断创新,新业务和新交易 大量涌现 题目8未回答
满分8.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金融全球化的消极作用主要有( )。
选择一项或多项:
A.增大金融风险
B.促进全球金融业提高效率
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观、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知识点提示:金融创新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答案解析: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观、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增加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包括加大原有系统风险集产生新的金融风险
正确的答案是“错” 。
题目12
选择一项:
A.内生性
B.可控性
C.可测性
D.外生性
反馈
知识点提示:金融创新对货币供求的影响。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答案是:内生性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金融创新对金融发展和经济发展的作用是( )。
选择一项:
A.利弊均衡
B.有利无弊
C.利小于弊
D.利大于弊
反馈
知识点提示:金融创新对经济的作用。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正确的答案是“错” 。
题目15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国际货币制度创新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 属于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知识点提示:金融制度创新的内容。参见教材本章第二节。
答案解析: 国际货币制度创新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
金融学 第15章自测题(形考计分)答案
![金融学 第15章自测题(形考计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f59738f46527d3240ce062.png)
金融学第15章1. 一定时期内社会金融活动总量与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是指()。
金融相关率2. 新型金融市场不断形成属于()创新。
金融业务创新3. 金融深化表现为金融与经济发展形成一种()状态。
良性循环4. 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的出现属于()创新。
国际货币制度的创新5. 经济发展对金融起()作用。
决定性6. 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有()。
金融活动为经济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金融促进社会储蓄,并促进储蓄转化为投资, 金融活动节约社会交易成本,促进社会交易的发展, 金融业的发展直接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7. 金融全球化的主要表现()。
金融机构全球化, 金融业务全球化, 金融市场全球化, 金融监管与协调全球化8. 当代金融业务创新的体现是()。
新技术在金融业中广泛应用, 金融工具不断创新, 新业务和新交易大量涌现9. 金融全球化的积极作用主要有()。
通过促进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推动世界经济增长, 促进全球金融业提高效率, 加强了金融监管领域的国际协调与合作10. 影响金融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制度因素, 金融创新的活跃程度, 技术进步, 开放程度11. 当代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宏观、微观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金融业的系统风险。
错12. 金融已成为现代经济的核心,现代经济也正逐步转变为金融经济。
对13. 国际货币制度创新的其中一个重要表现是区域性货币一体化趋势,它与国际金融监管创新同属于金融组织结构创新。
错14. 商品化是货币化的前提和基础,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货币化程度的提高。
错15. 现代金融业的发展在有力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出现不良影响和负作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对。
历代之下15章解释。
![历代之下15章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6239ba3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12.png)
历代之下15章解释。
(最新版6篇)篇1 目录1.历代之下 15 章的概述2.各章节的主要内容3.各章节的联系与逻辑顺序4.历代之下 15 章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篇1正文《历代之下》是一部描绘我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兴衰更迭的经典著作,共分为十五章,每章都详尽地解释了一个朝代的历史。
第一章为“黄帝尧舜”,讲述了我国最早的领袖黄帝以及尧舜两位圣贤的传说。
第二章“夏商西周”,描绘了从夏朝到西周的历史变迁。
第三章“春秋战国”,展示了这个战乱纷起、诸子百家争鸣的时代。
第四章“秦始皇统一六国”,讲述了秦始皇一统天下的壮举。
第五章“楚汉争霸”,描绘了楚汉之间的英勇斗争。
第六章“汉朝的兴衰”,讲述了汉朝四百年的历程。
第七章“三国鼎立”,描绘了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战争与政治斗争。
第八章“晋朝南北朝”,讲述了晋朝以及其后南北朝的历史。
第九章“隋唐五代十国”,描绘了隋唐的繁荣以及五代十国的割据。
第十章“宋朝”,讲述了宋朝的历史以及文化成就。
第十一章“辽金西夏”,描绘了这三个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历史。
第十二章“元朝”,讲述了蒙古族统治下的历史。
第十三章“明朝”,描绘了明朝的兴起与衰落。
第十四章“清朝”,讲述了满族统治下的历史。
第十五章“民国”,描绘了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的历史。
各章节之间既有联系,又有逻辑顺序,从最早的朝代到最近的历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历史体系。
篇2 目录1.历代之下 15 章的概述2.各章节的主要内容3.历代之下 15 章的历史价值和意义篇2正文历代之下 15 章是一部关于中国历史的经典著作,详细阐述了从夏朝到明朝的历史变迁。
这部作品对于了解我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历代之下 15 章的内容进行概括性介绍。
首先,历代之下 15 章按照时间顺序,分为 15 个章节,详细记载了各个朝代的兴起、发展和衰落。
其中,第一章为夏朝,描述了大禹治水、夏朝建立等重要事件;第二章为商朝,讲述了商汤革命、盘庚迁都等历史过程;第三章至第十五章分别叙述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等朝代的历史。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
![发展经济学郭熙保1](https://img.taocdn.com/s3/m/cf171712c1c708a1294a4433.png)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16
(七)生态环境恶化
? 1.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膨胀和贫困对环境造成巨大破坏。
? 人口急剧增加对粮食需求不断增加,不得不加速开垦土地和过度使用化肥、 砍伐森林和过度放牧。
序号 4 3 2 1
经济组别 高收入 上中等收入 下中等收入 低收入
人均GNI 美元 12196以上 3946-12195 996-3945 995以下
经济体个数 个 69 48 56 40
人均GNI 美元 37970 7495 2316 512
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
中心 郭熙保教授
6
(二)大体分为两大类
? 发展中国家人口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 高人口增长率的结果就是 15岁以下的儿童数目占总人口的比重高。
赡养率(dependency ratio ) :15岁以下和65岁以上的人属于被赡养人口,这 部分非劳动人口占经济活动人口的比重叫做赡养率。
?问题:虽然发达国家老人负担比重比发展中国家大一些,但把儿童和老人加起 来,发展中国家的赡养率就比发达国家重得多。
? “economy”在这里指一个独立经济实体。
发展经济学 的研究对象是
发展中国家
? 发展中国家 (developing countries )与发达国 家(developed countries) 相对应,
? 前者指经济比较落后但正在发展中,后者包含经 济已发展起来了的意思。
? 这两个术语自1970年代以来使用普遍。
?不过,即使按购买力平价估算人均收入,发展中国家收入水平仍远远低于发达 国家。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
![15经管: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仅供参考)](https://img.taocdn.com/s3/m/2badfb4da76e58fafab003ad.png)
产业经济学课后案例分析(仅供参考)目录(13题):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 P93第四章我国纺织业退出援助政策 P131第五章金松集团失败的合并 P157第六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 P175 第七章湖北省高技术产业与传统产业关联 P208第八章美国信息技术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P233 第九章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分工与协作P261第十章日本产业政策 P281第十一章我国钢铁行业的产能过剩与治理政策P317第十二章让人头疼的成品油价格 P351第十三章英国广告行业与自律管理 P363第十四章浏阳花炮产业集聚 P387第十五章中国手机业的产业生命周期P407第三章我国公用企业与铁路改革P931、你认为我国公用企业的改革方向是什么?公用事业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因其本身特殊性,公用事业改革不能套用一般行业或企业的改革模式。
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 我国公用企业未来的改革应该是坚持产业化发展、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方向,在统一规划、统一服务质量标准、统一市场准入制度、统一价格收费监管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入竞争机制,改革公用企业垄断经营体制,加快公用企业的市场化进程,增强公用企业活力,提高其社会和经济效益。
2、国外公用企业改革进程对我国有什么借鉴意义?发达国家公用企业改革在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公众多元化需求方面有重大成就,为此,对我国公用企业改革来说:(1)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服务、管理和监督作用;(2)在保证政府规划、建设和管理职能前提下,打破公用企业独家垄断经营局面,引入竞争机制;(3)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4)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法规体系;(5)转变监管模式,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组织的功能。
3、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什么?根据我国国情,铁路运输业改革,可以采取多种目标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我国铁路运输业改革应该采取“网运分离+区域公司”的混合模式。
毛概辨析题(7-15章)
![毛概辨析题(7-15章)](https://img.taocdn.com/s3/m/94788df804a1b0717fd5dd9e.png)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这个说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解决了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问题。
相对于推翻“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第一次革命而言,改革之所以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因为:第一,改革同革命一样,其性质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第二,改革同革命一样,都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
第三,改革同革命一样,其特点都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
2.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改革要达到的总的目的是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巩固党的纲领,有利于在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
无论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还是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建构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都是一场新的革命,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而且,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主要方式就是通过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之与先进的生产关系相适应。
3.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是判别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
[答案要点]:这种说法不正确。
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不是为了提供一个判别一种经济现象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标准,而是为了给社会主义改革的方法和手段提供一个是否对错的判断标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实现了工作重点的战略性转移,开始探索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中的重大问题。
从这个时候起,由于许多人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观念和习惯势力的束缚,总是用“左”的眼光看问题,不断提出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实践是姓“社”还是姓“资”的质疑。
针对阻碍改革、离开生产力发展的姓“社”姓“资”的抽象争论,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在马克思主义实践标准和生产力标准理论的基础上,根据他多年的理论思考4.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记忆口诀(一)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记忆口诀(一)](https://img.taocdn.com/s3/m/06e031c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b7.png)
第二章市场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1.保护价格高于均衡价格,会刺激生产、限制消费,导致市场过剩。
记忆口诀:保过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1,需求富有弹性的商品,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减少,价格下降会使销售收入增加。
记忆口诀:富少(富有弹性降价好)3.影响需求价格弹性的因素:替代品的数量和相近程度,商品的重要性,商品用途的多少,时间记忆口诀:多长高大(多长高则弹性大)第三章生产和成本理论1.企业的本质是作为市场机制或价格机制的替代物。
记忆口诀:本质替代2.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交易成本的节约,即企业是市场交易费用节约的产物。
记忆口诀:节约产物第四章市场结构理论1.一级价格歧视记忆口诀:服装店(按不同消费者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2.二级价格歧视记忆口诀:批发(不同批发量不同价,同个批发量同个价)3.三级价格歧视记忆口诀:学生票(划分出学生等几组消费者分别收取不同价格)4.垄断竞争、寡头垄断、完全垄断市场的供给曲线记忆口诀:带“垄断”二字的市场都没有供给曲线第六章市场失灵和政府的干预1. 一般均衡状态(瓦尔拉斯均衡状态)记忆口诀:瓦斯均衡第七章国民收入核算和简单的宏观经济模型1.C+I+G+(X-M)=C+S+T记忆口诀:吃一个西梅=吃食堂2.凯恩斯消费理论记忆口诀:两减一收3.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记忆口诀:莫生4.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记忆口诀:佛救5.决定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预期收益率、投资风险、预期通货膨胀率、折旧。
记忆口诀:风一吹,莉莉的帐篷旧了6.投资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β)=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第十七章)7.总需求的影响因素:利率、货币供给量、政府购买、税收、预期、价格总水平。
记忆口诀:购公寓睡家里8.总供给的影响因素:价格、成本、其他因素、预期。
记忆口诀:预计其他人嫁成功9.长期总供给的影响因素:劳动、资本、技术、经济体制。
记忆口诀:老子技惊四座第八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1.古典型周期,经济运行处在低谷时的经济增长为负增长,经济总量GDP绝对减少。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https://img.taocdn.com/s3/m/bf8040b765ce0508763213fc.p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目录序言第一篇指导方针和目标第一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第二章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第二篇经济结构第三章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第五章 发展服务业大力推进信息化第七章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地区协调发展第九章 实施城镇化战略教育和人才第十章 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全民素质第十二章 实施人才战略资源和环境第十三章控制人口增长实现永续利用第十五章加强生态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十七章扩大对外开放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第十九章增加居民收入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第二十一章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第二十三章依法治国保障国家安全第十篇规划实施第二十五章改善宏观调控保障实现规划目标序言世纪之交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从新世纪开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九五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国务院审时度势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有效治理通货膨胀软着陆针对经济形势的变化果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带来的困难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提高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3%ÉÌÆ·¶Ìȱ״¿ö»ù±¾½áÊøʵÏÖÁËÅ©²úÆ·¹©¸øÓɳ¤ÆÚ¶Ìȱµ½×ÜÁ¿»ù±¾Æ½ºâ¹¤Òµ½á¹¹µ÷ÕûÈ¡µÃ»ý¼«½øÕ¹ÌÔÌ-ÂäºóºÍѹËõ¹ýÊ£¹¤ÒµÉú²úÄÜÁ¦È¡µÃ³ÉЧ¾ÍÒµ¸ÚλÔö¼ÓÖÆÔ¼µÃµ½»º½âÉç»áÖ÷ÒåÊг¡¾-¼ÃÌåÖƳõ²½½¨Á¢µ÷ÕûºÍÍêÉÆËùÓÐÖƽṹȡµÃÖØ´ó½øÕ¹ºê¹Ûµ÷¿Ø»úÖƽøÒ»²½½¡È«¶ÔÍâóÒ׺ÍÀûÓÃÍâ×ʵĹæÄ£À©´óÖÊÁ¿Ìá¸ßÈËÃñÉú»îˮƽ¼ÌÐøÌá¸ßÅ©´åƶÀ§ÈË¿ÚµÄα¥ÎÊÌâ»ù±¾½â¾öÎÄ»¯ÌåÓýµÈ¸÷ÏîÉç»áÊÂҵȫÃæ½ø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澳门回到祖国怀抱一国两制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城镇化水平低国际竞争力不强教育比较落后人才资源不足石油等重要资源短缺四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五是人口压力大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缓慢六是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相当混乱奢侈浪费现象和形式主义有些地方社会治安状况不好等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今后五到十年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时期本纲要根据编制宏观性是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纲要主要阐述国家战略意图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方向是对市场主体的指导性意见在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政府将运用所掌握的公共资源努力完成我国社会生产力市场供求关系为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必须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进一步解放思想正确处理改革稳定的关系期间要突出贯彻以下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要认清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在坚持速度与效益相统一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我国已经进入必须通过结构调整才能促进经济发展的阶段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积极主动要把调整产业结构与调整所有制结构城乡结构结合起来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的必由之路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必须依靠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积极的同时走出去加大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力度培养人才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农民和城镇低收入者的收入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实行有利于扩大就业的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要合理调节收入分配关系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两手都要硬要高度重视人口生态和环境问题水把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十五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速度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取得重大进展社会保障制度比较健全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教育加快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十五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5年第一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3%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分别为44%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地区间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科技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技术进步加快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分别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 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2%城乡环境质量改善资源节约和保护取得明显成效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ÈËÃñ½¡¿µË®Æ½½øÒ»²½Ìá¸ßÌåÓýÉèÊ©Ôö¼ÓÎÄ»¯Éú»î¸ü¼Ó·á¸»第二篇经济结构第三章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发展国民经济的首位稳定发展第一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确保到2005年全国耕地面积不低于12800万公顷种子工程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调整商品粮基地建设的内容和布局等措施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支持力度鼓励与销区建立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第二节拓宽农民增收领域通过加工转化解决粮食等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问题发展多种经营实行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建设一批有利于农民直接增收的项目第三节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依靠科技不断向生产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提高质量积极调整种植业作物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长江流域双低油菜基地及绿色食品基地加强草场建设加快发展畜牧业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合理调整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形成规模化提高商品率服务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创汇农业发展农产品销售保鲜等产业鼓励农业服务组织创新全面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推广采用国际标准支持引导乡镇企业推进结构调整促进乡镇企业合理集聚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公司加农户等多种形式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与农户形成利益共享采取财政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第四节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田灌溉等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的维护和建设建设节水增效示范工程及旱作节水示范基地改善农村道路状况省道连接线的建设节能灶等新能源和新型节能技术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努力解决无电地区的用电问题降低农村电信资费加强以产地批发市场为重点的农产品市场设施建设第五节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土地制度法制化建设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积极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按产销区的不同特点完善粮食收购保护价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适度撤并乡镇减少村组干部补贴人数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进贷款方式要因地制宜地加快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稳定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八七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要重点做好中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特困地区的扶贫工作坚持开发式扶贫多方面增加扶贫资金投入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扩大以工代赈规模人畜饮水小型水利设施建设对少数生存环境恶劣的贫困地区易地开发第四章优化工业结构以企业为主体突出重点努力提高我国工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正确引导投资方向防止盲目扩大规模和重复建设先进技术与适用技术相结合进一步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形成新的比较优势发挥后发优势第一节加快工业改组改造加快转变工业增长方式改善质量防治污染和提高劳动生产率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积极发展三大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氧化铝新型干法水泥以及市场需求量大的高效化肥轻纺工业高档纸及纸板差别化纤维高档面料研究制定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政策措施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制造和成套水平把发展数控机床努力提高质量和技术水平大型抽水蓄能机组超高压直流输变电设备化肥和石化成套设备新型造纸和纺织机械等民用船舶和经济型轿车积极发展高效节能低排放车用发动机和混合动力系统积极发展建筑业提高设计改革规范建设市场推广使用新型建材有重点地发展高技术产业逐步形成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群体优势主要是高速宽带信息网生物技术工程新型运载火箭等新型显示器件现代中药支持各行业发展高技术产品建立创业板股票市场第三节优化企业组织结构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形成产业内适度集中大企业为主导通过上市联合形成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实行鼓励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向精新提高与大企业的配套能力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浪费资源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厂矿技术和工艺第四节推进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积极支持和促进东北等地的老工业基地改造和结构调整人才聚集的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形成新的优势产业和企业积极稳妥地关闭资源枯竭的矿山研究探索矿山开发的新模式计算机推动产业研究开发和设计水平的提高以及工艺技术的变革推动营销降低成本通过促进信息产品与传统产品的融合增加产品的信息技术附加值经营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提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要以市场化增加供给拓宽领域加快发展服务业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发展以居民住宅为重点的房地产业和装修装饰业加大旅游市场促销和新产品开发力度改善服务质量优化配置和充实社区服务设施壮大社区服务业理顺职业培训的管理体制民办公助促进职业培训产业成长保险服务健身项目第二节发展主要面向生产的服务业积极引进新型业态和技术物流配送多式联运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支持商业银行拓展信贷业务提高保险公司承保能力和偿付能力改进服务确保其独立公正地执业法律服务工程咨询等中介服务业信息技术应用咨询和数据库服务业突破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实行政企分开营利性机构与非营利性机构分开学校逐步改制为独立法人企业外贸粮食等系统的改革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信息化要按照应用主导网络共建技术创新努力实现我国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信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强化公共信息资源共享实施一批信息化重大工程金融广播电视科技社会保障和公用事业等领域的信息化进程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农业技术推广等领域的应用加强条码和代码等信息标准化基础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推广计算机及网络教育加强信息化法制建设创造有利于信息化的制度条件提高网络容量和传输速度重点建设宽带接入网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公共信息资源完善地理空间信息系统电视第三节发展电子消化吸收和创新增强计算机与网络产品数字视听产品和新型元器件等产品的制造能力提高信息化装备和系统集成能力改善布局和结构要优化结构提高工程质量注重投资效益第一节加强水利建设水利建设要全面规划标本兼治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在加强防洪减灾的同时科学制定并积极实施全国水利建设总体规划和大江大河流域规划对淤积严重的河湖进行整治和疏浚黄河为重点的堤防建设黄河小浪底等水利枢纽嫩江尼尔基岷江紫坪铺右江百色加强蓄滞洪区安全建设抓紧病险水库的除险加固加紧南水北调工程的前期工作十五适时建设其他跨流域调水工程第二节健全综合交通体系交通建设要统筹规划扩大网络完善系统建立健全畅通便捷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五纵七横全面贯通完善路网结构2005年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0万公里左右建设改造铁路主通道加快铁路既有线技术改造建设青藏铁路西南进出境铁路发展大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化散货运输系统及主要港口出海航道建设2005年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800个珠江及京杭运河等水运主通道建设突出支线机场建设并向西部地区倾斜提高空管技术装备水平初步形成管道运输网发展和完善城市间旅客快速运输集装箱运输以信息化加快智能型交通的发展加快以政企分开为核心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网运分离民航机场和港口下放地方管理形成大集团优化能源结构加强环境保护提高优质煤比重建设高产高效矿井加大洁净煤技术研究开发力度实行油气并举开发和利用输送管线和用气工程建设提高天然气消费比重采取措施节约石油消耗合理开发石油资源积极利用国外资源天然气供应基地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加强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中推进全国联网充分利用现有发电能力坑口大机组火电适度发展核电开工建设龙滩水布垭三板溪瀑布沟等大型水电站在山西内蒙古贵州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竞价上网积极发展风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第八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积极进取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力争用五到十年时间科技要开拓新思路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大力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加快水利通信突出抓好西电东送节水和开发水资源等一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工程保护天然林资源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巩固和加强西部地区的农业基础绿色食品中草药及生物制药等石油天然气钾盐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重点发展义务教育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使用和引进的工作有重点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长江水道以线串点实行重点开发长江上游经济带和南贵昆经济区的形成国家实行重点支持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措施并在对外开放土地人才等方面采取优惠政策支持民族自治地区落实自治权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牧区建设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促进西部边疆地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开展经济技术与贸易合作互惠互利的国际区域合作新格局纵贯南北的区位优势和综合资源优势提高工业化和城镇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流通和加工基地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有竞争力的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搞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通信以长江京广京哈等沿线地区为重点充实中心城市第三节提高东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要在体制创新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继续走在前列优化产业结构现代服务业和出口产业广泛参与国际经济竞争进一步发挥环渤海闽东南地区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支持和参与西部开发第四节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要打破行政分割改变追求经济门类齐全的做法发展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和产品通过区域规划和政策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第九章实施城镇化战略转移农村人口可以为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和持久的动力发展的重大措施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我国推进城镇化的条件已渐成熟第一节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推进城镇化要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多样化城镇化道路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防止盲目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健全城镇居住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改善城镇环境设计形成各具特色的城市风格第二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镇化的重要途径科学规划规模适度要把发展重点放到县城和部分基础条件好使之尽快完善功能发挥农村地域性经济发展小城镇的关键在于繁荣小城镇经济完善农村市场体系第三节消除城镇化的体制和政策障碍打破城乡分割体制改革城镇户籍制度取消对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地区间的有序流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在保护耕地和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广辟投融资渠道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格局鼓励企业和城乡居民投资设镇标准加强政策协调第三篇科技提高持续发展能力要面向经济建设按照有所为总体跟进发展高科技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力争在主要领域跟住世界先进水平在有相对优势的部分领域在局部可跨越领域第一节为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撑以企业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共性技术重点在农产品加工及转化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洁净煤纺织印染后整理污水治理等方面取得进展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在有相对优势或战略必争的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重点攻克高速宽带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空间信息应用与服务等信息技术遗传改良动植物特种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等新材料技术机器人制造第三节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加强数学化学交叉性研究和积累力争在基因组学纳米科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等方面取得新进展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推动管理科学发展调整学科布局推进学科建设和理论创新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和科技发展规律的新机制进一步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问题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推动企业成为技术进步和创新的主体提高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批行业共性技术的开发基地积极推进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改革推进知识创新工程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的科研机构新建并重组部分国家重点实验室提高科研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建立社会化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鼓励外资企业在我国设立研究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资金第十一章加快教育发展培养人才的基础面向世界适度超前发展第一节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着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继续提高国民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水平重点推进西部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义务教育扩大高中阶段教育规模采取多种形式扩大培养规模继续实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逐步形成大众化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放宽入学年龄限制大力发展现代远程教育信息化水平提高教师思想和业务素质根据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对人才的需求并在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改革考试制度和教学方法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积极鼓励基本形成政府办学为主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建立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的教育体系增加国家对教育的投入加强县级人民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深化与毕业生就业相关的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助学金和助学贷款等制度壮大人才队伍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培养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第一节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培养和选拔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有较高政治理论素养和开拓精神并经过实践考验的高素质领导人才队伍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专业人才队伍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公仆意识勤政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农业科技队伍合理利用国外教育资源积极吸引和聘用海外高级人才鼓励回国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工作或以适当方式为祖国服务人尽其才的有效机制尊重人才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力度竞争上岗制度选拔和任用创造条件年龄结构地区完善对人才的激励机制和考核监督机制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运行规范指导监督有力的人才市场体系管理的法律法规资源和环境第十三章控制人口增长稳定现行生育政策重点做好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地区农村的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以宣传教育经常性工作为主的方针村民自治政策推动继续实行党政领导责任制提倡优生优育改善基层服务条件以预防农村地区高发先天性疾病为重点建立和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开展农村独生子女户和双女。
大国安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北大学
![大国安全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北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bcf7b206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35.png)
第一章测试1.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为宗旨,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努力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
A:科技进步B:人民安全C:经济发展D:国家繁荣答案:B2.国家安全工作应当坚持()。
A:总体国家教育观B:总体国家安全观C:总体国家发展观D:总体国家科技观答案:B3.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加强国家安全法治保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就需要()A:宗教极端活动。
B:暴力恐怖活动、C: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D:民族分裂活动、答案:ABCD4.要完善国家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政策,需要().A: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B: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C:坚持深化改革开放D:推动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答案:AB5.国家安全是指国家政权、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人民福祉、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国家其他重大利益相对处于没有危险和不受内外威胁的状态,以及保障持续安全状态的能力。
()A:对B:错答案:A第二章测试1.()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核心是政权安全和制度安全,最重要的就是维护党的领导.A:经济安全B:文化安全C:政治安全答案:C2.(),是指国家的主权和政权、领土完整、政治制度、政治秩序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免受威胁、侵犯、颠覆、破坏的客观状态。
A:文化安全B:政治安全C:经济安全D:网络安全答案:B3.维护政治安全的主要任务包括:()。
A: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各项权利。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C: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维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答案:ABCD4.维护国家的政治安全,最基础的是()。
A:坚持九年义务教育B:维护主权独立C:坚持科教兴国D:维护领土完整答案:BD5.国家主权是国家利益的最高体现,对内是最高的,对外是独立的,是国家利益、民族尊严的集中体现。
()A:错B:对答案:B第三章测试1.当今,我国国土安全面临复杂严峻的挑战,维护()是国家安全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之一。
行政管理学资料1(填空题集)1
![行政管理学资料1(填空题集)1](https://img.taocdn.com/s3/m/7d5bb2c083c4bb4cf6ecd1ec.png)
行政管理学资料第一章绪论一、填空题1.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认为国家可以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种权力. 2.美国早期的政治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这是公共行政学产生的主要推动力。
3.威尔逊在《行政之研究》和古德诺在《政治与行政》都主张政治与行政二分法.4.公共行政的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这是公共组织与其他私营部门的主要区别之.5.我国的公共行政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的最大区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也决定了我国公共行政的独自特点.6.第一位试图建立公共行政学体系的是怀特。
7.行为科学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最大贡献是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但是最大的弱点是不重视效率,太重视人际关系。
8.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一种取向就是管理取向,也就是企业管理取向。
它可以分为传统管理取向和新公共管理取向.9.公共行政学研究的第二种取向是政治取向产生于美国罗斯福新政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对公共行政脱离政治的批判。
第二章行政环境一、填空题1.公共行政环境的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2.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和制约公共行政,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同时,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能动作用,它可以影响和改造公共行政环境.3.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4.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5.1961年里格斯发表了《公共行政生态学》,这是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6.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是1961年里格斯发表的《公共行政生态学》,它开以生态学方法研究公共行政的风气之先河。
7.组织文化包括组织观念、法律意识、道德感情和价值观等,其中价值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
8.以价值观为核心的组织文化是形成组织规范、工作准则、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人际关系准则的源泉。
9.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公共组织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是由马列主义的意识形态决定的。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的通知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a865070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96.png)
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人事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1.06.06•【文号】人发[2001]56号•【施行日期】2001.06.0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人事部关于印发《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的通知(人发[2001]56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副省级城市人事厅(局),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人事司(局):为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实施人才战略的要求,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和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十五”计划纲要精神,我们制定了《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
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实施。
实施人才战略是新世纪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各地区。
各部门要按照《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的精神,并结合实际,制定各自的人才开发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努力把中央提出的人才战略任务落到实处。
二00一年六月六日人事人才发展“十五”规划纲要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
实施人才战略,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新世纪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
为全面加快我国人事人才事业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制定“十五”期间全国人事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一、我国人事人才事业发展进入了重要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九五”期间,人事人才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
心,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事人才保障,取得了明显成效。
——人才队伍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初步形成了一支规模宏大、门类齐全、整体实力逐渐提高的人才队伍。
目前我国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75万人(指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其中专业技术人员3914万人,约占人才总量的三分之二,党政机关、社会团体及企业中的经营管理人才约占总量的三分之一。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https://img.taocdn.com/s3/m/306e973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d.png)
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现在中国的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深⽕热。
内忧:中国改⾰开放30年来经济取得了巨⼤发展,⼈民⽣活也得到了较⼤改善,但各种问题也暴露⽆疑:党⼤于政,政⼤于法的独⼁裁式统治偏离了政府做为“为民服务”职能的⽅向。
使得改⾰开⽅的经济利益为既得利益集团所占有.也因为政府的经济中的过多⼲预,中国所谓的“出⼝导向型经济”其实是逼于⽆奈的做法:因为社会财富分配不合理(经济利益为既得利益集团所占有)导致国民消费(内需)严重不⾜,国家从2002年起不再公⽽基尼指数(⼀个判断贫富差距的参数,国际通⽤的),据民间数据统计来看:中国2010年基尼指数已达0.56.⽽更有学者说中国的基尼指数超过0.6了.巨⼤的贫富差距直接导致内需疲软,当然,内需⼀直不是中国这种畸型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在公权⼒失衡,政府权⼒⽆⼈监督的前提下,国企成为垄断⾏业,不但垄断资源和市场,还垄断银⾏贷款。
这⼀点更让民营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在健康发达的经济体中,民营企业⼀直是市场鲜活的主⼒,但在国有政治偏袒国企的境况下,民营企业在2009年⾄今的数次货币紧缩政策下遭受巨⼤打击。
市场进⼀步恶化。
民营企业⼤量倒闭的同时,热钱为寻找保值的处所⽽⼤量涌⼊地产市场。
抬⾼了房价。
从表⾯上看。
这倒也为中国GDP做了贡献。
但深往⾥看,就发现这种畸型经济的隐患:社会财富并没有因实体⽣产的物品⽽增加。
仅是靠抬⾼物品价格(房价)⽽实现了GDP 的⼤量增加。
这样⽔涨船⾼还间接导致物价上涨.所以在这两年的货币紧缩政策下,我们并没有看到物价的下降(在世界正常的经济体中,政府的货币紧缩政策⼀般会降低物价)。
这就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中国特⾊经济:货币紧缩了,通货却膨胀了……。
外串:1990年⽇本经济⼤崩盘,1999年亚洲四⼩龙⾦融风暴。
这都是华尔街⼀这群银⾏家的杰作。
⼿段:::通过⾦融⼿段迫使本国货币升值。
使热钱⼤量涌⼊。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4a55104431b90d6c85c757.png)
区域经济学的课后答案1.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2.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3.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4.举例说明类型区和系统区的相同点和相异点5.古典区位理论包括哪些内容?6.古典区位理论向现代区位现论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7.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是由几个部分组成的?8.当代区域经济学有哪些主要流派?9.目前中国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是什么?11.自然资源的价值表现在哪些方面?12.如何评价人力资源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13.区域经济的制度环境由哪些要素构成?14.如何实现区域经济的交易成本最小化?15.中国区域资源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实现中国区域资源环境合理利用的政策措施有哪些?17. 区域经济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什么?18.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有哪些?19.区域经济增长都有哪些模式?20.增长极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1.发展轴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2.网络模式的基本理论如何表述?23.区域经济空间转移模式的理论基础是什么?24. 区域经济产生衰退有几种原因?25.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区域经济增长的基本经验有哪些?26.区域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内涵的异同。
27.钱纳里是如何论述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28.如何理解区域三次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为什么?29.为什么说现代第三产业是工业化高度发展的结果?30.如何选择地区主导产业?31.如何构造以地区主导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框架?32.如何评价中国改革开放以前有悖于产业结构演变规律的工业化道路?33.为什么中国存在产业结构雷同的顽症?34.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变的特征是什么?为什么?35.21世纪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什么?36.产业布局区位选择的基本要素有哪些?37.影响区位选择的主要机制是什么?38.产业布局指向的指向的概念如何表述?39.产业布局指向都有哪些类型?40.什么是产业布局指向的新变化?41.产业布局地域合理规模与产业聚集的关系是什么?42.新产业的基本概念是如何表述的?43.我国高新产业布局有哪些特点?44.绝对成本学说决定的区域贸易是如何实现的?45.为什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进行贸易对双方都有好外?贸易条件是什么?如何实现区域贸易利益?46.俄林是如何用双坐标说明区域要素禀赋与区域贸易格局的?47.中国作为大国,如何发挥动态贸易利益?48.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贸易条件是如何变化的?21世纪中国如何不断改善国际贸易条件?49.以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为例,说明雁行产业发展形态说在中国的运用。
资本论(超值白金版)
![资本论(超值白金版)](https://img.taocdn.com/s3/m/59f5f70376c66137ee061917.png)
17世纪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
分离亚当·斯密理论中的庸俗成份并使之系统化否认经济规律的客观存在;以生产力的培植反对对交换价值的追求;以国家干预经济反对自由放任。
李嘉图[英]《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1817年●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之集大成者,其“劳动分工”理论为经济学基础理论,对马克思等产生影响奥地利学派(心理学派)采用抽象演绎法,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卡尔·门格尔 [奥]《国民经济学原理》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维塞尔[奥]《自然价值》1889年● 最早提出术语“边际效用”洛桑学派推进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论。
瓦尔拉斯[法]《纯粹经济学要义》1874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洛桑学派的奠基人美国学派较心理学派与数理学派出现晚,以分配为中心的独特体系。
约翰·贝茨·克拉克[美]《财富的分配》1899 年● 提出边际生产力分配论魁奈[法]《经济表》1758年● “纯产品”理论亚当·斯密[英]《国富论》1776年● 现代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与“看不见的手”的命名者帕累托[意]《政治经济学教程》1906年● 提出序数效应论和无差异曲线自由主义倡导对市场不加干预,以自由竞争的方式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上半叶18世纪继承旧历史学派的历史归纳法,大量运用统计资料和统计方法,认为国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地位和作用。
19世纪下半叶数理学派以数学分析为工具,把边际效用价值论当做理论基础。
以折中主义手法糅合古典政治学的各种理论,建立以完全竞争为前提、以“均衡价格论”为核心的全新体系。
马歇尔[英]《经济学原理》1890年● 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二次大综合威廉·杰文斯[英]《政治经济学理论》1871年● 边际革命的三大发起人之一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英]《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 年)● 经济学说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马克思[德]《资本论》1867年● 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威廉·罗雪尔[德]《国民经济学体系》1854—1894 年● 历史学派方法论的奠基者布鲁诺·希尔德布兰德[德]《自然经济、货币经济和信用经济》1864 年● 以统计学进一步完善该学派研究方法卡尔·克尼斯[德]《历史方法观的政治经济学》1853 年● 系统阐述该学派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抨击私有制,宣扬以较高级的公平标准进行社会财富分配。
第十五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
![第十五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df28f24b011ca300a6c3903b.png)
第十五章《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读后感篇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邓小平首先提出的。
改革开放伊始,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一股怀疑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的错误思潮,邓小平坚定地提出:“必须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即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今天重温邓小平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对现阶段我国的改革与发展有着深刻的指导意义。
四项基本原则发挥了立国之本的作用。
四项基本原则提出后,先后被载入党章和宪法,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党的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明确强调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它是中国人民长期流血奋斗取得的历史经验,是党和国家团结、稳定、发展、进步的最重要政治基础。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就是通过改革开放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为确保社会主义方向,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可动摇。
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四个现代化前面有‘社会主义’四个字,叫‘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我们通过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为了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而不是损害和背离社会主义;是为了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和否定党的领导;是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而不是动摇这个政权。
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立国的根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是坚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四项基本原则保证了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稳定。
邓小平指出,“不认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就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党就有一个明确的政治方向,全国各族人民就有一个团结凝聚的核心,一切活动和工作就能在一定的法制和规范的范围内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五章制度与经济发展内容简介:长期以来,制度在正统经济理论中是一个被忽视的变量。
近些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制度是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进程的重要因素。
本章及下面的章节将集中探讨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制度的作用与分工和交易的水平有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章从对分工、专业化、交易这些基本问题的分析入手,进而探讨制度、制度变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本章,了解专业化和分工概念、分类及收益,了解交易的概念,掌握分工与交易之间的关系,了解交易的收益与成本,掌握制度、制度变迁的概念,理解并掌握科斯定理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
重点难点:1. 交易成本(重点)2. 制度变迁的过程及其路径依赖性(重点)3.产权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重点)4.科斯定理(重点、难点)知识点:1.专业化和分工2.交易和交易成本3.制度与经济发展第一节专业化和分工15.1.1. 专业化和分工的概念(了解)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
分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
分工和专业化既可以指个人和社会已经实现的分工和专业化,又可以指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向或过程。
汽车美容进入专业化时代分工不明确成为工作倦怠的重要原因15.1.2. 专业化和分工的分类(了解)15.1.3. 专业化和分工的收益(掌握)除了斯密提到的分工的优点,分工和专业化可以使一国产生比较优势,并有助于知识积累。
第二节 交易和交易成本15.2.1.交易的概念(掌握)狭义交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度与取得,广义的交易可以认为是经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15.2.2.分工与交易的关系(掌握)斯密定理: “分工受市场范围的限制”。
扬格定理: 劳动分工取决于市场规模,而市场规模又取决于劳动分工。
15.2.3.交易的收益(了解)交易的收益就是实现分工的收益。
通过交易,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地获取、积累的知识相联合,从而产生递增报酬。
15.2.4.交易成本(重点掌握)交易成本是指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交易成本出自人们的行为特征。
交易成本理论是以有限理性是交易成本分析的基础。
由于人类所处环境的约束和自身计算能力的限制,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此契约就不可能是完全的。
在人类行为动机方面,交易成本分析假定人类有投机取巧的倾向,即人们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一般说来,主要是利用信息不对称以及违背承诺来获得不正当利益。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交易的人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等资源,来获得信息,也就是说,要支付成本。
具体包括:(1)在交易中,要防止上当受骗,就要设法取得充分信息。
而获得信息是要支付代价——时间和金钱。
(2)在交易中,还要防止交易对方利用各种借口投机取巧,不履行合同。
由于经济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事先要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加以预防。
所有这些,都会使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费时费力。
(3)在合同签署后,还要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防止合同执行人任何可能的违约行为,这些是监督成本。
第三节制度与经济发展15.3.1.制度的定义及其分类(掌握)制度是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构的约束。
正式约束: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15.3.2.制度变迁的过程(掌握)相对价格或偏好的变化,会逐渐动摇行为规范,导致一种行为规范为另一种行为规范所取代。
原有的规则逐渐被改变或干脆被人遗忘。
相对价格的变化是制度变迁的主要源泉。
15.3.3.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性(重点掌握)路径依赖性指最有效率的“解”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
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
除非有重要的外生变量影响或有突发性重大事件,一个社会要脱离它已经选择好的既定制度是不容易的。
15.3.4.产权的定义、分类及产生原因(重点掌握)产权是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
可分解性是产权的一个重要性质。
产权可以分解为使用权、受益权和转让权,其中每一种权利又可以进行更具体、更细致的分割。
可分解性是产权的一个重要性质。
产权可以分解为使用权、受益权和转让权,其中每一种权利又可以进行更具体、更细致的分割。
15.3.5.科斯定理(重点掌握)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零,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从定理一中可以看出,科斯定理有两个主要论点:一是以社会收益最大化为出发点来观察和研究问题;二是经由市场交易可使权利得到重新安排而达到收益最大化。
科斯认为,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产权明晰,只要产权明晰、只要交易成本为零,不论初始财产怎样分配,相关当事人都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来消除有害的外部性影响,达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是由于现实中交易成本不仅不可能为零,反而可能是很高的。
当交易成本为正时,就提出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力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15.3.6.制度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掌握)制度为人们的交易活动提供了秩序,制度与技术一起决定了从事经济活动的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决定了经济活动的盈亏。
制度将人类历史、现状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决定了人类社会的长期发展进程。
本章练习题一、选择1.下面四个选项中,哪些属于交易成本()。
A.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和金钱B. 监督和检查合同的执行情况所耗费的成本C. 通过交易分工所形成的比较优势以及专业化的获取、积累的知识联合起来,产生的递增报酬D. 为了防止上当受骗,设法取得充分信息而花费的时间与金钱2. 交易成本的基础是()A. 有限理性B. 信息不完全C. 外部性D. 人类具有投机取巧的倾向3. 制度变迁的主要源泉是()A. 偏好或口味的变化B. 相对价格的变化C. 协议和契约的改变D.习俗和传统逐渐被遗忘二、名词交易制度路径依赖产权科斯定理三、问答1.什么是专业化?什么是分工?分工的好处是什么?2.什么是交易成本?为什么会出现交易成本。
3.为什么说“产权是不可能充分界定的”?4.概述制度变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选择1.C2.A3.B二、名词1.交易:交易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质的东西的未来所有权的让度与取得,一切决定与社会集体的业务规则。
广义的交易可以认为是经济理论领域中人与人之间的互动。
2.制度:诺思认为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更正式地说,制度是人设计的,决定人际互动结构的约束。
制度包括正式约束和非正式约束。
正式约束是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一系列规则,主要有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非正式约束是正式约束的延伸、细化和限制,主要包括价值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意识形态等因素。
3.路径依赖:路径依赖的概念有些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个国家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这种制度是好是坏,就会沿着这一制度走下去,产生对该制度的路径依赖。
在存在路径依赖性的情况下,最有效率的制度并不总是能够胜出,偶然因素可能对一个过程的早期阶段造成干扰,能够改变其进程和结局。
4.产权:产权可以定义为在资源稀缺条件下,人们使用资源的权利。
它表现为人与物之间的某种归属关系。
它主要包括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
可分解性是产权的重要性质。
5.科斯定理:科斯定理是科斯提出的关于产权安排、交易费用和资源配置效率三者之间关系的定理。
科斯定理规定:如果交易成本为0,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使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
但由于现实中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科斯又提出了科斯第二定理:在交易成本为正的现实中,交易成本大小,经济效益高低直接取决于产权界定的合理程度,初始权利再配置的合理性至关重要。
三、问答1.什么是专业化?什么是分工?分工的好处是什么?专业化就是一个人或组织减少其生产活动中不同职能或操作的种类,或者说,将生产活动中集中于较少的不同职能的操作上。
分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或组织将生产活动中所包含的不同职能的操作分开进行。
专业化和分工越是发达,一个人或组织的生产活动越集中于更少的职能或操作上。
分工和专业化既可以指个人和社会已经实现的分工和专业化,又可以指分工和专业化的趋向或过程。
它具有社会属性和制度属性,是近代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有以下三个优点::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业专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须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劳动和缩减劳动的机械的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
除此以外, 分工还有更深层的功效:在各国和每个个人先天禀赋相差不多的情况下,专业化和分工可以使不同的国家和个人发展出比较优势;专业化和分工还能够带来知识获取、积累和使用效率的提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什么是交易成本?为什么会出现交易成本?交易成本是指在信息不完全的条件下,借助物品和劳务的让渡实现权利让渡过程中所产生的费用,其中包括谈判、签订、监督执行和维护交易契约的费用。
交易成本出自人们的行为特征。
有限理性是交易成本分析的基础。
由于人类所处环境的约束和自身计算能力的限制,他们不可能知道全部备选方案,不可能把所有的价值考虑统一到单一的综合性效用函数中去,也无力精确地预计所有备选方案的实施后果,如果理性是有限的,契约就不可能是完全的。
在人类行为动机方面,交易成本分析假定人类有投机取巧的倾向,即人们借助于不正当手段谋取自身利益的行为倾向。
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人们会随机应变,投机取巧,包括(1) 有目的、有策略地利用信息,按个人目标对信息加以筛选和扭曲。
(2)背信弃义,违背对未来行动的承诺。
由于人的理性能力有限,他不可能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一览无余,不可能获得关于现在和将来的全部信息。
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取巧行为就有了生存空间。
为保护自身利益不受损害,需要投入时间、精力和金钱等资源,也就是说,要支付成本。
具体包括:(1)在交易中,要防止上当受骗,就要设法取得充分信息。
而获得信息是要支付代价——时间和金钱。
(2)在交易中,还要防止交易对方利用各种借口投机取巧,不履行合同。
由于经济生活中充满了不确定性,因此,事先要想到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加以预防。
所有这些,都会使合同的起草和谈判变得更加复杂,更加费时费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