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摘要:一、引言二、教学内容回顾1.认识1米的长度2.学习测量技巧3.实践操作三、教学反思1.成功之处a.学生积极参与b.实践操作有效2.不足之处a.教学节奏把控不佳b.部分学生掌握程度不高四、改进措施1.提高教学节奏2.针对不同学生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3.加强巩固练习五、总结正文:作为一名教师,我在《1米有多长》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
在此,我对这次教学进行反思,以期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一、引言在教学开始之前,我通过与学生互动,了解他们对1米长度的认识。
大部分学生能大体上描述出1米的长度,但具体到细节,如1米等于100厘米、10分米、100毫米等,他们的认识就不那么清晰了。
二、教学内容回顾在此基础上,我向学生介绍了1米的长度,并通过实际测量物品,让他们亲自体验。
在实践操作中,学生们积极参与,掌握了测量的技巧。
通过这次教学,他们对1米的长度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三、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
成功之处在于,学生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实践操作有效,使他们更好地理解了1米的长度。
但不足之处也很明显,我发现自己在教学节奏把控上存在问题,导致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
四、改进措施针对上述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提高教学节奏,保证课堂内容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2.针对不同学生的掌握程度,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对于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加强辅导,确保他们能跟上教学进度。
3.加强巩固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课堂小测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五、总结总之,在《1米有多长》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暴露出自己的不足。
通过这次反思,我将以更加严谨的态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成长贡献自己的力量。
1米有多长(试一试)(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数学 二年级上册 北师大版
1米有多长(试一试)1.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理解长度的概念和单位,了解1米的长度,能够用人民币纸币作比较,直接和间接量化,运用价值观和生活常识来比较长度大小,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经过学习,学生能够自己细心地测量物体的长度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2.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掌握什么是1米,学习如何用1米作参照物来测量长度和比较长度,在理解长度概念和实际测量长度的基础上,能根据生活常识和判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和技巧,并能逐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同时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3.教学过程3.1 教师引入给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1米有多长?它在我们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同学们是否知道如何使用1米测量长度?3.2 学生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堂中的物品,帮助他们掌握如何用卷尺等测量工具测量物品的长度,并探究1米的长度有多长。
下面是一个探究的实验:实验材料:卷尺、1元人民币纸币、圆珠笔等小物件。
1.教师拿出1元人民币纸币,让学生看一看,然后告诉学生人民币纸币的长度是11.1厘米。
2.接着,教师拿出一张1米长的黄色绸带,计算出它的长度,向学生讲解1米长的绸带即是1米长的长度。
3.教师带领学生探究-如果一盒铅笔摆成一排,一排有多少支?组成的长度是多少厘米?将盒子里的铅笔拿出来一个一个地用卷尺测量,将测量出的长度累加起来,得到总长度,再用1元人民币纸币作为比较,学生通过这个实验感受1米长的长度和1元人民币纸币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3.3 练习教师向学生发放练习册子,组织学生进行练习。
1.让学生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然后测量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它们的面积。
2.让学生自己探究:如果我用丝绸做成一条围巾,要用多少米的丝绸呢?需要多少钱?做一个小调查统计。
3.4 教师引导1.教师带领学生再次回顾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的知识点。
1米有多长(教案)-2022-2023学年数学二年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3.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二、教学重点1.了解1米的长度含义;2.能够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
三、教学难点能够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1. 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1)初步认识1米。
通过放学校最长的直角操场上做游戏,让学生们感受1米长的距离。
(2)认识长度单位米。
介绍长度的计量单位——米,并向学生展示一米长的卷尺,引导学生亲手去感受一下。
2. 用1米的长度衡量物体(1)用卷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老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测量,将教室中的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并与1米进行比较。
(2)制作卡尺进行测量。
给每个学生发放纸卡片、铅笔、剪刀等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1米长的卡尺,并检验其制作的卡尺是否准确。
3. 应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物体比较(1)比较物体的长度。
老师通过幼儿园的故事《三只小猪》中小猪居住的房子的长度进行比较,引导学生们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物体的比较。
(2)进行问题解答。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提出,让学生运用1米的长度进行简单的比较,并进行解答。
五、教学反思本次课程主要旨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活动等方式感性地认识1米的长度含义,并能够运用1米的长度完成简单物体的比较。
通过实际的操作、亲身体验等方式,能够更好地吸收知识。
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在创造性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并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教材解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米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感受米,总结米、厘米之间的关系,具体出长度单位〃米〃。
通过动物游乐园场景引出长度单位〃米〃存在的重要性,并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操作活动中,通过让学生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
学情分析: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通过贴标签,摆小棒,测量,寻宝大作战等环节,让学生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以玩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1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来激发学生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索欲。
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练习;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点:米的实际意义;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课前数学小故事〃我身体上漂亮的尺子〃。
师:哇,真没想到,我们身体上还藏着这么有趣的测量单位呢?那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什么长度单位呢?生:厘米。
师: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谁可以来比划一下?老师用尺子比一比,评价每个学生比划的1厘米长度……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纸条,想用它们量一量这个大讲台有多长,你们有什么想法吗?生说出自己的想法。
师:可见厘米用来量较短的物体,如果要量大讲台的长度或者其它更长的距离,我们需要用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那就是……生:米(板书“米〃)【设计意图:借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探究〃1米有多长〃的兴趣,为新课的教学奠定基础。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点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一、情境导入:同学们你知道你有多高吗?二、自主合作探究: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1、认一认,想一想: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带领学生由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
教师提示米和厘米的关系师板书课题2、比一比,说一说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米的长度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
学生看情境图,思考原因并汇报学生体会100根小棒就是小米认识米 1米=100厘米学生利用米尺来认识1米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打开自己的手臂等学生小组合作估计后测量比较,体会米四、归纳反思: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门高约2()一拃长约15()黄瓜长约20()2、完成54页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4、布置课后习题作业学生独立完成橡皮长约3()树高约10()李老师身高约175()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习题学生汇报收获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100cm《一米有多长》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
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
一米有多长教案
一米有多长教案教案标题:一米有多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米的基本概念,认识米的长度单位。
2. 学习使用标准尺寸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发展测量和比较长度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用具:标准尺子、各种长度的物体(如铅笔、教室桌子、教室门等)。
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张图片,上面有一米长的尺子。
引导学生思考:你认为一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用手展示一下你们认为的一米长度。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的展示结果。
通过引导问题,激发学生对米的长度单位的好奇心。
探究活动:1. 让学生围成小组,每组分发一把标准尺子和一些不同长度的物体。
2. 学生们用标准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
3. 学生们将自己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讨论哪个物体的长度是一米的整数倍,哪个物体的长度是一米的小数倍。
4. 引导学生总结一米有多长的概念,以及一米的整数倍和小数倍的概念。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分组进行测量活动,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标准尺子测量其长度,并记录下来。
2. 学生们将自己的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找出一米的整数倍和小数倍的物体,并进行分类。
3. 学生们将自己的测量结果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展示给全班。
巩固活动:1.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让他们估计其长度是否为一米的整数倍或小数倍。
2. 学生们用标准尺子测量图片或实物的长度,并与估计结果进行比较。
3. 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测量结果,并解释他们的估计是否准确。
评估活动:1. 教师观察学生在探究和拓展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教师提供一些长度测量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以评估他们对一米长度的理解程度。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测量物体的长度,加深对一米长度的理解。
2. 学生可以制作一米长的标尺模型,用于日后的测量活动。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了解米的基本概念,认识米的长度单位,并能够使用标准尺寸测量物体的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这部分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生动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体验1米的长度,感受长度单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长度的经验,他们能够感知到物体之间的大小、长短差异,但对于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通过实物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建立长度单位的概念,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学会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难点:学生能够准确地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提高测量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体验长度单位的作用,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教学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学会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他们的测量能力和空间观念。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米尺、测量工具、实物等。
2.学具:学生每人准备一把米尺,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小白兔和小灰兔比赛跳远,如何判断谁跳得更远?”等问题,引发学生对长度的关注,进而引入长度单位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通过实物演示,让学生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大约有1米长?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米尺测量教室里的物体长度,如桌子、椅子、黑板等。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教材通过图片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并能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长度概念,比如短、长、更长等,但对长度单位米的概念还没有形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并能够运用米进行长度比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并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比较。
2.难点:培养学生运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和估计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2.操作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米尺、图片、实物等。
2.学具准备:学生尺、测量工具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图片中的物品的长度。
同时,教师提问:“你们知道1米有多长吗?”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1米长的实物,让学生直观地感受1米的长度。
同时,教师讲解米作为长度单位的概念,让学生理解米的作用。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比较和测量。
每组学生选择两个物品,用米尺测量它们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米的长度的认识。
4.巩固(10分钟)教师邀请几名学生上台,用米尺测量黑板上的线段长度,并告诉其他同学线段的长度。
1米有多长教案
《1米有多长》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会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单位的工具进行测量。
3、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养成教育训练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进率,知道1米=100厘米。
教具准备:米尺、软尺。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提问学生自己的哪个手指的宽是1厘米。
2.让学生在尺上指出2厘米、4厘米、5厘米、8厘米、10厘米的实际长度。
3.用学生尺量数学教科书的长和宽,并回答量的结果。
4、一名用学生尺量黑板的长,一名学生用米尺量黑板的长。
发现了什么?引出米尺。
让学生看看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要量几次,量完后,提问:“用哪种尺量黑板的长度更方便一些?”“量操场的长用哪种尺方便些?”教师说明:“前面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操场的长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板书课题:1米有多长二、自主探究:1、教师拿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并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米尺或1米长的小棍,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让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3、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绳子,两人一组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4、量出1米长的绳子,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法了解这根绳子有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1米里有多少厘米?”“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
并让学生齐读两遍。
三、拓展运用:1、教师出示1盘卷尺,告诉学生这是1盘卷尺,用它可以量比较长的距离。
北师大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含反思
《1 米有多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
2.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100 厘米。
三、教学难点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四、教学准备米尺、课件、跳绳、卷尺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提出问题: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学生可能会发现图中的小朋友在测量身高和跳绳的长度。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测量长度需要用到什么工具,并引入米尺。
2. 探究新知(1)认识米尺教师出示米尺,让学生观察米尺的外观和刻度。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米尺上有刻度,1 米的长度有 100 个刻度。
教师讲解米尺的使用方法,并让学生尝试用米尺测量身边的物体,如课桌、黑板等的长度。
(2)1 米有多长教师让学生观察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 1 米。
学生可能会发现教室的门、窗,课桌的长度等大约是 1 米。
教师让学生用米尺测量这些物体的长度,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师让学生用身体感受 1 米的长度,如张开双臂的长度、迈出一步的长度等。
(3)米和厘米的关系教师让学生回忆之前学习的厘米的概念,并让学生用米尺测量 1厘米的长度。
学生通过测量,发现 1 米=100 厘米。
教师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以用米或厘米来表示。
3. 巩固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 1 米的长度观念和米尺的使用方法。
六、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课堂小结等环节,让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 1 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理解长度单位米的概念,并能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对长度单位有一定的了解,如厘米、毫米等。
但他们对1米的长度概念可能还比较模糊,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1米的长度,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1米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培养学生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长度单位米的概念。
2.用米作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情境为背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1米的长度。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探讨、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采用游戏教学法,以趣味性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短不同的绳子、直尺等教具。
2.准备教室场地,以便进行实际操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场景,如教室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等,引导学生关注长度单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短不同的绳子,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长度的绳子,用厘米或毫米作为单位表示时,数字会有所不同。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用绳子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和自己的身高。
每组派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并解释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选择一个物体,用米作为单位测量其长度,并记录在作业纸上。
1米有多长教案设计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53、54页第六单元《1米有多长》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体会认识1米有多长的必要性。
2、在游戏、竞赛、观察、测量等活动中感受1米的实际大小,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物体的长度,能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4、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在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获得学习成功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1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学准备:PPT课件,1厘米的小棒,米尺,剪刀,红绳。
教学过程:一、课前游戏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今天这节课有好多游戏玩,你们想玩吗?好,下面我们来玩第一个游戏:老师说出一个词语,请大家根据词语做出相反的动作或表情,你们明白了吗?游戏开始!“坐下”、“低头”、“闭眼”、“大哭”、“起立”。
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呀!希望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你们能表现得更棒!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上课!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演示书上主题图,师边讲故事边引导学生看图)今天可是个好日子,因为游乐园对外开放了。
小动物们都高高兴兴地来到游乐园玩。
可是,长颈鹿却被挡在了门外。
这是怎么回事呢?问:为什么长颈鹿要买票?(因为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那1米到底有多长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1米有多长”。
(师相机板书课题)三、组织活动,探索新知1、说一说师:1米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那么,在你的印象中,1米大约有多长?你们刚才说的都是接近1米的长度,接下来我们来认识1米具体有多长?2、认一认,想一想(师出示1厘米的小棒,师演示)这些都是长1厘米的小棒。
如果把10根1厘米的小棒摆成一排,就是多少厘米?接下来请各小组的组长打开信封,把小棒平均分给组员,使每人手里都有3根小棒。
请分好小棒的小组带上小棒在你小组的旁边排成一队,轮流把手里的小棒穿进铁丝,穿完的同学请上位坐好。
1米有多长教案
1米有多长教案篇一: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PPT课件、米尺三把一、情境引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同桌吗?2、小结:大家讲得非常好。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也要到游乐园去玩,我们看看他们遇到什么情况了。
(PPT出示情境图)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是多长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新授1、认识米。
①出示米尺: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
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你们伸开双臂,我来给大家量一量。
②猜一猜: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师将米尺竖放,让学生估计,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2、认识米和厘米的关系。
①认识1米=100厘米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1米有多少厘米?生: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
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板书)②给学生一把直米尺,让他们用短直尺量一量1米有多长?③汇报量的结果3、量一量A量一量我们的教室有多长?量一量黑板有多长?门有多长? B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学生三人一组分三组师提示:先将木直米尺的“0”刻度线对准教室的一端然后量一米打个记号,一直量到教室后如果不是整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1米有多长(教案)
1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 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
能根据初步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一些直观的判断与思考。
2. 知道1米=100厘米,能用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3. 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逐步养成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过程:一、引入。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为了便于交流和比较,测量物体长度要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了测量像铅笔、文具盒等这种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厘米做单位。
如果要量黑板或教室的长等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就不方便了,就要用比厘米大的长度单位来量。
今天我们就学习用米作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二、导入新课。
1、动物游乐园规定: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那么1米究竟有多长呢?(板书课题)2、估一估:根据你的经验,你觉得从地面到陈老师身体的哪个部位是一米。
你觉得到哪就把1米的标签贴在哪。
3、摆一摆:(1)小老鼠决定用1厘米的小棍摆一摆。
聪明的小狐狸告诉小老鼠说:100根这样的小棒接起来,才够1米呢。
也就是:1米就是100厘米。
(2)用10根小棒在课桌上像小老鼠这样一根接一根的摆一摆,然后想象一下摆100根的话有多长?100里面有几个10呢?4、认一认,做一做。
(1)认识1米的实际长度以及进率。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它的长度是1米,仔细观察米尺,你有什么发现?“1米里有多少厘米?”你是怎么数的?“也就是1米等于多少厘米?(教师板书:1米=100厘米)(2)验证1米是从地面到老师的什么地方。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自己身上的哪儿离地面是1米呢?同桌合作,互相量一量。
(3)拿出1米的绳子,请你用两只手把绳子拉直,观察、感觉自己手臂张开的距离,这就是1米。
去掉绳子再比划一次。
(3)先估一估,再量一量,教室有多长。
5.想一想。
书53页。
6.谈话:老师站在这里,谁能上来找到一个位置,使你和老师之间的距离正好是1米?能再找到一个离老师1米的位置吗?还能再找到这样的位置吗?学生纷纷站在老师身边,最后围成一个半径是1米的圆形。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设计:一米有多长【教学目标】1.理解一米的长度,并能够将其与身体等常见物品进行对比。
2.掌握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能够正确使用米来进行测量。
3.培养学生测量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一米长的绳子、一张画有不同长度物品的图片、体验区域。
2.学生工具:测量尺、笔记本、铅笔。
3.教学辅助: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引导学生思考一下问题:“你知道一米有多长吗?”2.让学生分享并讨论他们对一米长度的理解,并根据学生的答案逐渐引导他们逼近正确答案。
Step 2: 直观体验1.在体验区域上放置一张画有不同长度物品的图片,包括铅笔、课本、椅子、门等。
2.让学生观察这些物品,并用手指比划一下,估计一下它们的长度。
3.随后,用一米长的绳子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让学生观察比较他们的猜测和真实长度之间的差距。
Step 3: 认识米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绳子长度一米,是否可以看作是一个固定长度?为什么?2.通过让学生用绳子测量教室或操场等的长度,引导他们认识到一米是长度的单位,并且可以使用这个单位来测量不同物体的长度。
Step 4: 实践应用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把测量尺和一张测量物品长度的练习纸。
2.让学生根据练习纸上的要求,用测量尺测量各种物品的长度,并记录在纸上。
Step 5: 反思讨论1.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你在测量过程中有什么发现?有哪些困难?是否组员之间有不同意见?2.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观察和体验,并促进他们之间的讨论和思考。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体验、实践应用和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了一米的长度。
通过观察和测量不同长度物品的实际动手操作,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一米的长度,并掌握了使用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测量的技巧。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学生培养了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还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1米有多长》教学反思《1米有多长》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关于长度单位的初步认识课。
本节是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的重点在于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表象,掌握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为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
“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重要和常用,由于知识经验积累比较少,学生理解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怎样使他们对米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仍是一个难点。
因此,要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实地比一比、量一量、等活动,充分感知“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
在上一节课中,学生已经认识厘米、会用厘米量,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已有知识说出10个1厘米是10厘米,10个10厘米是100厘米的纸条。
然后将米尺与100厘米的纸条进行对比。
学生会直观的发现米尺的长度和100厘米纸条的长度相等,就会明白100厘米=1米。
在之后认识米尺中直接发现米尺上有100个1厘米。
虽然学生知道了1米=100厘米,但是却没有实际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展开游戏探究活动,亲历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感知一米有多长。
游戏一,用手靠近尺子比划出1米,这是直接感知1米有多长,先给学生一个正确的一米长的认知。
游戏二,测量脚底到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让学生通过测量感知1米的高度,并且通过对比发现身高不同的学生,一米高度的位置在身上的位置也不同,学生直观感受到虽然测量的对象不同,但是一米的高度是不变的。
游戏三,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这个环节的设置是为了在之前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去想一想一米有多长。
最后通过三个人摆出三米,通过三米去估一估教室的宽度,在有参考物的情况下,学生估计就有一定的基础,然后实际测量。
在测量时,先请学生说明测量的方法,强调测量的规范性,因为只有米尺,所以有一点的距离无法测量,需要学生明白当最后无法精确测量时,我们可以说教室的宽度大约是多少米。
《1米有多长》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科书通过设计动物游乐园买票的情境,引入1米,使学生体会学习米的必要性。
教科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由浅入深地提出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逐渐形成米的长度观念。
【学情分析】学生对“米”并不陌生,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特别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
上节课“课桌有多长”的学习为本课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知识基础都已具备。
【学习目标】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体会米的实际意义,能估测物体长度,并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资源】课件,米尺,1米长的红绸带,100根1厘米的小棒,卷尺。
【教法学法】演示法;动手操作【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引出问题师:动物游乐园开业了,好多的小动物来玩耍。
咦,长颈鹿被拦在了外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很快发现门口有一把尺子,看门员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长颈鹿的身高肯定超过1米了,所以他得买票才能进去。
师:说得有道理。
那1米究竟多长呢?今天我们来学习《1米有多长》。
设计意图:导入呈现课本主情景图,引导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意思。
通过“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二、合作探究,建立表象1.认识1米师:你觉得1米有多长呢?举例说一说。
提示:让学生估计一下从地面到教师身体的哪个部位是1米,然后用标签在教师身上做标记。
或者拿出课前准备的1米长的红绸带,让学生自己感觉够1米了,就喊停,然后把它剪下来。
师:大家的感觉准确吗?不要着急,接下来我们来动手摆一摆,亲自验证下。
二年级数学《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对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米〞,特别是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涉及身高,但是学生对1米的长度并没有清晰的认知;
2、上节“课桌有多长〞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认识测量工具的方法,建立起了对“厘米“认识,会使用学生直尺多物体进行整厘米的测量和读数,此时再进行〞1米有多长“的教学,学生的心里准备和知识根底都已具备。
S:大于4米,不满5米
T:刚刚谁估的最准确?
S:***
T:好,**你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
S:我想的是1米大约是张开双臂的长度,一个接着一个就是4米了
T:真是善于学习的好朋友啊
T:大家同意吗?
S:同意
T:你能用**的方法估一估教室的高度吗?
S:3米
S:4米
T:我们来看一看,你又估对了吗?〔老师比一比〕
T:同学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小朋友
〔六〕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T:你知道我们教室大约有多宽吗?
S1:大约有3米长〔写出几个估测数字〕
S2:大约有5米长
…………
T:看来大家有许多猜想?由于场地的关系,我们请两位坐的最端的小朋友来帮我们测一测,其他同学帮助计数,看看她们测了多少米
S:学生测量
T:告诉大家我们的测量结果是?
S:想
T:那就请你和同伴翻开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包,取出小纸条,测量一下每张小纸条长为多少?
S:10厘米
T:想一想,做一把米尺需要几张这样的纸条?
S:10张
T:请利用手中的材料,和同伴一起想一想应当怎么制作一把米尺,再动手制作。
S:学生讨论制作〔教师巡视〕
〔三〕学生活动:展示作品
先把老师的米尺粘在黑板上,再贴上5组学生米尺〔提前在黑板划线对齐〕
《1米有多长》教案1
《1米有多长》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二、新授1、认识米(一)PPT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二)抛出问题。
(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
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1)学生提问题。
(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
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2)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3)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
(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
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
(4)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
(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
)(5)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
(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
)2、用米量(1)实际体验。
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
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6.3《《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1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度单位》的一节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会进行简单长度测量。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能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长度单位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长度测量能力发展的起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的能力,他们善于模仿,喜欢动手操作,有强烈的好奇心。
但同时,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比较弱,对于长度单位的理解还需要借助具体的物体和实际操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培养学生的测量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学会用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交流能力与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长度为1米的绳子、直尺、剪刀等教具。
2.学生准备练习本、铅笔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条长度为1米的绳子,引导学生观察、触摸,感受1米的长度。
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用绳子测量教室里的物品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长度为1米和1米以下的物品,如20厘米、30厘米等,让学生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1米是一个比较合适的长度单位。
同时,教师解释1米等于100厘米,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长度为1米的绳子给学生,要求学生用绳子测量自己的身高、课桌长度等,并将测量结果记录在练习本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要点
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有多高吗?
二、自主合作探究:
动物们要一起去游乐园玩,其它小动物都顺利的进入游乐园了,可是小鹿却被挡在了外面,你知道为什么吗?
1、认一认,想一想:
小老鼠摆小棒的活动,带领学生由厘米引出新的单位米。
教师提示米和厘米的关系
师板书课题
2、比一比,说一说
帮助学生体会米的意义
组织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感受米的长度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组织学生利用已经形成的1米的表象进行估计,再实际测量。
学生看情境图,思考原因并汇报
学生体会100根小棒就是小米
认识米
1米=100厘米
学生利用米尺来认识1米
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打开自己的手臂等
学生小组合作
估计后测量比较,体会米
四、归纳反思:
1、想一想,填“厘米”还是“米”呢?
门高约2()
一拃长约15()
黄瓜长约20()
2、完成54页估一估,小明和机灵狗分别有多高?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什么?
4、布置课后习题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
橡皮长约3()
树高约10()
李老师身高约175()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完成习题
学生汇报收获
板书设计:
1米有多长
1米=100厘米
1m=100cm
《一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后,又要认识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米”。
这节课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为他们对于一米到底有多长心里完全没有数。
所以,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1米的概念。
教学时,我以提问的方式引入:你想知道你的身高吗?要知道你的身高,必须要用到什么?从而引出尺子。
然后介绍尺子的基本构造,既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又为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打下了基础。
认识1米,安排了三次活动:第一次让学生在直尺上找出1米的长度,体会尺子的长是1米——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第二次让学生找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为1米,学生找出了很多,如:五块瓷砖的长度﹑窗子的宽度、从脚到身子某部位的高度等等,这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我想对学生建立1米的表象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三次用手比划出1米的长度。
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正确建立1米的空间观念,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建立几米的长度观念。
在学生的脑海中,1米的概念不是很牢固,让学生硬把1米=100厘米记住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1米=100厘米”的转化中,我请学生拿出卷尺用20厘米长的学生用尺来测量,1米长的卷尺有几个20厘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明白1米长的卷尺上有5个20厘米,问5个20厘米想家得多少?20+20+20+20+20=100厘米。
学生就明白1米实际长度。
存在不足:
1.米尺、1米长的线应该多准备几份,这样学生就可以常常感受一米的长度,也加深了学生对米的认识。
2.在课堂教学中,在让学生汇报交流这一环节里,当学生表达不出或不清楚时,我不够耐心,急于给学生提示,这样不利于对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如果当时我能不急于帮学生下定论,而是请其他同学发表意见,相互补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更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