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统感染治疗指南
复杂性尿路感染
诊断
1.病史采集(推荐)复杂性UTI的病史采集包 括:①尿路感染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等 下尿路刺激症状,及腰痛和(或)下腹部痛等; ②全身感染症状:如寒战、发热、头痛、恶心、 呕吐、食欲不振等;③伴随疾病本身引起的症 状:如尿路结石、糖尿病引起的症状;④先前 的治疗史,尤其是抗菌药物的应用史。
复杂性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
一般推荐治疗7-14天,疗程与潜在疾病的治疗 密切相关。伴有下尿路症状的患者治疗时间通 常为7天,有上尿路症状或脓毒症患者通常为14 天。根据临床情况,疗程有时需延长至2l天。对 于长期留置导尿管或尿路支架管的患者,应尽 量缩短治疗时间,以避免细菌耐药。对于复杂 性UTI患者不推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防止尿路 感染复发。
单纯尿路感染
6.男性急性单纯性泌尿道感染 通常只需接受7 天治疗方案。但合并前列腺感染,其他发热性 泌尿道感染,肾盂肾炎,反复感染,或怀疑存 在复杂因素导致感染的成年患者,推荐使用喹 诺酮类药物2周,并排除其他致感染的危险因素。
复杂性尿路感染
定义和分级
复杂性尿路感染是指尿路感染伴有增加获得感 染或者治疗失败风险的疾病,例如泌尿生殖道 的结构或功能异常,或其他潜在疾病。诊断复 杂性尿路感染有2条标准:尿培养阳性以及表151所列1条或l条以上的因素。
2.体格检查(推荐)
复杂性尿路感染
3.辅助检查 (1)尿常规(推荐); (2)尿培养(推荐); (3)血液检查(可选):血液白细胞计数和中性 粒细胞升高,血沉增快。若怀疑伴有肾功能不 全、糖尿病、免疫缺陷等潜在性疾病,必须进 行相关的血液学检查。当患者现脓毒血症先兆 症状时,还需进行血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4)影像学检查(可选)
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全文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主编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高小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果宏峰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孔垂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那彦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牛远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乔庐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孙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王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为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目录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二、指南制定的方法三、说明第二节总论一、基本定义二、分类三、流行病学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五、细菌耐药性六、诊断七、鉴别诊断八、治疗九、预后第三节各论一、单纯性尿路感染二、复杂性尿路感染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一、尿路感染的随访二、尿路感染的预防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疗治疗指南
汇报人:XXX
汇报时间:2023-11-21
目录
•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 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方法 • 泌尿外科疾病的预防与康复
01
泌尿外科疾病概述
泌尿外科疾病的定义和分类
01
02
定义
分类
泌尿外科疾病是指涉及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系统的各类疾病,包括炎 症、结石、肿瘤、先天畸形等。
泌尿外科疾病可分为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泌尿系肿瘤、前列腺疾 病、男性性功能障碍等几大类。
泌尿外科疾病的流行病学现状
01
高发疾病
泌尿系结石、尿路感染、前列 腺增生等是泌尿外科领域的高 发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
质量。
02
年龄和性别分布
部分泌尿外科疾病具有明显的 年龄和性别特征,如前列腺增
生主要发生于中老年男性。
生风险。
THANKS
对于存在泌尿外科疾病家族史、肥胖、高血压等危险因素 的人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监测,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降 低疾病风险。
注意个人卫生
保持外阴部清洁干燥,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裤,减少感染机 会。性生活时要注意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引发感染。
泌尿外科疾病的康复管理
遵循医嘱
在泌尿外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按时服药、定 期复诊,确保病情得到有效控制。
泌尿系统负担。
02
控制饮水量
根据医生建议,合理控制饮水 量,避免过多饮水加重肾脏负 担。同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 入,有助于稀释尿液,减少尿
路结石的形成。
03
避免久坐不动
长时间久坐不动容易导致泌尿 系统血液循环不畅,增加疾病 风险。患者应定时起身活动,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常见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泌尿系统疾病是指影响人体排尿、排泄、生殖等功能的疾病,包括泌尿系统器官的炎症、结石、肿瘤等疾病。
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有尿路感染、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炎、肾小球肾炎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1.尿路感染:尿路感染是指细菌感染泌尿系统,包括膀胱炎、尿道炎和肾盂肾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尿中带血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细菌培养,可以确定感染的细菌种类及对抗生素的敏感性。
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治疗。
2.泌尿系结石:泌尿系结石是指在肾脏、输尿管、膀胱或膀胱壁中形成的固体结晶聚集体。
常见症状包括腰痛、血尿、尿频等。
常用的诊断方法有B超、CT等影像学检查。
治疗方法包括排石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3.前列腺炎:前列腺炎是指前列腺组织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前列腺炎和慢性前列腺炎。
常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痛、会阴部或会阴上方疼痛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症状、前列腺按摩液的检查以及前列腺液培养等。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治疗、物理疗法和中医药治疗等。
4.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是一组以肾小球炎症和肾小球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的肾脏疾病。
常见症状包括蛋白尿、血尿、水肿等。
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尿液检查和肾脏活检等。
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如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和改善生活方式等。
总之,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主要是通过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如尿液分析、尿液培养、影像学检查等),而治疗方法则根据疾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来选择,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等。
同时,积极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适当的运动等,对预防和控制泌尿系统疾病也具有重要意义。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
实用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 .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
细菌尿可以是有症状的,也可以是无症状的。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临床根据标本采集方式不同而应用不同的有意义的细菌尿计数来表示尿路感染。
3.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s),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 isolated or sporadiec infection) 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etion),反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 和细菌持续存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 relapse) 按感染发生时的尿路状态分类:文案-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 -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 -尿脓毒血症 -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尿路感染的诊断 1 .症状对尿路感染有诊断意义的症状和体征为尿频、尿急、尿痛、血尿、背部疼痛和肋脊角压痛,如果女性患者同时存在尿痛和尿频,则尿路感染的可能性为 90%。
2.体检急性膀胱炎患者可有耻骨上区压痛,但缺乏特异性。
发热、心动过速、肋脊角压痛对肾盂肾炎的诊断特异性高。
3.实验室检查 (1 ) 尿常规检查:包括尿液物理学检查、尿生化检查和尿沉渣检查。
应用最普遍的是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仪检查和尿沉渣人工镜检。
2020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_PPT课件
第二节 各论 单纯性尿路感染
(一)定义 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
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 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
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 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
第一节 总论 分类
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依据两次感染之间的关系可以分为孤立或散发感染(isolated or sporadic infection)和反复发作性感染(recurrent infection),反 复发作性感染可以进一步分为再感染(reinfection)和细菌持续存 在(bacterial persistence),细菌持续存在也称为复发(relapse)。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2011年全文版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主编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编委(按姓氏拼音排序)陈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高小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果宏峰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孔垂泽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那彦群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中心牛远杰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乔庐东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孙光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孙颖浩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王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为民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叶章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目录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二、指南制定的方法三、说明第二节总论一、基本定义二、分类三、流行病学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五、细菌耐药性六、诊断七、鉴别诊断八、治疗九、预后第三节各论一、单纯性尿路感染二、复杂性尿路感染三、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四、泌尿外科脓毒血症第四节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一、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第五节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一、尿路感染的随访二、尿路感染的预防三、尿路感染患者教育附录常用抗菌药物名称中英文对照第一节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儿童常见肾脏疾病诊治循证指南(试行):狼疮性肾炎诊断治疗指南一、前言泌尿系感染(UTD是儿科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⑴,旦婴幼儿uτι常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VUR)等先天性尿路畸形(VUR)在婴幼儿发热性UTI中可高达20%~40%).VUR和反复UTI可导致持续性的肾脏损害和瘢痕化,从而可能引起高血压和慢性肾衰竭。
早期发现和诊断婴幼儿UTL并给予合理处置尤为重要。
为规范我国儿童UT工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起草本指南试行稿,旨在反映当前最佳临床实践证据,为临床儿科医生提供符合我国国情的、可操作性的中国儿童UTl诊断和治疗的参考方案。
二、证据来源1 .检索文献数据库:(1)外文:EMBASE X MEDLINE、CoehraneLibrary.OVid循证医学数据库。
(2)中文:CHKD(中文全文数据库)、CBMDiSC(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MCC(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CEBM∕CCD(中国循证医学/Cochrane中心数据库)。
(3)手工检索:已出版的国内、外UT工诊断与治疗指南。
2 .检索关键词:泌尿道感染(Urinaryt×actinfection,UTI)>膀胱输尿管反流(vesicouretericreflux,VUR)»治疗(treatment)、Meta分析(meta-analysis)、随机临床试验(randomizedclinicaltrial,RCT)>儿童(ChiIdorchildhood),>3 .检索结果:检索截止时间为2008年9月,1999年至2008年共检索到相关的指南5篇,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共14篇。
三、证据评价本指南中的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根据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的要求,参照欧洲心血管病学会提出的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分级,其中证据水乎分为A、B、C3个级别,推荐等级分为I、Ila、Ilb和川共4个等级(表表1证据水平及推荐等级证据水平证据来源于多个随机临床试验(RCT)或荟萃分析B 证据来源于单个的RCT或大样本非随机临床研究C 证据来源于专家共识和(或)小样本研究、回顾性研究以及注册登记的资料推荐等级I 证据和(或)共识对于诊断程序或治疗是有确定疗效的、可实施的和安级全的II 对治疗的有效性具有分歧。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
---------------------------------------------------------------最新资料推荐------------------------------------------------------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特殊情况下泌尿系感染的抗菌药物应用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抗菌药物治疗是尿路感染的主要治疗方法,推荐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包括妊娠期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泌尿和男生殖系感染时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
本期文献荟萃小编节选《201 4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以飧读者。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1 .各型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特点和药物治疗 (l)无症状菌尿:推荐在妊娠早期行尿培养检查,若结果阳性应及时治疗。
推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 5~7 天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后 1 -4 周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2) 急性膀胱炎:妊娠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
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 7 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1/ 10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磷霉索治疗。
治疗 l 周后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若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推荐每日睡前口服头孢呋辛 1 25-250mg 或呋哺妥因 50mg 直至产褥期,以预防复发。
(3)急性肾盂肾炎: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索加 B 内酰胺酶抑制剂(BLI)治疗。
2019年度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时间:2019-02-12 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 1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 1 .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 (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 3 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 .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 .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 3 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 14 日。
如果用药后 48-72 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 14 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 6 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 72 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 j 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 2 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 3 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 i 时药和 ESBs 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 8 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2x版)》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 断治疗指南编写委员
会
参编人员名单
吴阶平院士为200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 病诊断治疗指南》的 序
前言一
前言二
肾细胞癌诊断治疗指 南
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
前列腺癌诊断治疗指 南
睾丸肿瘤诊断治疗指 南
阴茎癌诊断治疗指南
尿石症诊断治疗指南
鹿角形肾结石诊断治 疗指南
输尿管结石诊断治疗 指南
精彩摘录
这是《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2x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录。
作者介绍
这是《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2x版)》的读书笔记模板,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第一节肾血管性高血压 第二节精索静脉曲张 第三节急性尿潴留 第四节鞘膜积液
概述 引言 第一部分:导尿的适应证、置管方法及护理 第二部分:导尿管伴随性尿路感染(CA-UTI)的诊断、预防和管理 结语
读书笔记
这是《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手册(202x版)》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心得。
体外冲击波碎石诊断 治疗指南
良性前列腺增生诊断 治疗指南
神经源性膀胱诊断治 疗指南
膀胱过度活动 1
症诊断治疗指 南
女性压力性尿 2
失禁诊断治疗 指南
3 泌尿男性生殖
系先天性疾病 诊断治疗指南
4 泌尿系感染诊
断治疗指南
5 前列腺炎诊断
治疗指南
0 1
泌尿男性生 殖系统结核 诊断治疗指 南
0 2
泌尿系损伤 诊断治疗指 南
第一节肾脏囊性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第二节融合肾诊断治疗指南 第三节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UPJO)诊断与治疗指南 第四节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诊疗指南 第五节输尿管口囊肿诊疗指南 第六节腔静脉后输尿管诊疗指南 第七节脐尿管囊肿诊治指南 第八节膀胱外翻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第九节膀胱输尿管反流诊治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1.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1.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日。
如果用药后48-72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时药和ESBs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 . .. .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2019 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精粹之二:泌尿系统感染诊断治疗(各论)时间:2019-02-12 单纯尿路感染定义单纯性尿路感染是指发生于泌尿系统解剖结构功能正常而又无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等合并症的患者的尿路感染,短期抗菌药物治疗即可治愈,通常不会对肾脏功能造成影响。
临床表现1 .急性单纯性膀胱炎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耻骨上膀胱区或会阴部不适、尿道烧灼感。
常见终末血尿,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
2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患者同时具有尿路刺激征、患侧或双侧腰部胀痛等泌尿系统症状和全身症状。
诊断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获得诊断。
治疗1 .绝经前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l)短程疗法:可选择采用磷霉素氨丁三醇、匹美西林、呋喃妥因、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
绝大多数急性单纯性膀胱炎患者经单剂疗法或3 日疗法治疗后,尿菌可转阴。
(2)对症治疗。
2 .绝经后女性急性单纯性膀胱炎的治疗治疗方案同绝经期. 专业专注.前非妊娠妇女的急性单纯性膀胱炎。
可在妇科医师的指导下应用雌激素替代疗法。
3 .非妊娠妇女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治疗对仅有轻度发热和(或)肋脊角叩痛的肾盂肾炎,或3 日疗法治疗失败的下尿路感染患者,应口服有效抗菌药物14 日。
如果用药后48-72 小时仍未见效,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治疗。
治疗后应追踪复查,如用药14 日后仍有菌尿,则应根据药敏试验改药,再治疗6 周。
对发热超过38.5℃、肋脊角压痛、血白细胞升高等或出现严重的全身中毒症状、怀疑有菌血症者,首先应予以胃肠外给药(静脉滴注或肌内注射),在退热72 小时后,再改用口服抗菌药物(喹诺酮类、第二代或第j 三代头孢菌素类等)完成2 周疗程。
药物选择:①第3 代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等;②半合成广谱青考霉素,如哌拉西林、磺苄西林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效;③第三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他啶、头孢哌酮等对铜绿假单胞菌有较好的疗效;④对社区高氟喹诺酮i 时药和ESBs 阳性的大肠杆菌的地区,初次用药必须使用8 一内酰胺酶复合制剂、氨基糖苷类或碳青霹烯类药物治疗;⑤氨基糖苷类抗菡药物,但应严格注意其副作用。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
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最新资料推荐:2019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中关于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的内容。
尿路感染是指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抗菌药物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建议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包括妊娠期患者、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及糖尿病患者在发生泌尿和男生殖系感染时的抗菌药物应用指导。
本文节选自《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中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以供读者参考。
一、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1.各型妊娠期尿路感染的特点和药物治疗1)无症状菌尿:建议在妊娠早期进行尿培养检查,若结果为阳性应及时治疗。
推荐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给予5~7天抗菌药物治疗,治疗后1-4周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2)急性膀胱炎:妊娠期有症状的尿路感染主要表现为急性膀胱炎。
推荐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7天抗菌药物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给予二代头孢菌素、三代头孢菌素、阿莫西林、呋喃妥因或磷霉索治疗。
治疗1周后应再行尿培养检查了解治疗效果。
若反复发作急性膀胱炎,推荐每日睡前口服头孢呋辛125-250mg或呋哺妥因50mg直至产褥期,以预防复发。
3)急性肾盂肾炎:推荐首先根据尿培养或血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如果来不及等待药敏试验结果可选择二代头孢菌素、或三代头孢菌素、或氨基青霉索加B内酰胺酶抑制剂(BLI)治疗。
症状好转后应继续口服抗菌药物至少14天。
2.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妊娠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需考虑药物对母体和胎儿两方面的影响。
建议避免使用对胎儿有致畸或明显毒性作用的药物,如四环素类、喹诺酮类等。
在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如果出现症状性尿路感染或菌皿症表现,应进一步治疗。
否则,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不应超过24小时。
对于ESWL前存在尿路感染的患者,应根据尿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治疗。
202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
202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2024版)》一、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经验的积累,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设计(2024版)》是依据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针对泌尿外科疾病的特点和临床需求,制定的一份权威指南,旨在推动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二、指南制定的依据1.国际和国内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实践经验。
2.专家共识会议的讨论和意见。
三、指南的组织结构本指南将按照疾病分类和病理特点进行组织,分为以下几个章节:1.前言:指南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南制定的依据和方法。
2.急性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包括肾结石、泌尿系感染和急性肾衰竭等常见急性泌尿外科疾病。
3.慢性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包括慢性肾脏疾病、前列腺增生和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等常见慢性疾病。
4.外科手术的指南:包括腹腔镜手术、开放手术和介入手术等泌尿外科手术的指南。
5.辅助治疗的指南:包括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辅助治疗的指南。
6.康复治疗的指南:包括康复护理、营养支持和心理干预等康复治疗的指南。
7.结论和展望:本指南的主要结论和未来发展方向。
四、指南的制定过程1.成立指南编写组:由权威专家和相关学科代表组成的指南编写组。
2.收集和分析研究文献:对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检索和分析。
3.专家共识会议:召开专家共识会议,讨论研究成果和制定指南草案。
4.评估和修订指南草案:通过外部专家评审和讨论,修订指南草案。
5.发布和推广指南:提交给国家医学专业学会评审和批准后,向全国泌尿外科医生推广和应用。
五、指南的特点和意义1.具有权威性:该指南由权威专家组成的编写组制定,依据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专家共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2.实用性:指南将根据不同疾病的特点和病理机制,提供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临床医生能够直接应用于临床实践。
尿路感染诊断治疗指南
尿路感染诊断治疗指南引言尿路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泌尿系统的不同部位。
本指南旨在提供关于尿路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的指导。
诊断尿路感染的诊断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进行:1. 症状评估: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症状询问,包括尿频、尿急、尿痛等。
2. 尿液分析:对患者进行尿液检查,检查是否存在细菌、白细胞和红细胞。
3. 尿培养:将尿液样本送往实验室进行培养,确认是否存在致病菌及其敏感性。
治疗尿路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抗生素治疗:根据尿培养结果确定致病菌及其敏感性,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在治疗期间,患者应按时服药,并完成整个疗程以避免耐药性的产生。
2. 饮水排尿:多饮水有助于冲洗尿路,帮助排出细菌,缓解症状。
患者应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并经常排尿。
3. 避免刺激性食物:少吃辛辣、咖啡因和酒精等刺激性食物,以减轻尿路的刺激。
4. 维持个人卫生:保持外阴和会阴区域的清洁,使用温和洗液,避免过度清洗。
5. 其他治疗:对于部分复杂的尿路感染,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治疗措施,如膀胱冲洗等。
预防为了预防尿路感染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惯,每天清洗外阴区域。
2. 喝足够的水,经常排尿,避免憋尿。
3. 避免使用过度刺激性的洗液、避免泡澡。
4. 注意尿布更换频率,保持婴儿的尿布清洁干燥。
5. 注意正常排便,避免便秘。
以上是尿路感染诊断治疗的指南,希望对医生和患者有所帮助。
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并遵循相关指南和临床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泌尿系感染诊断治疗指南目录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1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2指南制定的方法3说明第二篇总论1基本定义2分类3流行病学4致病菌与发病机制5细菌耐药性6诊断7鉴别诊断8治疗9预后第三篇个论第一部分单纯性尿路感染第二部分复杂性尿路感染第三部分导管相关的尿路感染第四部分泌尿外科脓毒血症第四篇泌尿外科抗菌药物应用相关指南第一部分特殊情况下的抗菌药物应用第二部分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第五篇泌尿系感染的随访、预防和患者教育第一篇指南制定的背景、目的与方法一、指南的目的与必要性目前国内泌尿外科医师在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及抗菌药物应用方面研究较少,在临床抗菌药物使用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同时由于泌尿外科各类导管的普遍使用、内腔镜操作的增加等,使得相关的感染性疾病发生率增加,而在治疗方面却存在诸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相关指南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减缓细菌耐药性的发展并保障患者用药的安全和有效,以期达到中国泌尿外科医师对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诊疗和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化的目的。
二、指南制定的方法由于泌尿系感染几乎涵盖临床各个科室,而且涉及到抗菌药物使用问题,所以我们在制定过程中遵循循证医学的原则与方法,检索了国内外大量文献(以近五年的文献为主),经过反复讨论,并与相关学科的专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以确保指南的准确性。
在我们的文献评判过程中,根据以下标准判断具体文献的可信度:I Meta 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 II 非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或实验性研究Ⅲ 非实验性研究:比较研究、相关调查和病例报告Ⅳ 专家委员会报告或临床权威人士的经验推荐意见的定义:推荐已经被临床验证,并且得到广泛认可的内容可选择在部分患者得到了临床验证不推荐尚未得到临床验证三、说明本指南的适用范围为成人的泌尿系统非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在指南的制定中,我们没有包括泌尿系结核、泌尿系统特异性感染(寄生虫、真菌感染等)、性传播疾病、生殖系统感染、肾移植相关的感染、小儿泌尿系感染。
第二篇总论一、基本定义泌尿系感染又称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是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泌尿系统各个部位感染的总称。
1.尿路感染:尿路上皮对细菌侵入的炎症反应,通常伴随有细菌尿和脓尿[1]。
2.细菌尿:正常尿液是无菌的,如尿中有细菌出现,称为细菌尿[1]。
细菌尿定义本身包括了污染,因此应用“有意义的细菌尿”来表示尿路感染。
3.无症状菌尿:患者无尿路感染症状,但中段尿培养连续两次(同一菌株),尿细菌数>105菌落形成单位(colony-forming units,CFU)/mL,尿中白细胞计数>10/mm3[2]。
4.脓尿:尿中存在白细胞(WBC),通常表示感染和尿路上皮对细菌入侵的炎症应答[1]。
国内通常使用脓细胞(炎症时白细胞发生变异或已残废其外形变得不规则,结构不清,称为脓细胞)来定义,实际上尿标本室温久置后,因PH 值、渗透压等改变,白细胞也可产生退行性变,难与脓细胞区别,所以白细胞和脓细胞在尿中出现其临床意义相同。
正常人尿中允许出现少量白细胞或(和)脓细胞,尿沉渣显微镜检查,女性尿离心沉渣镜检WBC<5个/高倍视野(HP)为正常,男性WBC<1-2个/HP为正常[2]。
二、分类尿路感染按感染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
由于泌尿系统和男性生殖系统在解剖上是相通的管道系统,发生感染时临床上常难以明确区分,按感染发生的主要症状分类的方法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更大。
可分为以下几类:单纯性尿路感染(单纯下尿路感染和单纯上尿路感染)复杂性尿路感染(包括导管相关的感染等)尿脓毒血症男性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炎、附睾炎、睾丸炎、精囊炎等(不在本指南中)三、流行病学尿路感染是仅次于呼吸道及消化道的感染性疾病。
在美国,每年因尿路感染就诊的门诊患者超过七百万,住院患者约一百万[3],而尿路感染致休克而死亡者在所有因感染致死者中居第3位[4];在我国尿路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20.8-31.7%[5,6]。
尿路感染是人类健康所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之一。
四、致病菌与发病机制临床常见感染性疾病的致病病原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四种,其中细菌为原核细胞微生物,按革兰氏染色分为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再按细菌的球状和杆状形态分为革兰氏阳性球菌、革兰氏阳性杆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四大类。
革兰氏阳性球菌常见致病菌有微球菌科葡萄球菌属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科链球菌属的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属的粪肠球菌等;革兰氏阳性杆菌常见的致病菌有厌氧杆菌梭菌属的破伤风杆菌等以及需氧的棒状杆菌属白喉棒状杆菌、分枝杆菌属的结核分枝杆菌等;革兰氏阴性球菌常见的有奈瑟菌科奈瑟菌属的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常见的有肠杆菌科埃希菌属的大肠埃希菌(即大肠杆菌)、假单胞菌属的铜绿假单胞菌以及克雷白菌属的肺炎克雷白杆菌等。
另外原核细胞微生物还包括了放线菌、螺旋体以及多形性的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肺炎支原体、脲原体属的解脲脲原体以及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的沙眼衣原体等。
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具有O、H、K三种抗原,具有大量K抗原的大肠埃希菌容易引起肾盂肾炎。
大肠埃希菌表面的P 型菌毛是引起肾盂肾炎最重要的毒素因子,Ⅰ型菌毛中的FimH亚单位可以与膀胱粘膜上的甘露糖受体结合,使细菌在膀胱内立足,生长繁殖,引发感染,菌毛也可以介导细菌对细胞的入侵。
细菌进入膀胱引起膀胱炎后,可影响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功能,导致膀胱输尿管返流,促使感染尿液逆流而上。
细菌释放的内毒素可作用于输尿管平滑肌,使其蠕动减退,致输尿管尿液淤滞,管腔内压力升高,形成生理性梗阻。
最后细菌可逆行而上进入肾盂。
细菌在膀胱壁上形成生物膜,导致对抗菌药物敏感性差、常规细菌培养困难及病程延长和容易复发[7]。
细菌致病性与宿主的防御机制有关,尿路梗阻、留置尿管等情况下会削弱宿主的防御机制,更容易导致感染的发生或疾病迁延。
不同感染类型的致病菌特点:1、急性单纯性下尿路感染:病原菌主要为大肠埃希菌(70-95%)、腐生葡萄球菌(5-19%),偶见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枸橼酸菌属及肠球菌属等。
急性单纯性肾盂肾炎的病原菌中也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80%以上,其他为奇异变形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等[8,9]。
再发性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可为上述任何一种[10]。
妊娠期无症状菌尿的常见病原菌为需氧革兰阴性杆菌和溶血葡萄球菌[11]。
此外,在有尿路感染症状的患者中,10-15%不能用常规方法从尿中分离出病原菌[8,12]。
在年轻女性,单纯性尿路感染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性生活活跃或近期有性生活,这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13]。
此外,杀精子膜的使用、无症状菌尿、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病史、首次尿路感染的年龄偏低(< 15岁)以及有尿路感染的家族史(直系女性亲属)等也是潜在的危险因素[10,14,15]。
有多项研究表明,雌激素水平降低是绝经后女性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16,17]。
其他潜在的危险因素包括、应用避孕药进行节育、性生活后未及时排尿、穿紧身内裤、排便后的卫生习惯,使用盆浴以及非分泌型体质等[18]。
对再发性尿路感染,前瞻性研究显示性生活与其并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主要取决于年轻时是否发生过尿路感染[19,20]。
2、复杂性尿路感染:与非复杂性尿路感染相比具有更广的菌谱,而且细菌更可能耐药(特别是与治疗有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
但是,存在耐药性细菌本身并不足以诊断复杂性尿路感染,还必须同时合并有泌尿系疾病(解剖或功能方面)或者诱发尿路感染的潜在疾病。
尿培养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粘质沙雷菌和肠球菌,大部分是肠杆菌科(60~75%),其中最常见的是大肠埃希菌,特别是首次感染的患者[21-24]。
除存在结石或异质体,葡萄球菌并不常见于复杂性尿路感染(0-11%)[21,25]。
另外,在不同时间、不同医院,菌谱都有可能发生改变。
社区和医院获得性复杂性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体多变、抗菌药物耐药的发生率较高,如果潜在疾病没有得到纠正,治疗失败率也比较高[26]。
与尿路结石相关的复杂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较少见,而变形杆菌和假单胞菌则较常见[26,27]。
可产生尿素酶的细菌主要为变形杆菌,普罗威登斯菌、摩根氏菌和棒状杆菌,但克雷伯菌、假单胞菌、沙雷氏菌和葡萄球菌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产生尿素酶。
88%的鹿角型结石患者在诊断时被发现有尿路感染,其中82%的患者感染上了可产生尿素酶的细菌[28]。
尿素酶将尿素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氨。
结果使尿氨增加,损伤了氨基多糖(GAG)层,促进了细菌粘附和鸟石结晶的形成,后者聚集形成肾脏结石和导尿管上的硬壳[26,29-30]。
3、尿脓毒血症:微生物通过逆行、血行和淋巴途径进入泌尿道,但病原体必须进入血流才能引起尿脓毒血症。
严重的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和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易引起菌血症,若合并尿路梗阻则可能发展成尿脓毒血症[30]。
尿脓毒血症的易患人群包括:老年患者、糖尿病、免疫抑制患者(例如器官移植受体)、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和接受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艾滋病患者[26,31]。
尿脓毒血症的常见原因是尿路梗阻性疾病,如输尿管结石、尿路解剖异常、狭窄、肿瘤或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另外尿路手术或者泌尿系统的实质脏器感染也可以发生尿脓毒血症[31,32]。
虽然脓毒血症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氏阳性菌,但尿脓毒血症主要是革兰氏阴性菌,且真菌引起的脓毒血症比率逐渐上升。
有关尿脓毒血症的细菌菌谱文献报道不多,通常以复杂性的和院内获得性尿路感染的细菌菌谱来替代[31,33,34]。
总的来讲,大肠埃希菌大约占50%,变形菌15%,肠杆菌属和克雷伯菌属 15%,铜绿假单胞菌 5%,革兰氏阳性菌 15%[35,36]。
如果患者的抵抗力下降,毒力更低的细菌如肠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铜绿假单胞菌也可以引起尿脓毒血症。
五、细菌耐药性由于抗菌药物应用的不规范,细菌的耐药性逐渐增强。
国内资料显示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株对氟喹诺酮类、庆大霉素和哌拉西林的耐药率近50 %或以上,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为31 %和71 %[38]。
国外报道有50.1%和22.1%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和复方磺胺甲噁唑耐药,而对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的敏感性较高达到91.9%[39]。
在社区脊髓损伤截瘫患者中,大约24%对左氧氟沙星耐药,对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长期应用抗菌药物的患者中较为普遍存在,其中非尿失禁的患者中相对较少,在尿失禁患者中使用间歇导尿的患者也相对较少[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