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古文翻译

合集下载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烛之武退秦师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

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译文:(鲁僖公三十年)晋国国王、秦国国王围攻郑国,(理由是)因为他对晋国无理,并且(存)有贰心和楚国结交。

晋国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军队驻扎在氾河南岸。

佚狐对郑国国王说:“国家危险啊,如果派烛武拜见秦国国王,敌军必然退兵。

”(郑国国王)按照他的话做。

(烛武)推辞道:“我在壮年的时候,就非常不如别人;如今老了,没有能力做事了啊!”(郑国)国王说:“我不能早点用您,如今紧急的时候才求您,是我的过错啊。

但是郑国灭亡,(对)您也不利啊。

”(烛武)答应了他。

夜晚用绳子吊下烛武出城。

(烛武)拜见秦王说道:“秦、晋围郑,郑国当然知道(自己)要灭亡啦。

如果灭郑国有利于您,那就辛苦您的部下(也值得)了。

越过(晋)国来(占有)边远(的郑国),您知道那样很难吗,值得陪邻国来灭郑吗?邻国实力的加强,(就是)您的实力的削弱啊。

如果(您和您的部下)住在郑国让我们尽东路上的主人,往来的使者,困乏时提供休息的地方,对您也就没什么害处啊。

而且您曾经赐予晋国(粮食),(晋国)许诺给您焦、瑕两邑,(但他们)早上(渡过黄河)上岸晚上就设置筑城墙的板(修筑城墙以防您要那两邑),这是您知道的啊。

必修一的文言文翻译

必修一的文言文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话的翻译如下: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下面是对这段话的详细翻译和解读: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时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子”指孔子,“学而时习之”表示学习了知识之后,要经常复习。

“时”在这里指的是适时、及时,“习”是指复习、温习。

“说”通“悦”,意思是愉快、高兴。

2.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有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自远方来”表示从远处来。

“乐”在这里是快乐、愉悦的意思。

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吗?“人不知”表示别人不了解自己,“而不愠”是指不生气、不怨恨。

“君子”在这里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人生哲学。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复习,才能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他也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认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是人生一大乐事。

最后,他还提倡了一种高尚的品格,即在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情况下,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怨天尤人。

这段话对于现代人来说,仍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重视学习,珍惜友谊,培养良好的品格,以实现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和谐。

以下是对这段话的进一步解读:1.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人生的第一要务,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进步。

孔子提倡的“学而时习之”,正是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不断巩固。

2. 友谊的价值:友谊是人生的一大财富,有朋友相伴,可以互相学习、互相鼓励,共同成长。

孔子认为,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是一种快乐。

3. 品格的培养:一个人的品格决定了他的命运。

孔子提倡的“人不知而不愠”,是一种高尚的品格,它要求我们在面对误解和挫折时,能够保持平和的心态,不怨天尤人。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高一的古诗词有9首,每一首都很重要。

背诵是要在理解它的意思的前提下去背,才会事半功倍。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提供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翻译,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必修一古诗词翻译一、汉魏晋诗三首(1)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

鉴赏天上悲情人间写照——《迢迢牵牛星》赏析作者:耿振江《迢迢牵牛星》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是借助古老神话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而来反映爱情生活的诗篇。

关于牛郎织女的故事,最早的记载是《诗经》。

《诗经·小雅·大东》一诗写道:“维天有汉(汉,天河也),监亦有光。

跂(q 隅,边)彼织女,终日七襄(襄,次或行)。

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睕(W n明亮意)彼牵牛,不以服(服,驾)箱(车箱)。

”⑴意思是说,在天上有一条银河,看得见它发出清彻的光。

河这边有一位勤劳的织女,每天织出锦纹七行。

虽说每天织出七行,却不能反复地织成锦章。

因为银河那边有牵牛郎,却不能用来驾车箱。

这几句诗是写织女对心中人恋念。

《迢迢牵牛星》化用了《诗经》这一内容,在神话传说的基础上更具体了故事的情节,更加突出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而且感情描写更细腻,艺术手法更完美,更加充分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织女渴望夫妇团圆的强烈愿望。

下面我们就来赏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及写作特色。

这首诗,整体来看是从织女的角度写。

诗一开篇,先写织女隔银河怅望对岸的牛郎。

“迢迢”是织女心里的感觉,情人眼里的咫尺天涯。

牵牛郎,既是“河汉女”眼中的牛郎,也是“河汉女”心中的牛郎。

语文必修上古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上古文言文翻译

原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夫子哂之。

“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

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子曰:“吾与点也。

”翻译: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人坐在孔子旁边。

孔子说:“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平时你们常说:‘没有人了解我。

’如果有人了解你们,你们打算怎么办?”子路不假思索地回答:“如果有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遭受敌军的侵扰,接着又发生饥荒。

如果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后,可以使人们变得勇敢,并且懂得做人的道理。

”孔子微微一笑。

“冉求!你怎么样?”冉求回答说:“如果是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我治理它,等到三年后,可以使百姓富足。

至于礼乐教化,则要等待有德行的君子来施行。

”孔子又微微一笑。

“公西赤!你怎么样?”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我能做,但愿意学习。

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盟的时候,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司仪。

”孔子说:“我赞同曾点的主张。

”解读:这段对话展示了孔子与四位弟子的交流,反映了孔子对人才培养和教育理念的思考。

首先,孔子强调师生之间的平等和相互尊重。

他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意思是,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些,不要因为我而感到拘束。

这体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即师生之间应该平等相待,相互尊重。

其次,孔子关注弟子的实际能力和道德修养。

在询问四位弟子如何治理国家时,他们分别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孔子对他们的回答都表示微笑,这表明他对弟子的才能和潜力持肯定态度,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高的期望。

子路提出了“勇”和“知方”的观点,强调国家的强大和人民的勇敢。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劝学》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弧度就可以符合圆规(画的圆圈)。

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不再挺直,这是用火烤使她弯曲的办法让它(变成)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就直了,金属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踮起脚跟远望,不如登上高处看见的范围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远处的人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是听的人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走得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天赋(同一般人)没有(什么)差别,他们善于借助外物。

积聚土成为山,风雨(就会)从那里兴起;积聚水成为深渊,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道德,精神得到提升,圣人的心境由此具备。

所以不积累半步,(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办法成为江海。

千里马跳跃一次,不能跳出十步(远);劣马连走十天,它的成功在于走个不停。

雕刻(一下)就放下(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而且不停止,金属和石头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地下的泉水,(这是)因为精神专一。

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蟹钳,没有蛇和鳝鱼洞穴就没有地方可以藏身,(这是)因为精神浮躁。

师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就始终不能解开。

出生在我之前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老师;出生在我之后的人,如果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课本必修1文言文翻译(需背的)①《劝学》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蓝草中提取的,但(它的颜色)比蓝草更青;冰是水凝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线,(假如)用火烤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曲度就合乎圆规。

即使又晒干了,(也)不再挺直,(这是由于)人力加工使它(变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划过就直了,金属刀具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自己检查、省察,就能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失了。

我曾整天空想,(结果)不如片刻学习所得(的收获大);我曾抬起脚跟远望,(结果)不如登上高处见得广。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是人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强,但是听的人(却)听得(特别)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脚步快,但是(能)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水,但是(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与常人并无不同,(但是)他们善于借助外物(进行学习)啊。

积土成为山,风雨(就会)在那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潭,蛟龙(就会)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养成崇高的品德,就能悟到大智慧,圣人的思想也就在自己头脑里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借以远达千里的(办法);不汇聚细流,(就)没有借以成为江海的(办法)。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功绩在于不停止前进。

雕刻(一下)就放掉它(不刻),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不停(的话),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地下水,这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螃蟹(有)六只脚,两只蟹钳,(可是)没有蛇和鳝鱼洞(就)没有(地方)可以寄托(身体),(这是)用心浮躁(不专一的缘故)。

②《师说》古时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并非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能没有疑难问题呢?有疑难问题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问题的,便终究不会解决了。

古文 必修1 翻译

古文 必修1 翻译

劝学有学问有修养的人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

木材直得可以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火烤把它弯曲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规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等金属制品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聪明机智,而行为就不会有过错了。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却不如片刻学习的收获大;我曾经提起脚后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的广阔。

登上高处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声音并没有增强,但听的人听得更清楚。

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步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舶楫桨的人,不一定善于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精神就能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也就)具备了。

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远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汇成江河大海的办法。

千里马一跨跃,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

雕刻一样物品但最后放弃了它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

(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

蟹有六条腿和两个蟹钳,(但是)如果没有蛇、鳝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师说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讲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求老师指教,那成为疑难的问题,终究得不到解决。

在我之前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本来就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他懂得道理如果比我多,我也跟从他学习,把他当作老师。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1晋文公联合秦穆公围攻郑国;这是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还依附楚国..这时晋军驻扎函陵;秦军驻扎泛水之南..2佚之狐向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君;秦国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听了他的意见..烛之武推辞说:“臣在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危急时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答应了..3当夜把烛之武用绳子从城墙上坠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就要灭亡了如果郑国灭亡对您有好处;那就值得烦劳您的左右..越过其他国家而在远方设置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哪能用灭郑来加强邻国呢邻国实力雄厚;就等于您的力量薄弱啊..如果不灭郑国而使它成为您东方道路上的主人;贵国使臣来往经过;供应他们的食宿给养;这对您也没有坏处..再说您也曾经施恩于晋惠公;他答应给您焦、瑕两地;可是他早晨刚刚渡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既以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要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很高兴;与郑国订立盟约;委派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自己就率军回国..4晋国大夫子犯请求袭击秦军..晋文公说:“不可;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我到不了今天这个地步..依靠过别人的力量而去损害别人;是不仁;失去同盟国;是不智;用冲突来代替联合;是不武..我们还是回去吧..”于是晋国的军队也撤离郑国..荆轲刺秦王1秦国大将王翦打败了赵国;俘虏了赵王;全部占领了赵国的领土;向北进军侵占土地;直到燕国的南部边界..2燕国的太子丹很害怕;就请教荆轲说:“秦国的军队早晚就要渡过易水;那么虽然想经常侍奉您;又哪里能够呢”荆轲说:“太子不说;我也要请求行动..现在去却没有什么凭信之物;那就无法接近秦王..现在樊将军;秦王用一千斤金和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作赏格;购取他的头..如果真的能够得到樊将军的头;和燕国督亢的地图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地接见我;那我就有机会报答太子了..”太子说:“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非常困难才来投奔我的;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却伤害长者的心;希望您再考虑一下别的办法吧”3荆轲知道太子不忍心;于是就私下去见樊於期;说:“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现在听说购买将军的头;赏格一千斤金、一万户人口的封地;你打算怎么办”樊将军仰天长叹;流着眼泪说:“我每次想到这事;常常痛恨入骨髓;只是想不出一个计策来”荆轲说:“现在有一句话;既可解除燕国的祸患;又可报将军的仇恨;怎么样”樊於期走上前说:“怎么办”荆轲说:“希望得到将军的头用来献给秦王;秦王必然高兴愿意接见我..到那时我左手抓住他的衣袖;右手刺他胸部..那么将军的仇报了;燕国被斯侮的耻辱也除掉了;将军有没有这个心意呢”樊於期脱下一只衣袖;左手握住右腕;走进一步说:“这是我日夜为之咬牙痛心的事;而今日才得听到您的指教”于是就割颈自杀死了..4太子听到这个消息;急速驾车赶去;伏在樊将军的尸体上痛哭;非常悲哀..事已至此;无法挽回了;于是就收拾起樊於期的头;装在匣子里封好它..5于是太子预先寻求天下锋利的匕首;得到了赵国徐夫人的匕首;用一百金买下;让工匠用药水加工..于是打点行装派荆轲上路..6燕国有个勇士叫秦武阳;十二岁时就杀过人;人们不敢对他正眼相看..就派秦武阳做副手..7荆轲等待另一个朋友;想同他一起去;那人居住的远;还未到来;为此而留下等待他..8过了一阵还没有出发;太子嫌荆轲动身晚了;怀疑他改变主意后悔了;就又请他;说:“时间已经快到了;荆卿难道不想去了吗请允许我先派秦武阳去”荆轲生气了;呵斥太子说:“今日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用的人..现在只提着一把匕首深入不可预测的强暴的秦国;我所以停留;是在等待我一个朋友同他一起去..现在太子嫌动身晚了;我就辞别了..”于是出发了..9太子和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冠来给荆轲送行..到了易水边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随着拍节唱歌;发出了声调悲凉的声音;送行的人都流泪哭泣..荆轲又向前唱道:“风潇潇啊易水寒;壮士一去啊不再还”筑声又发出激愤的声调;送行的人听了;都怒目睁眼;头发都竖了起来..于是荆轲就上车走了;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10到了秦国后;荆轲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11蒙嘉替他先在秦王面前说道:“燕王真的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起兵抗拒大王;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象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税赋;只要能够守住祖先的宗庙;按时祭祀就行了..燕王害怕不敢自己来陈述;恭敬地砍下樊於期的头;并献上燕国督亢的地图;用匣子封好;燕王亲自拜送庭前;派使者来报告大王..一切听凭大王的吩咐..”12秦王听后;非常高兴;于是穿上朝服;在朝堂上安排最隆重的“九宾”大典的礼节;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13荆轲捧着装有樊於期头的匣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前进..走到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变得很恐惧;群臣感到很奇怪;荆轲回头对秦武阳笑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陋人;没有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原谅他;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过武阳所拿的地图”14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着刺他..还没有刺到秦王身上;秦王大惊;自己挣着站起来;袖子断了..秦王拔剑;剑太长;握住剑鞘..当时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15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群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没有意料到;大家都失去常态..并且秦国的法令;群臣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命令不能上殿..正急的时候;来不及召唤殿下的侍卫;因此荆轲追逐秦王;而仓猝间惊慌失措;大家没有东西来打荆轲;于是用手一齐同荆轲搏斗..16这时;随从的医官夏无且用他捧着的药袋投击荆轲..秦王正绕柱跑;仓猝间恐惧慌忙不知所措..两旁的人就喊:“大王快把剑推到背后推到背后”于是秦王拔出剑来击杀荆轲;砍断了荆轲的左腿..荆轲伤残倒地;就举起他的匕首投击秦王;没有投中;投在柱上..秦王又击杀荆轲;荆轲受了八处伤..17荆轲自己知道事情不能成功了;靠着柱子笑着;两脚伸开象箕的样子坐在地上..骂道:“事情所以没有成功;因为想劫制你订立盟约;一定要得到盟约来报答太子啊..”18秦王的待臣上前;杀死荆轲..事后秦王头晕目眩了好长时间..鸿门宴1沛公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没有能跟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就派人去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占领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他的国相;相所有的珍珠宝器都归为自己所有..”项羽听了非常生气地说:“明天用酒肉犒劳士兵;要让他们打败刘邦的军队..”在这时;项羽的军队有四十万人;驻扎在新丰县鸿门;刘邦的军队有十万人;驻扎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刘邦在山东时;贪图财物;爱好美女..现在进入关中;财物一点都不要;妇女一个也不亲近;这表现他的志向不小..我叫人去看过他那里的云气;都是龙虎形状;成为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云气啊..你赶快功打他;不要失掉时机”2楚国的左君项伯这个人;是项羽的叔你;平时和留候张良友好..张良这时候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赶到刘邦军中;私下会见了张良;详细把事情告诉张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刘邦;说:“不跟我走将会一被杀..”张良说:“我替韩王护送沛公入关;沛公现在有急难;我逃跑离开是不讲道义的;我不能不告诉他..”张良就进去;把情况详细告诉刘邦..刘邦大吃一惊;说:“怎样应付这件事呢”张良说:“谁替大王献出这个计策的”刘邦回答说:“浅陋无知的人劝我说:‘把守住函谷关;不要让诸侯进来;秦国所有的地盘都可以由你称王了..’所以我听信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能够抵挡住项王的军队吗”刘邦沉默一会儿说:“本来不如人家;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的”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伯和我有交往;项伯杀了人;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他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我得用对待兄长的礼节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奉上一杯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为亲家;说:“我进入关中;极小的财物都不敢沾染;登记官吏;人民;封闭了收藏财物的府库;以等待将军的到来..所以派遣官兵去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进出和意外变故..日日夜夜盼望着将军的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你对项王详细地说明;我是不敢忘恩负义的..”项伯答应了;跟刘邦说:“明天你不能不早些来亲自向项王谢罪..”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开;回到项羽军营里;详细地把刘邦的话报告项王..就趁机说:“刘邦不先攻破关中;您怎么敢进来呢现在人家有大功你却要打人家;这是不仁义的..不如就趁机友好地款待他..”项王答应了..3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然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饮酒..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你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的为人心肠太软;不忍下手..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顺便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用来娱乐;请让我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并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终于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4于是张良到军门外去见樊哙..樊哙说:“今天的事情怎样”张良说:“非常危急现在项庄拔剑起舞;他的用意常常在沛公身上..”樊哙说:“这太紧迫了请让我进去;和他们拼命..”樊哙就带着剑拿着盾牌进入军门..拿戟交叉着守卫军门的士兵想要阻止不让他进去..樊哙侧举盾牌一撞;卫士跌倒在地上..樊哙就进去了;揭开帷幕面向西站立;瞪眼看着项羽;头发直坚起来;眼眶都要裂开了..项羽手握剑柄跪直身子说:“客人是干什么的”张良说:“他是沛公的卫士樊哙..”项羽说:“壮士──赏他一杯酒..”左右的人就给他一大杯酒..樊哙拜谢;立起;站着一口气把酒渴了..项羽说:“赏给他一只猪腿..”左右的人就给了他一只半生的猪腿..樊哙把盾牌反扣在地上;把猪腿放在盾牌上;拔出剑切着吃起来..项羽说:“壮士能再喝吗”樊哙说:“我死尚且不怕;一杯酒又哪里值得推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怀王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一丝一毫都不敢占有动用;封闭了官室;退军驻扎在霸上;以等待大王到来;特意派遣将士把守函谷关; 是为了防备其它盗贼的出入和发生意外的事变..象这样劳苦功高;没有封侯的赏赐;反而听信小人谗言;要杀有功劳的人;这是灭亡的秦国的后续者啊我自己认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样的做法”..项羽无话可答;说:“坐吧..”樊哙使挨着张良坐下..5坐了一会儿;刘邦起身上厕所;顺便招呼樊哙一道出去..刘邦已经出去;项羽派都尉陈平去召呼刘邦回来..刘邦对樊哙说:“刚才出来没有告辞;这怎么办呢”樊哙说:“做大事情不必顾虑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讲究小的礼让..现在人家正象切肉的刀和砧板;我们是鱼和肉;为什么还要告辞呢”于是就走了..就叫张良留下向项羽辞谢..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些什么礼物”刘邦说:“我拿一对白玉璧;准备献给项王;一对玉酒杯;要送给范增..正赶上他们发怒;不敢献上去;你替我献给吧..”张良说:“遵命..”在这个时候;项羽的军队驻扎在鸿门;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相隔四十里..刘邦丢下随从的车输、人马;离开这儿;独自一人骑马;同持剑拿盾徒步跑着的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一起;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过二十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你再进去见项王..”6刘邦已经走了;估计抄小道已经回到军中;张良进去辞谢;说:“沛公不能多喝酒;已经醉了;不能前来告辞..谨叫我奉上白玉璧一对;敬献给大王;玉杯一对;敬献给大将军..”项羽说:“沛公在哪里”张良说:“听说大王有意责备他;他脱身独自离开—鸿门;已经回到了军中..”项羽就接受了白玉璧;放到座位上..范增接受玉杯;丢在地上;拔出剑砍碎了它;说:“唉这小子不值得和他共谋大业夺走项王天下的一定是沛公..我们这些人就要被他俘虏了”7刘邦回到军营;立即杀掉曹无伤..。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荆轲刺秦王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

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

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

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

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

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到达秦国后,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优厚地赠送给秦王的宠臣中庶子蒙嘉。

蒙嘉替他事先向秦王进言,说:“燕王确实非常惧怕大王的威势,不敢出兵来抗拒,愿意全国上下都做秦国的臣民,排在诸侯的行列里(意为:燕国愿意同别的诸侯一起尊秦王为天子)像秦国的郡县那样贡纳赋税,俾能守住祖先的宗庙。

他们诚惶诚恐,不敢自己来陈述,恭谨地砍下樊於期的头颅和献上燕国督亢一带的地图,用盒子封好,燕王在朝廷上行跪拜大礼送出来,派使者来禀告大王。

一切听凭大王吩咐。

”秦王听了蒙嘉的话,非常高兴。

于是穿了上朝的礼服,安排下隆重的九宾大礼仪式,在咸阳宫接见燕国的使者。

荆轲捧着装了樊於期头颅的盒子,秦武阳捧着地图匣子,按次序进宫,到达殿前的台阶下,秦武阳脸色都变了,十分害怕,秦国的群臣对此感到奇怪。

荆轲回过头来对秦武阳笑了笑,上前替他向秦王谢罪说:“北方蛮夷地区的粗鄙人,没有拜见过天子,所以害怕,希望大王稍微原谅他些,让他在大王的面前完成他的使命。

”秦王对荆轲说:“起来,取来武阳所拿的地图!”荆轲拿了地图捧送给秦王,打开地图,地图全部打开,匕首就露了出来。

于是荆轲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首刺秦王。

还没有刺到秦王的身上,秦王非常惊骇,自己伸直身子站起来,挣断了袖子。

秦王拔剑,剑太长,就握住剑鞘。

当时秦王心里又怕又急,剑插得很紧,所以不能立即拔出来。

荆轲追逐秦王,秦王绕着柱子跑。

秦国的君臣都惊呆了,事情突然发生,意料不到,大家都失去了常态。

并且按照秦国的法律,臣子们侍立在殿上的,不能带一点兵器;那些宫廷侍卫握着武器,都排列在宫殿的台阶下面,没有君王的命令不能上殿。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①《赤壁赋》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涛不起。

举起羽觞向同伴敬酒,吟诵歌颂的诗句,歌唱婉转优美的乐曲。

不多时,从东山后升起,在南斗星和牵牛星之间徘徊。

白茫茫的水气横贯江面,清泠泠的水光连着天际。

听凭小船在茫无边际的江上飞舞,凌于苍茫的万顷江面之上。

在天空里乘风浮游,并不知到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脱离人世飞去,生出翅膀,飞天羽化。

于是饮酒喝得高兴起来,用手叩击着船边应声高歌。

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呵香兰船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心怀悠远,想望伊人在天际那方。

”同伴吹起洞箫,按着音调和节拍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哀怨有如倾慕,既像抽泣也像低诉,尾音婉转悠久,丝丝缕缕围绕不绝。

能使埋伏在深潭的蛟龙闻声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氏的神色严肃起来,整理好衣襟端坐着,问同伴:“箫声为何这样哀怨呢?”同伴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相互环绕,山树茂盛,一片苍翠。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起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战船绵延千里,旌旗遮盖住天空,在江边斟酒,横转长矛吟诗作赋,本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而今天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边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一叶小舟,举起酒器相互敬酒,像蜉蝣一样寄托在天地间,像沧海中的一粒栗米那样微小。

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敬慕长江的无穷无尽。

期望与神仙作伴漫游长空,与一同久长存在。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能把箫声托付给秋风。

”苏氏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逝去的就像流水,却并没有流走;像月亮那样有圆有缺,但始终没有消减或增长。

可见,从事物变易的一面看来,天地间没有一瞬时不产生变化;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敬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凡物各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当具有的,即便是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2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6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7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10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11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1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14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15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16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17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18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19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20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21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22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23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

24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25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26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27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

28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29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30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赤壁赋》:1)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人教版必修一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译文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举行禊饮之事..此地德高望重者无不到会;老少济济一堂..兰亭这地方有崇山峻岭环抱;林木繁茂;竹篁幽密..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映衬在左右;引溪水为曲水流觞;列坐其侧;即使没有管弦合奏的盛况;只是饮酒赋诗;也足以令人畅叙胸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人们彼此亲近交往;俯仰之间便度过了一生..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虽然他们或内或外的取舍千差万别;好静好动的性格各不相同;但当他们遇到可喜的事情;得意于一时;感到欣然自足时;竟然都会忘记衰老即将要到来之事..等到对已获取的东西发生厌倦;情事变迁;又不免会引发无限的感慨..以往所得到的欢欣;很快就成为历史的陈迹;人们对此尚且不能不为之感念伤怀;更何况人的一生长短取决于造化;而终究要归结于穷尽呢古人说:“死生是件大事..”这怎么能不让人痛心啊每当看到前人所发的感慨;其缘由竟像一张符契那样一致;总难免要在前人的文章面前嗟叹一番;不过心里却弄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我当然知道把死和生混为一谈是虚诞的;把长寿与夭亡等量齐观是荒谬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这正是事情的可悲之处..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前赤壁赋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译文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着船儿;在赤壁下游玩..清风缓缓吹来;水面波浪不兴..举起酒杯;劝客人同饮;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一章..一会儿;月亮从东边山上升起;徘徊在斗宿、牛宿之间..白蒙蒙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一片;与天相连..任凭水船儿自由漂流;浮动在那茫茫无边的江面上..江在旷远啊;船儿象凌空驾风而行;不知道将停留到什么地方;飘飘然;又象脱离尘世;无牵无挂;变成飞升仙果的神仙..这时候;喝着酒儿;心里十分快乐;便敲着船舷唱起歌来..唱道:“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拍击着澄明的水波啊;在月光浮动的江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瞻望心中的美人啊;在天边遥远的地方..”客人中有会吹洞箫的;随着歌声吹箫伴奏;箫声呜咽;象含怨;象怀恋;象抽泣;象低诉..吹完后;余音悠长;象细长的丝缕延绵不断..这声音;能使深渊里潜藏的蛟龙起舞;使孤独小船上的寡妇悲泣..我有些忧伤;理好衣襟端正地坐着;问那客人说:“为什么奏出这样悲凉的声音呢”客人回答说:“‘月光明亮星星稀少;一只只乌鸦向南飞翔’;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句吗向西望是夏口;向东望是武昌;这儿山水环绕;草木茂盛苍翠;不就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当他占取荆州;攻下江陵;顺江东下的时候;战船连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临江饮酒;横握着长矛吟诗;本是一时的豪杰;如今在哪里呢何况我和你在江中的小洲上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驾着一只小船;举杯互相劝酒;寄托蜉蝣一般短暂生命在天地之间;渺小得象大海里的一粒小米..哀叹我们生命的短促;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愿与神仙相伴而遨游;同明月一道永世长存..知道这种愿望是不能突然实现的;只好把这种无可奈何的心情寄托于曲调之中;在悲凉的秋风中吹奏出来..”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游褒禅山记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於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而不至;於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译文于是我有所感慨..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所得益;是因为他们探究、思考深邃而且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前来游览的人便少..但是世上奇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少有人至的地方;所以;不是有意志的人是不能到达的..虽然有了志气;也不盲从别人而停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有了志气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有所懈怠;但到了那幽深昏暗、令人迷乱的地方却没有必要的物件来支持;也不能到达..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而未能达到;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来说也是有所悔恨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而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所悔恨;这难道谁还能讥笑吗这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必修一语文书翻译文言文

必修一语文书翻译文言文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为父,瞽瞍为兄,象为弟,此五人者,有疾病,则君子将吊之;有死丧,则君子将吊之。

一吊则不足,再吊则已矣。

曰:‘予有亲丧,不得与于礼事,则归宁。

’’孟子说:“人与禽兽不同的地方很少。

普通人丢弃了这些,君子却保留着。

舜做天子,皋陶做士,瞽叟做父亲,瞽瞍做哥哥,象做弟弟,这五个人,如果他们生病了,君子会去探望;如果他们去世了,君子也会去探望。

探望一次就足够了,探望两次就太过分了。

他们会说:‘我有亲人去世,不能参与丧葬的礼仪,那就回家去哀悼。

’”翻译:孟子说:“人之所以能够区别于禽兽,差别其实并不大。

普通人往往忽略了这些,而君子却会坚守。

比如,舜做了天子,皋陶做了法官,瞽叟做了父亲,瞽瞍做了哥哥,象做了弟弟。

这五个人如果生病了,君子会去探望;如果他们去世了,君子也会去探望。

探望一次就足够表示关心了,如果探望两次就显得过分了。

他们会说:‘因为家中亲人去世,我不能参与正式的丧葬礼仪,所以我选择回家去哀悼。

’”在这段文言文中,孟子通过对比君子与普通人在对待亲人疾病和死亡的态度上的差异,来阐述君子与普通人的道德修养之别。

孟子认为,君子会主动关心他人的疾苦,即使是在自己身有丧事的情况下,也会尽量抽出时间去关心他人,这体现了君子的高尚品德。

以下是对文中部分句子的详细翻译:1.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人之所以能够与禽兽区分开来,差别是非常小的。

2. 庶民去之,君子存之:普通人往往忽略了这些,而君子却会坚守。

3. 舜为天子,皋陶为士,瞽叟为父,瞽瞍为兄,象为弟:舜是天子,皋陶是法官,瞽叟是父亲,瞽瞍是哥哥,象是弟弟。

4. 一吊则不足,再吊则已矣:探望一次就足够了,探望两次就太过分了。

5. 予有亲丧,不得与于礼事,则归宁:因为家中亲人去世,我不能参与正式的丧葬礼仪,所以我选择回家去哀悼。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

高中必修一文言文重点翻译

v1.0 可编写可改正《劝学》2、吾师道也,夫 / 庸知 / 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纪比我大仍是比我小呢因此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挺,金属( 做成的刀剑 ) 放在磨刀石上 ( 磨) 就能变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得尖利。

因此无论地位尊贵仍是卑贱,无论年长仍是年青,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在的地方。

君子宽泛地学习而且每日检查反思自己,就会变得智慧明达,内行为上没有过错4、师道之不传也 / 久矣 ! 欲人之无惑也 / 难矣 !了。

随从老师学习的民风不流传好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3、吾尝整天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我以前成天地思虑,不如片晌间的学习( 收获多 ); 我以前踮起脚跟向远处瞭望,不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讨教,有的不向老师讨教,小的方面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学习而大的方面扔掉,我看不出他聪慧。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君子的天分 ( 资质、禀性 ) 不是和一般人不一样,不过他们擅长依赖外物罢了。

以地位低的人 ( 为老师 ) 就感觉很羞耻,以地位高的人 ( 为老师 ) 就认为是谄谀讨好。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 持之以恒,金石可镂。

7、是故弟子不用不如师,师不用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雕琢 ( 一下 ) 就放弃,腐败的木头也不可以刻断 ; 雕琢向来不断,金石也能雕琢 ( 成功 ) 。

因此弟子不必定不如老师,老师不必定比弟子英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在学识6、蚓无帮凶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专心一也。

和技术上各有特意的研究,这样而已。

蚯蚓没有尖利的帮凶,没有强壮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灰尘,在地下喝到泉水,8、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

高中语文必修~重点文言翻译必修一精选文言翻译《劝学》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所以木头用墨绳量过就能变得笔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放在磨刀石上(磨)就能变得锋利。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就会变得智慧聪明,在行为上没有过失了。

3、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我曾经整天地思考,不如片刻间的学习(收获多);我曾经踮起脚跟向远处眺望,不如登上高处见到的范围广。

4、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君子的天赋(资质、禀性)不是和一般人有什么不同,只是他们善于凭借外物罢了。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雕刻(一下)就放弃,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雕刻一直不停,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6、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没有强健的筋骨,却能在地上吃到尘土,在地下喝到泉水,因为(它)用心专一。

7、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螯,如果没有蛇、鳝鱼的洞穴就没有能藏身的地方,因为(它)用心浮躁。

《师说》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知识、解决疑难问题的人。

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我学习道理,哪里要知道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所以不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长还是年轻,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跟从老师学习的风气不流传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难问题很困难了。

5、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不知道句读,不理解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请教,有的不向老师请教,学习小的知识却丢掉大的问题,我看不出他聪明。

6、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以地位低的人(为老师)就感到很耻辱,以地位高的人(为老师)就认为是谄媚讨好。

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

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部编版高一】

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全册古文原文、注释、翻译教材古文目录: 第10课一、 劝学/荀子二、 师说/韩愈 一、《劝学》/荀子【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棘以为轮,其曲 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棘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 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 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 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 备焉。

故不积直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 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鲍之穴 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课下注释】① 选自《荀子集解》卷一(中华书局1988年版)。

有删节。

劝,鼓励。

《荀子》全 书现存32篇,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荀子(约前313 —前238),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

②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③ 【青,取之于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叶子 可提取靛青。

第16课 三、 赤壁赋/苏轼四、 登泰山记/姚鼐④【青于蓝】比蓝草颜色深。

⑤【中绳】合乎木匠用来取直的墨线。

⑥【棘】同“燦”,用火烘烤木材使之弯曲。

⑦【规】圆规。

⑧【虽有槁暴】即使又晒干了。

有,同“又”。

槁暴,晒干。

稿,枯。

暴,晒。

⑨【挺】直。

⑩【受绳】经过墨线比量。

⑪【金】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⑫【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接近、靠近。

砺,磨刀石。

⑬【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检验。

省,省察。

乎,相当于“于”。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翻译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翻译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词及翻译很多高中生认为语文课上课学习到的知识没有用,知识不对的,语文课上课学习到的知识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而且,在语文课上,古诗文是学习的重点。

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及翻译》。

供大家使用。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及翻译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译文】:在深秋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里,我独自伫立在橘子洲头,眺望着湘江碧水缓缓北流。

看万千山峰全都变成了红色,一层层树林好像染过颜色一样,江水清澈澄碧,一艘艘大船乘风破浪,争先恐后。

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的水里轻快地游着,万物都在秋光中争着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宇宙,(千万种思绪一齐涌上心头)我要问:这苍茫大地的盛衰兴废,由谁决定主宰呢?回想过去,我和我的同学,经常携手结伴来到这里游玩。

在一起商讨国家大事,那无数不平凡的岁月至今还萦绕在我的心头。

同学们正值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大家踌躇满志,意气奔放,正强劲有力。

评论国家大事,写出这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那些军阀官僚看得如同粪土。

可曾记得,当年我们在那浪花大得可以阻止飞奔而来的船舟的激流中一起游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背古诗文及翻译近现代散文诗两篇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必修一文言文必背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必背翻译

13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 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顺着骊山脚下,取道芷阳,抄小
路逃走。刘邦(行前)对张良说: “从这条路到我军营不超过二十 里罢了。请你估计我到了军营, 你再进去(见项王)。”
14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 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 矣。”
• 张良说:“在秦朝的时候,项 伯和我有交情,项伯杀了人, 我救活了他;现在有了紧急的 情况,所以幸亏他来告诉我。”
5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 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 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 姻, • 刘邦说:“你替我(把他)请进来, 我能用对待兄长的礼节侍奉(待) 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 立即进来见刘邦。刘邦就献上一杯 酒为项伯祝福,(并)约定结为亲 家,
1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 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 持匕首揕之。
• 荆轲取过地图奉送给秦王, 展开地图,地图全展开时匕 首就露了出来,于是左手抓 住秦王的衣袖,右手拿着匕 着刺他。
12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 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Ⅴ殿下, 非有诏不得上Ⅴ 。
• 并且秦国的法令,侍立在殿 上的群臣,不能带一点兵器; 那些宫廷的侍卫拿着兵器的, 都排列在殿下,没有皇上的 命令不能上殿。
• “我死尚且都不怕,一大杯酒又哪里值得推 辞!秦王有象虎狼一样凶狠的心肠,杀人 惟恐不能杀尽,处罚人惟恐不能用尽酷刑, (因此)天下老百姓都背叛了他。楚怀王 曾经和诸将领约定:先打败秦军进入咸阳 的人让他做关中王(是关中王)。
11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 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

必修一文言文及注释翻译

必修一文言文及注释翻译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注释】1. 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2. 学而:学习了知识之后。

3. 时习之:按照时间安排,反复练习。

4. 说:通“悦”,高兴、喜悦。

5. 朋:朋友。

6. 自远方来:从远方来。

7. 乐:快乐、高兴。

8. 不愠:不生气、不恼怒。

9. 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翻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之后,按照时间安排,反复练习,不也是很高兴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吗?”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在学习过程中要持之以恒、不怕困难。

同时,也表达了人际关系中要珍惜友谊、宽容待人的道理。

以下是对这句话的详细解释:1. 学习是人生的必修课,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素质。

学习之后,要按照时间安排,反复练习,才能真正掌握知识。

2. 朋友之间的友谊是无价的,有朋友从远方来,应该感到高兴和快乐。

这说明在人际交往中,要珍惜友谊,关心朋友。

3.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误解和不理解。

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要有宽容的心态,不生气、不恼怒。

这体现了一个人的修养和道德水平。

4. 君子是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他们能够做到学习、交友、宽容等方面。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就要在学习、交友、宽容等方面下功夫。

总之,这句话强调了学习、友谊、宽容和修养的重要性,为我们提供了人生道路上的指导。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铭记这句话,努力成为一个有道德、有修养的人。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翻译整理课件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课内翻译整理课件

这种方法由美国教育学家比尔·科斯比和前苏联 2
著名学者奥库兹涅佐夫等人提出,并在实践中不
断丰富和完善。
3
快速阅读有三种表现方式
1.跃式阅读。读书时不要逐句逐段,而是跳跃式的,
01
读开头、读领头句、读结尾。
2.扫描式阅读。即阅读时视线要垂直移动,
02
瞄准重要字词即可。比如在阅读“那么,有
没有一种快速阅读的方法呢?”这句话时,
❖ 28.“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 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 刘邦禁不起多喝酒,不能当面告辞。让我奉 上一双白璧,拜两拜敬献给大王;一双玉斗, 拜两拜献给大将军。
具备快速阅读的能力
初中生要掌握快速阅读的能力,这对提 高阅读效率是非常必要的。 高效学习经验 阅读书籍有快有慢
少来使晋国受益,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7.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 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 其还也。
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依 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 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相攻代替 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
看课外书是我最大的爱好,在阅读课外书的时候,对 于一般内容,我会加快阅读速度,而对于那些经典好 句好段,我就会慢慢品读,一页读几分钟。班主任杨 老师说:“刘峻琳的每篇作文从选材到立意都很大 气,其立足点都不是个人、家庭,而是从民族、国家 等角度去写,这都与他的阅读习惯有关。
刘峻琳同学的阅读习惯非常好,有 快读有慢读,既保证了一定的阅读 速度,同时也没有落下重点。下面 我们来介绍另外一种快速阅读法。 1
只要抓住“有学识快速阅读”这两个关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课文全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

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

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2.古今异义(1)輮以为..轮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2)金.就砺则利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3.词类活用(1) 动词使动用法。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3) 名词作状语。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4) 名词作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跨十步,至十步)(5) 数词作形容词。

用心一.也(专一)二、文言虚词1.而⑴连词,表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⑵连词,表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⑶连词,表并列。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⑷连诃,表承接。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⑸连词,表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2.于(1) 介词,从。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 介词,比。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

善假于.物也3.之⑴代词。

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⑶助词,的。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

不如须臾之.所学4.焉⑴兼词,于之,从这里。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⑵句末语气助词,了。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2.省略句(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3.倒装句(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师说【课文全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

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

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

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比我出生晚的人,他懂得的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

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

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非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

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

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

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

”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

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

这不是很奇怪吗!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

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

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之道,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重点梳理】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2.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5)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6)今之众人..古义:一般人今义:众多的人,大家(7)小学..而大遗古义:小的方面学习今义:指教育的一个阶段,也指实施这种教育的机构3.一词多义(1)师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吾从而师.之(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从师求学)吾师.道也(动词,学习)(2)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名词,解释经文的著作)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4.词类活用(1) 名词作动词。

吾师.道也(学习)/ 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低于)(2) 名词的意动用法。

吾从而师.之(以……为师)/ 孔子师.郯子(以……为师)(3)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而耻.学于师(以……为耻)(4) 形容词作名词。

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吾未见其明.也(高明的地方)二、文言虚词1.而(1) 连词,表并列。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小学而.大遗(2) 连词,表转折。

惑而.不从师(3) 连词,表承接。

吾从而.师之/人非生而.知之者/择师而.教之(4) 连词,表修饰。

则群聚而.笑之(5) 表陈述语气。

如是而.已2.之(1) 助词,的。

古之.学者必有师/彼童子之.师(2) 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4) 代词,指代知识、道理等。

人非生而知之.者(5)代词,他。

作师说以贻之.(6)代词,这,这一类。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郯子之.徒/3.其(1) 代词,那些。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2 代词,他。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 代词,他的。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4)副词,表揣测语气,大概。

其.皆出于此乎(5) 副词,表反问语气。

其.可怪也欤4.于(1) 介词,比。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2) 介词,向。

而耻学于.师(3) 介词,对于。

于.其身也(4) 介词,从。

皆出于.此乎(5) 介词,被。

不拘于.时5.乎(1) 介词,相当于“于”,译为“在”。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 介词,相当于“于”,表比较,译为“比”。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3) 语气助词,表揣测,译为“吗”或“吧”。

其皆出于此乎.(4) 语气助词,表感叹,译为“唉”、“呢”。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6.也(1) 句末语气助词,与“者”连用表判断。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 句中语气助词,表停顿。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为惑也.终不解矣(3) 句末语气助词,与“欤”连用,加强语气。

其可怪也.欤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者……也”,表判断)(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也”,表判断)2.省略句(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省宾语“之”)(2)吾从(之)而师之(省宾语“之”)3.倒装句(1)而耻学于师(于师学,介宾后置)(2)师不必贤于弟子(于弟子贤,介宾后置)(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宾语前置)4.被动句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赤壁赋【课文全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苏氏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酒,朗颂《月出》诗,吟唱"窈窕"篇章。

不多时,明月从东山后升起,盘桓在斗宿与牛宿之间。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江水反射的月光与天际相连。

任凭小船在茫茫万顷的江面上漂荡,越过浩荡渺远的江面,多么广阔浩瀚,我们像在天空中驾风遨游,不知船将停留在何处;多么飘然恍惚,我们像遗弃尘世,独立长空,飞升成为神仙。

于是,酒喝得很畅快,我敲着船舷唱起来。

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兰木做的桨,用桨板划开澄明的江水,船儿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进。

我的思绪十分悠远,遥望美人,天各一方。

”客人中有吹洞箫的,按着曲调伴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