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一古文翻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劝学
【课文全译】
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所以,不积累每一小步,就不能远达千里;不汇集细流,就不能形成江海。骏马跳跃一次,不能有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在于不停止。拿刀刻东西,中途停止,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坚强的筋骨,却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是因为它心专一;螃蟹有六条腿,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是因为它心浮躁的缘故。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 輮.以为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通“又”,再;通“曝”,晒)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
2.古今异义
(1)輮以为
..轮
古义:把……做成今义:认为
(2)金.就砺则利
古义:文中指金属制成的刀剑等今义:黄金
(3)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古义:广泛地学习今义:学问渊博
3.词类活用
(1) 动词使动用法。木直中绳,輮.以为轮(使……弯曲)
(2)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其曲.中规(弯曲的弧度)
(3) 名词作状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每日)/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向上,向下)
(4) 名词作动词。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游水)/ 輮.使之然也( “輮”这种方法)/ 不能十步
..(跨十步,至十步)
(5) 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专一)
二、文言虚词
1.而
⑴连词,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吾尝跂而.望矣
⑵连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
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⑶连词,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
⑷连诃,表承接。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⑸连词,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于
(1) 介词,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介词,比。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 介词,表对象,可以不译。善假于.物也
3.之
⑴代词。青,取之.于蓝(代靛青)/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代冰)
⑵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⑶助词,的。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⑷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词间,无实义。不如须臾之.所学
4.焉
⑴兼词,于之,从这里。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⑵句末语气助词,了。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用“也”表示判断)
(2)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用“者……也”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鞣(之)以(之)为轮(分别省动词、介词的宾语“之”)
(2)假(于)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省介词“于”)
3.倒装句
(1)青,敢之于蓝,而青于蓝(于蓝取之、于蓝青,介宾后置)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己参省,介宾后置)
(3)善假于物也(于物假,介宾后置)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定语后置)
师说
【课文全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传授学业,解释疑难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
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而不从师学习,那些成为疑惑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出生比我早的人,他懂得的道理本来比我早,我跟从他拜他为师;比我出生晚的人,他懂得的道理如果也比我早,我也跟从他学习,而且把他当作老师,我学习的是道理,哪里用得着知道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所以,不论地位显贵还是地位低下,不论年长还是年少,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唉!从师学习的道理没人传布已经很久了,要人们没有疑惑很难哪!古代的圣人,他们超过一般人很远了,尚且跟从老师向老师请教;现在的一般人,他们跟圣人相比相差很远了,却以向老师学为羞耻。所以圣人就更加圣明,愚人就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由于这个缘故吧?喜爱他们的孩子,选择老师教育孩子;对于他们自己呢,却以从师学习为耻,这真是糊涂啊!那孩子的老师,教孩子读书,学习书中的文句,并非我所说的给人传授道理,给人解释疑惑的老师。不明句读,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向老师学习,有的却不向老师求教,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有什么明智的呢。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不以互相学习为耻。士大夫这类人中,如有人称人家为老师,称自己为学生,这些人就聚集在一起朝笑他。问那些嘲笑者,他们就说:“那个人与某个人年龄相近,修养和学业也差不多,(怎么能称他为老师呢?)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耻辱,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啊!从师学习的道理不能恢复,由此就可以知道了。巫医、乐师及各种工匠,士大夫之族是不屑一提,现在士大夫们的认识反而赶不上他们。这不是很奇怪吗!
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孔子曾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聘为师。郯子这一类人,他们的品德才能当然赶不上孔子。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就一定有可以当我老师的人。”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学生贤能,懂得道理有先有后,学问和技艺上各有专门研究,如此而已。
李蟠,十七岁,爱好古文,《诗》、《书》等六经经文及解释经文的著作都普遍地研习过,又不被耻学于师的习俗所约束,向我学习。我赞许他能实行古人从师学习之道,写了这篇《师说》来赠给他。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通“授”,传授)
(2)或师焉,或不.焉(通“否”)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
..必有师
古义:求学的人今义:指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2)师者,所以
..传道受业解惑也
古义:用来……的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3)是故,弟子不必
..不如师
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古义:无论今义:没有,否定副词
(5)吾从而
..师之
古义:跟随、而且今义:连词,表目的或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