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周围的环境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 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提问学生对周围环境的认识。

2. 讲解: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讲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保护环境的方法。

4. 总结:教师总结讨论结果,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如捡拾垃圾、种植绿植等。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课题2:植物的生长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过程。

2. 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讲解: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植株生长等。

3. 观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生长过程。

4. 总结:教师总结植物的生长过程,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2课时:1. 复:复上节课的内容,提问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2. 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进行植物种植实践活动,体验植物生长的过程。

3. 总结:教师总结实践活动,强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探索宇宙课题1:我们认识的宇宙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 激发学生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教学内容:1. 宇宙的基本知识。

2. 人类对宇宙的探索。

教学步骤:第1课时:1. 导入: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了解宇宙的基本知识。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案一、课题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单元 一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二、学习 目标 1.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

同样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2.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数量。

3.能用搅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

4.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三、重点了解和发现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

四、难点 研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学会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导入新课 红糖放进水里会变成红糖水(出示图片)及和红糖水的好处。

把食盐放入水里,会怎么样?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夏天出汗多,身体的盐分流失也多,盐分流失多,所以我们要补充身体流失的盐分,可以每天饮用适量的盐开水,达到身体的平衡。

观看视频,溶解现象。

小组自由回答。

学生交流,猜测。

旨在让学生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讲授新课食盐、红糖等物质能在水中一直溶解下去吗?我们曾经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食盐和红糖在水中溶解了。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人到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回想下,我们把食盐和红糖放人水中,如果食盐或红糖的量很大,结果会怎样。

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把一些物质溶解在水中,想象一下,如果在一汤匙的水中放人一袋红糖会怎样? 结果会发现,汤匙中的水只能溶解一点点的红糖,其他的不能溶解。

想要学生动手实验。

学生猜想,回答问题。

谁能容积一些物质,但不能够一直溶解下去,想要知道一定量的水能溶解多少探究一定量的水到底能溶解多少物质,我们就需要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说说我们知道的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

小苏打、食用碱、奶粉、味精等。

如果不确定某种物质是否溶于水,可以取一点放入水中,看看是否能够溶解。

我知道能够溶解在水中的物质有食盐、冰糖、小苏打、奶粉、洗衣粉……除了生活中我们知道的溶于水的物质,不了解的物质我们可以取少量放入水中进行实验,观察是否能够溶于水,需要注意的是,实验的物质要分别放入不同容器盛装的水中,不可以都放在同一容器的水中。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全册(一)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全册(一)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全册(一)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人教版全册单元一:生活中的水课时一:水的特点•学习目标:了解水的特点,认识水的形态和颜色。

•教学重点:水的形态和颜色。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讨论。

•学习过程:1.讲述水的特点:无色、透明、无味、无气味。

2.展示水的不同形态图片,让学生观察水的形态。

3.引导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水(如红色果汁、蓝色染料等),并鼓励他们发表观察结果。

4.讨论水的形态和颜色的关系,引导学生总结水的特点。

课时二:水的变化•学习目标:了解水的三种常见变化形态:液态、固态和气态。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三种变化形态。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讲解。

•学习过程:1.教师通过实验向学生展示水的三种变化形态(如将水放在冰箱冷冻、加热水使其沸腾等)。

2.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水的变化。

3.讲解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基本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变化。

4.进行小组活动,要求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不同的水的形态,并记录下来。

课时三:水的用途•学习目标:了解水在生活中的常见用途。

•教学重点:认识水在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方法:朗读、讨论、小组活动。

•学习过程:1.朗读水的常见用途,如饮用、洗衣、浇花等。

2.引导学生讨论水在生活中的其他用途,如游泳、洗车、煮饭等。

3.分成小组,让学生列举出水在生活中的不同用途,并展示给全班。

4.结合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合理使用水,宣传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单元二:生物的生长发育课时一:植物的生长•学习目标: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必需条件。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必需条件。

•教学方法:图示、讲解、观察。

•学习过程:1.展示植物生长的图示,解释植物的生长过程,如从种子、发芽、成长到结果等。

2.讲解植物必需的生长条件,如土壤、水分、阳光和空气等。

3.观察班级中的植物,让学生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4.小组讨论,学生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课时二:动物的生长发育•学习目标:了解动物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

2022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
第12页 共33页
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探讨方法。 6.沟通方法。 7.课前的试验方法参考 试验要在前几天完成试验并记录。 方法一:打算两个大小、形态一样的透亮水杯,向两杯水中加
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 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 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留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试验效果), 视察并记录下试验现象。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 5 分钟) [材料打算: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 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视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 点?老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究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沟通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学问。(依据学生的回答适时 板书,留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黑板上的“水”消逝了,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顺 势板书课题)。 二、探究:水到哪里去了(预设 20 分钟) [材料打算:两个完全相同的透亮杯子、一片透亮塑料薄膜(或 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亮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水到哪里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 气时,老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视察壶嘴与白汽 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改变。 4.你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第8页 共33页
用玻璃棒搅拌可以加快食盐的溶解? 2.组织学生汇报、沟通。 3.老师小结:我们可以用对比试验的方法进行探讨,做对比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大象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 十万个为什么课题: 《探索自然》1 主备人: 课时: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2、在蒙眼活动中发展信任感和合作精神。

3、了解一片有草之处的植物和动物。

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5、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我们都非常依赖我们的眼睛,一、谈话导入。

今天我们将用我们其他的感学生交流官探索自然~你们其他的感官是什么呢,1、游戏:盲人火车(1)把孩子们分成10,121、学生从低到高排成队。

闭上眼人的小组。

依次把一个小组带睛,每个人扶着前面人的肩组成一到选好的地方。

列火车的样子。

二、活动感知。

(2)对每一个回答都要作出2、让第一个学生扶着教师并开始评价。

询问他们这些声音是不慢慢地安静向前走。

让学生回答他是自然音或者是由人或机器、的周围都有什么声音。

汽车等发出的声音。

如果他们3、行程结束,猜出行走的路线。

听到鸟叫声的话就让他们模仿。

1、指导他们在各自周围半径一米2、一片草地的范围之内,观察并记录尽量多的(1)带孩子们到“研究”区,植物和动物。

对于大孩子,让他们导语:“看这片草地,你们认做更详细的记录,如蚂蚁、蜘蛛等为这里有任何活的动物吗,的颜色、大小等。

为他们做观察和今天我们就弄明白这些问记录定一时间限制(5,10分钟),题~” 强调观察期间保持安静。

(2)对孩子们的热心观察进限定时间到了之后,把学生召集到行评价。

一起汇报,列出全班综合在一起的(3)师生互动:有无处归属记录单。

的东西吗,比如:垃圾、破烂玩具、废旧电池等,这些属于哪儿的,正如同学们在小研究中见到三、总结: 的那样,任何有草的地方都有“大自然”——许多植物和动物生活在草丛中。

同时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探索自然植物板书草地动物设没有生命的东西计课后反思主备人: 课时:3 课题:《探索自然》2教学目标:1、使学生对自然的感知,尤其是使听觉和触觉变得灵敏。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5-8课)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5-8课)

【导语】本单元以“⽔”为探究主题,引导学⽣探究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

通过观察⽔的各种状态(固态、液态、⽓态),集中研究⽔在融化、蒸发、凝结过程中发⽣的变化,帮助学⽣初步建⽴起“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认识,同时,通过对⾷盐和沙混合物的分离实验中,帮助学⽣初步建⽴起⾃然界“物质循环”“变化可逆”的概念。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单元《⽔》教案:⽔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标】 科学概念⽬标 1.⽔能溶解⾷盐和⼩苏打。

2.同样的⽔能够溶解的⾷盐和⼩苏打的数量是不同的。

科学探究⽬标 1.通过对⽐的⽅法研究同样的⽔中溶解的⾷盐和⼩苏打的数量。

2.能⽤搅拌使⽔中的物体充分溶解。

科学态度⽬标 学会使⽤对⽐的⽅法观察实验现象。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 感受⽣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这种变化为⽣活服务。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发现不同物质在⽔中的溶解能⼒是不同的。

难点:学会采⽤对⽐实验的⽅法研究相应的问题。

【教学准备】 为学⽣准备:⾷盐20g,平均分成8份、⼩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或⾷盐、⼩苏打、2克的勺⼦、尺⼦)、装有50毫升⽔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糖、味精、红糖各⼀份、学⽣活动⼿册、全班数据汇总表等。

教师准备:学⽣实验材料⼀套 【教学过程】 ⼀、聚焦:揭⽰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1⼩包⾷盐,⼀⼩包⼩苏打,⼀⼩包碱,装有⽔的烧杯1个,玻璃棒1根] 1.出⽰⾷盐,提问:把它放到⽔⾥,会怎么样?(学⽣根据之前的⽣活经验进⾏预测。

预设:消失了,不见了,溶解了。

) 2.⽼师将⾷盐放⼊⽔中,搅拌使之溶解。

3.提问:除了⾷盐,你还知道哪些东西能够溶解在⽔中?(学⽣交流,教师板书。

预设:⽩糖,味精,红糖等。

) 4.根据学⽣回答,教师进⾏补充说明⼩苏打和碱,并出⽰⼩苏打和碱。

(板书:⼩苏打,碱。

) 5.提问:如果我在这杯⽔⾥不断加⼊⾷盐,⼀直加⼀直加,⾷盐能够不断溶解吗?那⼩苏打呢?能⼀直溶解下去吗?(学⽣进⾏猜测。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1《水到哪里去了》优质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水到哪里去了》这一课是教科版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探究水的消失现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了解水的三态变化,以及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操作,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的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接触过水的不同状态,对水的三态变化有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可能还没有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引导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深入了解水的消失现象,以及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水的消失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

2.难点:水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循环过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消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水的消失现象。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实验器材(如杯子、水、盐等)。

2.学具:实验记录本、画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学生关注水的消失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引导学生了解水的三态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水的消失现象,探究水的三态变化。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
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教师复备
2.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3.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三、观察真正的大树
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师复备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3.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2.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3.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1-4课)

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一单元《水》教案(1-4课)

【导语】⽔是地球上⼗分重要的物质,也是最常见的物质。

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单元《⽔》教案:⽔到哪⾥去了 【教学⽬标】 科学概念⽬标 1.⽔在⼀定条件下会变成⽔蒸⽓。

2.⽔蒸⽓是⼀种⽆⾊⽆味的像空⽓⼀样的⽓体。

科学探究⽬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去哪⼉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标 1.尝试多⾓度、多⽅式解释⽣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标 意识到⽔在⼈们⽣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蒸⽓的⼀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到哪⾥去了”。

难点:1.区分“⽔蒸⽓”与“⽩汽”;2.明⽩⽔蒸⽓还是⽔。

【教学准备】 为学⽣准备:学⽣活动⼿册。

⼩组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根橡⽪筋、⼀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有关⽔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聚焦:揭⽰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净的抹布、⿊板,⼀杯清⽔] 1.出⽰⼀杯清⽔,提问:这是⼀杯清⽔,⽔是我们⽣活中最常见的物质,⼀年级我们就观察过⼀瓶⽔,你能说说⽔有哪些特点?教师⽤抹布蘸清⽔板书“⽔”,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的知识。

(根据学⽣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和⽔蒸⽓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点。

) 3.揭题:⿊板上的“⽔”消失了,提问:⽔到哪⾥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探索:⽔到哪⾥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根橡⽪筋、⼀个透明塑料盒、学⽣活动⼿册] 1.提问:⽔到哪⾥去了?(预设:蒸发了、跑到空⽓中去了) 2.追问: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结:哦,⽔变成⽔蒸⽓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说,我们在⽣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举例) 当学⽣将煮⾷物(或烧开⽔)时上⽅飘着的⽩汽理解为⽔蒸⽓时,教师出⽰课件(烧开⽔的图⽚或⼩视频),观察壶嘴与⽩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理解⽔与⽔蒸⽓之间的变化。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水第1课时水到哪里去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学重点】蒸发是水的一种形态。

【教学难点】研讨水和水蒸气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导入1、试着解释下面的现象,你认为水到哪里去了?(展示图片)2、水变成什么物质跑到空气里去了?教师点拨: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这种现象叫做蒸发。

3、教师小结蒸发是水从液体变成气体的现象。

(展示示意图)4、活动体验(1)请做以下这些活动,体验湿手变干的时间是否一样?①手心向下,手背向上②对一只手吹气③甩动一只手(2)活动手册(3)教师小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①液体的温度②液体的表面积③液体表面上方空气的流动速度二、探索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教师点拨:①水洼的水会变干涸②煮食物时,锅里的水越来越少③晾干衣服④吹干湿发……三、模拟实验1、用实验证明我们的解释。

2、工具与材料两杯水、橡皮筋、保鲜膜、透明塑料盒、白板笔3、实验(1)(1)实验过程①向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里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②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

③另一个不盖。

④把它们放到通风和向阳的位置。

⑤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2)注意事项①为什么要放到通风和向阳的地方?②为什么要把其中一个杯口封住?(3)研讨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封口水杯里的水基本没少,因为水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里去;开口水杯里的水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里去了。

依据是在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散发到空中。

4、实验(2)(1)实验过程①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②放置一段时间③观察盒中变化(2)研讨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引导学生填写活动手册教师点拨:在透明塑料盒上看到了小水滴,它们是水蒸气遇冷变成的。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部编版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案(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颜色和形状。

2. 观察物体的大小和重量。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教学准备
1. 物体模型:多种颜色和形状的小球、立方体、圆柱体等。

2. 讨论问题:关于颜色、形状、大小、重量等的问题。

教学内容
导入
1. 通过展示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模型,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提问学生:“你们见过这些物体吗?它们有什么不同之处?”
探究
1. 让学生自由观察这些物体,与伙伴讨论它们的颜色和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有哪些物体是红色的?有哪些物体是圆形的?”等等。

实践活动
1. 给学生分发一些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小球,让他们自由观察和
比较。

2. 引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分类:例如将红色的小球放在一起,将圆形的放在一起。

3. 让学生用手指触摸不同物体,并比较它们的重量。

4. 让学生按照大小进行排序,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

总结
1. 和学生一起回顾所学内容,确认他们对颜色、形状、大小和
重量的认识。

2. 引导学生总结重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比较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和重量来分辨它们。


拓展练
1. 让学生自己带来一些小物体,让他们进行观察和比较,并分
享自己的发现。

2. 鼓励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物体在光线下的反射和折射情况。

参考资料
无。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 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第一章:认识科学1.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了解观察、实验、调查和分析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1.2 科学思维与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方式思考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第二章:生物世界2.1 生物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如生命活动需要营养、能呼吸、能排泄废物等。

通过观察植物和动物,让学生识别它们的基本特征。

2.2 生物的分类培养学生了解生物分类的基本知识,如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通过观察实物和图片,让学生学会对生物进行分类。

第三章:自然现象3.1 天气与气候引导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基本概念,如晴天、雨天、四季等。

培养学生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候特点。

3.2 自然界的物质培养学生了解自然界的基本物质,如水、土地、空气等。

引导学生探索物质的状态变化,如固态、液态、气态等。

第四章:人与环境4.1 人类活动与环境引导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如污染、资源消耗等。

培养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4.2 生活与科学引导学生了解生活中的科学知识,如饮食、健康、安全等。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5.1 力的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力的基本概念,如推、拉、提、压等。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游戏,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5.2 简单机械培养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基本知识,如杠杆、滑轮等。

引导学生学会使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章:探究物质6.1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引导学生学习物质的性质,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让学生观察和实验,了解物质的变化,如溶解、沉淀、燃烧等。

6.2 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培养学生了解物质的基本组成,如元素、分子、原子等。

通过实验和模型,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微观结构。

第七章:地球与宇宙7.1 地球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如地球的形状、构造、气候等。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

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回顾和掌握第一单元中涉及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和实验等方式,巩固第一单元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复内容1. 第一单元的科学概念和知识点。

2. 涉及到的实验和观察活动。

重点与难点1. 掌握第一单元中的重要知识点。

2. 理解和应用相关的科学概念。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 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2. 安排学生进行预和复。

课堂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的研究内容。

2. 提问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课堂讲解与活动1. 对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和梳理。

2. 通过小组讨论、游戏和实验等方式,巩固学生的知识点掌握。

课堂练与反馈1. 提供相关的练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

2. 对学生的练情况进行反馈和指导。

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强调学生的知识点掌握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评价内容1. 学生对第一单元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 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评价方法1. 课堂练的完成情况。

2. 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的参与情况。

评价时间1. 课堂练时。

2. 课堂小结时。

五、教学资源教学材料1. 第一单元的教学大纲和教材。

2. 相关的教学PPT和教学视频。

实验器材1. 相关的实验器材和材料。

2. 实验指导书和实验报告模板。

六、教学进度安排课时安排1. 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进行复。

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回顾和讲解第一单元的知识点,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

2. 第二课时:进行课堂练和反馈,进行课堂小结和总结。

以上为部编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复课的教案,希望能够满足您的需求。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

三年级上册的科学教案(10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和适当工具,对纺织材料进行探究。

(2)能够根据材料的特性、用途、来源或其他标准对纺织材料进行分类。

2、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常购买的纺织材料,如:棉、丝、毛和人造纤维。

(2)知道这些材料的主要区别、特点和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

(2)意识到人们为了满足各种需求,在不断研究、发明、生产新材料。

二、教学准备:学生自带各种纺织布料,放大镜、镊子、火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检查学生带来的纺织布料情况。

(二)自主学习:1、认识纤维。

(1)师出示几种纤维。

人们穿的衣服都是纤维做成的。

根据加工的方法,纤维一般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

化学纤维又可以分为人造纤维和合成纤维。

2、学生认识布料。

(1)4人小组全在一起,共同研究自己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按照P53上图的方法(棉布、丝绸、羊毛、合成纤维)分类。

如果认为还有其他的类别,也可以列出。

(2)分组研究。

(3)小组汇报。

(4)同学分的对不对呢?3、教师讲解一些辨认的方法。

(1)讲解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布料。

棉、麻是植物纤维,燃烧时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

丝、毛燃烧时有烧头发的气味,燃烧后灰烬很少。

合成纤维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的灰烬呈黑色固体物质。

(2)注意安全。

取得布料一定要小,不能太大。

(3)学生分组用火烧的方法辨认带来的布料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4)小组汇报辨认情况。

你们是怎样做实验的,你还发现了些什么现象?它们都是些什么材料做成的?(5)师生共同讨论得出结论。

(6)通过衣服上的标签来辨别布料的成份。

4、指导学生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1)让学生通过用眼看、手摸、观察纤维的光泽、粗细、长短和弯曲情况,比较各种布料的不同点。

可以从柔软必、透气性、牢固性、吸水性、防水性等方面去研究。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一、教学目标
1. 熟悉并掌握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内容。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3. 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和实验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第一单元:物体与材料
2. 第二单元:生活中的力
3. 第三单元:光的传播
4. 第四单元:磁铁与电
5. 第五单元:植物的生活
6. 第六单元:动物的生活
7. 第七单元:生活中的水
8. 第八单元:天空中的云
三、教学方法
1.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和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2. 实验法: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流程
1. 引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方式,引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思考能力。

3.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4. 练:布置作业或课堂练,巩固学生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实验操作的准确性等。

2. 通过作业和考试等方式,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3. 定期进行学情分析,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进行个别辅导。

以上是《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的大致内容和教学安排,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教学设计)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一课什么是科学教学目标1. 认识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方法和技能3. 能够解决简单的科学问题教学重难点1. 科学方法的概念及应用2. 科学技能的研究和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科学是什么”,引入科学的概念2. 研究科学的概念:播放科学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的定义和含义3. 研究科学的方法:解释科学方法的概念,帮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方法了解科学的方法和过程4. 研究科学技能:介绍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掌握科学实验操作的方法和技能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学生实验成果第二课科学常识教学目标1. 了解一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2. 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 科学常识的研究和了解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和技能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科学常识是什么”,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科学常识2. 研究科学常识:介绍一些科学常识,例如植物的生长过程、昆虫的蜕变等3. 观察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训练学生发现事物、观察事物的能力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观察实验报告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三课生活中的力教学目标1. 认识一些力的作用2. 掌握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学会如何利用力教学重难点1. 不同种类的力的概念和效应2. 力的测量和计算方法3. 力的应用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探讨“力是什么”,引出课堂主题2. 研究力的概念:介绍力的概念和种类,例如重力、摩擦力等3. 力的测量:让学生研究如何测量力的大小,例如使用弹簧测力计等4. 利用力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力的实验,学会如何利用力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四课生活中的定向教学目标1. 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2. 掌握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重难点1.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2. 定向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定向”,引入课堂主题2. 地图和罗盘的使用:介绍地图和罗盘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学会使用地图和罗盘3. 定向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实践,研究如何使用地图和罗盘进行定向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定向实践成果第三单元声音传播第五课声音的产生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掌握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来源和产生方式2. 声音的传播特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是什么”,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产生:介绍声音的源头和产生方式,例如乐器、嗓子等3. 声音的传播:研究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例如声音的传播速度等4. 声音的实验:让学生进行声音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5.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验报告和数据分析第六课声音的利用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学会利用声音教学重难点1. 声音的作用和用途2. 利用声音的方法和技巧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和学生一起讨论“声音的作用和用途”,引入课堂主题2. 声音的利用:讲解声音的常见用途,例如广播、聆听音乐等3. 利用声音:引导学生设计并实践利用声音的小项目,例如制作乐器、录制广播等4. 总结课堂:与学生一起回顾课堂所学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考核评价1. 课堂表现及作业成绩2. 声音实践项目成果总结本教案以新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为基础,设计了第一单元科学探究、第二单元生活中的科学和第三单元声音传播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

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2023年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身边的万物(一)课时一:水的性质和用途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用途;2. 掌握正确使用水的方法;3. 培养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教学内容:1. 水的来源和种类;2. 水的形态和性质;3. 水的用途和重要性;4. 正确使用水的方法;5. 水的保护与节约。

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不同种类的水,引发学生对水的兴趣和认知;2. 演示法:利用实验演示水在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的性质变化;3. 情景模拟法:设计情景让学生讨论如何正确使用水;4. 合作研究法:分小组讨论水的保护与节约的方法。

教学资源:1. 水样;2. 实验器材和材料;3. 图片、图表和幻灯片;4. 小组活动资料。

课时二:观察生活中的水教学目标:1. 观察生活中不同用途的水;2. 归纳总结水的用途;3. 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1. 饮用水、洗衣水、农田用水、厕所冲水等不同用途的水;2. 水对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1. 提问法:通过提问学生观察他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水;2. 讨论法:学生小组讨论不同用途的水,并进行归纳总结;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深入了解水的用途与重要性。

教学资源:1. 图片、实物样本;2. 视频资料。

第二单元:观察水果和蔬菜(一)课时一: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分辨不同水果;3. 培养细致观察和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2. 对水果进行简单的分类。

教学方法:1. 观察法:学生观察不同水果的外部特征,并进行描述;2. 比较法:将不同水果进行比较,寻找它们的相似与不同之处;3. 图片展示:展示水果的图片,让学生进行分类。

教学资源:1. 不同水果的实物样本;2. 图片。

课时二: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教学目标:1. 观察不同水果的内部结构;2. 掌握水果的部分名称和用途;3. 培养耐心观察的能力。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案本文档旨在提供部编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在家中研究科学、观察研究记,让手动起来,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

通过本单元的研究,学生将会了解家中常见的物品和所处环境,提高其实践和科学探究能力。

第一节课程名称:在家中研究科学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学生将能够了解家中的电器,如电饭锅、电风扇等的使用方法,以及使用这些电器的注意事项。

2. 研究内容:- 讨论家中的电器和他们的作用- 研究电器对人体的危害,如用电注意事项等- 观看有关电器使用的视频,了解一些科学原理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电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及研究科学原理4. 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案例分析5. 检测方式:课堂打分第二节课程名称:观察研究记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了解常见家具的特点和用途,并能够运用观察和研究技能进行探究2. 研究内容:- 用眼睛观察家具的形态特征- 运用观察研究的技能,探究不同家具的用途- 讨论家具的价值和意义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技能,进一步认识家具的用途和价值4. 教学方法:绘画、课堂讨论、实践操作5. 检测方式:手绘课堂实践记录第三节课程名称:让手动起来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实践和操作,掌握简单的手工制作技能,并理解手工制作背后的科学原理2. 研究内容:- 研究制作简单的手工,如剪纸、折纸等- 了解手工制作的核心原理- 小组互动,分享手工经验和心得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理解手工制作的核心原理,并能够反映在实践中4. 教学方法:手工制作、课堂讨论5. 检测方式:手工成品展示第四节课程名称: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1. 研究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实践,学生将能够做出一份标准的观察记录,并在观察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2. 研究内容:- 研究制作标准的观察记录文档- 注意观察事物的特点和变化- 小组内互相检查和讨论自己的观察记录3. 研究重点难点:让学生掌握制作标准观察记录的方法,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4.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课堂讨论5. 检测方式:小组合作完成观察记录以上是本文档的主要内容,但教学过程中具体操作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灵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物体第一课:晴雨表教学目标:- 了解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研究如何根据晴雨表的变化预测天气情况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晴雨表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晴雨表是如何根据气压的变化来预测天气情况的。

4. 操作实践:让学生亲自操作晴雨表,观察气压的变化对晴雨表指针位置的影响。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晴雨表的作用和原理,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天气预报进行对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绘画活动让学生展示他们对晴雨表的理解。

教学资源:- 晴雨表模型- 图片或视频素材- 绘图纸和彩色笔第二课:空气和水教学目标:- 了解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掌握一些简单的空气和水的实际应用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对空气和水的重要性的思考。

2.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空气和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实际应用:通过展示一些实际应用的图片或视频,让学生了解到空气和水的多样化用途。

4. 实验观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例如比较水的沸点和冰的融点,观察水的分子运动等。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空气和水的特点和用途。

6. 练巩固:通过小组活动或问答活动让学生巩固对空气和水的理解。

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素材- 实验用材料:水、冰、烧杯等第三课: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目标:- 了解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研究一些常见的有机物和无机物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图片或实物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3. 概念解释:简要解释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定义和特点。

4. 常见物品分类:让学生自己找出身边的一些物品,按照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分类。

5. 观察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例如将水和糖分别加热,观察变化并讨论。

6.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区别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比较水葫芦和狗尾草水葫芦等水生植物与陆生植物狗尾草等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都短、都是草本植物,都需要阳光、水分和空气等)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五课植物的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功特征。
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2.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
3.学生汇报:(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二、回忆中的大树
1.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可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刚才很多发现都是大家平时看到大树时留下来的印象。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换位置中。
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的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2.学生汇报:(补充图片上没有的知识)。
3.激发兴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想不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呢?
4..学生合作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3.总结:叶也是有生命的,它从叶芽长成小小的嫩叶,又慢慢地长大,变老。许多植物的叶从春天长出来,到秋天枯黄死去,完成了叶的一生。有些树木虽然秋天不落叶,但它们的叶同样也有生长和衰老的完整过程。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六课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总结整理活动(室内)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3.研讨: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交流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2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教学难点】是否是同一种树叶的判断。
【教学准备】
学生自备材料:捡一些落叶。
分组材料:同一种植物的新鲜叶和落叶。教师准备:一条有大小不同叶片生长的树枝。
【教学过程】
一、统计收集到的树叶
课前大家分别从不同的地方收集到了各种树叶,说说你是怎么收集树叶的。是呀,树木是我们的朋友,他们是有生命的,所以我们不能随意摘树叶。现在把树叶放在桌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统计:我捡了几片落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
【教学准备】
1.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
【教学过程】
思考:把橡皮泥去掉,比较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在水中有什么共同之处?对,都能浮在水面上,会有什么秘密呢?
探究:尝试剖开水葫芦的叶柄,我们会有什么发现?这种海绵状气囊结构很轻,所以能浮在水面上(适应水生植物的环境)。其它水生植物是不是也有相似的结构?请课外继续探究。
总结比较金鱼草和水葫芦的异同。关注:学生观察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设计意图:认识水生植物的特点。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
第3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2.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3.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5.小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小组合作交流: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三、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汇报: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观察注意事项:进入到草丛中,观察大树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把观察到的信息,我们该怎么办?(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简短的词语、画画等方式记录在观察记录本上)
教学反思: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4课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2.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3.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过程与方法:
统计捡到的树叶的数量和树叶的种数;根据一定的判断依据,划分出同一种树叶和不同种的树叶。
情感、态度、价值观:
发展研究树叶的兴趣,培养爱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和意识。
【教学重点】开展观察叶生命现象的活动,建构起叶也是有生命的科学概念。
课堂教学设计方案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2.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纤维等。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学会倾听
【教学准备】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
1、直接出示课件(梧桐树的照片)
1.你看到了什么?这是一棵什么树呢?(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
二、观察比较树叶
1.质疑:我们小组共有几种树叶?这些叶子是同一种叶吗?
2.讨论: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是同一种叶?观察到了什么,才说它们不是同一种叶?同一种叶的主要特征有哪些呢?
3.比较:同时观察所有完整的叶,我们能发现不同种叶有什么相同的结构吗?是呀,大部分叶具有叶柄、叶片结构,叶片上还有叶脉。
三、观察叶的生命特征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比较完成对比表格:
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关注:学生经验的利用。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水生植物。
二、观察水葫芦和金鱼藻
观察记录:塑料袋中装有水葫芦和金鱼藻,分发给各小组,要求放入水槽中(为了使金鱼藻能沉在水底有利于观察和简图记录,可在其底部粘橡皮泥),观察它们在水中的样子,并用简图把它们画下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